蚌埠二中2011年高二年级第一次质量检测 语文试题 (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命题人:周强丽 注意 所有选择题的答案必须用2B铅笔涂在答题卡中相应的位置,否则,该题不予记分。 第卷(68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9分) 中国传统文化的危机 文化,尤其是对一个民族的特点和历史走向产生过明显影响的有形文化或“雅文化 是一种有机的活体,有她或她们的历史生命和灵魂。说一个这种意义上的文化还存在不存在, 主要看她是否还活在某个民族或社团的现实生活中。具体的标志就是要看:①这个文化是否 还有严格意义上的传人:②她赖以生存的最基本的社会结构是否还存在:③她的基本价值取 向是否还能影响人们在生活中做出的重大选择:④她的独特语言是否还活在人们表达关键思 想和深刻感情的话语和艺术形式之中。简言之,看一个文化是不是活着的,就要看她的基本 精神是否还能打动现实的人群,与实际生活和历史进程有呼应。当然,任何活文化都会发展 变化,但那是一个自然演变的过程,新旧形态之间有血脉相通、“基因”相连。如果出现了 文化的断裂,也就是人们的生存方式、思想方式和精神取向强行改变,被另一种异己文化顶 替而不是与之交融,就不能再说这是一个原来文化的新形态了 以儒家文化为例我们来探讨一下中国传统文化。首先,现在已经基本上没有以团体的方 式、以自己全部的生命活动来自觉地继承儒家的道统或文化精髓的传人了,也就是说,真正 的儒者团体,即以传承儒家的文化范式为自己生命的终极追求的团体,现在已经基本上消失 了。其次,儒家文化赖以生存的社会土壤是一种以家庭为根、以农业为本、半天然半教化的 团体结构。现在这个结构日益衰退,几近消亡。第三,儒家文化,同时包括道家与佛家文化 的基本价值取向已基本上不能影响现代中国人在人生中面临的重大选择。最后,儒家乃至传 统文化中的独特语言是否还活在人们表达关键思想和深刻情感的话语和艺术形式之中呢?情 况似乎是:尽管还有残存,但已岌岌可危。 由此可见,四个标志现象中,儒家文化或者完全缺席,或者气息奄奄,总合起来,它们 指示出这样一个事实:以儒家为主的中国传统文化已陷入了生存危机,可说是“文命危浅, 朝不虑夕”,而且从目前的发展趋势上看,总的形势还在不断恶化。历史的教训是,一场像 “文革”这样的反文化灾难发生后,强势文化(这在现代就是西方发达国家所盛行者)如过 火的林地,反弹恢复得比以前还要更兴旺:而弱势文化和高雅文化则往往一蹶而不振。目前 的情况就是:我们自家的文化,乃至总体的文化土壤在迅速地贫瘠化、无机化、单质化、板 结化和荒漠化。黄河水中流走的是我们中华民族的生存之血,而现今的时代潮流冲走的则是 我们民族精神的元气血脉。“中国向何处去?”这个曾被完全政治化的问题,现在已经获得 和正在获得越来越浓重悲凉的文化含义 (有删节)
蚌埠二中 2011 年高二年级第一次质量检测 语文试题 (满分: 150 分 考试时间:150 分钟) 命题人:周强丽 注意: 所有选择题的答案必须用 2B 铅笔涂在答题卡中相应的位置,否则,该题不予记分。 第Ⅰ卷(68 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3 题(9 分) 中国传统文化的危机 文化,尤其是对一个民族的特点和历史走向产生过明显影响的有形文化或“雅文化”, 是一种有机的活体,有她或她们的历史生命和灵魂。说一个这种意义上的文化还存在不存在, 主要看她是否还活在某个民族或社团的现实生活中。具体的标志就是要看:①这个文化是否 还有严格意义上的传人;②她赖以生存的最基本的社会结构是否还存在;③她的基本价值取 向是否还能影响人们在生活中做出的重大选择;④她的独特语言是否还活在人们表达关键思 想和深刻感情的话语和艺术形式之中。简言之,看一个文化是不是活着的,就要看她的基本 精神是否还能打动现实的人群,与实际生活和历史进程有呼应。当然,任何活文化都会发展、 变化,但那是一个自然演变的过程,新旧形态之间有血脉相通、“基因”相连。