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散文阅读专题复习指导素材 赏析构思技巧短文写作要领 要点回顾 构思技巧的鉴赏,是散文鉴赏题考查的重点内容之一。什么是构思?它是作者对 自己将要动手写作的文章从内容到形式所作的总体设想。是作者把生活素材进行 精心的构制,使之成为具有生命力的完整的艺术品的过程。这一过程,体现了作 者经营文章的匠心所在。作者如何将金丝银线纵横交错地遍布于笔下,如何胸有 成竹地“点兵遣将”,巧排“八阵图”,从而使文章如“江河”九曲而不阻隔, 如“关山”遮掩而不难越。这一期,我们就来谈谈如何赏析作品的构思技巧。 写作要领 任何一篇优秀之作都离不开作者独特而巧妙的构思。我们如何把握一篇文章的构 思技巧呢? 、熟知常用构思技巧及艺术效果。 常用的构思技巧都有哪些呢?如首尾呼应、对比烘托、开门见山、以小见大、卒 章显志等等。为便于我们能较好地鉴赏某篇文章特定的构思技巧,我们最好能分 类把握。从立意方面看,主要有托物言志、象征、对比反衬、欲抑先扬:从选材 组材看,主要有以小见大、形散神聚、巧设线索;从结构安排看,主要有照应、 伏笔(铺垫)、悬念、层层深入、总分总结构等等。并熟悉这些技巧的艺术效果 如悬念法的扣人心弦,误会法的跌宕多姿,抑扬法的波澜起伏。对比法的强调突 出,层进法的纵深剖析,侧面描写的烘托艺术等等 、把握鉴赏构思技巧方法。 文章构思有技巧,鉴赏构思有方法。如何才能将一篇文章运用的构思技巧分析到 位,鉴赏中肯呢?以下方法可以参照:1、从分析文章的段落层次入手,看作者 是按照怎样的顺序构思全文的。2、从文章的写作目的、中心主旨入手,看作者 是怎样围绕中心选择材料,运用哪些技巧来突出中心或吸引读者的。3、从表现 文章主旨的效果入手分析为什么要这样安排文章的结构、为什么要运用这些构思 技巧。4、能用准确规范的语言表达,即运用规范的鉴赏性语言来分析和评价文 章结构方面的特点,使文章上档次,有底蕴 三、形式要服务于内容。 一切形式都是为了服务于内容。一篇文章独特而精巧的构思也是为主题服务的 因此分析构思技巧时必须联系这些技巧对表现主题的作用,必须评价这些构思特 点对文章表达效果的促进作用。只有这样才能紧扣文本,深挖内涵,使赏析短文 叙议结合,评析结合,彰显这种文体的体裁特征。 原文输入 给生命配乐 侯建臣 有时候走在街上,总想哼一种调子。不管是什么调子,也不管跑调不跑调,就是 很随便地哼,很投入地哼,哼着哼着,就发现原来那调子一直是和自己的脚步合 拍的。哼着哼着,也就发现那调子原来也和自己的心跳声是合着拍的。 其实慢慢地发现,我们有时在干活的时候,有时在沉思的时候,有时在痛苦的时 候,有时在快活的时候,总会有意无意地哼一哼。哼一种老调或者哼一种新调或 者就顺着我们的心跳哼一种不是调的调。那调要是让别人听了实在难听极了,而 我们那时觉得是那么动听
高考散文阅读专题复习指导素材 赏析构思技巧短文写作要领 要点回顾 构思技巧的鉴赏,是散文鉴赏题考查的重点内容之一。什么是构思?它是作者对 自己将要动手写作的文章从内容到形式所作的总体设想。是作者把生活素材进行 精心的构制,使之成为具有生命力的完整的艺术品的过程。这一过程,体现了作 者经营文章的匠心所在。作者如何将金丝银线纵横交错地遍布于笔下,如何胸有 成竹地“点兵遣将”,巧排“八阵图”,从而使文章如“江河”九曲而不阻隔, 如“关山”遮掩而不难越。这一期,我们就来谈谈如何赏析作品的构思技巧。 写作要领 任何一篇优秀之作都离不开作者独特而巧妙的构思。我们如何把握一篇文章的构 思技巧呢? 一、熟知常用构思技巧及艺术效果。 常用的构思技巧都有哪些呢?如首尾呼应、对比烘托、开门见山、以小见大、卒 章显志等等。为便于我们能较好地鉴赏某篇文章特定的构思技巧,我们最好能分 类把握。