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武汉市2015届髙中毕业生二月调硏测试语文试题 武汉市教育科学研究院2015年3月3日上午9:00-1:30 、语文基础知识(共15分,共5小题,每小题3分) 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都相同的一组是 A.樵夫愀然翘首以待巧言令色 B.厘定俚语风光旖旎管窥蠡测 C.篆刻杜撰晕头转向有赔有赚 D.巡视驯熟循规蹈矩寻章摘句 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塑身灰烬摆渡车绵里藏针 B.砥砺屏蔽拌脚石张皇失措 C.签署沉缅莫须有繁文缛节 D.和蔼眺望缔造者一偌千金 3.依次填入下列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①“新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战略构想与古老的丝绸之路,同时,这一构想又充 分体现了时代的特点,沿途国家和地区的发展诉求 ②老宅的屋檐下,有燕子飞过。院子四周有一些花草,如太阳花、满堂红之类, 虽不名贵却有着顽强的生命力,它们在墙角处地绽放着。 A.如出一辙聚合忽而惬意 B.一脉相承契合倏忽恣意 C.一脉相承聚合忽而恣意 D.如出一辙契合倏忽惬意 4.下列各项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乌篷船转了一个弯,前面出现了一个挂满绿藤的石桥。抬眼望去,仿佛看到 有马车的铃声轻轻响过,车内檀香氤氲,轻烟袅袅,徒增了一层古朴与神秘的色 彩 B.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进步,3D打印机成了“万能制造机”,大到房子,小到 微米级的产品,甚至茶杯、拉链、汽车模型等都能打印出来。 C.在互联网时代,年轻人更喜欢能够网络点餐、手机支付的餐饮服务,以麦当 劳为代表的传统连锁快餐服务模式正在经历着痛苦的转型。 D.父亲与徐先生在文艺思想上存在较大的分歧,但两个人并未中断友谊。父亲 方面与徐先生积极沟通,另一方面,徐先生也非常关注父亲的创作。 5.下列有关文学常识和名著阅读的表述,有错误的一项是 A.孔子认为:“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 可谓好学也已。”大意是说,作为君子不要在意物质享受,而应勤勉做事, 低 说话,到有道之人那里去匡正自己的言行,这样才说得上是好学。 B.林黛玉年龄不大,但在贾府事事谨慎,处处留心。周瑞家的给贾府各姑娘送 宫花,最后才送到黛玉这里;黛玉去敲怡红院的门,晴雯正跟人生气,即便是黛 玉来了也拒绝开门。面对这些冷遇,黛玉都十分克制,不以为意 C.《白光》中的陈士成和孔乙己一样,都是科举制度的牺牲品。孔乙己穷困潦 倒,因偷窃行为被人打断了腿;而陈土成在屡试不第之后梦想发财,疯疯癫癫地 到处寻找地下埋藏的金银,最后在西门外的万流湖里淹死了
湖北省武汉市 2015 届高中毕业生二月调研测试语文试题 武汉市教育科学研究院 2015 年 3 月 3 日上午 9:00-11:30 一、语文基础知识(共 15 分,共 5 小题,每小题 3 分) 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都相同的一组是 A.樵夫 愀然 翘首以待 巧言令色 B.厘定 俚语 风光旖旎 管窥蠡测 C.篆刻 杜撰 晕头转向 有赔有赚 D.巡视 驯熟 循规蹈矩 寻章摘句 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塑身 灰烬 摆渡车 绵里藏针 B.砥砺 屏蔽 拌脚石 张皇失措 C.签署 沉缅 莫须有 繁文缛节 D.和蔼 眺望 缔造者 一偌千金 3.