如果出现了 文化的断裂,也就是人们的生存方式、思想方式和精神取向强行改变,被另一种异己文化顶 替而不是与之交融,就不能再说这是一个原来文化的新形态了。 以儒家文化为例我们来探讨一下中国传统文化。首先,现在已经基本上没有以团体的方 式、以自己全部的生命活动来自觉地继承儒家的道统或文化精髓的传人了,也就是说,真正 的儒者团体,即以传承儒家的文化范式为自己生命的终极追求的团体,现在已经基本上消失 了。其次,儒家文化赖以生存的社会土壤是一种以家庭为根、以农业为本、半天然半教化的 团体结构。现在这个结构日益衰退,几近消亡。第三,儒家文化,同时包括道家与佛家文化 的基本价值取向已基本上不能影响现代中国人在人生中面临的重大选择。最后,儒家乃至传 统文化中的独特语言是否还活在人们表达关键思想和深刻情感的话语和艺术形式之中呢?情 况似乎是:尽管还有残存,但已岌岌可危。 由此可见,四个标志现象中,儒家文化或者完全缺席,或者气息奄奄,总合起来,它们 指示出这样一个事实:以儒家为主的中国传统文化已陷入了生存危机,可说是“文命危浅, 朝不虑夕”,而且从目前的发展趋势上看,总的形势还在不断恶化。历史的教训是,一场像 “文革”这样的反文化灾难发生后,强势文化(这在现代就是西方发达国家所盛行者)如过 火的林地,反弹恢复得比以前还要更兴旺;而弱势文化和高雅文化则往往一蹶而不振。目前 的情况就是:我们自家的文化,乃至总体的文化土壤在迅速地贫瘠化、无机化、单质化、板 结化和荒漠化。黄河水中流走的是我们中华民族的生存之血,而现今的时代潮流冲走的则是 我们民族精神的元气血脉。“中国向何处去?”这个曾被完全政治化的问题,现在已经获得 和正在获得越来越浓重悲凉的文化含义。 (有删节)
对“儒家文化的现状”的描述,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真正的儒者团体,即以传承儒家的文化范式为自己生命的终极追求的团体,现在已 经没有了 B.儒家文化赖以生存的农业生产方式日益衰退,几近消亡 C.儒家文化的基本价值取向已不能影响现代中国人在人生中面临的重大选择。 D.儒家文化中的独特语言在人们表达关键思想和深刻情感的话语和艺术形式之中似乎 尚有残存,但已陷入生存危机。 2.对“现在已经获得和正在获得越来越浓重悲凉的文化含义”一句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以儒家为主的中国传统文化走向没落,这是无可挽回的趋势,也是一种浓重悲凉的 文化悲剧。 B.我们“自家的文化”,乃至总体的文化土壤已经“板结”,形成了“文化荒漠” C.在全球化趋势和西方文化咄咄逼人的攻势下,中国传统文化已陷入生存危机,总的 形势还在不断恶化 D.“中国向何处去?”不只是政治化的问题,也是作者对中国传统文化未来走向的 种迷惑 3.根据原文所提供的信息,以下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东方文化与西方文化不断的交流、沟通,尽管我们现在受西方文化影响很大,但并 没有出现文化的断裂和异己文化的顶替。 未来世界将不再只是西方中心话语和文化霸权,东方文化将与之平分秋色,所以保 护以中华传统文化为代表的东方文化独立生存,不受西方文化影响,也是实现世界文化多元 化和一体化的重要工作 C.一场反文化灾难发生后,强势文化往往比弱势文化和高雅文化恢复的势头更劲,“文 革”结束后西方文化思想迅速涌入中国就是其例证 D.现今的时代潮流冲走的是我们民族精神的元气血脉,也就是人们追求西化的现代化 使中华民族自身的优良的文化传统不断失去,长此以往,中国必将失去自己的文化 二、阅读下面古诗文,完成4-11题。(35分) 隽不疑字曼倩,渤海人也。治《春秋》,为郡文学,进退必以礼,名闻州郡 武帝末,郡国盗贼群起,暴胜之为直指使者(1),衣绣衣,持斧,逐捕盗贼,督课郡国, 东至海,以军兴(2)诛不从命者,威振州郡。胜之素闻不疑贤,至渤海,遣吏请与相见 不疑冠进贤冠,带柵具剑(3),佩环玦,褒衣博带,盛服至门上谒。