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凤凰华鑫中学20102011学年第一学期第一次月考试卷 高二语文 时量:150分钟满分:150分 、语言文字运用(15分,每小题3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A.庇祐(bi)自省(xing)赍发(j)莞尔一笑(wn) B.广袤(mdo)编纂( zhuan)场合(chng)垂涎三尺(xidn) C.雨霁(j)萦回(ying)圆晕(yun)循规蹈矩(j) D.蕴藉(je)锱铢(zi)鞭笞(chi)茕茕孑立(je) 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兴高采烈斩钉截铁变本加励热情洋溢 B.合盘托出诚惶诚恐日薄西山咬文嚼字 C.黄粱美梦深恶痛绝形影相吊陈词烂调 D.安然无恙不识抬举庞然大物鲲鹏展翅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A.有的官员靠山吃山,靠水吃水,不放过一点儿便宜。这种“过屠门而大嚼”的霸道 行为让百姓深受其害! B.辛弃疾的词大多以激昂跌宕、翻云覆雨的气势抒情言志,风格豪放雄浑,在南宋词 坛上占有重要的地位 C.老眼光不行了!这个不起眼的小地方养鲁西黄牛发了财,收入已经赶上中等水平 对这里得另眼相看了。 D.重视环境保护,使七十二名泉和“四面荷花三面柳”的大明湖重现原貌,潇洒泉城 现在可真是秀色可餐。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由于一些沿海地区不考虑环境因素的原因,大量抽取地下水,致使海水倒灌,原来 的高产田,变成寸草不生的荒土。 B.这家工厂的干部和职工,在上级有关部门的大力帮助下,经营效益有了极大的改善 扭转了连年亏损的局面。 C.昨晩,警方已经组织力量对现场进行了仔细的分析、勘査取证,基本确定了犯罪嫌 疑人系该公司内部的人员。 D.漂浮不定的北磁极每天移动的速度可能很快,估计平均每年移动的距离大约在 40公里之间。 5.下面的句子,不属于对偶句的一项是() A.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B.才饮长沙水,又食武昌鱼。 C.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 D.时运不济,命途多舛 二、文言文阅读(共22分,其中6~9题,每小题3分,10小题10分) 唐临,京兆长安人,周内史瑾孙也。其先自北海徒关中,伯父令则,开皇末为左庶子 坐谄事太子勇诛死。临少与兄皎俱有令名。……出为万泉丞。县有轻囚十数 临白令请出之,令不许。临曰:“明公若有所疑,临请自当其罪。”令因请假,临召囚悉令归 家耕种,与之约,令归系所。囚等皆感恩贷,至时毕集诣狱,临因是知名
湖南凤凰华鑫中学 2010—2011 学年第一学期第一次月考试卷 高二语文 时量:150 分钟 满分:150 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15 分,每小题 3 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 A.庇.祐(bì) 自省.(xǐnɡ) 赍.发(jī) 莞.尔一笑(wǎn) B.广袤.(mào) 编纂.(zhuàn) 场.合(chánɡ) 垂涎.三尺(xián) C.雨霁.(jì) 萦.回(yínɡ) 圆晕.(yùn) 循规蹈矩.(jǔ) D.蕴藉.(jiè) 锱.铢(zī) 鞭笞.(chī) 茕茕孑.