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年度报告 权转让后外高桥造船不再持有长兴重工和中船圣汇股权,以及转让邮轮科技43.4%股权和中船集团增 资稀释股杈后对邮轮科技不具控制权,长兴重工、中船圣汇和邮轮科技不再纳入公司合并范围 主要受上述重要事件影响,公司报告期末银行借款比年初减少1,222,900万元,存货比年初减少 228,403万元,固定资产及无形资产减少395,857万元 其中:境外资产0(单位:元币种:人民币),占总资产的比例为0%。 三、报告期内核心竞争力分析 √适用口不适用 公司系国内规模最大、技术最先进、产品结构最全的造船旗舰上市公司之一,业务涵盖船舶建造、 修船、海洋工程、动力业务、机电设备等,在规模、品牌、技术结构、转型发展等方面具有优势。 1、品牌优势 近年来,公司的核心竞争力持续加强,公司品牌在国际上的影响力日益深远,早已走在了世界前 列 外高桥造船作为中国造船业的领军企业,技术力量雄厚,造船产品技术含量高,研发、建造的17 万吨级/20万吨级散货船累计交付量占全球好望角型散货轮船船队比重的11.3%;设计建造11万吨级 Aframax成品/原油船系列,30万吨级超大型油轮ⅥCC累计交付量占全球ⅥCC船队8.3%;自主开发 了21万吨纽卡斯尔型散货船、11万吨甲醇运输船、7.5万吨LR1成品油船、12600箱集装箱船:承接 建造并且成功交付了20000箱集装箱船和300KFPS0;进军大型邮轮建造市场,正式签署“2+4”艘13.55 万总吨大型邮轮建造合同,开创中国大型邮轮建造之先河。知识产权体系和标准体系日趋完善,全年 累计完成专利申请210项,获得国家和行业专利奖4项,并完成6项国家标准发布和3项国家标准报 批;预先研究性项目中的数字化曲板成型及测量装备项目获工信部“人工智能与实体化经济深度融合” 重点示范项目,并成为在上海举行的“世界人工智能”大会上的展示项目 通过多年发展,中船澄西在生产效率、周期、产品质量、成本控制、顾客满意度等方面展现竞争 优势,形成一批有优势竞争力拳头产品,业已形成良好的声誉及品牌竞争力。造船方面,灵便型”散 货船具有领先地位,绿色环保节能船性能优越,并在等领域有效切入,产品结构进一步优化,市场适 应能力明显较强。非船钢结构风塔行销全球市场,产品品质、成本竞争力较强。修船业务方面中船澄 西一直处于国内修船厂的第一梯队,被业界称为“五星级”修船厂,尤其在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特 种船舶的修理和改装业务具有较大市场份额。“周期短、效率高、质量优”是公司修船品牌的鲜明特 征,船东认可度高,优质客户稳定。历经四十余年的发展,凭借卓越的质量、良好的服务、先进的技 术和优秀的业绩,形成了具有鲜明特征的“中船澄西修船”品牌,修船绿色智能化生产迈出崭新步伐 沪东重机发挥科技引领作用,交付安装的多项机型均为世界首台,其余各产品均领先于国内外, 获得市场高度认可。2018年,沪东重机荣获我国工业最高类奖项“中国工业大奖表彰奖”,这也是船 舶动力行业企业首次获得该奖项。 2、规模优势 近年来,我国造船企业的发展水平不断提升,行业集中度不断提升,已在全球造船行业形成重要 影响力,公司已经形成了比较稳固的市场地位,造船总量、造机产量常年位居全国第一,是国内造船 行业当之无愧的领跑者。公司在造船、低速柴油机和修船等方面具有明显的规模优势,造船业务总量、 造机业务总量、手持订单量、新接订单量等处于国内领先地位,其中:外高桥造船自2005起造船总 量和经济效益连续八年稳居国内造船企业首位,2011年完工交船36艘,成为中国第一家年造船完工 总量突破80万载重旽大关的旗舰船厂,近年来交船总量继续蝉联全国第一、世界前列。中船澄西为 我国船舶修理及灵便型散货船建造的第一梯队,修、造、非三项业务均形成一定的规模效应。沪东重 机为我国船用低速机制造行业的领导者,也是船用大功率中速机的主要供应商,拥有较高的市场占有 10/
