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特征所困扰,不能深入到事物的本质 高中生的思维基本上接近于成人,处于成熟水平。这主要地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其 高中生能摆脱具体事物的限制,较好地运用理论假设进行思维活动:其二,高中生的思维具 有较高的预见性,这反映出高中生对事物间的关系已有了深刻了解:其三,能自觉地使用形 式逻辑规则进行思维活动。应当指出的是,虽然高中生的思维的深刻性高于初中生,但有时 也存在着一定的片面性。 3、思维的创造性日益增强 随着青少年的自我意识的增强,其思维的创造性也日益增强 初中生已表现出明显的创造性和批判性。他们具有强烈的求知欲和探索精神,喜欢奇特 的幻想,喜欢别出心裁和标新立异。他们不满足于被动地接受教师的讲解,力图证实自己的 能力和才华。初中生思维的创造性与其思维的批判性的发展是相一致的。初中生不轻易地接 受别人的观点,对别人的意见往往要进行一番审查,有时甚至持过分的怀疑和批评态度。 高中生思维的创造性比初中生有了很大的发展。高中生能创造性地进行学习,独立地分 析问题、解决问题。他们小制作、小发明、小论文的数量明显增多,质量也有明显提高。 无论是初中生还是高中生,其思维的创造性都是不成熟的。具体表现为鉴别力不强,易 受错误思维的影响:在遇到困难时,容易动摇。 4、思维的自我监控能力显著增强 思维的自我监控能力是个体对自己的思维过程进行监视和控制的能力,是元认知能力的 重要成份。 初中生思维的自我监控能力开始发展,能够根据思维活动的结果,对简单的思维活动进 行一定的调节。但这种调节只是初步的。一方面思维的计划性还不够完善,不能根据严密的 逻辑规则确定思维活动的程序,存在着一定的不随意性:另一方面,主要靠思维活动的结果 的反馈信息调节思维活动,不善于在思维过程中对思维活动进行控制。 在高中阶段随着高中生对思维方法和相应的逻辑规则的掌握日益熟练化,高中生思维的 自我监控能力有了明显的提高。高中生能够根据需要确定解决问题的思路,并在思维过程中 对思维活动进行监控,以确保思维活动的正确性和高效率 (二)青少年抽象思维的发展 1、推理能力的发展 研究表明(朱智贤,1990),青少年的推理能力有随年龄增长而显著提高的趋势,但各 种推理能力的发展存在着一定程度的不平衡。 初一学生就开始具备各种推理能力,而且随年级升高迅速发展,不同年级间推理能力的 差异均十分显著。高中生归纳推理和演绎推理的正确率均达到60%以上,这表明,高中生的 推理能力已趋向成熟 中学生各种推理能力的的发展存在一定程度的不平衡,这主要表现在:其一,归纳推理 优于演绎推理;其二,在演绎推理中,直言推理成熟最早,假言、选言和复合推理发展基本 同步,且成熟较晚:其三,形式推理的能力高于推理应用能力的发展水平。例如,高二学生 形式推理的正确率达81%,而改正推理错误〃的正确率约为70%,运用推理解决问题〃的正 确率仅约32%。同时,个体间推理能力的差异有增大的趋势。高中生之间的差异明显大于初 中生 2、运用逻辑规则的能力的发展 研究发现(朱智贤,1990),青少年在掌握矛盾律、排中律、同一律逻辑规则方面都达 到了较高的水平。初一的正确率约为68%,初三的正确率约为73%,高二的正确率约为77%。 这说明,青少年已基本具有运用逻辑规则的能力,随年龄增长运用逻辑规则的能力有所提高 该研究还发现,年级越高,个体间的差异越小。这说明,随着青少年年龄的增长,其运用逻 辑规则的能力趋于稳定 研究还表明(朱智贤,1990),青少年运用不同逻辑规则的能力的发展也存在着一定程度的 不平衡。其中矛盾律掌握得最好,同一律次之,排中律掌握得最差 (三)青少年辩证思维的发展 1、青少年的辩证思维迅速发展 研究表明(林崇德,1985),个体的辩证逻辑思维在T11岁开始出现,随着年龄的增长, 其辩证逻辑思维水平不断发展。初三是辩证思维迅速发展的阶段,即重要的转折期。高二有
