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安、连城、永安、漳平一中,龙海二中,泉港一中”六校联考 2012-2013年上学期第二次月考 高三语文试题 (考试时间:150分钟总分:150分) 、古代诗文阅读(27分) (一)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6分) 1、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6分) (1)青泥何盘盘, 。《蜀道难》 (2)艰难苦恨繁霜鬓, 。《登高》 (3)谈笑间, 。《念奴娇·赤壁怀古》 望帝春心托杜鹃。《锦瑟》 (5) ,善假于物也。《劝学》 6)道之所存, 《师说》 (二)文言文阅读(15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2-5题 杜乔字叔荣,河内林虑人也。少为诸生,举孝廉。汉安元年,以乔守光禄大夫, 使徇察兖州。表奏太山太守李固政为天下第一;陈留太守梁让、济阴太守汜宫、 济北相崔瑗等赃罪千万以上。让即大将军梁冀季父。还,拜太子太傅,迁大司农。 时梁冀子弟五人及中常侍等以无功并封,乔上书谏曰:“臣闻古之明君,褒罚必 以功过;末世暗主,诛赏各缘其私。今梁氏一门,宦者微孽,并带无功之绂,裂 劳臣之土,其为乖滥,胡可胜言!夫有功不赏,为善失其望;奸回不诘,为恶肆 其凶。”书奏不省。 益州刺史种嵩举劾永昌太守刘君世以金蛇遗梁冀,事发觉,以蛇输司农。冀从乔 借观之,乔不肯与,冀始为恨。累迁大鸿胪。时冀小女死,令公卿会丧,乔独不 往,冀又衔之。建和元年,代胡广为太尉。桓帝将纳梁冀妹,冀欲令以厚礼迎之 乔据执旧典,不听。又冀属乔举汜宫为尚书,乔以宫赃罪明著,遂不肯用,因此 日忤于冀。先是李固见废,内外丧气,群臣侧足而立,唯乔正色无所回桡。由是 海内叹息,朝野瞻望焉。在位数月,以地震免。宦者唐衡、左倌等因共谮于帝曰: “陛下前当即位,乔与李固抗议言上不堪奉汉宗祀。”帝亦怨之。及清河王蒜事 起,梁冀遂讽有司劾乔及李固与刘鲔等交通,请逮案罪。而梁太后素知乔忠,但 策免而已。冀愈怒,使人胁乔曰:“早从宜,妻子可得全。”乔不肯。明日冀遣 骑至其门,不闻哭者,遂白执系之,死狱中。妻、子归故郡。与李固俱暴尸于城 北,家属故人莫敢视者。 论曰:夫称仁人者,其道弘矣!立言践行,岂徒徇名安己而已哉!若义重于生,舍 生可也。生重于义,全生可也。(节选自《后汉书·李杜列传》) 2.对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桓帝将纳梁冀妹 纳:娶 B.又冀属乔举汜宫为尚书 属:嘱托 C.冀又衔之 衔:恨 D.岂徒徇名安己而已哉 安:安定 3.以下四句话,省略的成分补充不正确的是 A.让即大将军梁冀季父,(梁让)还,拜太子太傅,迁大司农。 B.冀欲令以厚礼迎之,乔据执旧典,(桓帝)不听
“华安、连城、永安、漳平一中,龙海二中,泉港一中”六校联考 2012-2013 年上学期第二次月考 高三语文试题 (考试时间:150 分钟 总分:150 分) 一、古代诗文阅读(27 分) (一)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6 分) 1、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6 分) (1)青泥何盘盘,________________。《蜀道难》 (2)艰难苦恨繁霜鬓,________________。《登高》 (3)谈笑间,________________。《念奴娇·赤壁怀古》 (4)________________,望帝春心托杜鹃。《锦瑟》 (5)________________,善假于物也。