从立意方面看,主要有托物言志、象征、对比反衬、欲抑先扬;从选材 组材看,主要有以小见大、形散神聚、巧设线索;从结构安排看,主要有照应、 伏笔(铺垫)、悬念、层层深入、总分总结构等等。并熟悉这些技巧的艺术效果。 如悬念法的扣人心弦,误会法的跌宕多姿,抑扬法的波澜起伏。对比法的强调突 出,层进法的纵深剖析,侧面描写的烘托艺术等等。 二、把握鉴赏构思技巧方法。 文章构思有技巧,鉴赏构思有方法。如何才能将一篇文章运用的构思技巧分析到 位,鉴赏中肯呢?以下方法可以参照:1、从分析文章的段落层次入手,看作者 是按照怎样的顺序构思全文的。2、从文章的写作目的、中心主旨入手,看作者 是怎样围绕中心选择材料,运用哪些技巧来突出中心或吸引读者的。3、从表现 文章主旨的效果入手分析为什么要这样安排文章的结构、为什么要运用这些构思 技巧。 4、能用准确规范的语言表达,即运用规范的鉴赏性语言来分析和评价文 章结构方面的特点,使文章上档次,有底蕴。 三、形式要服务于内容。 一切形式都是为了服务于内容。一篇文章独特而精巧的构思也是为主题服务的。 因此分析构思技巧时必须联系这些技巧对表现主题的作用,必须评价这些构思特 点对文章表达效果的促进作用。只有这样才能紧扣文本,深挖内涵,使赏析短文 叙议结合,评析结合,彰显这种文体的体裁特征。 原文输入 给生命配乐 侯建臣 有时候走在街上,总想哼一种调子。不管是什么调子,也不管跑调不跑调,就是 很随便地哼,很投入地哼,哼着哼着,就发现原来那调子一直是和自己的脚步合 拍的。哼着哼着,也就发现那调子原来也和自己的心跳声是合着拍的。 其实慢慢地发现,我们有时在干活的时候,有时在沉思的时候,有时在痛苦的时 候,有时在快活的时候,总会有意无意地哼一哼。哼一种老调或者哼一种新调或 者就顺着我们的心跳哼一种不是调的调。那调要是让别人听了实在难听极了,而 我们那时觉得是那么动听
那是真的动听,是全身感到舒畅的动听。那一刻就觉得是天底下没有什么比那种 调子更让人觉得动听的了。而且我还发现一个人不管是烦恼的时候也好痛苦的时 候也好,只要一哼起一种属于自己的调子,就会慢慢地变得开朗,眼前的路也就 开阔起来。 我曾经好多次见过父亲一个人一边干着活,一边随意地哼着,父亲是一个木工 他一般戴着一顶很破的帽子,帽沿儿朝一边歪着,在帽子下面插着一支铅笔,他 边挥动凿子凿着木头,一边哼着调子。他在阳光下的影子显得十分生动。父亲 的调子是那种很粗放的调子。我也曾经多次见过母亲一边收拾着家一边哼着,母 亲哼得很细很细,被人听到了她就会不自然地笑笑。等人走了她就又开始哼了。 其实那时我们的家是很困难的。父亲和母亲身上的担子也很重,可他们却会不时 地哼出他们心底的旋律来,父亲和母亲都是这个世界上很一般的人,但在他们 边干活一边哼歌的时候,我觉得他们很美很美,他们是在从心底灿烂他们的人生, 他们是在用心歌唱他们所正在过着的生活。很多年后我一想到小时候见到的父亲 和母亲一边哼着歌一边干活的情景就忍不住在心中感动不已。很难想象一个能够 很随意地从心底哼出歌的人会不热爱生活,会厌倦人世。 记得很小的时候。一个人天黑的时候要从一个很远的地方回家,因为路远,而且 还要经过一块坟地,所以就很害怕。总感觉有什么东西就跟在自己的后面。于是 在心里一遍一遍地说我是大人,好像是要告诉谁似的。但这一招并不起作用,因 为自己的心里很清楚并不是一个大人。就哼起了歌,哼得很响,在黑夜的旷野里 就只能听到自己的歌了。那一刻似乎自己真的大了,那段路也在不知不觉中就走 完了。 在走那段路的时候,哼歌让我给自己创造了自信,使我从容地走过了一段本来就 应该是很艰难的路。我就想父亲和母亲在哼歌的时候是不是也在为自己创造自信 呢?在繁杂的生活面前他们肯定也会感到压力和沉重。但哼着哼着,那些东西就 显得很轻很轻了。我曾经问过他们,母亲没说话只是笑着,而父亲则是在沉思什 么的样子,他们要回答的一切就在他们的笑容里和沉思着的眸子里了。 