门下欲使解剑,不疑曰: “剑者君子武备,所以卫身,不可解。请退。”吏白胜之。胜之开阁延请,望见不疑容貌尊 严,衣冠甚伟,胜之屣履(4)起迎。登堂坐定,不疑据地曰:“窃伏海瀕,闻暴公子威名 久矣,今乃承颜接辞。凡为吏,太刚则折,太柔则废,威行施之以恩,然后树功扬名,永终 天禄。”胜之知不疑非庸人,敬纳其戒,深接以礼意,问当世所施行。门下诸从事皆州郡选 吏,侧听不疑,莫不惊骇。至昏夜,罢去。胜之遂表荐不疑,征诣公车,拜为青州刺史 久之,武帝崩,昭帝即位,而齐孝王孙刘泽交结郡国豪杰谋反,欲先杀青州刺史。不疑 发觉,收捕,皆伏其辜。擢为京兆尹,赐钱百万。京师吏民敬其威信。每行县录囚徒还,其 母辄问不疑:“有所平反,活几何人?”即不疑多有所平反,母喜笑,为饮食语言异于他时 或亡所出,母怒,为之不食。故不疑为吏,严而不残 始元五年,有一男子乘黄犊车,建黄旐(5),衣檐褕(6),著黄冒,诣北阙,自谓卫 太子。公车以闻,诏使公卿将军中二千石杂识视。长安中吏民聚观者数万人。右将军勒兵阙 下,以备非常。丞相御史中二千石至者并莫敢发言。京兆尹不疑后到,叱从吏收缚。或曰:
1.对“儒家文化的现状”的描述,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真正的儒者团体,即以传承儒家的文化范式为自己生命的终极追求的团体,现在已 经没有了。 B.儒家文化赖以生存的农业生产方式日益衰退,几近消亡。 C.儒家文化的基本价值取向已不能影响现代中国人在人生中面临的重大选择。 D.儒家文化中的独特语言在人们表达关键思想和深刻情感的话语和艺术形式之中似乎 尚有残存,但已陷入生存危机。 2.对“现在已经获得和正在获得越来越浓重悲凉的文化含义”一句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3 分) A.以儒家为主的中国传统文化走向没落,这是无可挽回的趋势,也是一种浓重悲凉的 文化悲剧。 B.我们“自家的文化”,乃至总体的文化土壤已经“板结”,形成了“文化荒漠”。 C.在全球化趋势和西方文化咄咄逼人的攻势下,中国传统文化已陷入生存危机,总的 形势还在不断恶化。 D.“中国向何处去?”不只是政治化的问题,也是作者对中国传统文化未来走向的一 种迷惑。 3.根据原文所提供的信息,以下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东方文化与西方文化不断的交流、沟通,尽管我们现在受西方文化影响很大,但并 没有出现文化的断裂和异己文化的顶替。 B.未来世界将不再只是西方中心话语和文化霸权,东方文化将与之平分秋色,所以保 护以中华传统文化为代表的东方文化独立生存,不受西方文化影响,也是实现世界文化多元 化和一体化的重要工作。 C.一场反文化灾难发生后,强势文化往往比弱势文化和高雅文化恢复的势头更劲,“文 革”结束后西方文化思想迅速涌入中国就是其例证。 D.现今的时代潮流冲走的是我们民族精神的元气血脉,也就是人们追求西化的现代化 使中华民族自身的优良的文化传统不断失去,长此以往,中国必将失去自己的文化。 二、阅读下面古诗文,完成 4—11 题。(35 分) 隽不疑字曼倩,渤海人也。治《春秋》,为郡文学,进退必以礼,名闻州郡。 武帝末,郡国盗贼群起,暴胜之为直指使者(1),衣绣衣,持斧,逐捕盗贼,督课郡国, 东至海,以军兴(2)诛不从命者,威振州郡。胜之素闻不疑贤,至渤海,遣吏请与相见。 不疑冠进贤冠,带櫑具剑(3),佩环玦,褒衣博带,盛服至门上谒。门下欲使解剑,不疑曰: “剑者君子武备,所以卫身,不可解。请退。”吏白胜之。胜之开阁延请,望见不疑容貌尊 严,衣冠甚伟,胜之屣履(4)起迎。登堂坐定,不疑据地曰:“窃伏海濒,闻暴公子威名 久矣,今乃承颜接辞。凡为吏,太刚则折,太柔则废,威行施之以恩,然后树功扬名,永终 天禄。”胜之知不疑非庸人,敬纳其戒,深接以礼意,问当世所施行。门下诸从事皆州郡选 吏,侧听不疑,莫不惊骇。至昏夜,罢去。胜之遂表荐不疑,征诣公车,拜为青州刺史。 