立(jié) 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兴高采烈 斩钉截铁 变本加励 热情洋溢 B.合盘托出 诚惶诚恐 日薄西山 咬文嚼字 C.黄粱美梦 深恶痛绝 形影相吊 陈词烂调 D.安然无恙 不识抬举 庞然大物 鲲鹏展翅 3.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A. 有的官员靠山吃山,靠水吃水,不放过一点儿便宜。这种“过屠门而大嚼 ......”的霸道 行为让百姓深受其害! B. 辛弃疾的词大多以激昂跌宕、翻云覆雨 ....的气势抒情言志,风格豪放雄浑,在南宋词 坛上占有重要的地位。 C. 老眼光不行了!这个不起眼的小地方养鲁西黄牛发了财,收入已经赶上中等水平, 对这里得另眼相看 ....了。 D. 重视环境保护,使七十二名泉和“四面荷花三面柳”的大明湖重现原貌,潇洒泉城 现在可真是秀色可餐 ....。 4.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 由于一些沿海地区不考虑环境因素的原因,大量抽取地下水,致使海水倒灌,原来 的高产田,变成寸草不生的荒土。 B. 这家工厂的干部和职工,在上级有关部门的大力帮助下,经营效益有了极大的改善, 扭转了连年亏损的局面。 C. 昨晚,警方已经组织力量对现场进行了仔细的分析、勘查取证,基本确定了犯罪嫌 疑人系该公司内部的人员。 D. 漂浮不定的北磁极每天移动的速度可能很快,估计平均每年移动的距离大约在 10— —40 公里之间。 5. 下面的句子,不属于对偶句的一项是( ) A.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B.才饮长沙水,又食武昌鱼。 C.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 D.时运不济,命途多舛。 二、文言文阅读(共 22 分,其中 6~9 题,每小题 3 分,10 小题 10 分) 唐临,京兆长安人,周内史瑾孙也。其先自北海徒关中,伯父令则,开皇末为左庶子, 坐谄事太子勇诛死。临少与兄皎俱有令名。……出为万泉丞。县有轻囚十数人,会春暮时雨, 临白令请出之,令不许。临曰:“明公若有所疑,临请自当其罪。”令因请假,临召囚悉令归 家耕种,与之约,令归系所。囚等皆感恩贷,至时毕集诣狱 ,临因是知名
再迁侍御史,奉使岭外,按交州刺使李道彦等申叩冤系三千余人。累转黄门侍郎,加银 青光禄大夫。俭薄寡欲,不治第宅,服用简素,宽于待物。尝欲吊丧,令家僮自归家取白衫, 家僮误将馀衣,惧未敢进。临察知之,使召谓曰:“今日气逆,不宜哀泣,向取白衫,且止 之也。”又尝令人煮药失制,潜知其故,谓曰:“阴暗不宜服药,宜即弃之。”竟不扬言其过 其宽恕如此 高宗即位,检校吏部侍郎。其年,迁大理卿。高宗尝问临在狱系囚之数,临对诏称旨, 帝喜曰:“朕昔在东宫,卿已事朕,朕承大位,卿又居近职,以畴昔相委,故受卿此任。然 为国之要,在于刑法,法急则人残,法宽则失罪,务令折中,称朕意焉。”高宗又尝亲录死 囚,前卿所断者号叫称冤,临所入者独无言。帝怪问状,囚曰:“罪实自犯,唐卿所断,既 非冤滥,所以绝意耳。”帝叹息良久曰:“为狱者不当如此耶!” 永徽元年,为御史大夫。明年,……寻迁刑部尚书,加金紫光禄大夫,复历兵部、度支、 吏部三尚书。显庆四年,坐事贬为湖州刺史,卒官 (节选自《旧唐书·唐临传》) 6.对下列句子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坐谄事太子勇诛死 坐:因……犯罪。 B.临少与兄皎具有令名 令:美好。 C.令因请假,临召囚悉令归家耕种请假:请求休假 D.为狱者不当如此耶 为狱:主掌讼事 7.