依次填入下列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①“新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战略构想与古老的丝绸之路 ,同时,这一构想又充 分体现了时代的特点, 沿途国家和地区的发展诉求。 ②老宅的屋檐下,有燕子 飞过。院子四周有一些花草,如太阳花、满堂红之类, 虽不名贵却有着顽强的生命力,它们在墙角处 地绽放着。 A.如出一辙 聚合 忽而 惬意 B.一脉相承 契合 倏忽 恣意 C.一脉相承 聚合 忽而 恣意 D.如出一辙 契合 倏忽 惬意 4.下列各项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乌篷船转了一个弯,前面出现了一个挂满绿藤的石桥。抬眼望去,仿佛看到 有马车的铃声轻轻响过,车内檀香氤氲,轻烟袅袅,徒增了一层古朴与神秘的色 彩。 B.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进步,3D 打印机成了“万能制造机”,大到房子,小到 微米级的产品,甚至茶杯、拉链、汽车模型等都能打印出来。 C.在互联网时代,年轻人更喜欢能够网络点餐、手机支付的餐饮服务,以麦当 劳为代表的传统连锁快餐服务模式正在经历着痛苦的转型。 D.父亲与徐先生在文艺思想上存在较大的分歧,但两个人并未中断友谊。父亲 一方面与徐先生积极沟通,另一方面,徐先生也非常关注父亲的创作。 5.下列有关文学常识和名著阅读的表述,有错误的一项是 A.孔子认为:“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 可谓好学也已。”大意是说,作为君子不要在意物质享受,而应勤勉做事,谨慎 说话,到有道之人那里去匡正自己的言行,这样才说得上是好学。 B.林黛玉年龄不大,但在贾府事事谨慎,处处留心。周瑞家的给贾府各姑娘送 宫花,最后才送到黛玉这里;黛玉去敲怡红院的门,晴雯正跟人生气,即便是黛 玉来了也拒绝开门。面对这些冷遇,黛玉都十分克制,不以为意。 C.《白光》中的陈士成和孔乙己一样,都是科举制度的牺牲品。孔乙己穷困潦 倒,因偷窃行为被人打断了腿;而陈士成在屡试不第之后梦想发财,疯疯癫癫地 到处寻找地下埋藏的金银,最后在西门外的万流湖里淹死了
D.《墙上的斑点》采用第一人称叙述,“我”既是故事的讲述者,同时也是故 事里的人物;《清兵卫与葫芦》采用第三人称叙述,叙事者并非故事中的人物, 而是站在故事之外,以旁观者的身份来讲述故事。 现代文(论述类文本)阅读(共9分,共3小题,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6-8题。 哲学的困惑和魅力 俞吾金 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在《形而上学》中说过一句名言:哲学起源于对外部世 界的惊奇。这句名言为以后的许多哲学家所引证,用以解释哲学的起源。但在我 看来,哲学应该起源于惊奇的惊奇,它对实证科学的惊奇再表示惊奇。在这个意 义上可以说,研究哲学首先需要一种问题意识。 以往一些文学作品总是对哲学家的沉思报以怀疑和讥笑。事实上,哲学家们的沉 思有时看起来滑稽可笑,但却是十分可爱的。据记载,苏格拉底经常站在屋檐下 思考哲学问题,有时候竟一动不动地在那里站了一天一夜!哲学家金岳霖完成了 《知识论》后,正好遇到空袭,他抱着书稿躲进了防空洞。空袭过后,他还未从 哲学沉思中完全摆脱出来,走的时候忘记带走书稿。当他想起来再去找时,这部 书稿早就没了。后来,他根据回忆,重新把这部70多万字的书稿写了出来!哲 学家的生活中总是伴随着一些古怪故事,然而,他们深入思索的正是宇宙和人类 生活中的重大问题 任何伟大的思想都是在长期思考的过程中形成并发展起来的。解决晢学中的困惑 需要静下心来认真思考,需要以超功利的心态来追求真理,而任何浮躁、浮夸的 风气都于事无补。 