衡阳县20172018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 语文试题 考生注意:1、本卷时量:120分钟,满分:100分; 2、答题前,请考生先将自己的学校、姓名、考室号、座位号在答题卡上填写清楚: 3、交卷只交答题卡,请将答案填到答题卡上,否则计0分 、现代文阅读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6分) 诗的意境 意境一词的提出在唐朝。日僧遍照金刚在《文境秘府论》里介绍唐朝的诗论,在《南卷 论文意》里有“夫作文章,但多立意”“思若不来,即须放情却宽之,令境生。然后以境照 之,思则便来,来即作文”。这里所说的“意",同q晴”结合,即情意。所说的境”,即境界 即把感情色彩附在景物上。“以境照之”,即在境界上产生诗意,就可创作了。托名王昌龄 的《诗格》说:“诗有三境:一目物境。欲为山水诗,则张泉石云峰之境,极丽绝秀者,神 之于心,处身于境,视境于心,莹然掌中,然后用思,了然境象,故得形似。二曰情境。娱 乐愁怨,皆张于意而处于身,然后驰思,深得其情。三日意境。亦张之于意而思之于心,则 得其真矣。”这里的三境就是意境,只是把偏重于写山水的称为物境,偏重于抒情的称为情 境,偏重于言志的称为意境。这里讲的物境,主要讲山水诗,要写出泉石云峰之美,这种美 的观点在诗人的心里,诗人一定要处身于泉石云峰中,掌握了泉石云峰之美,看得透彻,了 然于心,所以能够描绘出泉石云峰的形象。所谓物境,主要有两点:一要看到山水的“极丽 绝秀”,即山水之美;二要“形似”,描绘出山水的形象来。因为写出了诗人心目中山水之美, 是形象和美的结合,所以构成物境。情境、意境同物境的分别,只是情境写出了“娱乐愁怨”, 意境写出了“意志”。其实这三者都是情景的结合,情和意也往往结合着,抒情里有意,达意 里有情,写山水里也往往有情意,所以这三境都是意境。 刘勰《文心雕龙。物色》里说:“是以诗人感物,联类不穷。流连万象之际,沉吟视听 之区。"诗人受到外界景物感触,这种景物互相连接是无穷的,所以称为万象,只要在视听 的范围里所接触到的,着上感情色彩,产生诗意,都可构成创作。“流连”指在欣赏景物时 不忍离去,这里就产生感情,给景物着上感情色彩,“沉吟"就在进入创作了。又说:“写气 图貌,既随物以宛转;属采附声,亦与心而徘徊 图貌”是描绘形象,是写景:“与心” 是表达情意,是抒情。这两者结合,就做到情景交融,构成意境了,即情意同境界结合了, 写气"是描写气候,“属采”是运用辞采,也是为写境界用的 《人间词话》说:“红杏枝头春意闹’,着一闹字而境界全出。‘云破月来花弃影 着一弄字而境界全出。”这里提出境界出不出的问题,也就是哪些诗有境界。哪些诗没有 境界。一个“闹”字把诗人心头感到的蓬勃春意写出来了,一个“弄”字把诗人欣赏月下花枝在 轻风中舞动的美写出来了。这些是诗人的独特感受,写出了这种独特感受,不论是情景交融 诗人把他的感情色彩着到景物上去也好,诗人写出了景物本身所具有的情态也好,都是有意 境的。 1.下列各项中,引用诗句不属于原文所论意境的一项是()(2分) A.“氓之蚩蚩,抱布贸丝。”(《诗经卫风氓》)诗句写氓当年去看望主人公时的状态,“蚩 蚩”表现了氓当年忠厚的样子 B.“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屈原《九歌湘夫人》)诗句表现湘女对丈夫的思念 之情,“袅袅”¨既描写秋风的柔弱细长,又表现了湘女情思的婉转波动 C.“金谷园中杉“,春来似舞腰。ˇ(李益《洛桥》)诗歌抒发了好景不长、繁华消歇的历史
