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优化结构 围绕发展流量经济,着力发展物流、商贸、会展、旅游、中介服务、 金融保险等现代服务业,大力发展教育产业。着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壮 大工业支柱创业、改造发展特色传统产业。到2005年,全市三次产业结 构调整为2.5:525:45。 以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来壮大电子信息、机械、化工三大支柱产 业,以主导产品延伸产业链,围绕戴尔,金龙、ABB、翔鹭等龙头企业和 产品,大力进行配套招商,促使向上下游延伸。以政策倾斜重点扶持产业 链,以优惠的政策吸引更多的世界500强企业和知名的跨国公司来厦投资。 ①电子信息产业:以计算机、移动通信手机,宽带无线网络设备、 助听器、小家电、数字视听产品及其它投资类、消费类电子整机产品为龙 头,向集成电路(C)及基础元器件、零部件、外部设备、主机产品组件 软件等方向延伸,大力发展基础元器件及光电产业。形成中、高档计算机 产业链;以个人电脑、服务器手提电脑等主机产品为中心,向显示器、键 盘、主机板、网卡等周边设备以及IC、电容器、光电器件,继电器等基础 器件方向发展,同时大力发展开发计算机应用产品及软件。 ②化工:发展有机原料,石化中下游产品及后加工,精细化工等。 重点发展芳烃系列产业链:以聚酯为中心,向上、下游发展、建成国内具 有较强竞争力的翔鹭芳烃企业,结合翔鹭石化、涤纶、特种树脂,向下游 发展纺造染整,多类聚酯、聚酯膜等产品,发展感光材料、涂料、表面活 性剂,胶粘剂等精细化工产品系列。以芳烃项目副产品为主,发展有机化 工原料产品,以正新橡胶为龙头,发展子午线脂及普通斜交轮胎和工程轮 胎原材料
16 1、优化结构: 围绕发展流量经济,着力发展物流、商贸、会展、旅游、中介服务、 金融保险等现代服务业,大力发展教育产业。着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壮 大工业支柱创业、改造发展特色传统产业。到 2005 年,全市三次产业结 构调整为 2.5:52.5:45。 以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来壮大电子信息、机械、化工三大支柱产 业,以主导产品延伸产业链,围绕戴尔,金龙、ABB、翔鹭等龙头企业和 产品,大力进行配套招商,促使向上下游延伸。以政策倾斜重点扶持产业 链,以优惠的政策吸引更多的世界 500 强企业和知名的跨国公司来厦投资。 ① 电子信息产业:以计算机、移动通信手机,宽带无线网络设备、 助听器、小家电、数字视听产品及其它投资类、消费类电子整机产品为龙 头,向集成电路(IC)及基础元器件、零部件、外部设备、主机产品组件、 软件等方向延伸,大力发展基础元器件及光电产业。形成中、高档计算机 产业链;以个人电脑、服务器手提电脑等主机产品为中心,向显示器、键 盘、主机板、网卡等周边设备以及 IC、电容器、光电器件,继电器等基础 器件方向发展,同时大力发展开发计算机应用产品及软件。 ② 化工:发展有机原料,石化中下游产品及后加工,精细化工等。 重点发展芳烃系列产业链:以聚酯为中心,向上、下游发展、建成国内具 有较强竞争力的翔鹭芳烃企业,结合翔鹭石化、涤纶、特种树脂,向下游 发展纺造染整,多类聚酯、聚酯膜等产品,发展感光材料、涂料、表面活 性剂,胶粘剂等精细化工产品系列。以芳烃项目副产品为主,发展有机化 工原料产品,以正新橡胶为龙头,发展子午线脂及普通斜交轮胎和工程轮 胎原材料
