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1—-本教材之设想 本课程性质为《老庄元典选读》,最基本要求就是帮助学生阅读 最原始的经典版本老子和庄子。基于最原始一最符合老子和庄子原 貌这个要求,我选择了黎庶昌从日本藏书楼影印的古逸丛书之王弼注 《道德经》和中华再造善本丛书影印的郭象注《南华真经》,又参考 帛书版《德道经》和郭店楚墓竹简版《老子》以及成玄英疏的《南华 真经》和郭庆藩集释的《庄子》等最主要的几个权威版本,在陈鼓应、 叙伦、曹础基、王叔岷等人的研究基础上,详加参酌,从中精选其精 华部分,加以注疏评点介绍。 本教材所谓精华选择的考虑。一个学期要大致了解老庄元典的 概貌很不容易,必须精选内容。我从教学过程得知,老子《道德经》 部分精华在于前37章。为何?因为这是《道德经》中道的部分。而 从老子“孔德之容,唯道是从”等论述看,道是德之本源,德则是道 化育万物的过程和结果。所以一般而言,深刻把握了道,对于德就迎 刃而解了。其次《庄子》的精华就在其内七篇和第33篇(天下篇)。 为何?因为根据历代学者研究得出的一致结论,《庄子》33篇其实 只有内七篇是庄子本人所写,其他则是其门徒所写。第33篇为何也 重要?因为这一篇是庄子学派评价天下各个学派的主要内容所在。它 能够帮助我们了解当时庄子学派对各学派的看法,也为我们了解当时 天下各个学派的代表人物代表作和具有代表意义的观点提供了重要 线索
1 序 1----本教材之设想 本课程性质为《老庄元典选读》,最基本要求就是帮助学生阅读 最原始的经典版本老子和庄子。基于最原始——最符合老子和庄子原 貌这个要求,我选择了黎庶昌从日本藏书楼影印的古逸丛书之王弼注 《道德经》和中华再造善本丛书影印的郭象注《南华真经》,又参考 帛书版《德道经》和郭店楚墓竹简版《老子》以及成玄英疏的《南华 真经》和郭庆藩集释的《庄子》等最主要的几个权威版本,在陈鼓应、 叙伦、曹础基、王叔岷等人的研究基础上,详加参酌,从中精选其精 华部分,加以注疏评点介绍。 本教材所谓精华选择的考虑。一个学期要大致了解老庄元典的 概貌很不容易,必须精选内容。我从教学过程得知,老子《道德经》 部分精华在于前 37 章。为何?因为这是《道德经》中道的部分。而 从老子“孔德之容,唯道是从”等论述看,道是德之本源,德则是道 化育万物的过程和结果。所以一般而言,深刻把握了道,对于德就迎 刃而解了。其次《庄子》的精华就在其内七篇和第 33 篇(天下篇)。 为何?因为根据历代学者研究得出的一致结论,《庄子》33 篇其实 只有内七篇是庄子本人所写,其他则是其门徒所写。第 33 篇为何也 重要?因为这一篇是庄子学派评价天下各个学派的主要内容所在。它 能够帮助我们了解当时庄子学派对各学派的看法,也为我们了解当时 天下各个学派的代表人物代表作和具有代表意义的观点提供了重要 线索
鉴于此,我把老子《道德经》前37章加了章旨和阅读提示、参 考帛书和竹简本写顶经文、加了尽可能简略准确的译文(博采数十家 如陈鼓应、王弼、宋常星、黄友敬等人的研究成果)、注释和校正以 及思考讨论题目,共分五个部分。取名《道德经*道经精读》;从中 华再造善本丛书《南华真经》选出内篇和天下篇共八篇,组成《庄子 内七篇精读》,《天下篇》仅作附注之组成部分。其结构是经文、译 文和考校三大块。因为庄子所用生僻字词比较多,为读者诵读方便起 见,在经文中间对部分字词做了夹注。其中考校部分有包括了郭象注、 成玄英疏和郭庆藩集释三部分,同时对其他各名家注疏也多有采撷。 为了阅读方便,尽量把重复错讹的部分进行删除或精简,以做到每个 字每个词都对理解经文有帮助,而尽可能减少对经文理解的干扰。 因为原稿都是教学实践的真实记录,没有考虑出版要求,而且原 未打算近期出版教材,故粗疏不当之处很多。谨请指教。一旦获得出 版通行证,我当尽全力修改完善之。 序2 老子之道化为德一-一一秉德而行案例 1、齐宣王召见颜斶,傲慢地说:“颜周,上前来!”颜周也 说:“大王,到我面前来!”宣王很不高兴。左右大臣连忙责备颜周 说:“大王,是人君;颜周,你是人臣。大王说周过来’,你也说 ‘大王过来’,这怎么可以呢?”颜斶回答说:“我到大王跟前去, 是趋炎附势;大王到我跟前来,是礼贤下士。与其让我做一个贪慕权 2
