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脸经济学 种形式,比如股票和债券市场等—这些证券的支付可以简单地看成是 外生的(即完全取决于外在的、客观的因素)。但实际上,证券市场只 是金融市场的一部分。许多金融交易并不是以证券的形式而是以金融合 约的形式完成的,其支付是内生的(即部分取决于人为因素)、不易完 全描述的。这些交易通常是通过金融中介而不是在一个开放的市场中完 成的,其交易成本往往较高。另外,我们在定义金融市场的时候,认为 市场的结构是给定的,例如,哪些证券可以交易以及如何交易。其实, 市场结构本身也是由经济中的参与者决定的,而且会随着技术进步而不 断演化。 所以从这个意义上讲,本书只讨论新古典金融学(neo-classical fi- nance)的范畴。它忽略了两个因素:参与者之间的信息不对称和交易 成本。而这两个因素正是上面提到的、被简化掉的市场结构的许多具体 特征的来源。需要强调的是进行这些简化并不意味着这两个因素以及与 它们相关的问题不重要。相反,它们在许多方面对我们理解金融市场的 运作和资源配置的具体过程是极为重要的。我们进行这一简化仅是从金 融学的基本问题以及与之相关的最基本的因素出发,为我们的分析建立 ,个概念上的框架。我们可以在这个框架的基础上拓展和丰富,进一步 考虑和纳人我们这里所忽略的问题,包括信息不对称和交易成本的影 响。当然,由于篇幅限制,我们只能将这些留待以后讨论。 本书的基本结构如下 第2章主要用来建立我们分析的基本框架。首先,我们对金融市场 所处的经济环境、市场参与者的经济特征以及金融市场自身的结构和运 作机制作一个描述,也就是建立一个一般性的模型。进而我们用这个模 型来定义金融学的基本问题并引人我们分析这些问题时所需要的基本概 念、假设和方法。本书以后的章节也就是在这个框架的基础上,对金融 学所关心的问题作具体的分析。 我们将只考虑一个静态的框架,这对于讨论本书中所涉及的问题已 经足够了。动态特性是金融市场的一个重要方面,并会给我们的分析带 来一些额外的考虑。进而把我们的分析拓展到动态框架中,在概念上是 比较简单的,但却需要更多技术上的准备,因此我们将这项工作留给更 进一步的教材。 在第3章中,我们考虑证券市场取一种特殊情形的理想情况,即允 许参与者在配置资源时有充分的空间。接着我们研究在这样一种市场环 境下参与者如何作出他们的金融决策以及如何通过市场达到有效配置。 ◇2
第1章引论 我们也研究这种情形的其他几个主要性质,特别是什么决定金融证券的 价格、这些价格如何促进资源配置以及市场均衡如何完成有效配置。 在第4章中,我们考虑证券市场具有任意结构的一般情形。这里, 我们引人套利的概念和无套利原理,即证券市场不存在套利机会。进而 讨论由这个基本原理出发所得到的关于资产定价的一些基本的、一般性 的结论。因为无套利的方法不依赖于市场的任何具体特征,所以它得到 的定价关系具有普适性。 在证明了无套利原理是资产定价中一个一般且有效的工具以后,在 第5章中,我们把它应用于一个具体而重要的定价问题,即期权定价问 题。我们证明由无套利方法可以得到关于期权定价的许多具体结论。 为了得到关于参与者的金融决策和金融市场作用的进一步认识,我 们需要对参与者的行为和市场环境作出更具体的描述。在第6章中,我 们引入参与者偏好的一些具体性质以及对它的一个简单描述,即期望效 用。在第7章中,我们引入了风险厌恶的概念并构造了不同的风险厌恶 度量」 在第8章中,我们具体分析在一个给定的证券市场中参与者的消 费/投资选择问题。特别地,我们研究他们的选择如何依赖于资产收益 以及他们自身的风险厌恶程度。在第9章中,在对参与者的偏好和证券 收益的分布作出更多限制后,我们得到了关于参与者组合选择的更加具 体的结论,尤其是所谓基金分离的情形。 基于分析参与者的最优组合选择,在第10章和第11章中,我们进 而考虑市场均衡以及证券价格的决定。第10章考虑完全市场的情形, 而第11章考虑不完全市场的情形。这里,我们由市场均衡得到了资产 定价的一些一般性结论。 为了得到更加具体的资产定价模型,我们需要对偏好和/或支付分 布添加额外的条件。第12、13和14章就是进行这方面的讨论。在第12 章中,我们考虑一类更为直观的偏好:均值一方差偏好。具有均值一方 差偏好的投资者只关心他们未来财富的两个特征:均值和方差。我们证 明在这种偏好下,参与者的组合选择得到极大的简化并呈现出很强的 致性。在第13章,我们进一步研究均值一方差偏好对资产定价的应用 从而建立著名的资本资产定价模型(CAPM)。CAPM提供了度量不同 类别风险的方法以及它们在资产定价中所起的作用。具体而言,我们把 风险分解成两类一一系统风险和非系统风险,并且明确认识到只有系统 风险有市场回报。第14章直接从系统风险和非系统风险间的区别出发, 8●
