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科学研究方法课程大纲 (2021版) 教育与心理科学系 2021年编制
教育科学研究方法 课程大纲 (2021版) 教育与心理科学系 2021 年编制
一、课程信息 (一)课程基本信息 课程名称:(中文):教育科学研究方法 课程名称:(英文):Scientific Research Methods in Education 课程代码:14S1109B 课程类别:专业基础课程 适用专业:小学教育专业 课程学时:48 课程学分:3 先修课程:教育学原理、普通心理学、课程与教学论 选用教材:曾晓洁.小学教育研究方法[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5. 参考书目: 1.裴娣娜.教育研究方法导论[M.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1995. 2.董奇.心理与教育研究方法[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 3.袁振国.教育研究方法[.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 4.陈静逊.小学教育科学研究方法[].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 5.侯怀银.教育研究方法[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 6.威廉·维尔斯曼著,袁振国主译.教育研究方法导论[M.北京:教育科学 出版社,1997. 7.陈向明.质的研究方法与社会科学研究[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0. 8.王鉴.课堂研究概论[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7. 二、课程价值 (一)性质与地位 《教育科学研究方法》是小学教育专业学科基础必修、核心课程。是一门方 法性、实践性很强的课程。《教育科学研究方法》以培养师范生创新知识与能力 、转变创新思维、提升创新兴趣为目标,以学习者为中心,以毕业论文研究为主 线,系统讲授教育科研的一般理论、选题与课题设计知识、研究方法运用知识、 信息资料整理与分析知识、论文写作与成果表达等五大知识模块,着重培养学习 者选题与课题设计能力、研究方法运用能力、信息资料整理与分析能力、论文写
一、课程信息 (一)课程基本信息 课程名称:(中文):教育科学研究方法 课程名称:(英文):Scientific Research Methods in Education 课程代码:14S1109B 课程类别:专业基础课程 适用专业:小学教育专业 课程学时:48 课程学分:3 先修课程:教育学原理、普通心理学、课程与教学论 选用教材:曾晓洁.小学教育研究方法[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5. 参考书目: 1.裴娣娜.教育研究方法导论[M].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1995. 2.董奇.心理与教育研究方法[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 3.袁振国.教育研究方法[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 4.陈静逊.小学教育科学研究方法[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 5.侯怀银.教育研究方法[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 6.威廉·维尔斯曼著,袁振国主译.教育研究方法导论[M].北京:教育科学 出版社,1997. 7.陈向明.质的研究方法与社会科学研究[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0. 8.王鉴.课堂研究概论[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7. 二、课程价值 (一)性质与地位 《教育科学研究方法》是小学教育专业学科基础必修、核心课程。是一门方 法性、实践性很强的课程。《教育科学研究方法》以培养师范生创新知识与能力 、转变创新思维、提升创新兴趣为目标,以学习者为中心,以毕业论文研究为主 线,系统讲授教育科研的一般理论、选题与课题设计知识、研究方法运用知识、 信息资料整理与分析知识、论文写作与成果表达等五大知识模块,着重培养学习 者选题与课题设计能力、研究方法运用能力、信息资料整理与分析能力、论文写
