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徐州、连云港、宿迁三市2015届高三第三次模拟语文试题(解析版) 、语言文字运用(15分) 1.在下面一段话空缺处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网络上大规模的“挖掘机哪家强?”造句热,使蓝翔技校。事实上,现在“蓝 翔”已经和“土豪”等词语一样,成了某种文化的象征。“蓝翔”两个字早已不 再是蓝翔技校的代名词,而逐步成了类似“高深莫测,咋咋呼呼”的含义。 A.爆发名声大噪演绎B.爆发名声大噪演化 C.暴发声名鹊起演化D.暴发声名鹊起演绎 【答案】B 【命题立意】本题考査考生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的能力,能力层次为E 级(表达应用)。 【解析】爆发:比喻像弹药爆炸一样突然、迅速地发生,适用范围比较广,如巨 大的声音、重大事件等的突然出现。暴发:侧重来得突然而猛烈,适用范围较窄, 多与和水相关的事物相连,如山洪、洪水等。第一处是说的是网络上的“造句 热”,与水武官,故排除CD两项。名声大噪:名声突然大振,知名度迅速提高, 侧重于之前有点小名气,突然因为某原因而被世人所知。声名鹊起:一时名声很 大,主要侧重于之前一直默默无闻的,突然因为某原因被世人所知。第二处从内 容和我们的认知来看,蓝翔技校之前有点小名气,因网络上的造句热而被世人所 熟知,故使用“名声大噪”。演绎:从前提必然地得岀结论的推理。演化:演变, 变化发展。第三处从句子内容来看是说“蓝翔”演变成类似“高深莫测,咋咋呼 呼”的含义,故应使用“演化” 【思路点拨】解答词语题要注意①理解近义词的区别,理解词语的意思和用法, 但要注意不能望文生义;比如本题的“爆发”和“暴发”,这两个词语的区别主 要在使用范围和对象上,故可以作为排除的依据;②注意词语潜在的感情色彩和 语体色彩;③要注意词语使用范围,搭配的对象④弄清所用词语的前后语境和句 间的关系,尽可能找出句中相关联的信息;比如本题的“名声大噪”和“声名 鹊起”,就应该从前后两个句子的内容入手。⑤从修饰与被修饰关系上分析,看 修饰成分跟中心词之间是否存在前后语义矛盾或者前后语义重复的现象 2.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3分) A.电影《失孤》无疑是三月份最受关注的华语片,但部分观众认为细节的缺乏、 情节的破碎,是导致了《失孤》在飘渺中流于形式化概念的主要原因。 B.有人观看了《穹顶之下》后,撰文反击柴静,同时指出每个老百姓都是雾霾 的制造者,但是治理、消除、管控雾霾,责任在政府。 C.保持文化的蓬勃生机,要求文艺工作者不仅要具有广阔的视野和博大的胸怀, 而且和自己学术观点不一样的同行也要相互学习,切磋技艺,取长补短 D.生态文明建设是建设美丽中国的必然要求,对于满足人民群众对良好生态环 境新期待、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现代化建设新格局,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答案】D 【命题立意】本题考査考生正确辨析病句的能力,能力层次为E级(表达应用)。 【解析】A.“是导致了《失孤》在飘渺中流于形式化概念的主要原因”句式杂糅, “导致……”与“是…的主要原因”两句杂糅到一起,应去掉其中之一; B.“治理、消除、管控雾霾”语序不当,应是“管控、治理、消除雾霾”,当连 续几个动词或动词性短语放在一起的时候,要考虑这些动词前后的关系;C.“而
