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徐州市2012届高三第二次质量检测语文试题 、语言文字运用《15分) 1.下列各组成语中,没有错误的一组是((3分) A.变本加厉百尺竿头蜂拥而上和言悦色 B.步履维艰振聋发聩积腋成裘殚精竭虑 C.未雨绸缪不胫而走独辟蹊径高屋建瓴 D.栩栩如生披星带月追本溯源前倨后恭 2.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 A.美国篮球巨星迈克尔·乔丹起诉中国运动服饰生产商乔丹体育股份有限公 司姓名权 案又有进展,此案日前已被中国法院正式受理 B.据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统计,截至2011年12月,我国网络文学用户已突破 2亿多人 这些用户以学生、白领等年轻人为主。 C.在重新人主克里姆林宫的“新普京时代”,普京能否实现“自我超越”,从 某种角度讲 也是俄罗斯能否进人一个“新发展期”的重要节点 D.在今年自主招生的面试选拔中,对于沪浙苏以外地区的考生,同济大学主要 依据联考 笔试成绩为基础,择优确定自主选拔录取对象 3.阅读下面这段文字,用四个短语概括出美元贬值有利于中国经济发展的表现, 不超过20字。(4分) 由于人民币兑美元的汇率浮动幅度较小,美元汇率下跌,人民币兑非美元货币汇 率也随之下调,这将会促进中国对非美元地区的出口。相应地,中国对美元区的 出口,则因为对非美元区出口商品的价格优势而得到间接促进,美元贬值使得欧 元、日元和英镑等货币能兑换更多的人民币在中国进行投资,还会促进中国国际 贸易顺差的扩大,外汇储备增长加快。这样,央行需要相应地投放更多的基础货 币,若不在会开市场上进行对冲操作,则这些高能的基础货币可望产生克服通货 紧缩的效果。 4.城市建设中,有的地方特别重视文化古迹的保护;有的地方出于种种需要,拆 毁了一些有重要价值的文物古迹,在回应外界质疑时,称此为“维修性拆 除”“保护性拆除” (1)苏州有一处建于清朝的名人祠堂,保护完好,其中有一副楹联:“唐代论诗 人,李杜以还,唯有几篇新乐府;苏州怀刺史,湖山之曲,尚留三亩旧祠堂 这副楹联纪念的人是 (2分) (②)你对“维修性拆除”“保护性拆除”的说法赞同吗?请表明自己的观点并 说明理由,至少运用一种修辞。(3分) 、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一8题 滕待制宗谅 墓志铭 范仲淹 君讳宗谅,字子京。大中祥符八年春,与予同脊进十第,始从之游,然未笃知其 为人。及君历滩、连、泰三州从事,在泰日,予为盐官于郡下,见君职事外,孜
江苏省徐州市 2012 届高三第二次质量检测语文试题 一、语言文字运用《15 分) 1.下列各组成语中,没有错误的一组是((3 分) A.变本加厉 百尺竿头 蜂拥而上 和言悦色 B.步履维艰 振聋发聩 积腋成裘 殚精竭虑 C.未雨绸缪 不胫而走 独辟蹊径 高屋建瓴 D.栩栩如生 披星带月 追本溯源 前倨后恭 2.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 分) A.美国篮球巨星迈克尔·乔丹起诉中国运动服饰生产商乔丹体育股份有限公 司姓名权一 案又有进展,此案日前已被中国法院正式受理。 B.据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统计,截至 2011 年 12 月,我国网络文学用户已突破 2 亿多人, 这些用户以学生、白领等年轻人为主。 C.在重新人主克里姆林宫的“新普京时代”,普京能否实现“自我超越”,从 某种角度讲 也是俄罗斯能否进人一个“新发展期”的重要节点。 D.