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不同氨基酸等电点 ●●●●● ●●●● ●●●●● ●●●● ●丙氨酸Aa(A)602 精氨酸Arg(R)1076 ●天冬酰胺Asn(N)541 天冬氨酸Asp(D)298 半胱酰酸cys(c)502 谷氨酸G|u(E)322 谷氨酰胺Gln(o)565 甘氨酸Gy(G)5.97 组氨酸His(H)7.58 亮氨酸Leu(L)5.98 赖氨酸Uys(K)9.74 蛋氨酸Met(M)575 苯丙氨酸Phe(F)548 脯氨酸Pro(P)630 ●丝氨酸Ser(S)5.68 苏氨酸Thr(T)653 ·色氨酸Trp(W)588 酪氨酸Tyr(Y)565 ●缬氨酸Val(V)5.97 异亮氨酸le(D)602
不同氨基酸等电点 ⚫ 丙氨酸 Ala (A)6.02 精氨酸 Arg (R)10.76 ⚫ 天冬酰胺 Asn (N)5.41 天冬氨酸 Asp(D) 2.98 ⚫ 半胱酰酸 Cys (C)5.02 谷氨酸 Glu (E) 3.22 ⚫ 谷氨酰胺 Gln (O)5.65 甘氨酸 Gly (G) 5.97 ⚫ 组氨酸 His (H)7.58 亮氨酸 Leu (L) 5.98 ⚫ 赖氨酸 Lys (K)9.74 蛋氨酸 Met (M)5.75 ⚫ 苯丙氨酸 Phe (F)5.48 脯氨酸 Pro (P)6.30 ⚫ 丝氨酸 Ser(S)5.68 苏氨酸 Thr (T)6.53 ⚫ 色氨酸 Trp (W)5.88 酪氨酸 Tyr (Y)5.65 ⚫ 缬氨酸 Val (V)5.97 异亮氨酸 Ile (I)6.02
●●● ●●●● ●●●●● 氨基酸的化学性质 ●●●● ●●●●● ●●●● 氨基酸分子中都具有氨基和羧基,因此它们都能产生氨基与 羧基的一般反应,如脂化、甲基化、乙酰化以及酸碱的中和 作用等。有些氨基酸由于存在其它基团而产生特殊反应,如 半胱氨酸的巯基(SH)
氨基酸的化学性质 ⚫ 氨基酸分子中都具有氨基和羧基,因此它们都能产生氨基与 羧基的一般反应,如脂化、甲基化、乙酰化以及酸碱的中和 作用等。有些氨基酸由于存在其它基团而产生特殊反应,如 半胱氨酸的巯基(-SH)
●●● ●●●● ●●●●● 茚三酮反应 ●●●● ●●●●● ●●●● COH +比C一N一 N: CO2- R-t 态原型三 Nt CHNEO 蓝紫色产物 茚三酮溶液与氨基酸共热,生成氨。氨与茚三酮和还原性茚三酮 反应,生成紫色化合物。该化合物颜色的深浅与氨基酸的含量成 正比,可通过测定570nm处的光密度,测定氨基酸的含量
茚三酮反应 茚三酮溶液与氨基酸共热,生成氨。氨与茚三酮和还原性茚三酮 反应,生成紫色化合物。该化合物颜色的深浅与氨基酸的含量成 正比,可通过测定570nm处的光密度,测定氨基酸的含量
●●● ●●●● ●●●●● ●●●● ●●●●● ●●●● 氨基酸的分离分析 特殊沉淀法 离子交换法 萃取法 毛细电渗析
⚫ 氨基酸的分离分析 ⚫ 特殊沉淀法 ⚫ 离子交换法 ⚫ 萃取法 ⚫ 毛细电渗析
●●● ●●●● ●●●●● ●●●● ●●●●● ●●●● 离子交换法分离分析氨基酸的原理 ●根据氨基酸是两性电解质这一特性,以及目的氨基酸与 杂质氨基酸pK、pI值的差异,利用离子交换树脂对各 种氨基酸吸附能力的不同进行分离纯化
⚫ 离子交换法分离分析氨基酸的原理 ⚫ 根据氨基酸是两性电解质这一特性,以及目的氨基酸与 杂质氨基酸 pK、pI 值的差异,利用离子交换树脂对各 种氨基酸吸附能力的不同进行分离纯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