凯里一中2015-2016学年上学期期中考试 高一语文 卷面总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命题人:李照灵审题人:许银枝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分第Ⅰ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 2请将答案填写到答题卡上 第I卷阅读题 、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对于南方居民而言,竹子在生产、生活中的地位和作用是极其重要的,以 竹子为主要原料的工厂、作坊星罗棋布。有的地方以竹林、竹楼和系列竹产品开 展旅游业,游客云集。其实,在远离竹林的北方,也是须臾离不开竹子的。吃饭 的竹筷,铺的竹席,织衣、烤肉串的竹针,剔牙的牙签,居室的竹帘,真是俯拾 皆是。至于工程用的脚手架、跳板,打鱼用的桅杆、网竿、撑竿,竹篙,葡萄 豆角、黄瓜、西红柿等作物用的架竿,大多是竹子。就连我国最北部边境的黑龙 江里,也有上下漂流的竹排。所以,从竹子的使用范围之广来说,把竹子叫作“中 华竹”是再恰当不过的 把竹子称为“中华竹”,还因为竹子是我国悠久灿烂文化的载体,包括礼 乐、书、数、兵等。北京奥运会开幕式第一场《灿烂文明》中最精彩的一段当属 竹简操了。演员们手持竹简表演,精彩绝伦。这竹简便是用竹片穿成的书 中国最早的书。“韦编三绝”里的“编”,就是孔子读的《周易》,是用牛皮绳把 竹简编在一起的。后来的“四书”、“五经”,都是竹简书。再说乐,古代的音乐 被称为“丝竹”或“管弦”,这里的“竹”和“管”指的正是竹乐器,包括笙 管、笛、箫等。书法更离不开竹,用竹管插上兽亳就是笔,“用笔″又叫“握管 字当然要写在竹子上,成语“罄竹难书”由此而来。算术用的筹是竹子做的,由 筹”发展到“筹划”,再到“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足见“筹”的重 要。兵指的是战争。战争的主要武器—“箭”,就是竹子做的,字义从竹而来。 最早的盾、云梯、陷阱都离不开竹。现代的竞技体育有好多项目来自竹,如跳高、 撐杄跳、射箭、漂流、竹竿操等。在古代建筑中,把竹跟石灰、砂浆混合使用, 创造了比钢筋混凝土还坚固耐久的建筑奇迹,举世闻名的赵州桥便是最好的例证。 在成语词典里,带“竹”字的词语非常多,诸如“胸有成竹”、“竹报平安 势如破竹”、“竹节松贞"、“青梅竹马”等。文人墨客的诗文书画,好多以竹为 题材。刘禹锡的“竹含天籁清商乐,水绕庭台碧玉环”,白居易的“露苘散清香 风竹含疏韵”都是咏竹的佳句。郑板桥则终其一生以画竹为乐趣,他的《竹石图》 中“四十年来画竹枝,日间挥写夜间思。冗繁削尽留清瘦,画到生时是熟时”的
凯里一中 2015—2016 学年上学期期中考试 高一语文 卷面总分:150 分 考试时间:150 分钟 命题人:李照灵 审题人:许银枝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分第Ⅰ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 2.请将答案填写到答题卡上。 第 I 卷 阅读题 一、现代文阅读(9 分,每小题 3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3 题。 对于南方居民而言,竹子在生产、生活中的地位和作用是极其重要的,以 竹子为主要原料的工厂、作坊星罗棋布。有的地方以竹林、竹楼和系列竹产品开 展旅游业,游客云集。其实,在远离竹林的北方,也是须臾离不开竹子的。吃饭 的竹筷,铺的竹席,织衣、烤肉串的竹针,剔牙的牙签,居室的竹帘,真是俯拾 皆是。至于工程用的脚手架、跳板,打鱼用的桅杆、网竿、撑竿,竹篙,葡萄、 豆角、黄瓜、西红柿等作物用的架竿,大多是竹子。就连我国最北部边境的黑龙 江里,也有上下漂流的竹排。所以,从竹子的使用范围之广来说,把竹子叫作“中 华竹”是再恰当不过的。 