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应用专题 朝阳区 、基础。运用(共14分) “人无信不立。”“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之一。五月,学校围绕“信”开展了系列 综合实践活动。 1.甲图是对“信”字的解说。(注《说文解字》:“信,诚也。从人,从言。会意.”本义是 语言真实。后引中为诚实有信用。)字源组的同学从“信”的字源出发,了解“信”的传统 内涵,探究“信”的现代意义。下列词语中“信”的意思表示诚实有信用的一项是(2分) A.讲信修睦B.将信将疑C.信手拈来D.杳无音信 《说文解字》:“信,诚也 从人,从言。会意,”本义是语 言真实,后引中为诚实有信用 2.书法组的同学搜集到启功先生的两幅书法作品,作品的内容是“言必信”和“行必果”。 请你欣赏这两幅作品,完成(1)-(2)题。(共4分) 处:必 (1)这两幅作品属于 书(字体)。从两幅作品中“必”字第 笔的“)(撇)” 的变化,可以看出启功先生书法“随心而出”的特点。(2分) (2)下面是对这两幅作品的评价,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字形点画活泼,字字断开,干净洒脱。 B.刚劲中含娟秀,严谨中有生动,清隽儒雅 C.大气磅礴,庄严肃穆,如“金刚怒目,壮士挥拳”。 D.作品内容强调“信”,这是儒家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3.调研组的同学们走进“老字号”,挖掘其百年不衰的原因,整理出下面一段文字。请阅读 语段,完成(1)-(2)题。(共6分 ①视信誉为生命,用心血镌刻承诺,是许多“老字号”历千百年而基业长青的(ao) ②提起来让人(shu) 大拇指的过硬质量,就是“信”之所在。③历代同仁堂人始终恪 守“炮制虽繁必不敢省人工,品味虽贵必不敢减物力”的古训,坚持诚信敬业。④“江南药 王”胡庆余堂秉承“采办务真,修制务精”的原则,至今悬挂着“妙手回春”的匾额。⑤不
1 基础应用专题 朝阳区 一、基础。运用(共 14 分) “人无信不立。”“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之一。五月,学校围绕“信”开展了系列 综合实践活动。 1.甲图是对“信”字的解说。(注《说文解字》:“信,诚也。从人,从言。会意.”本义是 语言真实。后引中为诚实有信用。)字源组的同学从“信”的字源出发,了解“信”的传统 内涵,探究“信”的现代意义。下列词语中“信”的意思表示诚实有信用的一项是(2 分) A. 讲信修睦 B.将信将疑 C.信手拈来 D.杳无音信 2. 书法组的同学搜集到启功先生的两幅书法作品,作品的内容是“言必信”和“行必果”。 请你欣赏这两幅作品,完成(1)-(2)题。(共 4 分) (1)这两幅作品属于 书(字体)。从两幅作品中“必”字第 笔的“) (撇)” 的变化,可以看出启功先生书法“随心而出”的特点。(2 分) (2)下面是对这两幅作品的评价,不正确的一项是(2 分) A.字形点画活泼,字字断开,干净洒脱。 B.刚劲中含娟秀,严谨中有生动,清隽儒雅。 C.大气磅礴,庄严肃穆,如“金刚怒目,壮士挥拳”。 D.作品内容强调“信”,这是儒家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3.调研组的同学们走进“老字号”,挖掘其百年不衰的原因,整理出下面一段文字。请阅读 语段,完成(1)-(2)题。(共 6 分) ①视信誉为生命,用心血镌刻承诺,是许多“老字号”历千百年而基业长青的(ào)_ 秘。 ②提起来让人(shù) _ 大拇指的过硬质量,就是“信”之所在。③历代同仁堂人始终恪 守“炮制虽繁必不敢省人工,品味虽贵必不敢减物力”的古训,坚持诚信敬业。④“江南药 王”胡庆余堂秉承“采办务真,修制务精”的原则,至今悬挂着“妙手回春”的匾 额。⑤不