③机械:注重与现有主导产业配套的基础工艺、零部件制造。重点 发展飞机维修、工程杋械、客车及摩托车、配电设备、船舶修造、基础机 械及基础件、及其深加工产品七大系列产品。形成飞机维修产业链,工程 机械产业链 物流:依托厦门现有的海、陆、空主体交通优势,开发物流园区,完 善物流设施平台,进一步完善配套体系,建立开放的现代物流网络体系。 引进国际知名物流企业和国内、周边省份和本省实力强的货运,货代公司 来厦设立“物流配送中心”。扶持各具特色的物流企业,大力发展电子商 务,建立配送网络,通过信息化提高物流业服务水平。 推进厦门区域性金融市场建设,引进境内外资银行,证券、保险、信 托等金融机构公司、建立和完善辐射对周边地区的资金拆借市场,外汇市 场,商业票据市场和证券保险服务等金融市场,增强资本运作融资能力 帮助引导企业上市,创新融资品种,拓展融资渠道。力争组建我市本土的 金融控股公司,筹建本士保险、证券和风险投资公司。利用对台优势,引 进台资银行或组建台资合作银行。构筑厦台直接通汇,在部分外资银行开 办台币业务。努力使厦门成为海峡两岸金融合作与交流的中心 商贸:构建多元化商贸经营格局。放宽市场准入,引导外资企业拓展 国际市场,吸引周边地区企业来厦经营国际贸易。扩大一般贸易、积极发 展转口贸易和境外加工贸易。积极发展内资业,加快引进国际知名的商业 流通企业,扶持一批本地商品名店做强做大。构建中心商务区,合理进行 商业布局。 旅游:突出“海洋、侨乡、文化、生态”四大特色,把厦门建设成亚 太知名的国际性生态型滨海旅游城市。注重商旅结合、文体旅结合,会展
17 ③ 机械:注重与现有主导产业配套的基础工艺、零部件制造。重点 发展飞机维修、工程机械、客车及摩托车、配电设备、船舶修造、基础机 械及基础件、及其深加工产品七大系列产品。形成飞机维修产业链,工程 机械产业链。 物流:依托厦门现有的海、陆、空主体交通优势,开发物流园区,完 善物流设施平台,进一步完善配套体系,建立开放的现代物流网络体系。 引进国际知名物流企业和国内、周边省份和本省实力强的货运,货代公司 来厦设立“物流配送中心”。扶持各具特色的物流企业,大力发展电子商 务,建立配送网络,通过信息化提高物流业服务水平。 推进厦门区域性金融市场建设,引进境内外资银行,证券、保险、信 托等金融机构公司、建立和完善辐射对周边地区的资金拆借市场,外汇市 场,商业票据市场和证券保险服务等金融市场,增强资本运作融资能力、 帮助引导企业上市,创新融资品种,拓展融资渠道。力争组建我市本土的 金融控股公司,筹建本土保险、证券和风险投资公司。利用对台优势,引 进台资银行或组建台资合作银行。构筑厦台直接通汇,在部分外资银行开 办台币业务。努力使厦门成为海峡两岸金融合作与交流的中心。 商贸:构建多元化商贸经营格局。放宽市场准入,引导外资企业拓展 国际市场,吸引周边地区企业来厦经营国际贸易。扩大一般贸易、积极发 展转口贸易和境外加工贸易。积极发展内资业,加快引进国际知名的商业 流通企业,扶持一批本地商品名店做强做大。构建中心商务区,合理进行 商业布局。 旅游:突出“海洋、侨乡、文化、生态”四大特色,把厦门建设成亚 太知名的国际性生态型滨海旅游城市。注重商旅结合、文体旅结合,会展
旅结合,准旅游概念渗透副经济、社会、生活各个方面。建立厦门旅游四 个亮点,即鼓浪屿艺术岛、环岛路东海岸休闲度假观光带、集美学村、对 台旅游。形成三个旅游圈:都市休闲度假旅游圈,郊野休闲旅游圈,山海 协作旅游圈,这指漳州、泉州、三明、龙岩、莆田、武夷山等旅游腹地。 会展:大力发展会展经济。利用厦门的知名度、区位优势和良好的会 展设施,加强市场化运作,注重包装、宣传和组织,争取一些常年或定期 召开的大型综合性、专业性会展活动定点厦门。吸引国际、国内重要会议, 跨国公司年会等各类学术论坛、专业培训和品牌展会等等,努力使厦门成 为我国乃至东南亚的会务中心。 教育:利用特色教育资源,发挥名校效应,积极推进非义务教育的社 会化和产业化。鼓励办学水平较高的中小学在城市新区和岛外地区设立分 校。重点开发两个高等教育文教区。其一是:“厦大——曾厝安文教区” 其二是“集美杏林文教区”。前者依托厦大、加快国家会计学院、厦门成 人高校、厦大医学院的建设和发展、扶持华夏学院等民办高校,建成“学 科齐全、高品位、高档次”的文教区,并与厦门软件园形成互动。后者在 办好集美大学的基础上、创办厦门理工学院、厦门医学高等专科学校等。 中介服务:大力培植和引进与经济发展、人民生活相关的中介服务业 鼓励物流中介、船代货代、检测检验、产权交易、技术市场、经纪市场、 人才中介,评估机构、情报信息咨询,知识产权事务中心、会计师事务所、 审计师事务所,金融事务所,律师事务所等中介服务机构。逐步实现中介 服务的组织网络化、功能社会化、服务产业化。 卫生:优化卫生资源配置,满足人民群众多层次多样化的医疗、保健 需求,争取尽快将厦门建成闽南金三角,闽西南五方的“医疗”,“急救