在今年自主招生的面试选拔中,对于沪浙苏以外地区的考生,同济大学主要 依据联考 笔试成绩为基础,择优确定自主选拔录取对象。 3.阅读下面这段文字,用四个短语概括出美元贬值有利于中国经济发展的表现, 不超过 20 字。(4 分) 由于人民币兑美元的汇率浮动幅度较小,美元汇率下跌,人民币兑非美元货币汇 率也随之下调,这将会促进中国对非美元地区的出口。相应地,中国对美元区的 出口,则因为对非美元区出口商品的价格优势而得到间接促进,美元贬值使得欧 元、日元和英镑等货币能兑换更多的人民币在中国进行投资,还会促进中国国际 贸易顺差的扩大,外汇储备增长加快。这样,央行需要相应地投放更多的基础货 币,若不在会开市场上进行对冲操作,则这些高能的基础货币可望产生克服通货 紧缩的效果。 4.城市建设中,有的地方特别重视文化古迹的保护;有的地方出于种种需要,拆 毁了一些有重要价值的文物古迹,在回应外界质疑时,称此为“维修性拆 除”“保护性拆除”。 (1)苏州有一处建于清朝的名人祠堂,保护完好,其中有一副楹联:“唐代论诗 人,李杜以还,唯有几篇新乐府;苏州怀刺史,湖山之曲,尚留三亩旧祠堂。” 这副楹联纪念的人是______。(2 分) (2)你对“维修性拆除”“保护性拆除”的说法赞同吗?请表明自己的观点并 说明理由,至少运用一种修辞。(3 分) 二、文言文阅读(19 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5 一 8 题。 滕待制宗谅 墓志铭 范仲淹 君讳宗谅,字子京。大中祥符八年春,与予同登进士第,始从之游,然未笃知其 为人。及君历滩、连、泰三州从事,在泰日,予为盐官于郡下,见君职事外,孜
孜聚书作文章,爱宾客。又与予同护海堰之役,遇大风至,即夕潮上,兵民惊逸, 吏皆苍惶,不能止,君独神色不变,缓谈其利害,众意乃定。予始知君必非常之 才而心爱焉。 君去海陵,得召试学士院,迁殿中垂。时明肃太后晚年未还政间,君尝有鼓议 暨明肃厌代,朝廷摧当时敢言者,赠右司谏,拜左正言,迁左司谏。西戎犯塞, 边牧难其人,朝廷进君刑部员外郎、知泾州,赐金紫。及葛怀敏败绩于定州,寇 兵大入,诸郡震骇,君以城中乏兵,呼农民数千,皆戎服登城,州人始安。又以 金缯募敢捷之士,昼夜探伺,知寇远近及其形势。君手操简檄,关白诸郡,日二 三次,诸郡莫不感服。予时为环庆路经略部署,闻怀敏之致,引藩汉兵为三道以 助泾原之康,时定州事后,阴翳近十日,士皆沮怯,君咸用牛酒迎劳,霈然霑足, 士众莫不增气。又泾州士兵多没于定州,君悉籍其姓名,列于佛寺,哭而祭之。 复抚其妻孥,各从其欲,无一失所者。及君去泾之日,其战卒妻孥数百口,环其 亭馆而号送之,观者为流涕。 会御史梁坚奏动君用度不节,至本路费库钱十六万婚。及遣中使检察,乃君受署 之始,诸部属羌之长千余人皆来谒见,悉遣劳之,其费近三千缗,盖故事也。坚 以诸军月给并而言之,诬以其数尔。予时待罪政府,尝力辫之。降一官,仍充天 章阁待制、知镜州,又徙知岳州。君知命乐职,庶务毕葺。迁知苏州,俄感疾, 以某年月日,薨于郡之黄堂,享年五十七。 (选自《范仲淹全集》,有改动) 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君尝有鲤议 鲤:刚直。 B.复抚其妻攀 抚:抚养。 C.盖故事也 故事:旧例。 D.庶务毕葺 葺:整治。 6.下列句子中,全部直接表现滕宗谅为“非常之才”的一组是(3.分) ①与予同登进士第_②君独神色不变,缓谈其利害 ③呼农民数千,皆戎服登城④君咸用牛酒迎劳,需然雳足 ⑤环其亭馆而号送之⑥君知命乐职,庶务毕葺 A.1/3/5 B.1/4/6 C2/3/6D2/4/5 7.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作者在泰州做官时,看到滕宗谅勤勉地搜集图书写作文章,喜欢结交宾客,又 见到 他守护海堤时的表现,才从内心喜欢他 B.