《劝学》 (6)道之所存,________________。《师说》 (二)文言文阅读(15 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2 一 5 题。 杜乔字叔荣,河内林虑人也。少为诸生,举孝廉。汉安元年,以乔守光禄大夫, 使徇察兖州。表奏太山太守李固政为天下第一;陈留太守梁让、济阴太守汜宫、 济北相崔瑗等赃罪千万以上。让即大将军梁冀季父。还,拜太子太傅,迁大司农。 时梁冀子弟五人及中常侍等以无功并封,乔上书谏曰:“臣闻古之明君,褒罚必 以功过;末世暗主,诛赏各缘其私。今梁氏一门,宦者微孽,并带无功之绂,裂 劳臣之土,其为乖滥,胡可胜言!夫有功不赏,为善失其望;奸回不诘,为恶肆 其凶。”书奏不省。 益州刺史种嵩举劾永昌太守刘君世以金蛇遗梁冀,事发觉,以蛇输司农。冀从乔 借观之,乔不肯与,冀始为恨。累迁大鸿胪。时冀小女死,令公卿会丧,乔独不 往,冀又衔之。建和元年,代胡广为太尉。桓帝将纳梁冀妹,冀欲令以厚礼迎之, 乔据执旧典,不听。又冀属乔举汜宫为尚书,乔以宫赃罪明著,遂不肯用,因此 日忤于冀。先是李固见废,内外丧气,群臣侧足而立,唯乔正色无所回桡。由是 海内叹息,朝野瞻望焉。在位数月,以地震免。宦者唐衡、左悺等因共谮于帝曰: “陛下前当即位,乔与李固抗议言上不堪奉汉宗祀。”帝亦怨之。及清河王蒜事 起,梁冀遂讽有司劾乔及李固与刘鲔等交通,请逮案罪。而梁太后素知乔忠,但 策免而已。冀愈怒,使人胁乔曰:“早从宜,妻子可得全。”乔不肯。明日冀遣 骑至其门,不闻哭者,遂白执系之,死狱中。妻、子归故郡。与李固俱暴尸于城 北,家属故人莫敢视者。 论曰:夫称仁人者,其道弘矣!立言践行,岂徒徇名安己而已哉!若义重于生,舍 生可也。生重于义,全生可也。(节选自《后汉书•李杜列传》) 2.对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桓帝将纳梁冀妹 纳:娶 B.又冀属乔举汜宫为尚书 属:嘱托 C.冀又衔之 衔:恨 D.岂徒徇名安己而已哉! 安:安定 3.以下四句话,省略的成分补充不正确的是 A.让即大将军梁冀季父,(梁让)还,拜太子太傅,迁大司农。 B.冀欲令以厚礼迎之,乔据执旧典,(桓帝)不听
C.(你)早从宜,妻子可得全。 D.(杜乔)与李固俱暴尸于城北,家属故人莫敢视者。 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杜乔做光禄大夫巡察兖州,处事公正,上表称赞太山太守李固政绩突出,且 不惧陈留太守梁让与大将军梁冀有亲属关系,而勇于揭发其收受贿赂的行为。 B.梁冀子弟五人及中常侍等没有功绩而被封官,杜乔上书顺帝要赏罚分明,并 揭发梁氏一门的罪行,得到上级的支持。 C.宦官唐衡等人共同诬陷杜乔,请求逮捕并治他的罪,但梁太后一向知道杜乔 忠诚,没有治他的罪,这使梁冀非常愤怒。 D.作者以史家的眼光评价杜乔能够舍身取义,启示后人要将仁义看得比生命还 重要。 5.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 (1)有功不赏,为善失其望。(3分) (2)梁冀遂讽有司劾乔及李固与刘鲔等交通,请逮案罪。(3分) (三)古代诗歌阅读(6分) 6、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回答问题。(6分) 小园 黎简 水景动深树,山光窥短墙。秋村黄叶满,一半入斜阳。 幽竹如人静,寒花为我芳。小园宜小立,新月似新霜 注:①寒花:菊花。 (1)这首诗首联中“窥”字很有表现力,请简要赏析其妙处。(3分) (2)这首诗后两联由物及人(诗人),请结合景物描写简要赏析诗中“人”的 形象特点。(3分) 、文学名著、文化经典阅读(16分) (一)文学名著阅读(10分) 7、下列各项中对作品故事情节的表述,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A.京官后代王狗儿沦落乡间务农,因祖上曾和王夫人、风姐娘家联宗,便让岳 母刘姥姥到荣国府找王夫人求助。周瑞家的引荐下,刘姥姥终于见到了王夫人 交谈时,王夫人说到家事的难处,刘姥姥以为没希望了,但最终如愿以偿,得了 二十两银子满意而去
