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凤凰华鑫中学2010-201学年第一学期第一次月考试卷 高一语文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共六大题21小题,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2.本卷是试题卷,不能答题,答题必须写在答题卡上 第I卷(共33分) 语言基础知识及运用(每小题3分,共15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正确的一组是() A、召唤(zhao)分外(fen) 浪遏飞舟(e)挥斥方遒(qi) B、满载(zai)百舸(ge) 隽永(juin)栉风沐雨(zhi) C、岁月稠(chou)散佚(yi) 忤逆(w) 尽管(jin) D、团箕〔ji) 瞋目(chen)濡缕(ru)溘然长逝(ke) 2、下列四组词语中都有错别字,其中只有一个错别字的一项是() A、伴侣主宰义气风发风华正茂 B、岐视窗扉白浪涛天激浊扬清 C、忸怩贫脊张灯结采抑扬有致 D、漂泊奥丧甘败下风天伦叙乐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A、各国游客在北京每到一处都能感受到中国老百姓的热情,大家相敬如宾 京城处处洋溢着和谐、友好的气氛 B、新疆“达瓦孜”传人赛买提·艾山在湖南张家界市天门山挑战世界最大 坡度高空走钢丝时发生意外,功败垂成,在距终点仅50米处跌坐在钢绳上,被 迫放弃挑战。 C、2009年春晚舞台造型引进奥运团队,舞蹈《蝶恋花》应用了现代髙科技 造型手段—-LED大屏幕,加上舞蹈演员背上漂亮的彩绘以及美妙的舞姿,实在 是赏心悦目。 D、安徽省教育厅出台规范中小学办学行为新举措的消息一经发布,大家相 互转告,口耳相传。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残疾人参与体育运动,是用身体和意志,证明自己参与社会生活的能力 是用精神和毅力,表现自己的人格尊严、突破生命局限的志气和勇气。 B、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科技知识的价值日益显现,人类已进入知识产权 的归属和利益的分成(并已开始将利益向科技工作者身上倾斜) C、对调整髙考录取方案,有人认为最好能对选修科目按分数划等级,有人 认为可以按文理分别划线,这样才比较公平。 D、据初步分析,已造成254人遇难、35人受伤的山西襄汾尾矿库溃坝事故 的直接原因是由非法矿主违法生产、尾矿库超储引起的
湖南凤凰华鑫中学 2010-2011 学年第一学期第一次月考试卷 高一语文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共六大题 21 小题,满分 150 分;考试时间 150 分钟。 2.本卷是试题卷,不能答题,答题必须写在答题卡上。 第 I 卷(共 33 分) 一、语言基础知识及运用(每小题 3 分,共 15 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正确的一组是( ) A、召.唤(zhāo) 分.外(fèn) 浪遏.飞舟(è) 挥斥方遒.(qiú) B、满载.(zǎi) 百舸.(gě) 隽.永(juàn) 栉.风沐雨(zhì) C、岁月稠.(chóu) 散佚.(yì) 忤.逆(wǔ) 尽.管(jìn) D、团箕.(jī) 瞋.目 (chēn) 濡.缕(rú) 溘.然长逝(kè) 2、下列四组词语中都有错别字,其中只有一个错别字的一项是( ) A、伴侣 主宰 义气风发 风华正茂 B、岐视 窗扉 白浪涛天 激浊扬清 C、忸怩 贫脊 张灯结采 抑扬有致 D、漂泊 奥丧 甘败下风 天伦叙乐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 A、各国游客在北京每到一处都能感受到中国老百姓的热情,大家相敬如宾 ...., 京城处处洋溢着和谐、友好的气氛。 