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平时考核分占体育成绩总分的10%。旷课一次扣3分,迟到、早退、事假一次扣2分,病假一次扣1分。旷课3次及以上者取消考试资格。5.游泳考核:在第一学期进行考核,占学期体育成绩总分的20%,游泳考核不合格者,本学期体育成绩最高为59分。6.太极拳考试不合格者,该学期体育成绩最高为59分。7:缓考:由本人出示校医院证明,并填写缓考中请表,经任课教师审批同意后,交体育学院教学秘书确认。本学期体育课暂不予以评分。缓考者在次学期二周内须完成补考,否则作自动放弃考试,以零分论处。8.奖励与加分(1)参加校级各运动代表队且训练认真的学生,本学期体育成绩加10分或者获得省大运会前三名,本学期体育成绩加20分。(2)获三、二级运动员称号或三、二级裁判员等级资格者,每学期体育课成绩分别可加5分、10分。学生可通过申请参加每年体育学院组织的各类等级裁判员考试,通过考试取得各类裁判员等级资格。(3)不同因素可累积分,但体育课成绩总分最高为100分。七、执行大纲注意事项(一)教师应努力钻研大纲,严格按照教学大纲的要求完成所规定的教学内容。(二)在保持教学大纲基础内容的前提下,教师可根据学生掌握技术,场地及气候条件等具体情况对教学进度做必要的调整,但调整部分不得超过教学大纲规定的10%(以学时计算)。(三)理论部分可随堂讲授,也可集中进行学习,提倡采用多媒体教学。(四)在教学形式上应突出本学科的活动课的特点,理论与实践技术教学相结合。(五)在专项考核过程中,要求各专项评分标准相对平衡,每班优秀率应控制在15%以下,不及格率应控制在1%一10%(90一100为优秀、60分以下为不及格)。(六)《国家学生体制健康标准》项目由认课教师根据学生体质健康测试中心的安排时间进行,并协助学生体质健康测试人员进行测试。4
4 4.平时考核分占体育成绩总分的 10%。旷课一次扣 3 分,迟到、早退、事 假一次扣 2 分,病假一次扣 1 分。旷课 3 次及以上者取消考试资格。 5.游泳考核:在第一学期进行考核,占学期体育成绩总分的 20%,游泳考 核不合格者,本学期体育成绩最高为 59 分。 6.太极拳考试不合格者,该学期体育成绩最高为 59 分。 7.缓考:由本人出示校医院证明,并填写缓考中请表,经任课教师审批同 意后,交体育学院教学秘书确认。本学期体育课暂不予以评分.。缓考者在次学 期二周内须完成补考,否则作自动放弃考试,以零分论处。 8.奖励与加分 (1)参加校级各运动代表队且训练认真的学生,本学期体育成绩加 10 分或 者获得省大运会前三名,本学期体育成绩加 20 分。 (2)获三、二级运动员称号或三、二级裁判员等级资格者,每学期体育课成 绩分别可加 5 分、10 分。学生可通过申请参加每年体育学院组织的各类等级裁 判员考试,通过考试取得各类裁判员等级资格。 (3)不同因素可累积分,但体育课成绩总分最高为 100 分 。 七、执行大纲注意事项 (一)教师应努力钻研大纲,严格按照教学大纲的要求完成所规定的教学内 容。 (二)在保持教学大纲基础内容的前提下,教师可根据学生掌握技术,场地 及气候条件等具体情况对教学进度做必要的调整,但调整部分不得超过教学大纲 规定的 10%(以学时计算)。 (三)理论部分可随堂讲授,也可集中进行学习,提倡采用多媒体教学。 (四)在教学形式上应突出本学科的活动课的特点,理论与实践技术教学相 结合。 (五)在专项考核过程中,要求各专项评分标准相对平衡,每班优秀率应控 制在 15%以下,不及格率应控制在 1%—10%(90—100 为优秀、60 分以下为不 及格)。 (六)《国家学生体制健康标准》项目由认课教师根据学生体质健康测试中心 的安排时间进行,并协助学生体质健康测试人员进行测试
