體系的六十四卦及卦爻蘚撰成编定之後,《周易》的象徽哲就完 全颗示出奇異的思想光華。道一點,前文叙《周易》創作過程時巳 路有提及,下面再舉一些例子從四方面試展印證。 一)從整體角度看,六十四卦是六十四種事物、現象的組 合;一一喻示着特定環境、條件下的處事方法、人生哲理、自然規 律等。如《乾》卦象徵“天”,喻示“剛键氣質的發展规律y《坤》卦 象徵“地”,喻示“柔順”氣贺的客親功用3《屯》卦象徽“初生”,喻 示事物“草創”之際排除艱難而發展的情狀纟《蒙》卦象徼“昧” 喻示事物蒙稚之時“蒙發智的道理。其餘諸卦無不如是,均喻 示某種具體的事理;而六十四卦的旨趣,又共同貫串會通而成作 者對自然、社會、人生在運勳變化中發展規律的基本認識,並反映 着頗鳥豐富的哲學意義。 (二)分别諸卦來看,各卦六爻之間在“義理”上的聯繁,是十 分明顯的多而這種聯絮正是某種事物、現象的變動、發展规律的 象微性表露,也是一卦哲學内容的具體反映。畢《師》卦爲例,全 卦象微“兵亲”,刚明用兵的規律:初六陰爻處下,属“用兵”初始之 象,爻辭說“兵案出發要用法律號令來約束,軍紀不良必有凶險” 師出以律,否威凶”)極言嚴明軍紀的必要性九二陽剛處中 上應六五鳥率兵主帥之象,爻辭說“統率兵来,持中不偏可獲吉 祥,无所咎害君王多次獎賞、委以重任”(“在師,中吉无咎,王三 錫命”),揭明主帥出師成功的僚件;六三處下卦之上,陰柔失正, 爲力微任重、貪功冒進之象,爻辭說“兵来時而戟運尸體鄗來,有 凶險”(“師或輿尸,凶”),陳述出師失利敗绩的教訓;六四處上 卦之下柔順得正,爲護慎用兵之象,爻辭說“兵衾撤退暂守,不致 咎害”(“師左次,无咎”)指出用兵有時必须退守的情狀;六五柔 中居尊有德“君主”慎於用兵之象,爻辭先說“国中有禽獸,剎 19
於捕取,必无咎害”(“田有禽,利執言,无咎”),又說“委任剛正長 者可以統率兵来,委任无德小子必將载尸敗歸,守持正固以防凶 險”(“長子帥師,弟子輿尸,貞凶”),這是模擬君主”的身份、地 位,申言用兵適時及謹擇將的道理}上六柔居卦終,鳥班師歸來 之象,爻群說“天子頒發命令,封賞功臣爲諸侯、大夫,小人不可重 用”(“大君有命,開國承家,小人勿用)體現出師終了論功行賞 的法則。總歸六爻大義,從“兵架”初出到收兵歸來,分别展示了 用兵的各方面要旨;其中貫穿一體、相互聯的本質意義,則是 强調“師”以“正”驀本。逭就是卦辭所概括的:“師卦象徵兵:應 當守持正,賢明長者統兵可袋吉祥,必无咎害”(“師,貞,丈人 吉,无咎”)若進一步分析六爻的哲學内涵,我們可以從爻中反 映的勝敗、進退、利弊、得失的種種喻象,領會出作《易》者所流露 的早期軍事思想的模素辯證因素。可見,卦辟提綱挈領的概括 與六爻爻辭互晨聯繫的分述,揭示出該卦卦象、爻象的象微本旨 卦爻的義理因之而顯,全卦的哲摹内容也由此得以體現縱親《周 易》六十四卦,均同此例。 三)若將有關卦義兩相比較,又可以發現六十四卦的哲理 十分突出地反映着事物對立面矛盾轉化的變動規律。如《乾》、 《坤》兩卦,象徵“剛健”與“柔順”的對立轉化;《泰》《否》兩卦,象 徵“通泰”與“否閉”的對立轉化;《損》、《益》兩卦,象徼“滅損”與 增益”的對立轉化,等等。不僅卦與卦之間如此,在一卦的具體 爻象中,也往往喻示這一哲理↓各卦的上爻多喻物極必反的意 旨,即是最颗著的例證。 (四)用综合分析的方法考察,《周易》六十四卦的内容又涉 及作者對所處時代的思想意識形態各領域的多方面認識。其中 有反映作者政治思想的,如同人》卦流露的對“天下和同”理想的 ·20
追求,《革》卦含藏的“革除弊政”的願望等有反映作者倫理思想 的如《家人》、《歸妹》卦表述的對家庭纬構、男婚女嫁問題的看法 等;有反映作者經濟思想的,如《節》卦喻示的“節制”觀念,《賁》 卦阿明的“質模”主張等;有反映作者法制思想的,如《訟》《央》 卦於爭訟和決除邪惡間题的蘭述,等等。總之,一部《周易》的 思想内容是十分豐富的,而無論哪一方面思想的反映,都建立在 變化哲學的基礎上。具體說,六十四卦紛繁複雜的内容,誰管涉 及面十分廣泛,却集中體現着统一的哲原理:除陽變化的規律。 程頤指出:“六十四卦、三百八十四爻,皆所以顺性命之理,夔 化之道也。散之在理,则有萬殊;統之在道,則无二致。”(河南程 氏遺書·易序》)這襄所說的“變化之道”,事實上就是《周易》哲 學思想的核心。 