江苏省徐州、连云港、宿迁三市 2015 届高三第三次模拟语文试题(解析版) 一、语言文字运用(15 分) 1.在下面一段话空缺处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3 分) 网络上大规模 的“挖掘机哪家强?”造句热,使蓝翔技校 。事实上,现在“蓝 翔”已经和“土豪”等词语一样,成了某种文化的象征。“蓝翔”两个字早已不 再是蓝翔技校的代名词,而逐步 成了类似“高深莫测,咋咋呼呼”的含义。 A.爆发 名声大噪 演绎 B.爆发 名声大噪 演化 C.暴发 声名鹊起 演化 D.暴发 声名鹊起 演绎 【答案】B 【命题立意】本题考查考生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的能力,能力层次为 E 级(表达应用)。 【解析】爆发:比喻像弹药爆炸一样突然、迅速地发生,适用范围比较广,如巨 大的声音、重大事件等的突然出现。暴发:侧重来得突然而猛烈,适用范围较窄, 多与和水相关的事物相连,如山洪、洪水等。第一处是说的是网络上的“造句 热”,与水武官,故排除 CD 两项。名声大噪:名声突然大振,知名度迅速提高, 侧重于之前有点小名气,突然因为某原因而被世人所知。声名鹊起:一时名声很 大,主要侧重于之前一直默默无闻的,突然因为某原因被世人所知。第二处从内 容和我们的认知来看,蓝翔技校之前有点小名气,因网络上的造句热而被世人所 熟知,故使用“名声大噪”。演绎:从前提必然地得出结论的推理。演化:演变, 变化发展。第三处从句子内容来看是说“蓝翔”演变成类似“高深莫测,咋咋呼 呼”的含义,故应使用“演化”。 【思路点拨】解答词语题要注意①理解近义词的区别,理解词语的意思和用法, 但要注意不能望文生义;比如本题的“爆发”和“暴发”,这两个词语的区别主 要在使用范围和对象上,故可以作为排除的依据;②注意词语潜在的感情色彩和 语体色彩;③要注意词语使用范围,搭配的对象④弄清所用词语的前后语境和句 间的关系,尽可能找出句中相关联的信息;比如本题的“名声大噪”和“ 声名 鹊起”,就应该从前后两个句子的内容入手。⑤从修饰与被修饰关系上分析,看 修饰成分跟中心词之间是否存在前后语义矛盾或者前后语义重复的现象。 2.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3 分) A.电影《失孤》无疑是三月份最受关注的华语片,但部分观众认为细节的缺乏、 情节 的破碎,是导致了《失孤》在飘渺中流于形式化概念的主要原因。 B.有人观看了《穹顶之下》后,撰文反击柴静,同时指出每个老百姓都是雾霾 的制造 者,但是治理、消除、管控雾霾,责任在政府。 C.保持文化的蓬勃生机,要求文艺工作者不仅要具有广阔的视野和博大的胸怀, 而且 和自己学术观点不一样的同行也要相互学习,切磋技艺,取长补短。 D.生态文明建设是建设美丽中国的必然要求,对于满足人民群众对良好生态环 境新期 待、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现代化建设新格局,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答案】D 【命题立意】本题考查考生正确辨析病句的能力,能力层次为 E 级(表达应用)。 【解析】A.“是导致了《失孤》在飘渺中流于形式化概念的主要原因”句式杂糅, “导致……”与“是……的主要原因”两句杂糅到一起,应去掉其中之一; B.“治理、消除、管控雾霾”语序不当,应是“管控、治理、消除雾霾”,当连 续几个动词或动词性短语放在一起的时候,要考虑这些动词前后的关系;C.“而
且和自己学术观点不一样的同行也要相互学习”成分残缺,缺少介词,应在 “和”前或后补上“与” 【答题技巧】做辨析病句题,要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①解句意:选项要表达什 么意思,这是我们正确判断的前提和基础。②理主干:在理解语意的基础上,利 用语法知识,分析句子成分。如本题A项,最后一小句的主干是“是导致了 的原因”,由此可以知道“导致”和“……的原因”句式杂糅。③析关系:要分 析句间关系。如本题B项,“治理、消除、管控雾霾”这是几个连续的动词,动 词之间有时间上的先后关系,应是先“管控”,然后“治理”,最后是“消除” 3.下列交际用语使用得体的一项是()(3分) A.通知:兹定于6月5日下午3时在报告厅召开高考考务会,请全体工作人员 按时参加。 B.