B、新疆“达瓦孜”传人赛买提·艾山在湖南张家界市天门山挑战世界最大 坡度高空走钢丝时发生意外,功败垂成 ....,在距终点仅 50 米处跌坐在钢绳上,被 迫放弃挑战。 C、2009 年春晚舞台造型引进奥运团队,舞蹈《蝶恋花》应用了现代高科技 造型手段——LED 大屏幕,加上舞蹈演员背上漂亮的彩绘以及美妙的舞姿,实在 是赏心悦目 ....。 D、安徽省教育厅出台规范中小学办学行为新举措的消息一经发布,大家相 互转告,口耳相传 ....。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残疾人参与体育运动,是用身体和意志,证明自己参与社会生活的能力; 是用精神和毅力,表现自己的人格尊严、突破生命局限的志气和勇气。 B、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科技知识的价值日益显现,人类已进入知识产权 的归属和利益的分成(并已开始将利益向科技工作者身上倾斜)。 C、对调整高考录取方案,有人认为最好能对选修科目按分数划等级,有人 认为可以按文理分别划线,这样才比较公平。 D、据初步分析,已造成 254 人遇难、35 人受伤的山西襄汾尾矿库溃坝事故 的直接原因是由非法矿主违法生产、尾矿库超储引起的
5、下列各句朗读节奏不正确的一项是() A、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 满载/一船/星辉,在/星辉/斑斓里/放歌 C、在/雨的/哀曲里,消了/她的颜色,散了/她的芬芳 D、忆/往昔/峥嵘/岁月稠 、阅读下首诗,完成6至7题。 我与大漠的形象 章德益 大漠说:你应该和我相像 它用它的沙柱、它的风沙 它的怒云、它的炎阳 设计着我的形象 于是,我的额头上,有了风沙的凿纹 于是,我的胸廓中,有了暴风的回响 我说:大漠,你应该和我相像 我用我的浓荫、我的笑靥 我的旋律、我的春阳 设计着大漠的形象 于是,叶脉里,有了我的笑纹 一一于是,花粉里,有了我的幻想 大漠有了几分像我 我也有几分与大漠相像 我像大漠的:雄浑、开阔、旷达 大漠像我的:俊逸、热烈、浪漫 大漠与我 在各自的设计中 塑造着对方的形象 生活说:我以我的艰辛设计着你的形象 我说:我以我的全部憧憬设计着世界的形象。 6、对这首诗所运用的艺术手法,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A、这首诗的“我”与“大漠”作为贯穿全诗的中心意象,“我”指诗人自己 大漠” 代表大自然 B、诗人写“我与大漠的形象”没有正面用笔去描绘茫茫大漠,而是运用创 造性的想象将大漠拟人化 C、诗人将人与大漠一同推入一种戏剧性的情境,让它们在这种情境里完成
5、下列各句朗读节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 B、满载/一船/星辉,在/星辉/斑斓里/放歌 C、在/雨的/哀曲里,消了/她的颜色,散了/她的芬芳 D、忆/往昔/峥嵘/岁月稠 二、阅读下首诗,完成 6 至 7 题。 我与大漠的形象 章德益 大漠说:你应该和我相像 它用它的沙柱、它的风沙 它的怒云、它的炎阳 设计着我的形象 ――于是,我的额头上,有了风沙的凿纹 ――于是,我的胸廓中,有了暴风的回响 我说:大漠,你应该和我相像 我用我的浓荫、我的笑靥 我的旋律、我的春阳 设计着大漠的形象 ――于是,叶脉里,有了我的笑纹 ――于是,花粉里,有了我的幻想 大漠有了几分像我 我也有几分与大漠相像 我像大漠的:雄浑、开阔、旷达 大漠像我的:俊逸、热烈、浪漫 大漠与我 在各自的设计中 塑造着对方的形象 生活说:我以我的艰辛设计着你的形象 我说:我以我的全部憧憬设计着世界的形象。 6、对这首诗所运用的艺术手法,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 ) A、这首诗的“我”与“大漠”作为贯穿全诗的中心意象,“我”指诗人自己, “大漠” 代表大自然。 B、诗人写“我与大漠的形象”没有正面用笔去描绘茫茫大漠,而是运用创 造性的想象将大漠拟人化。 C、诗人将人与大漠一同推入一种戏剧性的情境,让它们在这种情境里完成