第二部分体育理论理论课教学大纲一、教学目的通过基础理论课的教学,使学生进一步理解体育的本质和规律,强化学生的体育意识,树立终身体育观念,养成自觉锻炼身体的习惯,达到增强体质,增进健康之目的,使之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强健体魄的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二、教学任务1.通过理论课教学,使学生进一步了解体育的基本功能及体育卫生保健常识,掌握科学锻炼身体的基本方法,养成自觉锻炼身体的习惯、促进学生身体全面发展。2.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和集体主义精神,树立正确的体育道德观。使学生在德育、智育、体育诸方面得到全面发展。三、教学要求第一讲:便学生全面了解体育的功能、高校体育的目的、任务、组织形式及《大学生体质健康标准》(试行方案)的实施办法。第二讲:使学生掌握科学锻炼身体的方法、原则及体育卫生保健知识。进一步加深对体育的认识和理解,用已掌握的理论来指导实践、不断提高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四、教材纲要第一讲1.体育的功能。2.高校体育的目的、任务。3.我校体育的组织形式、制度及体育教学的实施计划简介。4.《大学生体质健康标准》(试行方案)的实施办法。第二讲1.科学锻炼身体的方法与原则。2.体育卫生保健知识。3.常见运动损伤的预防与处理。4.医务监督。5
5 第二部分 体育理论 理论课教学大纲 一、教学目的 通过基础理论课的教学,使学生进一步理解体育的本质和规律,强化学生的 体育意识,树立终身体育观念,养成自觉锻炼身体的习惯,达到增强体质,增进 健康之目的,使之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强健体魄的社会主义现代化 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二、教学任务 1.通过理论课教学,使学生进一步了解体育的基本功能及体育卫生保健常 识,掌握科学锻炼身体的基本方法,养成自觉锻炼身体的习惯、促进学生身体全 面发展。 2.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和集体主义精神,树立正确的体育道德观。使学生 在德育、智育、体育诸方面得到全面发展。 三、教学要求 第一讲:便学生全面了解体育的功能、高校体育的目的、任务、组织形式及 《大学生体质健康标准》(试行方案)的实施办法。 第二讲:使学生掌握科学锻炼身体的方法、原则及体育卫生保健知识。进一 步加深对体育的认识和理解,用己掌握的理论来指导实践、不断提高其发现问题、 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教材纲要 第一讲 1.体育的功能。 2.高校体育的目的、任务。 3.我校体育的组织形式、制度及体育教学的实施计划简介。 4.《大学生体质健康标准》(试行方案)的实施办法。 第二讲 1.科学锻炼身体的方法与原则。 2.体育卫生保健知识。 3.常见运动损伤的预防与处理。 4.医务监督
第三部分选项课程一、足球选项课教学大纲一、课程说明(一)课程基本情况;1.课程名称:大学体育一足球选项课程。2.适用专业:非体育专业一年级、二年级全体学生。3.学分:每学期32学时,1学分。4.周学时:2学时/周。5.总学时:128学时.4个学分。(二)课程目标:1.足球运动参与目标:积极参与足球运动.基本形成自觉锻炼的习惯和终身体育的意识:能编制可行的个人足球运动锻炼计划,具有一定的足球文化欣赏能力。2.足球运动技能目标:熟练掌握足球运动的基本理论知识和技战术能力,能科学地利用足球运动进行体育锻炼。3.身体健康目标:利用足球运动全面发展与健康有关的各种体能,提高运动能力。并能粗略测试和评价体质健康状况:能选择人体需要的健康营养食品,形成健康的行为习惯。4.心理健康与社会适应目标:根据自己的能力设置足球运动学习目标,自觉通过足球运动改善心理状态;养成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运用适宜的方法调节自己的情绪;在足球运动中体验运动的乐趣和成功的感觉,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表现出良好的体育道德和团队协作精神。(三)推荐教材、主要参考书目:1.推荐教材:《体育与健康教程》,教育部推荐,全国教学指导委员会审定。2.主要参考书《球类运动一一足球》高等教育出版社。二、教学基本内容(一)基本理论1.足球运动发展概况与健身价值。2.足球主要技术要领与攻防战术。6