哲学并不以实证科学的方式进行研究,它关注的是实证科学的价值基础。如果说 实证科学询问的是事实,那么,哲学询问的则是价值。撇开认识论的语境,去追 问未受人的认识污染的世界究竟是怎么样的,乃是一个毫无意义的问题。我们只 能在认识论的语境中去探索世界。当我们去认识世界时,我们发现了一个根本性 的困难:世界乃是生命的流动,是一种生生不息的东西,这种生命之流构成世界 的本质。然而,我们却无法把握它的流动性,我们只能通过时间、空间,通过各 种范畴和概念等去切割世界。于是。我们陷入到一种无法回避的悖论中:一方面 我们的目的是认识作为生命之流的世界;但另一方面,我们实际上认识的却是己 经被我们的概念工具切割肢解了的世界。 在哲学研究中,方法论上的困惑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一个是部分与整体之 间的关系。为了了解整个文本,人们必须先了解文本中的每个部分。但如果你没 有吃透整个文本的精神,那么你对文本中的任何一个部分的理解也是不可能深入 下去的。于是,部分与整体之间形成了一种互为前提、互动的关系。另一个是认 识者的期望与认识结果之间的关系。在一般情况下,就认识的期望而言,我们总 是希望能够对对象获得客观的认识,但往往我们在认识任何对象之前就已经有了 先入之见。这也是人们在任何诠释活动中必定会遭遇到的悖论。实际上,解决或 超越这一悖论都是不可能的,我们只能自觉地顺应这一悖论。 在20世纪,西方哲学发展中出现了所谓的“语言学转向”,而在我们这里,哲 学的反思还很少触及到语言问题。其实,当我们随心所欲地使用语言的时候,语 言也正使我们陷入种种表达的困境之中。我们通常以为,我们是用语言来表达自 己的思想的,但在相当多的情况下,我们也用语言来掩饰自己的思想。只有自觉 地反思语言表达中的种种困惑,我们的哲学思考才能真正向前发展
D.《墙上的斑点》采用第一人称叙述,“我”既是故事的讲述者,同时也是故 事里的人物;《清兵卫与葫芦》采用第三人称叙述,叙事者并非故事中的人物, 而是站在故事之外,以旁观者的身份来讲述故事。 二、现代文(论述类文本)阅读(共 9 分,共 3 小题,每小题 3 分)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 6-8 题。 哲学的困惑和魅力 俞吾金 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在《形而上学》中说过一句名言:哲学起源于对外部世 界的惊奇。这句名言为以后的许多哲学家所引证,用以解释哲学的起源。但在我 看来,哲学应该起源于惊奇的惊奇,它对实证科学的惊奇再表示惊奇。在这个意 义上可以说,研究哲学首先需要一种问题意识。 以往一些文学作品总是对哲学家的沉思报以怀疑和讥笑。事实上,哲学家们的沉 思有时看起来滑稽可笑,但却是十分可爱的。据记载,苏格拉底经常站在屋檐下 思考哲学问题,有时候竟一动不动地在那里站了一天一夜!哲学家金岳霖完成了 《知识论》后,正好遇到空袭,他抱着书稿躲进了防空洞。空袭过后,他还未从 哲学沉思中完全摆脱出来,走的时候忘记带走书稿。当他想起来再去找时,这部 书稿早就没了。后来,他根据回忆,重新把这部 70 多万字的书稿写了出来!哲 学家的生活中总是伴随着一些古怪故事,然而,他们深入思索的正是宇宙和人类 生活中的重大问题。 任何伟大的思想都是在长期思考的过程中形成并发展起来的。解决哲学中的困惑 需要静下心来认真思考,需要以超功利的心态来追求真理,而任何浮躁、浮夸的 风气都于事无补。 哲学并不以实证科学的方式进行研究,它关注的是实证科学的价值基础。如果说 实证科学询问的是事实,那么,哲学询问的则是价值。撇开认识论的语境,去追 问未受人的认识污染的世界究竟是怎么样的,乃是一个毫无意义的问题。我们只 能在认识论的语境中去探索世界。当我们去认识世界时,我们发现了一个根本性 的困难:世界乃是生命的流动,是一种生生不息的东西,这种生命之流构成世界 的本质。