只“老字号”这样,海尔初创时期,张瑞敏抢起大锤砸冰箱的故事,亦令人津津乐道。⑥归根 到底,皆在于一个“信”字。⑦“信”之珍重,一如眼睛和生命。⑧能否诚实守信,是企业发 展壮大的根本。 (1)根据拼音依次填写汉字正确的一项是(2分) A.奥树 奧竖C.懊竖D.懊树 (2)语段中有两个句子表达欠妥,请找出,写出序号,并修改。(4分) 4.《西游记》为我们展现了一个奇幻的神魔世界:孙悟空能七十二变,神仙能呼风唤雨,妖精 能幻化人形..《海底两万里》描绘了人们在大海里的种种惊险奇遇,体现了人类自古以来 渴望上天入地、自由翱翔的梦想。请调动你的阅读积累,在横线处填写词语,将对联补充完整。 (2分) ① 书写取经故事,浪漫奇幻 凡尔纳探索② 神秘斑斓。 1.答案:A(评分标准:2分) 2.(1)答案:行四 (评分标准:共2分。每空1分) (2)答案:C(评分标准:2分) 3.(1)答案:B(评分标准:2分) (2)序号:答案:④⑧ 修改:答案示例:第④句:匾额内容改为“真不二价”。 第⑧句:删去“能否” 标准:共4分。找出两个病句2分,修改21分) 4.答案:①吴承恩②海底世界(评分标准:共2分。每空1分) 大兴区 、基础运用(共14分) 学校组织同学们开展语文课外学习活动,其中一组的探究主题是“书法欣赏”,以下 是同学们整理出来的材料。请根据要求,完成第15题。 ①学习书法先从 开始,再学习 最后是 而欣赏书法作品, 与创作相反,欣赏必须从整体开始,再到局部,继而深入内核。 幅优查的书法作品,首先应能从整体上感染欣赏者,如果失去了整体美,局部的 “美”也失去意义,并预示着这幅作品的失败。要把握整体,就要与作品保持一定的距离, 作品的整体布局、意味都会在一定空间距离外闪现出来。有些作品每个字的笔画、结体还不 错,甚至还有一定的功力,而整体却相当凌乱。就像合唱队里的各声部演员,不管髙、中、 低音,都扯着喉咙唱高八度,即使每个人的声音都髙尤、优美,不仅失去了旋律,也就失去 音色和谐的美 ③书法作品的章法布局之美,在书法技巧中虽是一个独立部分,但又与运笔的节奏、 墨韵的变化等方面有着密切的联系。它通过字形的大小、长短、伸缩以至用笔的轻重(ji) 徐,配以墨色的浓淡枯润变化,在笔势的管束下,组合成一个均衡统一的整体。如王羲之的 《兰亭序》,章法布局上下承接、疏密有致:结构强调欹正开合,同一字形,绝不重复,能 尽字之真态,寓欹侧于平正【甲】点画注重提按顿挫,同一点画,写法多样,无法而有法 能寓刚健于优美。全篇自始至终流露着一种从容不迫的气度,给人以高雅清新的艺术感受, 成为后人学习行书的典范。反之,过于工整【乙】齐平而无变化,或杂乱无章而乏气韵,以 及一些或过于拘塞或过于疏散的章法,就不会给人一种美的享受。 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根据拼音所写的汉字、画线字的笔顺,全都正确的一项是(2分)
2 只“老字号”这样,海尔初创时期,张瑞敏抢起大锤砸冰箱的故事,亦令人津津乐道。⑥归根 到底,皆在于一个“信”字。⑦“信”之珍重,一如眼睛和生命。⑧能否诚实守信,是企业发 展壮大的根本。 (1)根据拼音依次填写汉字正确的一项是(2 分) A.奥 树 B.奥 竖 C.懊 竖 D.懊 树 (2)语段中有两个句子表达欠妥,请找出,写出序号,并修改。(4 分) 答: 4.《西游记》为我们展现了一个奇幻的神魔世界:孙悟空能七十二变,神仙能呼风唤雨,妖精 能幻化人形...《海底两万里》描绘了人们在大海里的种种惊险奇遇,体现了人类自古以来 渴望上天入地、自由翱翔的梦想。请调动你的阅读积累,在横线处填写词语,将对联补充完整。 (2 分) ①__ 书写取经故事,浪漫奇幻; 凡尔纳探索 ②__ ,神秘斑斓。 1. 答案:A(评分标准:2 分) 2.