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比三人至 比:等到 10.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爵因使王府还 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 B.以母老乞归养 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 C.逾月乃上书极谏 今其智乃反不能及 .果三日而卒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已 11.下列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表现杨爵也于直言进谏的一组是 ①假令周公制作尽复于今,保补老赢饥寒之众 ②爵抚膺太息,中宵不能寐。逾月乃上书极谏 ③爵疏诋符瑞,且词过切直 ④帝震怒,立下诏狱榜掠 ⑤屡滨于死,处之泰然 ⑥左右观者为泣下 A.①②③ B.①③⑥ C.②③④ D.①②⑤ 2.下列对原文的叙述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杨爵少年时就因为为兄长鸣冤而被答为“奇士”。后来中进士后被授官行人,出使 王府回 来后向皇帝上奏章,得到同意 B.因为杨爵上疏诋毁符瑞,嘉靖帝大怒,下令锦衣卫将他下狱进行刑讯。狱卒摸不清 皇帝的意 图,不准家人给杨爵送饭,因而杨爵几乎死去。 C.在扶乱时,嘉靖皇帝被神言感动,下令释放杨爵等三人,但后来又命令东厂追捕他 们。杨爵 被捕时非常镇定,围观的人对此感动流泪 D.嘉靖帝因火灾在露台祈祷时,听见火光中有呼杨爵等三人是忠臣的,虽然很不情愿 释放他 们,但因怕神降罪,所以就把他们放了。 第Ⅱ卷(共11分) 四、(24分) 13.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假令周公制作,尽复于今:何补老赢饥寒之众!(3分) (2)及帝中年,益恶言者,中外相戒无敢触忌讳。 (3)竟去不顾,左右观者为泣下
D.比.三人至 比:等到 10.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 A.爵因.使王府还 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 B.以.母老乞归养 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 C.逾月乃.上书极谏 今其智乃.反不能及 D.果三日而.卒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已 11.下列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表现杨爵也于直言进谏的一组是 ( ) ①假令周公制作尽复于今,保补老赢饥寒之众 ②爵抚膺太息,中宵不能寐。逾月乃上书极谏 ③爵疏诋符瑞,且词过切直 ④帝震怒,立下诏狱榜掠 ⑤屡滨于死,处之泰然 ⑥左右观者为泣下 A.①②③ B.①③⑥ C.②③④ D.①②⑤ 12.下列对原文的叙述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杨爵少年时就因为为兄长鸣冤而被答为“奇士”。后来中进士后被授官行人,出使 王府回 来后向皇帝上奏章,得到同意。 B.因为杨爵上疏诋毁符瑞,嘉靖帝大怒,下令锦衣卫将他下狱进行刑讯。狱卒摸不清 皇帝的意 图,不准家人给杨爵送饭,因而杨爵几乎死去。 C.在扶乱时,嘉靖皇帝被神言感动,下令释放杨爵等三人,但后来又命令东厂追捕他 们。杨爵 被捕时非常镇定,围观的人对此感动流泪。 D.嘉靖帝因火灾在露台祈祷时,听见火光中有呼杨爵等三人是忠臣的,虽然很不情愿 释放他 们,但因怕神降罪,所以就把他们放了。 第Ⅱ卷(共 114 分) 四、(24 分) 13.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 分) (1)假令周公制作,尽复于今;何补老赢饥寒之众!(3 分) (2)及帝中年,益恶言者,中外相戒无敢触忌讳。 (3)竟去不顾,左右观者为泣下
14.阅读下面诗歌,回答问题。(8分) 杨柳枝词① 唐白居易 树春风干万枝,嫩于金色软于丝。 水丰西角荒园里,尽日无人属阿谁? 勤政楼西老柳 唐白居易 半朽临风树,多情立马人 开元一枝柳,长庆②二年春 注:①白居易于武宗会昌二年(842)以刑部尚书致仁后寓居洛阳,后为避朋党倾轧, 自请外放。②长庆:唐穆宗年号,公元822年,距开元时期已近百年 (1)请简要分析两首诗在思想感情上有何不同?(4分) (2)两首诗在表现手法上有何异同?请作简要分析。(4分) 5阅读下面文章,完成(1)~(4)题。 那岂是乡愁 罗兰 台北的雨季,湿漉漉、冷凄凄、灰暗暗的。 满街都裹着一层黄色的胶泥。马路上、车轮上、行人的鞋上、脚上、裤子上、雨伞上。 我屏住一口气,上了37路车。车上人不多,疏疏落落地坐了两排。所以,我可以看得 见人们的脚下的泥泞—车里与车外一样的泥泞。 人们瑟缩地坐着,不只是因为冷,而是因为湿。这里冬季湿的感觉,比冷更令人瑟缩 这种冷,像是浸在凉水里,那样沉默专注而又豪不放松地浸透着人的身体。 文冷,不像北方的那种冷。北方的冷,是呼啸着扑来,鞭打着、撕裂着、呼喊着的那么
14.阅读下面诗歌,回答问题。(8 分) 杨柳枝词① 唐 白居易 一树春风千万枝,嫩于金色软于丝。 水丰西角荒园里,尽日无人属阿谁? 勤政楼西老柳 唐 白居易 半朽临风树,多情立马人。 开元一枝柳,长庆②二年春。 注:①白居易于武宗会昌二年(842)以刑部尚书致仁后寓居洛阳,后为避朋党倾轧, 自请外放。②长庆:唐穆宗年号,公元 822 年,距开元时期已近百年。 (1)请简要分析两首诗在思想感情上有何不同?(4 分) (2)两首诗在表现手法上有何异同?请作简要分析。(4 分) 15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1)~(4)题。 那岂是乡愁 罗兰 台北的雨季,湿漉漉、冷凄凄、灰暗暗的。 满街都裹着一层黄色的胶泥。马路上、车轮上、行人的鞋上、脚上、裤子上、雨伞上。 我屏住一口气,上了 37 路车。车上人不多,疏疏落落地坐了两排。所以,我可以看得 见人们的脚下的泥泞——车里与车外一样的泥泞。 人们瑟缩地坐着,不只是因为冷,而是因为湿。这里冬季“湿”的感觉,比冷更令人瑟缩, 这种冷,像是浸在凉水里,那样沉默专注而又豪不放松地浸透着人的身体。 这冷,不像北方的那种冷。北方的冷,是呼啸着扑来,鞭打着、撕裂着、呼喊着的那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