部特征所困扰,不能深入到事物的本质。 高中生的思维基本上接近于成人,处于成熟水平。这主要地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其一, 高中生能摆脱具体事物的限制,较好地运用理论假设进行思维活动;其二,高中生的思维具 有较高的预见性,这反映出高中生对事物间的关系已有了深刻了解;其三,能自觉地使用形 式逻辑规则进行思维活动。应当指出的是,虽然高中生的思维的深刻性高于初中生,但有时 也存在着一定的片面性。 3、思维的创造性日益增强 随着青少年的自我意识的增强,其思维的创造性也日益增强。 初中生已表现出明显的创造性和批判性。他们具有强烈的求知欲和探索精神,喜欢奇特 的幻想,喜欢别出心裁和标新立异。他们不满足于被动地接受教师的讲解,力图证实自己的 能力和才华。初中生思维的创造性与其思维的批判性的发展是相一致的。初中生不轻易地接 受别人的观点,对别人的意见往往要进行一番审查,有时甚至持过分的怀疑和批评态度。 高中生思维的创造性比初中生有了很大的发展。高中生能创造性地进行学习,独立地分 析问题、解决问题。他们小制作、小发明、小论文的数量明显增多,质量也有明显提高。 无论是初中生还是高中生,其思维的创造性都是不成熟的。具体表现为鉴别力不强,易 受错误思维的影响;在遇到困难时,容易动摇。 4、思维的自我监控能力显著增强 思维的自我监控能力是个体对自己的思维过程进行监视和控制的能力,是元认知能力的 重要成份。 初中生思维的自我监控能力开始发展,能够根据思维活动的结果,对简单的思维活动进 行一定的调节。但这种调节只是初步的。一方面思维的计划性还不够完善,不能根据严密的 逻辑规则确定思维活动的程序,存在着一定的不随意性;另一方面,主要靠思维活动的结果 的反馈信息调节思维活动,不善于在思维过程中对思维活动进行控制。 在高中阶段随着高中生对思维方法和相应的逻辑规则的掌握日益熟练化,高中生思维的 自我监控能力有了明显的提高。高中生能够根据需要确定解决问题的思路,并在思维过程中 对思维活动进行监控,以确保思维活动的正确性和高效率。 (二)青少年抽象思维的发展 1、推理能力的发展 研究表明(朱智贤,1990),青少年的推理能力有随年龄增长而显著提高的趋势,但各 种推理能力的发展存在着一定程度的不平衡。 初一学生就开始具备各种推理能力,而且随年级升高迅速发展,不同年级间推理能力的 差异均十分显著。高中生归纳推理和演绎推理的正确率均达到 60%以上,这表明,高中生的 推理能力已趋向成熟。 中学生各种推理能力的的发展存在一定程度的不平衡,这主要表现在:其一,归纳推理 优于演绎推理;其二,在演绎推理中,直言推理成熟最早,假言、选言和复合推理发展基本 同步,且成熟较晚;其三,形式推理的能力高于推理应用能力的发展水平。例如,高二学生 形式推理的正确率达 81%,而“改正推理错误”的正确率约为 70%,“运用推理解决问题”的正 确率仅约 32%。同时,个体间推理能力的差异有增大的趋势。高中生之间的差异明显大于初 中生。 2、运用逻辑规则的能力的发展 研究发现(朱智贤,1990),青少年在掌握矛盾律、排中律、同一律逻辑规则方面都达 到了较高的水平。初一的正确率约为 68%,初三的正确率约为 73%,高二的正确率约为 77% 。 这说明,青少年已基本具有运用逻辑规则的能力,随年龄增长运用逻辑规则的能力有所提高。 该研究还发现,年级越高,个体间的差异越小。这说明,随着青少年年龄的增长,其运用逻 辑规则的能力趋于稳定。 研究还表明(朱智贤,1990),青少年运用不同逻辑规则的能力的发展也存在着一定程度的 不平衡。其中矛盾律掌握得最好,同一律次之,排中律掌握得最差。 (三)青少年辩证思维的发展 1、青少年的辩证思维迅速发展 研究表明(林崇德,1985),个体的辩证逻辑思维在 7~11 岁开始出现,随着年龄的增长, 其辩证逻辑思维水平不断发展。初三是辩证思维迅速发展的阶段,即重要的转折期。高二有
