绝密★启用前 2013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安徽卷) 语文 本试卷分为第I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全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考生注意事项 1.答题前,务必在试题卷、答题卡规定的地方填写自己的姓名、座位号,并认真核对答 题卡上所粘贴的条形码中的姓名、座位号与本人姓名、座位号是否一致。务必在答题卡背面 规定的地方填写姓名和座位号后两位 2.答选择题(第Ⅰ卷1~6题,第Ⅱ卷15~17题)时,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 把答题卡上所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3.答非选择题(第Ⅰ卷7~14题,第Ⅱ卷18~21题)必须使用0.5毫米的黑色墨水签字 笔在答题卡上书写,要求字体工整、笔迹清晰。作图题可先用铅笔在答题卡的规定的位置绘 出,确认后再用05毫米的黑色墨水签字笔描清楚。必须在题号所指示的答题区域作答,超出 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试题卷、草稿纸上答题无效 4.考试结束后,务必将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上交。 第I卷(阅读题,共66分) (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①科学所研究的是那些被认为是独立于研究者个人而存在的关系。这也适用于把人本身 作为研究对象的科学。科学陈述的对象还可以是我们自己创造出来的概念,像在数学中就是 那样。我们不一定要假设这种概念是同外在世界显的任何客体相对应的。但是,一切科学陈 述和科学定律都有一个共用的特征:它们是“真的或者假的”(适当的或者不适当的)粗略 地说来,我们对它们的反应是“是”或者是“否”。 ②科学的思维方式还有另一个特征。它为建立它的贯彻一致的所用到的概念用是不表达 什么感情的。对于科学家,只有“存在”,而没有什么愿望,没有什么价值,没有善,没有恶 也没什么目标。只要我们逗留在科学本身的领域里,我们就绝不会碰到想“你不可以说谎
绝密 ★ 启用前 2013 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安徽卷) 语 文 本试卷分为第 I 卷(阅读题)和第 II 卷(表达题)。全卷满分 150 分,考试时间 150 分钟。 考生注意事项: 1.答题前,务必在试题卷、答题卡规定的地方填写自己的姓名、座位号,并认真核对答 题卡上所粘贴的条形码中的姓名、座位号与本人姓名、座位号是否一致。务必在答题卡背面 规定的地方填写姓名和座位号后两位。 2.答选择题(第 I 卷 1 ~ 6 题,第 II 卷 15 ~ 17 题)时,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 2B 铅笔 把答题卡上所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3.答非选择题(第 I 卷 7 ~ 14 题,第 II 卷 18 ~ 21 题)必须使用 0.5 毫米的黑色墨水签字 笔在答题卡上书写,要求字体工整、笔迹清晰。作图题可先用铅笔在答题卡的规定的位置绘 出,确认后再用 0.5 毫米的黑色墨水签字笔描清楚。必须在题号所指示的答题区域作答,超出 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试题卷、草稿纸上答题无效。 4.考试结束后,务必将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上交。 第 I 卷(阅读题,共 66 分) 一、(9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 ~ 3 题。 ①科学所研究的是那些被认为是独立于研究者个人而存在的关系。这也适用于把人本身 作为研究对象的科学。科学陈述的对象还可以是我们自己创造出来的概念,像在数学中就是 那样。我们不一定要假设这种概念是同外在世界显的任何客体相对应的。但是,一切科学陈 述和科学定律都有一个共用的特征:它们是“真的或者假的”(适当的或者不适当的)。粗略 地说来,我们对它们的反应是“是”或者是“否”。 ②科学的思维方式还有另一个特征。它为建立它的贯彻一致的所用到的概念用是不表达 什么感情的。对于科学家,只有“存在”,而没有什么愿望,没有什么价值,没有善,没有恶; 也没什么目标。只要我们逗留在科学本身的领域里,我们就绝不会碰到想“你不可以说谎