把竹子称为“中华竹”,还因为竹子是我国悠久灿烂文化的载体,包括礼、 乐、书、数、兵等。北京奥运会开幕式第一场《灿烂文明》中最精彩的一段当属 竹简操了。演员们手持竹简表演,精彩绝伦。这竹简便是用竹片穿成的书—— 中国最早的书。“韦编三绝”里的“编”,就是孔子读的《周易》,是用牛皮绳把 竹简编在一起的。后来的“四书”、“五经”,都是竹简书。再说乐,古代的音乐 被称为“丝竹”或“管弦”,这里的“竹”和“管”指的正是竹乐器,包括笙、 管、笛、箫等。书法更离不开竹,用竹管插上兽毫就是笔,“用笔”又叫“握管”, 字当然要写在竹子上,成语“罄竹难书”由此而来。算术用的筹是竹子做的,由 “筹”发展到“筹划”,再到“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足见“筹”的重 要。兵指的是战争。战争的主要武器——“箭”,就是竹子做的,字义从竹而来。 最早的盾、云梯、陷阱都离不开竹。现代的竞技体育有好多项目来自竹,如跳高、 撑杆跳、射箭、漂流、竹竿操等。在古代建筑中,把竹跟石灰、砂浆混合使用, 创造了比钢筋混凝土还坚固耐久的建筑奇迹,举世闻名的赵州桥便是最好的例证。 在成语词典里,带“竹”字的词语非常多,诸如“胸有成竹”、“竹报平安”、 “势如破竹”、“竹节松贞”、“青梅竹马”等。文人墨客的诗文书画,好多以竹为 题材。刘禹锡的“竹含天籁清商乐,水绕庭台碧玉环”,白居易的“露荷散清香, 风竹含疏韵”都是咏竹的佳句。郑板桥则终其一生以画竹为乐趣,他的《竹石图》 中“四十年来画竹枝,日间挥写夜间思。冗繁削尽留清瘦,画到生时是熟时”的
诗和画堪称“双绝″。如今,以竹为题材、背景的文学作品、绘画、工艺品、编 织品、装饰物比比皆是。带“竹"、“筠"、“汉卿(汗青y等字眼的人名更是无 法统计,关汉卿用戏剧为民请命而千古流芳,张汉卿以兵谏救国而青史留名。陶 渊明笔下的“良田美池桑竹”,是世外桃源的自然特征。“竹林七贤”竹林中饮酒 赋诗吹管潇洒一生。儒、释、道的布经传道场所大多选址于竹林,他们都以竹的 精神品格而自省、自悟、自喻。难怪观世音菩萨的对联也用了“碧莲台上主,紫 竹林中仙”。 (选自郑徳忱《中华竹》) 1.下列关于“中华竹”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在远离竹林的北方,竹子在生产、生活中的地位和作用也是不可忽视的。吃饭的竹筷, 铺的竹席,织衣、烤肉串的竹针,剔牙的牙签,居室的竹帘,真是俯拾皆是。 B.竹子是我国悠久灿烂文化的载体,包括文学、音乐、书法、建筑等各个方面。在古代, 甚至战争都离不开竹子 C.竹在古代建筑中也有应用。赵州桥就是古人把竹跟石灰、砂浆混合使用,创造了比钢筋 混凝土还坚固耐久的建筑,赵州桥并由此而举世闻名。 D.带“竹”字的成语非常多,现代社会,以竹为题材、背景的文学作品、绘画、工艺品 编织品、装饰物也比比皆是 2.下列说法,不符合原文内容的一项是() A.其实,在远离竹林的北方,也是一会儿都离不开竹子的。就连我国最北部边境的黑龙江 里,也有上下漂流的竹排,可见,竹子的使用地域很广 B.古代的诗书、音乐、书法、算数、战争都和竹子有关。在现代,竹子也应用于生产、生 活的多个方面。 C.古代战争用到的的盾、云梯、陷阱都离不开竹。现代的竞技体育有好多项目来自竹,如 跳高、撑杄跳、射箭、漂流、竹竿操等 D.儒、释、道的布经传道场所都选址于竹林,他们都以竹自省、自悟、自喻,而且这些场 所有时也通过对联来表达对竹子的推崇,可见竹子在文人心中的地位之高 3.下列理解,不符合原文内容的一项是() A.竹子在南方居民的生产、生活中很重要。竹子被利用于工厂建设,竹林、竹楼和竹产品 被加以利用开展旅游业。 B.中国最早的书,便是用竹片穿成的竹简。后来的“四书”、“五经”都是用牛皮绳等物把 竹简编在一起的竹简书 C.文人墨客以竹为题材的诗文书画有很多,郑板桥终其一生以画竹为乐趣,他的《竹石图》 堪称诗画“双绝”。 D.用竹管插上兽毫就是笔,“用笔”又叫“握管”,字当然要写在竹子上,所以说,古代的 书法更离不开竹 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
