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武汉市2017届高中毕业生二月调研测试语文试题 、现代文阅读(35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缀段性叙事”在中国古代文学作品中俯拾即是。胡适曾在评价《儒林外史》时 对“缀段性叙事”的特点进行了概括:“《儒林外史》没有布局,全是一段一段 的短篇小品连缀起来的。拆开来,每段自成一篇;斗拢来,可长至无穷。”这种 叙事方式在现代影视传媒领域广受青睐,一些中外电视系列剧具有明显的“缀段 性叙事”特点。 然而,在文学批评史上,“缀段性叙事”曾被指有“致命弱点”。不少学者以西 方小说的结构标准,借用胡适等人对《儒林外史》结构布局的论述,采论证明清 长篇章回小说缺乏“结构”意识,认为这种结构上的缺陷,就在于叙事作品的 “缀段性”。殊不知,和西方叙事传统不同,中国的叙事结构自有其特点。西方 叙事观强调一以贯之的整体性,强调叙事的“头、身、尾”相统一,体现岀结构 的时间线性。但中国叙事传统,自先秦的史传文学始,重心就在于以人物为中心 搭建的空间结构,并且外在的结构形式往往和内在的精神紧密相联。 到了现代影视大行其道的时代,胡适等人对《儒林外史》叙事方式的评点,恰成 了对当今电视系列剧叙事优点的阐述。西方学者关注到的当代系列叙事的特征和 要素,早在中国明清长篇叙事作品中就有所体现。西方系列剧和中国传统叙事的 “巧合”,勾勒出的是中国传统叙事在经历“西学东渐”遭遇“迷茫”后,又在 当代与世界的接轨,向人们展示了中国传统叙事蓬勃的生命力。这恰恰反映出 种“必然”:在全球化、现代和后现代的背景下,随着对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进 步认识、整理和挖掘,它将迸发出更加灿烂的光芒。 事实上,中国传统叙事原本即有着不同于西方叙事的独特魅力和审美特征,没有 任何一种西方文论能够直接拿来套用在中国叙事作品上。中国传统文学批评更是 如此,它看似体系性不强,实则形散神聚,在貌似随意、自由的评点中有着独特 的审美情趣,凸显了评论者的主体意识和情感,更着重于阅读的同感与共鸣。明 清评点派对具体作品的点评和各种批注与其说是对其他阅读者的一种指导,不如 说更像是评点家在阅读上的一种个人体验和交流期待,这和时下流行的弹幕与微 信点赞等网络评点在形式上不无相通,可谓是中国传统批评与当代的接轨 当前,各种新媒介平台的搭建或设置,可以使读者和读者之间、读者和作者之间 直接进行交流。可以在作品留言区留言,可以在论坛发帖跟帖,可以在微博畅所 欲言,可以开启弹幕想说就说,可以在微信中尽情点赞评论……然而,多元化和 便捷化的同时,也使占主体的大众评点趋向于快餐化。因此,就文学作品而言, 网络上的大众评点未必真正发挥了批评的功能。很多时候,具体评点内容的简单 化甚至口水化、粗俗化,似乎只能反映出被评点对象是否受大众欢迎及其程度。 文学阅读不应该完全由商业利润来做主,文学批评也应该发挥应有的社会作用 在经典的流传和推送上奉献自己的力量。 编自卢普玲《中国传统叙事与批评的当代意义》)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缀段性叙事”是中国传统的叙事模式,采用这种叙事方式创作的长篇小说 往往由一段一段的短篇故事连缀而成,这些故事拆分后可以独立成篇