(1)答案:行 四 (评分标准:共 2 分。每空 1 分) (2)答案: C(评分标准:2 分) 3.(1)答案:B(评分标准:2 分) (2)序号:答案:④⑧ 修改:答案示例:第④句:匾额内容改为“真不二价”。 第⑧句:删去“能否” 标准:共 4 分。找出两个病句 2 分,修改 21 分) 4.答案:①吴承恩②海底世界(评分标准:共 2 分。每空 1 分) 大兴区 一、基础•运用(共 14 分) 学校组织同学们开展语文课外学习活动,其中一组的探究主题是“书法欣赏”,以下 是同学们整理出来的材料。请根据要求,完成第 1 ~5 题。 ① 学习书法先从 _______ 开始,再学习_______,最后是_______。而欣赏书法作品, 与创作相反,欣赏必须从整体开始,再到局部,继而深入内核。 ② 一幅优查的书法作品,首先应能从整体上感染欣赏者,如果失去了整体美,局部的 “美”也失去意义,并预示着这幅作品的失败。要把握整体,就要与作品保持一定的距离, 作品的整体布局、意味都会在一定空间距离外闪现出来。有些作品每个字的笔画、结体还不 错,甚至还有一定的功力,而整体却相当凌乱。就像合唱队里的各声部演员,不管高、中、 低音,都扯着喉咙唱高八度,即使每个人的声音都高尤、优美,不仅失去了旋律,也就失去 了音色和谐的美。 ③ 书法作品的章法布局之美,在书法技巧中虽是一个独立部分,但又与运笔的节奏、 墨韵的变化等方面有着密切的联系。它通过字形的大小、长短、伸缩以至用笔的轻重(ji) 徐,配以墨色的浓淡枯润变化,在笔势的管束下,组合成一个均衡统一的整体。如王羲之的 《兰亭序》,章法布局上下承接、疏密有致;结构强调欹正开合,同一字形,绝不重复,能 尽字之真态,寓欹侧于平正【甲】点画注重提按顿挫,同一点画,写法多样,无法而有法, 能寓刚健于优美。全篇自始至终流露着一种从容不迫的气度,给人以高雅清新的艺术感受, 成为后人学习行书的典范。反之,过于工整【乙】齐平而无变化,或杂乱无章而乏气韵,以 及一些或过于拘塞或过于疏散的章法,就不会给人一种美的享受。 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根据拼音所写的汉字、画线字的笔顺,全都正确的一项是(2 分)
A.疏散san 轻重急徐“秀”的最后一笔是“(横折折折钩)” B.疏散san 轻重疾徐“秀”的最后一笔是“丿(撇)” 疏散 轻重疾徐 秀”的最后一笔是“丿(撇)” D.疏散sdn轻重急徐“秀”的最后一笔是“(横折折折钩)” 2.根据上下文,在文段画横线处依次填入下列词语,正确的一项是(2分) A.整体布局 结构 基本笔画 B.章法布局 基本点画 结构 C.基本笔画 整体布局 结体 D.基本点画 结体 章法布局 3.第②段画线的句子里,有一处语言表述不恰当,请找出来加以改正。(2分) 句子修改 4.请在材料中的【甲】【乙】两处填入恰当的标点符号。(2分) 5.下面是四位同学欣赏苏轼的《寒食帖》时在笔记本上写下的感受,其中不恰当的一项是 (2分) 诠金 《寒食传》 A.点画线条,粗细不一,浓淡相宜 B.结字或大或小,或疏或密,参差错落。 C.章法布局疏密有致,不拘一格,飘逸自然 D.行文跌宕起伏,缠绵相连,满纸如云烟缭绕。 6.在“书法临摹”小组里,有位同学在临摹启功先生的书法对联时,不慎将下面两副对联 的顺序打乱了,请你帮他理清其中任意一副对联的顺序。(只填序号)(2分) 击明 少A 寒 答:上联 下联: 7.在“书法创作”小组里,同学们对《水浒传》中宋江在浔阳楼题的七绝诗产生了兴趣