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A.向取白衫,且止之也 今吾且死,而侯生曾无一言半辞送我 B.唐临,京兆长安人,周内史瑾孙也西伯,伯也,拘于羑里 C.令因请假,临召囚悉令归家耕种王授璧,相如因持璧却立 D.以畴昔相委,故授卿此任 臣以险衅,夙遭闵凶 8.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能够说明唐临“宽于待物”的一组是 ①临召囚悉令归家耕种 ②按交州刺使李道彦等申叩冤系三千余人 ③今日气逆,不宜哀泣,向取白衫,且止之也 ④阴暗不宜服药,宜即弃之 ⑤前卿所断者号叫称冤,临所入者独无言 ⑥罪实自犯,唐卿所断,既非冤滥,所以绝意耳 A.①⑤⑥ B.①③④ C.②④⑥ D.③④⑤ 9.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唐临要求囚犯们春耕之后回到监狱,这些囚犯感激唐临的宽容与体恤,果然按要求 的时间全都自觉回到狱中 B.唐临曾侍奉太子李治(唐高宗),高宗即位后,念其忠诚,提拔他为大理卿。 C.唐临宽以待人,明于断狱,勇于任事,生活俭朴, D.本文作者侧重表现唐临刚正不阿、为官清廉的一面,对其功高赏薄、晚年被贬的遭 遇寄予了一定的同情。 10.把文言文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县有轻囚数十人,会春暮时雨,临白令请出之,令不许。(3分)
再迁侍御史,奉使岭外,按交州刺使李道彦等申叩冤系三千余人。累转黄门侍郎,加银 青光禄大夫。俭薄寡欲,不治第宅,服用简素,宽于待物。尝欲吊丧,令家僮自归家取白衫, 家僮误将馀衣,惧未敢进。临察知之,使召谓曰:“今日气逆,不宜哀泣,向取白衫,且止 之也。”又尝令人煮药失制,潜知其故,谓曰:“阴暗不宜服药,宜即弃之。”竟不扬言其过, 其宽恕如此。 高宗即位,检校吏部侍郎。其年,迁大理卿。高宗尝问临在狱系囚之数,临对诏称旨, 帝喜曰:“朕昔在东宫,卿已事朕,朕承大位,卿又居近职,以畴昔相委,故受卿此任。然 为国之要,在于刑法,法急则人残,法宽则失罪,务令折中,称朕意焉。”高宗又尝亲录死 囚,前卿所断者号叫称冤,临所入者独无言。帝怪问状,囚曰:“罪实自犯,唐卿所断,既 非冤滥,所以绝意耳。”帝叹息良久曰:“为狱者不当如此耶!” 永徽元年,为御史大夫。明年,……寻迁刑部尚书,加金紫光禄大夫,复历兵部、度支、 吏部三尚书。显庆四年,坐事贬为湖州刺史,卒官,年六十。(节选自《旧唐书•唐临传》) 6. 对下列句子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坐.谄事太子勇诛死 坐:因……犯罪。 B. 临少与兄皎具有令.名 令:美好。 C. 令因请假..,临召囚悉令归家耕种 请假:请求休假。 D. 为狱..者不当如此耶 为狱:主掌讼事。 7.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A. 向取白衫,且.止之也 今吾且.死,而侯生曾无一言半辞送我 B. 唐临,京兆长安人,周内史瑾孙也. 西伯,伯也.,拘于羑里 C. 令因.请假,临召囚悉令归家耕种 王授璧,相如因.持璧却立 D. 以.畴昔相委,故授卿此任 臣以.险衅,夙遭闵凶 8. 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能够说明唐临“宽于待物”的一组是 ①临召囚悉令归家耕种 ②按交州刺使李道彦等申叩冤系三千余人 ③今日气逆,不宜哀泣,向取白衫,且止之也 ④阴暗不宜服药,宜即弃之 ⑤前卿所断者号叫称冤,临所入者独无言 ⑥罪实自犯,唐卿所断,既非冤滥,所以绝意耳 A. ①⑤⑥ B. ①③④ C. ②④⑥ D. ③④⑤ 9.