湖北武汉市 2017 届高中毕业生二月调研测试语文试题 一、现代文阅读(35 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 分,每小题 3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3 题。 “缀段性叙事”在中国古代文学作品中俯拾即是。胡适曾在评价《儒林外史》时 对“缀段性叙事”的特点进行了概括:“《儒林外史》没有布局,全是一段一段 的短篇小品连缀起来的。拆开来,每段自成一篇;斗拢来,可长至无穷。”这种 叙事方式在现代影视传媒领域广受青睐,一些中外电视系列剧具有明显的“缀段 性叙事”特点。 然而,在文学批评史上,“缀段性叙事”曾被指有“致命弱点”。不少学者以西 方小说的结构标准,借用胡适等人对《儒林外史》结构布局的论述,采论证明清 长篇章回小说缺乏“结构”意识,认为这种结构上的缺陷,就在于叙事作品的 “缀段性”。殊不知,和西方叙事传统不同,中国的叙事结构自有其特点。西方 叙事观强调一以贯之的整体性,强调叙事的“头、身、尾”相统一,体现出结构 的时间线性。但中国叙事传统,自先秦的史传文学始,重心就在于以人物为中心 搭建的空间结构,并且外在的结构形式往往和内在的精神紧密相联。 到了现代影视大行其道的时代,胡适等人对《儒林外史》叙事方式的评点,恰成 了对当今电视系列剧叙事优点的阐述。西方学者关注到的当代系列叙事的特征和 要素,早在中国明清长篇叙事作品中就有所体现。西方系列剧和中国传统叙事的 “巧合”,勾勒出的是中国传统叙事在经历“西学东渐”遭遇“迷茫”后,又在 当代与世界的接轨,向人们展示了中国传统叙事蓬勃的生命力。这恰恰反映出一 种“必然”:在全球化、现代和后现代的背景下,随着对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进 一步认识、整理和挖掘,它将迸发出更加灿烂的光芒。 事实上,中国传统叙事原本即有着不同于西方叙事的独特魅力和审美特征,没有 任何一种西方文论能够直接拿来套用在中国叙事作品上。中国传统文学批评更是 如此,它看似体系性不强,实则形散神聚,在貌似随意、自由的评点中有着独特 的审美情趣,凸显了评论者的主体意识和情感,更着重于阅读的同感与共鸣。明 清评点派对具体作品的点评和各种批注与其说是对其他阅读者的一种指导,不如 说更像是评点家在阅读上的一种个人体验和交流期待,这和时下流行的弹幕与微 信点赞等网络评点在形式上不无相通,可谓是中国传统批评与当代的接轨。 当前,各种新媒介平台的搭建或设置,可以使读者和读者之间、读者和作者之间 直接进行交流。可以在作品留言区留言,可以在论坛发帖跟帖,可以在微博畅所 欲言,可以开启弹幕想说就说,可以在微信中尽情点赞评论……然而,多元化和 便捷化的同时,也使占主体的大众评点趋向于快餐化。因此,就文学作品而言, 网络上的大众评点未必真正发挥了批评的功能。很多时候,具体评点内容的简单 化甚至口水化、粗俗化,似乎只能反映出被评点对象是否受大众欢迎及其程度。 文学阅读不应该完全由商业利润来做主,文学批评也应该发挥应有的社会作用, 在经典的流传和推送上奉献自己的力量。 (摘 编自卢普玲《中国传统叙事与批评的当代意义》)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缀段性叙事”是中国传统的叙事模式,采用这种叙事方式创作的长篇小说 往往由一段一段的短篇故事连缀而成,这些故事拆分后可以独立成篇