诗和画堪称“双绝”。如今,以竹为题材、背景的文学作品、绘画、工艺品、编 织品、装饰物比比皆是。带“竹”、“筠”、“汉卿(汗青)”等字眼的人名更是无 法统计,关汉卿用戏剧为民请命而千古流芳,张汉卿以兵谏救国而青史留名。陶 渊明笔下的“良田美池桑竹”,是世外桃源的自然特征。“竹林七贤”竹林中饮酒 赋诗吹管潇洒一生。儒、释、道的布经传道场所大多选址于竹林,他们都以竹的 精神品格而自省、自悟、自喻。难怪观世音菩萨的对联也用了“碧莲台上主,紫 竹林中仙”。 (选自郑徳忱《中华竹》) 1.下列关于“中华竹”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在远离竹林的北方,竹子在生产、生活中的地位和作用也是不可忽视的。吃饭的竹筷, 铺的竹席,织衣、烤肉串的竹针,剔牙的牙签,居室的竹帘,真是俯拾皆是。 B.竹子是我国悠久灿烂文化的载体,包括文学、音乐、书法、建筑等各个方面。在古代, 甚至战争都离不开竹子。 C.竹在古代建筑中也有应用。赵州桥就是古人把竹跟石灰、砂浆混合使用,创造了比钢筋 混凝土还坚固耐久的建筑,赵州桥并由此而举世闻名。 D.带“竹”字的成语非常多,现代社会,以竹为题材、背景的文学作品、绘画、工艺品、 编织品、装饰物也比比皆是。 2.下列说法,不符合原文内容的一项是 ( ) A.其实,在远离竹林的北方,也是一会儿都离不开竹子的。就连我国最北部边境的黑龙江 里,也有上下漂流的竹排,可见,竹子的使用地域很广。 B.古代的诗书、音乐、书法、算数、战争都和竹子有关。在现代,竹子也应用于生产、生 活的多个方面。 C.古代战争用到的的盾、云梯、陷阱都离不开竹。现代的竞技体育有好多项目来自竹,如 跳高、撑杆跳、射箭、漂流、竹竿操等。 D.儒、释、道的布经传道场所都选址于竹林,他们都以竹自省、自悟、自喻,而且这些场 所有时也通过对联来表达对竹子的推崇,可见竹子在文人心中的地位之高。 3.下列理解,不符合原文内容的一项是 ( ) A.竹子在南方居民的生产、生活中很重要。竹子被利用于工厂建设,竹林、竹楼和竹产品 被加以利用开展旅游业。 B.中国最早的书,便是用竹片穿成的竹简。后来的“四书”、“五经”都是用牛皮绳等物把 竹简编在一起的竹简书。 C.文人墨客以竹为题材的诗文书画有很多,郑板桥终其一生以画竹为乐趣,他的《竹石图》 堪称诗画“双绝”。 D.用竹管插上兽毫就是笔,“用笔”又叫“握管”,字当然要写在竹子上,所以说,古代的 书法更离不开竹。 二、古代诗文阅读(36 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既至秦,持干金之资币物,厚遗秦王宠臣中庶子蒙嘉。 嘉为先言于秦王日:“燕王诚振怖大王之威,不敢兴兵以拒大王,愿举国为 内臣,比诸侯之列,给贡职如郡县,而得奉守先王之宗庙。恐惧不敢自陈,谨斩 樊於期头,及献燕之督亢之地图,函封,燕王拜送于庭,使使以闻大王。唯大王 命之。 秦王闻之,大喜。乃朝服,设九宾,见燕使者咸阳宫。 荆轲奉樊於期头函而秦武阳奉地图匣以次进,至陛下,秦武阳色变振恐, 群臣怪之,荆轲顾笑武阳,前为谢日:“北蛮夷之鄙人,未尝见天子,故振慑, 愿大王少假借之,使毕使于前。”秦王谓轲日:“起,取武阳所持图! 轲既取图奉之,发图,图穷而匕首见。因左手把秦王之袖,而右手持匕首撚 之。未至身,秦王惊,自引而起,绝袖。拔剑,剑长,操其室。时恐急,剑坚, 故不可立拔 荆轲逐秦王,秦王还柱而走。群臣惊愕,卒起不意,尽失其度。而秦法,群 臣侍殿上者,不得持尺兵;诸郎中执兵,皆陈殿下,非有诏不得上。方急时,不 及召下兵,以故荆轲逐秦王,而卒惶急无以击轲,而乃以手共搏之 是时,侍医夏无且以其所奉药囊提轲。秦王之方还柱走,卒惶急不知所为 左右乃日:“王负剑!王负剑『遂拔以击荆轲,断其左股。荆轲废,乃引其匕首 提秦王,不中,中柱。秦王复击轲,被八创。 轲自知事不就,倚柱而笑,箕踞以骂日:“事所以不成者,乃欲以生劫之, 必得约契以报太子也。 左右既前,斩荆轲。秦王目眩良久 4.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持千金之资币物 币:礼品 B.