3 A. 疏散 sǎn 轻重急徐 “秀”的最后一笔是“𠄎 (横折折折钩)” B. 疏散 sǎn 轻重疾徐 “秀”的最后一笔是“ 丿 (撇)” C. 疏散 sàn 轻重疾徐 “秀”的最后一笔是“ 丿 (撇)” D. 疏散 sàn 轻重急徐 “秀”的最后一笔是“𠄎 (横折折折钩)” 2.根据上下文,在文段画横线处依次填入下列词语,正确的一项是(2 分) A.整体布局 结构 基本笔画 B.章法布局 基本点画 结构 C.基本笔画 整体布局 结体 D.基本点画 结体 章法布局 3. 第②段画线的句子里,有一处语言表述不恰当 ...,请找出来加以改正。(2 分) 句子修改: ___________ 4. 请在材料中的【甲】【乙】两处填入恰当的标点符号。(2 分) 5. 下面是四位同学欣赏苏轼的《寒食帖》时在笔记本上写下的感受,其中不恰当的一项是 (2 分) A.点画线条,粗细不一,浓淡相宜。 B.结字或大或小,或疏或密,参差错落。 C.章法布局疏密有致,不拘一格,飘逸自然。 D.行文跌宕起伏,缠绵相连,满纸如云烟缭绕。 6.在“书法临摹”小组里,有位同学在临摹启功先生的书法对联时,不慎将下面两副对联 的顺序打乱了,请你帮他理清其中任意一副 ....对联的顺序。(只填序号)(2 分) 答:上联: 下联: 7.在“书法创作”小组里,同学们对《水浒传》中宋江在浔阳楼题的七绝诗产生了兴趣
请你根据诗意和阅读体验,想象一下宋江当时用的是哪一种书体题写的这首诗,并简要 说明理由。(2分) 诗文如下: 心在山东身在吴,飘蓬江海谩嗟吁。 他时若遂凌云志,敢笑黄巢不丈夫! 注:①宋江家在山东郓城,被发配至江州,江州属吴地 基础·运用(共14分) 1.C(2分) 2.D(2分) 3.“不仅失去了旋律”中“不仅”改为“但(是)”(2分) 4.【甲】:【乙】、(2分) 5.D(2分) 6.CA或DB(2分) 7.答案示例:行书,宋江的诗是他被刺配江州、醉酒后一气呵成的,是发泄不满并借以咏志 之作。行书运笔节奏较快,自由灵活,适合反映宋江当时的那种豪气干云的内心世界。(2分) 东城区 基础·运用(共15分) 2018年新年伊始,一档演绎经典诗词的节目——《经典咏流传》走进公众视野。同学 们为此开展了语文课外学习活动。以下是同学们整理的材料,请你根据要求,完成1-5题。 在这个舞台上,既有“旧词新曲”的重新诠释,也有“化词入乐”的创造性chan发。 创作者借助音乐,把古典诗词精准地嵌入当代语境时,古典诗词便不难与现代人的情感与心 灵发生深深的共鸣与碰撞。 事实上,旧词新唱一直是经典传承的一条蹊径。只有把传统文化从“过去完成式”转化 为“现在进行时”,经典才能真正地焕发出新的光彩。不少古典诗词名作都曾被谱以新曲, 乘着歌声的翅膀,“飞入寻常百姓家”:有的成为学堂乐歌,对中小学生起到了音乐启蒙的重 要作用:有的因慷慨激昂,契合抗日救亡的时代主旋律而被传唱一时。改革开放后,以王立 平谱曲的《红楼梦》系列歌曲、谷建芬谱曲的电视剧《三国演义》主题歌《临江仙·滚滚长 江东逝水》等作品又让古典诗词焕发了新的生机。随着流行音乐的peng勃发展,除了“旧 词谱新曲”的方式,另一种“化词入乐”的创作手法更被广泛应用。今人以古诗词名篇的题 目、诗句为基础,大胆地采用“拿来主义”,从现代人的角度来诠释古典诗词,让听众在欣 赏优美音乐的同时,也悄然走近了古诗词 1.(1)对文中加点字注音和划线字笔顺的判断,全部正确的一项是(2分) A.乐(1e)应(ying)“转”字第四笔是竖 B.乐(1e)应(ying)“转”字第四笔是竖 C.乐(yue)应(ying)“转”字第四笔是提 D.乐(yue)应(ying)“转”字第四笔是提 (2)请根据文段中的汉语拼音,将词语写在答题纸的田字格内。(2分)
4 请你根据诗意和阅读体验,想象一下宋江当时用的是哪一种书体题写的这首诗,并简要 说明理由。(2 分) 诗文如下: 心在山东身在吴①,飘蓬江海谩嗟吁。 他时若遂凌云志,敢笑黄巢不丈夫! 注:①宋江家在山东郓城,被发配至江州,江州属吴地。 答: __________ 一、基础·运用(共 14 分) 1. C(2 分) 2. D(2 分) 3. “不仅失去了旋律”中“不仅”改为“但(是)”(2 分) 4.【甲】 ; 【乙】 、(2 分) 5. D(2 分) 6. C A 或 D B(2 分) 7. 