B.“缀段性叙事”虽然广受青睐,但其弱点也很突出,导致《三国演义》《水 浒传》《西游记》等长篇章回小说在叙事结构上存在着明显缺陷 C.西方叙事观强调整体性和统一性,体现出结构的时间线性;而中国的叙事传 统则注重空间结构,作品的外部结构形式与内在精神联系紧密。 D.虽然有不少学者质疑中国传统的“缀段性叙事”,但西方系列剧和中国传统 叙事“巧合”的事实展示了中国传统叙事具有蓬勃的生命力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西学东渐”之风的兴起,为中国传统叙事合理借鉴西方叙事观提供了难得 的契机,使得中国传统叙事在当代顺利实现了与世界的接轨 B.在评论中国叙事作品时,无法直接套用任何一种西方文论,这是因为中国传 统叙事有着不同于西方叙事的独特魅力和审美特征。 C.明清评点派用点评和批注的方式来表达个人的阅读体验和交流期待,这与当 下流行的网络评点有相通之处,可以视为中国传统批评与当代的接轨 D.以大众评点为主体的网络评点借助新媒介的技术平台而异军突起,当代批评 方式更加多元和便捷,但与此同时,网络评点也存在着诸多问题。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现代电视系列剧可以借鉴长篇章回小说的“缀段性”结构,即总体上由相对 固定的几个主要人物贯穿全剧,而每一集的故事则相对独立、完整 B.胡适等人对《儒林外史》叙事方式的评点之所以可以用来阐述当今许多电视 系列剧的叙事特色,是因为这些电视系列剧体现出“缀段性叙事”的特征。 C.中国传统文学批评在审美情趣上与西方文论有很大的不同,评论者在评点中 不仅体现出主体意识和情感,而且更注重表达阅读同感和共鸣 D.从文学批评的角度看,网络上的大众评点不可能真正实现批评的功能,因此, 不能把在网络上是否受欢迎作为衡量作品价值高低的唯一依据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在“散步”中体验美 宗白华与朱光潜、蔡仪、李泽厚、高尔泰并称中国当代“五大美学家”,但宗白 华是从研究哲学、文学艺术尤其是诗学而转到美学研究中来的。他在诗歌创作上 取得了很高的成就,其诗心的萌动在童年时期就已有之。宗白华自认为他后来写 诗同年幼时的性情特点有一定的关系。少年时的宗白华耽于幻想,对于山水风景 的酷爱为一般人所不及。1914年年初,宗白华在浙江上虞姨父家度寒假。淅东 的山水秀丽清奇,如梦似烟,湖光山色的美让他心中的诗情犹如泉涌。但他开始 诗歌创作是移居上海之后,当时他住在外祖父家中,外祖父是一位诗人,每天早 晨在家中小花园里高声吟唱王维、孟浩然、韦应物、柳宗元等唐人的绝句,宗白 华深受感染,他说:“我爱写小诗、短诗,可以说是承受唐人绝句的影响 宗白华的美学理论和思想集中在他的《美学散步》一书里,以这部经典著作为标 志,宗白华成为我国美学界“散步美学”的代表人物。这是一种不做严格的逻辑 分析的方法,是一种从总体上把握艺术意象的方法。宗白华认为艺术意象是完整 的,不可破坏,这种从总体上把握的方法更符合艺术自身的规律,符合美感把握 的内在规律。他徜徉于中国古典艺术优美的意境之中,显得是那样自由自在,游 刃有余,如同他晚年在繁花似锦的未名湖畔悠然散步一样。他是从硏究中国绘画 艺术品开始自己的“散步”的,20世纪30年代就写了《徐悲鸿与中国绘画》《介 绍两本关于中国画学的书并论中国的绘画》等美文。如果说这几篇文章属于宗白