作与表达能力等四大创新能力,按照学位论文研究顺序展开具体课程教学。 (二)课程对毕业要求的支撑度 表1课程对毕业要求的支撑度 毕业要 要求1 要求2 要求3 要求4 要求5 要求6 要求7 要求8 求 【师墙规范】 【敏青情怀】 【学科薰养】 【敏学能力】 【班级指导】【综合青人】 【学会反思】 【沟通合作】 指标点1.11.21.32.12.22.32.43.13.2333.44.14.24.3445.5.25.36.16.26.37.17.27.3 8.18.2 覆盖情 况 支撑度 M H 注:H、M、L分别代表高、中、低支撑度。 三、课程目标 通过本课程教学培养学生的教育科研意识,了解教育科研的一般原理,基本 掌握教育科研方法的一般步骤和主要科研方法、基础知识及应用技能,初步具备 进行教育科研的能力。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达到以下目标: 1.了解教育科学研究的前沿理论与方法,更新研究观念,拓宽研究视 野,培养学生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求实的科学态度和正确的思维方法。 2.系统地了解教育科学研究常用的基本方法,掌握教育科学研究的基 本程序与规范。 3.体验各种研究方法与写作的训练,增强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四、课程目标对专业毕业要求指标点的对应关系 表2课程目标对专业毕业要求指标点的对应关系 课程目标 支撑的毕业要求 支撑的毕业要求指标点 课程目标1 2教有情怀(M) 22具有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具有求善、求美的人 文情怀及求真、求实的科学精神,具有诚信、敬业的品 格;具有健全的人格和积极向上的精神,仪表整洁、举 止文明,符合教有教学场景要求。 课程目标2 4教学能力(H) 4.4通过教有见习、实习和研习形成教学研究的意识, 能够掌握教有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用以分析、研究小 学教学实践问题,并尝试提出解决问题的思路与对策, 初步具备撰写教学研究论文的能力
作与表达能力等四大创新能力,按照学位论文研究顺序展开具体课程教学。 (二)课程对毕业要求的支撑度 表1 课程对毕业要求的支撑度 毕业要 求 要求 1 【师德规范】 要求 2 【教育情怀】 要求 3 【学科素养】 要求 4 【教学能力】 要求 5 【班级指导】 要求 6 【综合育人】 要求 7 【学会反思】 要求 8 【沟通合作】 指标点 覆盖情 况 1.1 1.2 1.3 2.1 2.2 2.3 2.4 3.1 3.2 3.3 3.4 4.1 4.2 4.3 4.4 5.1 5.2 5.3 6.1 6.2 6.3 7.1 7.2 7.3 8.1 8.2 √ √ √ 支撑度 M H H 注:H、M、L 分别代表高、中、低支撑度。 三、课程目标 通过本课程教学培养学生的教育科研意识,了解教育科研的一般原理,基本 掌握教育科研方法的一般步骤和主要科研方法、基础知识及应用技能,初步具备 进行教育科研的能力。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达到以下目标: 1.了解教育科学研究的前沿理论与方法,更新研究观念,拓宽研究视 野,培养学生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求实的科学态度和正确的思维方法。 2.系统地了解教育科学研究常用的基本方法,掌握教育科学研究的基 本程序与规范。 3.体验各种研究方法与写作的训练,增强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四、课程目标对专业毕业要求指标点的对应关系 表2 课程目标对专业毕业要求指标点的对应关系 课程目标 支撑的毕业要求 支撑的毕业要求指标点 课程目标1 2教育情怀(M) 2.2 具有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具有求善、求美的人 文情怀及求真、求实的科学精神,具有诚信、敬业的品 格;具有健全的人格和积极向上的精神,仪表整洁、举 止文明,符合教育教学场景要求。 课程目标2 4教学能力(H) 4.4 通过教育见习、实习和研习形成教学研究的意识, 能够掌握教育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用以分析、研究小 学教学实践问题,并尝试提出解决问题的思路与对策, 初步具备撰写教学研究论文的能力