衡阳县 2017-2018 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 语文试题 考生注意: 1、本卷时量:120 分钟,满分:100 分; 2、答题前,请考生先将自己的学校、姓名、考室号、座位号在答题卡上填写清楚; 3、交卷只交答题卡,请将答案填到答题卡上,否则计 0 分。 一、现代文阅读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6 分) 诗的意境 意境一词的提出在唐朝。日僧遍照金刚在《文境秘府论》里介绍唐朝的诗论,在《南卷’ 论文意》里有“夫作文章,但多立意” “思若不来,即须放情却宽之,令境生。然后以境照 之,思则便来,来即作文’’。这里所说的“意",同 q 晴”结合,即情意。所说的“境’’,即境界, 即把感情色彩附在景物上。 “以境照之”,即在境界上产生诗意,就可创作了。托名王昌龄 的《诗格》说:“诗有三境:一目物境。欲为山水诗,则张泉石云峰之境,极丽绝秀者,神 之于心,处身于境,视境于心,莹然掌中,然后用思,了然境象,故得形似。二曰情境。娱 乐愁怨,皆张于意而处于身,然后驰思,深得其情。三日意境。亦张之于意而思之于心,则 得其真矣。’’这里的三境就是意境,只是把偏重于写山水的称为物境,偏重于抒情的称为情 境,偏重于言志的称为意境。这里讲的物境,主要讲山水诗,要写出泉石云峰之美,这种美 的观点在诗人的心里,诗人一定要处身于泉石云峰中,掌握了泉石云峰之美,看得透彻,了 然于心,所以能够描绘出泉石云峰的形象。所谓物境,主要有两点:一要看到山水的“极丽 绝秀”,即山水之美;二要“形似”,描绘出山水的形象来。因为写出了诗人心目中山水之美, 是形象和美的结合,所以构成物境。情境、意境同物境的分别,只是情境写出了“娱乐愁怨”, 意境写出了“意志”。其实这三者都是情景的结合,情和意也往往结合着,抒情里有意,达意 里有情,写山水里也往往有情意,所以这三境都是意境。 刘勰《文心雕龙。物色》里说:“是以诗人感物,联类不穷。流连万象之际,沉吟视听 之区。"诗人受到外界景物感触,这种景物互相连接是无穷的,所以称为万象,只要在视听 的范围里所接触到的,着上感情色彩,产生诗意,都可构成创作。 “流连”指在欣赏景物时 不忍离去,这里就产生感情,给景物着上感情色彩,“沉吟"就在进入创作了。又说:“写气 图貌,既随物以宛转;属采附声,亦与心而徘徊。’’ ‘‘图貌’’是描绘形象,是写景;“与心” 是表达情意,是抒情。这两者结合,就做到情景交融,构成意境了,即情意同境界结合了。 “写气"是描写气候,“属采’’是运用辞采,也是为写境界用的。 《人间词话》说:“‘红杏枝头春意闹’,着一‘闹’字而境界全出。 ‘云破月来花弃影’, 着一‘弄’字而境界全出。”这里提出境界出不出的问题,也就是哪些诗有境界。哪些诗没有 境界。一个“闹”字把诗人心头感到的蓬勃春意写出来了,一个“弄”字把诗人欣赏月下花枝在 轻风中舞动的美写出来了。这些是诗人的独特感受,写出了这种独特感受,不论是情景交融, 诗人把他的感情色彩着到景物上去也好,诗人写出了景物本身所具有的情态也好,都是有意 境的。 1.下列各项中,引用诗句不属于原文所论意境的一项是( )(2 分) A.“氓之蚩蚩,抱布贸丝。”(《诗经·卫风·氓》)诗句写氓当年去看望主人公时的状态,“蚩 蚩”表现了氓当年忠厚的样子。 B.“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屈原《九歌·湘夫人》)诗句表现湘女对丈夫的思念 之情,“袅袅”既描写秋风的柔弱细长,又表现了湘女情思的婉转波动。 C.“金谷园中杉“,春来似舞腰。”(李益《洛桥》)诗歌抒发了好景不长、繁华消歇的历史
盛衰的感慨舞腰ˆ既写了柳枝迎风飘舞的状态,也使人联想起当年歌女翩翩起舞的样 子 D.“空啼血。子规声外,晓风残月。”(向子《秦楼月》)诗歌表达了国破家亡的愤恨和 悲凉,“啼血"既写了子规在残月中的悲凉叫声,也表现了词人国破家亡的悲哀之情 2.下列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2分) A.“意境”一词在唐朝出现,是日本僧人遍照金刚在介绍唐诗的诗论中提出的,这里的“意 境”指情意和境界。 B.署名为王昌龄的《诗格》认为,诗歌可分为三境(即物境、情境、意境),但在目前还 没有被学界认可 C.刘勰认为诗歌的创作要在视听范围中感知景物,然后在景物上附着情感,以此产生 诗意,构成创作 D.