2018 年年度报告 10 / 207 权转让后外高桥造船不再持有长兴重工和中船圣汇股权,以及转让邮轮科技 43.4%股权和中船集团增 资稀释股权后对邮轮科技不具控制权,长兴重工、中船圣汇和邮轮科技不再纳入公司合并范围。 主要受上述重要事件影响,公司报告期末银行借款比年初减少 1,222,900 万元,存货比年初减少 228,403 万元,固定资产及无形资产减少 395,857 万元。 其中:境外资产 0(单位:元 币种:人民币),占总资产的比例为 0%。 三、报告期内核心竞争力分析 √适用 □不适用 公司系国内规模最大、技术最先进、产品结构最全的造船旗舰上市公司之一,业务涵盖船舶建造、 修船、海洋工程、动力业务、机电设备等,在规模、品牌、技术结构、转型发展等方面具有优势。 1、品牌优势 近年来,公司的核心竞争力持续加强,公司品牌在国际上的影响力日益深远,早已走在了世界前 列。 外高桥造船作为中国造船业的领军企业,技术力量雄厚,造船产品技术含量高,研发、建造的 17 万吨级/20 万吨级散货船累计交付量占全球好望角型散货轮船船队比重的 11.3%;设计建造 11 万吨级 Aframax 成品/原油船系列,30 万吨级超大型油轮 VLCC 累计交付量占全球 VLCC 船队 8.3%;自主开发 了 21 万吨纽卡斯尔型散货船、11 万吨甲醇运输船、7.5 万吨 LR1 成品油船、12600 箱集装箱船;承接 建造并且成功交付了 20000 箱集装箱船和 300KFPSO;进军大型邮轮建造市场,正式签署“2+4”艘 13.55 万总吨大型邮轮建造合同,开创中国大型邮轮建造之先河。知识产权体系和标准体系日趋完善,全年 累计完成专利申请 210 项,获得国家和行业专利奖 4 项,并完成 6 项国家标准发布和 3 项国家标准报 批;预先研究性项目中的数字化曲板成型及测量装备项目获工信部“人工智能与实体化经济深度融合” 重点示范项目,并成为在上海举行的“世界人工智能”大会上的展示项目。 通过多年发展,中船澄西在生产效率、周期、产品质量、成本控制、顾客满意度等方面展现竞争 优势,形成一批有优势竞争力拳头产品,业已形成良好的声誉及品牌竞争力。造船方面,灵便型”散 货船具有领先地位,绿色环保节能船性能优越,并在等领域有效切入,产品结构进一步优化,市场适 应能力明显较强。非船钢结构风塔行销全球市场,产品品质、成本竞争力较强。修船业务方面中船澄 西一直处于国内修船厂的第一梯队,被业界称为“五星级”修船厂,尤其在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特 种船舶的修理和改装业务具有较大市场份额。“周期短、效率高、质量优”是公司修船品牌的鲜明特 征,船东认可度高,优质客户稳定。历经四十余年的发展,凭借卓越的质量、良好的服务、先进的技 术和优秀的业绩,形成了具有鲜明特征的“中船澄西修船”品牌,修船绿色智能化生产迈出崭新步伐。 沪东重机发挥科技引领作用,交付安装的多项机型均为世界首台,其余各产品均领先于国内外, 获得市场高度认可。2018 年,沪东重机荣获我国工业最高类奖项“中国工业大奖表彰奖”,这也是船 舶动力行业企业首次获得该奖项。 2、规模优势 近年来,我国造船企业的发展水平不断提升,行业集中度不断提升,已在全球造船行业形成重要 影响力,公司已经形成了比较稳固的市场地位,造船总量、造机产量常年位居全国第一,是国内造船 行业当之无愧的领跑者。公司在造船、低速柴油机和修船等方面具有明显的规模优势,造船业务总量、 造机业务总量、手持订单量、新接订单量等处于国内领先地位,其中:外高桥造船自 2005 起造船总 量和经济效益连续八年稳居国内造船企业首位,2011 年完工交船 36 艘,成为中国第一家年造船完工 总量突破 800 万载重吨大关的旗舰船厂,近年来交船总量继续蝉联全国第一、世界前列。中船澄西为 我国船舶修理及灵便型散货船建造的第一梯队,修、造、非三项业务均形成一定的规模效应。沪东重 机为我国船用低速机制造行业的领导者,也是船用大功率中速机的主要供应商,拥有较高的市场占有 率
2018年年度报告 3、产品结构优势 造船业务,公司产品线丰富,涵盖了散货船、油船、集装箱船三大主力船型,主要包括:10万吨 以上/17万吨、20万吨“好望角型”绿色散货船系列,多吨位灵便型散货船系列;11.3万吨阿芙拉型 油轮、15.8万吨苏伊士油轮;1400箱/18000箱/21000箱系列超大型集装箱船:并相继开发了20万 吨以上超大型油轮(ⅥCC)、8.5万立方米大型液化气体运输船(ⅥLGC)、40万载重吨超大型矿砂船 (ⅥoC)、化学品船、沥青船、木屑船、M油船、自卸船和LNG动力船舶、极地运输船舶等特种船舶; 引进世界最先进的大型邮轮建造技术,翻开中国大型邮轮产业新篇章。公司的造船总量、造机产量连 续多年位居全国第 海洋工程方面,以第六代3000米深水半潜式钻井平台“981”、15万吨级/17万吨级/30万吨级 海上浮式生产储油装置(FPS0)等为代表的海洋工程产品持续引领着国内行业高精尖技术的发展。 