课程目标3 7学会反思(H) 7.3认识教有反思的价值与意义:初步掌握教有反思的 基本方法和技能;具有一定创新意识,在小学教有实践 过程中,能够运用批判性思维方法分析和诊断小学教有 教学实际问题,提出改进思路,形成较好的教有反思能 力。 五、课程内容 (一)课程内容、教学方法与课程目标的对应关系 表3课程内容、教学方法与课程目标的对应关系 支撑的课程 学时安排 课程内容 教学方法 目标 (理论+实践) 2 第一章教有科学研究概述 讲授法、课堂讨论 2 第二章现代教育科学研究的发 展 讲授法 2 第三章教有科学研究的基本过 H 讲授法、课堂讨论、案例分析 10(8+2) 程 第四章教有科学研究方法一 H 讲授法、主题讨论、案例分析 观察法 第五章教有科学研究方法一一 讲授法、主题讨论、案例分析 H 4(2+2) 问卷法 第六章教有科学研究方法一— 讲授法、主题讨论、案例分析 访谈法 第七章教有科学研究方法一一 H 讲授法、主题讨论、案例分析 6 实验法 第八章其他教有科学研究方法 H 一一行动研究、叙事研究、个案 讲授法、课堂讨论、案例分析 3 研究 其他课程作业交流与分享 小组交流、个人展示 3(1+2) 合 计 48学时 (二)具体内容 第一章教育科学研究概述(2学时) 【学习目标与要求】 了解:科学研究与教育科学研究的联系:科学研究的一般规则:教育研究的类型与特点、 性质与层次。 掌握:教育科学研究的道德原则。 【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教育科学研究的类型与特点
课程目标3 7学会反思(H) 7.3 认识教育反思的价值与意义;初步掌握教育反思的 基本方法和技能;具有一定创新意识,在小学教育实践 过程中,能够运用批判性思维方法分析和诊断小学教育 教学实际问题,提出改进思路,形成较好的教育反思能 力。 五、课程内容 (一)课程内容、教学方法与课程目标的对应关系 表3 课程内容、教学方法与课程目标的对应关系 (二)具体内容 第一章 教育科学研究概述(2 学时) 【学习目标与要求】 了解:科学研究与教育科学研究的联系;科学研究的一般规则;教育研究的类型与特点、 性质与层次。 掌握:教育科学研究的道德原则。 【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教育科学研究的类型与特点 课程内容 教学方法 支撑的课程 目标 学时安排 (理论+实践) 1 2 3 第一章 教育科学研究概述 讲授法、课堂讨论 H 2 第二章 现代教育科学研究的发 展 讲授法 H 2 第三章 教育科学研究的基本过 程 讲授法、课堂讨论、案例分析 H 10(8+2) 第四章 教育科学研究方法—— 观察法 讲授法、主题讨论、案例分析 H 4 第五章 教育科学研究方法—— 问卷法 讲授法、主题讨论、案例分析 H 4(2+2) 第六章 教育科学研究方法—— 访谈法 讲授法、主题讨论、案例分析 H 4 第七章 教育科学研究方法—— 实验法 讲授法、主题讨论、案例分析 H 6 第八章 其他教育科学研究方法 ——行动研究、叙事研究、个案 研究 讲授法、课堂讨论、案例分析 H 13 其他 课程作业交流与分享 小组交流、个人展示 M 3(1+2) 合 计 48 学时
教学难点:教育科学研究的道德原则 【课程内容】 第一节教育科学研究概说 一、科学与科学研究 二、教育科学与教育科学研究特点 三、教育科学研究的意义 第二节教育科学研究的道德原则 一、科学研究的道德原则 二、教育科学研究的道德原则 【教学方法】 讲授法、课堂讨论 【复习思考】 1.作为未来的小学教师,从事教育科学研究的意义与价值? 2.从事教育科学研究应该遵循的道德伦理。 第二章现代教育科学研究的发展(2学时) 【学习目标与要求】 了解:现代国内外教育科学研究发展的线路与状况:教育研究的历史发展过程。 掌握:树立愿意为教育研究的科学化努力的思想。 【教学重点与难点】 中国现代教育科学研究的产生、发展、特别时期 【课程内容】 第一节国外现代教育科学研究发展 一、现代教育科学研究的产生 二、现代教育科学研究的繁荣 三、现代教育科学研究的再度兴盛 四、现代教育科学研究走向成熟 第二节中国现代教育科学研究发展 一、中国现代教育科学研究的产生 二、中国现代教育科学研究的发展 三、中国现代教育科学研究的特别时期 四、中国现代教育科学研究的新发展
教学难点:教育科学研究的道德原则 【课程内容】 第一节 教育科学研究概说 一、科学与科学研究 二、教育科学与教育科学研究特点 三、教育科学研究的意义 第二节 教育科学研究的道德原则 一、科学研究的道德原则 二、教育科学研究的道德原则 【教学方法】 讲授法、课堂讨论 【复习思考】 1.作为未来的小学教师,从事教育科学研究的意义与价值? 2.从事教育科学研究应该遵循的道德伦理。 第二章 现代教育科学研究的发展(2 学时) 【学习目标与要求】 了解:现代国内外教育科学研究发展的线路与状况;教育研究的历史发展过程。 掌握:树立愿意为教育研究的科学化努力的思想。 【教学重点与难点】 中国现代教育科学研究的产生、发展、特别时期 【课程内容】 第一节 国外现代教育科学研究发展 一、现代教育科学研究的产生 二、现代教育科学研究的繁荣 三、现代教育科学研究的再度兴盛 四、现代教育科学研究走向成熟 第二节 中国现代教育科学研究发展 一、中国现代教育科学研究的产生 二、中国现代教育科学研究的发展 三、中国现代教育科学研究的特别时期 四、中国现代教育科学研究的新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