确的价值观和爱情观,能真诚地面对生活和他人等。(谈一点,言之成理即可)(3分) (湖南四市九校2012届高三联考)五、现代文(文学类)阅读(22分)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5~18题 南山雨 董桥 三四十年前我带着家小来香港谋生,白天做两份兼差的工作,晚上给报纸杂志写稿翻 译,三口生计勉强应付,偶然碰到意外支出,变卖细软的落难举措还是有的。这样熬了两三 年,老二出世的时候,我去应征一份工钱优厚的职务,连过三关,十拿九稳,竟然落空 风很大,我走到大马路一家绸缎庄的屋檐下翻出诗册,浓浓淡淡的墨色录了许多唐诗 清诗,范石湖的作品不少,最后一页是毕九歌的一首七绝:“芍药花残布谷啼,鸡闲犬卧闭 疏篱。老农荷锸归来晚,共说南山雨一犁。” 那天晚上天更冷,石初先生打电话言归正题,要我宽心,用了“事缓则圆”四个字劝 我再碰碰机缘,说他一九五二年刚来香港也磕磕绊绊,困顿无助,天天晩上读诗抄诗解忧。 我说石湖的诗我小时候读得多,倒想知道毕九歌是谁。他说那是清代王渔洋《古夫于亭杂录》 里抄到的,只知道他字调虞,渔洋同邑大司空亨的后人,能诗,可惜只流传了那一首七 “可见名与利那玩意儿都是注定的!” 石初先生到死也没有成过名。他茶余饭后即兴写写的游戏文字,怎么说都不输那些名 家的笔墨,绝对值得付梓流传。事实竟然不是那样。他的旧诗词,他的白话文,他的英文 法文、拉丁文,全是他七十二年人生中默默修炼的正果,知道的人却太少太少了 我是一九六五年才从台北带着父执宋伯伯的信去看申先生。他住半山般含道,四十出 头,白皙的皮肤衬着白皙的衬衫,纤秀的金丝眼镜把一张瘦长红润的脸映得更清贵。他声音 低沉,讲话很慢,地道的英国风度,一点不带上海人的阔气和喧阗。那次初识之后,他记起 来会打电话问我近况,约我在中环他做事的洋行附近吃个午饭聊聊。后来我在报上写专栏、 做翻译,石初先生这才开始用长辈的口吻给我提了许多意见,我们渐渐成了师徒。 我亲沐教泽越久,越觉得石初先生做人跟做学问完全不同。做人,他诚实而世故;做 学问,他犀利而纯真,抱定主意不求闻达。那时期,传媒的兴旺造就了一批好辩之士挥笔制 造舆论,改造社会。那时期,知识界也有一小撮饱学之士唾弃说教,唾弃生命卑微的欷獻, 一心安分乐道,一心经营个人精致的技艺,遁迹自娱。申先生继承的正是这一小撮人的情操: “要紧的是了解生命,不是判断生命。”他常说
确的价值观和爱情观,能真诚地面对生活和他人等。(谈一点,言之成理即可)(3分) (湖南四市九校 2012 届高三联考)五、现代文(文学类)阅读(22 分)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 15~18 题 南山雨 董 桥 三四十年前我带着家小来香港谋生,白天做两份兼差的工作,晚上给报纸杂志写稿翻 译,三口生计勉强应付,偶然碰到意外支出,变卖细软的落难举措还是有的。这样熬了两三 年,老二出世的时候,我去应征一份工钱优厚的职务,连过三关,十拿九稳,竟然落空。 风很大,我走到大马路一家绸缎庄的屋檐下翻出诗册,浓浓淡淡的墨色录了许多唐诗 清诗,范石湖的作品不少,最后一页是毕九歌的一首七绝:“芍药花残布谷啼,鸡闲犬卧闭 疏篱。老农荷锸归来晚,共说南山雨一犁。” 那天晚上天更冷,石初先生打电话言归正题,要我宽心,用了“事缓则圆”四个字劝 我再碰碰机缘,说他一九五二年刚来香港也磕磕绊绊,困顿无助,天天晚上读诗抄诗解忧。 我说石湖的诗我小时候读得多,倒想知道毕九歌是谁。他说那是清代王渔洋《古夫于亭杂录》 里抄到的,只知道他字调虞,渔洋同邑大司空亨的后人,能诗,可惜只流传了那一首七绝: “ 可见名与利那玩意儿都是注定的!” 石初先生到死也没有成过名。他茶余饭后即兴写写的游戏文字,怎么说都不输那些名 家的笔墨,绝对值得付梓流传。事实竟然不是那样。他的旧诗词,他的白话文,他的英文、 法文、拉丁文,全是他七十二年人生中默默修炼的正果,知道的人却太少太少了。 