文言文阅读专题 朝阳区 (三)文言文阅读(共8分) 阅读甲乙两段文字,完成第10-13题。 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 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 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 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 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选自《邹忌讽齐王纳谏》) [乙] 成公元年,楚庄王为夏微舒①弑君②,率诸侯伐陈③。谓陈曰:“无惊,吾诛微舒而已。” 已诛微舒,因县陈而有之④,群臣毕賀。申叔时⑤独不贺。庄王问其故,对曰:“鄙语⑥有 之,牵牛径⑦人田,田主夺之牛。径则有罪矣,夺之牛,不亦甚乎?今王以微舒为贼,以义伐 之,已而取之,以利其地,则后何以令于天下!是以不贺。”庄王曰:“善。”乃迎陈太子午 立之,是为成公。孔子曰:“贤哉楚庄王!轻千乘之国而重一言。”(选自《史记,陈杞世 家》) [注]①[夏微舒]春秋时期陈国人。②[弑君]臣杀君。③[陈]春秋时一个诸侯国。④[因 县陈而有之]顺势把陈吞并,作为楚国一个县。⑤[申叔时]楚国臣子。⑥[鄙语]俗语。⑦[径] 经过。⑧[以利其地]贪图人家土地 10.下列词语中的“朝”与“人朝见威王”一句中的“朝”意思相同的一项是(2分) A.百鸟朝凤B.班师回朝C.朝过夕改D.朝气蓬勃 11.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词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2分) A.王之蔽甚矣夺之牛,不亦甚乎 B.时时而间进 外人间隔 C.率诸侯伐陈伐竹取道 D.庄王问其故桓 侯故使人问之 12.下面对“宫妇左右奠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的理解,恰 当的一项是(2分 (甲]嫔妃和亲信们都很偏爱您,朝臣们都害怕您,百姓们都有求于您
1 文言文阅读专题 朝阳区 (三)文言文阅读(共 8 分) 阅读甲乙两段文字,完成第 10-13 题。 [甲 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 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 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 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 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选自《邹忌讽齐王纳谏》) [乙] 成公元年,楚庄王为夏微舒①弑君②,率诸侯伐陈③。谓陈曰:“无惊,吾诛微舒而已。” 已诛微舒,因县陈而有之④,群臣毕賀。申叔时⑤独不贺。庄王问其故,对曰:“鄙语⑥有 之,牵牛径⑦人田,田主夺之牛。径则有罪矣,夺之牛,不亦甚乎? 今王以微舒为贼,以义伐 之,已而取之,以利其地,则后何以令于天下! 是以不贺。”庄王曰:“善。”乃迎陈太子午, 立之,是为成公。孔子曰:“贤哉楚庄王! 轻千乘之国而重一言。” (选自《史记,陈杞世 家》) [注] ① [夏微舒]春秋时期陈国人。②[弑君]臣杀君。③[陈]春秋时一个诸侯国。④[因 县陈而有之]顺势把陈吞并,作为楚国一个县。⑤[申叔时]楚国臣子。⑥[鄙语]俗语。⑦[径] 经过。⑧[以利其地]贪图人家土地。 10.下列词语中的“朝”与“人朝见威王”一句中的“朝”意思相同的一项是(2 分) A.百鸟朝凤 B.班师回朝 C.朝过夕改 D.朝气蓬勃 11.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词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2 分) A.王之蔽甚.矣 夺之牛,不亦甚.乎 B.时时而间.进 遂与 外人间.隔 C.率诸侯伐.陈 伐.竹取道 D.庄王问其故. 桓 侯故.使人问之 12.下面对“宫妇左右奠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的理解,恰 当 的一项是(2 分) (甲]嫔妃和亲信们都很偏爱您,朝臣们都害怕您,百姓们都有求于您
