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物流系统评价物流系统评价是系统分析中复杂而又重要的一个环节,它是利用模型和各种数据,从系统的整体观点出发,对系统现状进行评价,为物流系统的决策提供依据。8.1物流系统评价的基本概念要对物流系统这样一个内容丰富、外延模糊、联系复杂的系统进行综合评价,是一件困难而又重要的工作。8.1.1物流系统评价的重要性系统评价的任务就是围绕系统的自标,根据评价尺度,采取合适的方法对评价主体进行价值测定,以获得对多数人来说均可接受的评价结果,为正确决策提供所需的信息。系统评价是系统决策的重要依据,没有正确的评价也就不可能有正确的决策。8.1.2物流系统主要的特征值对物流系统的评价需要通过一定的量化指标来进行。一般把衡量系统状态的技术经济指标称为特征值,它是系统规划与控制的信息基础。对物流系统的特征值进行研究,建立一套完整的特征值体系,有助于对物流系统进行合理的规划和有效的控制,准确反映物流系统的合理化状况,评价改善的潜力与效果。物流系统最主要的两个特征值为物流生产率和物流质量。(1)物流生产率物流生产率是指以一定的劳动消耗和劳动占用(投入)完成某种服务(产出)的过程。物流系统的投入包括人力资源、物质资源、能源和技术,各项投入在价值形态上统一表现为物流成本。物流系统的产出就是为生产系统和销售系统提供的服务。衡量物流系统投入产出转换效率的指标称作物流生产率,它是物流系统特征值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物流系统的总产出物流生产率:物流系统的总投入物流生产率通常包括实际生产率、利用率、行为水平、成本和库存五个方面的指标。(2)物流质量物流质量是对物流系统产出质量的衡量,一般分为物料流转质量和物流业务质量。物流系统的量化指标主要包括运输、仓储等四个方面。1)运输方面1
1 第八章 物流系统评价 物流系统评价是系统分析中复杂而又重要的一个环节,它是利用模型和各种数据,从系 统的整体观点出发,对系统现状进行评价,为物流系统的决策提供依据。 8.1 物流系统评价的基本概念 要对物流系统这样一个内容丰富、外延模糊、联系复杂的系统进行综合评价,是一件困 难而又重要的工作。 8.1.1 物流系统评价的重要性 系统评价的任务就是围绕系统的目标,根据评价尺度,采取合适的方法对评价主体进行 价值测定,以获得对多数人来说均可接受的评价结果,为正确决策提供所需的信息。系统评 价是系统决策的重要依据,没有正确的评价也就不可能有正确的决策。 8.1.2 物流系统主要的特征值 对物流系统的评价需要通过一定的量化指标来进行。一般把衡量系统状态的技术经济指 标称为特征值,它是系统规划与控制的信息基础。对物流系统的特征值进行研究,建立一套 完整的特征值体系,有助于对物流系统进行合理的规划和有效的控制,准确反映物流系统的 合理化状况,评价改善的潜力与效果。 物流系统最主要的两个特征值为物流生产率和物流质量。 (1)物流生产率 物流生产率是指以一定的劳动消耗和劳动占用(投入)完成某种服务(产出)的过程。 物流系统的投入包括人力资源、物质资源、能源和技术,各项投入在价值形态上统一表现为 物流成本。物流系统的产出就是为生产系统和销售系统提供的服务。衡量物流系统投入产出 转换效率的指标称作物流生产率,它是物流系统特征值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物流生产率通常包括实际生产率、利用率、行为水平、成本和库存五个方面的指标。 (2)物流质量 物流质量是对物流系统产出质量的衡量,一般分为物料流转质量和物流业务质量。 物流系统的量化指标主要包括运输、仓储等四个方面。 1)运输方面 物流系统的总投入 物流系统的总产出 物流生产率 =
年货损总额物品损坏率x100%年货运总额年正点运输次数正点运输率×100%年运输总次数年实际运输量(t·km)运力利用率:x100%年运输能力(t·km)2)仓储方面年物品损坏变质金额区=(1-物品完好率)×100%年储备总金额年物品盘盈额+物品盘亏额物品盈亏率x100%年物品收入总额+物品发出总额年储存物品实际数量或容积仓容利用率×100%积年可储存物品数量或容3)库存管理方面一年以上无需求动态物品额+积压物品额库存结构合理性=(1-)×100%库存物品总额在制品库存定额=生产周期×日产量实际供应额供应计划实现率=等x100%计划供应额物流中断率=后阶段物料需求量一前阶段物料供应量×100%后阶段物料需求量实际按期供货额销售合同完成率=x100%合同供货额2
