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依次填入下面横线处的语句,最恰当的一组是C 中秋节前后就是故乡的桂花季节,_。_。 唯有正屋大厅前的庭院中,种着两株木樨,两株绣球。 ①桂花有两种,月月开的称木樨,花朵较细小,呈淡黄色 ②另一种称金桂,只有秋天才开,花朵较大,呈金黄色 ③一提到桂花,那股子香味就仿佛闻到了 ④我家的大宅院中,前后两大片广场,沿着围墙,种的是 金桂 A.①②③④B.④①②③ C.③①②④D.③④①②
5.依次填入下面横线处的语句,最恰当的一组是 中秋节前后就是故乡的桂花季节, 。 。 。 。 唯有正屋大厅前的庭院中,种着两株木樨,两株绣球。 ①桂花有两种,月月开的称木樨,花朵较细小,呈淡黄色 ②另一种称金桂,只有秋天才开,花朵较大,呈金黄色 ③一提到桂花,那股子香味就仿佛闻到了 ④我家的大宅院中,前后两大片广场,沿着围墙,种的是 金桂 A.①②③④ B.④①②③ C.③①②④ D.③④①② C
谏论下苏洵 夫臣能谏,不能使君必纳谏,非真能谏之臣;君能纳 谏,不能使臣必谏,非真能纳谏之君。欲君必纳乎,向之 论备矣;欲臣必谏乎,吾其言之。 当臣子的,如果只是会“谏议”,但不能使为君者 定采纳你的谏议,这不是真正能谏之臣。为君的只是能纳 谏,但不能使臣子遇事必谏,这也不是真正能纳谏的君王 想要君王必然采纳(你的谏议)吗,以往的论述已经很完 备了;想要(知道)为臣子的遇事必谏吗,我来说这事。 能进谏的大臣,却不能使国君接受自己的谏言,算不上真正 能进谏的大臣。能纳谏的国君,却不能使大臣劝谏自己的过失,就 不是真正能纳谏的国君。大臣想让国君接受谏言(该怎么做),我 先前已经阐述得很详细了。国君想让大臣力谏(该怎么做),我现 在来谈一谈
谏论下 苏洵 夫臣能谏,不能使君必纳谏,非真能谏之臣;君能纳 谏,不能使臣必谏,非真能纳谏之君。欲君必纳乎,向之 论备矣;欲臣必谏乎,吾其言之。 当臣子的,如果只是会“谏议”,但不能使为君者一 定采纳你的谏议,这不是真正能谏之臣。为君的只是能纳 谏,但不能使臣子遇事必谏,这也不是真正能纳谏的君王。 想要君王必然采纳(你的谏议)吗,以往的论述已经很完 备了;想要(知道)为臣子的遇事必谏吗,我来说这事。 能进谏的大臣,却不能使国君接受自己的谏言,算不上真正 能进谏的大臣。能纳谏的国君,却不能使大臣劝谏自己的过失,就 不是真正能纳谏的国君。大臣想让国君接受谏言(该怎么做),我 先前已经阐述得很详细了。国君想让大臣力谏(该怎么做),我现 在来谈一谈
夫君之大,天也;其尊,神也;其威,雷霆也。人之 不能抗天、触神、忤雷霆,亦明矣。圣人知其然,故立赏 以劝之,传曰“兴王赏谏臣”是也。犹惧其选耍阿谀,使 日不得闻其过,故制刑以威之,《书》曰“臣下不正, 其刑墨”是也。 要说君之“大”,就如天那样大;说他的“尊”,就像神一样 尊;他“威”,和雷霆没两样(国君地位高如天,尊贵如神,威势 如雷霆)。人之不能与天相抗、与神相抵触、与雷霆相忤逆,也是 明明白白的事。聪明的皇帝知道这个理,所以就设立奖励来鼓励 (臣子谏议)。这就是《左传》说的“兴王(兴盛向上的帝王)赏 谏臣”了。(又由于)特别害怕臣下只挑选轻的说、阿谀奉承,使 得君王(哪怕)一日不知晓他的过失,所以又制定刑罚来惩戒臣子。 这就《尚书》里说的“臣下不正,其刑墨(墨刑,在脸上刺黑字) 是也