意境指情意同境界结合,要求诗人把自己的情感色彩附着在景物上,或在诗中写出 景物本身具有的情态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诗格》中提到的物境主要指山水诗,写这种诗首先要胸中有山水之美,然后观察 山水,最后描绘出泉石云峰的形象。 B.作者认为《诗格》中提到的诗歌三境究其本质都是意境,因为三者都是抒情里有 意,达意里有情,都是情和意的结合。 C.刘勰在《文心雕龙·物色》中提到的“写气属采”是指描写对象和手法的问题,“写气” 指描写气候,“属采”是运用辞采 D.《人间词话》举“红杏枝头春意闹”“云破月来花弄影”中的“闹”“弄”主要说明诗歌要写 出诗人内心的独特感受,这样才是有意境的。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4小题,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7题 距离 安晓斯 接到儿子从那座大城市打来的电话,张叔和张婶就没睡好过 儿媳生了个大胖孙子,这在农家可是大事。 说啥也得去看看我们那大胖孙子。张叔和张婶没事就唠叨这话题 儿子张晖真争气。大学毕业后,顺利在城市找到了一份不错的工作。听说那个城市很大, 距离张叔和张婶有五百多公里。工作了一年多时间,儿子就报喜来了。说在那个城市找了个 对象,叫楚雪,家里就她一个女儿,条件很不错。 张叔就说,那我和你妈去看看,替你把把关。张晖就说爸妈你们别来了,这么远的路, 回头我带她回老家一趟。张叔和张婶就一直等啊等,到底没等来 终于等来消息了。是儿子准备结婚的消息。张叔和张婶就告诉儿子准备去一趟。儿子说 爸妈你们别来了,回头我带她回老家一趟好了。连有,把咱家的旧房子拆了再盖一次,人家 是城里的姑娘,回去也得有个干干净净的地方不是? 从此,张叔和张婶比以往起得更早,睡得更晚。张叔还一咬牙,卖了猪粜了粮食,就拆 了旧房盖了新房,还更换了所有的家具。儿子电话来了,说结婚就不回去了,楚雪家把啥东 西都准备好了,房子、车子也都买好了,不用咱家花钱。张叔不听,那咋行,咱必须得拿点 钱。两天后儿子打来电话,楚雪家把在地下停车场买车位的事让给咱了,爸妈你们就哥函的 一个长万彤框。 儿子终于打来电话,说结婚日子定下了。楚雪家里人说,路太远,爸妈你们就别过来 了。结过婚,我抽时间带楚雪回去一趟
盛衰的感慨舞腰”既写了柳枝迎风飘舞的状态,也使人联想起当年歌女翩翩起舞的样 子。 D.“空啼血。子规声外,晓风残月。”(向子 《秦楼月》)诗歌表达了国破家亡的愤恨和 悲凉, “啼血"既写了子规在残月中的悲凉叫声,也表现了词人国破家亡的悲哀之情。 2.下列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2 分) A.“意境”一词在唐朝出现,是日本僧人遍照金刚在介绍唐诗的诗论中提出的,这里的“意 境’’指情意和境界。 B.署名为王昌龄的《诗格》认为,诗歌可分为三境(即物境、情境、意境),但在目前还 没有被学界认可。 C.刘勰认为诗歌的创作要在视听范围中感知景物,然后在景物上附着情感,以此产生 诗意,构成创作。 D.意境指情意同境界结合,要求诗人把自己的情感色彩附着在景物上,或在诗中写出 景物本身具有的情态。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2 分) A.《诗格》中提到的物境主要指山水诗,写这种诗首先要胸中有山水之美,然后观察 山水,最后描绘出泉石云峰的形象。 B.作者认为《诗格》中提到的诗歌三境究其本质都是意境,因为三者都是抒情里有 意,达意里有情,都是情和意的结合。 C.刘勰在《文心雕龙·物色》中提到的“写气”“属采”是指描写对象和手法的问题,“写气” 指描写气候,“属采”是运用辞采。 D.《人间词话》举“红杏枝头春意闹”“云破月来花弄影”中的“闹”“弄”主要说明诗歌要写 出诗人内心的独特感受,这样才是有意境的。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4 小题,15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4~7 题。 距离 安晓斯 接到儿子从那座大城市打来的电话,张叔和张婶就没睡好过。 