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物流系统决策(2学时)9.1系统决策的基本概念9.2物流系统决策的基本内容9.3物流战略决策9.4第三方物流决策9.5不确定型物流决策9.6风险型物流决策9.7物流决策支持系统9.8案例分析:福特汽车公司的物流外包教学目标掌握各种物流系统决策方法。教学重点和难点决策过程。深化和拓宽将六个学生分为一组,针对于物流系统的决策过程这个重点布置学生在课后围绕一个物流系统的决策案例进行讨论并制作ppt,然后在课上任意或指定小组成员做演讲。教学手段以PowerPoint电子教案为主,结合板书,注意学生自我思考能力的培养
第九章 物流系统决策(2 学时) 9.1 系统决策的基本概念 9.2 物流系统决策的基本内容 9.3 物流战略决策 9.4 第三方物流决策 9.5 不确定型物流决策 9.6 风险型物流决策 9.7 物流决策支持系统 9.8 案例分析:福特汽车公司的物流外包 教学目标 掌握各种物流系统决策方法。 教学重点和难点 决策过程。 深化和拓宽 将六个学生分为一组,针对于物流系统的决策过程这个重点布置学生在课后 围绕一个物流系统的决策案例进行讨论并制作 ppt,然后在课上任意或指定小组 成员做演讲。 教学手段 以 PowerPoint 电子教案为主,结合板书,注意学生自我思考能力的培养
第一节系统决策的基本概念重点:决策的基本原则和过程。9.1.1决策的概念、特点与应用(1)决策的概念广义上讲,是为实现一定的目标所作的行为设计及其决择;狭义上讲,是社会组织在管理活动中所作出的决定,是社会组织为实现一定的目标或解决面临的问题制定行动方案并加以优化选择的过程。(2)现代决策的特点1)决策系统的规模扩大;2)决策活动的频率加快:3)决策活动包含的信息量猛增;4)决策主体的构成发生了改变。(3)决策的作用1)科学决策是现代管理的核心,决策贯穿管理活动的全过程;2)决策是决定管理工作成败的关键;3)科学决策是现代管理者的主要职责。(4)决策的基本属性1)决策的前提:要有明确的目的;2)决策的条件:有若干个可行方案可供选择;3)决策的重点:方案的比较分析;4)决策的结果:选择一个满意方案;5)决策的实质:主观判断过程9.1.2决策的基本原则(1)差距、紧迫和“力及”原则(在确定决策目标时运用)差距:现实与需要之间的差距问题。紧迫:决策目标不但是需要解决的差距性问题,并且具有紧迫性,是影响工
第一节 系统决策的基本概念 重点:决策的基本原则和过程。 9.1.1 决策的概念、特点与应用 (1)决策的概念 广义上讲,是为实现一定的目标所作的行为设计及其抉择; 狭义上讲,是社会组织在管理活动中所作出的决定,是社会组织为实现一定 的目标或解决面临的问题制定行动方案并加以优化选择的过程。 (2)现代决策的特点 1)决策系统的规模扩大; 2)决策活动的频率加快; 3)决策活动包含的信息量猛增; 4)决策主体的构成发生了改变。 (3)决策的作用 1)科学决策是现代管理的核心,决策贯穿管理活动的全过程; 2)决策是决定管理工作成败的关键; 3)科学决策是现代管理者的主要职责。 (4)决策的基本属性 1)决策的前提:要有明确的目的; 2)决策的条件:有若干个可行方案可供选择; 3)决策的重点:方案的比较分析; 4)决策的结果:选择一个满意方案; 5)决策的实质:主观判断过程。 9.1.2 决策的基本原则 (1)差距、紧迫和“力及”原则(在确定决策目标时运用) 差距:现实与需要之间的差距问题。 紧迫:决策目标不但是需要解决的差距性问题,并且具有紧迫性,是影响工