我是一九六五年才从台北带着父执宋伯伯的信去看申先生。他住半山般含道,四十出 头,白皙的皮肤衬着白皙的衬衫,纤秀的金丝眼镜把一张瘦长红润的脸映得更清贵。他声音 低沉,讲话很慢,地道的英国风度,一点不带上海人的阔气和喧阗。那次初识之后,他记起 来会打电话问我近况,约我在中环他做事的洋行附近吃个午饭聊聊。后来我在报上写专栏、 做翻译,石初先生这才开始用长辈的口吻给我提了许多意见,我们渐渐成了师徒。 我亲沐教泽越久,越觉得石初先生做人跟做学问完全不同。做人,他诚实而世故;做 学问,他犀利而纯真,抱定主意不求闻达。那时期,传媒的兴旺造就了一批好辩之士挥笔制 造舆论,改造社会。那时期,知识界也有一小撮饱学之士唾弃说教,唾弃生命卑微的欷歔, 一心安分乐道,一心经营个人精致的技艺,遁迹自娱。申先生继承的正是这一小撮人的情操: “要紧的是了解生命,不是判断生命。”他常说
九九○年年尾,石初先生丧偶,万念灰蒙,久久难释,人也苍老了许多。一天,我 约他到莲香茶楼喝早茶,下楼道别的时候,我把二十五年前他给我的那本诗册交还给他。我 握着他冰冷的手,一句话没说。 申先生看看我,看看那本破旧的小册子,微微点了点头,转身踽踽走进晨曦里的小巷 (选自《旧时月色》,有删改) 15.请简要概括文章中申石初先生的人物形象。(6分) 16.“可见名与利那玩意儿都是注定的!”这句话流露出申石初先生丰富的情感,请联系上 下文,具体分析。(4分) 17.请分析最后一段在全文中的作用。(6分) 18.请谈谈本文以“南山雨”为题的用意。(6分 五、现代文(文学类)阅读(22分) 15.热心助人的长者,渊博冲淡的学者,严谨高明的老师。(每点2分,意恩对即可) 16.既是对毕九歌诗名不传的慨叹,也是对一己境遇的自我解嘲,更是对困境中作者的安慰与 鼓励。(每点2分,答出任两点即可) 17.与前文送我诗集相照应。申先生点头的细节,表明他理解了我交还诗集的用意,暗示了我 与申先生情感上的默契。营造了一种感伤的氛围,耐人寻味。(每点2分,意恩对即可) 18.南山雨是申石初送给我诗册里的词语,象征着一种闲适淡泊的生活境界。以此为 题,纪念我和申先生订交的往事:点染出浓浓的诗意,增添了文章美感;同时表明作者对安 分乐道的人生态度的肯定。(每点2分,答出任3点即可。意思对即可) (长郡中学2012届高三第二次月考)五、现代文(文学类)阅读(22分)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5-18题 高高青冈树 徐乘 林公故迹何处寻?惠远城内草深深。 巍魏青冈迎风立,肯说荷戈戌卒情?
一九九○年年尾,石初先生丧偶,万念灰蒙,久久难释,人也苍老了许多。一天,我 约他到莲香茶楼喝早茶,下楼道别的时候,我把二十五年前他给我的那本诗册交还给他。我 握着他冰冷的手,一句话没说。 申先生看看我,看看那本破旧的小册子,微微点了点头,转身踽踽走进晨曦里的小巷。 (选自《旧时月色》,有删改) 15.请简要概括文章中申石初先生的人物形象。(6 分) 16.“可见名与利那玩意儿都是注定的!”这句话流露出申石初先生丰富的情感,请联系上 下文,具体分析。(4 分) 17.请分析最后一段在全文中的作用。(6 分) 18.请谈谈本文以“南山雨”为题的用意。(6 分) (2) 18.南山雨是申石初送给我诗册里的词语,象征着一种闲适淡泊的生活境界。以此为 题,纪念我和申先生订交的往事;点染出浓浓的诗意,增添了文章美感;同时表明作者对安 分乐道的人生态度的肯定。(每点 2 分,答出任 3 点即可。意思对即可) (长郡中学 2012 届高三第二次月考)五、现代文(文学类)阅读(22 分)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 15-18 题。 高高青冈树 徐乘 林公故迹何处寻?惠远城内草深深。 巍魏青冈迎风立,肯说荷戈戌卒情?
