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1一一本教材之设想 本课程性质为《老庄元典选读》,最基本要求就是帮助学生阅读 最原始的经典版本老子和庄子。基于最原始一最符合老子和庄子原 貌这个要求,我选择了黎庶昌从日本藏书楼影印的古逸丛书之王弼注 《道德经》和中华再造善本丛书影印的郭象注《南华真经》,又参考 帛书版《德道经》和郭店楚墓竹简版《老子》以及成玄英疏的《南华 真经》和郭庆藩集释的《庄子》等最主要的几个权威版本,在陈鼓应、 马叙伦、曹础基、王叔岷等人的研究基础上,详加参酌,从中精选其 精华部分,加以注疏评点介绍。 本教材所谓精华选择的考虑。一个学期要大致了解老庄元典的 概貌很不容易,必须精选内容。 首先是老子。学界比较一致的看法是老子《道德经》精华部分在 前37章。为何?因为这是《道德经》中关于道的部分。而从老子“孔 德之容,唯道是从”等论述看,道是德之本源,德则是道化育万物的 过程和结果。所以一般而言,深刻把握了道,对于德就迎刃而解了。 其次是庄子。《庄子》的精华就在其内七篇和第33篇(天下篇)。 为何?因为根据历代学者研究得出的一致结论,《庄子》33篇其实 只有内七篇是庄子本人所写,其他则是其门徒所写。那么为何第33 篇为何也选入?因为这一篇是庄子学派评价天下各个学派的主要内 容所在。它能够帮助我们了解当时庄子学派对各学派的看法,也为我 们了解当时天下各个学派的代表人物代表作和具有代表意义的观点 提供了重要线索。 1
1 序 1----本教材之设想 本课程性质为《老庄元典选读》,最基本要求就是帮助学生阅读 最原始的经典版本老子和庄子。基于最原始——最符合老子和庄子原 貌这个要求,我选择了黎庶昌从日本藏书楼影印的古逸丛书之王弼注 《道德经》和中华再造善本丛书影印的郭象注《南华真经》,又参考 帛书版《德道经》和郭店楚墓竹简版《老子》以及成玄英疏的《南华 真经》和郭庆藩集释的《庄子》等最主要的几个权威版本,在陈鼓应、 马叙伦、曹础基、王叔岷等人的研究基础上,详加参酌,从中精选其 精华部分,加以注疏评点介绍。 本教材所谓精华选择的考虑。一个学期要大致了解老庄元典的 概貌很不容易,必须精选内容。 首先是老子。学界比较一致的看法是老子《道德经》精华部分在 前 37 章。为何?因为这是《道德经》中关于道的部分。而从老子“孔 德之容,唯道是从”等论述看,道是德之本源,德则是道化育万物的 过程和结果。所以一般而言,深刻把握了道,对于德就迎刃而解了。 其次是庄子。《庄子》的精华就在其内七篇和第 33 篇(天下篇)。 为何?因为根据历代学者研究得出的一致结论,《庄子》33 篇其实 只有内七篇是庄子本人所写,其他则是其门徒所写。那么为何第 33 篇为何也选入?因为这一篇是庄子学派评价天下各个学派的主要内 容所在。它能够帮助我们了解当时庄子学派对各学派的看法,也为我 们了解当时天下各个学派的代表人物代表作和具有代表意义的观点 提供了重要线索