西边的少数民族侵犯边塞,朝廷为谁来做守卫边疆的行政长官为难,就晋升滕 宗谅 为刑部员外郎、径州知州,赐给他金鱼袋及紫服。 C.葛怀敏在定州打了败仗,贼兵大规模进犯,各郡都惊惧,滕宗谅因为定州城内 缺乏 士兵,就喊来几千个农民,都穿上军服登上城墙,州中的人民才安 定下来 D,御史梁坚上奏章弹劫滕宗谅用度不节俭,皇帝派遣使者检察,才知道是滕宗 谅刚上任的时候,依照旧例花费了近三千缉钱,并非十六万络钱。 8.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与予同登进士第,始从之游,然未笃知其为人。(3分) (2)又以金增募敢捷之士,昼夜探伺,知寇远近及其形势。(4分)
孜聚书作文章,爱宾客。又与予同护海堰之役,遇大风至,即夕潮上,兵民惊逸, 吏皆苍惶,不能止,君独神色不变,缓谈其利害,众意乃定。予始知君必非常之 才而心爱焉。 君去海陵,得召试学士院,迁殿中垂。时明肃太后晚年未还政间,君尝有鼓议。 暨明肃厌代,朝廷摧当时敢言者,赠右司谏,拜左正言,迁左司谏。西戎犯塞, 边牧难其人,朝廷进君刑部员外郎、知泾州,赐金紫。及葛怀敏败绩于定州,寇 兵大入,诸郡震骇,君以城中乏兵,呼农民数千,皆戎服登城,州人始安。又以 金缯募敢捷之士,昼夜探伺,知寇远近及其形势。君手操简檄,关白诸郡,日二 三次,诸郡莫不感服。予时为环庆路经略部署,闻怀敏之致,引藩汉兵为三道以 助泾原之康,时定州事后,阴翳近十日,士皆沮怯,君咸用牛酒迎劳,霈然霑足, 士众莫不增气。又泾州士兵多没于定州,君悉籍其姓名,列于佛寺,哭而祭之。 复抚其妻孥,各从其欲,无一失所者。及君去泾之日,其战卒妻孥数百口,环其 亭馆而号送之,观者为流涕。 会御史梁坚奏动君用度不节,至本路费库钱十六万婚。及遣中使检察,乃君受署 之始,诸部属羌之长千余人皆来谒见,悉遣劳之,其费近三千缗,盖故事也。坚 以诸军月给并而言之,诬以其数尔。予时待罪政府,尝力辫之。降一官,仍充天 章阁待制、知镜州,又徙知岳州。君知命乐职,庶务毕葺。迁知苏州,俄感疾, 以某年月日,薨于郡之黄堂,享年五十七。 (选自《范仲淹全集》,有改动) 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君尝有鲤议 鲤:刚直。 B.复抚其妻攀 抚:抚养。 C.盖故事也 故事:旧例。 D.庶务毕葺 葺:整治。 6.下列句子中,全部直接表现滕宗谅为“非常之才”的一组是(3.分) ①与予同登进士第_②君独神色不变,缓谈其利害 ③呼农民数千,皆戎服登城④君咸用牛酒迎劳,需然雳足 ⑤环其亭馆而号送之⑥君知命乐职,庶务毕葺。 A. 1/3/5 B.1/4/6 C 2/3/6 D 2/4/5 7.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作者在泰州做官时,看到滕宗谅勤勉地搜集图书写作文章,喜欢结交宾客,又 见到 他守护海堤时的表现,才从内心喜欢他。 B.西边的少数民族侵犯边塞,朝廷为谁来做守卫边疆的行政长官为难,就晋升滕 宗谅 为刑部员外郎、径州知州,赐给他金鱼袋及紫服。 C.葛怀敏在定州打了败仗,贼兵大规模进犯,各郡都惊惧,滕宗谅因为定州城内 缺乏 士兵,就喊来几千个农民,都穿上军服登上城墙,州中的人民才安 定下来。 D,御史梁坚上奏章弹劫滕宗谅用度不节俭,皇帝派遣使者检察,才知道是滕宗 谅刚上任的时候,依照旧例花费了近三千缉钱,并非十六万络钱。 8.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 分) (1)与予同登进士第,始从之游,然未笃知其为人。(3 分) (2)又以金增募敢捷之士,昼夜探伺,知寇远近及其形势。(4 分)