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唐临要求囚犯们春耕之后回到监狱,这些囚犯感激唐临的宽容与体恤,果然按要求 的时间全都自觉回到狱中。 B. 唐临曾侍奉太子李治(唐高宗),高宗即位后,念其忠诚,提拔他为大理卿。 C. 唐临宽以待人,明于断狱,勇于任事,生活俭朴。 D. 本文作者侧重表现唐临刚正不阿、为官清廉的一面,对其功高赏薄、晚年被贬的遭 遇寄予了一定的同情。 10. 把文言文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 分) (1)县有轻囚数十人,会春暮时雨,临白令请出之,令不许。(3 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然为国之要,在于刑法,法急则人残,法宽则失罪,务令折中,称朕意焉。(4分) (3)显庆四年,坐事贬为湖州刺史,卒官,年六十。(3分) 三、古代诗歌赏析和古诗文默写(共13分) 11.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问题。(7分) 武威送刘判官赴碛西行军 岑参 火山五月行人少,看君马去疾如鸟。 都护行营太白西,角声一动胡天晓 注①西域的石国侵犯唐边境,唐调动大军进行抗击。刘判官奉命奔赴疆场 ②碛西行军、都护行营:碛西行军即都护行营,是刘判官西行的目的地 ③太白:即金星 (1)这是一首送别诗,除了表达了惜别之情外,还表达了什么思想感情?请简要说明。(4 分) (2)这首诗的第四句“角声一动胡天晓”想象奇特。请简要说明它的“奇特”及作用。(3 分) 答 12.古诗文默写。(6分,每空1分) (1) 善万物之得时,感吾生之行休。《归去 来兮辞》) (2)云销雨霁,彩彻区明 秋水共长天一色。渔舟唱晚, 雁阵惊寒,声断衡阳之浦。(《滕王阁序》) (3)外无期功强近之亲, 。茕茕孑立 。(《陈情 四、现代文(论述类、实用类)阅读(共12分。选择题6分,每小题3分;简答题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15题。 科学究竞能否被真正普及 钮卫星 ①科学的历史无疑就是人类智性进步的历史。那么科学普及的历史又呈现出什么样的景 象呢?美国俄亥俄州立大学历史学教授约翰·伯纳姆在他的著作《科学是怎样败给迷信的》 中向我们描绘了这样一幅出人意料的科学普及史图景:起先科学是一种积极、进步的文化力 量,但在逐渐兴起的美国消费文化中,科学慢慢地为新伪装下的迷信和神秘主义的复活让出 了一条通道,最终科学在大众层面上被迷信击败。 ②这样一部有点令人沮丧的美国科学普及史,对于中国现阶段的科学普及工作并不是没 有意义的。因为当前中国的科学生长环境不容乐观。虽然“崇尚科学,破除迷信”这样的标 语几乎张贴在了每一个居民小区的宣传栏里,但是由于中国公众受教育程度参差不齐,科学 素养相对缺乏,所以迷信有额外的生存维度。在中国社会的各个阶层,迷信没有被真正破除 干净过。至今走在居住区内和附近的马路上,还经常遇到泼洒在路面上的一团团药渣,这种
(2)然为国之要,在于刑法,法急则人残,法宽则失罪,务令折中,称朕意焉。(4 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显庆四年,坐事贬为湖州刺史,卒官,年六十。(3 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古代诗歌赏析和古诗文默写(共 13 分) 11.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问题。