厚遗秦王宠臣中庶子蒙嘉遗:给予、赠送 C.荆轲顾笑武阳,前为谢曰谢:道谢 D.图穷而匕首见 穷:穷尽 5.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含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 A.使毕使于前 若亡郑而有益于君 B.夏无且以其所奉药囊提轲 以其无礼于晋 C.乃引其匕首提秦王 乃不知有汉 D.倚柱而笑 夜缒而出 6.下列有关文段内容的解说,不准确的一项
(一)文言文阅读(19 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4—7 题。 既至秦,持千金之资币物,厚遗秦王宠臣中庶子蒙嘉。 嘉为先言于秦王曰:“燕王诚振怖大王之威,不敢兴兵以拒大王,愿举国为 内臣,比诸侯之列,给贡职如郡县,而得奉守先王之宗庙。恐惧不敢自陈,谨斩 樊於期头,及献燕之督亢之地图,函封,燕王拜送于庭,使使以闻大王。唯大王 命之。” 秦王闻之,大喜。乃朝服,设九宾,见燕使者咸阳宫。 荆轲奉樊於期头函,而秦武阳奉地图匣,以次进,至陛下,秦武阳色变振恐, 群臣怪之,荆轲顾笑武阳,前为谢曰:“北蛮夷之鄙人,未尝见天子,故振慑, 愿大王少假借之,使毕使于前。”秦王谓轲曰:“起,取武阳所持图!” 轲既取图奉之,发图,图穷而匕首见。因左手把秦王之袖,而右手持匕首揕 之。未至身,秦王惊,自引而起,绝袖。拔剑,剑长,操其室。时恐急,剑坚, 故不可立拔。 荆轲逐秦王,秦王还柱而走。群臣惊愕,卒起不意,尽失其度。而秦法,群 臣侍殿上者,不得持尺兵;诸郎中执兵,皆陈殿下,非有诏不得上。方急时,不 及召下兵,以故荆轲逐秦王,而卒惶急无以击轲,而乃以手共搏之。 是时,侍医夏无且以其所奉药囊提轲。秦王之方还柱走,卒惶急不知所为。 左右乃曰:“王负剑!王负剑!”遂拔以击荆轲,断其左股。荆轲废,乃引其匕首 提秦王,不中,中柱。秦王复击轲,被八创。 轲自知事不就,倚柱而笑,箕踞以骂曰:“事所以不成者,乃欲以生劫之, 必得约契以报太子也。” 左右既前,斩荆轲。秦王目眩良久。 4.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持千金之资币.物 币:礼品 B.厚遗.秦王宠臣中庶子蒙嘉 遗:给予、赠送 C.荆轲顾笑武阳,前为谢.曰 谢:道谢 D.图穷.而匕首见 穷:穷尽 5.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含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 ( ) A.使毕使于.前 若亡郑而有益于.君 B.夏无且以.其所奉药囊提轲 以.其无礼于晋 C.乃.引其匕首提秦王 乃.不知有汉 D.倚柱而.笑 夜缒而.出 6.下列有关文段内容的解说,不准确的一项 ( )
A.这段文字,重点描述了荆轲廷刺秦王的场景,刻画了荆轲临危不惧、奋不顾身的英雄形 象 B.文段写秦武阳色变振恐,是为了显示秦廷的森严和始皇的威武,这一“色变振恐”与荆 轲的“顾笑”形成鲜明的对比 C.荆轲“左手把秦王之袖,而右手持匕首椹之”,正是前文荆轲对樊於期将军所说的刺杀设 想的实施,此处印证了荆轲计划的合理性 D.由于刺杀秦王是在仓促之间出现的,秦廷上下反应迟钝:秦王惶恐到拔不出剑的地步, 大臣们也都是目瞪口呆、手足无措 7把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函封,燕王拜送于庭,使使以闻大王。(5分) (2)事所以不成者,乃欲以生劫之,必得约契以报太子也。(5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8-9题 山居秋暝·维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注:①暝:夜,晚。此指傍晚。②随意:任凭。③浣女:洗衣女。④春芳歇:舂天的芳华凋 谢了。歇:消散。