B.“缀段性叙事”虽然广受青睐,但其弱点也很突出,导致《三国演义》《水 浒传》《西游记》等长篇章回小说在叙事结构上存在着明显缺陷。 C.西方叙事观强调整体性和统一性,体现出结构的时间线性;而中国的叙事传 统则注重空间结构,作品的外部结构形式与内在精神联系紧密。 D.虽然有不少学者质疑中国传统的“缀段性叙事”,但西方系列剧和中国传统 叙事“巧合”的事实展示了中国传统叙事具有蓬勃的生命力。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西学东渐”之风的兴起,为中国传统叙事合理借鉴西方叙事观提供了难得 的契机,使得中国传统叙事在当代顺利实现了与世界的接轨。 B.在评论中国叙事作品时,无法直接套用任何一种西方文论,这是因为中国传 统叙事有着不同于西方叙事的独特魅力和审美特征。 C.明清评点派用点评和批注的方式来表达个人的阅读体验和交流期待,这与当 下流行的网络评点有相通之处,可以视为中国传统批评与当代的接轨。 D.以大众评点为主体的网络评点借助新媒介的技术平台而异军突起,当代批评 方式更加多元和便捷,但与此同时,网络评点也存在着诸多问题。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现代电视系列剧可以借鉴长篇章回小说的“缀段性”结构,即总体上由相对 固定的几个主要人物贯穿全剧,而每一集的故事则相对独立、完整。 B.胡适等人对《儒林外史》叙事方式的评点之所以可以用来阐述当今许多电视 系列剧的叙事特色,是因为这些电视系列剧体现出“缀段性叙事”的特征。 C.中国传统文学批评在审美情趣上与西方文论有很大的不同,评论者在评点中 不仅体现出主体意识和情感,而且更注重表达阅读同感和共鸣。 D.从文学批评的角度看,网络上的大众评点不可能真正实现批评的功能,因此, 不能把在网络上是否受欢迎作为衡量作品价值高低的唯一依据。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12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4-6 题。 在“散步”中体验美 宗白华与朱光潜、蔡仪、李泽厚、高尔泰并称中国当代“五大美学家”,但宗白 华是从研究哲学、文学艺术尤其是诗学而转到美学研究中来的。他在诗歌创作上 取得了很高的成就,其诗心的萌动在童年时期就已有之。宗白华自认为他后来写 诗同年幼时的性情特点有一定的关系。少年时的宗白华耽于幻想,对于山水风景 的酷爱为一般人所不及。1914 年年初,宗白华在浙江上虞姨父家度寒假。浙东 的山水秀丽清奇,如梦似烟,湖光山色的美让他心中的诗情犹如泉涌。但他开始 诗歌创作是移居上海之后,当时他住在外祖父家中,外祖父是一位诗人,每天早 晨在家中小花园里高声吟唱王维、孟浩然、韦应物、柳宗元等唐人的绝句,宗白 华深受感染,他说:“我爱写小诗、短诗,可以说是承受唐人绝句的影响。” 宗白华的美学理论和思想集中在他的《美学散步》一书里,以这部经典著作为标 志,宗白华成为我国美学界“散步美学”的代表人物。这是一种不做严格的逻辑 分析的方法,是一种从总体上把握艺术意象的方法。宗白华认为艺术意象是完整 的,不可破坏,这种从总体上把握的方法更符合艺术自身的规律,符合美感把握 的内在规律。他徜徉于中国古典艺术优美的意境之中,显得是那样自由自在,游 刃有余,如同他晚年在繁花似锦的未名湖畔悠然散步一样。他是从研究中国绘画 艺术品开始自己的“散步”的,20 世纪 30 年代就写了《徐悲鸿与中国绘画》《介 绍两本关于中国画学的书并论中国的绘画》等美文。如果说这几篇文章属于宗白