(3)坚以诸军月给并而言之,诬以其数尔。(3分) 三、古诗词鉴赏(10分) 9.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回答问题。 浪淘沙·丹阳浮玉亭 席上作 陆游 绿树暗长亭,几把离羊。阳关常恨不堪闻,何况今朝秋色里,身是行人 清泪泡罗巾,各自消魂。一江离恨恰平分。安得千寻横铁锁,截断烟津? (1)“阳关常恨不堪闻”一句中“阳关”指的是什么?为何“不堪闻”?(2分) (2)“一江离恨恰平分”一句中用了哪种修辞手法?请简要赏析。(4分) (3)“安得千寻横铁锁,截断烟津”一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请具体分 析。(4分) 四、名句名篇狱写(8分 0.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靡有朝矣。(诗经·氓)) ,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孟子《生于优患,死 于安乐》 (3)天行有常,不为尧存 。((荀子。天论》) (4)及时当勉励, (陶渊明(杂感》 (5) 阴阳割昏晓。(杜甫(望岳》) (6)后人哀之而不鉴之, (杜牧《阿房宫赋》) (7)客喜而笑,洗盏更酌。肴核既尽, (苏轼《赤壁赋》 (8)元嘉草草,封狼居胥 。(辛弃疾《念奴娇·京口北固 亭怀古》) 五、现代文阅读:文学类文本《20分)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11-14题。 在城市纪念我的 那些农具 胡家胜 五、现代文阅读:文学类文本《20分)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11-14题。 在城市纪念我的 那些农具
(3)坚以诸军月给并而言之,诬以其数尔。(3 分) 三、古诗词鉴赏(10 分) 9.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回答问题。 浪淘沙·丹阳浮玉亭 席上作 陆游 绿树暗长亭,几把离羊。阳关常恨不堪闻,何况今朝秋色里,身是行人。 清泪泡罗巾,各自消魂。一江离恨恰平分。安得千寻横铁锁,截断烟津? (1)“阳关常恨不堪闻”一句中“阳关”指的是什么?为何“不堪闻”?(2 分) (2)“一江离恨恰平分”一句中用了哪种修辞手法?请简要赏析。(4 分) (3)“安得千寻横铁锁,截断烟津”一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请具体分 析。(4 分) 四、名句名篇狱写(8 分) 10.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1) ____________________,靡有朝矣。((诗经·氓)) (2)____________________,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孟子《生于优患,死 于安乐》) (3)天行有常,不为尧存,____________________。((荀子。天论》) (4)及时当勉励,____________________。(陶渊明(杂感》) (5). ____________________,阴阳割昏晓。(杜甫(望岳》) (6)后人哀之而不鉴之,____________________。(杜牧《阿房宫赋》) (7)客喜而笑,洗盏更酌。肴核既尽,____________________ (苏轼《赤壁赋》) (8)元嘉草草,封狼居胥,____________________。(辛弃疾《念奴娇·京口北固 亭怀古》) 五、现代文阅读:文学类文本《20 分)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 11 一 14 题。 在城市纪念我的 那些农具 胡家胜 五、现代文阅读:文学类文本《20 分)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 11 一 14 题。 在城市纪念我的 那些农具