这样的事。附带地说,这个特点是慢慢发展起来的,而且是现代西方思想所特有的 代西方思想所特有的。 ③由此看来,好像逻辑思维同伦理毫不相干。关于事实和关系的科学称述,固然不能产 生伦理的准则,但是逻辑思维和经验知识却能够使伦理准则合乎理性,并且连贯-致。如果 我们能对某些基本的伦理命题取得—致,那么,只要最初的前提叙述得足够严谨,别的伦理 命题就都能由他们推导出来。这样的伦理前提在伦理学中的作用,正像公理在数学中的作用 ④这就是为什么我们根本不会觉得提出“为什么我们不该说谎?”这类问题是无意义的。 我们所以觉得这类问题是有意义的,是因为在所有这类问题的讨论中,某些伦理前提被默认 为是理所当然的。于是,只要我们成功地把这条伦理准则追溯到这些基本前提,我们就感到 满意。在关于说谎这个例子中,这种追溯的过程也许是这样的;说谎破坏了对别人的讲话的 信任。而没有这种信任,社会合作就不可能,成者至少很困难。但是要使人类生活成为可能, 并且过得去,这样的合作就是不可缺少的,这意味着,从“你不可说谎”这条准则可追溯到 这样的要求;“人类的生活应当受到保护”和“苦痛和悲伤应当尽可能减少 ⑤但这些伦理公理的根源是什么呢?它们是不是任意的?它们是不是只是以权威为根据 而建立起来的?它们是不是来自人们的经验并且间接地受着这些经验的制约呢?从纯逻辑看 来,一切公理都是任意的,伦理公理也如此。但是从心理学和遗传学的观点看来,它们决不 是任意的。它们是从我们天生的避免苦痛和灭亡的倾向,也是从个人所积累起来的对于他人 行为的感情反应推导出来的 ⑥只有由有灵感的人所体现的人类的道德天才,才有幸能提出应用如此广泛而且根基如 此扎实的一些伦理公理,从而人们会把它们作为自己在大量个人感情经验方面打好基础的东 西而接受下来。伦理公理的建立和考验同科学的公理并无很大区别。真理是经得住经验的扌
这样的事。附带地说,这个特点是慢慢发展起来的,而且是现代西方思想所特有的。 代西方思想所特有的。 ③由此看来,好像逻辑思维同伦理毫不相干。关于事实和关系的科学称述,固然不能产 生伦理的准则,但是逻辑思维和经验知识却能够使伦理准则合乎理性,并且连贯一致。如果 我们能对某些基本的伦理命题取得一致,那么,只要最初的前提叙述得足够严谨,别的伦理 命题就都能由他们推导出来。这样的伦理前提在伦理学中的作用,正像公理在数学中的作用 一样。 ④这就是为什么我们根本不会觉得提出“为什么我们不该说谎?”这类问题是无意义的。 我们所以觉得这类问题是有意义的,是因为在所有这类问题的讨论中,某些伦理前提被默认 为是理所当然的。于是,只要我们成功地把这条伦理准则追溯到这些基本前提,我们就感到 满意。在关于说谎这个例子中,这种追溯的过程也许是这样的;说谎破坏了对别人的讲话的 信任。而没有这种信任,社会合作就不可能,成者至少很困难。但是要使人类生活成为可能, 并且过得去,这样的合作就是不可缺少的,这意味着,从“你不可说谎”这条准则可追溯到 这样的要求;“人类的生活应当受到保护”和“苦痛和悲伤应当尽可能减少”。 ⑤但这些伦理公理的根源是什么呢?它们是不是任意的?它们是不是只是以权威为根据 而建立起来的?它们是不是来自人们的经验并且间接地受着这些经验的制约呢?从纯逻辑看 来,一切公理都是任意的,伦理公理也如此。但是从心理学和遗传学的观点看来,它们决不 是任意的。它们是从我们天生的避免苦痛和灭亡的倾向,也是从个人所积累起来的对于他人 行为的感情反应推导出来的。 ⑥只有由有灵感的人所体现的人类的道德天才,才有幸能提出应用如此广泛而且根基如 此扎实的一些伦理公理,从而人们会把它们作为自己在大量个人感情经验方面打好基础的东 西而接受下来。伦理公理的建立和考验同科学的公理并无很大区别。真理是经得住经验的考