书信:毕业之后,学生垂念师恩。值此春节到来之际,谨祝恩师节日快乐, 万事如意! C.询问:家严大人今年高寿?多年不见,甚为牵挂,过两天我一定登门看望。 D.请柬:新居落成,我明天搬迁,为答谢您的祝贺,特于府上备下薄酒,恭请 光临 【答案】A 【命题立意】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语言表达的能力。能力层级为D级。 【解析】B项“垂念”,指上对下挂念,也用做敬辞,指别人对自己挂念(如,承 蒙垂念,不胜感奋)。而选项中是说“学生垂念师恩”,谦敬失当,应把“垂念” 改为“感念”,C项“家严”,又称“家君”“家尊”。是在别人面前对自己父 亲的谦称。“家”是用来称比自己辈分高或年长的活着的亲人,含有谦恭平常 之意。而选项中是询问,应是问对方,故应将“家严”改为“令堂”。D项“府 上”,对别人的家或老家的尊称。而选项中说的自己家,故应将“府上”改为“寒 舍 【答题技巧】本题考査的是交际用语。首先要明确谦辞和敬辞的区别及使用对象 然后辨明句中的谦辞敬辞,最后再判断使用在谁的身上,有否错误。B项主要考 查“垂念”,指上对下挂念,也用做敬辞,指别人对自己挂念,而选项中是说“学 生”,谦敬失当;C项主要考査“家严”的用法,这是谦辞,用在自己的身上, 而选项中明显是询问对方,故错误。D项主要考查“府上”,这是敬辞,而句中 说的是自己家,故错误 4.下列诗句,与“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所写景物季节相同的 项是()(3分) A.晴日暖风生麦气,绿阴幽草胜花时。 B.六出飞花入户时,坐看青竹变琼枝 C.菡萏香销翠叶残,西风愁起绿波间。 D.寂寞空庭春欲晚,梨花满地不开门。 【答案】B 【命题立意】本题考査学生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能力。能力 层级为鉴赏评价D 【解析】题干中“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说的是冬季大雪纷飞的景 象,此句中的“千树万树的梨花”指的是雪。B“六出飞花入户时,坐看青竹变 琼枝”同样是冬季之景,句中的“飞花”指的是雪花,是雪花让“青竹变琼枝 A项“晴日暖风生麦气,绿阴幽草胜花时”写的是初夏的景象,句中抓住“麦
且和自己学术观点不一样的同行也要相互学习”成分残缺,缺少介词,应在 “和”前或后补上“与”。 【答题技巧】做辨析病句题,要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①解句意:选项要表达什 么意思,这是我们正确判断的前提和基础。②理主干:在理解语意的基础上,利 用语法知识,分析句子成分。如本题 A 项,最后一小句的主干是“是导致了…… 的原因”,由此可以知道“导致”和“……的原因”句式杂糅。③析关系:要分 析句间关系。如本题 B 项, “治理、消除、管控雾霾”这是几个连续的动词,动 词之间有时间上的先后关系,应是先“管控”,然后“治理”,最后是“消除”。 3.下列交际用语使用得体的一项是( )(3 分) A.通知:兹定于 6 月 5 日下午 3 时在报告厅召开高考考务会,请全体工作人员 按时参加。 B.书信:毕业之后,学生垂念师恩。值此春节到来之际,谨祝恩师节日快乐, 万事如意! C.询问:家严大人今年高寿?多年不见,甚为牵挂,过两天我一定登门看望。 D.请柬:新居落成,我明天搬迁,为答谢您的祝贺,特于府上备下薄酒,恭请 光临。 【答案】A 【命题立意】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语言表达的能力。能力层级为 D 级。 【解析】B 项“垂念”,指上对下挂念,也用做敬辞,指别人对自己挂念(如,承 蒙垂念,不胜感奋)。而选项中是说“学生垂念师恩”,谦敬失当,应把“垂念” 改为“感念”,C 项“家严”,又称“家君”“家尊”。是在别人面前对自己父 亲的谦称。“家” 是用来称比自己辈分高或年长的活着的亲人,含有谦恭平常 之意。