作的主要矛盾。力及:解决是力所能及的,主客观条件允许的,有解决的可实现性。(2)瞄准和差异原则(准备备选方案是需要运用的原则)瞄准:方案必须瞄准决策目标。差异:备选方案所采取的路线、途径和实施必须是互不相同的。(3)“两最”、预后和时机原则(方案选优是运用)两最:利益最大,弊失最小和可靠性最大,风险最小预后:有应变性的预防措施,对可能出现的威胁的预测和对策。时机:决策应该在信息充分或根据充足的时机做出。(4)跟踪和反馈原则(在决策实施过程中运用)跟踪:决策实施后要随时检验查证。反馈:决策于客观情况一且有不适应,要及时采取措施,进行必要的修改和调整。(5)外脑和经济原则(在决策的全过程必须运用)外脑:在决策过程中必须重视利用参谋、顾问、智囊团等,把决策建立在科学的基础上。经济:决策全过程要求节约人、财、物力。现代科学决策还强调系统原则、信息原则、可行性原则和满意原则。1)系统原则:应用系统理论进行决策:2)信息原则:信息是决策的基础3)可行性原则:科学决策不仅要考虑市场的组织发展的需要,还要考虑到组织外部环境和内部条件各方面是否有决策实施的可行性4)满意原则:由于决策者不可能掌握很充分的信息和作出十分准确的预测,对未来的情况也不能完全肯定的,因此,决策者不可能做出“最优化”的决策。9.1.3决策的分类(1)按决策的作用分类:战略决策、战术决策、运行决策:(2)按决策的重复性分类:程序化决策、非程序化决策;(3)按决策问题的可控程度分类:确定性决策、风险型决策、不确定型决
作的主要矛盾。 力及:解决是力所能及的,主客观条件允许的,有解决的可实现性。 (2)瞄准和差异原则(准备备选方案是需要运用的原则) 瞄准:方案必须瞄准决策目标。 差异:备选方案所采取的路线、途径和实施必须是互不相同的。 (3)“两最”、预后和时机原则(方案选优是运用) 两最:利益最大,弊失最小和可靠性最大,风险最小 预后:有应变性的预防措施,对可能出现的威胁的预测和对策。 时机:决策应该在信息充分或根据充足的时机做出。 (4)跟踪和反馈原则(在决策实施过程中运用) 跟踪:决策实施后要随时检验查证。 反馈:决策于客观情况一旦有不适应,要及时采取措施,进行必要的修改和 调整。 (5)外脑和经济原则 (在决策的全过程必须运用) 外脑:在决策过程中必须重视利用参谋、顾问、智囊团等,把决策建立在科 学的基础上。 经济:决策全过程要求节约人、财、物力。 现代科学决策还强调系统原则、信息原则、可行性原则和满意原则。 1)系统原则:应用系统理论进行决策; 2)信息原则:信息是决策的基础; 3)可行性原则:科学决策不仅要考虑市场的组织发展的需要,还要考虑到 组织外部环境和内部条件各方面是否有决策实施的可行性; 4)满意原则:由于决策者不可能掌握很充分的信息和作出十分准确的预测, 对未来的情况也不能完全肯定的,因此,决策者不可能做出“最优化”的决策。 9.1.3 决策的分类 (1)按决策的作用分类:战略决策、战术决策、运行决策; (2)按决策的重复性分类:程序化决策、非程序化决策; (3)按决策问题的可控程度分类:确定性决策、风险型决策、不确定型决
策;(4)按决策问题的规律性分类:结构化决策、非结构化决策、半结构化决策。此外,按照决策权限的制度安排,可分为为个人决策与群体决策;按照后来决策与先前决策的一致性程度,可分为激进型决策与保守型决策;按照决策影响的时间长短,可以分为长期决策、中期决策和短期决策;按照决策者在管理系统中所处的层级不同,可以分为高层决策、中层决策和基层决策;根据决策思维的方法不同,可以分为直觉决策、经验决策和推理决策等等。9.1.4决策的过程(1)识别机会概念:界定问题。作用:决策是围绕着问题而展开的。没有问题就不需要决策;问题不明,则难以作出正确的决策。(2)明确目标概念:在一定的环境和条件下,根据预测,对这一问题所希望得到的结果。步骤:目标的确定,要经过调查和研究,掌握系统准确的统计数据和事实并进行整理分析,还要结合组织的价值准则和系统的实际条件使决策的目标得以明确。(3)拟定方案要求:应遵循“满意原则”来拟定多个备选方案,既注重科学性,又要有创造性。运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法,充分发挥集体的智慧才能,制定出来的备选方案往往会更有针对性和创新意义。(4)筛选方案要求:依据科学的准则对各备选方案进行逐一评价和筛选,列出各方案满足决策准则的程度和限制因素、所需成本支出,以及相应的后果。根据分析和比较的结果,提出推荐方案。(5)实施方案要求:要有全体成员的积极参与,并协调和解决不断出现的新问题