(7 分) 武威送刘判官赴碛西行军 岑参 火山五月行人少,看君马去疾如鸟。 都护行营太白西,角声一动胡天晓。 [注]①西域的石国侵犯唐边境,唐调动大军进行抗击。刘判官奉命奔赴疆场。 ②碛西行军、都护行营:碛西行军即都护行营,是刘判官西行的目的地。 ③太白:即金星。 (1)这是一首送别诗,除了表达了惜别之情外,还表达了什么思想感情?请简要说明。(4 分) 答: __ (2)这首诗的第四句“角声一动胡天晓”想象奇特。请简要说明它的“奇特”及作用。(3 分) 答: 12.古诗文默写。(6 分,每空 1 分) (1) , 。善万物之得时,感吾生之行休。《归去 来兮辞》) (2)云销雨霁,彩彻区明。 ,秋水共长天一色。渔舟唱晚, ;雁阵惊寒,声断衡阳之浦。(《滕王阁序》) (3)外无期功强近之亲, 。茕茕孑立, 。(《陈情 表》) 四、现代文(论述类、实用类)阅读(共 12 分。选择题 6 分,每小题 3 分;简答题 6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3~15 题。 科学究竟能否被真正普及 钮卫星 ①科学的历史无疑就是人类智性进步的历史。那么科学普及的历史又呈现出什么样的景 象呢?美国俄亥俄州立大学历史学教授约翰·伯纳姆在他的著作《科学是怎样败给迷信的》 中向我们描绘了这样一幅出人意料的科学普及史图景:起先科学是一种积极、进步的文化力 量,但在逐渐兴起的美国消费文化中,科学慢慢地为新伪装下的迷信和神秘主义的复活让出 了一条通道,最终科学在大众层面上被迷信击败。 ②这样一部有点令人沮丧的美国科学普及史,对于中国现阶段的科学普及工作并不是没 有意义的。因为当前中国的科学生长环境不容乐观。虽然“崇尚科学,破除迷信”这样的标 语几乎张贴在了每一个居民小区的宣传栏里,但是由于中国公众受教育程度参差不齐,科学 素养相对缺乏,所以迷信有额外的生存维度。在中国社会的各个阶层,迷信没有被真正破除 干净过。至今走在居住区内和附近的马路上,还经常遇到泼洒在路面上的一团团药渣,这种
乞求药“倒”病除的现象不能简单地被归类为一种无害的民俗一一至少在污染环境这个层 面上是有害的,它反映了老式迷信在现代社会中的顽强生存力 ③有一些古代迷信则以改头换面的方式继续留存着。譬如原本比较复杂的古代术数系 统,现在退化为只通过某种方言对数字的发音来附会吉凶宜忌,如“4”谐音“死”是不吉 利的,“8”谐音“发”是吉利的,等等。于是电话号码、车牌号码等数字就有了吉凶之分 人们选择号码时纷纷避凶趋吉。某省甚至把认为是不吉利的车牌号人为地删除,以便避免用 得起小车的富人们花钱买不吉利。而把某些重要活动的举办时间定在“8月8日8时”之类 显然也是出于同样的心理。这些行为,无疑直接、有力地推动了迷信思想的流行,与科教兴 国的国策和培养一种科学、理性的民族精神的努力目标是背道而驰的。 ④在当今的报纸和电视节目中可以看到铺天盖地的这种对孤立科学事实的强调和对科 学产品的推销。一个典型的例子就是对航天技术的报道。媒体放弃了向公众普及有关飞船的 飞行动力学和外太空高能物理环境的科学知识。航天活动基本上被看作一种政治活动而不是 种科学探索活动。媒体对飞船搭载物品的神秘性和尊贵性大肆渲染,似乎发射飞船的物质 代价都被附加到了这些物品上。如果说是搭载植物种子,希望在高能环境中诱发基因突变, 以改良品种,这还有一点点科学的味道—一实际上由于基因突变是不定向的,所以搭载种子 以改良物种的效率和科学性往往被夸大;而一些搭载的纪念品、会徽、会旗等被赋予的价值 和神圣性,则纯粹是巫术色彩的,是毫无理性基础和科学意义的 ⑤在美国科学普及史上出现过一些既从事科学前沿领域研究、又热心科学普及的科学 家,他们一般从文化和社会的层面用较宽的视野看待科学,他们出版科普书籍,为杂志撰写 科普文章,把理性带入到生活的各个方面。