而选项中是询问,应是问对方,故应将“家严”改为“令堂”。D 项“府 上”,对别人的家或老家的尊称。而选项中说的自己家,故应将“府上”改为“寒 舍”。 【答题技巧】本题考查的是交际用语。首先要明确谦辞和敬辞的区别及使用对象; 然后辨明句中的谦辞敬辞,最后再判断使用在谁的身上,有否错误。B 项主要考 查“垂念”,指上对下挂念,也用做敬辞,指别人对自己挂念,而选项中是说“学 生”,谦敬失当;C 项主要考查“家严”的用法,这是谦辞,用在自己的身上, 而选项中明显是询问对方,故错误。D 项主要考查“府上”,这是敬辞,而句中 说的是自己家,故错误。 4.下列诗句,与“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所写景物季节相同的一 项是( )(3 分) A.晴日暖风生麦气,绿阴幽草胜花时。 B.六出飞花入户时,坐看青竹变琼枝。 C.菡萏香销翠叶残,西风愁起绿波间。 D.寂寞空庭春欲晚,梨花满地不开门。 【答案】B 【命题立意】本题考查学生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能力。能力 层级为鉴赏评价 D。 【解析】题干中“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说的是冬季大雪纷飞的景 象,此句中的“千树万树的梨花”指的是雪。B“六出飞花入户时,坐看青竹变 琼枝”同样是冬季之景,句中的“飞花”指的是雪花,是雪花让“青竹变琼枝”。 A 项“晴日暖风生麦气,绿阴幽草胜花时”写的是初夏的景象,句中抓住“麦
气”“绿阴幽草”,写晴朗的天气和暖暖的微风催生了麦子,麦子的气息随风而 来。碧绿的树荫,青幽的绿草远胜春天百花烂漫的时节。C“菡萏香销翠叶残, 西风愁起绿波间”写的是秋季,句中抓住香销的“菡萏”、残的“翠叶”、“西 风”,说“香”,点其“味”;说“翠”,重其“色”。此时味去叶枯确然使人 惆怅。西风,秋风之谓也。绿波,写的是莹莹秋水。如果说上句是重在写秋色 那么这一句则重在写秋容。一个“愁”字,把秋风和秋水都拟人化了,于是,外 在的景物也霎时同作家的内在感情溶为一体了,词作也因之而笼罩了一层浓重的 萧瑟气氛。D.“寂寞空庭春欲晚,梨花满地不开门”,写的是晚春时节,句中直 接说“春欲晚”,同时辅以满地的“梨花” 【答题技巧】本题主要应从诗句中找标志,一是景物,每个季节都有自己的专有 景物,比如春季是“花”,夏季是“草”,秋季是“菊”,冬季是“雪”;二是 情感上,晚春时往往是伤感的,秋季往往是悲的。 5.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填入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无论什么景物,在太阳的强烈光线下,总有几分太清晰,太现实,_。简单地说, 日光下的景物是散文,只能使我们兴奋;月下的景象是诗,它能使我们遐想、幽 思 ①给我们视觉的刺激太强。 ②而在晚间,一切景物的色调都暗淡了,轮廓也迷离了。 ③这只能使人由疲倦而厌恶。 ④物我都冥合了,诗化了。 ⑤在这种外静内闲的境地,我们喜悦,悠然,怡然 ⑥我们的心弦便弛缓下去 A.①③⑥②④⑤B.①③②⑥⑤④C.②⑥④①③⑤D.②④③⑥①⑤ 【答案】B 【命题立意】本题主要考查学生概括理解的能力。能力层级为D级。 【解析】本题考査学生语句的连贯能力。首先是浏览语段,把握大概内容;然后 浏览所给的句子,利用关联词、指示词确定句和句之间的关系。语段起句写日光 下景物,结尾处总结句先后写“日光下的景物”和“月下的景象”,行文层次分 明。分析所给的五个句子可以发现,五个句子中,①③写“视觉刺激”,属于“日 光下景物”层次;根据③中“这”指代作用,两者顺序应是①③。②⑥⑤④属于 月下的景象”的层次。②“而在晚间”标明进入第二个层次叙写;⑥句中的 便”承②句的色调变化,⑤“这种外静内闲的境地”指代②中的描写:④承( 句,由“我”到“物我” 二、文言文阅读(18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6~9题 上杜中丞论举官书 欧阳修 修前见举南京留守推官石介为主簿,近者闻介以上书论赦被罢,而台中因举他吏 代介者。介,一贱士也,用否未足害政,然可惜者,中丞之举动也 介为人刚果有气节,力学,喜辩是非,真好义之士也。始执事举介,议者咸曰知 人之明,今闻其罢,皆谓赦乃天子已行之令,非疏贱当有说,日当罢,修独以为 不然。主簿于台中,非言事之官,然大抵居台中者,必以正直、刚明、不畏避为 称职。今介未履台门之阈,而已因言事见罢,度介之才,不止为主簿,直可任御 史也。是执事有知人之明,而介不负执事之知矣