然而,我们却无法把握它的流动性,我们只能通过时间、空间,通过各 种范畴和概念等去切割世界。于是。我们陷入到一种无法回避的悖论中:一方面, 我们的目的是认识作为生命之流的世界;但另一方面,我们实际上认识的却是已 经被我们的概念工具切割肢解了的世界。 在哲学研究中,方法论上的困惑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一个是部分与整体之 间的关系。为了了解整个文本,人们必须先了解文本中的每个部分。但如果你没 有吃透整个文本的精神,那么你对文本中的任何一个部分的理解也是不可能深入 下去的。于是,部分与整体之间形成了一种互为前提、互动的关系。另一个是认 识者的期望与认识结果之间的关系。在一般情况下,就认识的期望而言,我们总 是希望能够对对象获得客观的认识,但往往我们在认识任何对象之前就已经有了 先入之见。这也是人们在任何诠释活动中必定会遭遇到的悖论。实际上,解决或 超越这一悖论都是不可能的,我们只能自觉地顺应这一悖论。 在 20 世纪,西方哲学发展中出现了所谓的“语言学转向”,而在我们这里,哲 学的反思还很少触及到语言问题。其实,当我们随心所欲地使用语言的时候,语 言也正使我们陷入种种表达的困境之中。我们通常以为,我们是用语言来表达自 己的思想的,但在相当多的情况下,我们也用语言来掩饰自己的思想。只有自觉 地反思语言表达中的种种困惑,我们的哲学思考才能真正向前发展
总而言之,哲学本身充满了困惑。然而。唯其如此,它才充满了活力和魅力。对 于真正的思想者来说,一门学问越是深刻,越是难以把握,就越能激起他的经久 不衰的兴趣和研究的热情 (本文有删改) 6.下列各项中不适合用来证明“任何伟大的思想都是在长期思考的过程中形成 并发展起来的”这一说法的一项是 A.北宋著名思想家张载,心无旁骛,潜心治学,历经十多年的沉淀,终于悟出 了儒、佛、道互相联系的道理,建立起自己的学说体系,成为“关中学派”的创 始人 B.盖叫天苦心钻研京剧武生表演艺术,数十年如一日练功不辍,即便在养伤期 间也坚持练功,终于成为技艺高超的一代武生名家,享有“活武松”的美誉 C.《资本论》为工人运动提供了强有力的思想武器,这部巨著从动笔到全书出 版历经40年时间,是马克思耗尽毕生心血进行思考可研究所取得的重大成果 D.康德为写作《纯粹理性批判》一书沉寂了12年,没有发表一篇文章,而是集 中精力思考问题。1781年该书出版,奠定了康德在哲学史上的不朽地位 7.下列理解和分析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哲学家思考问题时既让人感到滑稽可笑,又让人感到十分可爱。因为他们所 思索的往往是宇宙和人类生活中的重大问题,其思考方式异于常人。 B.哲学与实证科学的区别在于:实证科学询问的是事实;而哲学询问的是价值 它必须对实证科学表示“惊奇”。所以,问题意识是哲学研究的关键。 C.在晢学硏究中,晢学家如果能够尊重认识对象的客观性,摒弃认识外部世界 时自身存在的先入之见,就能顺利解决诠释活动中存在的悖论。 D.哲学本身面临种种困惑,使得它充满活力和魅力。事实上,越是深刻和难以 把握的学问,就越能激起真正的思想者持续的兴趣和研究的热情。 8.文章主要论述了哲学本身面临的哪三个方面的困惑? 古代诗文阅读(共34分,共7小题)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2题。 燕将录 【唐】杜牧 谭忠者,绛人也。忠豪健喜兵,燕牧刘济与二千人,障白狼口。元和五年,中 黄门出禁兵伐赵,魏牧田季安曰:“赵诚虏,魏亦虏矣,计为之何?”其徒言 曰:“愿借骑五千以除君忧。”季安大呼曰:“壮夫哉!兵决出。” 忠其时为燕使魏,知其谋,乃入谓季安曰:“某之谋,是引天下之兵也。何者? 往年王师算不失一,是相臣之谋。今王师越魏伐赵,不使耆臣宿将而专付中臣, 不输天下之甲而多出禁甲,君知谁为之谋?此乃天子自为之谋,欲将夸服于臣下 也。今若师未叩赵,而先碎于魏,是上之谋反不如下,且能不耻于天下乎!既耻 且怒,于是仗猛将,练精兵,毕力再举涉河。鉴前之败必不越魏而伐赵校罪轻重 必不先赵而后魏是上不上下不下当魏而来也。”季安曰:“然则若之何?”忠曰: “王师入魏,君厚犒之。于是悉甲压境,号曰伐赵,则可阴遗赵人书曰:‘魏若 伐赵,则河北义士谓魏卖友;魏若与赵,则河南忠臣谓魏反君。卖友反君之名 魏不忍受。热事若能遗魏一城,魏得持之奏捷天子,以为符信。此乃使魏北得以 奉赵,西得以为臣。于赵为角尖之耗,于魏获不世之利,执事岂能无意于赵 乎?’”季安遂用忠之谋,与赵阴计,得其堂阳