⑤王孙:贵族的后裔,这里指隐居的高士。 8苏东坡称赞王维“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这首诗的前三联,通过哪些意象给我们描绘了 幅怎样的图画?(6分) 9这首山水名篇,于诗情画意中抒发诗人怎样的思想情感?(5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 10.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6分) (1)鹰击长空, 。(《沁园春·长沙》 (2)寻梦?撑一支长篙 满载一船星辉 (《再别 康桥》) ,壮士一去兮不复还!”复为慷慨羽声,士皆瞋目, (《荆轲刺 秦王》)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分)
A.这段文字,重点描述了荆轲廷刺秦王的场景,刻画了荆轲临危不惧、奋不顾身的英雄形 象。 B.文段写秦武阳色变振恐,是为了显示秦廷的森严和始皇的威武,这一“色变振恐”与荆 轲的“顾笑”形成鲜明的对比。 C.荆轲“左手把秦王之袖,而右手持匕首揕之”,正是前文荆轲对樊於期将军所说的刺杀设 想的实施,此处印证了荆轲计划的合理性。 D.由于刺杀秦王是在仓促之间出现的,秦廷上下反应迟钝:秦王惶恐到拔不出剑的地步, 大臣们也都是目瞪口呆、手足无措。 7.把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 分) (1)函封,燕王拜送于庭,使使以闻大王。(5 分) (2)事所以不成者,乃欲以生劫之,必得约契以报太子也。(5 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11 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 8—9 题。 山居秋暝·王维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注:①暝:夜,晚。此指傍晚。②随意:任凭。③浣女:洗衣女。④春芳歇:春天的芳华凋 谢了。歇:消散。⑤王孙:贵族的后裔,这里指隐居的高士。 8.苏东坡称赞王维“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这首诗的前三联,通过哪些意象给我们描绘了 一幅怎样的图画?(6 分) 9.这首山水名篇,于诗情画意中抒发诗人怎样的思想情感?(5 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6 分) 10.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6 分) (1)鹰击长空, , 。(《沁园春·长沙》 (2)寻梦?撑一支长篙, ,满载一船星辉, 。(《再别 康桥》) (3)“ ,壮士一去兮不复还!”复为慷慨羽声,士皆瞋目, 。(《荆轲刺 秦王》)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分)
阅读下面文本,完成11-14题。 季羡林的缺憾人生 卞毓方 先生的《学海浮槎》,记录了他中学生活的一个细节,读后,令我眼前一亮 在学习方面,我现在开始买英文书读。…买英文书,只有一个地方,就 是日本东京的丸善书店。……每次接到丸善书店的回信我就像过年一般地欢喜。 我立即约上一个比较要好的同学,午饭后,立刻出发,沿着胶济铁路,步行走向 颇远的商埠,到邮政总局去取书,当然不会忘记带上两三元大洋。走在铁路上的 时候如果适逢有火车开过我们就把一枚铜元放在铁轨上火车一过拿来一看 已经轧成了扁的,这个铜元当然就作废了,这完全是损人而不利人的恶作剧。要 知道,当时我们才十五六岁,正是顽皮的时候,不足深责的。 少年的天真、活泼、顽皮,在这里表现得充分无遗,假若季羨林能以这种心 态度过他的青春岁月呈现在我们今天面前的将会是另外一种截然不同的形象 可惜,那只是短暂的返璞归真。