气”“绿阴幽草”,写晴朗的天气和暖暖的微风催生了麦子,麦子的气息随风而 来。碧绿的树荫,青幽的绿草远胜春天百花烂漫的时节。C“菡萏香销翠叶残, 西风愁起绿波间”写的是秋季,句中抓住香销的“菡萏”、残的“翠叶”、“西 风”,说“香”,点其“味”;说“翠”,重其“色”。此时味去叶枯确然使人 惆怅。西风,秋风之谓也。绿波,写的是莹莹秋水。如果说上句是重在写秋色, 那么这一句则重在写秋容。一个“愁”字,把秋风和秋水都拟人化了,于是,外 在的景物也霎时同作家的内在感情溶为一体了,词作也因之而笼罩了一层浓重的 萧瑟气氛。D.“寂寞空庭春欲晚,梨花满地不开门”,写的是晚春时节,句中直 接说“春欲晚”,同时辅以满地的“梨花”。 【答题技巧】本题主要应从诗句中找标志,一是景物,每个季节都有自己的专有 景物,比如春季是“花”,夏季是“草”,秋季是“菊”,冬季是“雪”;二是 情感上,晚春时往往是伤感的,秋季往往是悲的。 5.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填入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3 分) 无论什么景物,在太阳的强烈光线下,总有几分太清晰,太现实, 。简单地说, 日光下的景物是散文,只能使我们兴奋;月下的景象是诗,它能使我们遐想、幽 思。 ①给我们视觉的刺激太强。 ②而在晚间,一切景物的色调都暗淡了,轮廓也迷离了。 ③这只能使人由疲倦而厌恶。 ④物我都冥合了,诗化了。 ⑤在这种外静内闲的境地,我们喜悦,悠然,怡然。 ⑥我们的心弦便弛缓下去。 A.①③⑥②④⑤ B.①③②⑥⑤④ C.②⑥④①③⑤ D.②④③⑥①⑤ 【答案】B 【命题立意】本题主要考查学生概括理解的能力。能力层级为 D 级。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语句的连贯能力。首先是浏览语段,把握大概内容;然后 浏览所给的句子,利用关联词、指示词确定句和句之间的关系。语段起句写日光 下景物,结尾处总结句先后写“日光下的景物”和“月下的景象”,行文层次分 明。分析所给的五个句子可以发现,五个句子中,①③写“视觉刺激”,属于“日 光下景物”层次;根据③中“这”指代作用,两者顺序应是①③。②⑥⑤④属于 “月下的景象”的层次。②“而在晚间”标明进入第二个层次叙写;⑥句中的 “便”承②句的色调变化,⑤“这种外静内闲的境地”指代②中的描写;④承⑤ 句,由“我”到“物我”。 二、文言文阅读(18 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6~9 题。 上杜中丞论举官书 欧阳修 修前见举南京留守推官石介为主簿,近者闻介以上书论赦被罢,而台中因举他吏 代介者。介,一贱士也,用否未足害政,然可惜者,中丞之举动也。 介为人刚果有气节,力学,喜辩是非,真好义之士也。始执事举介,议者咸曰知 人之明,今闻其罢,皆谓赦乃天子已行之令,非疏贱当有说,曰当罢,修独以为 不然。主簿于台中,非言事之官,然大抵居台中者,必以正直、刚明、不畏避为 称职。今介未履台门之阈,而已因言事见罢,度介之才,不止为主簿,直可任御 史也。是执事有知人之明,而介不负执事之知矣