修船业务方面,中船澄西一直处于国内修船厂的第一梯队,主攻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特种船舶 的修理和改装,承修的船型涵盖了散货船、集装箱船、各类油船、海洋工程产品、工程船和考察船等 凭借“周期短、效率高、质量优”持续稳定着一批国内外最优质的船东客户。 动力业务方面,沪东重机民用低速柴油机业务国际市场占有率至“十二五”末已达到20%,目前 已具备550万马力的低速机年产能,国际市场占有率水平居世界第二,品牌认可度进一步提高。目前, 公司在动力业务等方面业己形成持续领先的地位,多项世界首机型均顺利交付,各式自主研发机型获 市场高度认可,产品结构优势明显。 4、政策支持利于转型发展 本年度,自然资源部和中国工商银行联合印发了《关于促进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 明确将重点支持传统海洋产业改造升级、海洋新兴产业培育壮大、海洋服务业提升、重大涉海基础设 施建设、海洋经济绿色发展等重点领域发展;工信部、国防科工局联合发布《推进船舶总装建造智能 化转型行动计划(2019-2021年)》,结合新时代我国船舶工业转型升级的发展需要,充分考虑当前 智能制造发展趋势,紧扣行业特点与需求,坚持问题导向,以全面推进数字化造船为重点,以关键环 节智能化改造为切入点,提出了2019-2021年船舶总装建造智能化转型的总体要求、重点任务和保障 措施;工业和信息化部、交通运输部和国防科工局联合印发《智能船舶发展行动计划(2019-2021年)》, 提出了四项基本原则和九项重点任务,力争经过三年努力,形成我国智能船舶发展顶层规划,初步建 立智能船舶规范标准体系,突破航行态势智能感知、自动靠离泊等核心技术,完成相关重点智能设备 系统硏制,实现远程遥控、自主航行等功能的典型场景试点示范,保持我国智能船舶发展与世界先进 水平同步。一系列政策的出台,提出了海洋船舶行业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指明了现代船舶智能制 造的发展趋势 公司作为中船集团旗下控股型上市公司,走在我国船舶工业的前列,在国家相关海洋发展战略和 海洋装备制造业政策的大力支持下,以国家智能制造战略为契机,以増强制造业核心竟争力为目标 贯彻落实高质量发展战略,进一步集中船舶产业及市场资源,推进公司全面深化改革及转型发展 11/207
2018 年年度报告 11 / 207 3、产品结构优势 造船业务,公司产品线丰富,涵盖了散货船、油船、集装箱船三大主力船型,主要包括:10 万吨 以上/17 万吨、20 万吨“好望角型”绿色散货船系列,多吨位灵便型散货船系列;11.3 万吨阿芙拉型 油轮、15.8 万吨苏伊士油轮;14000 箱/18000 箱/21000 箱系列超大型集装箱船;并相继开发了 20 万 吨以上超大型油轮(VLCC)、8.5 万立方米大型液化气体运输船(VLGC)、40 万载重吨超大型矿砂船 (VLOC)、化学品船、沥青船、木屑船、MR 油船、自卸船和 LNG 动力船舶、极地运输船舶等特种船舶; 引进世界最先进的大型邮轮建造技术,翻开中国大型邮轮产业新篇章。公司的造船总量、造机产量连 续多年位居全国第一。 海洋工程方面,以第六代 3000 米深水半潜式钻井平台“981”、15 万吨级/17 万吨级/30 万吨级 海上浮式生产储油装置(FPSO)等为代表的海洋工程产品持续引领着国内行业高精尖技术的发展。 修船业务方面,中船澄西一直处于国内修船厂的第一梯队,主攻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特种船舶 的修理和改装,承修的船型涵盖了散货船、集装箱船、各类油船、海洋工程产品、工程船和考察船等, 凭借“周期短、效率高、质量优”持续稳定着一批国内外最优质的船东客户。 动力业务方面,沪东重机民用低速柴油机业务国际市场占有率至“十二五”末已达到 20%,目前 已具备 550 万马力的低速机年产能,国际市场占有率水平居世界第二,品牌认可度进一步提高。目前, 公司在动力业务等方面业已形成持续领先的地位,多项世界首机型均顺利交付,各式自主研发机型获 市场高度认可,产品结构优势明显。 