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世界农业与农作制 内容提要 本章介绍世界各地的农业和农作制。首先从总体上简述全球的气候、植被、土地、人口、 农业生产和贸易概况,随之阐述主要农作制的内容、特点和分布,然后论述全世界九大地区 的农业生产、经营、农村经济和农作制的特征。 本章内容 第一节世界农业概述 第二节世界农作制类型 第三节世界各地区农业与农作制 学习目标 1.人类文明灿烂多彩,了解世界可使我们开阔眼界、开拓思维,有助于我们借鉴、吸 收宝贵的人类智慧与创造的结晶,有助于中国的农业、农村、农民走向世界。 2.通过对全世界各地农业和农作制发展进程与类型的了解,深化对农业发展的规律性 的理解,复习、深化对本课程内容的学习。 学习提示 1.涉及世界农业、农村的知识浩如烟海,初学者难于一一掌握。学习的重点应放在对 规律、全局以及地区农业和农作制特点上,其他细节可供今后需用时查阅。 2.要尽量联系本国、本地的实际进行学习。 延伸阅读 为了大家更好的学习世界农业知识,配合本章的学习,在本章的最后,选了三篇世界农 业知识阅读材料,希望有兴趣的同学学习。 阅读一自然地理环境与农业 阅读二世界农业史 阅读三国外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的模式及启示
第一节世界农业概述 21世纪初,世界农业的轮廓大致是:北美、欧洲、大洋洲主要发达国家都已经实现了 农业、农村、农民现代化,当前正向着全方位的现代化前进:占世界人口4/5的发展中国家 多数正在进行绿色革命,要在21世纪内将传统自给农业转变为现代农业。 一、气候 光、热、水等气候要素决定了大范围内自然植被与作物的分布。全球气候极其复杂,气 候类型众多,在这里只能简单地介绍与农业关系密切的全球气候因素变化的趋势与规律。 1.太阳辐射。地球上太阳辐射量呈纬度地带性的分布,高纬度处辐射量低,低纬度处 辐射量高。以北半球为例,由北向南,年辐射量从每年小于80kcal/cm增加到每年 200kcal/cm2,但云量和雨量对此干扰甚大。 2.热量。太阳辐射决定了地球上热量分布的纬度地带性。以≥10℃活动积温计,北半 球由北向南,从1000℃以下10000℃或以上。气候类型经历极地冰原带、极地长寒带、亚 寒带、中温带、暖温带、亚热带到热带。 3.雨量。与太阳辐射和热量不同,雨量分布规律复杂的多,在许多地区雨量的地带性 不明显。雨量分布主要受三个因素的影响:第一,海陆分布引起了海洋性气候与大陆性气候 的基本差异。一般来说,凡受海洋气团影响的地区就带有海洋性多雨气候的特点,凡受大陆 性气团影响的地区就带有大陆性气候特点。由海洋走向大陆,气候的海洋性逐渐减弱,大陆 性逐渐增强,呈现出某种雨量的经度地带性。如欧洲由西向东、中国由东向西降水量就逐步 减少。第二,大气环流引起的海风向背决定了大陆沿岸雨量的差异,这种差异在中纬度地带 尤为明显。例如,地处地中海东岸的巴勒斯坦和以色列,夏季盛行由大陆吹向海洋的东北风, 故虽地处海边但仍干燥缺雨,到冬季时风向转为西风,从海洋带来了丰沛的雨水,这就是冬 湿夏干的地中海气候。我国东北和华北地区冬季受西风气流控制,干旱少雨,夏秋则多来自 海洋的湿润气团,形成了温带和亚热带季风气候。第三,地形地势对降水的影响。地形特别 是高山对气团的移动产生了阻挡作用。我国秦岭南北一山之隔降水量差异显著即其一例。此 外,山区本身因地势变化气候也表现出独特的垂直地带性。气温一般随高度而递减,但降水 量反而随高度而增多(但有一定限度)。 二、植被 在大范围内,地球上自然植被的存在与分布主要决定于气候,其中雨量又是其限制因素。 在湿润半湿润气候下的主要自然植被是森林,包括赤道附近的热带雨林、亚寒带针叶林和中 纬度森林等:在半干旱地区主要是草原,包括:①温带草原,分布在欧亚大陆内部、北美洲 中部和澳大利亚一部:②热带稀树草原,分布在非洲中部、南美洲中部和澳大利亚北部:在 大陆腹地干旱地区主要是荒漠草原或荒漠、沙漠等。