修尝闻长老说,赵中令相太祖皇帝也,口某事择官,中令列二臣姓名口进,太祖 不肯用。他日又问,复以进,又不用。他日以问,复以进,太祖大怒,裂口奏, 掷殿阶上,中令色不动,插笏带间,徐拾碎纸袖归中书。他日又问,则补缀口复 以进,太祖大悟,终用二臣者。彼之敢尔者,盖先审知其人之可用,然后果而不 可易也。今执事之举介也,若知而举,则不可遽止 且中丞为天子司直之臣,上虽好之,其人不肖,则当弹而去之。上虽恶之,其人 贤,则当举而申之。非谓随上好恶而高下者也。故曰主簿虽卑,介虽贱士,其可 惜者中丞之举动也。 况今斥介而他举,必亦择贤而举也。夫贤者固好辩,若举而入台,又有言, 则又斥而他举乎?如此,则必得愚暗懦默者而后止也。伏惟执事如欲举愚者,则 岂敢复云;若将举贤也,愿无易介而他取也。故敢布狂言,窃献门下,伏惟幸察 焉 (选自《欧阳修文集》,有删改) 6.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介为人刚果有气节,力学力:致力 B.今介足未履台门之阈阈:门槛 C.度介之才,不止为主簿度:衡量 D.然后果而不可易也易:轻视 【答案】D 【命题立意】本题考查考生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的能力,能力层次为 B(理解)。 【解析】D项“然后果而不可易也”中的“易”如解释为“轻视”就与前后文的 意思不合。前面说赵中令反复推荐两位大臣,即使惹怒了太祖也不放弃,因为他 之前确切知道这两位是可用之人,然后确实如此并且无人可以替代,由此可以知 道此处的“易”应解释为“替代,替换”。 【答题技巧】对此类题的解答一定要学会推断,推断的方法很多,如联想(联想 课文语句)推断、语言结构推断、辨析词性推断、语法分析推断、语境分析推断、 邻字(同义复词、偏义复词)帮助推断等方法。最根本、最实用的是语境推断, 比如本题中的“ 单单从课内所学来看,解释为“轻视”并没有错,因为在 高祖本纪中学过“素易诸吏”这句话:但如果结合语境“他反复推荐”“这两人 无人可以替代”就可以知道“易”应解释为“替代”。 7.在第三段的方框内填入虚词,恰当的一组是()(3分) A.为乃而之 B.为以其之 C.以乃其为 D.以为之乃 【答案】B 【命题立意】本题考査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能力层级为理解 B 【解析】本题考査虚词的意思和用法。虚词的用法与其在句中位置和前后词的词 性有关。第一处意思是“为了某件事需要选择官员”,此处的虚词应解释为“为 了”,自然排除CD两项;第二处应使用连词,因前后连接两个动词,而“乃” 般为副词,故排除,应使用“以”;第三处是代词,应为“他的”,指“赵中
修尝闻长老说,赵中令相太祖皇帝也,□某事择官,中令列二臣姓名□进,太祖 不肯用。他日又问,复以进,又不用。他日以问,复以进,太祖大怒,裂□奏, 掷殿阶上,中令色不动,插笏带间,徐拾碎纸袖归中书。他日又问,则补缀□复 以进,太祖大悟,终用二臣者。彼之敢尔者,盖先审知其人之可用,然后果而不 可易也。今执事之举介也,若知而举,则不可遽止。 且中丞为天子司直之臣,上虽好之,其人不肖,则当弹而去之。上虽恶之,其人 贤,则当举而申之。非谓随上好恶而高下者也。故曰主簿虽卑,介虽贱士,其可 惜者中丞之举动也。 况今斥介而他举,必亦择贤而举也。夫贤者固好辩,若举而入台,又有言, 则又斥而他举乎?如此,则必得愚暗懦默者而后止也。伏惟执事如欲举愚者,则 岂敢复云;若将举贤也,愿无易介而他取也。故敢布狂言,窃献门下,伏惟幸察 焉。 (选自《欧阳修文集》,有删改) 6.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介为人刚果有气节,力学 力:致力 B.今介足未履台门之阈 阈:门槛 C.度介之才,不止为主簿 度:衡量 D.然后果而不可易也 易:轻视 【答案】D 【命题立意】本题考查考生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的能力,能力层次为 B(理解)。 【解析】D 项“然后果而不可易也”中的“易”如解释为“轻视”就与前后文的 意思不合。前面说赵中令反复推荐两位大臣,即使惹怒了太祖也不放弃,因为他 之前确切知道这两位是可用之人,然后确实如此并且无人可以替代,由此可以知 道此处的“易”应解释为“替代,替换”。 