應當指出,六十四卦的哲理,是通過“象徽”形式表現出來的。 《繫解下傳》日“《易》者,象也”《左傳》昭公二年戰:“晉侯使輬宜 子來聘,見《易象》與《魯春秋》。”這是現存文獻中最早視《周易》是 象”的例證。六十四卦的卦形、爻形,以及相應的卦胖、爻辭,均 是特定形式的“象微”前者依赖卦爻符號的暗示,後者借助卦爻 辭文字的描述—兩者相互依存,融會貫通,共同喻示諸卦請爻 的象徽義理。王弼曰:“觸類可爲其象,合意可鳥其黴。(《周易路 例·明象》)項安世云t“凡卦辭皆曰象,凡卦查皆旦象s未耋則其 象隱,已蓝則其象著。”(《周易玩辭》)這兩說分别指出《易》象觸氛 旁通,以及文辭典卦形相輔而明“《易》象”的特點。那麼,我們在 研究《周易》六十四卦的過程中,必須細緻把握道檻象微規律,才 能透過卦形、卦爻醉的外在喻象,領悟其内在的哲學涵義。 根據上文對六十四卦哲學意義的筒要分析,我們認爲《周易》 的占筮,值{是古人對六十四卦装理的一方面運用⑩《易》的 ·21·
象徴,是其書哲學内容的基本表現形式,而貫穿全窖的反映事物 對立、運動、化規律的思想,則是六十四卦哲理的根本核心。因 此,《崗易》的“經部分,難以占篮焉表,實以哲阜愚裹,應當視鳥 一部獨具體系的哲學著作。 閥於《易簿》的性質,人們比較一致認為是一組頗有深度的哲 學著述。對《易傳》思想的歸納,近人作過一些嘗試,如張立文将 其歸鳥六點,曰:政治思想、噍物主義的自然觏、樸素辯證法思想、 唯物主義認識論、道德倫理思想,社會進化的歷史觀等〔《周易恩 想研究》,1980年8月湖北人民出版社出版);張岱年將其歸鳥三 點,曰:本體論學說、辯證法恩想。人生理想與政治觀點等(《論〈易 大傅的著作年代舆哲學思想》,截《中國哲學》第一輯1981年北京 三聯店出版)其它論著尚多,兹不贅引。諸說歸納分析的角度、 方法雖不盡同,但其基本怒識均在於肯定《易傅》作爲一組古代哲 學著作的豐富的思想價值。 然而,《易傳》哲學思想的一個重要特色,是建立在對《周 易》經義的閘釋、發押的基點上。因此,其中有相當一部分思 想內容,如關於陰陽矛盾、運動變化的樸辯證觀念,關於以 乾坤為本的宇宙生成說,乃至關於政治、倫理、道德各方面的 觀點,常常是六十四卦大義的直接引申,舆“绍”的本旨是無法割 裂的。當然,也有不少内容是《恳傳》作者的獨特見解,但也是在 闌“鲣過程中得出的。朱熹論《繫辭傅》云;“或言造化以及《易》 或言《易》以及造化,不出此理。”(《朱子語類》意謂作者在“言 《易》”的同時,泛及自然界的發展規律,以體現其哲學覬點。這 看法用來說明整個《易傅》似也大略遮合。可以說,没有“經”的 哲學基礎,就没有“傅”的思想系;有了“簿”的推啊發挥,“經 的哲嗶就更加頵明昭著。所以,我們認,《易傅》七種的性,應 ·22
當視爲一組以闖解《易》經義罵宗旨的畜有鲜明思相軛點的哲 學著作。 當然,六十四卦莪理和《易傳》思想是不同時代的產物,其内 容與價值必須結合特定的歷史背景進行具體深入的考察,才能得 出全面、科學的结論。但通過上文的簡單分析,我們可以對《周 易》的性質作出如下認識:包涵經傳在内的《周易》一蓍,由於其早 期部分内容誕生之古遠,及其核心思想愈義之深邃,不能不視爲 我國古代一部特殊的哲學專著。 六、《易》摹史的流派至鳥繁雜,要以“象 數”、“義理”兩派爲主 易》摹研究的歷史,其源流派别至烏紛繁複雜。先秦時期, 《左傅》《國語》及諸子哲摹著作戴有不少《易》說,當爲《易》學史 的濫觴階段。 孔子開創儒,並以“六經傳授門徒《周易》必鳥一項課程。 《易{》引孔子蘭《易》言論;《史記·孔子世家》稱其“讀《易》韋 編三绝,日“假我數年,若是,我於《易》則彬彬矣””y薔題《子夏易 傅》一醬⑥,相傳即孔子摹生卜商(字子夏)所作。由此可以推知, 孔子對《易》學作過較深刻的探討堪稱先秦《易》學史上一位有影 警的研《易》大師。至於《易傳》七種,以其解經特辟,亦可看作集 先秦研《易》成果之大成的第一部《易》學論蓍著。 秦政焚詟《易》绸以卜筮幸存,較經爲最無關。漢置“五經 博士”,學人又以《易傅》速經並行,《易》摹研究至見昌盛③。但此 時經說之最複離者,亦莫姐《易》。西漢的《易》搴派别,大抵可分 骂四派:日訓故舉大誰,周王孫服光、王同、丁寞、椐何蔡公, 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