6 第三部分 选项课程 一、足球选项课教学大纲 一、课程说明 (一) 课程基本情况; 1.课程名称:大学体育一足球选项课程。 2.适用专业:非体育专业一年级、二年级全体学生。 3.学分:每学期 32 学时,1 学分。 4.周学时:2 学时/周。 5.总学时:128 学时.4 个学分。 (二) 课程目标: 1. 足球运动参与目标:积极参与足球运动.基本形成自觉锻炼的习惯和终身 体育的意识:能编制可行的个人足球运动锻炼计划,具有一定的足球文化欣赏能 力。 2. 足球运动技能目标:熟练掌握足球运动的基本理论知识和技战术能力,能 科学地利用足球运动进行体育锻炼。 3. 身体健康目标:利用足球运动全面发展与健康有关的各种体能,提高运动 能力。并能粗略测试和评价体质健康状况:能选择人体需要的健康营养食品,形 成健康的行为习惯。 4. 心理健康与社会适应目标:根据自己的能力设置足球运动学习目标,自觉 通过足球运动改善心理状态;养成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运用适宜的方法调节自 己的情绪;在足球运动中体验运动的乐趣和成功的感觉,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表现出良好的体育道德和团队协作精神。 (三) 推荐教材、主要参考书目: 1. 推荐教材:《体育与健康教程》,教育部推荐,全国教学指导委员会审定。 2. 主要参考书《球类运动——足球》高等教育出版社。 二、教学基本内容 (一)基本理论 1. 足球运动发展概况与健身价值。 2. 足球主要技术要领与攻防战术
3.足球运动竞赛主要规则与裁判法。4.大纲规定的体育基本理论知识。(二)基本技术1.踢球:脚内侧、脚背正面、脚背内侧、脚背外侧踢球2.停球:脚内侧、脚背内侧、脚背外侧(地滚、空中、反弹)、脚背正面(空中)、胸部、脚底停球3.运球:脚内侧、脚背正面、脚背内侧、脚背外侧、直线、曲线运球4.顶球:前额正面原地头顶球,跳起头顶球5.抢截球:正面、侧面抢断球、合理冲撞6.假动作:有球假动作运球过人7.掷界外球:原地、助跑掷界外球8.守门员技术:准备姿势、移动、选位、接地滚球、平直球、高空球、手托球、拳击球(三)基本战术1.斜传直插二过一2.直传斜插二过一3.踢墙式二过一4.回传反切工过一5.选位与人町人6.摆脱与跑位7.任意球进攻与防守战术8.角球战术(四)素质教材内容1.专项素质:(1)10~30米距离各种姿势的起跑、起动练习(2)根据信号突然改变方向,急停,转身等动作(3)各种变速跑,反复冲刺(4)一对一、三对三叮抢游戏(5)运球过障碍,躲闪运球2.基本素质:(1)速度30米、100米的加速跑及速度的基本练习:7
7 3. 足球运动竞赛主要规则与裁判法。 4. 大纲规定的体育基本理论知识。 (二)基本技术 1. 踢球:脚内侧、脚背正面、脚背内侧、脚背外侧踢球 2. 停球:脚内侧、脚背内侧、脚背外侧{地滚、空中、反弹)、脚背正面(空 中)、胸部、脚底停球 3. 运球:脚内侧、脚背正面、脚背内侧、脚背外侧、直线、曲线运球 4. 顶球:前额正面原地头顶球,跳起头顶球 5. 抢截球:正面、侧面抢断球、合理冲撞 6. 假动作:有球假动作运球过人 7. 掷界外球:原地、助跑掷界外球 8. 守门员技术:准备姿势、移动、选位、接地滚球、平直球、高空球、手 托球、拳击球 (三)基本战术 1. 斜传直插二过一 2. 直传斜插二过一 3. 踢墙式二过一 4. 回传反切工过一 5. 选位与人盯人 6. 摆脱与跑位 7. 任意球进攻与防守战术 8. 角球战术 (四)素质教材内容 1. 专项素质: (1)10~30 米距离各种姿势的起跑、起动练习 (2)根据信号突然改变方向,急停,转身等动作 (3)各种变速跑,反复冲刺 (4)一对一、三对三叮抢游戏 (5)运球过障碍,躲闪运球 2. 基本素质: (1)速度 30 米、100 米的加速跑及速度的基本练习;