①1841年6月8日,一道圣旨下来,把禁烟抗英的林则徐“发往伊犁,效力赎罪”。此 辰此际,林则徐心情沉痛悲壮:“荷戈戍卒一老兵,愧说楼船练水军。关山万里残宵梦,犹 听江东战鼓声。” ②事隔百余年,我来到惠远,已找不到宽巷中林则徐住过的房屋。只有破败不堪的将 军府,以及门前一死三生的古榆,似乎没有忘掉那位荷戈戍卒的老兵,不厌其烦地向我诉说 他的轶事和遭遇 ③据说他旅途劳顿,沿途冰雪满地,寒风刺骨,加上水土不服,到惠远后病情加剧, 但仍然关心国家安危。他致力研究伊犁的地理环境和历史沿革,认识到屯田戍边对加强边疆 经济力量、防备外敌入侵的重大作用。他不顾年老力衰,向伊犁将军布彦泰主动提出经办阿 齐乌苏垦地的要求,组织群众,拓宽加深渠道,兴建龙口新渠,引来哈什河水,实得垦地近 二十万亩。即使对他存有偏见的道光皇帝,到此出也不得不赞赏他的办事干练,传旨要他赴 南疆实地査勘,奏明情况,开垦荒地。林则徐从此离开伊犁,荒迹长驱回鹘马,遍历戈壁三 万里,开始对南疆八城进行查勘。 ④数百年风沙冰雪,早已湮没林氏留在伊犁的足迹,唯有他在伊犁将军府亲手栽植的 株株青冈幼苗,如今已长成参天大树。他所以独爱这种树,可能因为这古老树种,酷似 个多难兴邦的民族。它高大魁梧,犹如顶天立地的好汉;它巨伞般的树冠,似壮士博大的胸 怀;它的花朵比不上玫瑰娇艳,却散发着阵阵清香。它有旺盛的生命力,不畏沙漠干热炙人, 树叶失水,照样轻盈起舞。隆冬霜刀雪剑,摄氏零下三四十度的严寒环境,不能制服它。它 对地域从不挑肥拣瘦,河滩、山谷、山坡,随遇而安,都能生长。把它“发配”到哪里,它 就在哪里安家落户,生根开花结果。即使刀锯斧钺把它拦腰砍断,树桩四周还会长出次生幼 苗,势如箭竹,蓬勃挺刺,不可阻遏。 ⑤鸦片战争后,“罪臣”林则徐历尽坎坷。他感到迷惘,发出“青史凭谁论是非”的感 慨。其实公道自在人心,是非难逃典论。不但东南沿海人民,而且大西北群众,也都理解他、 同情他、怀念他、敬佩他,铭记他造福人民的功绩。他离开伊犁之后,手栽的青冈树,一直 受到各族人民的精心培育照料——松土施肥灌水。经历一千多个寒署,现在这些青冈树已干 高围粗、亭亭如盖,年年结下累累硕果。尽管当地百姓“宁送一壶酒,不给一桶水”,戍卒 战士还是节约用水,把这些果实种子育成新苗,让它们年年岁岁世世代代扎根边陲。各族军 民爱树成风,不仅是为了绿化雪山沙丘,而且想借此寄托情思,表达他们对一代英雄的敬仰 爱戴,表达他们弘扬民族精神的决心。 ⑥我驱车别伊犁将军府,已是深夜十一点了。大西北初夏之夜,幽静,清新,凉爽
①1841 年 6 月 8 日,一道圣旨下来,把禁烟抗英的林则徐“发往伊犁,效力赎罪”。此 辰此际,林则徐心情沉痛悲壮:“荷戈戍卒一老兵,愧说楼船练水军。关山万里残宵梦,犹 听江东战鼓声。” ②事隔百余年,我来到惠远,已找不到宽巷中林则徐住过的房屋。只有破败不堪的将 军府,以及门前一死三生的古榆,似乎没有忘掉那位荷戈戍卒的老兵,不厌其烦地向我诉说 他的轶事和遭遇。 ③据说他旅途劳顿,沿途冰雪满地,寒风刺骨,加上水土不服,到惠远后病情加剧, 但仍然关心国家安危。他致力研究伊犁的地理环境和历史沿革,认识到屯田戍边对加强边疆 经济力量、防备外敌入侵的重大作用。