(乙]身边的嫔妃们都有私心,朝臣们没有不害怕您的,四个地方的人没有不有求于您的 13.综合甲乙两文,简要说明齐威王和楚庄王的共同特点。(2分 、古诗文阅读(共19分) (三)文言文阅读(共8分) 10.答案:B(评分标准:2分) 11.答案:A(评分标准:2分) 12.答案:甲(评分标准:2分) 13.答案要点:①善于纳谏②知错即改(评分标准:共2分。每个要点1分) 大兴区 (三)阅读下面【甲】【乙】两段文字,完成第1215题。(共9分) 【甲】 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 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 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彳严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 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 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 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 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选自陶渊明《桃花源记》) 【乙】 陶潜,少有高趣,博学,善属文;清高不群,任真自得。 以亲老家贫,起为州祭酒。不堪吏职,少日,自解归。江州刺史檀道济往候之,偃卧 療馁有日矣。道济馈以粱肉,麾而去之。复为镇军、建威参军。谓亲朋曰:“聊欲弦歌, 以为三径之资,可乎?”执事者闻之,以为彭泽令。岁终,会郡遣督邮③至县,请曰:“应 束带见之。”渊明叹曰:“我岂能为五斗米折腰向乡里小儿!” 义熙末,征著作郎,不就。江州刺史王弘欲识之,不能致也。潜尝往庐山,弘命潜故人 庞通之赍酒,于半道栗里要之。既至,欣然便共饮酌。先是颜延之在浔阳,与潜情款。 延之临去,留二万钱与潜;潜悉遣送酒家,稍就取酒。潜不解音律,而畜素琴一张,无弦 每酒适,辄抚弄以寄其意。贵贱造之者,有酒辄设。潜若先醉,便语客:“我醉欲眠,卿 可去。” (选自宋本《陶潜集》,有删改)
2 (乙]身边的嫔妃们都有私心,朝臣们没有不害怕您的,四个地方的人没有不有求于您的。 13.综合甲乙两文,简要说明齐威王和楚庄王的共同特点。(2 分) 一、古诗文阅读(共 19 分) (三)文言文阅读(共 8 分) 10.答案:B(评分标准:2 分) 11.答案:A(评分标准:2 分) 12.答案:甲(评分标准:2 分) 13.答案要点:①善于纳谏②知错即改(评分标准:共 2 分。每个要点 1 分) 大兴区 (三)阅读下面【甲】【乙】两段文字,完成第 12 ~ 15 题。(共 9 分) 【甲】 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 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 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彳严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 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 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 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 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选自陶渊明《桃花源记》) 【乙】 陶潜,少有高趣,博学,善属文;清高不群,任真自得。 以亲老家贫,起为州祭酒。不堪吏职,少日,自解归。江州刺史檀道济①往候之,偃卧 療馁有日矣。道济馈以粱肉,麾而去之。复为镇军、建威参军。谓亲朋曰:“聊欲弦歌, 以为三径之资②,可乎?”执事者闻之,以为彭泽令。岁终,会郡遣督邮③至县,请曰:“应 束带见之。”渊明叹曰:“我岂能为五斗米折腰向乡里小儿!” 义熙末,征著作郎,不就。江州刺史王弘欲识之,不能致也。潜尝往庐山,弘命潜故人 庞通之④赍 ⑤酒,于半道栗里要之。既至,欣然便共饮酌。先是颜延之在浔阳,与潜情款。 延之临去,留二万钱与潜;潜悉遣送酒家,稍就取酒。潜不解音律,而畜素琴一张,无弦, 每酒适,辄抚弄以寄其意。贵贱造之者,有酒辄设。潜若先醉,便语客:“我醉欲眠,卿 可去。” (选自宋本《陶潜集》,有删改)