但是到了二十世纪这样的科学家从科普阵地上撤 退了。反观中国的情形,似乎从来没有出现过这样一群有影响力的科学家。现在有人呼吁 前沿科学工作者应该参与科学的普及,但应者寥寥,学术界远离科普的现状没有改观。 ⑥“科学太重要了,不能只交给科学家们去做。”这句话便是在强调公众应该更多更深 入地参与到科学中去。同时科学也需要在更广泛的公众层面上被理解。因此,政府、科研机 构组织者等应通过科学普及来让公众理解科学,做这件事尽管有很多困难,但还是值得和应 该首先做的。 (选自《文汇报》,有改动) 13.下列有关中国科学普及现状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人们将一团团药渣泼洒到路上,以乞求药“倒”病除;人们选择电话号码、车牌号码 时以数字区分凶吉,这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科学知识和理性精神在大众层面上的普及 从中国民众在日常行为中对迷信的延续,到目前中国的媒体对航天飞行的神秘性、尊 贵性和神圣性的倾心,作者认为目前社会已由传统的迷信步入新的迷信,科学启蒙任重道 C.作者认为中国的航天活动应该是一种科学探索活动,而不是一种政治活动,而新闻媒 体在宣传上更应该注重对公众的科学启蒙。 D.前沿科学工作者参与科学普及的力度不够,响应者不多,是导致中国学术界远离科普 的现状没有改观的原因之 14.下列对本文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正确的一项是 A.科学与迷信是相辅相成的关系,科学起先以积极、进步的文化力量冲破迷信的阻碍, 随着社会的逐步发展,科学又为新伪装下的迷信和神秘主义的复活让出了一条通道,最终 将被迷信击败 B.本文将中国科普现状与美国科普现状进行了对比,从而鲜明地指出了中国科普现状的
乞求药“倒”病除的现象不能简单地被归类为一种无害的民俗——至少在污染环境这个层 面上是有害的,它反映了老式迷信在现代社会中的顽强生存力。 ③有一些古代迷信则以改头换面的方式继续留存着。譬如原本比较复杂的古代术数系 统,现在退化为只通过某种方言对数字的发音来附会吉凶宜忌,如“4”谐音“死”是不吉 利的,“8”谐音“发”是吉利的,等等。于是电话号码、车牌号码等数字就有了吉凶之分, 人们选择号码时纷纷避凶趋吉。某省甚至把认为是不吉利的车牌号人为地删除,以便避免用 得起小车的富人们花钱买不吉利。而把某些重要活动的举办时间定在“8 月 8 日 8 时”之类, 显然也是出于同样的心理。这些行为,无疑直接、有力地推动了迷信思想的流行,与科教兴 国的国策和培养一种科学、理性的民族精神的努力目标是背道而驰的。 ④在当今的报纸和电视节目中可以看到铺天盖地的这种对孤立科学事实的强调和对科 学产品的推销。一个典型的例子就是对航天技术的报道。媒体放弃了向公众普及有关飞船的 飞行动力学和外太空高能物理环境的科学知识。航天活动基本上被看作一种政治活动而不是 一种科学探索活动。媒体对飞船搭载物品的神秘性和尊贵性大肆渲染,似乎发射飞船的物质 代价都被附加到了这些物品上。如果说是搭载植物种子,希望在高能环境中诱发基因突变, 以改良品种,这还有一点点科学的味道——实际上由于基因突变是不定向的,所以搭载种子 以改良物种的效率和科学性往往被夸大;而一些搭载的纪念品、会徽、会旗等被赋予的价值 和神圣性,则纯粹是巫术色彩的,是毫无理性基础和科学意义的。 ⑤在美国科学普及史上出现过一些既从事科学前沿领域研究、又热心科学普及的科学 家,他们一般从文化和社会的层面用较宽的视野看待科学,他们出版科普书籍,为杂志撰写 科普文章,把理性带入到生活的各个方面。但是到了二十世纪这样的科学家从科普阵地上撤 退了。反观中国的情形,似乎从来没有出现过这样一群有影响力的科学家。