(鱼融经济半 为资产收益中的风险提出一个线性因子模型,其中因子描述系统风险, 而残差刻画非系统风险。使用简单的无极限套利的假设,我们得到被称 为套利定价理论(APT)的因子定价模型。 在第15章中,我们研究在基本框架下的公司财务决策。尤其是在 完全市场的假设下,我们得到了现代公司财务理论中的三个重要结论: 价值最大化、所有权和管理权的分离以及Modigliani-Miller定理。在第 15章结尾,我们指出了基本框架忽略的因素,主要是信息不对称、交 易成本以及它们对公司财务的潜在影响。 最后,作为本书的结束语,我们再次回到对书中所建立的基本框架 所作的一些简化上来,进一步讨论它们的经济意义以及如何将这些简化 所忽略的因素纳入我们的框架中。 书后还附有两个附录:附录A对书中的一些定理和结论提供补充 证明,并就用到的几个经济学术语和结论给出补充定义和证明,附录B 对书中用到的一些基本数学概念和结果进行一个简单的罗列,以便读者 查阅。 参考文献 金融学的人门教材包括侧重于公司财务的Brealey、Myers和Allen (2004),Ross、Westerfield和Jaffee(2o04),以及侧重于市场、投资 和资产定价的Bodie、.Kane和Markus(2O04)。金融经济学的初级教材 Dothan (1990),Huang Litzenberger (1988),Ingersoll (1987), LeRoy和Werner(20ol)。更进一步的、涉及到动态框架的教材有侧重 于离散时间模型的Pliska(1997)以及侧重于连续时间模型的Dufe (1997). Bodie,Z.,Kane,and Markus,A.(2004)Investments,6th edi tion.McGraw-Hill,Boston. Brealey,R.,Myers,S.C.and Allen,F.(2004)Principles of Corporate Finance,8th edition.McGraw-Hill,Boston. Dothan,M.U.(1990)Prices in Financial Markets.Oxford Uni- versity Press,New York. Duffie,D.(1996)Dynamic Asset Pricing Theory,2nd edition. 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Princeton,NJ. ◇4
第1章引论 Huang,C.F.and Litzenberger,R.(1988)Foundations for Fi- nancial Economics.North-Holland,New York. Ingersoll,J.(1987)Theory of Financial Decision Mak- ing.Rowman and Littlefield,Totowa,NJ. LeRoy,S.F.and Werner,J.(2001)Principles of Financial E- conomics.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Cambridge. Pliska,S.R.(1997)Introduction to Mathematical Finance:Dis- crete Time Models.Oxford University Press,Oxford. Westerfield,R.,Ross,S.A.,and Jaffee,J.(2004)Corporate Finance,7th edition.McGraw-Hill,Bost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