生活就是这样,父亲和母亲用他们心中的旋律使沉重的生活变得轻松起来了,倘 若他们整日愁眉苦脸,很难想象我们当时的生活会是什么样子。生活有时是一场 大型交响乐,但生活有时又是很单纯的二胡独奏;生活有时是激越的,但大多数 时间则是小河一样静静地流着。谁想让生活永远澎湃着激情那是不可能的也是不 现实的。而流动着的生活更能让人品出生活的真味。也更能让人陶醉其中。 乐于给自己的生命配乐,起码说明我们还是很看重我们的生命,说明我们的生命 还有值得我们为此而干下去的东西。我们也就会活得有滋有味。而给自己的生命 配了乐,我们的生命本身也就有了色彩,有了旋律,有让我们走下去的信心和勇 气 人需要的又是什么呢? 文本解读 生命从自己的哭声中开始,又在别人的泪水中结束,这中间的过程就是幸福。人 生不如意十之八九,我们如何赢得生命过程的幸福?作者告诉我们,给自己的生 命配乐,我们的生命本身也就有了色彩,有了旋律,有了走下去的信心和勇气 作者娓娓道来,先讲父亲和母亲在生活的艰难中哼歌为自己创造自信,让心头的 压力和沉重变得轻松,然后又叙说自己小时候黑夜走过坟地时哼歌,用心中的旋 律帮助自己走过那段艰难的路的往事,从而引导我们思考:给生命配乐是自信的
那是真的动听,是全身感到舒畅的动听。那一刻就觉得是天底下没有什么比那种 调子更让人觉得动听的了。而且我还发现一个人不管是烦恼的时候也好痛苦的时 候也好,只要一哼起一种属于自己的调子,就会慢慢地变得开朗,眼前的路也就 开阔起来。 我曾经好多次见过父亲一个人一边干着活,一边随意地哼着,父亲是一个木工, 他一般戴着一顶很破的帽子,帽沿儿朝一边歪着,在帽子下面插着一支铅笔,他 一边挥动凿子凿着木头,一边哼着调子。他在阳光下的影子显得十分生动。父亲 的调子是那种很粗放的调子。我也曾经多次见过母亲一边收拾着家一边哼着,母 亲哼得很细很细,被人听到了她就会不自然地笑笑。等人走了她就又开始哼了。 其实那时我们的家是很困难的。父亲和母亲身上的担子也很重,可他们却会不时 地哼出他们心底的旋律来,父亲和母亲都是这个世界上很一般的人,但在他们一 边干活一边哼歌的时候,我觉得他们很美很美,他们是在从心底灿烂他们的人生, 他们是在用心歌唱他们所正在过着的生活。很多年后我一想到小时候见到的父亲 和母亲一边哼着歌一边干活的情景就忍不住在心中感动不已。很难想象一个能够 很随意地从心底哼出歌的人会不热爱生活,会厌倦人世。 记得很小的时候。一个人天黑的时候要从一个很远的地方回家,因为路远,而且 还要经过一块坟地,所以就很害怕。总感觉有什么东西就跟在自己的后面。于是 在心里一遍一遍地说我是大人,好像是要告诉谁似的。但这一招并不起作用,因 为自己的心里很清楚并不是一个大人。就哼起了歌,哼得很响,在黑夜的旷野里 就只能听到自己的歌了。那一刻似乎自己真的大了,那段路也在不知不觉中就走 完了。 在走那段路的时候,哼歌让我给自己创造了自信,使我从容地走过了一段本来就 应该是很艰难的路。我就想父亲和母亲在哼歌的时候是不是也在为自己创造自信 呢?在繁杂的生活面前他们肯定也会感到压力和沉重。但哼着哼着,那些东西就 显得很轻很轻了。我曾经问过他们,母亲没说话只是笑着,而父亲则是在沉思什 么的样子,他们要回答的一切就在他们的笑容里和沉思着的眸子里了。 生活就是这样,父亲和母亲用他们心中的旋律使沉重的生活变得轻松起来了,倘 若他们整日愁眉苦脸,很难想象我们当时的生活会是什么样子。生活有时是一场 大型交响乐,但生活有时又是很单纯的二胡独奏;生活有时是激越的,但大多数 时间则是小河一样静静地流着。谁想让生活永远澎湃着激情那是不可能的也是不 现实的。而流动着的生活更能让人品出生活的真味。也更能让人陶醉其中。 乐于给自己的生命配乐,起码说明我们还是很看重我们的生命,说明我们的生命 还有值得我们为此而干下去的东西。我们也就会活得有滋有味。