次面对面的意味深长的对话。 D、按理此诗写到第六节也可成篇,但诗人没有满足,而是将读者的情思引 入更广阔的闪烁哲理光芒的思维空间。 7、对此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诗中塑造“我”的形象是“雄浑、开阔、旷达”,“大漠”的形象是“俊 逸、热烈、浪漫”。 B、在诗人看来,人与大漠之间都在用各自的设计“塑造着对方的形象”,因 而人与自然能趋向和谐统一。 C、最后两句诗是诗人在思索“我”与“大漠”关系的基础上产生的一种联 想,一种顿悟,从而把诗的情思升华到一个新的广度和深度。 D、诗人在本诗中通过“移情”的手法,艺术地完成了一次人与自然的对话, 表现了诗人对人与自然辩证关系的沉思。 三、文言文阅读(选择题每题3分,共12分;翻译题10分) 王祎,字子充,义乌人。幼敏慧,及长,身长岳立,屹有伟度,以文章名世。 睹元政衰敝,为书七八千言上时宰。危素、张起岩并荐,不报。隐青岩山,著书 名日盛。太祖征江西,祎献颂。太祖喜曰:“江南有二儒,卿与宋濂耳。学问之 博,卿不如濂。才思之雄,濂不如卿。”太祖创礼贤馆,召置馆中。累迁侍礼郎, 掌起居注。同知南康府事,多惠政,赐金带宠之。太祖将即位,召还,议礼。洪 武元年八月,上疏言:“祈天永命之要,在忠厚以存心,宽大以为政,法天道 顺人心。雷霆霜雪,可暂不可常。浙西既平,科敛当减。”太祖嘉纳之,然不能 尽从也。明年修《元史》,命祎与濂为总裁。祎史事擅长,裁烦剔秽,力任笔削。 书成,擢翰林待制,同知制诰兼国史院编修官。奉诏预教大本堂,经明理达,善 开导。召对殿廷,必赐坐,从容宴语。五年正月议招谕云南,命祎赍诏往。至则 谕梁王,亟宜奉版图归职方,不然天讨旦夕至。王不听,馆别室。他日,又谕曰: “朝廷以云南百万生灵,不欲歼于锋刃。若恃险远,抗明命,悔无及矣。”梁王 骇服,即为改馆。会元遣脱脱征饷,胁王以危言,必欲杀祎。王不得已出祎见之, 脱脱欲屈祎,祎叱曰:“天既讫汝元命,我朝实代之。汝爝火余烬,敢与日月争 明邪!且我与汝皆使也,岂为汝屈!”或劝脱脱曰:“王公素负重名,不可害。” 脱脱攘臂曰:“今虽孔圣,义不得存。”祎顾王曰:“汝杀我,天兵继至,汝祸 不旋踵矣。”遂遇害。 (节选自《明史·王祎传》) 8、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危素、张起岩并荐,不报 报:报告。 B、多惠政,赐金带宠之 宠:重用。 C、祈天永命之要 祈:恳求。 法天道,顺人心 法:方法 9、下例各组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组是 A、以文章名世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 B、为书七八千言上时宰。为击破沛公军
一次面对面的意味深长的对话。 D、按理此诗写到第六节也可成篇,但诗人没有满足,而是将读者的情思引 入更广阔的闪烁哲理光芒的思维空间。 7、对此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 A、诗中塑造“我”的形象是“雄浑、开阔、旷达”,“大漠”的形象是“俊 逸、热烈、浪漫”。 B、在诗人看来,人与大漠之间都在用各自的设计“塑造着对方的形象”,因 而人与自然能趋向和谐统一。 C、最后两句诗是诗人在思索“我”与“大漠”关系的基础上产生的一种联 想,一种顿悟,从而把诗的情思升华到一个新的广度和深度。 D、诗人在本诗中通过“移情”的手法,艺术地完成了一次人与自然的对话, 表现了诗人对人与自然辩证关系的沉思。 三、文言文阅读(选择题每题 3 分,共 12 分;翻译题 10 分) 王祎,字子充,义乌人。