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学概论第二章旅游的发三、中国早期的旅行活动中国古代社会历史漫长,在几千年中,曾有过内容各异、形式多样的旅行活动。既有持续发展的国内旅行,又有名扬古今中外的国际旅行交往。现就几种有代表性的、主要的旅行活动作一简略介绍。1.帝王邀游帝王巡游是指历代最高统治者对自已的国家或领土所进行的巡视游览活动。历代帝王大都有巡游活动,有的是出于政治、军事目的,有的是纯游览性的。周穆王(约公元前1001~前947年)是最早出游的帝王之一,其行迹在我国西北地区。秦始皇在公元前220年到公元前210年的10年中,五次巡游,游历了大半个中国。同时,古代中国的帝王巡游还有一个突出的特点就是热裹于封禅和祭祀活动。据记载,历代有72位君王曾到过泰山进行封禅和祭祀。周穆王、案始皇、隋场帝、康熙、乾隆都是帝王巡游的代表人物。2.士人没游士人漫游主要指文人学士为了各种目的而进行的旅行游览活动。土人漫游起始于先秦,各个时期的士人漫游的目的又各有侧重,其形式和内容也有相应的变化。如先秦时期的士人漫游主要是从政,故游说之士较多。魏晋南北朝主要是政治上不得志而追求适意娱情,消道排忧,故多走上寄情山水、啸傲风月的漫游道路。唐以后因科举制度调动了中下层知识分子从政的热情,因而“宦游”即为谋取官职的旅游和“游学”即考察旅游十分盛行。他们一方面欣赏Ⅲ水,验证史书的正误:另一方面广结朋友,切诗艺,以求学问的提高。值得一提的是在士林之中,不乏有气质高雅的大名士,他们有志济世但不幕荣禄,自负才智而不愿科试,但又不消极隐逸,也常远游,其中“托物言志”就是一种层次较高的旅游活动形式。所谓托物言志,就是在通过对自然风光、山川景物的游览观赏中,赋子山川景物以理想性格,从而寄托自己的志向和情怀。即通过对自然界中事物拟人的描写,间接表白或赞美某一种品质和节操。陶渊明、李白、杜甫、柳宗元、欧阳修、陆游、苏轼等,便是其杰出的代表人物。3.学术考察旅行学术考察旅行主要指一些专家、学者或矢志求学之士为了考证先贤遗著的正误或探索客观世界的奥秘、开创一门新学科而进行的治学与旅游相结合的实践活动,它是中国文化的优良传统之一。许多志求学之土,崇尚实学或深知“尽信书则不如无书”的道理,或为了获得“读万卷书”所无法获得24—
第二章旅游的发履旅游学概论的知识信息,都热裹于“行万里路”,以补“读方卷书”之不足。他们通过长期艰苦的实地考察旅行,在取得学术和科学上的伟大成就的同时,也成为著名的旅行家。司马迁(公元前145~?年)在他20~40岁的近20年中游览考察了江、浙、皖、湘、鲁、鄂等地,收集了大量的历史、地理以及文献资料等,为他以后缩写《史记》莫定了基础。徐客(1587~1641年)以四海为家,以山水为伴游历34年,先后到达江、浙、赣、湘、桂等地,写下了大最学术考察著作。另外李时珍、顾炎武等也是其杰出的代表人物。4.外交旅行外交旅行是为了达到某种政治目的,肩负国家使命而进行的一种旅行。先秦时期的外交旅行,突出地表现为各诸侯的外交活动和说士的游说。吴国季札北上“观周乐”就是这种旅行的代表。另一个著名的外交家是西汉时期的张骞,他两次出使西域,到达大宛、康居、月氏、大夏、安息等国,并把各国使节带回汉朝,汉武帝连年派很多使官去这些国家,打开了中国通往西域的道路,中国丝绸从这条道路源源运往西方,因而称这条路为“丝绸之路”。明代的郑和受明成祖委派,于1405~1433年间,七次下西洋,航行5万余公里,到达东南亚、南亚、阿拉伯和东非30多个国家和地区。此外,三国时期的朱应、康泰,唐代的杜环,元代的汪大渊,都是中国古代外交旅行的杰出代表。5.宗教旅行宗教旅行是以朝拜、寻仙、取经、求法、布道为目的的一种古老的旅游活动形式,至今仍然有很大的吸引力。但古代中国的国际性宗教旅游,主要是佛教徒以朝拜、学佛、传法为目的的旅行活动。唐代的玄类、鉴真是最著名的代表。玄于贞观元年(627年)从长安出发,西出玉门关和阳关而去印度,历时18年,行程5万余里,在贞观19年(645年)回到长安。根据他的口述和记载,其弟子写成了《大唐西域记》,记述了他在28个国家的所见所闻。鉴真于唐玄宗天宝元年(742年)东渡日本,历尽艰辛,前5次均遵失败。天宝12年(753年)与弟子34人第六次东渡成功,于第三年抵达日本京都、奈良。他不仅将佛教传人日本,同时也将中国的文化、艺术、建筑等传人日本。第二节近代旅游和旅游业的开端就整个世界的发展情况而言,到了19世纪初期,旅行的发展在很多方面都开始具有了今天意义上的旅游的特点。其中一个重要特征便是因消遗目一25