久之,武帝崩,昭帝即位,而齐孝王孙刘泽交结郡国豪杰谋反,欲先杀青州刺史。不疑 发觉,收捕,皆伏其辜。擢为京兆尹,赐钱百万。京师吏民敬其威信。每行县录囚徒还,其 母辄问不疑:“有所平反,活几何人?”即不疑多有所平反,母喜笑,为饮食语言异于他时; 或亡所出,母怒,为之不食。故不疑为吏,严而不残。 始元五年,有一男子乘黄犊车,建黄旐(5),衣襜褕(6),著黄冒,诣北阙,自谓卫 太子。公车以闻,诏使公卿将军中二千石杂识视。长安中吏民聚观者数万人。右将军勒兵阙 下,以备非常。丞相御史中二千石至者并莫敢发言。京兆尹不疑后到,叱从吏收缚。或曰:
“是非未可知,且安之。”不疑曰:“诸君何患于卫太子!昔蒯聩(7)违命出奔,辄(8) 距而不纳,《春秋》是之。卫太子得罪先帝,亡不即死,今来自诣,此罪人也。”遂送诏狱 天子与大将军霍光闻而嘉之, 公卿大臣当用经术明于大谊。”繇是名声重于朝廷 在位者皆自以不及也。大将军光欲以女妻之,不疑固辞,不肯当。久之,以病免,终于家。 【注】①直指使者:汉代官职,平时穿绣衣,负责监察官员,调动军队,可以诛杀各地官 员。②军兴:指战时的法令制度。③欄(lei)具剑:古代长剑。④屣(xi)履:拖着 鞋。⑤旐(zhao):绘有龟蛇的旗。⑥褕( chan yu):黄袍短衣。⑦蒯聩( kuai kui): 卫灵公太子。⑧辄:蒯聩之子。蒯聩得罪卫灵公后,出奔,辄立位后拒绝他返卫 4.下列句子中词语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3分) A.治《春秋》,为郡文学 治:研究 B.收捕,皆伏其辜 辜:罪过 C.诣北阙,自谓卫太子 诣:到……去 D.昔蒯聩违命出奔,辄距而不纳 距:离开 5.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3分) A.闻暴公子威名久矣,今乃承颜接辞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 B.故不疑为吏,严而不残 蟹六跪而二螯 C.右将军勒兵阙下,以备非常 封闭宫室,还军霸上,以待大王来 D.是非未可知,且安之 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 6.以下六句编为四组,全都表现隽不疑“非庸人”的一组是( )(3分) ①治《春秋》,为郡文学 ②衣绣衣,持斧,逐捕盗贼 ③凡为吏,太刚则折,太柔则废,威行施之以恩 ④不疑发觉,收捕,皆伏其辜 ⑤齐孝王孙刘泽交结郡国豪杰谋反,欲先杀青州刺史 ⑥京兆尹不疑后到,叱从吏收缚。 A.①③⑤ B.②④⑥ C.③④⑥ D.①②⑤ 7.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隽不疑特意穿戴整齐,腰带佩剑,就是想灭震动渤海郡的暴胜之的威风。可是,暴 胜之非常欣赏他,认为他不是平庸之辈,且恭敬地接纳了他的意见 B.齐孝王的孙子刘泽勾结郡国豪杰欲谋反,隽不疑发觉其阴谋,悉数收捕。隽不疑被 提拔为京兆尹,京城官吏百姓都敬重他。 C.隽不疑巡査郡县,都要认真平反冤狱,而且得到母亲的支持。隽不疑处理案件严厉 而不凶残,与他母亲对他严格要求有关 D.天子和大将军霍光非常赞赏隽不疑对卫太子事件的处理,认为公卿大臣应当像他那 样用经术明确大义,从此隽不疑在朝廷更有声望 8.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或亡所出,母怒,为之不食。(3分) (2)卫太子得罪先帝,亡不即死,今来自诣,此罪人也。(4分) (3)大将军光欲以女妻之,不疑固辞,不肯当。(3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9--10题。(8分) 如梦令 秦观