总而言之,哲学本身充满了困惑。然而。唯其如此,它才充满了活力和魅力。对 于真正的思想者来说,一门学问越是深刻,越是难以把握,就越能激起他的经久 不衰的兴趣和研究的热情。 (本文有删改) 6.下列各项中不适合用来证明“任何伟大的思想都是在长期思考的过程中形成 并发展起来的”这一说法的一项是 A.北宋著名思想家张载,心无旁骛,潜心治学,历经十多年的沉淀,终于悟出 了儒、佛、道互相联系的道理,建立起自己的学说体系,成为“关中学派”的创 始人。 B.盖叫天苦心钻研京剧武生表演艺术,数十年如一日练功不辍,即便在养伤期 间也坚持练功,终于成为技艺高超的一代武生名家,享有“活武松”的美誉。 C.《资本论》为工人运动提供了强有力的思想武器,这部巨著从动笔到全书出 版历经 40 年时间,是马克思耗尽毕生心血进行思考可研究所取得的重大成果。 D.康德为写作《纯粹理性批判》一书沉寂了 12 年,没有发表一篇文章,而是集 中精力思考问题。1781 年该书出版,奠定了康德在哲学史上的不朽地位。 7.下列理解和分析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哲学家思考问题时既让人感到滑稽可笑,又让人感到十分可爱。因为他们所 思索的往往是宇宙和人类生活中的重大问题,其思考方式异于常人。 B.哲学与实证科学的区别在于:实证科学询问的是事实;而哲学询问的是价值, 它必须对实证科学表示“惊奇”。所以,问题意识是哲学研究的关键。 C.在哲学研究中,哲学家如果能够尊重认识对象的客观性,摒弃认识外部世界 时自身存在的先入之见,就能顺利解决诠释活动中存在的悖论。 D.哲学本身面临种种困惑,使得它充满活力和魅力。事实上,越是深刻和难以 把握的学问,就越能激起真正的思想者持续的兴趣和研究的热情。 8.文章主要论述了哲学本身面临的哪三个方面的困惑? 三、古代诗文阅读(共 34 分,共 7 小题)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9-12 题。 燕将录 【唐】杜牧 谭忠者,绛人也。忠豪健喜兵,燕①牧刘济与二千人,障白狼口。元和五年,中 黄门②出禁兵伐赵,魏牧田季安曰:“赵诚虏,魏亦虏矣,计为之何?”其徒言 曰:“愿借骑五千以除君忧。”季安大呼曰:“壮夫哉!兵决出。” 忠其时为燕使魏,知其谋,乃入谓季安曰:“某之谋,是引天下之兵也。何者? 往年王师算不失一,是相臣之谋。今王师越魏伐赵,不使耆臣宿将而专付中臣, 不输天下之甲而多出禁甲,君知谁为之谋?此乃天子自为之谋,欲将夸服于臣下 也。今若师未叩赵,而先碎于魏,是上之谋反不如下,且能不耻于天下乎!既耻 且怒,于是仗猛将,练精兵,毕力再举涉河。鉴前之败必不越魏而伐赵校罪轻重 必不先赵而后魏是上不上下不下当魏而来也。”季安曰:“然则若之何?”忠曰: “王师入魏,君厚犒之。于是悉甲压境,号曰伐赵,则可阴遗赵人书曰:‘魏若 伐赵,则河北义士谓魏卖友;魏若与赵,则河南忠臣谓魏反君。卖友反君之名, 魏不忍受。执事若能遗魏一城,魏得持之奏捷天子,以为符信。此乃使魏北得以 奉赵,西得以为臣。于赵为角尖之耗,于魏获不世之利,执事岂能无意于赵 乎?’”季安遂用忠之谋,与赵阴计,得其堂阳