2 100 % t km t km ¥ × × = 年运输能力( ) 年实际运输量( ) 运力利用率 2)仓储方面 100 % 100 % 1 100 % = ¥ ¥ + + = = - ¥ 年可储存物品数量或容 积 年储存物品实际数量或 容积 仓容利用率 年物品收入总额 物品发出总额 年物品盘盈额 物品盘亏额 物品盈亏率 ) 年储备总金额 年物品损坏变质金额 物品完好率 ( 3)库存管理方面 100 % 100 % = ¥ = ¥ 年运输总次数 年正点运输次数 正点运输率 年货运总额 年货损总额 物品损坏率 100% 100% 100% 1 100% = ¥ ¥ - = = ¥ = ¥ ¥ + = - 合同供货额 实际按期供货额 销售合同完成率 后阶段物料需求量 后阶段物料需求量 前阶段物料供应量 物流中断率 计划供应额 实际供应额 供应计划实现率 在制品库存定额 生产周期 日产量 ) 库存物品总额 一年以上无需求动态物 品额 积压物品额 库存结构合理性 (
4)生产计划与控制方面①生产率指标生产费用费用预算比:预算年实际产值产能利用率x100%年可能产值年总产值劳动生产率=7×100%生产工人平均数②质量指标年实际产值生产计划完成率=二x100%年计划产值生产均衡率=年完成产量计划天数=×100%年生产天数8.1.3物流系统评价的关键步骤物流系统评价是根据明确的目标来测定对象系统的属性,并将这种属性变为客观定量的计算值或主观效用的行为过程,包括3个关键步骤:一是明确评价自的:二是建立评价指标体系:三是选择评价方法并建立评价模型。(1)确定评价目的对物流系统进行综合评价,是为了从总体上把握物流系统现状,导寻找物流系统的薄弱环节,明确物流系统的改善方向。为此,应将物流系统各项评价指标的实际值与设定的基准值进行比较,以显现二者的差别。(2)建立评价指标体系从系统的观点来看,系统的评价指标体系是由若干个单项评价指标组成的有机整体。它应反映出评价目的的要求,并尽量做到全面、合理、科学、实用。在建立物流系统综合评价的指标体系时,应选择有代表性的物流系统特征值指标,以便从总体上反映物流系统的现状,发现存在的主要问题,明确改善方向。(3)选择评价方法和模型1)物流系统的评价指标通常很多,而且划分为不同层次,可通过逐级综合得出对各部分的评价及对系统的总体评价结果:2)由手管理基础工作等方面的原因,有些指标无法精确量化:同时由于物流系统是多属性的复杂系统,评价结果用一个数值来表示难以做到全面和精确,对物流系统的评价一般采用综合评价方法。对各指标进行等级评价具有一定的模糊性,多运用模糊集理论来进行评价。3
3 4)生产计划与控制方面 8.1.3 物流系统评价的关键步骤 物流系统评价是根据明确的目标来测定对象系统的属性,并将这种属性变为客观定量的 计算值或主观效用的行为过程,包括 3 个关键步骤:一是明确评价目的;二是建立评价指标 体系;三是选择评价方法并建立评价模型。 (1)确定评价目的 对物流系统进行综合评价,是为了从总体上把握物流系统现状,寻找物流系统的薄弱环 节,明确物流系统的改善方向。为此,应将物流系统各项评价指标的实际值与设定的基准值 进行比较,以显现二者的差别。 (2)建立评价指标体系 从系统的观点来看,系统的评价指标体系是由若干个单项评价指标组成的有机整体。它 应反映出评价目的的要求,并尽量做到全面、合理、科学、实用。在建立物流系统综合评价 的指标体系时,应选择有代表性的物流系统特征值指标,以便从总体上反映物流系统的现状, 发现存在的主要问题,明确改善方向。 (3)选择评价方法和模型 1)物流系统的评价指标通常很多,而且划分为不同层次,可通过逐级综合得出对各部分 的评价及对系统的总体评价结果; 2)由于管理基础工作等方面的原因,有些指标无法精确量化;同时由于物流系统是多属 性的复杂系统,评价结果用一个数值来表示难以做到全面和精确,对物流系统的评价一般采 用综合评价方法。对各指标进行等级评价具有一定的模糊性,多运用模糊集理论来进行评价。 劳动生产率 产能利用率 费用预算比 100 % 100 % = ¥ = ¥ = 生产工人平均数 年总产值 年可能产值 年实际产值 预算 生产费用 ① 生产率指标 100 % 100 % = ¥ = ¥ 年生产天数 年完成产量计划天数 生产均衡率 年计划产值 年实际产值 生产计划完成率 ② 质量指标
8.2物流系统评价指标体系8.2.1评价指标及评价指标体系1.评价指标指标通常为一个数量概念,也就是用一定的数量概念来综合反映社会现象某一方面的状况,这个数量概念可以是绝对数,也可以是相对数或平均数。物流系统评价指标是用来度量一个物流系统某一方面特性的一种尺度,它是度量、分析物流系统优劣的重要工具。相互联系、相互补充,从各个不同的方面、不同范围、不同层次来全面衡量、评价物流系统方案的一整套指标,就叫物流系统评价指标体系。【例8-1】构建物流园区的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对物流园区进行综合评价,可选择“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技术效能”3个一级指标和“园区所在地交通状态”等23个二级指标构成表8-1的指标体系。(见课本)2.评价指标体系建立的原则物流系统评价指标体系建立的原则主要体现在6个方面。(1)要保证指标的科学性:(2)要有密的逻辑性、层次性:(3)要保证指标的独立性;(4)确保指标数量得当:(5)要有可操作性;(6)要与特定的评价对象和评价要求相结合。3.指标的权重分析权重体现了价值的相对性。决定事物相对价值的环境因素有:任务环境、作用对象的环境、自然地理环境、资料环境、技术环境、需求环境、时间和社会环境、对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的增益和损害等。图8-2是对一个机械系统所作的评价,选择性能、进度、成本、可靠性、维修性、寿命、动力消耗和质量等作为主要指标,分析每一个指标在特定任务下所具有的地位,赋予其不后的权重值,进而求出系统的综合评价值,通过对各种不同方案的比较,确定最优方案。4