鉴过去所有版本都没有章旨(老子部分)和篇旨(庄子部分)的介 绍,本人不揣浅陋,潜心元典逻辑结构的分析,尽量用原篇章的关键 词揭示该篇或该章的核心。这一点极为犯险,弄不好很容易误导读者。 因此我二十多年来几乎每天都在修改加工,务求至当,以方便读者阅 读。我把老子《道德经》前37章加了章旨和阅读提示、参考帛书和 竹简本校定经文、加了尽可能简略准确的译文(博采数十家如陈鼓应、 王弼、宋常星、黄友敬等人的研究成果)、注释和校正以及思考讨论 题目,共分五个部分。取名《道德经*道经精读》;从中华再造善本 丛书《南华真经》选出内篇和天下篇共八篇,组成《庄子内七篇精读》, 《天下篇》仅作附注之组成部分。其结构是经文、译文和考校三大块。 因为庄子所用生僻字词比较多,为读者诵读方便起见,在经文中间对 部分字词做了夹注。其中考校部分有包括了郭象注、成玄英疏和郭庆 藩集释三部分,同时对其他各名家注疏也多有采撷。为了阅读方便, 尽量把重复错讹的部分进行删除或精简,以做到每个字每个词都对理 解经文有帮助,而尽可能减少对经文理解的干扰。 为了便于读者阅读记诵,我还根据自己整理的《老子》朗诵录音、 重新校订的经文,为录音配了字幕,还配置了随着字幕展开而出现的 古典音乐和淡淡古画画面构成的背景,使之形成了独具特色的老子朗 诵视频。这部《老子》朗诵视频之制作主要考虑读者对文字(经文) 和读音的准确性要求。因为如果作为记诵的依据,一旦成功的记诵了, 声音和经文印在了大脑里,印在了心里,这部分经文就会影响好几代 人。所以这是一件责任十分重大的工作。为此本人多次请助教帮助耗 2
2 鉴过去所有版本都没有章旨(老子部分)和篇旨(庄子部分)的介 绍, 本人不揣浅陋,潜心元典逻辑结构的分析,尽量用原篇章的关键 词揭示该篇或该章的核心。这一点极为犯险,弄不好很容易误导读者。 因此我二十多年来几乎每天都在修改加工,务求至当,以方便读者阅 读。我把老子《道德经》前 37 章加了章旨和阅读提示、参考帛书和 竹简本校定经文、加了尽可能简略准确的译文(博采数十家如陈鼓应、 王弼、宋常星、黄友敬等人的研究成果)、注释和校正以及思考讨论 题目,共分五个部分。取名《道德经*道经精读》;从中华再造善本 丛书《南华真经》选出内篇和天下篇共八篇,组成《庄子内七篇精读》, 《天下篇》仅作附注之组成部分。其结构是经文、译文和考校三大块。 因为庄子所用生僻字词比较多,为读者诵读方便起见,在经文中间对 部分字词做了夹注。其中考校部分有包括了郭象注、成玄英疏和郭庆 藩集释三部分,同时对其他各名家注疏也多有采撷。为了阅读方便, 尽量把重复错讹的部分进行删除或精简,以做到每个字每个词都对理 解经文有帮助,而尽可能减少对经文理解的干扰。 为了便于读者阅读记诵,我还根据自己整理的《老子》朗诵录音、 重新校订的经文,为录音配了字幕,还配置了随着字幕展开而出现的 古典音乐和淡淡古画画面构成的背景,使之形成了独具特色的老子朗 诵视频。这部《老子》朗诵视频之制作主要考虑读者对文字(经文) 和读音的准确性要求。因为如果作为记诵的依据,一旦成功的记诵了, 声音和经文印在了大脑里,印在了心里,这部分经文就会影响好几代 人。所以这是一件责任十分重大的工作。为此本人多次请助教帮助耗
费数个暑假逐字逐句精心制作,力求准确。最终形成了目前这部教材 与朗诵视频配套的教学资料。 序3一老子和老子书 老子何人? 《史记》是这样记载老子的:“老子者,楚苦县厉乡曲仁里人 也,姓李氏,名耳,字聃,周守藏室之史也。”(徐按:主天道之职。 除了向最高当局献计献策外,还要充当最高国策顾问。比如要负责说 明各种天象对国家大事决策的意义,要说明历史事件对国家大事决策 的意义。藏室史相当于国家博物馆、图书馆和档案馆的综合馆长,能 够接触最好的图书、最直接的高度机密档案和最高级的文物。) 司马迁眼中的老子和孔子的关系是这样的:“孔子適周,将问 礼於老子。