忠归燕,谋欲激燕伐赵,会刘济合诸将曰:“天子知我怨赵,今命我伐之,赵亦 必大备我。伐与不伐孰利?”忠疾对曰:“天子终不使我伐赵,赵亦不备燕。” 因使人视赵,果不备燕。后一日,诏果来,曰:“燕南有赵,北有胡。燕其为予 谨护北疆,勿使予复挂胡忧,而得专心于赵。”刘济乃曰:“信如子断矣,何以 知之?”忠曰:“潞牧卢从史外亲燕,内实忌之;外绝赵,内实与之。此为赵画 曰:燕以赵为障,虽怨赵,必不残赵,必不为备,一且示赵不敢抗燕,二且使燕 获疑天子。赵人既不备燕,潞人则走告于天子,曰:燕厚怨赵,今无见伐而不备 燕,是燕反与赵也。此所以知天子终不使君伐赵,赵亦必不备燕。”刘济曰:“今 则奈何?”忠曰:“燕孕怨,天下无不知,今天子伐赵,君坐全燕之甲,一人未 济易水。是燕贮忠义之心,卒染私赵之口,不见德于赵人,恶声徒嘈嘈於天下耳。 唯君熟思之。”济乃自将七万人南伐赵 (选自《樊川文集》,有删改) 【注】①燕和下文的赵、魏、潞均指当时割据一方的藩镇,燕牧、魏牧、潞牧分 别指所在藩镇的节度使。②中黄门:此处指宦官。 9.对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某之谋,是引天下之兵也引:引来 B.今若师未叩赵叩:攻打 C.魏若与赵,则河南忠臣谓反君与:帮助 D.会刘济合诸将曰会:拜会 10.下列各组语句中,全都能够印证谭忠对形势判断准确的一组是(3分) ①忠其时为燕使魏,知其谋②是上之谋反不如下 ③因使人视赵,果不备燕④后一日,诏果来 ⑤信如子断矣⑥燕孕怨,天下无不知 A.①②⑤B.①③⑥C.②④⑥D.③④⑤ 11.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文是杜牧为燕镇部将谭忠写的一篇传记,文章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唐王朝藩 镇割据严重,藩镇之间、藩镇与朝廷之间争战不休的社会现实。 B.朝廷从全国各地征调军队越过魏镇去攻打赵镇,魏镇节度使田季安想趁机起 兵拦击朝廷军队,谭忠认为此举不妥,并提出两全之策帮助魏镇摆脱危机 C.谭忠回到燕镇后,想让刘济出兵讨伐赵镇。他分析说,皇上要讨伐赵镇,而 燕镇不出兵协助的话,会让心怀忠义的燕镇背上偏袒赵镇的恶名。 D.面对错综复杂的形势,谭忠始终注意维护与朝廷的关系。作者对谭忠的言行 虽然没有作出直接评价,但行文中还是透露出对他的肯定之意 12.请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的画横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9分) (1)赵诚虏,魏亦虏矣,计为之何?(3分) (2)执事若能遗魏一城,魏得持之奏捷天子,以为符信。(3分) (3燕其为予谨护北疆,勿使予复挂胡忧,而得专心于赵。(3分) 13.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鉴前之败/必不越魏/而伐赵校罪轻重/必不先赵而后魏/是上不上/下不下/当 魏而来也 B.鉴前之败/必不越魏而伐赵/校罪轻重/必不先赵而后魏/是上不上/下不下/当 魏而来也 C.鉴前之败/必不越魏而伐赵/校罪轻重/必不先赵而后魏是/上不上/下不下/当 魏而来也
忠归燕,谋欲激燕伐赵,会刘济合诸将曰:“天子知我怨赵,今命我伐之,赵亦 必大备我。伐与不伐孰利?”忠疾对曰:“天子终不使我伐赵,赵亦不备燕。” 因使人视赵,果不备燕。后一日,诏果来,曰:“燕南有赵,北有胡。燕其为予 谨护北疆,勿使予复挂胡忧,而得专心于赵。”刘济乃曰:“信如子断矣,何以 知之?”忠曰:“潞牧卢从史外亲燕,内实忌之;外绝赵,内实与之。此为赵画 曰:燕以赵为障,虽怨赵,必不残赵,必不为备,一且示赵不敢抗燕,二且使燕 获疑天子。赵人既不备燕,潞人则走告于天子,曰:燕厚怨赵,今无见伐而不备 燕,是燕反与赵也。此所以知天子终不使君伐赵,赵亦必不备燕。”刘济曰:“今 则奈何?”忠曰:“燕孕怨,天下无不知,今天子伐赵,君坐全燕之甲,一人未 济易水。是燕贮忠义之心,卒染私赵之口,不见德于赵人,恶声徒嘈嘈於天下耳。 唯君熟思之。”济乃自将七万人南伐赵。 (选自《樊川文集》,有删改) 【注】①燕和下文的赵、魏、潞均指当时割据一方的藩镇,燕牧、魏牧、潞牧分 别指所在藩镇的节度使。②中黄门:此处指宦官。 9.对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某之谋,是引天下之兵也 引:引来 B.今若师未叩赵 叩:攻打 C.魏若与赵,则河南忠臣谓反君 与:帮助 D.会刘济合诸将曰 会:拜会 10.下列各组语句中,全都能够印证谭忠对形势判断准确的一组是(3 分) ①忠其时为燕使魏,知其谋 ②是上之谋反不如下 ③因使人视赵,果不备燕 ④后一日,诏果来 ⑤信如子断矣 ⑥燕孕怨,天下无不知 A.①②⑤ B.①③⑥ C.②④⑥ D.③④⑤ 11.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文是杜牧为燕镇部将谭忠写的一篇传记,文章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唐王朝藩 镇割据严重,藩镇之间、藩镇与朝廷之间争战不休的社会现实。 B.朝廷从全国各地征调军队越过魏镇去攻打赵镇,魏镇节度使田季安想趁机起 兵拦击朝廷军队,谭忠认为此举不妥,并提出两全之策帮助魏镇摆脱危机。 C.谭忠回到燕镇后,想让刘济出兵讨伐赵镇。他分析说,皇上要讨伐赵镇,而 燕镇不出兵协助的话,会让心怀忠义的燕镇背上偏袒赵镇的恶名。 D.面对错综复杂的形势,谭忠始终注意维护与朝廷的关系。作者对谭忠的言行 虽然没有作出直接评价,但行文中还是透露出对他的肯定之意。 12.请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的画横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9 分) ⑴赵诚虏,魏亦虏矣,计为之何?(3 分) ⑵执事若能遗魏一城,魏得持之奏捷天子,以为符信。(3 分) ⑶燕其为予谨护北疆,勿使予复挂胡忧,而得专心于赵。(3 分) 13.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鉴前之败/必不越魏/而伐赵校罪轻重/必不先赵而后魏/是上不上/下不下/当 魏而来也 B.鉴前之败/必不越魏而伐赵/校罪轻重/必不先赵而后魏/是上不上/下不下/当 魏而来也 C.鉴前之败/必不越魏而伐赵/校罪轻重/必不先赵而后魏是/上不上/下不下/当 魏而来也
D.鉴前之败/必不越魏/而伐赵校罪轻重/必不先赵而后魏是/上不上/下不下/当 魏而来也 14.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 放船 【唐】杜甫 送客苍溪县,山寒雨不开。 直愁骑马滑,故作放舟回。 青惜峰峦过,黄知橘柚来。 江流大自在,坐稳兴悠哉。 【注】放船:坐船顺流而下 (1)本诗前四句与诗题“放船”之间有何联系?请简要说明。(3分) (2)后人评价“青惜峰峦过,黄知橘柚来”两句写得“入神”,请作简要赏析。(5 分) 15.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限选5个小题,如超过5个,按所答 的前5个小题记分)(5分) (1)怒而飞,。(庄周《逍遥游》) (2)茕茕孑立,。(李密《陈情表》) (3)忽如一夜春风来,。(岑参《白雪归京》) (4)别有幽愁暗恨生,。(白居易《琵琶行》) (5)十二门前融冷光,。(李贺《李凭箜篌引》) (6)此情可待成追忆,。(李商隐《锦瑟》) ⑦)日星隐耀,_。(范仲淹《岳阳楼记》) (8)人生如梦,。(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四、现代文(文学类、实用类文本)阅读(共20分,共4小题)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6-19题。 