【答题技巧】对此类题的解答一定要学会推断,推断的方法很多,如联想(联想 课文语句)推断、语言结构推断、辨析词性推断、语法分析推断、语境分析推断、 邻字(同义复词、偏义复词)帮助推断等方法。最根本、最实用的是语境推断, 比如本题中的“易”,单单从课内所学来看,解释为“轻视”并没有错,因为在 高祖本纪中学过“素易诸吏”这句话;但如果结合语境“他反复推荐”“这两人 无人可以替代”就可以知道“易”应解释为“替代”。 7.在第三段的方框内填入虚词,恰当的一组是( )(3 分) A.为 乃 而 之 B.为 以 其 之 C.以 乃 其 为 D.以 为 之 乃 【答案】B 【命题立意】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能力层级为理解 B。 【解析】本题考查虚词的意思和用法。虚词的用法与其在句中位置和前后词的词 性有关。第一处意思是“为了某件事需要选择官员”,此处的虚词应解释为“为 了”,自然排除 CD 两项;第二处应使用连词,因前后连接两个动词,而“乃” 一般为副词,故排除,应使用“以”;第三处是代词,应为“他的”,指“赵中
令的”,“其”可以担当这一用法;第四处“补缀”是动词,后面缺少宾语,故 应使用“之”做动词的宾语,代指奏折。 8.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皆谓赦乃天子已行之令,非疏贱当有说,曰当罢,修独以为不然。(4分) 2)上虽好之,其人不肖,则当弹而去之。(4分) 【答案】(1)(4分)(大家)都认为赦免是皇上已经推行的命令,不是关系 疏远地位卑下的人应当议论的,都说(石介)应当被罢兔,唯独我认为不是这样。 (“贱”“罢”“然”各1分,语意通顺1分) (2)(4分)即使皇上喜欢他,如果这个人没有才干,那么您也应当弹劾他并 让他离开。(“虽”“不肖”“去”各1分,语意通顺1分) 【命题立意】本题考查考生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的能力,能力层次为B(理解)。 文 【解析】(1)“贱”,形容词做名词,卑下的人;“罢”,动词本身表被动,被 罢免:“然”,这样 虽”,即使,表假设;“不肖”,没有才干;“去 活用为使动词,使……离开。 【答题技巧】答古文翻译题时,要字字落实,即忠于原文,不增不减。这实际是 落实关键词语。再就是句句通顺,这里面包含了落实特殊句式的问题。还有就是 正确处理直译和意译的关系。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译文既要与原文保持对应 关系,还要灵活,准确表意。本题两个句子重点考查词类活用,比如“贱”“去” 9.请简要概括作者认为“其可惜者中丞之举动也”的原因。(4分) 【答案】(4分)(1)石介确实是有才之人;(2)杜中丞顺从上意,未能力争 (每点2分) 【命题立意】本题考查考生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能力层次为 C(分析综合) 【解析】首先应到文中找到题干中“其可惜者中丞之举动也”这句话在文中的位 置,原因一般在这句话的前面。这句话在文章第四段的末尾,那么原因应在其前 面,按照由近及远的原则逐步推进,可以发现原因就在前面,一是“主簿虽卑, 介虽贱士”,一是“非谓随上好恶而高下者也”。最后依据这两句话的意思进行 概括即可。 【参考译文】 (我)欧阳修从前见到您荐举南京留守推官石介做主簿,最近又听说石介因为上 书谈论赦免的事情被罢官,台中于是举荐其他官员代替石介。石介,不过是一个 下层士人,任用他与否都不足以妨碍政务,不过我觉得可惜的,是中丞您的举措 石介为人刚直果敢,颇有气节,勉力治学,喜欢明辨是非,实在是好义之士。当 初您举荐石介,谈论的人都说您有知人之明,现在听说他被罢免了,(大家)都 认为赦免是皇上已经推行的命令,不是关系疏远地位卑下的人应当议论的,都说 (石介)应当被罢免,唯独我认为不是这样。在台中这个官署范围内,主簿并不 是专职议事的官员,可是大凡官居台中的,必定要以正直刚强明察无畏才算是称 职。现在石介还没踏进台中的门槛,就因为上书议事被罢职,我估量石介的才干 不止可以做主簿,甚至可以担任御史的官职了。这说明您有知人之明,而石介也 没有辜负您的知遇之恩。 我曾经听年长的人说,赵中令辅佐太祖皇帝的时候,为了某件事需要选择官员 赵中令列出了两位大臣的姓名举荐,太祖不肯任用。过几天太祖又催问人选,赵 中令又推荐他们,太祖还是不肯任用。过几天再次催问,还是推荐他们,太祖十