儿媳生了个大胖孙子,这在农家可是大事。 说啥也得去看看我们那大胖孙子。张叔和张婶没事就唠叨这话题。 儿子张晖真争气。大学毕业后,顺利在城市找到了一份不错的工作。听说那个城市很大, 距离张叔和张婶有五百多公里。工作了一年多时间,儿子就报喜来了。说在那个城市找了个 对象,叫楚雪,家里就她一个女儿,条件很不错。 张叔就说,那我和你妈去看看,替你把把关。张晖就说爸妈你们别来了,这么远的路, 回头我带她回老家一趟。张叔和张婶就一直等啊等,到底没等来。 终于等来消息了。是儿子准备结婚的消息。张叔和张婶就告诉儿子准备去一趟。儿子说, 爸妈你们别来了,回头我带她回老家一趟好了。连有,把咱家的旧房子拆了再盖一次,人家 是城里的姑娘,回去也得有个干干净净的地方不是? 从此,张叔和张婶比以往起得更早,睡得更晚。张叔还一咬牙,卖了猪粜了粮食,就拆 了旧房盖了新房,还更换了所有的家具。儿子电话来了,说结婚就不回去了,楚雪家把啥东 西都准备好了,房子、车子也都买好了,不用咱家花钱。张叔不听,那咋行,咱必须得拿点 钱。两天后儿子打来电话,楚雪家把在地下停车场买车位的事让给咱了,爸妈你们就哥函的 一个长万彤框。 儿子终于打来电话,说结婚日子定下了。楚雪家里人说,路太远,爸妈你们就别过来 了。结过婚,我抽时间带楚雪回去一趟
张叔和张婶就在家里等。每天,老两口除了干农活儿,回到家就开始收拾房间,扫啊 擦啊,虽然累点,可是心里很高兴。 儿子终于又来电话了,怎么坐车,怎么出站,在哪等,都一一记下了。坐在火车上,张 叔和张婶兴奋得没法说,张婶就提醒张叔,别忘了那俩红包,听着火车上来回吆喝的卖饭声, 他们只是喝一口从家里带来的凉开水 下了车,儿子已经在出站口等了。到了一家宾馆。张叔说,咱不住这里,我和你妈就 在你那住一夜,看看孩子就走。儿子的双眼就湿湿的。 饭后,张叔和张婶就和儿子一起去看孙子。进了门,张叔和张婶就看见一个衣着讲究、 戴着金边眼镜的女人。亲家,都来了。很亲热的声音。楚雪,快来,你爸妈来了。还是那个 女人的声音。张叔和张婶就知道一定是亲家母了。换了拖鞋,儿子就拉着张叔和张婶在一个 紫光灯下照了一会。 有了孩子,我们从外面回来都要照一会儿,杀菌效果很好的。还是那个女人亲热的声音。 坐下来喝荼的时候,张叔就拿出那两个红包来。张婶就说,楚雪啊,这是给你的,10001, 在咱农村老家叫万里挑一。这是给孩子的,800元,咱老家叫宝贝蛋蛋。别嫌少,是爸妈 的一点心意 闲聊了一会,张叔和张婶就提出想看看孩子。亲家母就说,好不容易哄睡了,脚步轻点 儿,咱去看看。轻轻地推开卧室的门,张叔和张婶就看见一个罩着粉红色蚊帐的婴儿车。距 离一米远时,张婶想上前抱抱孙子,亲家母就拉住张婶说,咱今天就不抱了呵,就看看。哄 孩子睡着不容易。张叔和张婶就隔着那个粉红色的小蚊帐,在朦朦胧胧中看见了孙子红朴朴 的小脸蛋儿 第二天一大早,哭了一夜的张叔和张婶就来到了火车站。离开宾馆时,张叔没有告诉 儿子。他把儿子交的押金留在了服务台,自己结算了房费 张叔对张婶说,看出来咱儿子有多难了吧。张婶流着泪点点头。哎,老头子,我眼神 儿不好,你到底看清楚咱孙子没有?张叔没说话,大把的泪涌了出来 (选自《小说选刊》2013年第11期) 4.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正确的一项是()(2分) A.儿子说在城里找了个对象,是独生女,家里条件不错,这些话为后文的故事情节做 了铺垫,为写“距离"埋下伏笔。 B.张叔和张婶每天唠叨要去看孙子,这既表明了对孙子的牵挂,对晚辈的疼爱,也暗 批了他们传宗接代的传统思想。 C.小张结婚前后,儿次拒绝父母的探望,声称要回家看看,并要求翻盖新房,实际这都 是小张的借口,他并不真想回去 D.张叔和张婶的亲家——一衣着讲究、戴着金边眼镜的女人,从骨子里就没看得起张叔张 婶,小市民的庸俗心态比较重。 5.小说开篇就写”接到儿子从那座大城市打来的电话,张叔和张婶就没睡好过”。这样写 有什么作用24分) 6.张叔和张婶有哪些性格特点?请简要分析。(4分) 7.小说的题目叫”距离”,请结合全文,谈谈本文反映了哪些方面的距离。(5分) 古诗文阅读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8~11的题