胡家胜 ①我又一次打童那些离开村庄来到城市的农具。 ②我拉开三居室的金丝绒窗帘,又打开铭合金落地窗。金色的阳光泄入, 清新的空气水样地弥漫 ③一束阳光触及正面雪白的墙壁,我的那张木琴“哗”地炫目了。 ④我管不了谁吃谁的饭,我就痛恨这头牲口。它正当青春旺年,浑身的 力气没处使,就和我较劲,让我成天在水里漫泡,让我一天单六亩水田挣两天口 旅。好在我有张坚韧硬实的桑木犁,它力气再大脾气再倔也拉不直育曲的卑耗。 这只单耗是我爬岩溜壁于绝崖石缝里寻得的一裸“小老树”,它经历了不知多少 寒署,细密的年转比我老父不知要大多少倍。我爱这张木犁远胜那头牲口。那头 牲0是父亲的宝贝。它一歇息,父亲便抱来青草喂它。抚摸它晶亮的特角,磨出 老茧的肩,抚摸它佛维似的皮毛。而对肩膀已鼓起了柔韧饱实疙瘩,皮肤被太阳 镀成了古祠色的亲儿子连舰视一眼的意思也没有。 ⑤我是极爱那张木犁的,它在我青春的年月让我坚强和成熟。每次收工, 我都要把它扛到小溪里洗刷干净。春播结束,我还要给它剧上祠油,再放到靠近 火塘的及角,烘干它,让它变得光泽透亮。我礴在火塘边吃饭,一端碗就看见了 那张木犁。我笃信,这碗来饭是它给的。 ⑥这张犁就这么显著地挂在雪白的堵上,连同我过去爬树摘茶籽的竹背 婆、上山砍柴草的大弯刀、打场用的链枷、走山路穿的麻耳草鞋。当初,装修这 套房子时,我也打算用几幅字画几只瓷瓶,以显示学养和品位。妻子还建议买两 盆百合或郁金香。儿子说买辆电动模型丰。女儿说买几个布娃娃吧。后来,我发 现自己迷失于水泥森林中了,妻子儿女也已不辫蔽麦。我却很难脱胎换骨地由乡 村进入城市。我的根毕竟在那片黄土黑泥和荒草森林中。村口枫树上有我的一只 鸦巢,屋后山冈上的权林里,有我看着长大的一树舞猴桃。 ⑦我终于选择了那些势居乡村的农具。春日的一个上午,父亲像以往 样站在田便上,他看我吹喝牲口犁田,看我白净的两手沾满乌泥,看我把泥坯翻 得又直又匀,看牲口的尾巴把我扫成泥人。父亲开心地笑了。我把那些农具洗净, 带往城市。我把它们装饰在居室显著的位置,与那些充满墨香的书籍为部。荒野 山林是淡远了,村庄农事是淡远了,可那些农具却是清晰可触。 ⑧居然,我的居室就很壮观了。我嫁接了城市和乡村,我蒸燕市燕.9. 村间的一只两栖鱼鱼。 ⑨后来,乡下的父亲来过一次,他带来了玉米、红薯、土豆。儿子和女 儿缠着他讲墙上的那些农具。父亲说,这些都是种地打根食养家糊口的家什,你 们父亲的父亲祖父的祖父用过的… 11.请分析文章第③节画线句子的表达效果。(4分) 12.文章第⑧节,作者为什么说“我嫁接了城市和乡村,我是城市和乡村 间的一只两栖动物”?(4分)
胡家胜 ①我又一次打童那些离开村庄来到城市的农具。 ②我拉开三居室的金丝绒窗帘,又打开铭合金落地窗。金色的阳光泄入, 清新的空气水样地弥漫。 ③一束阳光触及正面雪白的墙壁,我的那张木琴“哗”地炫目了。 ④我管不了谁吃谁的饭,我就痛恨这头牲口。它正当青春旺年,浑身的 力气没处使,就和我较劲,让我成天在水里漫泡,让我一天单六亩水田挣两天口 旅。好在我有张坚韧硬实的桑木犁,它力气再大脾气再倔也拉不直育曲的卑耗。 这只单耗是我爬岩溜壁于绝崖石缝里寻得的一裸“小老树”,它经历了不知多少 寒署,细密的年转比我老父不知要大多少倍。我爱这张木犁远胜那头牲口。那头 牲 0 是父亲的宝贝。它一歇息,父亲便抱来青草喂它。