现在有人呼吁, 前沿科学工作者应该参与科学的普及,但应者寥寥,学术界远离科普的现状没有改观。 ⑥“科学太重要了,不能只交给科学家们去做。”这句话便是在强调公众应该更多更深 入地参与到科学中去。同时科学也需要在更广泛的公众层面上被理解。因此,政府、科研机 构组织者等应通过科学普及来让公众理解科学,做这件事尽管有很多困难,但还是值得和应 该首先做的。 (选自《文汇报》,有改动) 13.下列有关中国科学普及现状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人们将一团团药渣泼洒到路上,以乞求药“倒”病除;人们选择电话号码、车牌号码 时以数字区分凶吉,这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科学知识和理性精神在大众层面上的普及。 B.从中国民众在日常行为中对迷信的延续,到目前中国的媒体对航天飞行的神秘性、尊 贵性和神圣性的倾心,作者认为目前社会已由传统的迷信步入新的迷信,科学启蒙任重道 远。 C.作者认为中国的航天活动应该是一种科学探索活动,而不是一种政治活动,而新闻媒 体在宣传上更应该注重对公众的科学启蒙。 D.前沿科学工作者参与科学普及的力度不够,响应者不多,是导致中国学术界远离科普 的现状没有改观的原因之一。 14.下列对本文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正确的一项是 ( ) A.科学与迷信是相辅相成的关系,科学起先以积极、进步的文化力量冲破迷信的阻碍, 随着社会的逐步发展,科学又为新伪装下的迷信和神秘主义的复活让出了一条通道,最终 将被迷信击败。 B.本文将中国科普现状与美国科普现状进行了对比,从而鲜明地指出了中国科普现状的
问题本质,并为解决问题提供了一种可能。 C.对于居民小区的宣传栏里张贴“崇尚科学,破除迷信”的标语,报纸和电视节目强调 孤立的科学事实等做法,作者认为这不足以提高公众的科学素养和破除迷信 D.正是因为美国有既从事科学前沿领域研究、又热心科学普及的科学家致力于科学知识 和理性精神的普及,从而形成了目前的这种科学意识与理性精神深入美国公众心灵深处的 局面 15.要实现“科学在中国真正普及的目标,中国应该从哪些方面努力呢?请联系全文简要作 答。(6分) 五、现代文(文学类)阅读(共2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619题。 青岛啊,青岛刘兆亮 青岛是一个很美丽的城市。我那时认为它恰如其分的美丽是因为父亲去了那里。父亲是 去青岛干建筑小工的,但这是次要的,父亲在青岛生活和工作了,这是让人感恩的事。 那时我正上高三,父亲带着家中最破的被子和那顶漏雨的安全帽到县城坐火车。父亲就 到学校去看我,但他并没有见到我。父亲就给看门师傅留了一张字条,写道:“儿,我去青 岛干活儿了。青岛好啊,包吃包住一天0抉钱。你好好念书,争取考到青岛去。”署名是“父 亲亲笔”。这是父亲写给我的第一封书信,是写在随手捡起的烟盒上的,烟盒上脚印清晰可 辨,比父亲的字还工整。但父亲的字比它精神多了,撇撇捺捺都有把梼不住的去青岛的激动 之情。 青岛好啊!父亲这个赞美诗般的感叹也是听别人陈述来的。父亲没去过青岛,甚至他连 比县城更大点儿的城市都没去过,但父亲那时去青岛了。看到父亲的留言,我很高兴。 父亲在一个叫观海山的山上建花园。山不太高,但站在屋顶上可以看到海,下雨天不上 工,父亲就上山顶去看海。看海是父亲最高级的精神生活。在他的物质生活方面,让他津津 乐道的,是能隔三差五吃到两块五一斤的肥肉膘。父亲说,瘦的他们才不爱吃呢,青岛的肥 肉真贱!父亲说,乖乖,青岛就是青岛啊 但青岛没有及时给他发工资,这是堵心窝儿的事。