策; (4)按决策问题的规律性分类:结构化决策、非结构化决策、半结构化决 策。 此外,按照决策权限的制度安排,可分为为个人决策与群体决策;按照后来 决策与先前决策的一致性程度,可分为激进型决策与保守型决策;按照决策影响 的时间长短,可以分为长期决策、中期决策和短期决策;按照决策者在管理系统 中所处的层级不同,可以分为高层决策、中层决策和基层决策;根据决策思维的 方法不同,可以分为直觉决策、经验决策和推理决策等等。 9.1.4 决策的过程 (1)识别机会 概念:界定问题。 作用:决策是围绕着问题而展开的。没有问题就不需要决策;问题不明,则 难以作出正确的决策。 (2)明确目标 概念:在一定的环境和条件下,根据预测,对这一问题所希望得到的结果。 步骤:目标的确定,要经过调查和研究,掌握系统准确的统计数据和事实, 并进行整理分析,还要结合组织的价值准则和系统的实际条件使决策的目标得以 明确。 (3)拟定方案 要求:应遵循“满意原则”来拟定多个备选方案,既注重科学性,又要有创 造性。运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法,充分发挥集体的智慧才能,制定出来的备 选方案往往会更有针对性和创新意义。 (4)筛选方案 要求:依据科学的准则对各备选方案进行逐一评价和筛选,列出各方案满足 决策准则的程度和限制因素、所需成本支出,以及相应的后果。根据分析和比较 的结果,提出推荐方案。 (5)实施方案 要求:要有全体成员的积极参与,并协调和解决不断出现的新问题
(6)评估效果要求:应全面掌握决策实施的各种信息,及时发现新问题,并对原决策进行必要的修订、补充或完善,确保决策方案的科学性、合理性和实用性。9.1.5决策的影响因素(1)环境因素1)环境的特点会决定系统的方案及实施效果;2)对环境的习惯反应模式也影响着系统方案的选择。(2)过去的决策1)过去的决策是当前决策的起点;2)过去方案的实施,不仅伴随着人力、物力、财力等资源的消耗,体现了内部状况的改善,带来了对外部环境的影响:3)过去决策对目前决策的制约程度,主要由过去决策与现任决策者的关系决定。(3)决策者的风险态度1)决定了决策方案的确定;2)直接影响着对决策的选择。(4)组织成员对组织变化所持的态度直接影响着决策的实施效果。第二节物流系统决策的基本内容重点:物流系统的决策内容9.2.1物流系统的决策内容物流系统的决策问题可分为三个不同的层次(1)战略决策:战略是本:(2)战术决策:战术是纲;(3)运作决策:运作是目
(6)评估效果 要求:应全面掌握决策实施的各种信息,及时发现新问题,并对原决策进行 必要的修订、补充或完善,确保决策方案的科学性、合理性和实用性。 9.1.5 决策的影响因素 (1)环境因素 1)环境的特点会决定系统的方案及实施效果; 2)对环境的习惯反应模式也影响着系统方案的选择。 (2)过去的决策 1)过去的决策是当前决策的起点; 2)过去方案的实施,不仅伴随着人力、物力、财力等资源的消耗,体现了 内部状况的改善,带来了对外部环境的影响; 3)过去决策对目前决策的制约程度,主要由过去决策与现任决策者的关系 决定。 (3)决策者的风险态度 1)决定了决策方案的确定; 2)直接影响着对决策的选择。 (4)组织成员对组织变化所持的态度 直接影响着决策的实施效果。 第二节 物流系统决策的基本内容 重点:物流系统的决策内容。 9.2.1 物流系统的决策内容 物流系统的决策问题可分为三个不同的层次: (1)战略决策:战略是本; (2)战术决策:战术是纲; (3)运作决策:运作是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