(选自许良英等编译《爱因斯坦文集》第三卷,略有改动) 1.联系上下文,对第②段画线句理解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在科学本身的领域里,科学家构建严谨完整的科学体系所用到的概念是不充分表达个 人感情的 B.在科学本身的领域里,科学家只关注、研究客观存在,决不会碰到“你不可说谎”这 一类的命题 C.在科学本身的领域里,科学家都像清教徒一样追求真理而不放任自己或者凭一时冲动 处理问题。 D.在科学本身的领域里,科学家运用的不表达愿望、善恶等感情的概念,是现代西方思 想所特有的。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的能力,能力层级为B(理解)。文中重要句 子的含意的理解要结合语境去把握。先根据划线句位置,联系上下文整体感知:再把备选项 与文本编辑器有关语句逐项比对,要防止出现无中生有、混淆已然和未然、范围失当、张冠 李戴等毛病。A项,范围失当,“不充分表达”应为“不表达”:B项,表述绝对,“绝不会碰 到”绝对化;C项,范围失当,“科学家”应加上“追求真理的”这一定语。 2.下列对原文思路的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①②段首先明确科学研究的内容以及科学研究所创造的概念,然后从科学陈述和科学 定律“真的或假的”这一特征推导出科学的思维方式的另外一个特征 B.③段承②段,表明逻辑思维和经验知识能使伦理准则合乎理性:叙述的足够严谨的最 初伦理前提在伦理学中的作用就像公理在数学中的作用一样,由此引出④段 C.④⑤⑥段先确定伦理问题有意义,举例阐述由伦理准则追溯到伦理公理的根源:接着 探寻伦理公理的根源所在:最后重点明确伦理公理的科学意义和应用价值 D.文章前一部分着重阐述科学研究的特点,后一部分着重阐述伦理公理的根源、特点和 作用:全文意在明确伦理公理同科学公理在构建和验证过程中是有本质差别的 【谷案】C 【解析】本题考查“分析文章结构,把握文章思路”的能力,能力层级为C(分析综合)。思 路是文章的材料和段落的组织安排方法,分析文章思路,要分析淸楚文章观点与材料、材料
验的。 (选自许良英等编译《爱因斯坦文集》第三卷,略有改动) 1. 联系上下文,对第②段画线句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在科学本身的领域里,科学家构建严谨完整的科学体系所用到的概念是不充分表达个 人感情的。 B.在科学本身的领域里,科学家只关注、研究客观存在,决不会碰到“你不可说谎”这 一类的命题。 C.在科学本身的领域里,科学家都像清教徒一样追求真理而不放任自己或者凭一时冲动 处理问题。 D.在科学本身的领域里,科学家运用的不表达愿望、善恶等感情的概念,是现代西方思 想所特有的。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的能力,能力层级为 B(理解)。文中重要句 子的含意的理解要结合语境去把握。先根据划线句位置,联系上下文整体感知;再把备选项 与文本编辑器有关语句逐项比对,要防止出现无中生有、混淆已然和未然、范围失当、张冠 李戴等毛病。A 项,范围失当,“不充分表达”应为“不表达”;B 项,表述绝对,“绝不会碰 到”绝对化;C 项,范围失当,“科学家”应加上“追求真理的”这一定语。 2.下列对原文思路的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①②段首先明确科学研究的内容以及科学研究所创造的概念,然后从科学陈述和科学 定律“真的或假的”这一特征推导出科学的思维方式的另外一个特征。 B.③段承②段,表明逻辑思维和经验知识能使伦理准则合乎理性;叙述的足够严谨的最 初伦理前提在伦理学中的作用就像公理在数学中的作用一样,由此引出④段。 C.④⑤⑥段先确定伦理问题有意义,举例阐述由伦理准则追溯到伦理公理的根源;接着 探寻伦理公理的根源所在;最后重点明确伦理公理的科学意义和应用价值。 D. 文章前一部分着重阐述科学研究的特点,后一部分着重阐述伦理公理的根源、特点和 作用;全文意在明确伦理公理同科学公理在构建和验证过程中是有本质差别的。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分析文章结构,把握文章思路”的能力,能力层级为 C(分析综合)。思 路是文章的材料和段落的组织安排方法,分析文章思路,要分析清楚文章观点与材料、材料