4、政策支持利于转型发展 本年度,自然资源部和中国工商银行联合印发了《关于促进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 明确将重点支持传统海洋产业改造升级、海洋新兴产业培育壮大、海洋服务业提升、重大涉海基础设 施建设、海洋经济绿色发展等重点领域发展;工信部、国防科工局联合发布《推进船舶总装建造智能 化转型行动计划(2019-2021 年)》,结合新时代我国船舶工业转型升级的发展需要,充分考虑当前 智能制造发展趋势,紧扣行业特点与需求,坚持问题导向,以全面推进数字化造船为重点,以关键环 节智能化改造为切入点,提出了 2019-2021 年船舶总装建造智能化转型的总体要求、重点任务和保障 措施;工业和信息化部、交通运输部和国防科工局联合印发《智能船舶发展行动计划(2019-2021 年)》, 提出了四项基本原则和九项重点任务,力争经过三年努力,形成我国智能船舶发展顶层规划,初步建 立智能船舶规范标准体系,突破航行态势智能感知、自动靠离泊等核心技术,完成相关重点智能设备 系统研制,实现远程遥控、自主航行等功能的典型场景试点示范,保持我国智能船舶发展与世界先进 水平同步。一系列政策的出台,提出了海洋船舶行业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指明了现代船舶智能制 造的发展趋势。 公司作为中船集团旗下控股型上市公司,走在我国船舶工业的前列,在国家相关海洋发展战略和 海洋装备制造业政策的大力支持下,以国家智能制造战略为契机,以增强制造业核心竞争力为目标, 贯彻落实高质量发展战略,进一步集中船舶产业及市场资源,推进公司全面深化改革及转型发展
2018年年度报告 第四节经营情况讨论与分析 经营情况讨论与分析 2018年,是中国船舶打赢扭亏为盈攻坚战的关键之年。在公司董事会的领导下,公司管理层认真 贯彻落实公司年初制定的工作目标,通过开展债转股项目、剥离亏损资产等多项举措,改善盈利能力, 攻坚克难、严控风险、锐意进取、埋头苦干,全力以赴完成年度各项目标任务 (一)经营工作 2018年,受全球经济增长乏力、贸易摩擦持续发酵等外部条件的影响,航运市场运力过剩局面尚 未全面改善,新造船市场略有起色,经营接单已经面临较大压力。公司抓住政策机遇,主动出击,深 挖市场需求,增强市场营销能力,完善产业布局,进一步优化产品结构,不断扩大国际市场份额。 1、造船业务:公司全年共承接新船订单41艘/541.22万载重吨。其中:外高桥造船承接22艘/404.3 万载重吨;中船澄西承接19艘/136.92万载重吨。 2、修船业务:公司全年承接修船288艘,订单金额10.62亿元,其中改装船2艘。 3、动力业务:公司全年完成承接柴油机164台/355万马力。 4、机电设备业务:中船澄西承接各类风塔513套,合同金额10.21亿元;沪东重机盾构有关零 部件承接额0.21亿元 5、海洋工程业务:外高桥承接FPS0船1艘/34万载重吨。 (二)生产工作 虽然2018年船舶市场相比2016年显著回暖,但“交船难”问题依然突出。公司坚持“质量第 效益优先”,梳理年初计划,査缺补漏,密切关注环境和形势的新变化,及时采取有效防范措施,降 低不利因素影响,保质保量完成全年目标,交船总量继续保持世界前列。 1、造船业务:公司全年完工交付船舶31艘/487.52万载重吨。其中:外高桥造船完工17艘/429.30 万载重吨。中船澄西完工交船14艘/58.22万载重吨。 2、修船业务:公司全年修理完工船舶273艘 3、柴油机业务:2018年,公司完工柴油机166台/367万马力。 4、机电设备业务:中船澄西共交付风塔259套,沪东重机完成12项盾构维修保养、2项盾构部 件加工和改造增加项目、7项配套中船重装盾构机项目以及6项进退场任务 5、海洋工程业务:外高桥造船稳步推进海工产品建造完工和技术封船,通过与山东海工合作 确保其平台完工后尽快交付并投入运营,其中为NOF公司建造的1座CJ46平台完工交付。 (三)坚持新发展理念,打赢扭亏为盈攻坚战 2018年,围绕经营业绩、市场与行业形势的变化,公司积极推进落实市场化债转股项目、转让处 置相关亏损企业等举措,进一步提高资源优化配置,促进结构调整转型发展 1、推进市场化债转股项目,完成引入市场投资者增资。本年度公司积极推进市场化债转股项目 经公司2018年第一次临时股东大会通过相关议案,成功引入华融瑞通、新华保险等8名投资者对外 高桥造船和中船澄西进行增资,合计增资金额54亿元。2018年2月,完成工商变更后,公司债转股 项目进入第二阶段即发行股份购买资产阶段,即由公司发行股份收购8家投资者持有的外高桥造船和 中船澄西的少数股权
