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汤式,生卒年不详,宁波(今属浙江)人。元末曾补本县吏,后落魄江湖问。明成祖朱 棣时曾为文学侍从 8、最能集中体现这首元曲情感的是哪个词?请阐释其具体含意,(5分) 9、简要赏析曲中“城头鼓声,江心浪声,山顶钟声”三句。(6分) (三)名句名篇默写 10.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四题任选三题)(6分) (1)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 (韦应物《滁州西涧》) (2)可惜流年,忧愁风雨,树犹如此! (辛弃疾《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 (3)西当太白有鸟道 。地崩山摧壮士死 白《蜀道难》) (4) 。实迷途其未远,觉今是而昨非
[注]汤式,生卒年不详,宁波(今属浙江)人。元末曾补本县吏,后落魄江湖问。明成祖朱 棣时曾为文学侍从。 8、最能集中体现这首元曲情感的是哪个词?请阐释其具体含意,(5 分) 9、简要赏析曲中“城头鼓声,江心浪声,山顶钟声”三句。(6 分) (三)名句名篇默写 10.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四题任选三题)(6 分) (1)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 , 。 (韦应物《滁州西涧》) (2)可惜流年,忧愁风雨,树犹如此! ,红巾翠袖, ? (辛弃疾《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 (3)西当太白有鸟道, 。地崩山摧壮士死 。 (李 白《蜀道难》) (4) , 。实迷途其未远,觉今是而昨非
(陶渊明《归去来兮辞》) 实用类文本阅读(2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1-14题 两兄弟 林语堂 煕宁四年(1072)七月,苏东坡携眷离京往富有湖山之美的杭州上任。他弟弟子由这时在陈 州(淮阳)充任教授,澹泊自甘。陈州正在苏东坡治下的视察行程之中,他随后几年都常常 利用机会到弟弟家盘桓小住 子由高大,丰满的圆脸,两颊附近的松肉很多,而东坡则健壮结实,骨肉匀停。最能透 露他特性的,就是他那敏感活动、强而有力的嘴唇。他的脸色红润,热情洋溢,会由欢天喜 地的表情一变而成抑郁沉思的幻想状。子由沉稳、实际、拘谨、寡言:而东坡则轻快、开阔、 好辩、天真、不顾后果——就犹如亨利·詹姆斯( Henry James)和威廉·詹姆斯( WIliam James)。由各自的才气上看,威廉原应当写小说,而亨利应当写心理与哲学性的论文。可 是威廉詹姆斯却把他的才华和诙谐注入了通常干燥无味的心理学和哲学教科书,而亨利詹 姆斯则在小说的天地中注入了他人性的思想和观察这样充实的内容,这对世界的文化反倒有 益而无损。子由没有哥哥才气的一半,但是他的文章内容充实,具有深度,使他在这一类文 章之内,足称大家。 那几个月,兄弟二人常到柳湖去划船,或是在城郊漫步,谈论政治、家事、前途。苏东 坡的一个短处就是老向客人谈论自己的心思,写文章也是发挥自己的见解。当时不是什么好 年月,子由对哥哥太了解。一天,二人正在讨论国家情势,子由对哥哥说:“空闲不见得是 坏事,一日空闲长似两日,人若一生七十年都在空闲中过,他实际上等于活了一百四十年, 这是求长寿最容易的办法。”哥哥却回答道:“可是我就是闲不住。我一发现什么事情不对, 就像在饭菜里吃到个苍蝇一样,非要唾弃不可!” 苏东坡知道弟弟的忠言大有道理,倘若他的气质像子由那样恬澹沉静,他必然会乐于接 受的。但是问题不是他如何想,而是他如何感,不是理性的问题,而是感性的问题。我们论
(陶渊明《归去来兮辞》)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23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1—14 题。 两兄弟 林语堂 熙宁四年(1072)七月,苏东坡携眷离京往富有湖山之美的杭州上任。他弟弟子由这时在陈 州(淮阳)充任教授,澹泊自甘。陈州正在苏东坡治下的视察行程之中,他随后几年都常常 利用机会到弟弟家盘桓小住。 子由高大,丰满的圆脸,两颊附近的松肉很多,而东坡则健壮结实,骨肉匀停。最能透 露他特性的,就是他那敏感活动、强而有力的嘴唇。他的脸色红润,热情洋溢,会由欢天喜 地的表情一变而成抑郁沉思的幻想状。子由沉稳、实际、拘谨、寡言;而东坡则轻快、开阔、 好辩、天真、不顾后果——就犹如亨利· 詹姆斯(Henry James )和威廉·詹姆斯(Wlliam James)。由各自的才气上看,威廉原应当写小说,而亨利应当写心理与哲学性的论文。可 是威廉·詹姆斯却把他的才华和诙谐注入了通常干燥无味的心理学和哲学教科书,而亨利·詹 姆斯则在小说的天地中注入了他人性的思想和观察这样充实的内容,这对世界的文化反倒有 益而无损。子由没有哥哥才气的一半,但是他的文章内容充实,具有深度,使他在这一类文 章之内,足称大家。 那几个月,兄弟二人常到柳湖去划船,或是在城郊漫步,谈论政治、家事、前途。苏东 坡的一个短处就是老向客人谈论自己的心思,写文章也是发挥自己的见解。当时不是什么好 年月,子由对哥哥太了解。一天,二人正在讨论国家情势,子由对哥哥说:“空闲不见得是 坏事,一日空闲长似两日,人若一生七十年都在空闲中过,他实际上等于活了一百四十年, 这是求长寿最容易的办法。”哥哥却回答道:“可是我就是闲不住。我一发现什么事情不对, 就像在饭菜里吃到个苍蝇一样,非要唾弃不可!” 苏东坡知道弟弟的忠言大有道理,倘若他的气质像子由那样恬澹沉静,他必然会乐于接 受的。但是问题不是他如何想,而是他如何感,不是理性的问题,而是感性的问题。我们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