令的”,“其”可以担当这一用法;第四处“补缀”是动词,后面缺少宾语,故 应使用“之”做动词的宾语,代指奏折。 8.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 分) (1)皆谓赦乃天子已行之令,非疏贱当有说,曰当罢,修独以为不然。(4 分) (2)上虽好之,其人不肖,则当弹而去之。(4 分) 【答案】(1)(4 分)(大家)都认为赦免是皇上已经推行的命令,不是关系 疏远地位卑下的人应当议论的,都说(石介)应当被罢免,唯独我认为不是这样。 (“贱”“罢”“然”各 1 分,语意通顺 1 分) (2)(4 分)即使皇上喜欢他,如果这个人没有才干,那么您也应当弹劾他并 让他离开。(“虽”“不肖”“去”各 1 分,语意通顺 1 分) 【命题立意】本题考查考生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的能力,能力层次为 B (理解)。 文 【解析】(1)“贱”,形容词做名词,卑下的人;“罢”,动词本身表被动,被 罢免;“然”,这样。(2) “虽”,即使,表假设;“不肖”,没有才干;“去”, 活用为使动词,使……离开。 【答题技巧】答古文翻译题时,要字字落实,即忠于原文,不增不减。这实际是 落实关键词语。再就是句句通顺,这里面包含了落实特殊句式的问题。还有就是 正确处理直译和意译的关系。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译文既要与原文保持对应 关系,还要灵活,准确表意。本题两个句子重点考查词类活用,比如“贱”“去”。 9.请简要概括作者认为“其可惜者中丞之举动也”的原因。(4 分) 【答案】(4 分)(1)石介确实是有才之人;(2)杜中丞顺从上意,未能力争。 (每点 2 分) 【命题立意】本题考查考生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能力层次为 C(分析综合)。 【解析】首先应到文中找到题干中“其可惜者中丞之举动也”这句话在文中的位 置,原因一般在这句话的前面。这句话在文章第四段的末尾,那么原因应在其前 面,按照由近及远的原则逐步推进,可以发现原因就在前面,一是“主簿虽卑, 介虽贱士”,一是“非谓随上好恶而高下者也”。最后依据这两句话的意思进行 概括即可。 【参考译文】 (我)欧阳修从前见到您荐举南京留守推官石介做主簿,最近又听说石介因为上 书谈论赦免的事情被罢官,台中于是举荐其他官员代替石介。石介,不过是一个 下层士人,任用他与否都不足以妨碍政务,不过我觉得可惜的,是中丞您的举措。 石介为人刚直果敢,颇有气节,勉力治学,喜欢明辨是非,实在是好义之士。当 初您举荐石介,谈论的人都说您有知人之明,现在听说他被罢免了,(大家)都 认为赦免是皇上已经推行的命令,不是关系疏远地位卑下的人应当议论的,都说 (石介)应当被罢免,唯独我认为不是这样。在台中这个官署范围内,主簿并不 是专职议事的官员,可是大凡官居台中的,必定要以正直刚强明察无畏才算是称 职。现在石介还没踏进台中的门槛,就因为上书议事被罢职,我估量石介的才干, 不止可以做主簿,甚至可以担任御史的官职了。这说明您有知人之明,而石介也 没有辜负您的知遇之恩。 我曾经听年长的人说,赵中令辅佐太祖皇帝的时候,为了某件事需要选择官员, 赵中令列出了两位大臣的姓名举荐,太祖不肯任用。过几天太祖又催问人选,赵 中令又推荐他们,太祖还是不肯任用。过几天再次催问,还是推荐他们,太祖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