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應當掌握六十四卦表現哲理的特殊方式:象徵。《易》 之用雖在占筮,《易》的本質内蕴則爲哲學。前人講象數不離義 理叙義理不廢象数,即可知兩者本不能截然割裂y而“象”與 理”的结合,正是《周易》卦形、卦爻群“象徽”特色的體現。朱熹 日:“《易》難看,不比他香。《易》說一個物,非真是一個物,如說龍 非真龍。”(《朱子語類》)此所謂“龍”,即《乾》卦六爻爻辭所取之 象,正是用來象徵事物的“剛俺”氣質。掌握了“象微烧律,有利 於熔“象數”、“義理”於一爐,較完整地挖掘《周易》的内在思想。 第五應當掌握前人總结出來的切寶可用的《易》享僚例。如 六爻居位特微、承乘比應關像及卦時、卦主中正等規律。明確了 這些義例,有利於阿酸卦形符號象徵中所包含的“時間”、“空閭” 舰念以及游致事物變化、發展的僚件等特點。 第六,應當結合考古學界發現的有闖《周易》資料,細密辨析 《周易》經傳的本來面目及《易》學史研究中的各方面間題。如近 年出土的《帛蓍周易》目前學術界正在討論的“數字卦”等,即是 值得注意的材料。 第七,應當重視多摹科、多課短相互貸通的比較研究。《周 易》作晶一部早期的哲搴著作,其所旁及的内容至豐畜。如經 傳的文學馔值、史搴價值、美學價值、文字音韻學價值,以及在古 代科技史研究中的價值等,都有認真發掘的必要。至於《周易》與 西方古代哲學的比較,也是頗有意義的一個研究方向 第八,應當注意圆外漢摹者研究《周易》的成果,吸收其可取 的因素,以增進中外文化摹術的交流。本世紀以來,國外研究《周 易》較有彩響的摹者不乏其人,如日本的铃木由次郎、户田豐三 郎、高田宴治,德賦的衛禮賢( Richard Witheim)、衛德明 ( Hellmut Wilhelm),藤聯的舒茨基(lO,K。骂y其Eu么)等人
其治《易》成就顒著,在漢摹界享有盛名國,並值得我們取资参 考 歴史在前進,科學在發展。随着人們認識的不斷提高,研究 方法的不断更新、完善,《周易》研究必定能够出現蕲新的面貌。 同時,我們選應看到《周易》一書不但是中古代文化的珍 贵產,也是全人類文化實廊中的颗奇異的明珠——它的各方 面價值,需要今天的學術界作出新的科摹的認識,以評定其在社 會科學、自然科學諸領域中的歷史意義和现實意義一我們相 信,經過人們的深入研究、努力陬揚,《周易》豐富的思想内容必將 在世界摹術之林焕發出更加絢廳奪目的光彩 著者 一九八六年七月高於福州 附注: 見《易學睿平識》卷首载尚乘和先生《序》該薔黄壽祺著北京師 大出版社1988年出版 ②郭沫着《周易時代的社會生活》見郭著 《中國古代社會研究》1954年人民出版社出版)謂赐(一)和除(-)符 號分别是男女生殖器象;高享《周易雜論》(1962年山東人民出版 社出版)認局陽(一)和陰()分别是古代占筮時所用的一節和兩節 的竹棍”(即蓍草")的象形陳道生《重論八卦的起源》(載《孔孟 摹報》第12期,查灣196年9月出版)認陰隔(一,一)符號源於結 繩"時代繩子上“有結”、“无结的形狼。③林光世《水村易鏡》 30
卷,見《通志堂經解》,《四廊全奮總目·易顥存目》載其睿提要 ④六十四卦共三百八十四爻,其《小象傅》亦三百八十四則:加配 《乾》、《坤》兩卦的“用九“、“用六文醉亦各有一則《小象傳》,故總計 三百八十六則。⑤長沙馬王堆出士的《帛奮周易》卦序奥通行 本不同,卦名亦多相異。其六十四卦編次规律是以上卦晶纲分 八組(即第一組上卦均鳥乾三,第二組上卦均爲艮三,第三組上卦均 爲坎三,第四組上卦均鳥震三,第五組上卦均鳥坤三第六組上卦均 愚兑三,第七組上卦均帷三第八組上卦均鳥巽三)各組又以下卦 焉目(即每組下卦的次序大略依乾三、坤三、是三兑三坎離三 震三、巽三編排,唯各組純卦均居首).八組名次詳見《文物》1984 年第三期所就《馬王堆帛香六十四卦釋文》道種排列方式至便檢 索當是後人了占篮實用而作的改編,其卦序已不含哲擊意莪。 ⑥此處所叙點,分别見於:願頡剛《周易卦爻辭中的故事》、余永 梁《易卦爻辭的時代及其作者》李竸池《周易篮群考》、《周易陪續 考》《易侮探源》郭沫若《周易之制作時代》饞玄同《讀漢石經周易 殘字而論及今文易的篇数問题》等文。其中余氏文戴中央开究院《壓 史話言研究所集刊》第一本第一分册(1931年出版),李鏡池《周易筮 醉繽考》戴《嶺南學報》8卷1期郭氏文見其所著《青銅時代》(1945年 3月文治出版社出版);餘文均收入顺頡剛主編的《古史辨》第三册 上編(1931年出版)。来,郭沫若1927年的作品《周易時代的社會生 活》,認爲孔子硏究過《周易》,《易癟》出於孔門弟子的筆録,作於 眷秩戰國期間。但此瓶點巳忌其後來的論著《周易之制作時代》所否 定。⑦這期間有闢《周易》經作者及時代的主要論著有:李 漢三《周易卦爻時代考》(載《建設》3卷1期套灣195年5月出版) 《周易說卦傅著成的時代》(载《大陸雜志》2卷10期,熹灣1966年5月 出版)、平心《關於周易的性質歷史内容和制作年代》(峨《學術月刊》 1963年第7期)、嚴靈峰《易娅小象成立的年代及其内容》(戴《哲學年 刊》第四輯1967年6月熹灣商務印謇館印行)、蒙傅銘《周易成詟年代 ●31