C.(你)早从宜,妻子可得全。 D.(杜乔)与李固俱暴尸于城北,家属故人莫敢视者。 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杜乔做光禄大夫巡察兖州,处事公正,上表称赞太山太守李固政绩突出,且 不惧陈留太守梁让与大将军梁冀有亲属关系,而勇于揭发其收受贿赂的行为。 B.梁冀子弟五人及中常侍等没有功绩而被封官,杜乔上书顺帝要赏罚分明,并 揭发梁氏一门的罪行,得到上级的支持。 C.宦官唐衡等人共同诬陷杜乔,请求逮捕并治他的罪,但梁太后一向知道杜乔 忠诚,没有治他的罪,这使梁冀非常愤怒。 D.作者以史家的眼光评价杜乔能够舍身取义,启示后人要将仁义看得比生命还 重要。 5. 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 分) (1)有功不赏,为善失其望。(3 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 (2)梁冀遂讽有司劾乔及李固与刘鲔等交通,请逮案罪。(3 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 (三)古代诗歌阅读(6 分) 6、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回答问题。(6 分) 小 园 黎 简 水景动深树,山光窥短墙。秋村黄叶满,一半入斜阳。 幽竹如人静,寒花①为我芳。小园宜小立,新月似新霜。 注: ① 寒花:菊花。 (1)这首诗首联中“窥”字很有表现力,请简要赏析其妙处。(3 分) (2)这首诗后两联由物及人(诗人),请结合景物描写简要赏析诗中“人”的 形象特点。(3 分) 二、文学名著、文化经典阅读(16 分) (一)文学名著阅读(10 分) 7、下列各项中对作品故事情节的表述,不正确的两项是(5 分)( ) ( ) A.京官后代王狗儿沦落乡间务农,因祖上曾和王夫人、风姐娘家联宗,便让岳 母刘姥姥到荣国府找王夫人求助。周瑞家的引荐下,刘姥姥终于见到了王夫人。 交谈时,王夫人说到家事的难处,刘姥姥以为没希望了,但最终如愿以偿,得了 二十两银子满意而去
B.三月桃花开时,宝玉在大观园里偷偷阅读《西厢记》,黛玉来后发现宝玉读 的是《西厢记》,于是也认真阅读记诵起来。宝玉自比张生(我就是个“多愁多 病的身”),比黛玉为莺莺(你就是那“倾国倾城的貌”);黛玉含羞嗔怒之极, 说宝玉是“银样锱枪头”。 C.芒种节,女孩子们都在忙着饯花神,唯独少了黛玉。宝钗正想去找她,却看 见宝玉进了潇湘馆,怕黛玉猜忌,宝钗转而回去。却看见一双玉色蝴蝶,极招人 爱,宝钗蹑手蹑脚跟到池边,无意中听到坠儿和红玉谈论手帕的事,宝钗遂装作 寻找黛玉掩饰了过去。 D.吃过早饭,黛玉被湘云叫到屋中“训斥”了一番。原来在昨日行酒令时黛玉 竟引用了《牡丹亭》和《西厢记》中的话。湘云“教导”黛玉不要被杂书移了性 情,“就不可救了”。黛玉自知有错,虚心接受了她“女子无才便是德”的教导 E.一天,宝玉到潇湘馆看望黛玉。紫鹃想试探宝玉,便告诉他,黛玉明年就要 回苏州林家。宝玉听了,如雷轰顶,呆呆地回到怡红院,后来失去了知觉。贾母 王夫人着急大骂紫鹃。紫鹃因自己的顽话引出这样大的事,只好尽心侍候宝玉大 愈 8、简答题。(选做一题)(5分) (1)《红楼梦》第五十回“芦雪庵争联即景诗暖香坞雅制春灯谜”中有这么 句:“众人都道:‘这罚得又雅又有趣。’