“是非未可知,且安之。”不疑曰:“诸君何患于卫太子!昔蒯聩(7)违命出奔,辄(8) 距而不纳,《春秋》是之。卫太子得罪先帝,亡不即死,今来自诣,此罪人也。”遂送诏狱。 天子与大将军霍光闻而嘉之,曰:“公卿大臣当用经术明于大谊。”繇是名声重于朝廷, 在位者皆自以不及也。大将军光欲以女妻之,不疑固辞,不肯当。久之,以病免,终于家。 【注】① 直指使者:汉代官职,平时穿绣衣,负责监察官员,调动军队,可以诛杀各地官 员。 ② 军兴:指战时的法令制度。 ③ 櫑(léi)具剑:古代长剑。 ④屣(xǐ)履:拖着 鞋。⑤ 旐(zhào):绘有龟蛇的旗。 ⑥ 襜褕(chān yú):黄袍短衣。 ⑦ 蒯聩(kuǎi kuì): 卫灵公太子。 ⑧ 辄:蒯聩之子。蒯聩得罪卫灵公后,出奔,辄立位后拒绝他返卫。 4.下列句子中词语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3 分) A. 治《春秋》,为郡文学 治:研究 B. 收捕,皆伏其辜 辜:罪过 C. 诣北阙,自谓卫太子 诣:到……去 D. 昔蒯聩违命出奔,辄距而不纳 距:离开 5.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3 分) A. 闻暴公子威名久矣,今乃承颜接辞 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 B. 故不疑为吏,严而不残 蟹六跪而二螯 C. 右将军勒兵阙下,以备非常 封闭宫室,还军霸上,以待大王来 D. 是非未可知,且安之 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 6.以下六句编为四组,全都表现隽不疑“非庸人”的一组是( ) (3 分) ① 治《春秋》,为郡文学 ② 衣绣衣,持斧,逐捕盗贼 ③ 凡为吏,太刚则折,太柔则废,威行施之以恩 ④ 不疑发觉,收捕,皆伏其辜 ⑤ 齐孝王孙刘泽交结郡国豪杰谋反,欲先杀青州刺史 ⑥ 京兆尹不疑后到,叱从吏收缚。 A. ①③⑤ B. ②④⑥ C. ③④⑥ D. ①②⑤ 7.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3 分) A. 隽不疑特意穿戴整齐,腰带佩剑,就是想灭震动渤海郡的暴胜之的威风。可是,暴 胜之非常欣赏他,认为他不是平庸之辈,且恭敬地接纳了他的意见。 B. 齐孝王的孙子刘泽勾结郡国豪杰欲谋反,隽不疑发觉其阴谋,悉数收捕。隽不疑被 提拔为京兆尹,京城官吏百姓都敬重他。 C. 隽不疑巡查郡县,都要认真平反冤狱,而且得到母亲的支持。隽不疑处理案件严厉 而不凶残,与他母亲对他严格要求有关。 D. 天子和大将军霍光非常赞赏隽不疑对卫太子事件的处理,认为公卿大臣应当像他那 样用经术明确大义,从此隽不疑在朝廷更有声望。 8.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 分) (1) 或亡所出,母怒,为之不食。(3 分) (2) 卫太子得罪先帝,亡不即死,今来自诣,此罪人也。(4 分) (3) 大将军光欲以女妻之,不疑固辞,不肯当。(3 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 9----10 题。(8 分) 如梦令 秦观
遥夜沉沉如水,风紧驿亭深闭。梦破鼠窥灯,霜送晓寒侵被。无寐,无寐,门外马嘶人起 注:此词是作者绍圣三年贬谪郴阳时在途中驿亭所作。 9.该词精于炼字,请简要赏析“紧”字。(4分) 10.请从情与景的角度简要赏析“门外马嘶人起”。(4分) 11.名篇名句默写(共8小题,任选5题,5分) (1)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 (李白《蜀道难》) (2)沧海月明珠有泪, (李商隐《锦瑟》) (3) ,相逢何必曾相识。 (白居易《琵琶行》) (4)或百步而后止,或五十步而后止。 则何如?(《寡人之于国也》) (5)无边落木萧萧下, (杜甫《登高》) (6) 则知明而行无过矣。(荀子《劝学》) (7)丛菊两开他日泪, 。(杜甫《秋兴八首》) (8)蟹六跪而二螯 用心躁也。