而给自己的生命 配了乐,我们的生命本身也就有了色彩,有了旋律,有让我们走下去的信心和勇 气。 人需要的又是什么呢? 文本解读 生命从自己的哭声中开始,又在别人的泪水中结束,这中间的过程就是幸福。人 生不如意十之八九,我们如何赢得生命过程的幸福?作者告诉我们,给自己的生 命配乐,我们的生命本身也就有了色彩,有了旋律,有了走下去的信心和勇气。 作者娓娓道来,先讲父亲和母亲在生活的艰难中哼歌为自己创造自信,让心头的 压力和沉重变得轻松,然后又叙说自己小时候黑夜走过坟地时哼歌,用心中的旋 律帮助自己走过那段艰难的路的往事,从而引导我们思考:给生命配乐是自信的
表现,不妨试着把叹息、苦恼交给那些让自己感动的“调”,让自己每天都生活 在阳光里。 赏析范例 以小见大,理趣盎然 赏析《给生命配乐》的构思艺术 《给生命配乐》一文从生活中随口哼歌的现象切入,夹叙夹议,以小见大,揭示 了人生的真谛,给读者以人生的智慧。 夹叙夹议,充满晢思理趣。这篇散文融记事、写人于一体,熔议论、抒情为一炉, 情感真挚,语言质朴。如文章第四段写父母在艰难的境况中仍然乐观地生活,边 干活边哼歌的情景,作者连用11个“一边”,再现了父母在劳动中自然而然地 哼着“随意”的生活场景,生动传神地塑造了父母的形象,表现了父亲对生活的 热爱。最后作者又巧运生花之笔,既抒情又议论,点明了这其中令人感动的原因: 热爱生命,热爱生活 以小见大,揭示人生真谛。作者畅谈自己在街头哼歌的感受、父母在艰难生活中 哼歌的灿烂和自己黑夜走过坟地时哼歌的自信等小事,由随口哼歌这一普通的生 活现象出发,深入思考人类的生存的真谛,最后水到渠成地揭示文章的主旨:给 自己的生命配了乐,我们的生命本身也就有了色彩,有了旋律,有了让我们走下 去的信心和勇气。文章以小见大,写出“人人心中有,个个笔下无”的生命感悟 总之,全文围绕“给生命配乐”的话题,敏锐地发现生活,表达了“用心歌唱生 命,自信、勇敢、乐观地面对生活”的真谛 感情表达赏析短文写作要领 要点回顾:高考中选用的文学作品一般都是情文并茂、耐人寻味的散文。同一种 景物、同一种状况、同一种遭遇,由于处境不同、个性迥异,往往会激起作者完 全不同甚至相反的情怀。因此这些文章一般都采用了个性化的表达,带有强烈的 主观色彩。其中的情感,除了会留下时代、社会的痕迹外,往往还会烙下作者独 特个性的印记。这一期,我们来谈谈如何赏析文学作品的情感。 写作要领 “情以物迁,辞以情发”“一切景语皆情语”,文学作品中要表达的情感通常不 是直露的,它往往蕴含在写景状物或记人叙事中。如果我们能够不断提升自己的 审美情趣,丰富自己的审美经验,认真阅读文本,正确把握蕴含在景物、场景和 事件中的思想感情,并掌握这一类赏析短文的写作要领,那么就一定能妙笔生花 反复诵读,体味语言。鉴赏的基础是对文章内容的感知能力,由“感”入 “悟”,才能体味文中渗透着的思想感情,所以我们首先要“披文以入情”,通 过有感情的诵读来解读语言文字,来感知作品中呈现的物象,进而感受深沉的情 思、优美的意境。“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读懂文章,弄懂文意,是我们鉴赏 情感的第一步。 二、知人论世,探讨根源。文学作品中所写的景物、场景或事件都寄托了作者的 主观情感,作者在什么情况下览物赏景、记人叙事,文章中不可避免地会带上此 时的感情色彩,或带有某种感情倾向。所以我们在赏析作品的情感时,要尽可能 多地了解作者的方方面面,了解作品的创作背景,从而更深层次地把握文章的情