18 旅结合,准旅游概念渗透副经济、社会、生活各个方面。建立厦门旅游四 个亮点,即鼓浪屿艺术岛、环岛路东海岸休闲度假观光带、集美学村、对 台旅游。形成三个旅游圈:都市休闲度假旅游圈,郊野休闲旅游圈,山海 协作旅游圈,这指漳州、泉州、三明、龙岩、莆田、武夷山等旅游腹地。 会展:大力发展会展经济。利用厦门的知名度、区位优势和良好的会 展设施,加强市场化运作,注重包装、宣传和组织,争取一些常年或定期 召开的大型综合性、专业性会展活动定点厦门。吸引国际、国内重要会议, 跨国公司年会等各类学术论坛、专业培训和品牌展会等等,努力使厦门成 为我国乃至东南亚的会务中心。 教育:利用特色教育资源,发挥名校效应,积极推进非义务教育的社 会化和产业化。鼓励办学水平较高的中小学在城市新区和岛外地区设立分 校。重点开发两个高等教育文教区。其一是:“厦大——曾厝安文教区” 其二是“集美杏林文教区”。前者依托厦大、加快国家会计学院、厦门成 人高校、厦大医学院的建设和发展、扶持华夏学院等民办高校,建成“学 科齐全、高品位、高档次”的文教区,并与厦门软件园形成互动。后者在 办好集美大学的基础上、创办厦门理工学院、厦门医学高等专科学校等。 中介服务:大力培植和引进与经济发展、人民生活相关的中介服务业。 鼓励物流中介、船代货代、检测检验、产权交易、技术市场、经纪市场、 人才中介,评估机构、情报信息咨询,知识产权事务中心、会计师事务所、 审计师事务所,金融事务所,律师事务所等中介服务机构。逐步实现中介 服务的组织网络化、功能社会化、服务产业化。 卫生:优化卫生资源配置,满足人民群众多层次多样化的医疗、保健 需求,争取尽快将厦门建成闽南金三角,闽西南五方的“医疗”,“急救
“疾病预防控制和康复”中心。 房地产:在调整、规范的基础上发展壮大我市房地产业。多渠道分流 人口,提高城市品位。 2、合理布局 厦门本岛以第三产业为主,承担城市服务中心,集散中心和研发中心 功能。同安集美产业带重点发展高新技术产业。西海域继续壮大支柱产业 东海域成为产业新区 ①厦门本岛(含鼓浪屿)中心城市。 完善现有的信息、金融、医疗卫生、保险、商贸、会展、物流、中介 服务等高层次的商务服务业,大力发展都市旅游业。以孵化器、工程中心 及研发基地为主,重点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本岛所配置的功能区为:湖滨 北路行政金融中心;火炬高科技园(含软件园、路桥高科技园、留学生创 业园、北大生物园);自由港(航空工业城、象屿保税区);万石岩、国家 级风景名胜区;环岛路旅游观光带,浮屿——鹭江道中心商务区、轮渡一 一象屿——航空港物流园区。鼓浪屿艺术岛,以旅游、观光、休闲、娱乐 为主 ②西海域。海沧城区、马銮湾城区、集美—一杏林湾文教区。西部 产业带重点发展机械、电子等支柱产业、其中海沧产业区其他功能区:包 括集美文教区、海沧物流园区、未来海岸居住区、马銮湾商住环、杏林湾 水上运动中心、中州岛温泉旅游度假区。 ③同集路沿线及大同城区。重点发展电子、生物、新材料等高新技 术产业、轻工食品、石材等。建立汽车、水产、化工批发市场。 ④东海域。重点发展民营工业。巷南工业区主要发展电子,光电