(荀子《劝学》) 三、阅读下面文章,完成12-15题(24分) 海市 张抗抗 穿越戈壁滩时,你会忽然觉得,世界原来竞是如此单纯。 天很蓝,蓝得像海,一无杂质。悠悠白云飘来,丝丝缕缕地绕在头顶,天幕有如巨幅浮 雕。地很平,一马平川。视线里弥漫着黄褐色的沙地,从车轮下一直通向地球的尽头,眼里 除了黄沙还是黄沙。粗糙的沙滩散落着碎石般的沙砾,精细的沙丘上刻着一圈圈年轮般的波 纹;日月凝聚而成的沙岗,如长堤般延绵伸展;路边掠过废弃的村落,断墙残垣仍是一片触 目惊心的灰黄 偶尔有远远的山,卧龙似地蜿蜒着,如黑黢黢的树根纠集、缠绕在一起,皱折却整齐而 光滑,透着西北的苍劲。峰顶的积雪分外鲜明,蓝莹莹地闪烁,像一双双苍茫而忧郁的眼睛 旋风突然就出现了。风夹裹着黄沙,构成了风的形状。像一只只倒扣的金钟,呈U字形, 底部紧贴着戈壁滩,任意地旋转舞蹈着。那是一页奇妙的图景,大漠上凝固的黄色成为一块 巨大的底版,与游曳的黄色旋风浑然一体。镂空的风柱又似一支急促的喷泉,安慰着沙漠里 的行人 再没有更多的颜色了。戈壁只有单纯得近于单调的金黄。 当然,还有白灼的阳光。戈壁,永远灿烂。 在长久单调的旅途中,假如眼前忽而掠过了几丛稀稀拉拉的骆驼草,那样短暂而可怜的 点绿色,也会给人带来莫大的惊喜。针叶状的骆驼草总是自顾自一丛丛生长着,周围聚起 个个小沙堆,略略地高出沙地,远看就像是一座座小小的绿岛,淹没在无边无际的沙海之 中。却没有一棵绿树 出凉州、经张掖、过酒泉,漫漫长途,古城的绿洲与绿洲之间,没有河,没有泉,也没 有井。黄沙古道,掩埋了多少流放者饥渴的白骨和焦灼的灵魂 真的没有绿树也没有河流么?苍天在上,谁能拯救这荒茫死寂的戈壁? 昏沉沉的困倦中我睁开眼。如闪电掠过黑夜,我的眼睛为之一亮一一那是海么?灰蓝色 的水波漾溢着,弥漫着,悬浮于沙洲之上,宁静而安谧。水上横一道长长的湖堤,堤上有树, 凊晰而精致的树影,一棵棵生动地排列着,像故乡西湖十景之一的苏堤春晓。更奇妙的是, 水面上还映着绿树的倒影,水墨画一般,朦胧得柔美。在沙漠的骄阳和干旱中,那水,想必 是清凉又甘甜的。 那一定是个好去处了。我问,那是个什么地方呢? 是海市。司机回答
遥夜沉沉如水,风紧驿亭深闭。梦破鼠窥灯,霜送晓寒侵被。无寐,无寐,门外马嘶人起。 注:此词是作者绍圣三年贬谪郴阳时在途中驿亭所作。 9.该词精于炼字,请简要赏析“紧”字。(4 分) 10.请从情与景的角度简要赏析“门外马嘶人起” 。(4 分) 11.名篇名句默写(共 8 小题,任选 5 题,5 分) (1)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__________________。 (李白《蜀道难》) (2)沧海月明珠有泪,__________________。 (李商隐《锦瑟》) (3) ,相逢何必曾相识。 (白居易《琵琶行》) (4)或百步而后止,或五十步而后止。 ,则何如?(《寡人之于国也》)) (5)无边落木萧萧下,________________。(杜甫《登高》) (6) ,则知明而行无过矣。(荀子《劝学》) (7)丛菊两开他日泪, _____________。(杜甫 《 秋兴八首》) (8)蟹六跪而二螯, ,用心躁也。(荀子《劝学》) 三、阅读下面文章,完成 12—15 题(24 分) 海市 张抗抗 穿越戈壁滩时,你会忽然觉得,世界原来竟是如此单纯。 天很蓝,蓝得像海,一无杂质。悠悠白云飘来,丝丝缕缕地绕在头顶,天幕有如巨幅浮 雕。地很平,一马平川。视线里弥漫着黄褐色的沙地,从车轮下一直通向地球的尽头,眼里 除了黄沙还是黄沙。粗糙的沙滩散落着碎石般的沙砾,精细的沙丘上刻着一圈圈年轮般的波 纹;日月凝聚而成的沙岗,如长堤般延绵伸展;路边掠过废弃的村落,断墙残垣仍是一片触 目惊心的灰黄…… 偶尔有远远的山,卧龙似地蜿蜒着,如黑黢黢的树根纠集、缠绕在一起,皱折却整齐而 光滑,透着西北的苍劲。峰顶的积雪分外鲜明,蓝莹莹地闪烁,像一双双苍茫而忧郁的眼睛。 旋风突然就出现了。风夹裹着黄沙,构成了风的形状。像一只只倒扣的金钟,呈 U 字形, 底部紧贴着戈壁滩,任意地旋转舞蹈着。