抚摸它晶亮的特角,磨出 老茧的肩,抚摸它佛维似的皮毛。而对肩膀已鼓起了柔韧饱实疙瘩,皮肤被太阳 镀成了古祠色的亲儿子连舰视一眼的意思也没有。 ⑤我是极爱那张木犁的,它在我青春的年月让我坚强和成熟。每次收工, 我都要把它扛到小溪里洗刷干净。春播结束,我还要给它剧上祠油,再放到靠近 火塘的及角,烘干它,让它变得光泽透亮。我礴在火塘边吃饭,一端碗就看见了 那张木犁。我笃信,这碗来饭是它给的。 ⑥这张犁就这么显著地挂在雪白的堵上,连同我过去爬树摘茶籽的竹背 婆、上山砍柴草的大弯刀、打场用的链枷、走山路穿的麻耳草鞋。当初,装修这 套房子时,我也打算用几幅字画几只瓷瓶,以显示学养和品位。妻子还建议买两 盆百合或郁金香。儿子说买辆电动模型丰。女儿说买几个布娃娃吧。后来,我发 现自己迷失于水泥森林中了,妻子儿女也已不辫蔽麦。我却很难脱胎换骨地由乡 村进入城市。我的根毕竟在那片黄土黑泥和荒草森林中。村口枫树上有我的一只 鸦巢,屋后山冈上的权林里,有我看着长大的一树舞猴桃。 ⑦我终于选择了那些势居乡村的农具。春日的一个上午,父亲像以往一 样站在田便上,他看我吹喝牲口犁田,看我白净的两手沾满乌泥,看我把泥坯翻 得又直又匀,看牲口的尾巴把我扫成泥人。父亲开心地笑了。我把那些农具洗净, 带往城市。我把它们装饰在居室显著的位置,与那些充满墨香的书籍为部。荒野 山林是淡远了,村庄农事是淡远了,可那些农具却是清晰可触。 ⑧居然,我的居室就很壮观了。我嫁接了城市和乡村,我蒸燕市燕.9.. 村间的一只两栖鱼鱼。 ⑨后来,乡下的父亲来过一次,他带来了玉米、红薯、土豆。儿子和女 儿缠着他讲墙上的那些农具。父亲说,这些都是种地打根食养家糊口的家什,你 们父亲的父亲祖父的祖父用过的…… 11.请分析文章第③节画线句子的表达效果。(4 分) 12.文章第⑧节,作者为什么说“我嫁接了城市和乡村,我是城市和乡村 间的一只两栖动物”?(4 分)
13.文中写父亲比较分散,请统观全文,简要分析父亲形象。(6分·) 14.本文写了作者在城市纪念农具的事,请探究其中的情感取向。(6分) 六、现代文阅读:论述类文本《18分》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5一17题。 观镜有感 鲁迅 ①因为翻衣箱,翻出几面古栩镜子来,大概是民国初年初到业京时候买在那里的, “情随事迁”,全然忘却,宛如见了隔世的东西了。 ②镜面国径不过二寸,很厚重,背面满刻蒲陶。古黄店家都称为“海马 荀萄镜”。这些都是汉代的镜子。汉武通大宛安息,以致天马蒲萄,大概当时是 视为盛事的,所以便取作什器的装饰。古时,于外来物品,每加海字,如海榴, 海棠之类。海即现在之所谓洋,海马译成今文,当然就是洋马。 ③遥想汉人多少阂放,新来的动植物,即毫不拘忌,来充装饰的花纹。 唐人也还不算弱,例如汉人的墓前石兽,多是羊,虎,天禄,辞邪,而长安的昭 陵上,却刻着带箭的骏马,还有一匹驼鸟,则办法简直前无古人。 ④宋的文艺,现在似的国粹气味就熏人。然而辽、金、元陆续进来了, 这消息很耐寻味。汉唐虽然也有边患,但魄力究竟雄大,人民具有不至于为异族 奴隶的自信心,或者竟毫未想到,凡取用外来事物的时候,就如将彼俘来一样, 自由驱使,绝不介怀。一到衰弊陵夷之际,神经可就衰弱过敏了,每遇外国东西, 便觉得仿佛彼来俘我一样,推拒,惶恐,退缩,逃避,抖成一团,又必想一篇道 理来掩饰,而国粹遂成为屏王和屏奴的宝贝。 ⑤无论从那里来的,只要是食物,壮健者大抵就无需思索,承认是吃的 东西。帷有衰病的,却总常想到害胃,伤身,特有许多禁条,许多避忌;还有 大套比较利害而终于不得要领的理由,例如吃固无妨,而不吃尤穗,食之或当有 益,然究以不吃为宜云云之类。但这一类人物总要日见其衰弱的,因为他终日战 战兢兢,自己先已失了活气了 ⑥不知道南宋比现今如何,但对外敌,却明明已经称巨,帷独在国内特 多繁文褥节以及唠叨的碎话。