19 “疾病预防控制和康复”中心。 房地产:在调整、规范的基础上发展壮大我市房地产业。多渠道分流 人口,提高城市品位。 2、合理布局: 厦门本岛以第三产业为主,承担城市服务中心,集散中心和研发中心 功能。同安集美产业带重点发展高新技术产业。西海域继续壮大支柱产业。 东海域成为产业新区。 ① 厦门本岛(含鼓浪屿)中心城市。 完善现有的信息、金融、医疗卫生、保险、商贸、会展、物流、中介 服务等高层次的商务服务业,大力发展都市旅游业。以孵化器、工程中心 及研发基地为主,重点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本岛所配置的功能区为:湖滨 北路行政金融中心;火炬高科技园(含软件园、路桥高科技园、留学生创 业园、北大生物园);自由港(航空工业城、象屿保税区);万石岩、国家 级风景名胜区;环岛路旅游观光带,浮屿——鹭江道中心商务区、轮渡— —象屿——航空港物流园区。鼓浪屿艺术岛,以旅游、观光、休闲、娱乐 为主。 ② 西海域。海沧城区、马銮湾城区、集美——杏林湾文教区。西部 产业带重点发展机械、电子等支柱产业、其中海沧产业区其他功能区:包 括集美文教区、海沧物流园区、未来海岸居住区、马銮湾商住环、杏林湾 水上运动中心、中州岛温泉旅游度假区。 ③ 同集路沿线及大同城区。重点发展电子、生物、新材料等高新技 术产业、轻工食品、石材等。建立汽车、水产、化工批发市场。 ④ 东海域。重点发展民营工业。巷南工业区主要发展电子,光电一
体化、新能源、巷北工业区主要发展轻型加工区。 重点建立大嶝特色中心镇、发展旅游和对台贸易。 ⑤生态产业区。重点以“公司+农户”的方式发展现代农业,厦门岛 外的山地作为生态屏障、水源保护地和生态旅游开发用地 3、提升素质 ①通过大力发展流量经济,推动物流、商贸、会展、金融保险、房 地产、教育、卫生等三产行业的主导创业向规模化、现代化发展;通过大 力引进外资,提升我市主要服务业的国际化服务水平;吸引国内外高校及 大专院校来厦设立研发机构,提升我市科技研发水平大力推进电子信息、 生物技术、新材料、新能源等高新技术产业化,提升产业层次。推动龙头 企业,名牌产品的带动,形成具有技术优势又有市场竞争力的产业群。 4、鼓励民营 大力扶持民营经济,特别是科技型民营经济。把民营经济培育成经济 增长的新亮点,规划民营经济园区。充分利用资源,使民营经济向区域化 发展。吸引农民进镇发展民营经济。 加强与泉州和金门地区等民营经济发展较快的周边地区的合作与交 流,提升我市民营经济发展的水平 (二)厦门协作区产业化布局 1、以厦门特区为中心,创建区域性流量经济的新格局。厦门区域性 产业化大协作,就是要继续充分发挥厦门经济特区的技术的窗口、管理的 窗口、知识的窗口和对外政策的窗口的作用,通过发展流量经济,进一步 对漳州、泉州、龙岩、三明和粤东、赣南起带头、辐射的作用,进一步推 动对台经贸交流与合作。厦门流量经济的率先发展,将为协作区的资金
20 体化、新能源、巷北工业区主要发展轻型加工区。 重点建立大嶝特色中心镇、发展旅游和对台贸易。 ⑤ 生态产业区。重点以“公司+农户”的方式发展现代农业,厦门岛 外的山地作为生态屏障、水源保护地和生态旅游开发用地。 3、提升素质 ① 通过大力发展流量经济,推动物流、商贸、会展、金融保险、房 地产、教育、卫生等三产行业的主导创业向规模化、现代化发展;通过大 力引进外资,提升我市主要服务业的国际化服务水平;吸引国内外高校及 大专院校来厦设立研发机构,提升我市科技研发水平大力推进电子信息、 生物技术、新材料、新能源等高新技术产业化,提升产业层次。推动龙头 企业,名牌产品的带动,形成具有技术优势又有市场竞争力的产业群。 4、鼓励民营 大力扶持民营经济,特别是科技型民营经济。把民营经济培育成经济 增长的新亮点,规划民营经济园区。充分利用资源,使民营经济向区域化 发展。吸引农民进镇发展民营经济。 加强与泉州和金门地区等民营经济发展较快的周边地区的合作与交 流,提升我市民营经济发展的水平。 (二)厦门协作区产业化布局 1、以厦门特区为中心,创建区域性流量经济的新格局。厦门区域性 产业化大协作,就是要继续充分发挥厦门经济特区的技术的窗口、管理的 窗口、知识的窗口和对外政策的窗口的作用,通过发展流量经济,进一步 对漳州、泉州、龙岩、三明和粤东、赣南起带头、辐射的作用,进一步推 动对台经贸交流与合作。厦门流量经济的率先发展,将为协作区的资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