那是一页奇妙的图景,大漠上凝固的黄色成为一块 巨大的底版,与游曳的黄色旋风浑然一体。镂空的风柱又似一支急促的喷泉,安慰着沙漠里 的行人。 再没有更多的颜色了。戈壁只有单纯得近于单调的金黄。 当然,还有白灼的阳光。戈壁,永远灿烂。 在长久单调的旅途中,假如眼前忽而掠过了几丛稀稀拉拉的骆驼草,那样短暂而可怜的 一点绿色,也会给人带来莫大的惊喜。针叶状的骆驼草总是自顾自一丛丛生长着,周围聚起 一个个小沙堆,略略地高出沙地,远看就像是一座座小小的绿岛,淹没在无边无际的沙海之 中。却没有一棵绿树。 出凉州、经张掖、过酒泉,漫漫长途,古城的绿洲与绿洲之间,没有河,没有泉,也没 有井。黄沙古道,掩埋了多少流放者饥渴的白骨和焦灼的灵魂。 真的没有绿树也没有河流么?苍天在上,谁能拯救这荒茫死寂的戈壁? 昏沉沉的困倦中我睁开眼。如闪电掠过黑夜,我的眼睛为之一亮——那是海么?灰蓝色 的水波漾溢着,弥漫着,悬浮于沙洲之上,宁静而安谧。水上横一道长长的湖堤,堤上有树, 清晰而精致的树影,一棵棵生动地排列着,像故乡西湖十景之一的苏堤春晓。更奇妙的是, 水面上还映着绿树的倒影,水墨画一般,朦胧得柔美。在沙漠的骄阳和干旱中,那水,想必 是清凉又甘甜的。 那一定是个好去处了。我问,那是个什么地方呢? 是海市。司机回答
海——一市?这真的就是海市?怎么就和真的景致一模一样啊? 车上的人都醒了,迷迷糊糊的,都来看这海市。再是睁大了眼,也看不出这实际上虚无 缥缈的海市,同实实在在的风景,有什么区别。虽然远在天边,那水中的倒影,却是明明白 白的呵 有点儿怀疑自己的眼睛,也怀疑司机漫不经心的介绍。就只差停车下车,自己徒步大漠, 直奔那远处的湖岸,去看个究竞了。 嗨,你去吧,没等你找着那个地方,你就在沙漠里渴死累死了。司机显得有些幸灾 乐祸。千百年来,有多少人被它骗了。都以为那是真的,奔着那水去,奔着那好风景。可你 走它也走,越走越远,一辈子也走不到头… 脑子里忽然涌出许许多多关于海市蜃楼的传说 焦渴的找水人,怀着虔诚和崇敬之情,流尽了最后一滴汗、耗完了最后一滴血,倒 毙在沙漠里。也许临死时,还在期待着他那一个可望而不可即的梦幻,会如奇迹般出现…… 再看海市,那清清的湖、静静的树,分明露着一种狡诈和虚伪的微笑。可为什么,曾有 人会以生命相托,祭祀这本来虚无而渺茫的幻影呢?连同我在内。如不是亲见,我也不相信 如此美丽诱人的海市,会是一个骗局。然而,海市没有罪过。海市因沙漠的气流和折光而现 海市本无意。而人,辛劳饥渴、疲于奔命的赶路人,孤身于茫茫戈壁、漫漫大漠之中,寻求 处绿树环抱的甘泉,就成为苦难的旅程中,灵魂最后的庇护地和温柔之乡的梦。人依赖于 心造的幻影,苦挨岁月,为自己的精神天国付着高昂的代价。人迷恋海市,人也没有罪过。 但如果是一些备足了水的人,为另一些缺水的人,刻意造出一个人为的海市来呢?造出一个 连他自己也并不相信、更不会以真情和生命去抵押的神话。那人造的海市,便是一种真正的 罪孽了 海市是一个陷阱。误入其中的猎物就成为海市下一个猎物的诱饵。尽管海市的谎言早已 被人戳穿了很久,却仍然还有饥不择食、自欺欺人的后来者,走进那没有坐标的戈壁滩,在 无水的沙海中迷失自己 车窗外,遥远的海市仍然烟波浩渺、树影憧憧,美得充满诱惑。车迎着那片海市而行 海市始终浮游在沙漠的尽头,在我前行的左侧,固执地不肯离去。有一阵寒颤从心头掠过, 不敢再看海市一眼。那时候我只剩下一个愿望:我只想快快走完这片苍凉的不毛之地 临近中午,阳光越发炽烈,金色的戈壁要燃烧起来。抵达安西城时,天空忽然飘来几片黑云, 一阵凉气袭过,豆大的雨点落下,干燥的地面扬起一层白粉,雨却顷刻无踪无影。旋即,清 朗而广袤的天穹之下,横空划出一道巨大的七色彩虹,勾勒出一片绚丽的辉煌。 司机说,你们的运气不错呵,戈壁滩上的旋风、海市、彩虹、丝路花雨,都看见了。我 走那么多次,也不是回回都有的啊。 我心里却觉得一种莫名的酸楚。我只想快快地往前走,快些到达前面那片真正的绿洲 没有狰狞的旋风、没有虚幻的海市、没有稍纵即逝的彩虹,却有冒着炊烟的房屋、欢乐的人 群、油绿的青稞麦和那丰收的田野… 戈壁是单纯的。在这片单纯得近于单调的黄色世界里,美丽的海市和斑斓的飞虹就成为 沙漠的调色板,成为旅人一个虚幻的希望。可惜它们并不真正存在,当彩虹悄然隐去、海市 无声消失的时候,人们仍然只能依靠自己的双腿走出戈壁,去寻找活水和黑土,寻找蔚蓝色 的大海和坚实的船帆。 我多想筑一条引水的渠河,然后,在路边种上一排排树苗。 那是一种看得见、摸得着的绿色。浸润着绿叶的水,就在树根下流淌。 12.作者开篇用了很长的篇幅描写戈壁荒漠的“单纯”:景物的“单纯”、颜色的“单纯”、 光线的“单纯”。这些描写的作用是什么?(4分)