雨量与热量两个因素共同作用决定了地 球上的生物量。例如,又热又潮湿的热带雨林的生物量要占陆地总植物量的40%,净生产 量占世界总产量的25%,在最适生态环境下每公顷总植物量为350一450t,总生产量可达 120~150t,而干旱的荒漠沙漠地带总植物量则在10t以下甚至于零。 在人类的作用下,一些自然植被已被人工植被或其他用途所代替。 三、土地与人口 全世界陆地面积为130.7亿hm。其中,森林及林地47.7亿hm2,占土地总面积的36 %:永久草地34.9亿hm2,占27%;耕地面积共14.1亿hm2,占11%。耕地主要集中在亚
欧与北美洲三大片,共占世界总耕地的34,而非洲、南美和大洋洲只占其余的1/4。农作 物生长要求有较好的水分,故世界上大部分耕地是砍伐原生自然森林后开垦出来的,少部分 是开垦了自然草地中降水量较多的土地。现有耕地中有2.76亿hm灌溉面积,其中70%分 布在亚洲,3/4集中在发展中国家。20世纪以来,世界人口大幅度增长,主要是发展中国家 增长迅猛。到2001年,世界总人口61.5亿人(2005年65亿人),其中发展中国家占79%, 发达国家占21%。农业人口共25.8亿人,其中发展中国家占96%,而发达国家则不到4%。 由于人口的快速增长以及土地面积的不变性与林地、草地、耕地面积的较少变动性,世界上 人均自然资源占有量正在不断减少。2001年世界平均人均耕地0.23hm,其中大洋洲、美 洲、欧洲较多,人均耕地1.67~0.40hm;非洲较少,为0.22hm2;亚洲最少,只有0.14hm2: 而中国人均只有0.11m左右。世界人均水资源以南北美洲最为丰富,其他各洲较差,亚洲 最少,而中国又是亚洲中较少的一个(表9-1)。 表9-1世界各大洲人口与土地(2001) 项目 世界 亚洲* 欧洲* 北美洲 南美洲 非洲 大 洋 发达 发展中 洲 国家 国家 陆地(10hm2) 130.7 31.0 22.6 21.4 17.5 29.6 8.5 54.6 76.0 总人口 (108人) 61.5 37.3 7.3 4.9 3.5 8.1 0.3 13.2 48.3 农业人口 25.8 19.5 0.6 0.5 0.6 4.5 0.06 1.0 24.8 (108人) 农业劳动人口 (108人) 13.3 10.5 0.3 0.2 0.3 2.0 0.03 0.46 12.8 森林及林地 47.7 5.6 9.5 8.2 9.3 7.1 2.0 19.0 22.7 (101hm2) 永久草地 34.9 11.1 1.8 3.6 5.2 9.0 4.2 12.0 22.9 (10hm2) 耕地(10hm2) 14.1 5.1 2.9 2.6 1.1 1.8 0.5 6.1 7.9 人均耕地 0.23 0.14 0.4 0.53 0.31 0.22 1.67 0.46 0.16 (hm2/人) 人均水资源 3300 4100 17500 28300 5100 (m3/人) 西伯利亚12.6亿hm2被统计在欧洲(FAO) 四、农业生产与贸易
小麦 橡胶 谷物 …枣椰子 玉米 一椰子 1】 香料 西谷椰子 40 80 120 160 图9-1世界作物分布界限(B.Andreae) 气候决定了自然植被与人工栽培植物(作物)的生存与发展。大体上在地球较高纬度(30~ 60°)地区,如欧洲大部分与美国北部、加拿大南部,以喜凉作物为主,主要是小麦、大麦 燕麦、油菜、马铃薯、向日葵、亚麻、甜菜等:在中纬度地区(30一45°),如中国、欧洲南 部、美国中东部,以喜温作物为主,如玉米、大豆、高梁、水稻、棉花等,这里冬季还可种 冬小麦、冬油菜等喜凉作物:在低纬度地区30一0°),除了喜温的玉米、水稻、高梁等作物 外,还可种植耐高温高湿的作物(甘薯、薯蓣)、耐旱耐热的高粱、粟黍类、花生与木薯等以 及亚热带热带作物(橡胶、咖啡、可可、椰子、茶、香蕉、甘蔗等)(图91)。 