父亲说,肥肉很香,但一想到钱就咽 不下去了。父亲走时只准备了25块钱生活费,父亲花了40天。之后,他摸口袋时,兜里只 剩下五个手指头了。当然,在他的内裤边,母亲还连夜为他缝进了50块钱。但那钱不能动 啊! 青岛怎么不发工资呢?老板解释说临时有点儿困难,让父亲等人顶一顶。父亲觉得那个 李老板说的话不虚。以前李老板让父亲下山替他买的烟都是十多块钱一包的,现在下降到四 块多钱一包了。 给李老板买烟是父亲难忘青岛的另外一个原因 起初,父亲买烟买得一肚子得意,觉得老板还挺把自己当回事。等父亲戒烟了一一实际 是没有闲钱买烟了,他才感觉到买烟成了一种煎熬和痛苦。 父亲每次烟瘾上来的时候,都要到厕所尿一泡尿,每次进行的时间都很长。他低头思考 着什么,最后还是使劲地捏一把那缝在内裤边的50块钱,忍了。但父亲经常把烟包放在鼻
问题本质,并为解决问题提供了一种可能。 C.对于居民小区的宣传栏里张贴“崇尚科学,破除迷信”的标语,报纸和电视节目强调 孤立的科学事实等做法,作者认为这不足以提高公众的科学素养和破除迷信。 D.正是因为美国有既从事科学前沿领域研究、又热心科学普及的科学家致力于科学知识 和理性精神的普及,从而形成了目前的这种科学意识与理性精神深入美国公众心灵深处的 局面。 15.要实现“科学在中国真正普及的目标,中国应该从哪些方面努力呢?请联系全文简要作 答。(6 分) 答: 五、现代文(文学类)阅读(共 22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6—19 题。 青岛啊,青岛 刘兆亮 青岛是一个很美丽的城市。我那时认为它恰如其分的美丽是因为父亲去了那里。父亲是 去青岛干建筑小工的,但这是次要的,父亲在青岛生活和工作了,这是让人感恩的事。 那时我正上高三,父亲带着家中最破的被子和那顶漏雨的安全帽到县城坐火车。父亲就 到学校去看我,但他并没有见到我。父亲就给看门师傅留了一张字条,写道:“儿,我去青 岛干活儿了。青岛好啊,包吃包住一天 20 块钱。你好好念书,争取考到青岛去。”署名是“父 亲亲笔”。这是父亲写给我的第一封书信,是写在随手捡起的烟盒上的,烟盒上脚印清晰可 辨,比父亲的字还工整。但父亲的字比它精神多了,撇撇捺捺都有把持不住的去青岛的激动 之情。 青岛好啊!父亲这个赞美诗般的感叹也是听别人陈述来的。父亲没去过青岛,甚至他连 比县城更大点儿的城市都没去过,但父亲那时去青岛了。看到父亲的留言,我很高兴。 父亲在一个叫观海山的山上建花园。山不太高,但站在屋顶上可以看到海,下雨天不上 工,父亲就上山顶去看海。看海是父亲最高级的精神生活。在他的物质生活方面,让他津津 乐道的,是能隔三差五吃到两块五一斤的肥肉膘。父亲说,瘦的他们才不爱吃呢,青岛的肥 肉真贱!父亲说,乖乖,青岛就是青岛啊! 但青岛没有及时给他发工资,这是堵心窝儿的事。父亲说,肥肉很香,但一想到钱就咽 不下去了。父亲走时只准备了 25 块钱生活费,父亲花了 40 天。之后,他摸口袋时,兜里只 剩下五个手指头了。当然,在他的内裤边,母亲还连夜为他缝进了 50 块钱。但那钱不能动 啊! 青岛怎么不发工资呢?老板解释说临时有点儿困难,让父亲等人顶一顶。父亲觉得那个 李老板说的话不虚。以前李老板让父亲下山替他买的烟都是十多块钱一包的,现在下降到四 块多钱一包了。 给李老板买烟是父亲难忘青岛的另外一个原因。 起初,父亲买烟买得一肚子得意,觉得老板还挺把自己当回事。等父亲戒烟了——实际 是没有闲钱买烟了,他才感觉到买烟成了一种煎熬和痛苦。 父亲每次烟瘾上来的时候,都要到厕所尿一泡尿,每次进行的时间都很长。他低头思考 着什么,最后还是使劲地捏一把那缝在内裤边的 50 块钱,忍了。但父亲经常把烟包放在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