(2)力量引体向上、立定跳远:(3)耐力1000米变速跑、越野跑等。(一)游泳(二)教学注意事项1.结合足球运动动的特点,加强组织纪律教育,培养勇敢顽强、团结拼搏的集体主义精神。2.在教学过程中严格要求,使学生明确学习任务,教学上一丝不苟,重视教学中技术动作的规范、正确,发挥好教与学两方面的积极性,共同完成教学任务。3.启发学生的学习自觉性、主动性,采用多种教学方法(技术挂图、电视录像、观摩比赛等)以提高教学质量。4.根据足球技术教学的特点,对技术结构、特点和作用结合比赛情况进行一般讲解:对动作的主要部分采用边讲解、边示范的方法对动作的关键部分应结合示范突出讲解,反复强化,以提高教学效果。5.着重全面学习掌握各种技术,扎扎实实地练好基本功,并在对抗和快速条件下进行练习,以利于提高学习和运用技术的能力。6.教学中以教学比赛为手段,采取边禁边分析、边指导的教法,结合战术运用,规则讲解,提高学习的实战意识和裁判能力。7.结合国内外足球运动发展的新趋势,不断充实、改进教学内容和方法。8.在基本技术教学中,结合身体素质练习,使学生身体得到全面的发展。三、教学时数分配表(一)体育课程必修总学时为128学时,即第1一4学期的选项体育课课堂教学为:每学期16周(32学时),每周一次课为2学时。(二)课堂教学内容与学时分配表第1、3学期第2、4学期%学时小计%%学时学时44812. 512. 512. 5理论与考核422062.52268.7565.62专项与考核461012.518.7515.62体能与考核44游泳12.56.25机动合计3210032100641008
8 (2)力量引体向上、立定跳远; (3)耐力 1000 米变速跑、越野跑等。 (一)游泳 (二)教学注意事项 1. 结合足球运动动的特点,加强组织纪律教育,培养勇敢顽强、团结拼搏 的集体主义精神。 2. 在教学过程中严格要求,使学生明确学习任务,教学上一丝不苟,重视 教学中技术动作的规范、正确,发挥好教与学两方面的积极性,共同完成教学任 务。 3. 启发学生的学习自觉性、主动性,采用多种教学方法(技术挂图、电视录 像、观摩比赛等)以提高教学质量。 4. 根据足球技术教学的特点,对技术结构、特点和作用结合比赛情况进行 一般讲解:对动作的主要部分采用边讲解、边示范的方法对动作的关键部分应结 合示范突出讲解,反复强化,以提高教学效果。 5. 着重全面学习掌握各种技术,扎扎实实地练好基本功,并在对抗和快速 条件下进行练习,以利于提高学习和运用技术的能力。 6. 教学中以教学比赛为手段,采取边禁边分析、边指导的教法,结合战术 运用,规则讲解,提高学习的实战意识和裁判能力。 7. 结合国内外足球运动发展的新趋势,不断充实、改进教学内容和方法。 8. 在基本技术教学中,结合身体素质练习,使学生身体得到全面的发展。 三、教学时数分配表 (一) 体育课程必修总学时为 128 学时,即第 1—4 学期的选项体育课课堂教 学为:每学期 16 周(32 学时),每周一次课为 2 学时。 (二) 课堂教学内容与学时分配表 第 1、3 学期 第 2、4 学期 学时小计 % 学时 % 学时 % 理论与考核 4 12.5 4 12.5 8 12.5 专项与考核 20 62.5 22 68.75 42 65.62 体能与考核 4 12.5 6 18.75 10 15.62 游泳 4 12.5 4 6.25 机动 合计 32 100 32 100 64 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