棋王 童年乃至少年时,爹很让六顺引以自豪 那时候,六顺从集市上走过,总有人指着他跟人介绍:“瞧,这就是果园村棋王 的儿子!”于是,六顺就能得到许多笑脸,也就有了无法言喻的自豪。 在六顺的记忆里,本村和附近村落的一些人常来找他爹对弈。当然,结局多是他 爹嬴。时间一长,爹就有了“棋王”的称呼。 六顺爹赢了,兴致颇髙,笑眯眯地吩咐一直站在他身后观棋的六顺娘烧火做饭, 打酒招待自己的手下败将。客人们边恭维六顺爹的棋艺边起身作势要走,六顺爹 便满面红光地伸手去拦:“回去干啥?已经到了饭点了,就在这里搭个伙吧!” 于是,客人就半推半就地留下了。当然,也不是每次都由六顺爹破费的,几个常 客来下棋时,总有人忘不了拎上半斤猪下水或一瓶老白干什么的。 在爹的熏陶下,六顺也爱上了下象棋。不过,棋艺却总无长进,常输。 六顺长大后在城里上班。那年休假时回家,晚上一家人围坐在一起没说上几句话, 爹问:“你棋下得咋样了?” 不咋样。”六顺说。 见六顺爹一脸不高兴,六顺娘便忙陪了笑问:“他爹,你给咱孩子指点指点?” 六顺爹抬眼看了看六顺娘,“嗯”了声。于是,六顺娘把棋盘摆在了父子俩面前, “学着点。”六顺爹说着,身子并不动,只是示意六顺摆好棋子
D.鉴前之败/必不越魏/而伐赵校罪轻重/必不先赵而后魏是/上不上/下不下/当 魏而来也 14.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8 分) 放 船 【注】 【唐】杜甫 送客苍溪县,山寒雨不开。 直愁骑马滑,故作放舟回。 青惜峰峦过,黄知橘柚来。 江流大自在,坐稳兴悠哉。 【注】放船:坐船顺流而下。 ⑴本诗前四句与诗题“放船”之间有何联系?请简要说明。(3 分) ⑵后人评价“青惜峰峦过,黄知橘柚来”两句写得“入神”,请作简要赏析。(5 分) 15.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限选 5 个小题,如超过 5 个,按所答 的前 5 个小题记分)(5 分) ⑴怒而飞, 。(庄周《逍遥游》) ⑵茕茕孑立, 。(李密《陈情表》) ⑶忽如一夜春风来, 。(岑参《白雪归京》) ⑷别有幽愁暗恨生, 。(白居易《琵琶行》) ⑸十二门前融冷光, 。(李贺《李凭箜篌引》) ⑹此情可待成追忆, 。(李商隐《锦瑟》) ⑺日星隐耀, 。(范仲淹《岳阳楼记》) ⑻人生如梦, 。(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四、现代文(文学类、实用类文本)阅读(共 20 分,共 4 小题)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 16-19 题。 棋王 茨园 童年乃至少年时,爹很让六顺引以自豪。 那时候,六顺从集市上走过,总有人指着他跟人介绍:“瞧,这就是果园村棋王 的儿子!”于是,六顺就能得到许多笑脸,也就有了无法言喻的自豪。 在六顺的记忆里,本村和附近村落的一些人常来找他爹对弈。当然,结局多是他 爹赢。时间一长,爹就有了“棋王”的称呼。 六顺爹赢了,兴致颇高,笑眯眯地吩咐一直站在他身后观棋的六顺娘烧火做饭, 打酒招待自己的手下败将。客人们边恭维六顺爹的棋艺边起身作势要走,六顺爹 便满面红光地伸手去拦:“回去干啥?已经到了饭点了,就在这里搭个伙吧!” 于是,客人就半推半就地留下了。当然,也不是每次都由六顺爹破费的,几个常 客来下棋时,总有人忘不了拎上半斤猪下水或一瓶老白干什么的。 在爹的熏陶下,六顺也爱上了下象棋。不过,棋艺却总无长进,常输。 六顺长大后在城里上班。那年休假时回家,晚上一家人围坐在一起没说上几句话, 爹问:“你棋下得咋样了?” “不咋样。”六顺说。 见六顺爹一脸不高兴,六顺娘便忙陪了笑问:“他爹,你给咱孩子指点指点?” 六顺爹抬眼看了看六顺娘,“嗯”了声。于是,六顺娘把棋盘摆在了父子俩面前。 “学着点。”六顺爹说着,身子并不动,只是示意六顺摆好棋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