他不顾年老力衰,向伊犁将军布彦泰主动提出经办阿 齐乌苏垦地的要求,组织群众,拓宽加深渠道,兴建龙口新渠,引来哈什河水,实得垦地近 二十万亩。即使对他存有偏见的道光皇帝,到此出也不得不赞赏他的办事干练,传旨要他赴 南疆实地查勘,奏明情况,开垦荒地。林则徐从此离开伊犁,荒迹长驱回鹘马,遍历戈壁三 万里,开始对南疆八城进行查勘。 ④数百年风沙冰雪,早已湮没林氏留在伊犁的足迹,唯有他在伊犁将军府亲手栽植的 一株株青冈幼苗,如今已长成参天大树。他所以独爱这种树,可能因为这古老树种,酷似一 个多难兴邦的民族。它高大魁梧,犹如顶天立地的好汉;它巨伞般的树冠,似壮士博大的胸 怀;它的花朵比不上玫瑰娇艳,却散发着阵阵清香。它有旺盛的生命力,不畏沙漠干热炙人, 树叶失水,照样轻盈起舞。隆冬霜刀雪剑,摄氏零下三四十度的严寒环境,不能制服它。它 对地域从不挑肥拣瘦,河滩、山谷、山坡,随遇而安,都能生长。把它“发配”到哪里,它 就在哪里安家落户,生根开花结果。即使刀锯斧钺把它拦腰砍断,树桩四周还会长出次生幼 苗,势如箭竹,蓬勃挺刺,不可阻遏。 ⑤鸦片战争后,“罪臣”林则徐历尽坎坷。他感到迷惘,发出“青史凭谁论是非”的感 慨。其实公道自在人心,是非难逃典论。不但东南沿海人民,而且大西北群众,也都理解他、 同情他、怀念他、敬佩他,铭记他造福人民的功绩。他离开伊犁之后,手栽的青冈树,一直 受到各族人民的精心培育照料——松土施肥灌水。经历一千多个寒署,现在这些青冈树已干 高围粗、亭亭如盖,年年结下累累硕果。尽管当地百姓“宁送一壶酒,不给一桶水”,戍卒 战士还是节约用水,把这些果实种子育成新苗,让它们年年岁岁世世代代扎根边陲。各族军 民爱树成风,不仅是为了绿化雪山沙丘,而且想借此寄托情思,表达他们对一代英雄的敬仰 爱戴,表达他们弘扬民族精神的决心。 ⑥我驱车别伊犁将军府,已是深夜十一点了。大西北初夏之夜,幽静,清新,凉爽
晴空飘浮数朵白云。明月在树梢露脸,冉冉上升,为一片广袤的土地洒满银辉。天山融雪 水流在渠道中急奔,忽明忽灭。青冈树叶,此刻在飒飒夜风中闪发点点银光。忽然我听到远 处隐约传来维吾尔族少女的歌声:“我们新疆好地方,天山北好风光一—”她们似乎在歌颂 这位坚强不屈的民族英雄,歌颂他抗击外敌,蒙冤受屈发配新疆后造福西北人民,在边陲建 立的不朽的丰功伟绩。 15.“公道自在人心,是非难逃典论”句中“典论”的含义是_,就文章结构而言, 该句在全文中的作用是 。(4分) 16.开篇诗说“巍巍青冈迎风立,肯说荷戈戍卒情”。通观全文,作者赞颂了“荷戈戍 卒”林则徐的哪些“情”?(6分) 17.作者在第④段中描写了青冈树的哪些特点,赋予了它怎样的象征意义?(4分) 18.文章最后一段,有人说应该删掉,有人说不应该删掉。请结合全文进行探究,并 谈谈你的看法。(8分) 15.含义:定论、经典的概括,历史会对林则徐作出公正的评价。 作用:这句话承上启下,上文叙述了林则徐的坎坷经历、迷惘、感慨,用本句话开启下文, 叙述了东南沿海人民、大西北群众对他的敬仰爱戴,表达了作者对林则徐的丰功伟绩的赞扬。 16.①在边疆伊犁,研究伊犁的地理环境和历史沿革,认识到屯田戍边对加强边疆经济力量、 防备外敌人侵的重大作用,这充分表现了他关心国家安危的爱国之情。