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国家形式的成功形成,归功于-…系列特殊的历史条件。而这 些条件是否能维持到将来,目前尚无把握。尽管如此,要暗示 (如许多现代学者所做的那样)民族国家已经死亡或正在死广,大 概还为时过早。 国家的利益与目标 严格地说,国家本身没有利益,或者说没有经济学家所说的 那种“功利职能”。科层机构、利益集团或者所谓的跨国行为者本 身也没有利益。只有个人和个人结合在-一起形成的各种联盟才可 以说有利益。①根据这种看法,国家或许可以看成为各种联盟的联 盟,其目标和利益是从构成更大的社会和政治精英的几个联盟之 间的权力和交易中产生的。用布赖恩·巴里的话来说,政治目标 的集体选择和确定就是联盟的过程。 国家的目标和外交政策主要是由该国占统治地位的成员或者 统治联盟的利益所决定的。当进一步问到这些利益和目标是什么 时,人们便面临一场经历已久的争论。这场争论是在斯坦利·霍 夫曼(Stanley Hoffmann)称之为古典派和现代派的两派之间展开 的。前者主要是一些政治现实主义者。他们认为,国家安全与权 力过去是、现在也继续是国家的主要目标。后者则反驳道,尽管 在过去这可能是事实,但在当代世界,实现国内经济稳定和保证 人民的福利已经成为国家最优先的日标。 我们认为古典派和现代派都把问题混滑了。双方都把自己的 点建立在谈论国家目标的层次等级,以及国家力图最大限度地 扩大这样或那样一系列利益这样的基础上。这些假设曲解了国家 ①联盟的定义是:“一群为某些但不是全部共同目标而在“起作的人,”参见 安东尼·唐斯:《民主的经济理论》(An Economic Theory of Democracy).纽约]957年 版,第76所、 19
(或者就此事而言的任何行为者)的行为和决策过程。每一个行为 或决策都含有一种交易。实现某种目标的努力不可避免要包含对 其他一些期望达到的目标有影响的成本。所以,尽管政治现实主 义者正确地指出,如果安全得不到保障,所有其他目标都要受到 破坏,因而它是国家的主要目标。可是,对安全利益的追求意味 着牺性其他期望达到的杜会目标,并且给杜会带来实际损失。同 样,尽最大努力去实现经济和福利目标也意味着不利于国家安全 的资源的分散转移。在一个资源匮乏的世界里,只要每一种收益 都包舍一种成本,社会推行单纯发展军事或者单纯发展经济的政 策,都是几乎不可能的事。至少在很长一个时期是这样。 现代经济分析用中性曲线概念取代那种个人(或国家)具有 不同层次的目标、要求和功利的概念。中性分析企图解释收入、物 价和爱好(以及这些变量的变化)是如何影响商品供求关系的。特 别是它根据需求规律,说明了期望得到的商品的数量是怎样受市 场条件(比如收人和物价)变化影响的①可是,要为个人划一条 中性曲线,不说不可能,也是相当困难的。对整个杜会来说,这 就更为困难了。尽管如此,用中性分析取代目标层次的概念,的 确有助于澄清由古典派和现代派的争论所提出的问题(见图2)。 中性分析假定个人有许许多多的目标,并且感意接受多样化 的目标群。与目标层次化以及随之而来的强调最大限度地扩大某 些利益目标的思路大不相同的是,中性分析假定个人在这些目标 中有种种交易。他们追求“令人满意的”战略而不是最大限度地 ①所谓需求规律,是成为经济分析基础的最重要的假设之··。它认为:“如果一 种商品或另一种眼务的价格下跌了,而其他情况均保持不变,人们就会多购这种商品 或眼务片。同样,如栗收人相应增加,而其他情况均保持不变,人们就会要求有更多的 商品,当然,这种需求的增加受到效用递减规律的限制。遗够的是,对人类行为的经 济预测来说,其他情况并不能均保持不变,经济学家缺乏-·种商测需求本身变化的适 当理论. 20
个与强大的国家毗邻的欧洲大陆国家,尤疑会更多地重视安全利 益,而不会像个岛国或与其他国家隔绝的国家那样,追求全球 的经济利流。后者像19世纪的英国和20世纪的美国就是如此.① 所以、要笼统地确定哪些安全、经济或其他目标的结合符合国家 的要求是不可能的, 纵规整个人类历史,国家和统治者追逐了众多的政治、经济 和意识形态日标。在不同的时期,各种目标的结合在其比例上也 发牛:了不时的变化。醬如,安全日标与经济目标的比例有可能受 国内外因茶的影响而变化。在-一个时期重要的目标也许在另一个 时期就变得相对不重要了。上是由于这样,在近代历史初期,西 欧国家外交政策中的宗教标处于{分重要的地位。要在法国大 革命之:,白由主义和保守主义的政治思想意识测成为外交政策 的重要决内素。到了19世纪末期,经济现念和经济利益(这是 观代派所极力主张的)成为国家越来越重要的目标,尽管如此,理 解国家外交政策的关键、不是其目标的排列顺序,而是目标的结 合和目标之间的交易、 第·一个国家目标的中性曲线倾斜程度,可能会因国际国 内的变化而移动。