答案示例:行书,宋江的诗是他被刺配江州、醉酒后一气呵成的,是发泄不满并借以咏志 之作。行书运笔节奏较快,自由灵活,适合反映宋江当时的那种豪气干云的内心世界。(2分) 东城区 一、基础·运用(共 15 分) 2018 年新年伊始,一档演绎经典诗词的节目——《经典咏流传》走进公众视野。同学 们为此开展了语文课外学习活动。以下是同学们整理的材料,请你根据要求,完成 1-5 题。 在这个舞台上,既有“旧词新曲”的重新诠释,也有“化词入乐”的创造性 chǎn 发。 创作者借助音乐,把古典诗词精准地嵌入当代语境时,古典诗词便不难与现代人的情感与心 灵发生深深的共鸣与碰撞。 事实上,旧词新唱一直是经典传承的一条蹊径。只有把传统文化从“过去完成式”转化 为“现在进行时”,经典才能真正地焕发出新的光彩。不少古典诗词名作都曾被谱以新曲, 乘着歌声的翅膀,“飞入寻常百姓家”:有的成为学堂乐.歌,对中小学生起到了音乐启蒙的重 要作用;有的因慷慨激昂,契合抗日救亡的时代主旋律而被传唱一时。改革开放后,以王立 平谱曲的《红楼梦》系列歌曲、谷建芬谱曲的电视剧《三国演义》主题歌《临江仙·滚滚长 江东逝水》等作品又让古典诗词焕发了新的生机。随着流行音乐的 péng 勃发展,除了“旧 词谱新曲”的方式,另一种“化词入乐”的创作手法更被广泛应.用。今人以古诗词名篇的题 目、诗句为基础,大胆地采用“拿来主义”,从现代人的角度来诠释古典诗词,让听众在欣 赏优美音乐的同时,也悄然走近了古诗词。 1.(1)对文中加点字注音和划线字笔顺的判断,全部正确的一项是(2 分) A.乐(lè) 应(yìng) “转”字第四笔是竖 B.乐(lè) 应(yīng) “转”字第四笔是竖 C .乐(yuè) 应(yìng) “转”字第四笔是提 D. 乐(yuè) 应(yīng) “转”字第四笔是提 (2)请根据文段中的汉语拼音,将词语写在答题纸的田字格内。(2 分)
2.节目邀请了知名歌手音乐人、港台节目主持人、文学院教授、文化名人兼作曲家作为鉴赏 团成员,他们依次登台亮相 (1)请你根据以下“出场宣言”,分别找出与说话者身份搭配最恰当的选项(填写序号)。 (2分) A.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让经典走向大众,让传统焕发新生 B.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时光千年,距离万里,诗与歌让同文同种的我们用心交流。 C.大江东去,浪涛尽,千古风流人物。让我们用曾经的盛世文化去拥抱今天的文化盛世! D.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这是一次经典诗词与流行音乐的碰撞 ①知名歌手音乐人 ②港台节目主持人 (2)如果你被邀请成为鉴赏团的成员,请仿照以上句子,也为自己设计一句符合身份的“出 场宣言”。(2分) 3.伴随节目的播出,两个人的名字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一位是93岁高龄的潘鼎坤教授 另一位是中国科学院的陈涌海教授。教了60多年数学的潘老师,心中有一个火热的诗歌梦, 他会用诗词歌赋来解释抽象的数学原理。在他眼中,诗词与数学就如同一对双胞胎: 甲] 。研究量子力学的陈涌海教授,拿起吉他表演时,一下子就把诗仙《将 进酒》原作里波澜壮阔的场面给带出来了。都说科学是人类的未来,传统只是代表过去,陈 教授却用他的举动告诉我们:[乙] (1)“诗仙”是指: (1分) (2)从下面句子中选择恰当的语句填写在[甲][乙]处(填写序号即可)。(2分) A.能够看到多远的历史,你才能够抵达多远的未来 B.他们从事着看似与文艺不沾边的工作,但他们的生活因为诗歌与音乐而丰富。 C.一个是表达客观世界的规律,一个是表达内心世界的感受 4.阅读下面的文字,结合语境解释加点词语的意思。