华美学研究的试笔之作,那么《论中西画法的渊源与基础》《中西画法所表现的 空间意识》则是他在西方与东方两种大文化背景下圆融的比较之作,表明他已从 研究中西绘画技艺的差异上升到研究中西文化哲学的差异,并开始辐射到中国书 法、建筑、园林等艺术领域。到40年代,宗白华发表了《中国艺术意境之诞生》, 标志着他的美学理论日趋成熟。这种“散步”方法决定了宗白华的美学研究不是 从抽象的理论出发,而是从大量具体的、感性的文学艺术品出发。因为,自然和 艺术品本身是多样的、独特的,要以自然和艺术品为研究的中心,就需要认真地 体验其真美所在 宗白华“散步”式体验的研究方法在中国美学研究中独树一帜。这种“散步式” 研究方法与那些重逻辑统一的美学研究方法明显不同,使得宗白华的美学研究与 各种各样以逻辑为基点建构美学体系的美学流派形成了对峙的局面。建国以后, 中国的美学研究形成了以蔡仪为代表的客观派,以高尔泰为代表的主观派,以朱 光潜为代表的主客统一派;后来又形成了以李泽厚、蒋孔阳为代表的实践派,以 周来祥为代表的和谐美学派。这些成熟于当代的各种美学流派虽观点各异,但都 是以逻辑统一去建构美学体系。他们与宗白华的以生命美学为内蕴的“散步派美 学”相互争鸣。 宗白华从感性的视角去观照中国艺术精神,与他深厚的精神底蕴有关。青年时代 的宗白华醉心于德国古典哲学,康德哲学的时空观、叔本华对现象世界本体的思 考,构成了宗白华意境学说的理论和思维基础。同时,宗白华把老庄思想以及禅 宗学说等结合起来,从具体的艺术品出发,运用精密的思辨,拓开了中国艺术中 的时空境界,阐发了关于中国艺术意境的绝妙思想。 (摘编自邹士方《宗 白华传略》、李剑清《被遗忘的宗白华》等) 【相关链接】 ①散步是自由自在、无拘无束的行动,它的弱点是没有计划、没有系统。看重逻 辑统一性的人会轻视它、讨厌它,但是西方建立逻辑学的大师亚里士多德的学派 却唤作散步学派,可见散步和逻辑并不是绝不相容的。 (宗白华《美学散步》) ②与西欧古代以来的美学相较而言,中国古代美学是零散的,不够体系化,也不 够晢学化,但这并不意味着中国美学就没有自己的特色,而是意味着凭借某种特 殊方式的介入才能将其挖掘出来而不至于隔靴挠痒,这种特殊方式其实正是一种 召唤:生命的灵光。宗白华的“美学散步”也许正是这种“生命对学术的感应” (邹其昌《散步者的灵光》) 4.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4分) A.宗白华的美学研究之路与其他美学家有不同之处,他最初研究的是哲学和文 学艺术,在此基础上转而从事美学研究。 B.早年的成长经历和性情特点是宗白华走上诗歌创作之路的决定因素,而他的 诗歌多为短诗,则是受到了唐人绝句的影响。 C.宗白华的美学研究从研究中国绘画艺术品起步,并最终发展到以东方和西方 两种不同的文化为背景来比较中西绘画技艺的差异 D.以自然和艺术品为中心进行美学研究,需要认真地体验每一个研究对象的真 美所在,这是因为自然和艺术品本身是多样和独特的
华美学研究的试笔之作,那么《论中西画法的渊源与基础》《中西画法所表现的 空间意识》则是他在西方与东方两种大文化背景下圆融的比较之作,表明他已从 研究中西绘画技艺的差异上升到研究中西文化哲学的差异,并开始辐射到中国书 法、建筑、园林等艺术领域。到 40 年代,宗白华发表了《中国艺术意境之诞生》, 标志着他的美学理论日趋成熟。这种“散步”方法决定了宗白华的美学研究不是 从抽象的理论出发,而是从大量具体的、感性的文学艺术品出发。因为,自然和 艺术品本身是多样的、独特的,要以自然和艺术品为研究的中心,就需要认真地 一一体验其真美所在。 宗白华“散步”式体验的研究方法在中国美学研究中独树一帜。这种“散步式” 研究方法与那些重逻辑统一的美学研究方法明显不同,使得宗白华的美学研究与 各种各样以逻辑为基点建构美学体系的美学流派形成了对峙的局面。