与材料、段落层次间的逻辑关系。分析文章内容,要分析出文章的部分和整体所表达的意思, 从而对文章的部分与整体做到全面把握。具体回答该问题,先整体阅读文本,概括各层层意, 把握文本思路;再把备选项与所概括的内容逐项比对,判定对错。A项,乱加因果,“推导出” 错,另一个特征不是第一个特征推导出的:B项,曲解文意,③段承②段,说的是逻辑思维同 伦理毫不相干;D项,“全文意在明确伦理公理同科学公理在构建和验证过程中是有本质差别 的”理解错误,伦理公理的建立和考验同科学的公理并无很大区别。 3.下列对原文中作者观点的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科学研究的内容包括独立于研究者之外的客观事物和关系,作为科学陈述对象的概念 未必要与外在世界里的任何客体对应。 B.“你不可说谎”的伦理前提是人类生活应当受到保护和苦痛悲伤英尽可能减少,这样 的伦理前提是经得住经验考验的真理。 C.伦理公理源自人们的经验,是从个人对于他人行为的感情反应推导出来的;从心理学 和遗传学的观点看,它决不是任意的 D.人类道德天才提出的根基扎实、应用广泛的一些伦理公理,被人们自觉接受并运用于 丰富自我情感、打好知识基础等方面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能力层级为C(分析综合)。“分 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就是能对文中有关内容进行筛选、分析并作综合概括。先通读 文本,逐段概括层意,抓住中心句,把握作者观点。再把备选项与原文内容对照,看有没有 于文无据、偷换概念、范围缩小、混淆关系、轻重范围失当的错误。D项,文中说“人们会把 它们作为自己在大量个人感情经验方面打好基础的东西而接受下来”,因此“被人们自觉接受 并运用于打好知识基础等方面”错。 、(33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陆贾从高祖定天下,名为有口辩士,居左右,常使诸侯。及高祖时,中国初定,尉佗平 南越,因王之。高祖使陆贾赐尉佗印,为南越王。陆生至,尉佗椎结∽箕踞见陆生。陆生因说 佗曰:“足下中国人,亲戚昆弟坟墓在真定。今足下弃反天性,捐冠带,欲以区区之越与天子 抗衡为敌国,祸且及身矣!且夫秦失其政,诸侯豪杰并起,惟汉王先入关,据咸阳。项籍背
与材料、段落层次间的逻辑关系。分析文章内容,要分析出文章的部分和整体所表达的意思, 从而对文章的部分与整体做到全面把握。具体回答该问题,先整体阅读文本,概括各层层意, 把握文本思路;再把备选项与所概括的内容逐项比对,判定对错。A 项,乱加因果,“推导出” 错,另一个特征不是第一个特征推导出的;B 项,曲解文意,③段承②段,说的是逻辑思维同 伦理毫不相干;D 项,“全文意在明确伦理公理同科学公理在构建和验证过程中是有本质差别 的”理解错误,伦理公理的建立和考验同科学的公理并无很大区别。 3. 下列对原文中作者观点的概括,不正确 ...的一项是( )(3 分) A.科学研究的内容包括独立于研究者之外的客观事物和关系,作为科学陈述对象的概念 未必要与外在世界里的任何客体对应。 B.“你不可说谎”的伦理前提是人类生活应当受到保护和苦痛悲伤英尽可能减少,这样 的伦理前提是经得住经验考验的真理。 C.伦理公理源自人们的经验,是从个人对于他人行为的感情反应推导出来的;从心理学 和遗传学的观点看,它决不是任意的。 D. 人类道德天才提出的根基扎实、应用广泛的一些伦理公理,被人们自觉接受并运用于 丰富自我情感、打好知识基础等方面。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能力层级为 C(分析综合)。“分 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就是能对文中有关内容进行筛选、分析并作综合概括。先通读 文本,逐段概括层意,抓住中心句,把握作者观点。再把备选项与原文内容对照,看有没有 于文无据、偷换概念、范围缩小、混淆关系、轻重范围失当的错误。D 项,文中说“人们会把 它们作为自己在大量个人感情经验方面打好基础的东西而接受下来”,因此“被人们自觉接受 并运用于打好知识基础等方面”错。 二、(33 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4-7 题。 陆贾从高祖定天下,名为有口辩士,居左右,常使诸侯。及高祖时,中国初定,尉佗平 南越,因王之。高祖使陆贾赐尉佗印,为南越王。陆生至,尉佗椎结①箕踞见陆生。陆生因.说 佗曰:“足下中国人,亲戚..昆弟坟墓在真定。今足下弃反天性,捐冠带,欲以区区之越与天子 抗衡为敌国,祸且及身矣!且夫秦失其政,诸侯豪杰并起,惟汉王先入关,据咸阳。项籍背