作物生产是农作制的基础。2001年,全世界谷物总产21.5亿t,单产3118kg/m2,人 均谷物占有量350kg。按总产量计,亚洲生产谷物接近世界的一半,但因人口众多,人均谷 物只有268kg。人均谷物量多的是大洋洲(1367kg)、北中美洲(829kg/人)和欧洲(590kg人)。 非洲最少,只有143kg人,是世界上缺粮最严重的地区。比较而言,发达国家的人均谷物占 有量(675kg人)是发展中国家(252kg人)的2.7倍(表9-2)。 2001年,全世界肉类生产共计2.39亿t,主要是亚洲、欧洲、美洲。人均肉量世界平均 为38.9kg,其中发达国家人均肉量(80kg人)是发展中国家(27.7kg人)的2.8倍。大洋洲(200kg 人)、北中美洲(98kg人)、南美洲(77kg人)、欧洲(70kg人)较多,亚洲(25.7kg人)与非洲(只 有13.6kg人)较少。在20世纪至21世纪之交,农产品贸易中,亚洲、非洲进口额多于出口 额,大洋洲、南美洲出口量高于进口量,欧洲、北美洲进出口大抵相当(表9-2)。就国家而 论,美国、法国、荷兰、澳大利亚、阿根廷、巴西为农产品净出1:3国,日本、俄罗斯、德 国、英国为净进口国。据FAO统计,包括林产品在内的农产品国际贸易中,中国(包括台湾 地区)已进入净进口国行列,2001年进口总额为215亿美元,出口为155亿美元。进口以林 产品、大豆为主,出口以蔬菜、水产品为主。在世界谷物贸易中,年进出口量各为2.6亿t, 其中仍是亚洲、非洲进口量高于出口量,而北美洲、大洋洲、南美洲,甚至欧洲则进口量低 于出口量。以国家而论,净进口谷物的大户是日本、非洲各国、韩国、俄罗斯、意大利、墨 西哥、巴西:净谷物出口大户是美国、澳大利亚、加拿大、阿根廷、法国、德国等。中国已 由谷物净出口国转变为净进口国,尤其是大豆进口量迅猛增加。据分析,今后谷物进口量还 将增加(表9-2)
表9-2世界及各大洲农业生产与贸易(2001) 北美南 美 洋 发达国 发展中 项目 世界 亚洲* 欧洲* 洲 非洲 大 洲 洲 家 国家 谷物总产 21.09 10.01 4.31 4.06 1.13 L.16 0.41 8.91 12.18 (10t) 谷物单产 3118 3173 3418 4672 3132 1240 2283 3697 2797 (kg/hm') 人均谷物 350 268 590 829 323 143 1367 675 252 (kg/人) 肉类总产 2.39 0.96 0.51 0.48 0.27 0.11 0.06 1.05 1.34 (10t) 人均肉量 38.9 25.7 69.9 98 13.6 200 80 27.7 (kg/人) 农用拖拉机 2657 736 1097 598 132 54 40 1940 717 (10台) 灌溉面积 2.76 1.93 0.25 31 0.1 0.13 0.03 0.68 2.08 (10'hm) 肥料消费 13812 7355 2239 2495 998 395 331 5092 8720 (103t) 肥料消费 a8 144 77 96 9 名 66 84 110 (kg/hm) 农产品进口 4387 1222 2044 746 116 210 49 3047 (10美元) 农产品出口 4139 645 1867 887 376 135 228 2909 (10美元) 谷物进口 2.62 1.09 0.55 0.33 0.20 0.45 0.01 0.97 (10t) 谷物出口 2.63 0.38 0.70 1.07 0.26 0.02 0.19 2.00 (10t) (《FAO生产年鉴》,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