宝玉也乐为,答应着就要走。”李纨 罚宝玉做什么?为什么要罚他?请简述“争联即景诗”的经过 (2)请简述“寿怡红群芳开夜宴”的经过。 答第()题: (二)文化经典阅读(6分) 9、阅读下面的《论语》选段,回答问题。(6分) ①子贡问政。子曰:“足食,足兵,民信之矣。(12.7)” ②季康子问政于孔子曰:“如杀无道,以就有道,何如?”孔子对曰:“子为政 焉用杀?子欲善而民善矣。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风,必偃。(12.19) ③齐景公问政于孔子。孔子对曰:“君君、臣臣、父父、子子。(12.1 同是“问政”,孔子的回答却不相同。从这些不同回答中体现出孔子怎样的治国 思想?面对同样的问题,孔子为什么分别作了不同的回答?请说说你的理解。(6 分) 三、现代文阅读(24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0~12题。 文学虚构的人类学价值(节选)
B.三月桃花开时,宝玉在大观园里偷偷阅读《西厢记》,黛玉来后发现宝玉读 的是《西厢记》,于是也认真阅读记诵起来。宝玉自比张生(我就是个“多愁多 病的身”),比黛玉为莺莺(你就是那“倾国倾城的貌”);黛玉含羞嗔怒之极, 说宝玉是“银样镴枪头”。 C.芒种节,女孩子们都在忙着饯花神,唯独少了黛玉。宝钗正想去找她,却看 见宝玉进了潇湘馆,怕黛玉猜忌,宝钗转而回去。却看见一双玉色蝴蝶,极招人 爱,宝钗蹑手蹑脚跟到池边,无意中听到坠儿和红玉谈论手帕的事,宝钗遂装作 寻找黛玉掩饰了过去。 D.吃过早饭,黛玉被湘云叫到屋中“训斥”了一番。原来在昨日行酒令时黛玉 竟引用了《牡丹亭》和《西厢记》中的话。湘云“教导”黛玉不要被杂书移了性 情,“就不可救了”。黛玉自知有错,虚心接受了她“女子无才便是德”的教导。 E.一天,宝玉到潇湘馆看望黛玉。紫鹃想试探宝玉,便告诉他,黛玉明年就要 回苏州林家。宝玉听了,如雷轰顶,呆呆地回到怡红院,后来失去了知觉。贾母 王夫人着急大骂紫鹃。紫鹃因自己的顽话引出这样大的事,只好尽心侍候宝玉大 愈。 8、简答题。(选做一题)(5 分) (1) 《红楼梦》第五十回“芦雪庵争联即景诗 暖香坞雅制春灯谜”中有这么一 句:“众人都道:‘这罚得又雅又有趣。’宝玉也乐为,答应着就要走。”李纨 罚宝玉做什么?为什么要罚他?请简述“争联即景诗”的经过。 (2)请简述“寿怡红群芳开夜宴”的经过。 答第( )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 (二)文化经典阅读(6 分) 9、阅读下面的《论语》选段,回答问题。(6 分) ①子贡问政。子曰:“足食,足兵,民信之矣。(12.7)” ②季康子问政于孔子曰:“如杀无道,以就有道,何如?”孔子对曰:“子为政, 焉用杀?子欲善而民善矣。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风,必偃。(12.19)” ③齐景公问政于孔子。孔子对曰:“君君、臣臣、父父、子子。(12.11)” 同是“问政”,孔子的回答却不相同。从这些不同回答中体现出孔子怎样的治国 思想?面对同样的问题,孔子为什么分别作了不同的回答?请说说你的理解。(6 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 三、现代文阅读(24 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l0~12 题。 文学虚构的人类学价值(节选)