注:①檀道济:东晋末,官至征南大将军。②三径之资:比喻筹集隐居住所的费用。③督邮 官职名。④庞通之:陶渊明的好朋友。⑤赍(j):扣:携带。 12.下列各组加点词意思不正确的一项是(分) A.便要还家于半道栗里要之 B.忘路之远近 应束带见之 C.悉如外人潜悉遣送酒家 D.停数曰,辞去我醉欲眠,卿可去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2分) 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翻译 4.依据【乙】文,下面对“每酒适,辄抚弄以寄其意”的理解,恰当的一项是(分) 【甲】每次喝酒喝得尽兴,(陶渊明)就会弹奏无弦琴来抒发自己的心意 【乙】每次喝酒喝醉了,(陶渊明)总会抚摸无弦琴来寄托自己的情意 15.陶渊明是中国第一位田园诗人,他的思想、品格历来被后人称道。阅读【甲】【乙】两 文,请结合相关内容,谈谈你对陶渊明有了哪些了解。(3分) 答 12.B(2分) 13.带领妻子儿女及乡邻来到这与世隔绝的地方。(2分) 14.【甲】(2分) 15.答案示例:从陶渊明在《桃花源记》中描绘的世外桃源,可以看出他对没有压迫、剥 削社会的向往;从陶渊明不接受馈赠,不为五斗米折腰,可以看出他的清高不群:从陶渊 明将颜延之赠送的二万钱全都送至酒家,可以看出他的任真自得。(3分) 东城区 (三)阅读【甲】【乙】两篇文言文,完成11-14题。(8分) 【甲】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 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 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 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 乃记之而去 (选自柳宗元《小石潭记》)
3 注:①檀道济:东晋末,官至征南大将军。②三径之资:比喻筹集隐居住所的费用。③督邮: 官职名。④庞通之:陶渊明的好朋友。⑤赍(jī):扣:携带。 12. 下列各组加点词意思不正确 ...的一项是( 2 分) A.便要.还家 于半道栗里要.之 B.忘路之.远近 应束带见之.; C. 悉.如外人 潜悉.遣送酒家 D.停数曰,辞去. 我醉欲眠,卿可去. 13.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2 分) 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翻译: __ 14.依据【乙】文,下面对“每酒适,辄抚弄以寄其意”的理解,恰当的一项是( 2 分) 【甲】每次喝酒喝得尽兴,(陶渊明)就会弹奏无弦琴来抒发自己的心意。 【乙】每次喝酒喝醉了,(陶渊明)总会抚摸无弦琴来寄托自己的情意。 15.陶渊明是中国第一位田园诗人,他的思想、品格历来被后人称道。阅读【甲】【乙】两 文,请结合相关内容,谈谈你对陶渊明有了哪些了解。(3 分) 答: ________ 12. B(2 分) 13. 带领妻子儿女及乡邻来到这与世隔绝的地方。(2 分) 14.【甲】(2 分) 15. 答案示例:从陶渊明在《桃花源记》中描绘的世外桃源,可以看出他对没有压迫、剥 削社会的向往;从陶渊明不接受馈赠,不为五斗米折腰,可以看出他的清高不群;从陶渊 明将颜延之赠送的二万钱全都送至酒家,可以看出他的任真自得。(3 分) 东城区 (三)阅读【甲】【乙】两篇文言文,完成 11—14 题。(8 分) 【甲】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 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 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 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 乃记之而去。 (选自柳宗元《小石潭记》)