夫君之大,天也;其尊,神也;其威,雷霆也。人之 不能抗天、触神、忤雷霆,亦明矣。圣人知其然,故立赏 以劝之,传曰“兴王赏谏臣”是也。犹惧其选耎阿谀,使 一日不得闻其过,故制刑以威之,《书》曰“臣下不正, 其刑墨”是也。 要说君之“大”,就如天那样大;说他的“尊”,就像神一样 尊;他“威”,和雷霆没两样(国君地位高如天,尊贵如神,威势 如雷霆)。人之不能与天相抗、与神相抵触、与雷霆相忤逆,也是 明明白白的事。聪明的皇帝知道这个理,所以就设立奖励来鼓励 (臣子谏议)。这就是《左传》说的“兴王(兴盛向上的帝王)赏 谏臣”了。(又由于)特别害怕臣下只挑选轻的说、阿谀奉承,使 得君王(哪怕)一日不知晓他的过失,所以又制定刑罚来惩戒臣子。 这就《尚书》里说的“臣下不正,其刑墨(墨刑,在脸上刺黑字)” 是也
人之情非病风丧心,未有避赏而就刑者,何苦而不 谏哉?赏与刑不设,则人之情又何苦而抗天、触神、忤雷 霆哉?自非性忠义,不悦赏,不畏罪,谁欲以言博死者? 人君又安能尽得性忠义者而任之? 般人的头脑都不是有“风病”、丧失了思想的, 绝不会是逃避奖赏反而去追求刑罚,何苦而不谏呢?如果 不设奖赏与刑罚,则按常人之情(臣子)又何苦去抗天、 触神、忤雷霆呢?只要不是生性就是忠义、不喜欢赏赐、 不害怕治罪的人,哪有想拿言论去换来死亡的。人君又怎 么能保证所作用的人尽都是性忠义之人?
人之情非病风丧心,未有避赏而就刑者,何苦而不 谏哉?赏与刑不设,则人之情又何苦而抗天、触神、忤雷 霆哉?自非性忠义,不悦赏,不畏罪,谁欲以言博死者? 人君又安能尽得性忠义者而任之? 一般人的头脑都不是有“风病”、丧失了思想的, 绝不会是逃避奖赏反而去追求刑罚,何苦而不谏呢?如果 不设奖赏与刑罚,则按常人之情(臣子)又何苦去抗天、 触神、忤雷霆呢?只要不是生性就是忠义、不喜欢赏赐、 不害怕治罪的人,哪有想拿言论去换来死亡的。人君又怎 么能保证所作用的人尽都是性忠义之人?
今有三人焉:一人勇,一人勇怯半,一人怯。有与之临乎渊谷 者,且告之曰:“能跳而越,此谓之勇,不然为怯。”彼勇者耻怯, 必跳而越焉,其勇怯半者与怯者则不能也。又告之曰:“跳而越者 与千金,不然则否。”彼勇怯半者奔利,必跳而越焉,其怯者犹未 能也。须臾,顾见猛虎暴然向逼,则怯者不待告,跳而越之如康庄 矣。 现在这里有三个人,一个人勇敢,一个人勇敢、怯懦各半, 个人怯懦。有个人把他们带到深渊前,告诉他们说:“能跃过深 渊的人,才算勇敢,不然就是怯懦。”那个勇敢的人以怯懦为耻, 定会跃过深渊,那勇敢、怯懦各半的人和怯懦的人就做不到。这 个人又说:“跃过深渊的人奖励千两黄金,不然就没有。”那个勇 敢、怯懦各半的人追逐利益,一定会跃过深渊,那个怯懦的人还是 做不到。不久,那个怯懦的人回头看到一头猛虎凶狠地逼近,那么 那个怯懦的人不等别人跟他说什么,就赶紧跃过深渊,如同走过平 坦的大路一样
今有三人焉:一人勇,一人勇怯半,一人怯。有与之临乎渊谷 者,且告之曰:“能跳而越,此谓之勇,不然为怯。”彼勇者耻怯, 必跳而越焉,其勇怯半者与怯者则不能也。又告之曰:“跳而越者 与千金,不然则否。”彼勇怯半者奔利,必跳而越焉,其怯者犹未 能也。须臾,顾见猛虎暴然向逼,则怯者不待告,跳而越之如康庄 矣。 现在这里有三个人,一个人勇敢,一个人勇敢、怯懦各半, 一个人怯懦。有个人把他们带到深渊前,告诉他们说:“能跃过深 渊的人,才算勇敢,不然就是怯懦。”那个勇敢的人以怯懦为耻, 一定会跃过深渊,那勇敢、怯懦各半的人和怯懦的人就做不到。这 个人又说:“跃过深渊的人奖励千两黄金,不然就没有。”那个勇 敢、怯懦各半的人追逐利益,一定会跃过深渊,那个怯懦的人还是 做不到。不久,那个怯懦的人回头看到一头猛虎凶狠地逼近,那么 那个怯懦的人不等别人跟他说什么,就赶紧跃过深渊,如同走过平 坦的大路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