表现,不妨试着把叹息、苦恼交给那些让自己感动的“调”,让自己每天都生活 在阳光里。 赏析范例 以小见大,理趣盎然 ——赏析《给生命配乐》的构思艺术 《给生命配乐》一文从生活中随口哼歌的现象切入,夹叙夹议,以小见大,揭示 了人生的真谛,给读者以人生的智慧。 夹叙夹议,充满哲思理趣。这篇散文融记事、写人于一体,熔议论、抒情为一炉, 情感真挚,语言质朴。如文章第四段写父母在艰难的境况中仍然乐观地生活,边 干活边哼歌的情景,作者连用 11 个“一边”,再现了父母在劳动中自然而然地 哼着“随意”的生活场景,生动传神地塑造了父母的形象,表现了父亲对生活的 热爱。最后作者又巧运生花之笔,既抒情又议论,点明了这其中令人感动的原因: 热爱生命,热爱生活。 以小见大,揭示人生真谛。作者畅谈自己在街头哼歌的感受、父母在艰难生活中 哼歌的灿烂和自己黑夜走过坟地时哼歌的自信等小事,由随口哼歌这一普通的生 活现象出发,深入思考人类的生存的真谛,最后水到渠成地揭示文章的主旨:给 自己的生命配了乐,我们的生命本身也就有了色彩,有了旋律,有了让我们走下 去的信心和勇气。文章以小见大,写出“人人心中有,个个笔下无”的生命感悟。 总之,全文围绕“给生命配乐”的话题,敏锐地发现生活,表达了“用心歌唱生 命,自信、勇敢、乐观地面对生活”的真谛。 感情表达赏析短文写作要领 要点回顾:高考中选用的文学作品一般都是情文并茂、耐人寻味的散文。同一种 景物、同一种状况、同一种遭遇,由于处境不同、个性迥异,往往会激起作者完 全不同甚至相反的情怀。因此这些文章一般都采用了个性化的表达,带有强烈的 主观色彩。其中的情感,除了会留下时代、社会的痕迹外,往往还会烙下作者独 特个性的印记。这一期,我们来谈谈如何赏析文学作品的情感。 写作要领: “情以物迁,辞以情发”“一切景语皆情语”,文学作品中要表达的情感通常不 是直露的,它往往蕴含在写景状物或记人叙事中。如果我们能够不断提升自己的 审美情趣,丰富自己的审美经验,认真阅读文本,正确把握蕴含在景物、场景和 事件中的思想感情,并掌握这一类赏析短文的写作要领,那么就一定能妙笔生花 了。 一、反复诵读,体味语言。鉴赏的基础是对文章内容的感知能力,由“感”入 “悟”,才能体味文中渗透着的思想感情,所以我们首先要“披文以入情”,通 过有感情的诵读来解读语言文字,来感知作品中呈现的物象,进而感受深沉的情 思、优美的意境。“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读懂文章,弄懂文意,是我们鉴赏 情感的第一步。 二、知人论世,探讨根源。文学作品中所写的景物、场景或事件都寄托了作者的 主观情感,作者在什么情况下览物赏景、记人叙事,文章中不可避免地会带上此 时的感情色彩,或带有某种感情倾向。所以我们在赏析作品的情感时,要尽可能 多地了解作者的方方面面,了解作品的创作背景,从而更深层次地把握文章的情 感
三、揣摩技法,规范表达。每一篇文章都有自己的特点,都有自己的独到之处, 这种独特的地方往往就是独特的艺术技巧。艺术手法因文而异,有的是借景抒情, 如《荷塘月色》借月下荷塘和塘中月色抒发情感;有的是托物言志,如《我的空 中楼阁》是通过虚实相生、多角度定景换点描写心爱的小屋来表达自己的情志 而有的是将自己的情怀植根于生存环境当中,通过这些环境表达自己的思考和追 求 原文输入 解不开的乡愁(幽墨) ①我又一次失眠了,在这个初秋的夜晚。我尝试了许多催眠的方法,试图使自己 进入睡眠状态。无奈之下,我便决定听收音机以度漫漫长夜。“天边飘过故乡的 云,它不停地向我召唤,当身边的微风轻轻吹起。有个声音在对我呼唤,归来吧! 归来哟!浪迹天涯的游子……”我曾很奇怪,像费翔这样一个七尺男儿竟会唱出 这么一首落寞、辛酸的歌。我一直认为男儿志在四方,不应太眷恋乡情、友情 直到有一天,当我背上行囊,离乡别井来到异乡求学后,才发觉自己常被一股浓 浓的乡愁笼罩着 ②我的故乡躲藏在粵北山区一个偏僻的角落里。与繁华的大都市相比,我的故乡 就更显得贫困、落后与萧条。故乡没有什么好看的风景,唯一的风景就是山!山! 山!密密麻麻的山像一张大网,把我的故乡罩住。层层叠叠的山也像一道道屏障, 把我的故乡与外界隔离。