幼敏慧,及长,身长岳立,屹有伟度,以文章名世。 睹元政衰敝,为书七八千言上时宰。危素、张起岩并荐,不报。隐青岩山,著书, 名日盛。太祖征江西,祎献颂。太祖喜曰:“江南有二儒,卿与宋濂耳。学问之 博,卿不如濂。才思之雄,濂不如卿。”太祖创礼贤馆,召置馆中。累迁侍礼郎, 掌起居注。同知南康府事,多惠政,赐金带宠之。太祖将即位,召还,议礼。洪 武元年八月,上疏言:“祈天永命之要,在忠厚以存心,宽大以为政,法天道, 顺人心。雷霆霜雪,可暂不可常。浙西既平,科敛当减。”太祖嘉纳之,然不能 尽从也。明年修《元史》,命祎与濂为总裁。祎史事擅长,裁烦剔秽,力任笔削。 书成,擢翰林待制,同知制诰兼国史院编修官。奉诏预教大本堂,经明理达,善 开导。召对殿廷,必赐坐,从容宴语。五年正月议招谕云南,命祎赍诏往。至则 谕梁王,亟宜奉版图归职方,不然天讨旦夕至。王不听,馆别室。他日,又谕曰: “朝廷以云南百万生灵,不欲歼于锋刃。若恃险远,抗明命,悔无及矣。”梁王 骇服,即为改馆。会元遣脱脱征饷,胁王以危言,必欲杀祎。王不得已出祎见之, 脱脱欲屈祎,祎叱曰:“天既讫汝元命,我朝实代之。汝爝火余烬,敢与日月争 明邪!且我与汝皆使也,岂为汝屈!”或劝脱脱曰:“王公素负重名,不可害。” 脱脱攘臂曰:“今虽孔圣,义不得存。”祎顾王曰:“汝杀我,天兵继至,汝祸 不旋踵矣。”遂遇害。 (节选自《明史•王祎传》) 8、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危素、张起岩并荐,不报. 报:报告。 B、多惠政,赐金带宠.之 宠:重用。 C、祈.天永命之要 祈:恳求。 D、法.天道,顺人心 法:方法。 9、下例各组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组是: A、以.文章名世 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 B、为.书七八千言上时宰。为击破沛公军
C、然不能尽从也然则将军之仇报 D、命祎与濂为总裁。人不敢与忤视 10、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表明王祎有非凡胆识的一组是 ①为书七八千言上时宰 ②雷霆霜雪,可暂不可常 ③浙西既平,科敛当减 ④裁烦剔秽,力任笔削 ⑤亟宜奉版图归职方 ⑥天兵继至,汝祸不旋踵矣 A、①②⑤ B、①③⑥ ③④ D、④⑤⑥ 11、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王祎兼有堂堂仪表和雄健才思。他自幼聪明而有才智,成人之后伟岸而 有风度,明太祖将他与当时的名儒宋濂相提并论,还认为他在才思方面胜过宋濂。 B、王祎凭借自己的才干和政绩受到朝廷礼遇。明太祖创建礼贤馆,将他招 至馆中,后又升迁为侍礼郎;有时太祖虽不能完全听从他的建议,但也会褒奖他 C、王祎具备很髙的史学家素养和教育才能。编撰《元史》时,他与宋濂同 为总裁,书成后任国史院编修官;奉命讲授国史,能充分说明道理,善于开导学 生 王祎出使云南时采用了恩威并施的策略。他先是晓谕梁王,朝廷怜惜云 南百姓,不想动用武力;继之又警告梁王,若倚仗险远、抗拒朝廷,将后悔无及。 第II卷(共117分) 四、文言诗文(28分) 12、把第1卷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朝廷以云南百万生灵,不欲歼于锋刃。若恃险远,抗明命,悔无及矣。 (6分) 译文 (2)会元遣脱脱征饷,胁王以危言,必欲杀祎。(4分) 译文 13、阅读下面这首宋词,联系其写作背景,回答问题。(8分) 临江仙 [宋]侯蒙 未遇行藏谁肯信,如今方表名踪。无端良匠画形容。当时轻借力,一举入高 空 才得吹嘘身渐稳,只疑远赴蟾宫。雨余时候夕阳红。几人平地上, 看我碧霄中! [写作背景]据宋人洪迈《夷坚志》记载:侯蒙其貌不扬,年长无成,屡屡 被人讥笑。有轻薄少年画其形貌于风筝上,侯蒙见之大笑,作《临江仙》词题其 上。后一举登第,官至宰相。 (1)这首词体现了侯蒙什么的人生态度?请结合词作予以简析。(4分)