2 鉴于此,我把老子《道德经》前 37 章加了章旨和阅读提示、参 考帛书和竹简本写顶经文、加了尽可能简略准确的译文(博采数十家 如陈鼓应、王弼、宋常星、黄友敬等人的研究成果)、注释和校正以 及思考讨论题目,共分五个部分。取名《道德经*道经精读》;从中 华再造善本丛书《南华真经》选出内篇和天下篇共八篇,组成《庄子 内七篇精读》,《天下篇》仅作附注之组成部分。其结构是经文、译 文和考校三大块。因为庄子所用生僻字词比较多,为读者诵读方便起 见,在经文中间对部分字词做了夹注。其中考校部分有包括了郭象注、 成玄英疏和郭庆藩集释三部分,同时对其他各名家注疏也多有采撷。 为了阅读方便,尽量把重复错讹的部分进行删除或精简,以做到每个 字每个词都对理解经文有帮助,而尽可能减少对经文理解的干扰。 因为原稿都是教学实践的真实记录,没有考虑出版要求,而且原 未打算近期出版教材,故粗疏不当之处很多。谨请指教。一旦获得出 版通行证,我当尽全力修改完善之。 序 2 老子之道化为德----秉德而行案例 1、齐宣王召见颜斶,傲慢地说: “颜斶,上前来!”颜斶也 说: “大王,到我面前来!”宣王很不高兴。左右大臣连忙责备颜斶 说: “大王,是人君;颜斶,你是人臣。大王说‘斶过来’ ,你也说 ‘大王过来’ ,这怎么可以呢?”颜斶回答说: “我到大王跟前去, 是趋炎附势;大王到我跟前来,是礼贤下士。与其让我做一个贪慕权
势之小人,不如让大王做个爱贤敬士的明主。”宣王听后,更加愤怒 地问道:“王尊贵呢,还是士尊贵?”颜周毅然回答说:“士尊贵, 王不尊贵!”宣王又问:“有根据吗?”颜周说:“有。从前秦国攻 打齐国,下命令说:‘有人胆敢去柳下季墓地五十步范围内砍伐柴木 的,一律死罪,决不赦免。’又下一道命令说:‘有人能斩获齐王的 头颅,就封万户侯,赏黄金二万两。’由此看来,活着的君王的头颅, 还不如死去的贤士的坟墓珍贵!” 宣王听后,感叹地说:“是啊,怎么可以侮辱君子贤士呢?我是 自讨没趣啊!我希望先生收我为弟子。颜先生只要同我交往出游,吃 的一定是三牲鱼肉,出门一定乘坐车马,你的妻子儿女都穿上华丽的 衣服。” 颜周婉然拒绝,告辞而去,说:“玉石生在山中,一经打磨制 作就破损了,不是说玉不宝贵,但璞玉本来的面目已不完整。生在穷 乡僻野的士人,一经推荐就能得到官位俸禄,这并非不尊贵,但士人 的身心已受到功名利禄的侵蚀,已不能保持本色了。我情愿回去,饥 食素餐以当肉,慢步缓行以当车,乐天无过以当富贵,清净纯正以自 乐。”他向齐宣王拜了两拜,便昂首飘然而去。 君子赞说道:“颜周很知道满足,所以他能归于本性,返于纯 朴,无所欲求,独立常乐,终身不受羞辱。”《战国策》 按语:颜觸敢于直面齐宣王淫威,侃侃而谈应该礼贤下士的君王 之道,气势令人称奇,效果也令人称奇。考其原因大致有二。第一, 颜觸可能深信圣人应该自处谦卑之位,“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也”。 3