我曾十分厌恶故乡的山,因为它,才令我的故乡这么闭 塞、落后、贫穷!我曾想逃离故乡那讨厌的山,到繁华的都市过一种新生活。因 为我不想永远困于一方,过一种“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乡村生活。如今,我 终于逃出了大山,来到一个繁华的城市求学。开始,我以为自己很快乐,因为我 不再面对故乡那压抑的大山。于是我每日尽情穿梭在这繁华的城市中,以满足 颗盼望已久的心。也许快乐是短暂的,又或许我从来都没有真正得到过快乐。那 天,当我拖着疲惫的身心徘徊在南来北往的人群中,看到一个个陌生人与我擦肩 而过,我的心莫名其妙地产生一种落寞感。我快乐吗?我扪心自问。这个城市对 于我来说,是陌生的。我只是它的一个匆匆过客,我永远都不可能属于它。我是 属于我的故乡的。 ③“我见青山多妩媚,料青山,见我应如是。”辛弃疾的这句词令我惭愧不已。 直以来,我都用一种厌恶的眼光去看待故乡,从没试过用另一种眼光去看。若 不是漂泊在他乡,我可能永远都无法领悟故乡的美。 ④故乡四面都被青山拥抱着,从上空看,它酷似一口枯井。故乡的山长满绿树且 高,由于山高,在地上看天空的云,总觉得云就从山顶飘浮而过,弄得年幼的我 总闹着家人带我去山上摸云。故乡的田野总是最热闹的。春天,有勤劳的村民在 那里撒下绿色之网;夏天,有无数的青蛙在那里欢快地歌唱;秋天,有喜悦的丰 收者从那里挑走一担担的金子;冬天,则有许多活泼的孩子在那里嬉戏。我特别 喜欢雨中的故乡。下淅淅沥沥的小雨时,那细小的雨珠给故乡蒙上一层白色的纱 巾,令故乡看起来有种朦胧美。下倾盆大雨时,那发狂的雨水从山上的小溪猛冲 而下,形成了一条条壮观的小瀑布。 ⑤当第一道霞光划过黎明的天空,村民扛着锄头,挑着箩筐,牵着耕牛的忙碌身 影随处可见。当夕阳徐徐落下,炊烟袅袅升起时,喧闹的故乡又安静了下来。辛 苦了一天的村民终于可以回家享受天伦之乐了。这时是故乡最宁静最安祥的时 刻,尽管村口时不时传来几声不知哪个母亲呼唤孩子归家吃饭的声音
三、揣摩技法,规范表达。每一篇文章都有自己的特点,都有自己的独到之处, 这种独特的地方往往就是独特的艺术技巧。艺术手法因文而异,有的是借景抒情, 如《荷塘月色》借月下荷塘和塘中月色抒发情感;有的是托物言志,如《我的空 中楼阁》是通过虚实相生、多角度定景换点描写心爱的小屋来表达自己的情志; 而有的是将自己的情怀植根于生存环境当中,通过这些环境表达自己的思考和追 求。 原文输入: 解不开的乡愁(幽墨) ①我又一次失眠了,在这个初秋的夜晚。我尝试了许多催眠的方法,试图使自己 进入睡眠状态。无奈之下,我便决定听收音机以度漫漫长夜。“天边飘过故乡的 云,它不停地向我召唤,当身边的微风轻轻吹起。有个声音在对我呼唤,归来吧! 归来哟!浪迹天涯的游子……”我曾很奇怪,像费翔这样一个七尺男儿竟会唱出 这么一首落寞、辛酸的歌。我一直认为男儿志在四方,不应太眷恋乡情、友情。 直到有一天,当我背上行囊,离乡别井来到异乡求学后,才发觉自己常被一股浓 浓的乡愁笼罩着。 ②我的故乡躲藏在粤北山区一个偏僻的角落里。与繁华的大都市相比,我的故乡 就更显得贫困、落后与萧条。故乡没有什么好看的风景,唯一的风景就是山!山! 山!密密麻麻的山像一张大网,把我的故乡罩住。层层叠叠的山也像一道道屏障, 把我的故乡与外界隔离。我曾十分厌恶故乡的山,因为它,才令我的故乡这么闭 塞、落后、贫穷!我曾想逃离故乡那讨厌的山,到繁华的都市过一种新生活。因 为我不想永远困于一方,过一种“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乡村生活。如今,我 终于逃出了大山,来到一个繁华的城市求学。开始,我以为自己很快乐,因为我 不再面对故乡那压抑的大山。于是我每日尽情穿梭在这繁华的城市中,以满足一 颗盼望已久的心。