②组织群众,拓宽加 深渠道,兴建龙口新渠,引来哈什河水,实得垦地近二十万亩,可以看出林则徐造福人民百 姓的爱民之情。③从东南沿海到伊犁,又离开伊犁,荒迹长驱回鹘马,遍历戈壁三万里,始 终把国家、人民放在心头,这反映了他历尽坎坷的不屈之情 17.写了青冈树高大魁梧的树干、巨伞般的树冠、散发清香的花朵、累累的硕果以及青冈树 旺盛的生命力的特点。赞颂我们民族的伟大形象、博大胸怀以及百折不挠、奋发向上的不屈 精神 18.不应该删掉。因为这一段从内容上来说是借景抒情,通过描写大西北初夏夜景之美赞颂 了林则徐造福西北边陲所建立的丰功伟绩。从结构上说,作者以游踪为线索,从来到将军府 到游览,再到告别,把记游写景与访古抒情有机地结台在一起,删掉最后一段,文章结构就 不完整了。从艺术的手法上说,本段以景语结尾,令人回味无穷,增添了作品的诗情画意 (言之成理即可)
晴空飘浮数朵白云。明月在树梢露脸,冉冉上升,为一片广袤的土地洒满银辉。天山融雪, 水流在渠道中急奔,忽明忽灭。青冈树叶,此刻在飒飒夜风中闪发点点银光。忽然我听到远 处隐约传来维吾尔族少女的歌声:“我们新疆好地方,天山北好风光——”她们似乎在歌颂 这位坚强不屈的民族英雄,歌颂他抗击外敌,蒙冤受屈发配新疆后造福西北人民,在边陲建 立的不朽的丰功伟绩。 15.“公道自在人心,是非难逃典论”句中“典论”的含义是 ,就文章结构而言, 该句在全文中的作用是 。(4 分) 16.开篇诗说“巍巍青冈迎风立,肯说荷戈戍卒情”。通观全文,作者赞颂了“荷戈戍 卒”林则徐的哪些“情”?(6 分) 17.作者在第④段中描写了青冈树的哪些特点,赋予了它怎样的象征意义?(4 分) 18.文章最后一段,有人说应该删掉,有人说不应该删掉。请结合全文进行探究,并 谈谈你的看法。(8 分) 15.含义:定论、经典的概括,历史会对林则徐作出公正的评价。 作用:这句话承上启下,上文叙述了林则徐的坎坷经历、迷惘、感慨,用本句话开启下文, 叙述了东南沿海人民、大西北群众对他的敬仰爱戴,表达了作者对林则徐的丰功伟绩的赞扬。 16.①在边疆伊犁,研究伊犁的地理环境和历史沿革,认识到屯田戍边对加强边疆经济力量、 防备外敌人侵的重大作用,这充分表现了他关心国家安危的爱国之情。②组织群众,拓宽加 深渠道,兴建龙口新渠,引来哈什河水,实得垦地近二十万亩,可以看出林则徐造福人民百 姓的爱民之情。③从东南沿海到伊犁,又离开伊犁,荒迹长驱回鹘马,遍历戈壁三万里,始 终把国家、人民放在心头,这反映了他历尽坎坷的不屈之情。 17.写了青冈树高大魁梧的树干、巨伞般的树冠、散发清香的花朵、累累的硕果以及青冈树 旺盛的生命力的特点。赞颂我们民族的伟大形象、博大胸怀以及百折不挠、奋发向上的不屈 精神。 18.不应该删掉。因为这一段从内容上来说是借景抒情,通过描写大西北初夏夜景之美赞颂 了林则徐造福西北边陲所建立的丰功伟绩。从结构上说,作者以游踪为线索,从来到将军府 到游览,再到告别,把记游写景与访古抒情有机地结台在一起,删掉最后一段,文章结构就 不完整了。从艺术的手法上说,本段以景语结尾,令人回味无穷,增添了作品的诗情画意。 (言之成理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