建国以后, 中国的美学研究形成了以蔡仪为代表的客观派,以高尔泰为代表的主观派,以朱 光潜为代表的主客统一派;后来又形成了以李泽厚、蒋孔阳为代表的实践派,以 周来祥为代表的和谐美学派。这些成熟于当代的各种美学流派虽观点各异,但都 是以逻辑统一去建构美学体系。他们与宗白华的以生命美学为内蕴的“散步派美 学”相互争鸣。 宗白华从感性的视角去观照中国艺术精神,与他深厚的精神底蕴有关。青年时代 的宗白华醉心于德国古典哲学,康德哲学的时空观、叔本华对现象世界本体的思 考,构成了宗白华意境学说的理论和思维基础。同时,宗白华把老庄思想以及禅 宗学说等结合起来,从具体的艺术品出发,运用精密的思辨,拓开了中国艺术中 的时空境界,阐发了关于中国艺术意境的绝妙思想。 (摘编自邹士方《宗 白华传略》、李剑清《被遗忘的宗白华》等) 【相关链接】 ①散步是自由自在、无拘无束的行动,它的弱点是没有计划、没有系统。看重逻 辑统一性的人会轻视它、讨厌它,但是西方建立逻辑学的大师亚里士多德的学派 却唤作散步学派,可见散步和逻辑并不是绝不相容的。 (宗白华《美学散步》) ②与西欧古代以来的美学相较而言,中国古代美学是零散的,不够体系化,也不 够哲学化,但这并不意味着中国美学就没有自己的特色,而是意味着凭借某种特 殊方式的介入才能将其挖掘出来而不至于隔靴挠痒,这种特殊方式其实正是一种 召唤:生命的灵光。宗白华的“美学散步”也许正是这种“生命对学术的感应”。 (邹其昌《散步者的灵光》) 4.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4 分) A.宗白华的美学研究之路与其他美学家有不同之处,他最初研究的是哲学和文 学艺术,在此基础上转而从事美学研究。 B.早年的成长经历和性情特点是宗白华走上诗歌创作之路的决定因素,而他的 诗歌多为短诗,则是受到了唐人绝句的影响。 C.宗白华的美学研究从研究中国绘画艺术品起步,并最终发展到以东方和西方 两种不同的文化为背景来比较中西绘画技艺的差异。 D.以自然和艺术品为中心进行美学研究,需要认真地体验每一个研究对象的真 美所在,这是因为自然和艺术品本身是多样和独特的
E.中国古代美学没有形成完整的体系,也缺乏上升到哲学层面的研究,因而人 们很难把握其特色,而宗白华的研究正好填补了这些空白。 5.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美学散步》一书从不同的角度体现了宗白华的美学思想,集中展示了“散 步美学”的研究成果,渗透着作者的生命体验和审美意趣, B.宗白华的美学研究涉及绘画、书法、建筑、园林等不同的艺术领域,他沉浸 在优美的意境之中,自由自在、无拘无束地感悟美。 C.宗白华认为散步和逻辑并不是绝不相容的,在长期的美学论争中,“散步美 学”也注意吸纳以逻辑统一来建构美学体系的美学流派的硏究成果, D.宗白华深受德国古典哲学、庄子思想和禅宗学说的影响,积淀了深厚的精神 底蕴,使得他能够用感性的眼光去观察、审视中国艺术精神。 6.宗白华的“散步美学”具有哪些独到之处?请结合材料简要概括。(5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14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孤狼 [俄]屠格涅夫 傍晚我打完猎,独自驾着一辆马车回去。距家还有七八俄里路,狂风猛地在上空 怒号起来,随之电光一闪,雷声响开了,下起了倾盆大雨,四下黑得什么也看不 见。我躲到一个树丛下,耐着性子等待雨停。突然,在电光中瞥见大路上有一个 高高的人影。 “什么人?”