也许快乐是短暂的,又或许我从来都没有真正得到过快乐。那 天,当我拖着疲惫的身心徘徊在南来北往的人群中,看到一个个陌生人与我擦肩 而过,我的心莫名其妙地产生一种落寞感。我快乐吗?我扪心自问。这个城市对 于我来说,是陌生的。我只是它的一个匆匆过客,我永远都不可能属于它。我是 属于我的故乡的。 ③“我见青山多妩媚,料青山,见我应如是。”辛弃疾的这句词令我惭愧不已。 一直以来,我都用一种厌恶的眼光去看待故乡,从没试过用另一种眼光去看。若 不是漂泊在他乡,我可能永远都无法领悟故乡的美。 ④故乡四面都被青山拥抱着,从上空看,它酷似一口枯井。故乡的山长满绿树且 高,由于山高,在地上看天空的云,总觉得云就从山顶飘浮而过,弄得年幼的我 总闹着家人带我去山上摸云。故乡的田野总是最热闹的。春天,有勤劳的村民在 那里撒下绿色之网;夏天,有无数的青蛙在那里欢快地歌唱;秋天,有喜悦的丰 收者从那里挑走一担担的金子;冬天,则有许多活泼的孩子在那里嬉戏。我特别 喜欢雨中的故乡。下淅淅沥沥的小雨时,那细小的雨珠给故乡蒙上一层白色的纱 巾,令故乡看起来有种朦胧美。下倾盆大雨时,那发狂的雨水从山上的小溪猛冲 而下,形成了一条条壮观的小瀑布。 ⑤当第一道霞光划过黎明的天空,村民扛着锄头,挑着箩筐,牵着耕牛的忙碌身 影随处可见。当夕阳徐徐落下,炊烟袅袅升起时,喧闹的故乡又安静了下来。辛 苦了一天的村民终于可以回家享受天伦之乐了。这时是故乡最宁静最安祥的时 刻,尽管村口时不时传来几声不知哪个母亲呼唤孩子归家吃饭的声音
⑥生长在乡间的孩子是幸福的,他们不用被父母逼着去参加自己不喜欢的培训 班,他们可以随心所欲地去干自己喜欢的事。小时候的我是个顽皮的野丫头,坐 不住的我常唤上一大群伙伴从村西窜到村东。而且常跟着男孩子们爬树捉蝉、上 山打鸟、下河摸鱼。我的童年就是在蹦蹦跳跳中悄然而逝。 ⑦望着窗外的一弯残月,我的心纳闷得很,为什么这里的月色这么黯淡?故乡的 月色可不是这样的,它洁白、柔和。曾经有多少个夜晚,我和小伙伴们互相追逐 在洁柔的月光之下。然而,这已是多年以前的事了。费翔的歌早己随风飘逝,孤 独的我害怕被黑夜吞噬。于是快步走向阳台,希望这微弱的月光可以驱走这令我 畏惧的黑暗。 ⑧仰望苍穹,望着飘浮在天空中的几朵云,我的心突然有种冲动,希望自己可以 化作一朵云,飘荡回故乡。 文本解读 乡愁,是一个永恒的主题。“月是故乡明,人是故乡亲”的乡土观念早已深深植 根于华夏儿女的骨髓之中。古往今来,有无数文人墨客为之赋诗作词,泪透纸背; 有无数游子离人梦归故里,那份深沉浓郁、刻骨铭心的思乡之情,“恰似一江春 水向东流”,滔滔不绝。本文以“乡愁”为线索,第一段引用歌词,定下全文深 切、缠绵的感情基调。接着又宕开一笔,写“我”来到异地求学,穿行于陌生的 城市,产生落寞感,勾起思乡之情。然后又浓墨重彩地描写故乡的美景、诗意的 生活和幸福的童年,含蓄地表达了对家乡的思念之情。最后以眼前的残月与故乡 的明月对照,思乡之情愈发浓烈。 赏析范例: 细腻绵长,催人泪下 赏析《解不开的乡愁》的抒情手法 乡愁是一种难以用语言表达的情感,但作者却化抽象为具体,运用对比、反复、 想象等手法将乡愁委婉含蓄地表达出来,细腻绵长,催人泪下 对比鲜明表孤独。作者年幼时讨厌故乡的山,漂泊他乡后却无比留念:年幼时认 为“故乡没有什么好看的风景”,漂泊他乡后的孤独寂寞却使她对故乡的山水 美、生活美充满向往,感悟到“我是属于我的故乡的”。前后对照,对比鲜明, 思乡之情缠绵悱恻。 排比反复绘乡愁。比如,开篇时用“唯一的风景就是山!山!山!”的反复写故 乡的山,表达了“我”最初对故乡的厌恶之情。第四段用一组排比写故乡春夏秋 冬的美好,对故乡生活极尽赞美之辞,更见对故乡的思念之浓 虚实结合写深情。文中关于云的几处描写都用了想象的手法,如第四段描写 “我”年幼时看云,想去山顶摸云的情景,写出了童年的纯真,侧面点化故乡的 美丽。