【乙】 余尝游于京师侯家富人之园,见其所蓄,自绝徼海外奇花石无所不致,而所不能致者 唯竹。吾江南人斩竹而薪之,其为园,亦必购求海外奇花石,或千钱买一石、百钱买一花, 不自惜。然有竹据其间,或芟而去焉,曰:“毋以是占我花石地!”而京师人苟可致一竹 辄不惜数千钱;然才遇霜雪,又槁以死。以其难致而又多槁死,则人益贵之。而江南人甚 或笑之曰:“京师人乃宝吾之所薪!” 呜呼!奇花石诚为京师与江南人所贵,然穷其所生之地。,则绝徼海外之人视之,吾意 其亦无以甚异于竹之在江以南。而绝徼海外,或素不产竹之地,然使其人一旦见竹,吾意 其必又有甚于京师人之宝之者。是将不胜笑也。语云:“人去乡则益贱,物去乡则益贵。” 以此言之,世之好丑,亦何常之有乎! 余舅光禄任君治园于荆溪之上,遍植以竹,不植他木。竹间作一小楼,暇则与客吟 啸其中。而间谓余曰:“吾不能与有力者争池亭花石之胜,独此取诸土之所有,可以不劳 力而蓊然满园,亦足适。也。因自谓竹溪主人。甥其为我记之。” (选自唐顺之《竹溪记》) 注:①绝徼(jiao):最远的边境地方。徼,边界②芟(shan):锄除。③穷其所生之地: 探求它的原产地。穷,彻底追求。④荆溪:水名,在江苏南部,经溧阳、宜兴,注入太湖。 ⑤间:间隙。这里指偶然。⑥土:这里指本土,本地。⑦适:乐。 11.句中加点字意思相同的一项是(2分) A.全石以为底 以其难致而又多槁死 B.乃记之而去 或芟而去焉 C.或千钱买一石 或以为死 D.其岸势犬牙差互 甥其为我记之 12.解释句中加点字的意思。(2分) (1)凄神寒骨 凄: (2)吾不能与有力者争池亭花石之胜 13.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2分 (1)皆若空游无所依 (2)遍植以竹 14.“记”是古代一种常见文体。《核舟记》主要通过描写核舟的精巧,赞叹王叔远雕刻技 艺的高超;《小石潭记》通过,含蓄地抒发了作者孤凄悲凉的心情:《竹溪记》则 通过京师人、南方人以及“绝徼海外人”对待竹子的不同态度,悟出的道理。(2分)
4 【乙】 余尝游于京师侯家富人之园,见其所蓄,自绝徼①海外奇花石无所不致,而所不能致者 唯竹。吾江南人斩竹而薪之,其为园,亦必购求海外奇花石,或千钱买一石、百钱买一花, 不自惜。然有竹据其间,或芟②而去焉,曰:“毋以是占我花石地!”而京师人苟可致一竹, 辄不惜数千钱;然才遇霜雪,又槁以死。以其难致而又多槁死,则人益贵之。而江南人甚 或笑之曰:“京师人乃宝吾之所薪!” 呜呼!奇花石诚为京师与江南人所贵,然穷其所生之地③,则绝徼海外之人视之,吾意 其亦无以甚异于竹之在江以南。而绝徼海外,或素不产竹之地,然使其人一旦见竹,吾意 其必又有甚于京师人之宝之者。是将不胜笑也。语云:“人去乡则益贱,物去乡则益贵。” 以此言之,世之好丑,亦何常之有乎! 余舅光禄任君治园于荆溪④之上,遍植以竹,不植他木。竹间⑤作一小楼,暇则与客吟 啸其中。而间谓余曰:“吾不能与有力者争池亭花石之胜,独此取诸土⑥之所有,可以不劳 力而蓊然满园,亦足适⑦也。因自谓竹溪主人。甥其为我记之。” (选自唐顺之《竹溪记》) 注:①绝徼(jiào):最远的边境地方。徼,边界 ②芟(shān):锄除。③穷其所生之地: 探求它的原产地。穷,彻底追求。④荆溪:水名,在江苏南部,经溧阳、宜兴,注入太湖。 ⑤间:间隙。这里指偶然。⑥土:这里指本土,本地。 ⑦适:乐。 11.句中加点字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2 分) A.全石以.为底 以.其难致而又多槁死 B.乃记之而去. 或芟而去.焉 C.或.千钱买一石 或.以为死 D.其.岸势犬牙差互 甥其.为我记之 12.解释句中加点字的意思。(2 分) (1)凄.神寒骨 凄: (2)吾不能与有力者争池亭花石之胜. 胜: 13. 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2 分) (1)皆若空游无所依 答: (2)遍植以竹 答: 14.“记”是古代一种常见文体。《核舟记》主要通过描写核舟的精巧,赞叹王叔远雕刻技 艺的高超;《小石潭记》通过 ,含蓄地抒发了作者孤凄悲凉的心情;《竹溪记》则 通过京师人、南方人以及“绝徼海外人”对待竹子的不同态度,悟出 的道理。(2 分)