须知,这是在济南城,不是在老家官庄,这 是寄身于叔父的家,不是依偎在自己父母的膝下,环境变了,季羡林的个性也随 之发生改变。怎么变?朝哪一方向变?季羡林晚年总结,他说:从我小时候的作 风看,我本是一个外向的人,然而,后来怎么就转成了内向呢?这个问题,过去 从未细想,现在回顾在济南那段生活,忽然有所感触,也就顺便给它一个解答。 我认为,“三字经”中有两句话:“性相近,习相远”,可以作为参考,古人说得 对,“习”是能改造“性”的。我六岁离开父母,童心的发展在无形中受到了阻 碍。试想,我能躺在一个父母之外的人的怀抱中,撒娇打滚吗?不,不能,这是 难以想像的。叔父当然对我好,但他“望子成龙”,要求十分严格。课余除了抓 学习,还是抓学习,偶尔有一点示爱,比如给我从乡下带回几只小兔,也让人感 到距离,那种只能身感,不能言传的距离。说到婶母,我不能说她虐待我,那样 说不真实;但在日常生活中,刂的歧视,在她可能是不经意,在我却是看在眼 里,记在心头。叔父有个女儿,我叫作秋妹的,她和我的待遇明显不一样。比如 说,做衣服,有时就给她做,不给我做。偏心自己的亲生女儿,这是人之常情 不足为怪。实事求是地说,拿一个母亲的标准去要求一个叔婶,本来就是不现实 的。话又说回来,要一个七八岁的孩子,有大人的开通,这是不可能的。一件两 件,我也许不放在心上,三件四件五件,经得多了,难免潜移默化,影响到自己 的价值取向以至性情 季羡林的终生遗憾,是在母亲去世之前,整整八年,他没有回家看望一次。 八年啊,八年!这期间,他读完初中,上高中,停学一年,再读,娶妻,生女
阅读下面文本,完成11—14题。 季羡林的缺憾人生 卞毓方 先生的《学海浮槎》,记录了他中学生活的一个细节,读后,令我眼前一亮。 “在学习方面,我现在开始买英文书读。……买英文书,只有一个地方,就 是日本东京的丸善书店。……每次接到丸善书店的回信,我就像过年一般地欢喜。 我立即约上一个比较要好的同学,午饭后,立刻出发,沿着胶济铁路,步行走向 颇远的商埠,到邮政总局去取书,当然不会忘记带上两三元大洋。走在铁路上的 时候如果适逢有火车开过,我们就把一枚铜元放在铁轨上,火车一过,拿来一看, 已经轧成了扁的,这个铜元当然就作废了,这完全是损人而不利人的恶作剧。要 知道,当时我们才十五六岁,正是顽皮的时候,不足深责的。” 少年的天真、活泼、顽皮,在这里表现得充分无遗,假若季羡林能以这种心 态度过他的青春岁月,呈现在我们今天面前的,将会是另外一种截然不同的形象。 可惜,那只是短暂的返璞归真。须知,这是在济南城,不是在老家官庄,这 是寄身于叔父的家,不是依偎在自己父母的膝下,环境变了,季羡林的个性也随 之发生改变。怎么变?朝哪一方向变?季羡林晚年总结,他说:从我小时候的作 风看,我本是一个外向的人,然而,后来怎么就转成了内向呢?这个问题,过去 从未细想,现在回顾在济南那段生活,忽然有所感触,也就顺便给它一个解答。 我认为,“三字经”中有两句话:“性相近,习相远”,可以作为参考,古人说得 对,“习”是能改造“性”的。我六岁离开父母,童心的发展在无形中受到了阻 碍。试想,我能躺在一个父母之外的人的怀抱中,撒娇打滚吗?不,不能,这是 难以想像的。叔父当然对我好,但他“望子成龙”,要求十分严格。课余除了抓 学习,还是抓学习,偶尔有一点示爱,比如给我从乡下带回几只小兔,也让人感 到距离,那种只能身感,不能言传的距离。说到婶母,我不能说她虐待我,那样 说不真实;但在日常生活中,小小的歧视,在她可能是不经意,在我却是看在眼 里,记在心头。叔父有个女儿,我叫作秋妹的,她和我的待遇明显不一样。比如 说,做衣服,有时就给她做,不给我做。偏心自己的亲生女儿,这是人之常情, 不足为怪。实事求是地说,拿一个母亲的标准去要求一个叔婶,本来就是不现实 的。话又说回来,要一个七八岁的孩子,有大人的开通,这是不可能的。一件两 件,我也许不放在心上,三件四件五件,经得多了,难免潜移默化,影响到自己 的价值取向以至性情。 季羡林的终生遗憾,是在母亲去世之前,整整八年,他没有回家看望一次。 八年啊,八年!这期间,他读完初中,上高中,停学一年,再读,娶妻,生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