3 势之小人,不如让大王做个爱贤敬士的明主。”宣王听后,更加愤怒 地问道: “王尊贵呢,还是士尊贵?”颜斶毅然回答说: “士尊贵, 王不尊贵!”宣王又问: “有根据吗?”颜斶说: “有。从前秦国攻 打齐国,下命令说: ‘有人胆敢去柳下季墓地五十步范围内砍伐柴木 的,一律死罪,决不赦免。’又下一道命令说: ‘有人能斩获齐王的 头颅,就封万户侯,赏黄金二万两。’由此看来,活着的君王的头颅, 还不如死去的贤士的坟墓珍贵!” 宣王听后,感叹地说: “是啊,怎么可以侮辱君子贤士呢?我是 自讨没趣啊!我希望先生收我为弟子。颜先生只要同我交往出游,吃 的一定是三牲鱼肉,出门一定乘坐车马,你的妻子儿女都穿上华丽的 衣服。” 颜斶婉然拒绝,告辞而去,说: “玉石生在山中,一经打磨制 作就破损了,不是说玉不宝贵,但璞玉本来的面目已不完整。生在穷 乡僻野的士人,一经推荐就能得到官位俸禄,这并非不尊贵,但士人 的身心已受到功名利禄的侵蚀,已不能保持本色了。我情愿回去,饥 食素餐以当肉,慢步缓行以当车,乐天无过以当富贵,清净纯正以自 乐。”他向齐宣王拜了两拜,便昂首飘然而去。 君子赞说道: “颜斶很知道满足,所以他能归于本性,返于纯 朴,无所欲求,独立常乐,终身不受羞辱。”《战国策》 按语:颜觸敢于直面齐宣王淫威,侃侃而谈应该礼贤下士的君王 之道,气势令人称奇,效果也令人称奇。考其原因大致有二。第一, 颜觸可能深信圣人应该自处谦卑之位, “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也
悖道之君应顺应守道之士,甚至应该进一步成为有道之君;第二,颜 觸可能深知战国时期各国养士重士蔚然成风,一国之兴衰往往取决于 士这个阶层对这个国家的态度。当然,作为修道者,颜觸也应该知道 齐宣王虽然不明,但是还不至于昏庸到当众杀一个有道之士。否则就 是自寻死地。 2、宴子数罪一一《晏子春秋》 齐景公喜欢捉鸟玩,便派烛邹专门管理鸟儿,可是烛邹不 慎让鸟飞走了。景公大怒,下令杀死他。 晏子说:“大王,烛邹有三罪该杀。请让我细数其罪,让大家 明白大王处死他是顺天道应人情,而他自己也会认为罪有应得。” 齐景公高兴地说:“好。”于是把烛邹叫进来。 晏子一本正经地说:“烛邹!你知罪吗?你为大王管鸟却让它逃 走,这是第一条罪状,此乃渎职之罪。”景公很高兴。 晏子又说:“你为大王养鸟,却让鸟飞走了。使大王一怒之 下为了一个小鸟而杀人,让天下人觉得我们大王重鸟轻士。这是第二 条罪状。此乃误君之罪;这事传出,让天下人认为我国重小鸟而轻 士人。如此一来,齐国之士会逃到别国,他国之士也会害怕齐国而不 敢来帮助我们。齐国无士可用,便会衰弱。这是第三条罪状,此乃误 国之罪。” 说完,晏子请杀烛邹。可是景公却说:“不要杀他了,我 接受你的指教了。” 3、谁的医术更高明? 4
4 悖道之君应顺应守道之士,甚至应该进一步成为有道之君;第二,颜 觸可能深知战国时期各国养士重士蔚然成风,一国之兴衰往往取决于 士这个阶层对这个国家的态度。当然,作为修道者,颜觸也应该知道 齐宣王虽然不明,但是还不至于昏庸到当众杀一个有道之士。否则就 是自寻死地。 2、宴子数罪——《晏子春秋》 齐景公喜欢捉鸟玩,便派烛邹专门管理鸟儿,可是烛邹不 慎让鸟飞走了。景公大怒,下令杀死他。 晏子说: “大王,烛邹有三罪该杀。请让我细数其罪,让大家 明白大王处死他是顺天道应人情,而他自己也会认为罪有应得。” 齐景公高兴地说: “好。”于是把烛邹叫进来。 晏子一本正经地说: “烛邹!你知罪吗?你为大王管鸟却让它逃 走,这是第一条罪状,此乃渎职之罪。”景公很高兴。 晏子又说: “你为大王养鸟,却让鸟飞走了。使大王一怒之 下为了一个小鸟而杀人,让天下人觉得我们大王重鸟轻士。这是第二 条罪状。 此乃误君之罪;这事传出,让天下人认为我国重小鸟而轻 士人。如此一来,齐国之士会逃到别国,他国之士也会害怕齐国而不 敢来帮助我们。齐国无士可用,便会衰弱。这是第三条罪状,此乃误 国之罪。” 说完,晏子请杀烛邹。可是景公却说: “不要杀他了,我 接受你的指教了。” 3、谁的医术更高明?
