②所找到的内容用了哪种表达方法,是记叙、 描写、抒情、说明还是议论;语言是平实还是 空灵;这样有什么作用。 记叙一一一散文中,为表达主旨作铺垫 抒情(直接、间接) 往往是文章的主要 情感,文章的主旨。在开头起定基调的作用; 在结尾,往往使文章升华。 描写(细描,白描;正面,侧面;人物描写) 散文中,主要是使人物或事物更加形象, 更好地表达主旨。 议论一一开头或结尾的议论往往是文章的主旨; 文章中间的议论,常起过渡、引出主旨的作用
◼ ②所找到的内容用了哪种表达方法,是记叙、 描写、抒情、说明还是议论;语言是平实还是 空灵;这样有什么作用。 ◼ 记叙―――散文中,为表达主旨作铺垫。 ◼ 抒情(直接、间接)―――往往是文章的主要 情感,文章的主旨。在开头起定基调的作用; 在结尾,往往使文章升华。 ◼ 描写(细描,白描;正面,侧面;人物描写) ―――散文中,主要是使人物或事物更加形象, 更好地表达主旨。 ◼ 议论――开头或结尾的议论往往是文章的主旨; 文章中间的议论,常起过渡、引出主旨的作用
③所找内容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比喻、拟人还 是排比,等等,有什么作用 衬托 突现正面或反面事物,表达强烈的 思想感情,深化文章的中心思想。 对比 总的说来,能使语言色彩鲜明。具 体地说: 两物对比——揭示好同坏,善同恶,美同丑的 对立,使人们在比较中得到鉴别。 物对比—揭示事物的对立面,反映事物内 部既矛盾又统一的辩证关系,使人们全面地看 问题 反复 突出思想,强调感情,分清层次, 加强节奏感,增强旋律美
◼ ③所找内容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比喻、拟人还 是排比,等等,有什么作用 ◼ 衬托---突现正面或反面事物,表达强烈的 思想感情,深化文章的中心思想。 ◼ 对比---总的说来,能使语言色彩鲜明。具 体地说: ◼ 两物对比——揭示好同坏,善同恶,美同丑的 对立,使人们在比较中得到鉴别。 ◼ 一物对比——揭示事物的对立面,反映事物内 部既矛盾又统一的辩证关系,使人们全面地看 问题。 ◼ 反复---突出思想,强调感情,分清层次, 加强节奏感,增强旋律美
要关注以下“表达技巧”的作用 人称 1.第一人称:叙述亲切自然,能自由 地表达思想感情,给读者以真实生动之感 2.第二人称:增强文章的抒情性和亲 切感,便于感情交流。 3.第三人称:能比较直接地展现丰富 多彩的生活,不受时间和空间限制,反映 现实比较灵活自由
要关注以下“表达技巧”的作用: 一、人称 1.第一人称:叙述亲切自然,能自由 地表达思想感情,给读者以真实生动之感。 2.第二人称:增强文章的抒情性和亲 切感,便于感情交流。 3.第三人称:能比较直接地展现丰富 多彩的生活,不受时间和空间限制,反映 现实比较灵活自由
考题示例 2000年高考《长城》 这篇散文中,(1)作者主要用第二人称写长 城,这样写的好处是什么?(2)第六段的结尾改 用第三人称‘它’,原因是什么? 参考答案 1、作者用第二人称写长城的好处是:将长城 拟人化,便于与长城对话,便于抒发感情 2、这句话承接“人们发现”而来,陈述的对象 不再是作者,而是“人们”,写的自然是“人 们”的感受,因此改用第三人称“它
考 题 示 例 2000年高考《长城》 这篇散文中,⑴作者主要用第二人称写长 城,这样写的好处是什么?⑵第六段的结尾改 用第三人称‘它’,原因是什么? 参考答案 1、作者用第二人称写长城的好处是:将长城 拟人化,便于与长城对话,便于抒发感情。 2、这句话承接“人们发现”而来,陈述的对象 不再是作者,而是“人们”,写的自然是“人 们”的感受,因此改用第三人称“它”
05淘北卷《土地》 20.试结合文章内容,简要回答下面 的问题。(6分) (1)本文主要采用了哪种叙述人称? 其作用是什么?(3分) 参考答案 (1)第二人称。既自由、灵活,又具有真 切感、亲切感。(3分)
20.试结合文章内容,简要回答下面 的问题。(6分) (1)本文主要采用了哪种叙述人称? 其作用是什么?(3分) 参考答案 (1)第二人称。既自由、灵活,又具有真 切感、亲切感。(3分) 05湖北卷《土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