随着时间的推移,国内各联盟之间的权力分配 有可能发生:变化,基于这种变化,国家外交政策中的利益或者目 标的组合就有可能变更。比如,统治者有可能构设一套经过修正 的、侧重安会目标的组合目标。同样,由于经济、技术或其他环 境的变化,改变了国家所追求的一个或更多一些月标的成本,中 ,1 也门注意的是,儿乎所有论证约济福利在国家目标层次中巴经取代安全 标这·观的理论家都是英间人,现代派的观点实际上也不是什么新乐西,而是如 可诺饱·沃尔弗斯和劳伦斯·马」所称的回际关系中的盎格年-撒克逊传统。 2实:、宗敦刊益在各个时代都…有是[国家和其他群体最雕要的目标之一。 心来源」以卜头,即行为者带来其有不同的、相互冲突的宗教规念的文化。在近代 电上.这·'的确很独护。现代人们倾向于用政治经济和总识形态热游来取代宗教热 疗位近的明作件也年行阿到条敦冲笑中去的倾向。 22
性曲线倾斜度也有可能发生移动。比如,一项军事或者技术革新 可能会大大减少领土征服的成本从而大大增加其得益,这就怂恿 了军事扩张。 第三,由一个国家所选择的中性曲线,在某种程度上来说是 这个社会的财富和权力的功能。随着社会的财富和权力的增长,对 中性曲线的选择也向外变动。换言之,一个国家资源和权力的增 长将导致曲线发生从I向12的移动。一个较富裕强大的国家(直 到效用递减的程度)会选择比一个不太富裕强大的国家(有人认 为具有开发可能性的边選,其曲线是向外移动的)更大的一批安 全和福利的目标。其结果是,国际体系中有利于某个特定国家的 财富和权力的重新分配,会有助于刺激起这个国家对更大…批福 利和安全目标的欲望。 由此可见,国家追求目标所要付出的相应成本的变化,或者 国家实现这些目标的能力的变化,往往导致国家行为的变化。在 安全和福利目标方面所要付出的相应成本的变化或者国家权力和 财富方面的变化,通常导致国家外交政策的相应变化。对国际政 治变革的解释,很大程度上就是要解释国家的中性曲线中倾斜度 和方位的变动以及外交政策特定目标的变换。总的来说,国家目 标始终具有下面三种类型。 在整个历史上.,为了谋取更多的经济、安全和其他利益,领 土征服一直是国家的主要目标。不管是通过一个民族付另一个民 族的帝国主义征服,还是通过对眦邻领土的兼并,国家在各个历 史时期一·直在寻求各种方式扩大其所挖领士,并且还想暗中取得 对国际体系的控制。出于这种缘故,-一种国际政治变革理论必定 也必然是一种帝国主义和政治一体化的理论。 在近代历史之前,尤其是工业革命之前,领土征服是·个群 体或国家能够扩大其安全和财富的主:要手段。在农业和制造业技 术相对不发达、生产率低下的时代,…个群体或国家可以通过扩 23
大其对领土的统治面积以及征服其他民族的方式来更多地增加其 财富和权力。事实上,直到18世纪未期的技术革命时期,领土的 国际分配与权力和财富的分配还基本上是同一回事。尽管由于现 代工业和军事技术的发展,二者之间的紧密关系已经发生了变化, 但是,对领土的控制显然还是群体和国家的一个重要目标。 国家的第二个目标,是扩大它对其他国家行为的影响。画家 企图通过使用威胁和高压政治手段,组织联盟国以及建立排它性 的势力范围来创立一种国际政治环境和国际体系的规则。这一切 都将有助于画家实现其政治、经济和意识形态的利益。因此,国 际政治变革进程的另一个方面涉及到国家(或者还有群体)争取 控制国际体系中其他行为者行为的努力。 画家的第三个目标(这是现代世界一个越来越主要的目标), 是实现对世界经济一或许可称为国际分工一一的控制或者至少 是施加影响。这个目标理所当然不能与前二个目标截然分开。一 个国家对另一个国家的领土控制和政治统治,对国际经济关系产 生了深刻的影响。可是,自从1?世纪出现国际性市场经济并在19 世纪扩展到全世界之后,市场力量或者说经济力量本身成了国家 寻求组织和操纵有利于它们的国际分工的主要手段。 在现代世界,国际分工成为国家财富、安全和威望的重要决 定因素。组织和管理世界经济成为国家的重要目标。贸易条件、资 源的流通(资金、技术和商品)以及国际货币体制的性质,都是 当今国家政策关心的主要问题。所以,经济权力的分配和调整国 际经济体制的规则,业已成为国际政治变革进程中关键的一面。 尤其要指出的是,相互依赖的世界经济的形成和运转,使在 全球范围承认和实施个人财产权成为必要。个人(或者团体)的 这些权利不仅在地理范围上逐渐得到扩展,而且已从相对简单的 通商领域逐渐发展到对外投资这种复杂的竞争场所,从而形成了 现代国际关系一个重要特色。一个国家的公民可以在本国辖地之 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