有一次魏文王召见扁鹊(曾为蔡桓公治病),问他说你家的三个 弟兄我听说都学医,那么谁的医术最高啊? 扁鹊脱口而出:我大哥的医术最高,我二哥其次,我最差。 魏文王很惊讶,问:那你为什么名动天下,他们两人一点名 气没有? 扁鹊说:我大哥的医术之高,他可以做到防范于未然。这个人病未起 之时,他一望气色便知,然后用药把你调理好了,所以天下人都以为 他不会治病,他一点名气都没有。 扁鹊又说:我二哥的能耐是能治初起之病。一个人刚患 咳嗽感冒的时候,我二哥用少许药就将他治好了。所以我二哥的名气 仅止于乡里,大家都认为他是治小病的医生。 我呢?就因为医术最差,所以一定要等到这个人病入膏肓、奄奄一息, 然后下虎狼之药、起死回生。结果大家都以为我是神医。 像我大哥这样治病,人的元气丝毫不伤;我二哥治病,这个人的 元气稍微有点破损,马上补救回来;像我这样治病,命是捞回来, 元气大伤过半。你说我们三个人谁医术最高? 如果你有能力请长期的家庭医生。三兄弟除了医道和医术之 外没有很大差异。你请扁大鹊?扁二鹊?还是扁鹊? 和上述典故相媲美的,还有“曲突徙薪亡恩泽,焦头烂额为上 客”的故事,两者都针砭了生活中到处存在的本末倒置的现象。 附原文出处: 5
5 有一次魏文王召见扁鹊(曾为蔡桓公治病),问他说你家的三个 弟兄我听说都学医,那么谁的医术最高啊? 扁鹊脱口而出:我大哥的医术最高,我二哥其次,我最差。 魏文王很惊讶,问:那你为什么名动天下,他们两人一点名 气没有? 扁鹊说:我大哥的医术之高,他可以做到防范于未然。这个人病未起 之时,他一望气色便知,然后用药把你调理好了,所以天下人都以为 他不会治病,他一点名气都没有。 扁鹊又说:我二哥的能耐是能治初起之病。一个人刚患 咳嗽感冒的时候,我二哥用少许药就将他治好了。所以我二哥的名气 仅止于乡里,大家都认为他是治小病的医生。 我呢?就因为医术最差,所以一定要等到这个人病入膏肓、奄奄一息, 然后下虎狼之药、起死回生。结果大家都以为我是神医。 像我大哥这样治病,人的元气丝毫不伤;我二哥治病,这个人的 元气稍微有点破损,马上补救回来; 像我这样治病,命是捞回来, 元气大伤过半。你说我们三个人谁医术最高? 如果你有能力请长期的家庭医生。三兄弟除了医道和医术之 外没有很大差异。你请扁大鹊?扁二鹊?还是扁鹊? 和上述典故相媲美的,还有“曲突徙薪亡恩泽,焦头烂额为上 客”的故事,两者都针砭了生活中到处存在的本末倒置的现象。 附原文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