C、然.不能尽从也 然.则将军之仇报 D、命祎与.濂为总裁。人不敢与忤视 10、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表明王祎有非凡胆识的一组是 ①为书七八千言上时宰 ②雷霆霜雪,可暂不可常 ③浙西既平,科敛当减 ④裁烦剔秽,力任笔削 ⑤亟宜奉版图归职方 ⑥天兵继至,汝祸不旋踵矣 A、①②⑤ B、①③⑥ C、②③④ D、④⑤⑥ 11、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王祎兼有堂堂仪表和雄健才思。他自幼聪明而有才智,成人之后伟岸而 有风度,明太祖将他与当时的名儒宋濂相提并论,还认为他在才思方面胜过宋濂。 B、王祎凭借自己的才干和政绩受到朝廷礼遇。明太祖创建礼贤馆,将他招 至馆中,后又升迁为侍礼郎;有时太祖虽不能完全听从他的建议,但也会褒奖他。 C、王祎具备很高的史学家素养和教育才能。编撰《元史》时,他与宋濂同 为总裁,书成后任国史院编修官;奉命讲授国史,能充分说明道理,善于开导学 生。 D、王祎出使云南时采用了恩威并施的策略。他先是晓谕梁王,朝廷怜惜云 南百姓,不想动用武力;继之又警告梁王,若倚仗险远、抗拒朝廷,将后悔无及。 第 II 卷(共 117 分) 四、文言诗文(28 分) 12、把第 1 卷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朝廷以云南百万生灵,不欲歼于锋刃。若恃险远,抗明命,悔无及矣。 (6 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会元遣脱脱征饷,胁王以危言,必欲杀祎。(4 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阅读下面这首宋词,联系其写作背景,回答问题。(8 分) 临江仙 [宋]侯蒙 未遇行藏谁肯信,如今方表名踪。无端良匠画形容。当时轻借力,一举入高 空。 才得吹嘘身渐稳,只疑远赴蟾宫。雨余时候夕阳红。几人平地上, 看我碧霄中! [ 写作背景]据宋人洪迈《夷坚志》记载:侯蒙其貌不扬,年长无成,屡屡 被人讥笑。有轻薄少年画其形貌于风筝上,侯蒙见之大笑,作《临江仙》词题其 上。后一举登第,官至宰相。 (1)这首词体现了侯蒙什么的人生态度?请结合词作予以简析。(4 分)
(2)《三国演义》的开篇词《临江仙》上阕“滚滚长江东逝水,浪水淘尽英 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与侯蒙词一样,都运用了“夕 阳红”的意象,但其象征意义各不相同,请作简要的比较。(4分) 14、补写出下列各句中的空缺部分。(每空1分,共10分,错一字该空不得 分。) (1)携来百侣曾游。 。恰同学少年, ;书生 意气, (《沁园春·长沙》) (2)但我不能放歌 沉默是今歇 脚的康桥!(《再别康桥》 (3)她静默地走近、走近,又投出 ,她飘过,像梦 般的 (《雨巷》) (4) 壮士一去兮不复还! ,士皆瞋 。(《荆轲剌秦王》) 五、现代文阅读(23分) 走过荒原 ①诗歌总是使人难忘。我已经很少阅读诗歌了,然而诗歌中的一些意象,比 如日本俳句中的菊花与刀,前苏联诗歌中的路,英国诗歌里的夜莺与云雀,却无 论如何挥之下去 ②类似的自然还有荒原。少年时读过的唐诗,诸如“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 城”、“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片孤城万仞山”、“远目不堪空际送” 这样的句子,我至今耳熟能详;而T·S·艾略特的《荒原》,“四月是最残酷的 月份,在荒原上/孕育出丁香,把回忆和欲望/混合在一起,用春雨/搅动那些 迟钝的根。