正如倒霉人物,偏多忌伟一般,裕达阂大之风消歇 净尽了。直到后来,都没有什么大变化。 ⑦宋镜我没有见过好的,什九并无藻饰,真是“世风日下’、但是要进 步或不退步, 总须时时自出新裁,至少也必取材异域,倘若各种顾忌,各种小心,各种唠叨, 怎么会做出好东西来。所以事实上“今不知古”者,正因为有许多唠叨着“今不 如古”的诸位先生们之故。现在情形还如此。倘再不放开度量,大胆地,无畏地, 将新文化尽量地吸收,则 杨光先川似的向西洋主人历陈中夏的精神文明的时候,大棍是不劳久待的罢。 注杨光先,明末清初人,保守派代表人物 15.请简要概括本文的论述思路。(6分) 16.指出第⑤节使用的论证方法,并简要分析。(6分) 17.本文题为“看镜有感”,综观全文,你认为作者有哪些方面的“感”?(6分) 七、作文(70分)
13.文中写父亲比较分散,请统观全文,简要分析父亲形象。(6 分·) 14.本文写了作者在城市纪念农具的事,请探究其中的情感取向。(6 分) 六、现代文阅读:论述类文本《18 分》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 15 一 17 题。 观镜有感 鲁迅 ①因为翻衣箱,翻出几面古栩镜子来,大概是民国初年初到业京时候买在那里的, “情随事迁”,全然忘却,宛如见了隔世的东西了。 ②镜面国径不过二寸,很厚重,背面满刻蒲陶。古黄店家都称为“海马 荀萄镜”。这些都是汉代的镜子。汉武通大宛安息,以致天马蒲萄,大概当时是 视为盛事的,所以便取作什器的装饰。古时,于外来物品,每加海字,如海榴, 海棠之类。海即现在之所谓洋,海马译成今文,当然就是洋马。 ③遥想汉人多少阂放,新来的动植物,即毫不拘忌,来充装饰的花纹。 唐人也还不算弱,例如汉人的墓前石兽,多是羊,虎,天禄,辞邪,而长安的昭 陵上,却刻着带箭的骏马,还有一匹驼鸟,则办法简直前无古人。 ④宋的文艺,现在似的国粹气味就熏人。然而辽、金、元陆续进来了, 这消息很耐寻味。汉唐虽然也有边患,但魄力究竟雄大,人民具有不至于为异族 奴隶的自信心,或者竟毫未想到,凡取用外来事物的时候,就如将彼俘来一样, 自由驱使,绝不介怀。一到衰弊陵夷之际,神经可就衰弱过敏了,每遇外国东西, 便觉得仿佛彼来俘我一样,推拒,惶恐,退缩,逃避,抖成一团,又必想一篇道 理来掩饰,而国粹遂成为屏王和屏奴的宝贝。 ⑤无论从那里来的,只要是食物,壮健者大抵就无需思索,承认是吃的 东西。帷有衰病的,却总常想到害胃,伤身,特有许多禁条,许多避忌;还有一 大套比较利害而终于不得要领的理由,例如吃固无妨,而不吃尤穗,食之或当有 益,然究以不吃为宜云云之类。但这一类人物总要日见其衰弱的,因为他终日战 战兢兢,自己先已失了活气了。 ⑥不知道南宋比现今如何,但对外敌,却明明已经称巨,帷独在国内特 多繁文褥节以及唠叨的碎话。正如倒霉人物,偏多忌伟一般,裕达阂大之风消歇 净尽了。直到后来,都没有什么大变化。 ⑦宋镜我没有见过好的,什九并无藻饰,真是“世风日下’、但是要进 步或不退步, 总须时时自出新裁,至少也必取材异域,倘若各种顾忌,各种小心,各种唠叨, 怎么会做出好东西来。所以事实上“今不知古”者,正因为有许多唠叨着“今不 如古”的诸位先生们之故。现在情形还如此。倘再不放开度量,大胆地,无畏地, 将新文化尽量地吸收,则 杨光先川似的向西洋主人历陈中夏的精神文明的时候,大棍是不劳久待的罢。 注 杨光先,明末清初人,保守派代表人物。 15.请简要概括本文的论述思路。(6 分) 16.指出第⑤节使用的论证方法,并简要分析。(6 分) 17.本文题为“看镜有感”,综观全文,你认为作者有哪些方面的“感”?(6 分) 七、作文(70 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