2018 年年度报告 12 / 207 第四节 经营情况讨论与分析 一、经营情况讨论与分析 2018 年,是中国船舶打赢扭亏为盈攻坚战的关键之年。在公司董事会的领导下,公司管理层认真 贯彻落实公司年初制定的工作目标,通过开展债转股项目、剥离亏损资产等多项举措,改善盈利能力, 攻坚克难、严控风险、锐意进取、埋头苦干,全力以赴完成年度各项目标任务。 (一)经营工作 2018 年,受全球经济增长乏力、贸易摩擦持续发酵等外部条件的影响,航运市场运力过剩局面尚 未全面改善,新造船市场略有起色,经营接单已经面临较大压力。公司抓住政策机遇,主动出击,深 挖市场需求,增强市场营销能力,完善产业布局,进一步优化产品结构,不断扩大国际市场份额。 1、造船业务:公司全年共承接新船订单41 艘/541.22万载重吨。其中:外高桥造船承接22 艘/404.3 万载重吨;中船澄西承接 19 艘/136.92 万载重吨。 2、修船业务:公司全年承接修船 288 艘,订单金额 10.62 亿元,其中改装船 2 艘。 3、动力业务:公司全年完成承接柴油机 164 台/355 万马力。 4、机电设备业务:中船澄西承接各类风塔 513 套,合同金额 10.21 亿元;沪东重机盾构有关零 部件承接额 0.21 亿元。 5、海洋工程业务:外高桥承接 FPSO 船 1 艘/34 万载重吨。 (二)生产工作 虽然 2018 年船舶市场相比 2016 年显著回暖,但“交船难”问题依然突出。公司坚持“质量第一、 效益优先”,梳理年初计划,查缺补漏,密切关注环境和形势的新变化,及时采取有效防范措施,降 低不利因素影响,保质保量完成全年目标,交船总量继续保持世界前列。 1、造船业务:公司全年完工交付船舶 31 艘/487.52 万载重吨。其中:外高桥造船完工 17 艘/429.30 万载重吨。中船澄西完工交船 14 艘/58.22 万载重吨。 2、修船业务:公司全年修理完工船舶 273 艘。 3、柴油机业务:2018 年,公司完工柴油机 166 台/367 万马力。 4、机电设备业务:中船澄西共交付风塔 259 套,沪东重机完成 12 项盾构维修保养、2 项盾构部 件加工和改造增加项目、7 项配套中船重装盾构机项目以及 6 项进退场任务。 5、海洋工程业务:外高桥造船稳步推进海工产品建造完工和技术封船,通过与山东海工合作, 确保其平台完工后尽快交付并投入运营,其中为 NOF 公司建造的 1 座 CJ46 平台完工交付。 (三)坚持新发展理念,打赢扭亏为盈攻坚战 2018 年,围绕经营业绩、市场与行业形势的变化,公司积极推进落实市场化债转股项目、转让处 置相关亏损企业等举措,进一步提高资源优化配置,促进结构调整转型发展。 1、 推进市场化债转股项目,完成引入市场投资者增资。本年度公司积极推进市场化债转股项目, 经公司 2018 年第一次临时股东大会通过相关议案,成功引入华融瑞通、新华保险等 8 名投资者对外 高桥造船和中船澄西进行增资,合计增资金额 54 亿元。2018 年 2 月,完成工商变更后,公司债转股 项目进入第二阶段即发行股份购买资产阶段,即由公司发行股份收购 8 家投资者持有的外高桥造船和 中船澄西的少数股权
2018年年度报告 2、外高桥造船转让长兴重工36%股权事宜。为进一步改善经营状况,提高资源配置效率,外高 桥造船向江南造船(集团)有限公司转让所持有的上海江南长兴重工有限责任公司36%股权。 3、外高桥造船公开挂牌转让所持中船圣汇26%股权事宜的相关工作。为贯彻落实国资委“处僵 治困”、“压减亏损企业户数”等专项工作要求,外高桥造船通过公开挂牌的方式转让了所持的中船 圣汇26%股权。 4、沪东重机有限公司对中船动力研究院有限公司同比例增资事宜宣。为推进国内海洋动力服务业 务的发展,加快产业转型升级发展步伐,沪东重机与中船集团对中船动力研究院有限公司按照持股比 例对动力研究院增资10,400万元 5、沪东重机签订东沟南区动迁补偿协议事宜。为配合浦东新区“城中村”改造项目的实施,推 动沪东重机生产资源重组,沪东重机与上海市浦东新区高行镇政府及上海瑞行东岸置业有限公司就东 沟南区地块的动迁补偿事项签订《补偿协议书》 (四)持续推动高质量发展,加快推进主营业务产业布局 1、积极推进首艘国产大型邮轮设计建造项目。 