第二章旅游的发版旅游学概论的而外出观光或度假者在人数规模上已经超过了传统的商务旅行。正是因为如此,英文中的旅游(Tourism)一词也于此时开始问世。该词的最初含义与当今旅游研究中的专业用法不尽相同,作为人们的日常用语,只是指因消道目的而离家外出的旅行和在外逗留期间的全部活动。该词在19世纪初出现,说明当时消道性旅游活动已经发展到具有社会意义的规模。这一变化情况之所以发生于19世纪,其根本原因也是当时的社会经济发展状况使然。一、产业革命对近代旅游的影响产业革命是指资本主义机器大工业代替工场手工业的过程,是资本主义政治经济发展的必然产物。它始于18世纪60年代的英国,至19世纪30年代末基本完成。美、法、德、日等国的产业革命也在19世纪内先后完成。这场产业革命既是生产技术的巨大革命,又是生产关系的深刻改革。产业革命的发展使人类社会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火车、轮船的出现,空间移动更加方便,也使旅游活动发生了质的变化。第一,产业革命加速了城市化的进程,并且使很多人的工作和生活地点从农村转移到工业城市。这一变化最终会导致人们需要适时逃避节奏紧张的城市生活和拥挤嗜杂的环境压力,产生要返回自由,到宁静的大自然环境中去的追求。第二,产业革命也改变了人们的工作性质。随着大量人口涌入城市,原先那种随农时变化而忙闲有致的多样性农业劳动开始为枯燥、重复的单一性大机器工业劳动所取代。这终将促使人们强烈要求假目,以便能从中获得端息和调整的机会。同时各级工会组织积极争取带薪假日的斗争使工人阶级有了更多的休闲时间,许多俱乐部和社会组织也开始为工人阶级提供旅游服务,社会旅游(SucialTourism)作为一种社会福利在欧洲得到广泛发展。第三,产业革命造就了工业资产阶级、工人阶级。旅游不再是贵族阶级的特权活动,资产阶级随着财富的增加,逐渐加人到娱乐、消道的旅游活动之中,使旅游人数扩大,旅游阶层更加广泛。此外,随着生产力的提高和工人阶级的不懈斗争,收人的提高,使他们也加人旅游活动的行列。第四,产业革命带米了科学技术的进步,特别是蒸汽技术在交通运输中的应用,使近代旅游业迅速发展起来。19世纪以后,蒸汽动力的轮船迅速普及和发展。1807年,美国“克莱蒙特”号轮船已在哈得孙河上开始了定期航班载人运货。1838年英国蒸汽轮船“西留斯”号首次横渡大西洋的成功更是大大缩小了欧美之间的时间和距离。但是,对当时旅游发展影响最大的还要算铁路运输。1825年,英国享有“铁路之父”之称的乔治·史蒂文森26
第二章旅游的发展旅游学概论建造的斯托克领至达林顿的铁路正式投人运营。1830年,首次从利物消至曼彻斯特客车铁路运输正式投人使用。此后,各地的铁路也开始建设起来。被公认为第一个真正的旅行代理商的英国人托马斯库克,第一次组织旅行所采用的交通工具就是火车。二、托马斯·库克对近代旅游发展的巨大贡献1841年7月,英国人托马斯·库克利用包租火车的方式组织了一次从菜斯特前往洛赫伯勒的团体旅游。参加这次旅游活动的人数达570人之多,往返全程24英里,目的是参加在该地举行的一次禁酒大会。这次活动的根本目的是参加禁酒大会,并非单纯的消遣性旅游,此外,托马斯库克组织这次活动也不是出于商业性目的,而是他自已所说的“业余活动”,但激发了库克组织旅游活动的兴趣,从此他的旅游业务不断扩大。他被认为是世界上第一个旅游代理商,他的名字几乎成了旅游的代名词。托马斯·库克是把包价旅游的概念介绍给世人的第一个人。当时铁路部门也利用火车提供短途团体旅游,托马斯·库克就是受这些先例的启发而想到利用火车组织旅游的。后来,委托他筹备旅行的人增多,他成了短途旅行的组织者。