考》(戰《中文大學摩》香港1975年12月出版),張岱年《論易大傅 的著作年代與哲學思想》(就《中國哲學》第一辑,1981年北京三聊謇 店出版)、林炯陽《周易卦爻辭之作者》,詹秀惠《周易卦爻醉之著成 年代》、王開府《周易經侮著作問题初探》(以上三篇均载《易經研究論 集》,张灣黎明文化事業公司1981年1月出版)王世舜慕君《試論 周易產生的年代》(載《齊魯摩刊》1981年2期)、劉大约《周易大傳我 見》(就《中國哲寧史研究》1982年2期)等這文查點不一可资研 究者参考。⑧張立文著《周易思想研究》一普(1980年8月湖北人 民出版社出版),對前人有關《周易》的時代作者的研究成果作了扼 要综述,並提出自已的看法,較可取,宜備参考,@見張政烺 《試釋周初青銅器銘文中的易卦》(載《考古學報》980年第4期),張 亞初、劉雨《從商周八卦數字符號談筮法的幾個問題》(載《考古》 981年第期).⑩《連山》《歸藏》亡佚已久,清需馬鳳翰《玉函 山房輯佚香》輯有逸文,可以推見兩耆梗概。近人劉師培、高明並撰 《連山歸藏考》(劉文載《國學報》第二册,1915年2月出版;高文戴 《制言》第49期,1939年2月出版),考辨兩香散佚遇程及後人伪作諸事 頗詳,可備省覽.⑩見願炎武《日知錄》卷一《三易》、《卦不始 於文王》兩篇.②《三國志·魏志·高貴鄉公售》載《易》博士淳 于俊曰:“包羲因燧皇之■而制八卦,神巖演之爲六十四黄帝堯 舜通其變,三代隨時質文,各繇其事故《易】者“變易也。其說提及 三代隨時質文,各繇其事即是認爲夏商之《速山)《歸藏》也各有 筮辭。⑩《周易》名接問題詳見黄祺《周易名義考》一文载《福 建師大報》979年第二期(後收入《中風古代史論叢》第一辑,福建 人民出版社193年出版)@《紫辭上傅》云:“《易》聖人之道 四焉:以言者尚其辭,以動者尚其變,以制器者尚其象,以筮者 尚其占可見《紧辭傳》作者認爲,卜筮冖只是《周易》的四大主要效 用之 《四麻全》著録《子夏易傳》十一卷,《提要》辨此誉 不但非子夏作亦非晁說之所說唐張弧偽撰之本,蓋偽中生偽”,“流 32
傳既久,姑存以偉一家說清人孫堂張澍、黄、孫媽翼馬國翰 等據险德明《經典釋文》孔额遣《周易正義》李鼎祚《周易集解》等奮 所引,分别輯有《子夏易簿》孫輯本見《漢魏二十一家易注》張輯本 見《二西堂叢警》,黄辑本見《漢學堂叢普》,孫帼本〔藏庸述〕見《問經 堂叢奢》馬餐本見《玉函山房幅佚警》),並可参考。《子夏易德》的作 者,或捫韓要,或謂丁寬成謂鼾臀子弓莫衷一是;臧庸以”子夏”鳥 幃要之字,宋翔鳳以子“局韓耍之孫韓商之字,近人柯劲忘指爲 望文生義,等於說經者之附會(績修四廊全睿提要·易類》,1971 年熹灣商務誊館郾行)。要之,子夏之今雖莫考真偽,但其人曾 有說《易》享著或囑可信 皮鍚瑞《經歷史》謂經學至奠武焉 昌明時代”,自漢元帝、成帝至後漢鳥極盛時代,今路侬其說,以 西满、東漢焉《易》學研究之昌盛階段,⑦此據《漢警·藝文志》 將孟喜、京房分兩類,章句之擘鳥正宗,災變占驗則鐲成一家 ,京房受《易》於焦贛,焦氏無章句,故《漢·蓼文志》不著録 又案西漢有兩京房:一局焦赖弟子,字君明,著有《京氏易傅》稱 前京房”;一馬楊何弟子,梁丘贺嘗從問《易》,稱“後京房”此指前京 房。的以上略本吳翊實《易漢考》之說,⑩《序錄》溺《貴 氏易》人無傳者°但摩者多以王弼《易注》即承费氏家法。案臭承仕 先生云:“《隋志》首述陳元郯案次言馬鄭次言二王作注而贵氏大 興,似謂輔嗣之擎途宗费氏,近接馬鄭。自露以訖近世皆謂《王 易》即《實易》矣。恿意王氏注經不注《紫辭》以下,蓋用糞氏家法 (《經典釋文序錄疏證》吳先生之說似甚可從,又案,王弼字瓣 焉,山陽高平人魏尚瞥郎年二十四卒,國高氏指西漢時沛人高 相,《經典释文·序鑤》約《漢謇·儒钵傳》文日:沛人高相治《易》, 與糞直同時,其《易》亦無章句,寡锐陰隱災異,自言出丁將軍, 傳至相,相授子康及蘭陵毋將永,高氏學”國自元嘉以來, 王弼所注六十四卦及《彖傳》、《象傅》之羲盛行,绸開《繁醉傳》以下 不注。謝萬、韓伯度悦之桓玄、卞伯玉、荀柔之、徐爱歙明僧 ·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