只要提到“虚构”,自然而然,我们就想到“真实”,从古典文学一直到十八世 纪,“虚构”作为“欺骗”的意思,总是附属于神学或者认识论的框架内。直到 十世纪六十年代,文学虚构才得到承认并被推崇 德国文学理论家沃尔夫冈·伊瑟尔对此做出了理论贡献,他指出“虚构”不具有 本体性的意义,只不过具有重要的功能而已。文学虚构既然是语言,就必然具有 语义学的意义,同时,它还是审美交流的工具,在我们的生活里以及追求人生意 义的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然而,不只是这些,文学虚构最有价值的还在于它具有人类学的功能,能让我们 认清现实获得真实感。伊瑟尔把文学虚构与“现实”和“想象”相提并论,指出 这三者是形成千变万化的文学文本最重要的因素。当然,“真实”不是科学意义 上能经试验证明,而是一种情感真实,或者说具有一种真理性的“真实”,是让 我们看清这个现实中看不清楚的事物,这是一种基于现实又超越现实的“世 界”。因为只有经过人的眼光,经过文学家的重新虚构,“文本世界”对我们的 现实世界才有价值和意义,才有真理性和伦理性。 文学虚构之所以具有人类学的价值,是它不同于宗教和政治意识形态的虚构,比 它们更具有解放和超越的能力。 首先,在基督教传统中,“上帝”这个形象是经过多重虚构形成的。现代科学的 发展证明了宇宙的浩瀚无边和人类世界的狭小偏窄,然而宗教虚构对人类仍然具 有价值和意义。但是,我们要看到宗教虚构的巨大缺陷,它的和谐虚构在很大程 度上使人类满足于虚假的幻象。相比之下,文学虚构比宗教更有价值,这是英国 作家毛姆深刻地指出过的事实。“每个艺术家都希望有人相信他,但对那些拒不 接受他的人也不发火。上帝却没有这样通情达理,他渴求被人信仰,其迫切程度 简直会让你觉得他似乎需要你的信仰来证明他的存在似的。”(毛姆)在虚构作 品中起根本性作用的审美体验,是以神圣感为特征的生命意识的自觉;然而宗教 中却含有政治的权力因素,它是以控制和束缚人们为主要目的 其次,意识形态的虚构更是一种和谐的虚构,在它的笼罩下,我们往往很难挣脱 它的严丝密封的控制,也难以认清它无孔不入的本性。而在文学虚构的世界里, 我们会以“置身其中和置身其外”的双重视角来重新体验这个世界。欣赏作品时 我们会把主人公的命运和情感移情到自己的身上,从而潜移默化地改变自己的心 理状态,不再固守以前的生死观,这样,我们的生活无形中得到改变。“我们在 改变自己的同时,也以一种极好的间接的方式改变了世界。”(弗兰克·克默德) 伊瑟尔正确地指出,文学虚构行为的选择、融合和自我揭示能力,使我们看到意 识形态的破绽,因而能够不被蒙骗 文学虚构是人类自古以来就具有的一种与生俱来的能力和属性,不但给困境中的 人们以慰藉和希望,而且能够刺破意识形态虚构和宗教虚构的欺骗性和虚幻性。 涉及人类的一切都是创造出来的;只有当人用丰富的想象力打开大门,使人们 得以进入已创造的世界后,他们才能懂得,为什么宗教和政治组织如此害怕这种 创造过程,并寻找一切借口去限制、控制或铲除它。”(诺思洛普·弗莱)弗莱 的文学人类学见解是深刻的,人类的自我理解和解放,在很大程度上是由能够穿 透“假象”的文学虚构实现的 10.下列说法,最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3分) A.“文本世界”经过了文学家的重新虚构,因而就对现实世界产生了价值和意 义
只要提到“虚构”,自然而然,我们就想到“真实”,从古典文学一直到十八世 纪,“虚构”作为“欺骗”的意思,总是附属于神学或者认识论的框架内。直到 二十世纪六十年代,文学虚构才得到承认并被推崇。 德国文学理论家沃尔夫冈·伊瑟尔对此做出了理论贡献,他指出“虚构”不具有 本体性的意义,只不过具有重要的功能而已。文学虚构既然是语言,就必然具有 语义学的意义,同时,它还是审美交流的工具,在我们的生活里以及追求人生意 义的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然而,不只是这些,文学虚构最有价值的还在于它具有人类学的功能,能让我们 认清现实获得真实感。