张叔和张婶就在家里等。每天,老两口除了干农活儿,回到家就开始收拾房间,扫啊 擦啊,虽然累点,可是心里很高兴。 儿子终于又来电话了,怎么坐车,怎么出站,在哪等,都一一记下了。坐在火车上,张 叔和张婶兴奋得没法说,张婶就提醒张叔,别忘了那俩红包,听着火车上来回吆喝的卖饭声, 他们只是喝一口从家里带来的凉开水。 下了车,儿子已经在出站口等了。到了一家宾馆。张叔说,咱不住这里,我和你妈就 在你那住一夜,看看孩子就走。儿子的双眼就湿湿的。 饭后,张叔和张婶就和儿子一起去看孙子。进了门,张叔和张婶就看见一个衣着讲究、 戴着金边眼镜的女人。亲家,都来了。很亲热的声音。楚雪,快来,你爸妈来了。还是那个 女人的声音。张叔和张婶就知道一定是亲家母了。换了拖鞋,儿子就拉着张叔和张婶在一个 紫光灯下照了一会。 有了孩子,我们从外面回来都要照一会儿,杀菌效果很好的。还是那个女人亲热的声音。 坐下来喝茶的时候,张叔就拿出那两个红包来。张婶就说,楚雪啊,这是给你的,10001 元, 在咱农村老家叫万里挑一。这是给孩子的,8800 元,咱老家叫宝贝蛋蛋。别嫌少,是爸妈 的一点心意。 闲聊了一会,张叔和张婶就提出想看看孩子。亲家母就说,好不容易哄睡了,脚步轻点 儿,咱去看看。轻轻地推开卧室的门,张叔和张婶就看见一个罩着粉红色蚊帐的婴儿车。距 离一米远时,张婶想上前抱抱孙子,亲家母就拉住张婶说,咱今天就不抱了呵,就看看。哄 孩子睡着不容易。张叔和张婶就隔着那个粉红色的小蚊帐,在朦朦胧胧中看见了孙子红朴朴 的小脸蛋儿。 第二天一大早,哭了一夜的张叔和张婶就来到了火车站。离开宾馆时,张叔没有告诉 儿子。他把儿子交的押金留在了服务台,自己结算了房费。 张叔对张婶说,看出来咱儿子有多难了吧。张婶流着泪点点头。哎,老头子,我眼神 儿不好,你到底看清楚咱孙子没有?张叔没说话,大把的泪涌了出来。 (选自《小说选刊》2013 年第 11 期) 4.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正确的一项是( )(2 分) A.儿子说在城里找了个对象,是独生女,家里条件不错,这些话为后文的故事情节做 了铺垫,为写“距离"埋下伏笔。 B.张叔和张婶每天唠叨要去看孙子,这既表明了对孙子的牵挂,对晚辈的疼爱,也暗 批了他们传宗接代的传统思想。 C.小张结婚前后,儿次拒绝父母的探望,声称要回家看看,并要求翻盖新房,实际这都 是小张的借口,他并不真想回去。 D.张叔和张婶的亲家——衣着讲究、戴着金边眼镜的女人,从骨子里就没看得起张叔张 婶,小市民的庸俗心态比较重。 5.小说开篇就写”接到儿子从那座大城市打来的电话,张叔和张婶就没睡好过”。这样写 有什么作用?(4 分) 6.张叔和张婶有哪些性格特点?请简要分析。 (4 分) 7.小说的题目叫”距离”,请结合全文,谈谈本文反映了哪些方面的距离。 (5 分) 二、古诗文阅读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 4 小题,10 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8~11 的题
李丰,字安国,故卫尉李义子也。黄初中,以父任召随军。始为白衣时,年十七八,在 邺下名为清白,识别人物,海内翕然,莫不注意。后随军在许昌,声称日隆。其父不愿其然 遂令闭门,敕使断客。初,明帝在东宫,丰在文学中。及即尊位,得吴降人,问:“江东库 国名士为谁?”降人云“闻有李安国者”是时丰为黄门郎,明帝问左右安国所在,左右以丰对 帝曰:“丰名乃被于吴越邪?后转骑都尉、给事中。帝崩后,为永宁太仆,以名过其实,能 少也 正始中,迁侍中尚书仆射。丰在台省,常多托疾,时台制,疾满百日当解禄。丰疾未满 数十日,辄暂起,已复卧,如是数岁。初,丰子韬以选尚公主,丰虽外辞之,内不甚惮也 丰弟翼及伟,仕数岁间,并历郡守,丰尝于人中显诫二弟。及司马宣王久病,伟为二千石 荒于酒,乱新平、扶风二郡而丰不召,众人以为恃宠。 曹爽专政,丰依违二公间,无有适莫,故于时有谤书曰:“曹爽之势热如汤,太傅父子冷 如浆,李丰兄弟如游光。”