海——市?这真的就是海市?怎么就和真的景致一模一样啊? 车上的人都醒了,迷迷糊糊的,都来看这海市。再是睁大了眼,也看不出这实际上虚无 缥缈的海市,同实实在在的风景,有什么区别。虽然远在天边,那水中的倒影,却是明明白 白的呵。 有点儿怀疑自己的眼睛,也怀疑司机漫不经心的介绍。就只差停车下车,自己徒步大漠, 直奔那远处的湖岸,去看个究竟了。 ——嗨,你去吧,没等你找着那个地方,你就在沙漠里渴死累死了。司机显得有些幸灾 乐祸。千百年来,有多少人被它骗了。都以为那是真的,奔着那水去,奔着那好风景。可你 走它也走,越走越远,一辈子也走不到头…… 脑子里忽然涌出许许多多关于海市蜃楼的传说。 ……焦渴的找水人,怀着虔诚和崇敬之情,流尽了最后一滴汗、耗完了最后一滴血,倒 毙在沙漠里。也许临死时,还在期待着他那一个可望而不可即的梦幻,会如奇迹般出现…… 再看海市,那清清的湖、静静的树,分明露着一种狡诈和虚伪的微笑。可为什么,曾有 人会以生命相托,祭祀这本来虚无而渺茫的幻影呢?连同我在内。如不是亲见,我也不相信 如此美丽诱人的海市,会是一个骗局。然而,海市没有罪过。海市因沙漠的气流和折光而现, 海市本无意。而人,辛劳饥渴、疲于奔命的赶路人,孤身于茫茫戈壁、漫漫大漠之中,寻求 一处绿树环抱的甘泉,就成为苦难的旅程中,灵魂最后的庇护地和温柔之乡的梦。人依赖于 心造的幻影,苦挨岁月,为自己的精神天国付着高昂的代价。人迷恋海市,人也没有罪过。 但如果是一些备足了水的人,为另一些缺水的人,刻意造出一个人为的海市来呢?造出一个 连他自己也并不相信、更不会以真情和生命去抵押的神话。那人造的海市,便是一种真正的 罪孽了。 海市是一个陷阱。误入其中的猎物就成为海市下一个猎物的诱饵。尽管海市的谎言早已 被人戳穿了很久,却仍然还有饥不择食、自欺欺人的后来者,走进那没有坐标的戈壁滩,在 无水的沙海中迷失自己。 车窗外,遥远的海市仍然烟波浩渺、树影憧憧,美得充满诱惑。车迎着那片海市而行。 海市始终浮游在沙漠的尽头,在我前行的左侧,固执地不肯离去。有一阵寒颤从心头掠过, 不敢再看海市一眼。那时候我只剩下一个愿望:我只想快快走完这片苍凉的不毛之地。 临近中午,阳光越发炽烈,金色的戈壁要燃烧起来。抵达安西城时,天空忽然飘来几片黑云, 一阵凉气袭过,豆大的雨点落下,干燥的地面扬起一层白粉,雨却顷刻无踪无影。旋即,清 朗而广袤的天穹之下,横空划出一道巨大的七色彩虹,勾勒出一片绚丽的辉煌。 司机说,你们的运气不错呵,戈壁滩上的旋风、海市、彩虹、丝路花雨,都看见了。我 走那么多次,也不是回回都有的啊。 我心里却觉得一种莫名的酸楚。我只想快快地往前走,快些到达前面那片真正的绿洲。 没有狰狞的旋风、没有虚幻的海市、没有稍纵即逝的彩虹,却有冒着炊烟的房屋、欢乐的人 群、油绿的青稞麦和那丰收的田野…… 戈壁是单纯的。在这片单纯得近于单调的黄色世界里,美丽的海市和斑斓的飞虹就成为 沙漠的调色板,成为旅人一个虚幻的希望。可惜它们并不真正存在,当彩虹悄然隐去、海市 无声消失的时候,人们仍然只能依靠自己的双腿走出戈壁,去寻找活水和黑土,寻找蔚蓝色 的大海和坚实的船帆。 我多想筑一条引水的渠河,然后,在路边种上一排排树苗。 那是一种看得见、摸得着的绿色。浸润着绿叶的水,就在树根下流淌。 12.作者开篇用了很长的篇幅描写戈壁荒漠的“单纯”:景物的“单纯”、颜色的“单纯”、 光线的“单纯”。这些描写的作用是什么?(4 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