一个响亮的声音问。 你是什么人呀?” 我是这里的护林人。” 我报了自己的姓名。 “哦,我知道的!您是回家去的吧? “是回家。可你瞧,多大的雷雨呀 道白晃晃的电光把这个护林人从头到脚照得通亮,紧接着响起急促而爆裂的雷 声。雨下得倍加起劲了。 “怎么办呢! “要不,我带您到我家去吧。”他说。 马车起动了。我们走了一大阵子,我的带路人终于停下脚步。“我们到家了,老 爷。”他语调平和地说道,“嘎”地一声推开了篱笆门。 护林人住的只有一间屋子,熏得黑黑的,很低矮,屋里空荡荡的。我瞅了瞅他。 我很少看到这样帅气的汉子:他身材魁梧,宽肩膀,体形健美,从那淋湿的麻布 衬衫里突露出结实的肌肉。 我向他道了谢,并问了他的名字 “我叫福马,”他回答说,“外号叫孤狼。” “你就是孤狼呀?” 我好奇地打量着他。我常常听到其他人谈论孤狼的事,附近的庄稼人都像怕火 似的怕他。 “原来你就是孤狼呀,”我重复了一句,“伙计,人家说你是什么人都不放过 的 “我是尽自己的职责,”他阴郁地回答说,“总不能白吃主人家的饭呀 “怎么,你没有内当家的吗?”我问他
E.中国古代美学没有形成完整的体系,也缺乏上升到哲学层面的研究,因而人 们很难把握其特色,而宗白华的研究正好填补了这些空白。 5.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美学散步》一书从不同的角度体现了宗白华的美学思想,集中展示了“散 步美学”的研究成果,渗透着作者的生命体验和审美意趣。 B.宗白华的美学研究涉及绘画、书法、建筑、园林等不同的艺术领域,他沉浸 在优美的意境之中,自由自在、无拘无束地感悟美。 C.宗白华认为散步和逻辑并不是绝不相容的,在长期的美学论争中,“散步美 学”也注意吸纳以逻辑统一来建构美学体系的美学流派的研究成果。 D.宗白华深受德国古典哲学、庄子思想和禅宗学说的影响,积淀了深厚的精神 底蕴,使得他能够用感性的眼光去观察、审视中国艺术精神。 6.宗白华的“散步美学”具有哪些独到之处?请结合材料简要概括。(5 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14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7-9 题。 孤狼 [俄]屠格涅夫 傍晚我打完猎,独自驾着一辆马车回去。距家还有七八俄里路,狂风猛地在上空 怒号起来,随之电光一闪,雷声响开了,下起了倾盆大雨,四下黑得什么也看不 见。我躲到一个树丛下,耐着性子等待雨停。突然,在电光中瞥见大路上有一个 高高的人影。 “什么人?”一个响亮的声音问。 “你是什么人呀?” “我是这里的护林人。” 我报了自己的姓名。 “哦,我知道的!您是回家去的吧?” “是回家。可你瞧,多大的雷雨呀……” 一道白晃晃的电光把这个护林人从头到脚照得通亮,紧接着响起急促而爆裂的雷 声。雨下得倍加起劲了。 “怎么办呢!” “要不,我带您到我家去吧。”他说。 马车起动了。我们走了一大阵子,我的带路人终于停下脚步。“我们到家了,老 爷。”他语调平和地说道,“嘎”地一声推开了篱笆门。 护林人住的只有一间屋子,熏得黑黑的,很低矮,屋里空荡荡的。我瞅了瞅他。 我很少看到这样帅气的汉子:他身材魁梧,宽肩膀,体形健美,从那淋湿的麻布 衬衫里突露出结实的肌肉。 我向他道了谢,并问了他的名字。 “我叫福马,”他回答说,“外号叫孤狼。” “你就是孤狼呀?” 我好奇地打量着他。我常常听到其他人谈论孤狼的事,附近的庄稼人都像怕火 似的怕他。 “原来你就是孤狼呀,”我重复了一句,“伙计,人家说你是什么人都不放过 的。” “我是尽自己的职责,”他阴郁地回答说,“总不能白吃主人家的饭呀。” “怎么,你没有内当家的吗?”我问他