/冬日使我们温暖,它以遗忘的雪/覆盖大地,用干枯的块茎/喂养 弱小的生命……”十多年过后,我还能一字不落地背诵下来。 ③是什么使荒原让我如此刻骨铭心?某年某月,当我在北京听到根据日本民 歌改编的吉他曲《荒城之恋》时,竟禁不住潸然泪下一一一既感叹中日文化之间 难以言说的千丝万缕,更为飘然逝去的岁月无限感伤。想来,这一方面是因为这 些名篇所蕴含的强烈的艺术感染力一—一精妙的语言,广阔的文化语境,对人类 生活和文明的深邃的洞察;而另一方面,也许更重要的,是荒原意象带给我的强 烈对比和无限想像一—一少年时居住在江南小镇,杏花春雨中感受荒原的粗犷 苍凉和沉寂,无法不怦然心动;读到艾略特,我正在喧嚣的上海,荒原的辽阔与 地老天荒、荒原上那些卑贱的、渺小的生命之坚韧的律动,让我觉得在大都市所 有的寻梦和挣扎都是在自寻烦恼一—一成为真正的大地之子,或许是当时潜意识 的梦想。 ④然而,认真想来,如果不考虑诗歌的审美,我所谓的想像和潜意识是否有 点矫情?因为实际上,大概在五年前,我曾因一个项目来到了西部;我本有很多 机会去看看荒原、直面荒原甚至走过荒原的,可是,总是因为怕错过一些所谓的 商机而最终未能成行。扪心自问,即使经过诗歌无尽的洗礼,我是否依然俗不可
(2)《三国演义》的开篇词《临江仙》上阕“滚滚长江东逝水,浪水淘尽英 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与侯蒙词一样,都运用了“夕 阳红”的意象,但其象征意义各不相同,请作简要的比较。(4 分) 14、补写出下列各句中的空缺部分。(每空 1 分,共 10 分,错一字该空不得 分。) (1)携来百侣曾游。 。恰同学少年, ;书生 意气, 。(《沁园春·长沙》) (2)但我不能放歌, ; ,沉默是今歇 脚的康桥!(《再别康桥》 (3)她静默地走近、走近,又投出 ,她飘过,像梦一 般的, 。(《雨巷》) (4) ,壮士一去兮不复还! ,士皆瞋 目, 。(《荆轲刺秦王》) 五、现代文阅读(23 分) 走过荒原 ①诗歌总是使人难忘。我已经很少阅读诗歌了,然而诗歌中的一些意象,比 如日本俳句中的菊花与刀,前苏联诗歌中的路,英国诗歌里的夜莺与云雀,却无 论如何挥之下去。 ②类似的自然还有荒原。少年时读过的唐诗,诸如“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 城”、“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一片孤城万仞山”、“远目不堪空际送” 这样的句子,我至今耳熟能详;而 T• S•艾略特的《荒原》,“四月是最残酷的 月份,在荒原上/孕育出丁香,把回忆和欲望/混合在一起,用春雨/搅动那些 迟钝的根。/冬日使我们温暖,它以遗忘的雪/覆盖大地,用干枯的块茎/喂养 弱小的生命……”十多年过后,我还能一字不落地背诵下来。 ③是什么使荒原让我如此刻骨铭心?某年某月,当我在北京听到根据日本民 歌改编的吉他曲《荒城之恋》时,竟禁不住潸然泪下———既感叹中日文化之间 难以言说的千丝万缕,更为飘然逝去的岁月无限感伤。想来,这一方面是因为这 些名篇所蕴含的强烈的艺术感染力———精妙的语言,广阔的文化语境,对人类 生活和文明的深邃的洞察;而另一方面,也许更重要的,是荒原意象带给我的强 烈对比和无限想像———少年时居住在江南小镇,杏花春雨中感受荒原的粗犷、 苍凉和沉寂,无法不怦然心动;读到艾略特,我正在喧嚣的上海,荒原的辽阔与 地老天荒、荒原上那些卑贱的、渺小的生命之坚韧的律动,让我觉得在大都市所 有的寻梦和挣扎都是在自寻烦恼———成为真正的大地之子,或许是当时潜意识 的梦想。 ④然而,认真想来,如果不考虑诗歌的审美,我所谓的想像和潜意识是否有 点矫情?因为实际上,大概在五年前,我曾因一个项目来到了西部;我本有很多 机会去看看荒原、直面荒原甚至走过荒原的,可是,总是因为怕错过一些所谓的 商机而最终未能成行。扪心自问,即使经过诗歌无尽的洗礼,我是否依然俗不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