其意以为丰虽外示清净,而内图事,有似于游光也。及宣王奏诛 爽,住车阙下,与丰相闻,丰怖,遽气索,足委地不能起。 至嘉平四年宣王终后,中书今缺,大将军谘问朝臣“谁可补者?”或指向丰。丰虽知此非 显选,而自以连婚国家,思附至尊,因伏不辞,遂奏用之。丰为中书二岁,帝比每独召 与语,不知所说。景王知其议己,请丰,丰不以实告,乃杀之。其事秘 丰前后仕历二朝,不以家计为意,仰俸廪而已。韬虽尚公主,丰常约敕不得有所侵取, 时得赐钱帛,辄以外施亲族:及得赐宫人,多与子弟,而丰皆以与诸外甥。及死后,有司籍 其家,家无馀积。 节选自《三国志》裴松之注引《魏略》 8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其父不愿其然 然:这样 B.及即尊位 及:等到 C.时台制,疾满百日当解禄 制:节制 D.丰尝于人中显诫二弟 诫:警告 9.下列句子中,全都表现李丰为官不贪财的一组是()(2分) ①在邺下名为清白②外示清净,而内图事③不以家计为意,仰俸廪而已④丰常约 敕不得有所侵取⑤得赐宫人,多与子弟,而丰皆以与诸外甥⑥有司籍其家,家无馀 积 A.①②⑥B.①③⑤C.②④⑤D.③④⑥ 10.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李丰年轻时善于品评人物,影响很大,而父亲让他闭门谢客,其名声只是在魏国得 到传播 B.当司马宜王长期生病时,李伟官居二千石,因喝酒误事,造成新平、扶风二郡混乱 哥哥李丰却放任不管 C.曹爽专权的时候,李丰在曹与司马宣王之间两面讨巧,不明确表态,因而遭到世人 的讥讽。 D.李丰担任中书令两年以后,近来常常受到皇帝单独召见,招致景王猜忌,因不肯透 露实情,结果被杀。 1l.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1)明帝问左右安国所在,左右以丰对。(2分) (2)中书令缺,大将军谘问朝臣:“谁可补者?(2分)
李丰,字安国,故卫尉李义子也。黄初中,以父任召随军。始为白衣时,年十七八,在 邺下名为清白,识别人物,海内翕然,莫不注意。后随军在许昌,声称日隆。其父不愿其然, 遂令闭门,敕使断客。初,明帝在东宫,丰在文学中。及即尊位,得吴降人,问:“江东库 国名士为谁?”降人云:“闻有李安国者.”是时丰为黄门郎,明帝问左右安国所在,左右以丰对。 帝曰:“丰名乃被于吴越邪?”后转骑都尉、给事中。帝崩后,为永宁太仆,以名过其实,能用 少也。 正始中,迁侍中尚书仆射。丰在台省,常多托疾,时台制,疾满百日当解禄。丰疾未满 数十日,辄暂起,已复卧,如是数岁。初,丰子韬以选尚公主,丰虽外辞之,内不甚惮也。 丰弟翼及伟,仕数岁间,并历郡守,丰尝于人中显诫二弟。及司马宣王久病,伟为二千石, 荒于酒,乱新平、扶风二郡而丰不召,众人以为恃宠。 曹爽专政,丰依违二公间,无有适莫,故于时有谤书曰:“曹爽之势热如汤,太傅父子冷 如浆,李丰兄弟如游光。”其意以为丰虽外示清净,而内图事,有似于游光也。及宣王奏诛 爽,住车阙下,与丰相闻,丰怖,遽气索,足委地不能起。 至嘉平四年宣王终后,中书今缺,大将军谘问朝臣:“谁可补者?”或指向丰。丰虽知此非 显选,而自以连婚国家,思附至尊,因伏不辞,遂奏用之。丰为中书二岁,帝比每独召 与语,不知所说。景王知其议己,请丰,丰不以实告,乃杀之。其事秘。 丰前后仕历二朝,不以家计为意,仰俸廪而已。韬虽尚公主,丰常约敕不得有所侵取, 时得赐钱帛,辄以外施亲族;及得赐宫人,多与子弟,而丰皆以与诸外甥。及死后,有司籍 其家,家无馀积。 (节选自《三国志》裴松之注引《魏略》) 8.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2 分) A.其父不愿其然. 然:这样 B.及.即尊位 及:等到 C.时台制.,疾满百日当解禄 制:节制 D.丰尝于人中显诫.二弟 诫:警告 9.下列句子中,全都表现李丰为官不贪财的一组是( )(2 分) ①在邺下名为清白 ②外示清净,而内图事 ③不以家计为意,仰俸廪而已 ④丰常约 敕不得有所侵取 ⑤得赐宫人,多与子弟,而丰皆以与诸外甥 ⑥有司籍其家,家无馀 积 A.