4 8.2 物流系统评价指标体系 8.2.1 评价指标及评价指标体系 1.评价指标 指标通常为一个数量概念,也就是用一定的数量概念来综合反映社会现象某一方面的状 况,这个数量概念可以是绝对数,也可以是相对数或平均数。 物流系统评价指标是用来度量一个物流系统某一方面特性的一种尺度,它是度量、分析 物流系统优劣的重要工具。 相互联系、相互补充,从各个不同的方面、不同范围、不同层次来全面衡量、评价物流 系统方案的一整套指标,就叫物流系统评价指标体系。 【例 81】构建物流园区的综合评价指标体系。 对物流园区进行综合评价,可选择“社会效益” 、 “经济效益”和“技术效能”3 个一级指 标和“园区所在地交通状态”等 23 个二级指标构成表 81 的指标体系。 (见课本) 2.评价指标体系建立的原则 物流系统评价指标体系建立的原则主要体现在 6 个方面。 (1)要保证指标的科学性; (2)要有严密的逻辑性、层次性; (3)要保证指标的独立性; (4)确保指标数量得当; (5)要有可操作性; (6)要与特定的评价对象和评价要求相结合。 3.指标的权重分析 权重体现了价值的相对性。决定事物相对价值的环境因素有:任务环境、作用对象的环 境、自然地理环境、资料环境、技术环境、需求环境、时间和社会环境、对自然环境和社会 环境的增益和损害等。 图 82 是对一个机械系统所作的评价,选择性能、进度、成本、可靠性、维修性、寿命、 动力消耗和质量等作为主要指标,分析每一个指标在特定任务下所具有的地位,赋予其不同 的权重值,进而求出系统的综合评价值,通过对各种不同方案的比较,确定最优方案
环境评级系数性能PWp-PW进度SWs-Sws成本CWe-Cwe综合系统的综合评价可靠性RWR-R聘:WRn评价:系0,=Zwa输入3继修性MWr-MH计算WM寿命LW,-Lw质量WWw-wWw动力消耗DWp-DWp要求图8-2综合评价过程示意图8.2.2物流系统评价的指标类别系统评价的指标体系是由若干个单项评价指标所组成的整体,它反映了系统所要解决问题的各项目标要求。指标体系要实际、完整、合理、科学,并基本上能为相关人员和部门所接受。评价指标包括以下6个类别。1.政策性指标政策性指标包括政府有关物流产业和物流系统方面的方针、政策、法律法规、标准、发展规划等方面的内容,这对物流系统的规划和建设尤为重要。2.技术性指标技术性指标包括物流系统的可靠性、安全性、快捷性,以及仓储、运输、搬运、包装等子系统的设施、设备的技术性能指标,对于物流工程项目,还需要包括地质条件、设备、设施、建筑物、运输等技术指标要求。3.经济性指标经济性指标主要指方案成本、利润和税金、投资额、流动资金占有量、回收期、建设周期等内容,包括物流系统方案成本,或物流系统生命周期总成本的分析、财务评价、国民经济评价、区域经济影响分析等。既要考虑经济效益,也要注重社会效益。经济效益还有企业内部效益和外部效益之分。4.社会性指标社会性指标主要指物流系统对国民经济大系统的影响,包括社会福利、社会节约、综合5
5 图 82 综合评价过程示意图 8.2.2 物流系统评价的指标类别 系统评价的指标体系是由若干个单项评价指标所组成的整体,它反映了系统所要解决问 题的各项目标要求。指标体系要实际、完整、合理、科学,并基本上能为相关人员和部门所 接受。评价指标包括以下 6 个类别。 1.政策性指标 政策性指标包括政府有关物流产业和物流系统方面的方针、政策、法律法规、标准、发 展规划等方面的内容,这对物流系统的规划和建设尤为重要。 2.技术性指标 技术性指标包括物流系统的可靠性、安全性、快捷性,以及仓储、运输、搬运、包装等 子系统的设施、设备的技术性能指标,对于物流工程项目,还需要包括地质条件、设备、设 施、建筑物、运输等技术指标要求。 3.经济性指标 经济性指标主要指方案成本、利润和税金、投资额、流动资金占有量、回收期、建设周 期等内容,包括物流系统方案成本,或物流系统生命周期总成本的分析、财务评价、国民经济 评价、区域经济影响分析等。既要考虑经济效益,也要注重社会效益。经济效益还有企业内部 效益和外部效益之分。 4.社会性指标 社会性指标主要指物流系统对国民经济大系统的影响,包括社会福利、社会节约、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