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要大力发展邮轮产业,还要建造我们自己的邮轮”的重要指 示精神,正式启动首艘国产大型邮轮设计建造项目。外高桥造船积极推进豪华邮轮项目: (1)完成全船物量统计及分类汇总、主要物资国产化的技术状态确认、模拟分段设计等工作 持续推进核心图纸研究剖析、产品标准/工艺文件转化等重点事项。同时开展邮轮总装建造适应性建 设项目,为2019年大型邮轮项目的全面开工和连续生产奠定坚实基础,设计目标为年建造13万吨级大 型邮轮1.5艘。 (2)将邮轮科技43.4%股权通过非公开协议转让方式转让给中船集团,以满足大型邮轮项目资金 需求,推进项目顺利实施,加快推进邮轮产业的分工合作与协调发展,打造中船集团邮轮业务平台, 加快邮轮产业发展 (3)外高桥造船于2018年1]月6日在上海进博会期间与中船嘉年华邮轮有限公司及邮轮科技正 式签署了“2+4”艘13.55万总吨 Vista级大型邮轮建造合同,标志着我国首艘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大 型邮轮将在外高桥造船进入实质性设计建造阶段,为我国船舶工业转型升级,破除发展瓶颈,推进高 质量发展提供了强大支撑。 2、船舶海工装备产业 (1)船舶建造方面,公司深入推进建模2.0,加强生产准备和生产策划,通过应用数字化、网络 化、智能化先进技术,推动生产效率持续提升。公司主推的好望角型散货船、油轮、40万吨Ⅵ0C船、 20000TEU集装箱船、18600吨化学品船、沥青船等拳头产品在船舶市场上始终处于领先地位。其中 全球首艘智能矿砂船的交付标志着中国智能船舶全面迈入1.0时代:18600吨化学品船实现高质量交付 标志着公司产品转型升级取得了长足进步。外高桥造船承接的21艘好望角型散货船,按载重吨计,全 球市场占有率达26%,进一步巩固了公司好望角型散货船设计建造的国际中心地位,其中与山东海运 次性签订了10艘18万吨散货船合同,成为今年全球散货船最大单一订单;中船澄西81200吨\85000 吨散货船、π0吨木屑船、4000吨自卸船、冷藏集装箱船的成功接单,实现了其产品覆盖三大主流 船型的目标。 2)船舶修理方面,中船澄西凭借良好口碑,重点提高LPG船、特涂船、大开口船等高附加值船 承接比例,“双高”船产值占比超70%。同时,加快绿色修船进程,全面推进水雾喷砂工艺应用,为实 现节能减排、绿色环保发挥了重要作用。 (3)动力业务方面,本年度,沪东重机以高质量发展为目标、聚焦提升企业效益效率,持续推 进深化改革,初步完成“1+6”运营管控模式,形成六大业务群;持续深化落实产品质量提升,挖潜 能、组资源、补短板,集中力量开发新技术新产品:实施转型工程,调整建设规划,中高速机专线生
2018 年年度报告 13 / 207 2、 外高桥造船转让长兴重工 36%股权事宜。为进一步改善经营状况,提高资源配置效率,外高 桥造船向江南造船(集团)有限公司转让所持有的上海江南长兴重工有限责任公司 36%股权。 3、 外高桥造船公开挂牌转让所持中船圣汇 26%股权事宜的相关工作。为贯彻落实国资委“处僵 治困”、“压减亏损企业户数”等专项工作要求,外高桥造船通过公开挂牌的方式转让了所持的中船 圣汇 26%股权。 4、 沪东重机有限公司对中船动力研究院有限公司同比例增资事宜。为推进国内海洋动力服务业 务的发展,加快产业转型升级发展步伐,沪东重机与中船集团对中船动力研究院有限公司按照持股比 例对动力研究院增资 10,400 万元。 5、 沪东重机签订东沟南区动迁补偿协议事宜。为配合浦东新区“城中村”改造项目的实施,推 动沪东重机生产资源重组,沪东重机与上海市浦东新区高行镇政府及上海瑞行东岸置业有限公司就东 沟南区地块的动迁补偿事项签订《补偿协议书》。 (四)持续推动高质量发展,加快推进主营业务产业布局 1、 积极推进首艘国产大型邮轮设计建造项目。 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要大力发展邮轮产业,还要建造我们自己的邮轮”的重要指 示精神,正式启动首艘国产大型邮轮设计建造项目。外高桥造船积极推进豪华邮轮项目: (1) 完成全船物量统计及分类汇总、主要物资国产化的技术状态确认、模拟分段设计等工作, 持续推进核心图纸研究剖析、产品标准/工艺文件转化等重点事项。同时开展邮轮总装建造适应性建 设项目,为2019年大型邮轮项目的全面开工和连续生产奠定坚实基础,设计目标为年建造13万吨级大 型邮轮1.5艘。 (2) 将邮轮科技43.4%股权通过非公开协议转让方式转让给中船集团,以满足大型邮轮项目资金 需求,推进项目顺利实施,加快推进邮轮产业的分工合作与协调发展,打造中船集团邮轮业务平台, 加快邮轮产业发展。 (3) 外高桥造船于2018年11月6日在上海进博会期间与中船嘉年华邮轮有限公司及邮轮科技正 式签署了“2+4”艘13.55万总吨Vista级大型邮轮建造合同,标志着我国首艘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大 型邮轮将在外高桥造船进入实质性设计建造阶段,为我国船舶工业转型升级,破除发展瓶颈,推进高 质量发展提供了强大支撑。 2、 船舶海工装备产业 (1) 船舶建造方面,公司深入推进建模2.0,加强生产准备和生产策划,通过应用数字化、网络 化、智能化先进技术,推动生产效率持续提升。公司主推的好望角型散货船、油轮、40万吨VLOC船、 20000TEU集装箱船、18600吨化学品船、沥青船等拳头产品在船舶市场上始终处于领先地位。其中, 全球首艘智能矿砂船的交付标志着中国智能船舶全面迈入1.0时代;18600吨化学品船实现高质量交付, 标志着公司产品转型升级取得了长足进步。外高桥造船承接的21艘好望角型散货船,按载重吨计,全 球市场占有率达26%,进一步巩固了公司好望角型散货船设计建造的国际中心地位,其中与山东海运 一次性签订了10艘18万吨散货船合同,成为今年全球散货船最大单一订单;中船澄西81200吨\85000 吨散货船、70000吨木屑船、40000吨自卸船、冷藏集装箱船的成功接单,实现了其产品覆盖三大主流 船型的目标。 (2) 船舶修理方面,中船澄西凭借良好口碑,重点提高LPG船、特涂船、大开口船等高附加值船 承接比例,“双高”船产值占比超70%。同时,加快绿色修船进程,全面推进水雾喷砂工艺应用,为实 现节能减排、绿色环保发挥了重要作用。 (3) 动力业务方面,本年度,沪东重机以高质量发展为目标、聚焦提升企业效益效率,持续推 进深化改革,初步完成“1+6”运营管控模式,形成六大业务群;持续深化落实产品质量提升,挖潜 能、组资源、补短板,集中力量开发新技术新产品;实施转型工程,调整建设规划,中高速机专线生
2018年年度报告 产已具备基础条件;集中实施公司品牌推广,进一步提升行业影响力和企业声誉:明确两化融合发展 方向和实施路径,逐步建设统一的网络环境和运行机制。2018年,沪东重机荣获我国工业最高类奖项 “中国工业大奖表彰奖”,这也是船舶动力行业企业首次获得该奖项 (4)海工业务方面,“大海工”版图持续发力,300KFPS0项目第二艘正式生效,外高桥造船成为 目前全球极少数仍保持主流海工产品连续建造的船厂之一,标志着公司已经全面形成了海洋钻井和生 产装备领域批量设计建造的过硬能力。300KFPS0首制船顺利实现入坞连续搭载,为NOF公司建造的CJ46 平台完工交付,CJ50系列首制平台H1418完成技术签收,其他手持平台的建造质量也得到了业内主要 钻井服务商的充分认可。 3、海洋科技创新应用产业 中船澄西成功与GE公司签订风塔制造战略协议,全年承接该公司批量合同订单累计超8.65亿元 加大应用产业市场开拓,成功承接三菱垃圾焚烧设备,并与多家脱硫设备商签订战略合作协议:通过 强化生产策划、做实生产准备及推行精细化管理等措施,持续保持本部与扬州两地钢结构生产的统筹 高效。 、报告期内主要经营情况 2018年,公司全年完成营业收入169.10亿元,为年计划的116.61%。其中:船舶造修业务营业收 入114.56亿元;动力装备业务营业收入40.85亿元;机电设备业务营业收入12.90亿元;海洋工程业务 营业收入6.73亿元 船舶市场形势有所回暖,公司实现营业收入同比略有增加,营业收入多年来持续下降的 情况有所改变;美元对人民币汇率较上年末上升,大幅增加了本期汇兑收益;受公司子公司外高桥造 船和中船澄西实施市场化债转股等因素影响,公司本期平均借款总量和利息支出同比减少。2018年公 司利润总额为6.39亿元,归属于母公司的净利润4.89亿元 ()主营业务分析 1.