85%的学生能正确地进行辩证逻辑思维,其辩证逻辑思维的水平已接近于成人。 2、青少年不同形式的辩证思维的发展水平不同 辩证思维是由辩证概念、辩证判断、辩证推理三种形式构成。青少年对辩证思维三种不 同形式的掌握水平是不同的。研究表明(朱智贤,1990),辫证概念发展较早,辩证判断次 之,辩证推理出现最晩。辩证概念和辩证判断的水平较为接近,而辩证推理的水平则远远落 后于前两者。高二学生辩证推理的正确率仅为37%左右 (四)青少年创造性思维的发展 1、青少年创造性思维能力的结构日趋完整 创造性思维是由求同思维(聚合思维)和求异思维(发散思维)构成的,其中求异思维 是创造性思维的核心。创造性思维能力的结构的完整性表现为求同思维和求异思维的协同发 展 研究表明(张德秀,1985),初一、初二学生的求同思维优于求异思维,而从初三开始, 求异思维的发展速度明显加快,并超过求同思维的发展速度。高中生的创造性思维进入了以 求异思维为主,求同思维求异思维协同发展的阶段 2、青少年创造性思维品质日趋提高 创造性思维品质的高低,主要是由求异思维(发散思维)的品质决定的。求异思维具有流畅 性、变通性、独特性三种特点或品质。青少年思维的流畅性、变通性有很大的发展,他们能 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运用不同的方法、规则、公式、原理去解决问题,能举一反三,触类 旁通。但比较而言,思维的独特性发展相对缓慢。虽然青少年的小发明、小制作、小论文的 数量和质量都随着年龄呈增长趋势,但其中表现出的独创性还不明显。这说明,青少年的创 造性思维还不够成熟 创造性思维品质的发展还具有明显的个别差异。研究表明(潘洁,1983),个体之间在 流畅性、变通性、独特性方面存在着明显的个别差异。这种个别差异还表现为:独特性的个 别差异最大,变通性的个别差异次之,流畅性的个别差异最小。 第二节知识的学习 根据认知心理学的观点,知识的学习是一种复杂的信息加工过程。在知识的学习过程中 学习者获得了一定的信息,并在大脑中对这些信息进行重新组织,从而形成了一定的知识结 构。本节主要介绍现代认知心理学的知识观,并讨论知识学习的有关问题。 知识的概述 )知识的定义 知识〃是日常生活中常用的词汇。实际上,人们对知识〃的理解往往只是凭借着经验 与直觉,而并不十分了解知识〃的本质特征。心理学家们对“知识〃的解释,也存在着很大 的分歧。 20世纪70年代之前,我国教育界,大都是从哲学的角度来界定知识〃涵义,强调知识 是人脑对客观世界的主观映象。近年来,我国心理学界根据现代认知心理学的观点,一般将 知识定义为个体通过与其环境相互作用后获得的信息及其组织。这一定义强调:首先,知识 是个体后天经验的产物,它不是由遗传而来的;其次,知识的获得过程是主体与环境相互作 用的过程;再次,知识既包括具体信息的获得,也包括个体认知结构的变化 (二)知识的分类 按现代认知心理学的理解,知识有广义与狭义之分。广义的知识可以分为两类,即陈述 性知识、程序性知识。 1.陈述性知识 陈述性知识是描述客观事物的特点及关系的知识,也称为描述性知识。这类知识主要用 来回答事物是什么〃、"为什么〃和怎么样〃等问题,可用来区分和辨别事物。如书籍是 什么?〃有什么作用?〃等等。这类知识具有静态的性质,它与我国流行的、与技能相对的知 识〃概念是相吻合的。目前我国学校教学中传授的主要是这类知识。狭义的知识就是指这类 知识。陈述性知识主要包括三种不同水平:符号表征、概念、命题。 符号表征是最简单的陈述性知识。所谓符号表征就指代表一定事物的符号。例如学生所 学习的英语单词的词形、数学中的数字、物理公式中的符号、化学元素的符号等,都是符号 表征