老子曰:‘子所言者,其人与骨皆已朽矣,独其言在耳。 且君子得其时则驾,不得其时则蓬累而行。吾闻之,良贾深藏若虚, 君子盛德容貌若愚。去子之骄气与多欲,态色与淫志,是皆无益於 子之身。吾所以告子,若是而已。’” “孔子去,谓弟子曰:‘鸟,吾知其能飞;鱼,吾知其能游;兽, 吾知其能走。走者可以为罔,游者可以为纶,飞者可以为增。至於龙, 吾不能知其乘风云而上天。吾今日见老子,其犹龙邪!’”关于孔子 对老子的这段赞叹,可以结合《庄子*逍遥游》中关于至人“无功”、 “无己”、“无待”等说法来理解。 司马迁时代如此描写老子和孔子的关系,窃以为有如下几个原 因。第一、因为汉初实行黄老政治的缘故,到汉武帝时代老子的影响 3
3 费数个暑假逐字逐句精心制作,力求准确。最终形成了目前这部教材 与朗诵视频配套的教学资料。 序 3——老子和老子书 老子何人? 《史记》是这样记载老子的: “老子者,楚苦县厉乡曲仁里 人 也,姓李氏,名耳,字聃,周守藏室之史也。”(徐按:主天道之职。 除了向最高当局献计献策外,还要充当最高国策顾问。比如要负责说 明各种天象对国家大事决策的意义,要说明历史事件对国家大事决策 的意义。藏室史相当于国家博物馆、图书馆和档案馆的综合馆长,能 够接触最好的图书、最直接的高度机密档案和最高级的文物。) 司马迁眼中的老子和孔子的关系是这样的: “孔子適周,将问 礼於老子。老子曰: ‘子所言者,其人与骨皆已朽矣,独其 言在耳。 且君子得其时则驾,不得其时 则蓬累而行。吾闻之,良贾深藏若虚, 君子盛德容貌若愚。去子之骄气与多 欲,态色与淫志,是皆无益於 子之身。 吾所以告子,若是而已。’” “孔子去,谓弟子曰: ‘鸟,吾知其能飞;鱼,吾知其能游;兽, 吾知其能走。走者可以为罔,游者可以为纶,飞者可以为矰。至於龙, 吾不能知其乘风云而上天。吾今日见老子,其犹龙邪!’”关于孔子 对老子的这段赞叹,可以结合《庄子*逍遥游》中关于至人“无功” 、 “无己” 、 “无待”等说法来理解。 司马迁时代如此描写老子和孔子的关系,窃以为有如下几个原 因。第一、因为汉初实行黄老政治的缘故,到汉武帝时代老子的影响
仍然广泛存在。而且因为汉武帝实行独尊儒术罢黜百家的国策,把儒 家独尊为国学,为大一统的王权提供精神资源,像司马迁这样的学人 就特意标榜老子的自由理念。也许在司马迁看来独尊儒术之声甚嚣尘 上之时来一瓢凉水清醒清醒是必要的;第二、秦朝焚书坑儒之后的汉 朝初兴阶段,大家特别怀念秦朝统一之前的学术自由、士风高迈的时 代,对道家的自由精神就特别钟情。司马迁如此标榜老子极有可能就 是当时社会心理积淀的结果。 老子何地人? 《史记》记载:“老子者,楚苦县厉乡曲仁里人也”。 再参考郦道元《水经注》应该可以大致判断楚国苦县的位置。 郦道元《水经注》:“老子楚相人也,相县虚荒,今属苦,故 城犹存,濑乡之东,涡水处其阳。”“涡水又东南屈,迳苦县故城 南。《郡国志》曰:春秋之相也”。 《史记·正义》引《括地志》云:“苦县在亳州谷阳县界,庙 中有九井尚存,在今毫州真源县也。” 汉桓帝延熹八年(公元165年),命中常侍管霸与边韶去祀 老子,边韶的《老子碑》文说:“老子,楚相县人也。相县虚荒, 今属苦,故城犹在,在赖乡之东,涡水处其阳。” 《古诗源》卷十四,有北周诗人庾信(公元513~581年)的 一首《至老子庙应诏》诗,诗中有“三门临苦县,九井对灵溪” 之句;唐代诗人温庭筠(?~公元866年)也有《老君庙》诗一 首,诗中有“庙前晚色连寒水,天外斜阳带远帆”之句。这两首 4