伊瑟尔把文学虚构与“现实”和“想象”相提并论,指出 这三者是形成千变万化的文学文本最重要的因素。当然,“真实”不是科学意义 上能经试验证明,而是一种情感真实,或者说具有一种真理性的“真实”,是让 我们看清这个现实中看不清楚的事物,这是一种基于现实又超越现实的“世 界”。因为只有经过人的眼光,经过文学家的重新虚构,“文本世界”对我们的 现实世界才有价值和意义,才有真理性和伦理性。 文学虚构之所以具有人类学的价值,是它不同于宗教和政治意识形态的虚构,比 它们更具有解放和超越的能力。 首先,在基督教传统中,“上帝”这个形象是经过多重虚构形成的。现代科学的 发展证明了宇宙的浩瀚无边和人类世界的狭小偏窄,然而宗教虚构对人类仍然具 有价值和意义。但是,我们要看到宗教虚构的巨大缺陷,它的和谐虚构在很大程 度上使人类满足于虚假的幻象。相比之下,文学虚构比宗教更有价值,这是英国 作家毛姆深刻地指出过的事实。“每个艺术家都希望有人相信他,但对那些拒不 接受他的人也不发火。上帝却没有这样通情达理,他渴求被人信仰,其迫切程度 简直会让你觉得他似乎需要你的信仰来证明他的存在似的。”(毛姆)在虚构作 品中起根本性作用的审美体验,是以神圣感为特征的生命意识的自觉;然而宗教 中却含有政治的权力因素,它是以控制和束缚人们为主要目的。 其次,意识形态的虚构更是一种和谐的虚构,在它的笼罩下,我们往往很难挣脱 它的严丝密封的控制,也难以认清它无孔不入的本性。而在文学虚构的世界里, 我们会以“置身其中和置身其外”的双重视角来重新体验这个世界。欣赏作品时 我们会把主人公的命运和情感移情到自己的身上,从而潜移默化地改变自己的心 理状态,不再固守以前的生死观,这样,我们的生活无形中得到改变。“我们在 改变自己的同时,也以一种极好的间接的方式改变了世界。”(弗兰克·克默德) 伊瑟尔正确地指出,文学虚构行为的选择、融合和自我揭示能力,使我们看到意 识形态的破绽,因而能够不被蒙骗。 文学虚构是人类自古以来就具有的一种与生俱来的能力和属性,不但给困境中的 人们以慰藉和希望,而且能够刺破意识形态虚构和宗教虚构的欺骗性和虚幻性。 “涉及人类的一切都是创造出来的;只有当人用丰富的想象力打开大门,使人们 得以进入已创造的世界后,他们才能懂得,为什么宗教和政治组织如此害怕这种 创造过程,并寻找一切借口去限制、控制或铲除它。”(诺思洛普·弗莱)弗莱 的文学人类学见解是深刻的,人类的自我理解和解放,在很大程度上是由能够穿 透“假象”的文学虚构实现的。 10.下列说法,最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3 分) A. “文本世界”经过了文学家的重新虚构,因而就对现实世界产生了价值和意 义
B.宗教虚构对人类的价值和意义,是它能较大程度地使人类满足于虚假的幻 象 C.通过文学虚构获得的真实感,是一种基于现实又超越现实的“世界”。 D.欣赏文学作品往往能改变人们的生活,也直接地改变了世界 下列说法,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 A.文学虚构具有语义学的意义,是一种审美交流的工具,在生活中发挥着重要 作用 B.文学虚枃能使人们认识到政治意识形态的破绽,从而能够不被蒙骗 C.文学虚构的世界,人们既要“置身其中”,又要人们“置身其外”才能重新 体验 D.文学虚构能够穿透“假象”,在很大程度上能帮助人类实现自我理解和解 放。 12.文学虚构“不同于宗教和政治意识形态的虚构”,具体表现在哪里?(3分) (二)文学类、实用类文本阅读(选考)(15分) 本题为选做题,请从甲乙两类文本中选定一类作答,不得再做另一类文本的题目 文学类文本阅读(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15题。 