85%的学生能正确地进行辩证逻辑思维,其辩证逻辑思维的水平已接近于成人。 2、青少年不同形式的辩证思维的发展水平不同 辩证思维是由辩证概念、辩证判断、辩证推理三种形式构成。青少年对辩证思维三种不 同形式的掌握水平是不同的。研究表明(朱智贤,1990),辩证概念发展较早,辩证判断次 之,辩证推理出现最晚。辩证概念和辩证判断的水平较为接近,而辩证推理的水平则远远落 后于前两者。高二学生辩证推理的正确率仅为 37%左右。 (四)青少年创造性思维的发展 1、青少年创造性思维能力的结构日趋完整 创造性思维是由求同思维(聚合思维)和求异思维(发散思维)构成的,其中求异思维 是创造性思维的核心。创造性思维能力的结构的完整性表现为求同思维和求异思维的协同发 展。 研究表明(张德秀,1985),初一、初二学生的求同思维优于求异思维,而从初三开始, 求异思维的发展速度明显加快,并超过求同思维的发展速度。高中生的创造性思维进入了以 求异思维为主,求同思维求异思维协同发展的阶段。 2、青少年创造性思维品质日趋提高 创造性思维品质的高低,主要是由求异思维(发散思维)的品质决定的。求异思维具有流畅 性、变通性、独特性三种特点或品质。青少年思维的流畅性、变通性有很大的发展,他们能 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运用不同的方法、规则、公式、原理去解决问题,能举一反三,触类 旁通。但比较而言,思维的独特性发展相对缓慢。虽然青少年的小发明、小制作、小论文的 数量和质量都随着年龄呈增长趋势,但其中表现出的独创性还不明显。这说明,青少年的创 造性思维还不够成熟。 创造性思维品质的发展还具有明显的个别差异。研究表明(潘洁,1983),个体之间在 流畅性、变通性、独特性方面存在着明显的个别差异。这种个别差异还表现为:独特性的个 别差异最大,变通性的个别差异次之,流畅性的个别差异最小。 第二节 知识的学习 根据认知心理学的观点,知识的学习是一种复杂的信息加工过程。在知识的学习过程中, 学习者获得了一定的信息,并在大脑中对这些信息进行重新组织,从而形成了一定的知识结 构。本节主要介绍现代认知心理学的知识观,并讨论知识学习的有关问题。 一、知识的概述 (一)知识的定义 “知识”是日常生活中常用的词汇。实际上,人们对“知识”的理解往往只是凭借着经验 与直觉,而并不十分了解“知识”的本质特征。心理学家们对“知识”的解释,也存在着很大 的分歧。 20 世纪 70 年代之前,我国教育界,大都是从哲学的角度来界定“知识”涵义,强调知识 是人脑对客观世界的主观映象。近年来,我国心理学界根据现代认知心理学的观点,一般将 知识定义为个体通过与其环境相互作用后获得的信息及其组织。这一定义强调:首先,知识 是个体后天经验的产物,它不是由遗传而来的;其次,知识的获得过程是主体与环境相互作 用的过程;再次,知识既包括具体信息的获得,也包括个体认知结构的变化。 (二)知识的分类 按现代认知心理学的理解,知识有广义与狭义之分。广义的知识可以分为两类,即陈述 性知识、程序性知识。 1.陈述性知识 陈述性知识是描述客观事物的特点及关系的知识,也称为描述性知识。这类知识主要用 来回答事物“是什么”、“为什么”和“怎么样”等问题,可用来区分和辨别事物。如“书籍是 什么?”“有什么作用?”等等。这类知识具有静态的性质,它与我国流行的、与技能相对的“知 识”概念是相吻合的。目前我国学校教学中传授的主要是这类知识。狭义的知识就是指这类 知识。陈述性知识主要包括三种不同水平:符号表征、概念、命题。 符号表征是最简单的陈述性知识。所谓符号表征就指代表一定事物的符号。例如学生所 学习的英语单词的词形、数学中的数字、物理公式中的符号、化学元素的符号等,都是符号 表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