①②⑥ B.①③⑤ C.②④⑤ D.③④⑥ 10.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2 分) A.李丰年轻时善于品评人物,影响很大,而父亲让他闭门谢客,其名声只是在魏国得 到传播。 B.当司马宜王长期生病时,李伟官居二千石,因喝酒误事,造成新平、扶风二郡混乱, 哥哥李丰却放任不管。 C..曹爽专权的时候,李丰在曹与司马宣王之间两面讨巧,不明确表态,因而遭到世人 的讥讽。 D.李丰担任中书令两年以后,近来常常受到皇帝单独召见,招致景王猜忌,因不肯透 露实情,结果被杀。 11.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4 分) (1)明帝问左右安国所在,左右以丰对。 (2 分) (2)中书令缺,大将军谘问朝臣:“谁可补者?”(2 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 12.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后面的问题。(第一空1分,第二空1分,第三空2分,共4 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 苏轼 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谁见幽人独往来?缥缈孤鸿影。 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 (1)上阕开头两句写夜深人静。其中的“缺”“疏”断”几个字极写了作者幽独凄凉的心境 第三句中的“幽人”是指 (2)下阕“拣尽寒枝不肯栖”采用的是 的修辞方法和托物言志(或类比)的表现手 法,表面上写的是孤鸿不愿选择高枝栖息,宁愿忍受寂寞和寒冷。但实际上却写出了作者 的思想感情。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3小题,7分) 13.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苏轼在《念奴娇·赤壁怀古》中既点题,又为周瑜出场营造声势的句子 是 (2)《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赞叹刘裕北伐的赫赫战功的两句是: (3)荀子在《劝学》中强调 ,只有每天省察自己,才会知 识通达,行为没有过错。 语言文字运用题(本题共6小题,18分) 14.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2分) 阡陌(qian) 提防(d)付度(cun)埋怨(man) B.缜密(zhen 伺候(ci)谛听(d顽劣(wan) C.憔悴(giao) 楔子(qj) 宽恕(shu)盘缠(chan) D.枭雄(xiao) 戕害( qang)蟊贼(mao)鹬蚌(yu 15.下列各组词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2分) A.乖戾九洲跆拳道麻雀虽小,五脏具全 B.沿续编辑势力眼明枪易躲,暗箭难防 C.像片简练流水帐鹬蚌相争,渔翁得利 D.斧正福祉赔笑脸滴水成河,粒米成箩 16.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2分) A.年轻的司机急于赶路,不走公路,另辟蹊径,沿着江边小道行驶,不料驾驶失控, 出了车祸。 B.昨天上午,南岭国家森林公园迎来了今年第一场大雪,沸沸扬扬的雪花把公园的松 树和红叶装点得格外美丽。 C.我国许多城市都建立了食品质量报告制度,定期向社会公布有关部门的检验结果 从而使那些劣质食品在劫难逃 D.在建设新农村的过程中,有些领导总是埋怨农民不积极配合,是否也应该反躬自省 自己的某些做法是否切合实际呢? 17.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2分) A.近几年,食品药品在安全方面出现的问题被媒体曝光,不同职能部门各管一段的监 管模式也因此受到了社会的质疑