约,自立为西楚霸王,诸侯皆属,可谓至强。然汉王起巴蜀,鞭笞天下,劫诸侯,遂诛项羽 灭之。五年之间,海内平定,此非人力,天下所建也。天子闻君王王南越,不助天下诛暴逆, 将相欲移兵而诛王;天下怜百姓新艻苦,且休之,遺臣授君王印,剖符通使。君王宜郊迎 北面称臣。乃欲以新造未集之越,屈强于此。汉诚闻之,掘烧郡王先人冢墓,夷种宗族,使 一偏将将十万众临越,越则杀王已降汉,如反覆手耳。”于是尉佗乃蹶然起坐,谢陆生曰:“居 蛮夷中久,殊失礼仪。”因问陆生曰:“我孰与萧何、曹参、韩信贤?″陆生日:“王似贤。 复问:“我孰与皇帝贤?”陆曰:“皇帝起丰、沛,讨暴秦,诛强楚,为天下兴利除害,继五 帝、三王之业,统理中国,中国之人以亿计,地方万里,居天下之膏腴,人众车舆,万物殷 富,政由一家,自天地剖判,未尝有也。今王众不过数十万,皆蛮夷,踦國山海之间,譬若 汉一郡,何可乃比于汉王『尉佗大笑曰:“吾不起中国,故王此;使我居中国,何遣不若汉 乃大悦陆生,留与饮数月。日:“越中无足与语,至生来,令我日闻所不闻。”陆生拜味佗为 南越王,令称臣奉汉约。归报,高祖大悦,拜为太中大夫。 (节选自《说苑奉使》) 南越王尉佗者,真定人也,姓赵氏。秦时已并天下。至二世时,南海尉任嚣病且死,召 龙川令赵佗。即被佗书,行南海尉事。嚣死,佗因稍以法诛秦所置长史,以其党为假守。秦 已破灭,佗即击并桂林、象郡,自立为南越武王。高帝已定天下,为中国劳苦,故释佗弗猪。 汉十一年,谴陆贾因立佗为南越王 (节选自《史记南越前传》) 【注】①椎结:同“椎髻”,发髻梳成一撮,形状如椎,②踦区同“崎岖”。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亲戚昆弟坟墓在真定亲戚:父母 B.如反覆手耳 反覆:翻转 C.人众车舆 舆:众多 D.政由一家 由:如同
约,自立为西楚霸王,诸侯皆属,可谓至强。然汉王起巴蜀,鞭笞天下,劫诸侯,遂诛项羽 灭之。五年之间,海内平定,此非人力,天下所建也。天子闻君王王南越,不助天下诛暴逆, 将相欲移兵而诛.王;天下怜百姓新劳苦,且休之,遣臣授君王印,剖符通使。君王宜郊迎, 北面称臣。乃欲以新造未集之越,屈强于此。汉诚闻之,掘烧郡王先人冢墓,夷种宗族,使 一偏将将十万众临越,越则杀王已降汉,如反覆..手耳。”于是尉佗乃.蹶然起坐,谢陆生曰:“居 蛮夷中久,殊失礼仪。”因问陆生曰:“我孰与萧何、曹参、韩信贤?”陆生曰:“王似贤。” 复问:“我孰与皇帝贤?”陆曰:“皇帝起丰、沛,讨暴秦,诛强楚,为天下兴利除害,继五 帝、三王之业,统理中国,中国之人以亿计,地方万里,居天下之膏腴,人众车舆.,万物殷 富,政由.一家,自天地剖判,未尝有也。今王众不过数十万,皆蛮夷,踦 区山海之间,譬若 汉一郡,何可乃比于汉王!”尉佗大笑曰:“吾不起中国,故王此;使我居中国,何遣不若汉!” 乃大悦陆生,留与饮数月。曰:“越中无足与语,至生来,令我日闻所不闻。”陆生拜味佗为 南越王,令称臣奉汉约。归报,高祖大悦,拜为太中大夫。 (节选自《说苑·奉使》) 南越王尉佗者,真定人也,姓赵氏。秦时已并天下。至二世时,南海尉任嚣病且死,召 龙川令赵佗。即被佗书,行南海尉事。嚣死,佗因稍以法诛秦所.置长史,以其党为假守。秦 已破灭,佗即击并桂林、象郡,自立为南越武王。高帝已定天下,为中国劳苦,故释佗弗猪。 汉十一年,谴陆贾因立佗为南越王。 (节选自《史记·南越前传》) 【注】①椎结:同“椎髻”,发髻梳成一撮,形状如椎,②踦 区:同“崎岖”。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 ...的一项是(3 分) A.亲戚..昆弟坟墓在真定 亲戚:父母 B.如反覆..手耳 反覆:翻转 C.人众车舆. 舆:众多 D.政由.一家 由:如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