狼性 尹全生 隆冬时节,北国边陲的禅山屯银装素裹。 陶大夫的侄子在大城市混阔了,不远千里回到禅山屯,要接父母到城里去享清福。 回乡的当天晚上,侄子提着礼品来看望陶大夫。寒暄过后,侄子掏出一张处方, 说近年来自己总感身体不适,可是经多家大医院检査,并没有发现明显疾患,无 奈之下找到一位很有名的老中医诊断,开了这张处方。 年近六十的陶大夫中医造诣颇深,尤其擅长疑难杂症,方圆百里久负盛名。只是 由于没有文凭,又看不惯大小城市医院的乱收费,他一直都在民间行医。 陶大夫在处方上扫了一眼:“既然是大城市名中医开的处方,你直接拿去抓药得 了,为什么还要拿回来给我看?” “我发现那老中医开处方时,思付再三,欲言又止,神色很是古怪,而且,那老 中医口头交代的药引子更古怪一一狼心一个!” “狼心?”陶大夫这才认真审视那张处方。审毕,他问侄子什么地方不适,一脸 憔悴的侄子说:“我总感到心里发慌、发虚,吃饭不香,夜里还总是做噩梦,惊 醒后浑身冷汗淋淋的 陶大夫把脉过后又逐字审视处方,审毕喃喃自语道:“真可谓命之理微,医之理 亦微;天下至变者病也,至精者医也。” “你是说这处方不对症?” “这处方出自高人手笔,症既洞彻,药必效灵。你照处方抓药服用定可见效。不 过……”陶大夫也是思忖再三,“不过,狼心难得啊
B. 宗教虚构对人类的价值和意义,是它能较大程度地使人类满足于虚假的幻 象。 C. 通过文学虚构获得的真实感,是一种基于现实又超越现实的“世界”。 D. 欣赏文学作品往往能改变人们的生活,也直接地改变了世界。 11.下列说法,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3 分) A. 文学虚构具有语义学的意义,是一种审美交流的工具,在生活中发挥着重要 作用。 B. 文学虚构能使人们认识到政治意识形态的破绽,从而能够不被蒙骗。 C. 文学虚构的世界,人们既要“置身其中”,又要人们“置身其外”才能重新 体验。 D. 文学虚构能够穿透“假象”, 在很大程度上能帮助人类实现自我理解和解 放。 12.文学虚构“不同于宗教和政治意识形态的虚构”,具体表现在哪里?(3 分) (二)文学类、实用类文本阅读(选考)(15 分) 本题为选做题,请从甲乙两类文本中选定一类作答,不得再做另一类文本的题目。 (甲)文学类文本阅读(15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l3~l5 题。 狼 性 尹全生 隆冬时节,北国边陲的禅山屯银装素裹。 陶大夫的侄子在大城市混阔了,不远千里回到禅山屯,要接父母到城里去享清福。 回乡的当天晚上,侄子提着礼品来看望陶大夫。寒暄过后,侄子掏出一张处方, 说近年来自己总感身体不适,可是经多家大医院检查,并没有发现明显疾患,无 奈之下找到一位很有名的老中医诊断,开了这张处方。 年近六十的陶大夫中医造诣颇深,尤其擅长疑难杂症,方圆百里久负盛名。只是 由于没有文凭,又看不惯大小城市医院的乱收费,他一直都在民间行医。 陶大夫在处方上扫了一眼:“既然是大城市名中医开的处方,你直接拿去抓药得 了,为什么还要拿回来给我看?” “我发现那老中医开处方时,思忖再三,欲言又止,神色很是古怪,而且,那老 中医口头交代的药引子更古怪——狼心一个!” “狼心?”陶大夫这才认真审视那张处方。审毕,他问侄子什么地方不适,一脸 憔悴的侄子说:“我总感到心里发慌、发虚,吃饭不香,夜里还总是做噩梦,惊 醒后浑身冷汗淋淋的。” 陶大夫把脉过后又逐字审视处方,审毕喃喃自语道:“真可谓命之理微,医之理 亦微;天下至变者病也,至精者医也。” “你是说这处方不对症?” “这处方出自高人手笔,症既洞彻,药必效灵。你照处方抓药服用定可见效。不 过……”陶大夫也是思忖再三,“不过,狼心难得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