第八段写凝视天空的白云突发奇想,虚写一笔,表现出“我”对故乡的无 比思念,浓化了乡愁。 总之,这篇文章采用多用抒情手法,把抽象的思乡之情化为浸满乡愁的图景,含 蓄蕴藉,耐人寻味 景物描写赏析短文写作要领 要点回顾:“山川之美,古来共谈”,有高雅情怀的文人雅士们把品味山川之美 作为人生的一大乐事,因此,描写自然景物的文学作品在高考现代文阅读中占据 着一个十分重要的位置。这些文学作品中的景物描写一般都浸润着作者的情感, 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底蕴,寄寓着深刻的人生晢理。对景物描写的赏析有助于理解
⑥生长在乡间的孩子是幸福的,他们不用被父母逼着去参加自己不喜欢的培训 班,他们可以随心所欲地去干自己喜欢的事。小时候的我是个顽皮的野丫头,坐 不住的我常唤上一大群伙伴从村西窜到村东。而且常跟着男孩子们爬树捉蝉、上 山打鸟、下河摸鱼。我的童年就是在蹦蹦跳跳中悄然而逝。 ⑦望着窗外的一弯残月,我的心纳闷得很,为什么这里的月色这么黯淡?故乡的 月色可不是这样的,它洁白、柔和。曾经有多少个夜晚,我和小伙伴们互相追逐 在洁柔的月光之下。然而,这已是多年以前的事了。费翔的歌早已随风飘逝,孤 独的我害怕被黑夜吞噬。于是快步走向阳台,希望这微弱的月光可以驱走这令我 畏惧的黑暗。 ⑧仰望苍穹,望着飘浮在天空中的几朵云,我的心突然有种冲动,希望自己可以 化作一朵云,飘荡回故乡。 文本解读: 乡愁,是一个永恒的主题。“月是故乡明,人是故乡亲”的乡土观念早已深深植 根于华夏儿女的骨髓之中。古往今来,有无数文人墨客为之赋诗作词,泪透纸背; 有无数游子离人梦归故里,那份深沉浓郁、刻骨铭心的思乡之情,“恰似一江春 水向东流”,滔滔不绝。本文以“乡愁”为线索,第一段引用歌词,定下全文深 切、缠绵的感情基调。接着又宕开一笔,写“我”来到异地求学,穿行于陌生的 城市,产生落寞感,勾起思乡之情。然后又浓墨重彩地描写故乡的美景、诗意的 生活和幸福的童年,含蓄地表达了对家乡的思念之情。最后以眼前的残月与故乡 的明月对照,思乡之情愈发浓烈。 赏析范例: 细腻绵长,催人泪下 ——赏析《解不开的乡愁》的抒情手法 乡愁是一种难以用语言表达的情感,但作者却化抽象为具体,运用对比、反复、 想象等手法将乡愁委婉含蓄地表达出来,细腻绵长,催人泪下。 对比鲜明表孤独。作者年幼时讨厌故乡的山,漂泊他乡后却无比留念;年幼时认 为“故乡没有什么好看的风景”,漂泊他乡后的孤独寂寞却使她对故乡的山水 美、生活美充满向往,感悟到“我是属于我的故乡的”。前后对照,对比鲜明, 思乡之情缠绵悱恻。 排比反复绘乡愁。比如,开篇时用“唯一的风景就是山!山!山!”的反复写故 乡的山,表达了“我”最初对故乡的厌恶之情。第四段用一组排比写故乡春夏秋 冬的美好,对故乡生活极尽赞美之辞,更见对故乡的思念之浓。 虚实结合写深情。文中关于云的几处描写都用了想象的手法,如第四段描写 “我”年幼时看云,想去山顶摸云的情景,写出了童年的纯真,侧面点化故乡的 美丽。第八段写凝视天空的白云突发奇想,虚写一笔,表现出“我”对故乡的无 比思念,浓化了乡愁。 总之,这篇文章采用多用抒情手法,把抽象的思乡之情化为浸满乡愁的图景,含 蓄蕴藉,耐人寻味。 景物描写赏析短文写作要领 要点回顾:“山川之美,古来共谈”,有高雅情怀的文人雅士们把品味山川之美 作为人生的一大乐事,因此,描写自然景物的文学作品在高考现代文阅读中占据 着一个十分重要的位置。这些文学作品中的景物描写一般都浸润着作者的情感, 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底蕴,寄寓着深刻的人生哲理。对景物描写的赏析有助于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