(2分) 很多网友在观看节目后不约而同地表达了一个观点:这档节目让自己在悄无声息间,被 传统诗词的美所震撼。以《别君叹》为例,当留存八百多年的南宋古琴和着歌者的吟唱响起 时,观众仿若回到了古时,送君千里,思绪悠悠。 一千两百年前,当交通全靠马,通信全靠信件的时候,要送别自己的朋友,就是此去 别,相见遥遥无期。“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王维将离情放在了酒和诗里 一千两百年后,虽然有了飞机、高铁和网络,离别之情仍能触动每个人。曹轩宾这样唱 道:“低吟白雪逢阳春”,送君别去无知音。”这是新加的词,也勾画出了千年绵延的离别 千年变换,变的是物,不变的是情 注:①《阳春》《白雪》原指战国时楚国两首高雅的乐曲,现泛指高雅深奥的艺术
5 2.节目邀请了知名歌手音乐人、港台节目主持人、文学院教授、文化名人兼作曲家作为鉴赏 团成员,他们依次登台亮相。 (1)请你根据以下“出场宣言”,分别找出与说话者身份搭配最恰当的选项(填写序号)。 (2 分) A.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让经典走向大众,让传统焕发新生。 B.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时光千年,距离万里,诗与歌让同文同种的我们用心交流。 C.大江东去,浪涛尽,千古风流人物。让我们用曾经的盛世文化去拥抱今天的文化盛世! D.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这是一次经典诗词与流行音乐的碰撞! ①知名歌手音乐人_______ ②港台节目主持人_______ (2)如果你被邀请成为鉴赏团的成员,请仿照以上句子,也为自己设计一句符合身份 ....的“出 场宣言”。(2 分) 答: 3. 伴随节目的播出,两个人的名字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一位是 93 岁高龄的潘鼎坤教授, 另一位是中国科学院的陈涌海教授。教了 60 多年数学的潘老师,心中有一个火热的诗歌梦, 他会用诗词歌赋来解释抽象的数学原理。在他眼中,诗词与数学就如同一对双胞胎: [甲] 。研究量子力学的陈涌海教授,拿起吉他表演时,一下子就把诗仙 《将 进酒》原作里波澜壮阔的场面给带出来了。都说科学是人类的未来,传统只是代表过去,陈 教授却用他的举动告诉我们:[乙] 。 (1)“诗仙”是指: (1 分) (2)从下面句子中选择恰当的语句填写在[甲][乙]处(填写序号即可)。(2 分) A.能够看到多远的历史,你才能够抵达多远的未来。 B.他们从事着看似与文艺不沾边的工作,但他们的生活因为诗歌与音乐而丰富。 C.一个是表达客观世界的规律,一个是表达内心世界的感受。 4.阅读下面的文字,结合语境解释加点词语的意思。(2 分) 很多网友在观看节目后不约而同地表达了一个观点:这档节目让自己在悄无声息间,被 传统诗词的美所震撼。以《别君叹》为例,当留存八百多年的南宋古琴和着歌者的吟唱响起 时,观众仿若回到了古时,送君千里,思绪悠悠。 一千两百年前,当交通全靠马,通信全靠信件的时候,要送别自己的朋友,就是此去一 别,相见遥遥无期。“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王维将离情放在了酒和诗里。 一千两百年后,虽然有了飞机、高铁和网络,离别之情仍能触动每个人。曹轩宾这样唱 道:“低吟白雪逢阳春 ..... ①,送君别去无知音。”这是新加的词,也勾画出了千年绵延的离别。 千年变换,变的是物,不变的是情。 注:①《阳春》《白雪》原指战国时楚国两首高雅的乐曲,现泛指高雅深奥的艺术。 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