质量要求:工程师所应具有的素质 美国波音公司提供 较好掌握工程科学基础知识(数学、物理、生物,信息) 较好了解设计和制造流秸 具有复合学科和系统的观点 基水了解工程实际知识(经济学、商务、历史、环境、顾客及社 需求) 较好的沟通能力(写作、口头交流、图形、理解别人) 高道德水准 准确创新的思维能力,既能独立思考,又能博采众家之长 ●具有自信和能力去灵活适应多变快变的环境 具有终身学习的愿望和求知谷 ●深刻了解团队工作的重要性
质量要求:工程师所应具有的素质 美国波音公司提供 • 较好掌握工程科学基础知识(数学、物理、生物,信息) • 较好了解设计和制造流程 • 具有复合学科和系统的观点 • 基本了解工程实际知识(经济学、商务、历史、环境、顾客及社 会需求) • 较好的沟通能力(写作、口头交流、图形、理解别人) • 高道德水准 • 准确创新的思维能力,既能独立思考,又能博采众家之长 • 具有自信和能力去灵活适应多变快变的环境 • 具有终身学习的愿望和求知欲 • 深刻了解团队工作的重要性
业升级的规模和速度 取决于我国提供人才的 质量、规模和速度
产业升级的规模和速度 取决于我国提供人才的 质量、规模和速度!!
问题和差距(1) 工科教育的质量差距 中国60万工程师只有适合在外企工作 工科毕业生中少于10%适合在跨国公司工作,印度25 ,比利时75%以上 软件及相关学科在校生250万,每年毕业六十万,20% 可直接进入软件企业工作,不足10%进入外企 王程教育问题在毕业生身上的反映( John deere, 北京康明斯-福田) 缺乏对现代企业的文化和工作流程了解、接受慢 一缺乏团队工作经验,与人沟通能力较差 实践动手解决问题能力较差、缺乏创新能力 求职盲目,缺乏自信,不了解今后要面临的工作; 20同时过高要求工资待遇和工作、生活条件
2021/2/1 问题和差距 (1) • 工科教育的质量差距 - 中国160万工程师只有16万适合在外企工作 – 工科毕业生中少于10%适合在跨国公司工作,印度25 %,比利时75%以上 – 软件及相关学科在校生250万,每年毕业六十万,20% 可直接进入软件企业工作,不足10%进入外企 • 工程教育问题在毕业生身上的反映(John Deere, 北京康明斯-福田) – 缺乏对现代企业的文化和工作流程了解、接受慢 – 缺乏团队工作经验, 与人沟通能力较差 – 实践动手解决问题能力较差、缺乏创新能力 – 求职盲目, 缺乏自信, 不了解今后要面临的工作; 同时过高要求工资待遇和工作、生活条件
可题和差距(2 工科教育的问题 专业教有的是的:填养学生具有就业(谋生)的知识、技能 国际视 野),为产业和经济服务;自目前普遍存在轻视“就业导向 教育理念: 以教为主的教育(教师为中心/学生是听众)传道、授业、解惑 以用为主的教育(学生为中心演员和导演)温总理:做中学 Project- based learning一能力培养,主动学习、主动实践 培养目标:工程师摇篮?科学家摇篮?(清华,MT, 工程教育的重要性:具有最好工程人才的国家卢据着 经济竞争和产並优势的核心地位 Richard mor row 美国国 家工程院院长) 按照国际工程师标准,培养有国际竞争力的工程师
问题和差距 (2) • 工科教育的问题 - 专业教育的目的:培养学生具有就业(谋生)的知识、技能 和能力(解决问题、自学、团队工作、与人沟通、创新、国际视 野…), 为产业和经济服务; 目前普遍存在轻视“就业导向” – 教育理念: 以教为主的教育(教师为中心/学生是听众)传道、授业、解惑 以用为主的教育(学生为中心/演员和导演) 温总理:做中学 Project-based learning -- 能力培养,主动学习、主动实践 - 培养目标:工程师摇篮?科学家摇篮?(清华,MIT,…) 工程教育的重要性: 具有最好工程人才的国家占据着 经济竞争和产业优势的核心地位( Richard Morrow – 美国国 家工程院院长) 按照国际工程师标准,培养有国际竞争力的工程师
问题和差距(3 机制:关门办学,缺乏与产业界和社会的互动 董事会,教学指导委 师资:强调高学历,绝大多数缺乏产业经验和背景 工科师资没有工程师资质的要求 课程设置:学科导向,知识完备性;不是产业需求导向, 不考虑学生的就业需求(功利主义?) 教学内容:偏向理论,更新慢,缺乏实践、应用环节 教学方法:单向灌輸,缺乏学生以用为主的主动学习;重课 堂内,轻课堂外 评价体系:强调理论学习和考试成绩,缺乏实践能力考量; 缺乏产业界的评价 最根本的问题: 缺乏面向顾客(学生)和市场(产业)的观
问题和差距 (3) – 机制:关门办学,缺乏与产业界和社会的互动 董事会,教学指导委员会 - 师资:强调高学历, 绝大多数缺乏产业经验和背景 工科师资没有工程师资质的要求 – 课程设置:学科导向,知识完备性; 不是产业需求导向, 不考虑学生的就业需求(功利主义?) – 教学内容:偏向理论,更新慢, 缺乏实践、应用环节 – 教学方法:单向灌輸, 缺乏学生以用为主的主动学习;重课 堂内,轻课堂外 – 评价体系:强调理论学习和考试成绩,缺乏实践能力考量; 缺乏产业界的评价 最根本的问题: 缺乏面向顾客(学生)和市场(产业)的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