1845年,托马斯·库克决定开办商业性的旅行业务,并于当年夏季首次组织团体进行消遣旅游。这次旅游从莱斯特出发,最后目的地是利物浦,为期一周,参加人数为350人。1846年,他又成功地设置了旅游向导,这是历史上最早的导游。公元1851年,库克组织了16万5千多人参加在“伦敦水晶宫”举行的第一次“世界博览会”。公元1872年,库克组织了一次9人团体的环球航行,历时220天。因此,托马斯·库克被誉为近代旅游业的创始者。托马斯·库克对近代旅游的特殊贡献在于对全程旅游的组织,包括旅游过程中的交通、腊宿的安排和在旅游目的地的游览娱乐活动一一真正意义上的旅游产品。他创造了旅游的基本服务方式一包价旅游、散客旅游。他开创了一种全新的旅行业务和旅行方式。他不仅组建了旅游的各种经营机构,开发了多种多样的旅游活动,同时也是成功的出版发行商。他出版了大量的旅游指南和时刻表,受到大众的普遍欢迎。他的旅游指南在某种意义上不仅仅是出版物,而且成为人们追求的一种生活方式。托马斯·库克还创造出一种代金券。旅游者持这种代金券可在同托马斯·库克旅行社有合同关系的交通运输公司和旅游接待企业中用于支付,并可在指定的银行兑取现金。这种代金券据说是当今旅行支票的最早维形,实际上也可以说是最早的旅行支票。他所做的一切使旅行不再是苦差事,而是一种消、一种娱乐。从这种一27
旅游学概论第二靠族游的发展意义上说,托马斯·库克创造了“度假”旅游这一新概念。1939年,托马斯·库克创办的通济隆旅行社在世界各地设立了350余处分社。19世纪下半叶,许多类似的旅游组织在欧洲大陆上纷纷成立。1857年,英国成立了登山俱乐部,1885年又成立了帐篷俱乐部;1890年,法国、德国也成立了观光俱乐部。到20世纪初,美国“运通公司”和以比利时为主的“铁路卧车公司”成了与托马斯·库克公司齐名的三大旅行代理公司。进人20世纪后,随着社会生产、科学技术的进一步发展,旅游业也在继续向前推进,远洋巨轮的航行、汽车的行驶、飞机的飞行,为旅游活动提供了更加便捷的交通条件,入们期望着更多和更丰富的旅游活动。但是,在20世纪的头50年中,世界经历了两次世界大战。两次战争的间隔时期,是繁荣、衰退、萧条和复苏的交替时期,1929~1933年的经济危机,给社会的各个方面都带来了极其深刻的影响。本来在一个新世纪开始后,旅游活动应该有更快和更大的发展,但是,政治和经济的动荡,使旅游没有出现什么突破性的进展。三、中国的近代旅游近代中国的旅游是指1840年鸦片战争以后到中华入民共和国诞生前这段时期的旅游。这个时期是中国由独立的封建国家逐渐论为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国家性质的变化使社会各个领域、各个方面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旅游也不例外,它的变化具有自身的特点:一是由于西方文化的入侵,使中国人的旅游观念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平民阶层开始步入旅游队伍。二是随着现代化交通的发展,旅游的空间形式也得到进一步拓展,参加旅游的入数越来越多,去的地方越来越远,国际旅游交往频繁。三是为适应这种旅游形势的发展,为旅客服务的民间旅游组织逐渐形成一个独立的行业。鸦片战争后,西方的商人、传教士、学者和一些冒险家纷纷来到中国,在中国进行着他们各自的活动。有的还在中国的风景名胜地,例如北戴河海滨、庐山等地,建造房屋别墅,作为居住、度假之地。与此同时,中国人出国旅行的人数也大大增加,其中有的是出国考察,有的是出国留学、经商,等等。英国的通济隆、美国的运通旅游公司也于20世纪初先后来中国建立旅游经营机构,为来华的外国入员和中国的出境人员办理各种旅行手续。中国旅游业形成的标志是中国旅行经营机构的建立。1923年,在上海商业储蓄银行任经理的陈光甫为适应旅行游览的发展需要,在该银行中附设了“旅行部”,其业务范围是代办国内外火车票、轮船票和飞机票,并在苏2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