(二)古代诗歌阅读 12.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后面的问题。 (第一空 1 分,第二空 1 分,第三空 2 分,共 4 分) 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 苏轼 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谁见幽人独往来? 缥缈孤鸿影。 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 (1)上阕开头两句写夜深人静。其中的“缺’’“疏”“断’’几个字极写了作者幽独凄凉的心境。 第三句中的“幽人”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下阕“拣尽寒枝不肯栖”采用的是__________的修辞方法和托物言志(或类比)的表现手 法,表面上写的是孤鸿不愿选择高枝栖息,宁愿忍受寂寞和寒冷。但实际上却写出了作者 _____________的思想感情。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 3 小题,7 分) 13.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苏轼在《念奴娇·赤壁怀古》中既点题,又为周瑜出场营造声势的句子 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赞叹刘裕北伐的赫赫战功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 (3)荀子在《劝学》中强调“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只有每天省察自己,才会知 识通达,行为没有过错。 三、语言文字运用题(本题共 6 小题,18 分) 14.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2 分) A.阡.陌(qiān) 提.防(dī) 忖.度(cùn) 埋.怨(mán) B.缜.密(zhēn) 伺.候(cì) 谛.听(dī) 顽.劣(wán) C.憔.悴(giáo) 楔.子(qì) 宽恕.(shù) 盘缠.(chán) D.枭.雄(xiāo) 戕.害(qiāng) 蟊.贼(máo) 鹬.蚌(yù) 15.下列各组词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2 分) A.乖戾 九洲 跆拳道 麻雀虽小,五脏具全 B.沿续 编辑 势力眼 明枪易躲,暗箭难防 C.像片 简练 流水帐 鹬蚌相争,渔翁得利 D.斧正 福祉 赔笑脸 滴水成河,粒米成箩 16.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2 分) A.年轻的司机急于赶路,不走公路,另辟蹊径 ....,沿着江边小道行驶,不料驾驶失控, 出了车祸。 B.昨天上午,南岭国家森林公园迎来了今年第一场大雪,沸沸扬扬 ....的雪花把公园的松 树和红叶装点得格外美丽。 C.我国许多城市都建立了食品质量报告制度,定期向社会公布有关部门的检验结果, 从而使那些劣质食品在劫难逃 ....。 D.在建设新农村的过程中,有些领导总是埋怨农民不积极配合,是否也应该反躬自省 .... 自己的某些做法是否切合实际呢? 17.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2 分) A.近几年,食品药品在安全方面出现的问题被媒体曝光,不同职能部门各管一段的监 管模式也因此受到了社会的质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