利润表及现金流量表相关科目变动分析表 单位:万元币种:人民币 科目 本期数上年同期数 变动比例(% [营业收入 1691,030.74 1,669,110.14 营业成本 1465,744.4 1,37434813 销售费用 12,13696 8,840.30 37.29 管理费用 99,191.25 127,712.47 22.33 研发费用 8993885 7966965 12.89 财务费用 7,237.2 122733.7 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 224,889.79 80753133 投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 10.544.81 155,18280 93.20 筹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 342,780.83 484.060.28 29.19 2.收入和成本分析 √适用口不适用 2018年,全球船舶行业经营形势有所回暖,新船市场逐渐起稳好转,报告期公司新船订单承接总 量同比增加,整体运营情况稳中有升,年度营业收入同比略有增加,营业收入多年来持续下降的状况 有所改变。 14/207
2018 年年度报告 14 / 207 产已具备基础条件;集中实施公司品牌推广,进一步提升行业影响力和企业声誉;明确两化融合发展 方向和实施路径,逐步建设统一的网络环境和运行机制。2018年,沪东重机荣获我国工业最高类奖项 “中国工业大奖表彰奖”,这也是船舶动力行业企业首次获得该奖项。 (4) 海工业务方面,“大海工”版图持续发力,300KFPSO项目第二艘正式生效,外高桥造船成为 目前全球极少数仍保持主流海工产品连续建造的船厂之一,标志着公司已经全面形成了海洋钻井和生 产装备领域批量设计建造的过硬能力。300KFPSO首制船顺利实现入坞连续搭载,为NOF公司建造的CJ46 平台完工交付,CJ50系列首制平台H1418完成技术签收,其他手持平台的建造质量也得到了业内主要 钻井服务商的充分认可。 3、 海洋科技创新应用产业 中船澄西成功与GE公司签订风塔制造战略协议,全年承接该公司批量合同订单累计超8.65亿元; 加大应用产业市场开拓,成功承接三菱垃圾焚烧设备,并与多家脱硫设备商签订战略合作协议;通过 强化生产策划、做实生产准备及推行精细化管理等措施,持续保持本部与扬州两地钢结构生产的统筹 高效。 二、报告期内主要经营情况 2018年,公司全年完成营业收入169.10亿元,为年计划的116.61%。其中:船舶造修业务营业收 入114.56亿元;动力装备业务营业收入40.85亿元;机电设备业务营业收入12.90亿元;海洋工程业务 营业收入6.73亿元。 本年度,船舶市场形势有所回暖,公司实现营业收入同比略有增加,营业收入多年来持续下降的 情况有所改变;美元对人民币汇率较上年末上升,大幅增加了本期汇兑收益;受公司子公司外高桥造 船和中船澄西实施市场化债转股等因素影响,公司本期平均借款总量和利息支出同比减少。2018年公 司利润总额为6.39亿元,归属于母公司的净利润4.89亿元。 (一) 主营业务分析 1. 利润表及现金流量表相关科目变动分析表 单位:万元 币种:人民币 科目 本期数 上年同期数 变动比例(%) 营业收入 1,691,030.74 1,669,110.14 1.31 营业成本 1,465,744.43 1,374,348.13 6.65 销售费用 12,136.96 8,840.30 37.29 管理费用 99,191.25 127,712.47 -22.33 研发费用 89,938.85 79,669.65 12.89 财务费用 -7,237.22 122,733.75 -105.90 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 224,889.79 807,531.33 -72.15 投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 -10,544.81 -155,182.80 93.20 筹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 -342,780.83 -484,060.28 29.19 2. 收入和成本分析 √适用 □不适用 2018 年,全球船舶行业经营形势有所回暖,新船市场逐渐起稳好转,报告期公司新船订单承接总 量同比增加,整体运营情况稳中有升,年度营业收入同比略有增加,营业收入多年来持续下降的状况 有所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