4 仍然广泛存在。而且因为汉武帝实行独尊儒术罢黜百家的国策,把儒 家独尊为国学,为大一统的王权提供精神资源,像司马迁这样的学人 就特意标榜老子的自由理念。也许在司马迁看来独尊儒术之声甚嚣尘 上之时来一瓢凉水清醒清醒是必要的;第二、秦朝焚书坑儒之后的汉 朝初兴阶段,大家特别怀念秦朝统一之前的学术自由、士风高迈的时 代,对道家的自由精神就特别钟情。司马迁如此标榜老子极有可能就 是当时社会心理积淀的结果。 老子何地人? 《史记》记载: “老子者,楚苦县厉乡曲仁里 人也”。 再参考郦道元《水经注》应该可以大致判断楚国苦县的位置。 郦道元《水经注》: “老子楚相人也,相县虚荒,今属苦,故 城犹存,濑乡之东,涡水处其阳。”“涡水又东南屈,迳苦县故城 南。《郡国志》曰:春秋之相也”。 《史记·正义》引《括地志》云: “苦县在亳州谷阳县界,庙 中有九井尚存,在今亳州真源县也。” 汉桓帝延熹八年(公元 165 年),命中常侍管霸与边韶去祀 老子,边韶的《老子碑》文说: “老子,楚相县人也。相县虚荒, 今属苦,故城犹在,在赖乡之东,涡水处其阳。” 《古诗源》卷十四,有北周诗人庾信(公元 513~581 年)的 一首《至老子庙应诏》诗,诗中有“三门临苦县,九井对灵溪” 之句;唐代诗人温庭筠(?~公元 866 年)也有《老君庙》诗一 首,诗中有“庙前晚色连寒水,天外斜阳带远帆”之句。这两首
诗将“涡水处其阳”,有“九井”、“灵溪”的地理特征描述得 很明白。 老子故宅,在涡水之北,涡水处其阳;老子庙旁,谷水注之; 老子庙东,必有九井。这些特征缺一不可。安徽涡阳今天静宫之地, 建于元代的天静宫老子庙至今还在,正在涡河北岸,涡水处其阳;庙 旁的武家河(古谷水)注入涡水之中;庙中的九口春秋时代的古井, 亦在田野考古中出土。从历史地理学方面的考察,安徽省涡阳县正 是春秋时代宋国相县,宋国相在楚国占领后改称苦县;今涡阳县与彭 城(今徐州)相近,地域属沛。所以,史料中有老子是宋国相人、楚 苦县人、沛人等说法,都是同一个地方,这地方就是今安徽省涡阳县 涡河北老子庙之基。 结论:今安徽涡阳县涡河北的天静宫之地,就是老子故里! 如图所示 滑阳太清宫地理位置示意图 酱太清宫 州 包河 丹城镇© (宿州) 滿河 式系河 真源县(门)○ △古相县 孔子何礼牌 (相老家) △中太清宫(天静宫) 百减河 润品 P茶太清宫 范西 《老子》何书? 5
5 诗将“涡水处其阳” ,有“九井” 、 “灵溪”的地理特征描述得 很明白。 老子故宅,在涡水之北,涡水处其阳;老子庙旁,谷水注之; 老子庙东,必有九井。这些特征缺一不可。安徽涡阳今天静宫之地, 建于元代的天静宫老子庙至今还在,正在涡河北岸,涡水处其阳;庙 旁的武家河(古谷水)注入涡水之中;庙中的九口春秋时代的古井, 亦在田野考古中出土。 从历史地理学方面的考察,安徽省涡阳县正 是春秋时代宋国相县,宋国相在楚国占领后改称苦县;今涡阳县与彭 城(今徐州)相近,地域属沛。所以,史料中有老子是宋国相人、楚 苦县人、沛人等说法,都是同一个地方,这地方就是今安徽省涡阳县 涡河北老子庙之基。 结论:今安徽涡阳县涡河北的天静宫之地,就是老子故里! 如图所示 《老子》何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