11.C(2分) 12.凄:使……凄凉胜:胜况,美景(2分) 13.(2分) 答案示例:(1)都好像在空中游动什么依靠也没有。 (2)到处种竹 14.(2分) 答案:①写景或描写小石潭凄凉的环境②物以稀为贵/不同地方的人对同一事物 可以有不同的看法/事物的好坏是相对的 【参考译文】 我曾经游观过京城世宦富贵人家的亭园,见那里集聚的东西,自极远的边地到海外 奇异的花卉石子没有不能罗致的,所不能罗致的只有竹子。我们江南人砍伐竹子当柴烧。 他们筑园构亭也必定购买寻求海外的奇花异石,有的人用千钱买一石,有的人用百钱买 花,并不吝惜。然而如有竹子占据在当中,有时就将它砍去,说:“不要让它占了我种花 置石的地方”。但京城人如果能觅到一竿竹子,常常不借花费数千钱来购买;然而一遇到 下霜降雪,便又都干枯而死。正因为它的难以寻觅而且又多枯死,人们因此就更加珍爱它 而江南人甚而笑他们说:“京城人竞把我们当柴烧的东西视为珍宝。” 呜呼!奇花异石诚然为京城与江南人所珍爱。然而追溯它们的产地,则边地和海外人 看待它们,我想也与竹子在江南没有什么大的区别。而边地海外,或许是从不出产竹子的 地方,假如让那里的人一旦看到竹子,我想他们必定比京城人更加珍爱和看重它。这种情 况恐怕是笑不完的了。俗语说:“人离乡则愈贱,物离乡则愈贵。”如此说来,世上的美 丑好恶,又有什么不变的标准呢! 我的舅舅任光禄君在荆溪的边上构筑了一个亭园,到处种竹,不种其它的花木。竹林 间造了一座小楼,有空就与客人在那里吟诗啸歌。他偶然对我说:“我不能与有势力的人 比池亭花石的胜况,单独在这里取山地本来所有的东西,可以不花费劳力而使满园苍翠葱 茏,也足以自适。因此自称是竹溪主人。请外甥为我记述一下吧。” 房山区 (一)阅读甲、乙两段文言文,完成12-15题。(10分) 【甲】 范阳祖逖,少有大志,与刘琨俱为司州主簿。同寝,中夜闻鸡鸣,蹴琨觉,曰:“此非 恶声也!”因起舞 及渡江,左丞相睿以为军咨祭酒。逖居京口,纠合骁健,言于睿曰:“晋室之乱,由宗 室争权,自相鱼肉,遂使戎狄乘隙,毒流中土。今遗民既遭残贼,人思自奋。大王诚能命
5 11. C(2 分) 12.凄:使……凄凉 胜:胜况,美景(2 分) 13.(2 分) 答案示例:(1)都好像在空中游动什么依靠也没有。 (2)到处种竹 14.(2 分) 答案:○1 写景或描写小石潭凄凉的环境 ○2 物以稀为贵/不同地方的人对同一事物 可以有不同的看法/事物的好坏是相对的 【参考译文】 我曾经游观过京城世宦富贵人家的亭园,见那里集聚的东西,自极远的边地到海外, 奇异的花卉石子没有不能罗致的,所不能罗致的只有竹子。我们江南人砍伐竹子当柴烧。 他们筑园构亭也必定购买寻求海外的奇花异石,有的人用千钱买一石,有的人用百钱买一 花,并不吝惜。然而如有竹子占据在当中,有时就将它砍去,说:“不要让它占了我种花 置石的地方”。但京城人如果能觅到一竿竹子,常常不惜花费数千钱来购买;然而一遇到 下霜降雪,便又都干枯而死。正因为它的难以寻觅而且又多枯死,人们因此就更加珍爱它。 而江南人甚而笑他们说:“京城人竟把我们当柴烧的东西视为珍宝。” 呜呼!奇花异石诚然为京城与江南人所珍爱。然而追溯它们的产地,则边地和海外人 看待它们,我想也与竹子在江南没有什么大的区别。而边地海外,或许是从不出产竹子的 地方,假如让那里的人一旦看到竹子,我想他们必定比京城人更加珍爱和看重它。这种情 况恐怕是笑不完的了。俗语说:“人离乡则愈贱,物离乡则愈贵。”如此说来,世上的美 丑好恶,又有什么不变的标准呢! 我的舅舅任光禄君在荆溪的边上构筑了一个亭园,到处种竹,不种其它的花木。竹林 间造了一座小楼,有空就与客人在那里吟诗啸歌。他偶然对我说:“我不能与有势力的人 比池亭花石的胜况,单独在这里取山地本来所有的东西,可以不花费劳力而使满园苍翠葱 茏,也足以自适。因此自称是竹溪主人。请外甥为我记述一下吧。” 房山区 (一)阅读甲、乙两段文言文,完成 12—15 题。(10 分) 【甲】 范阳祖逖,少有大志,与刘琨俱为司州主簿。同寝,中夜闻鸡鸣,蹴琨觉,曰:“此非 恶声也!”因起舞。 及渡江,左丞相睿以为军咨祭酒。逖居京口,纠合骁健,言于睿曰:“晋室之乱,由宗 室争权,自相鱼肉,遂使戎狄乘隙,毒流中土。今遗民既遭残贼,人思自奋。大王诚能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