“跟一个过路的城里人私奔了。”他带着苦笑说 他走出去,“砰”一声带上门。我再次打量了四周,我感到这屋里比原先更显凄 凉了。 护林人进来了,坐在板凳上。“雷雨快过去了,”沉默了一会儿之后,他说,“要 是您想回去,我送您出林子。” 我站起身来。孤狼取过枪,我们一起走出来。雨已经停了。他突然说:“瞧,就 趁这样的夜晚来偷。”可除了树叶的喧哗声外,我什么也听不出来。 我们下到山沟里,斧子均匀的响声清晰地传入了我的耳朵。 这时候天空越来越明净了,林子里也有点亮了。我们终于走出了山沟。他弯下腰, 举起枪,消失在丛林中。透过喧闹不已的风声,我隐约听到从不远处传来的轻微 声响。“往哪儿跑?站住!”骤然响起孤狼钢铁一般的喊声,还响起兔子般的哀 叫声… 我朝那吵闹的方向奔去。我看到的是一个庄稼人:他浑身都湿透了,衣服破破烂 烂的,长长的大胡子乱蓬蓬的。那里站着一匹瘦弱的马,马的旁边还停有一辆货 车 “放了他吧,”我对着孤狼的耳朵轻声地说,“这棵树我来赔。 孤狼不声不响地用左手抓住马鬃,用右手抓住偷树贼的腰带。我们便往回走,好 不容易才回到那座小屋 “我本来想把他关到贮藏室里去,”他指了指庄稼人继续说,“可是那门 “让他待在这儿吧,别折腾他了。”我打断孤狼的话说。 我在心里发誓,无论怎么得想法子放走这个可怜的人。在灯光下我可以看清他 那干枯的皱巴巴的脸,倒挂的黄眉毛,惶惶不安的眼睛,瘦骨嶙嶙的肢体· “福马,”庄稼人猝然用低沉而衰弱的声音说,“哎,福马。” “你要干什么?” “放了我吧……是饿得没法呀……放我走吧。” “我可知道你们这种人,”护林人沉着脸说,“你们整个村子就是贼窝。 “放了我吧,”他又沮丧又绝望地一再哀求,“实在是饿得没法……孩子们哭着 要吃的,真的没法子。” “我说了,不行。我也是做不了主的,东家会追究我的。” 这个可怜的人垂下了头……孤狼打了一个呵欠,把头靠在桌子上。雨仍然下个不 停 庄稼人猛然挺起身子,他那双眼睛冒出怒火,脸都涨红了。“那你就吃了我吧 你就掐死我吧。”他说。 护林人转过身去 “你这家伙……我要治治你! “我有什么好怕的?饿死,打死,反正是死。……可你呢,等着吧,会有受报应 的时候!” “闭嘴!”护林人大喊一声,跨前两步 我偏不闭嘴,”这个不幸的人继续说,“你这凶手,野兽………你作威作福长 久不了,等着吧!” 孤狼抓住他的肩膀,我扑过去救助那庄稼人 然而令我极为惊诧的是,孤狼一下子把绑着庄稼人胳膊肘的腰带扯掉了,打开 门,把他推了出去
“跟一个过路的城里人私奔了。”他带着苦笑说。 他走出去,“砰”一声带上门。我再次打量了四周,我感到这屋里比原先更显凄 凉了。 护林人进来了,坐在板凳上。“雷雨快过去了,”沉默了一会儿之后,他说,“要 是您想回去,我送您出林子。” 我站起身来。孤狼取过枪,我们一起走出来。雨已经停了。他突然说:“瞧,就 趁这样的夜晚来偷。”可除了树叶的喧哗声外,我什么也听不出来。 我们下到山沟里,斧子均匀的响声清晰地传入了我的耳朵。 这时候天空越来越明净了,林子里也有点亮了。我们终于走出了山沟。他弯下腰, 举起枪,消失在丛林中。透过喧闹不已的风声,我隐约听到从不远处传来的轻微 声响。“往哪儿跑?站住!”骤然响起孤狼钢铁一般的喊声,还响起兔子般的哀 叫声…… 我朝那吵闹的方向奔去。我看到的是一个庄稼人:他浑身都湿透了,衣服破破烂 烂的,长长的大胡子乱蓬蓬的。那里站着一匹瘦弱的马,马的旁边还停有一辆货 车。 “放了他吧,”我对着孤狼的耳朵轻声地说,“这棵树我来赔。” 孤狼不声不响地用左手抓住马鬃,用右手抓住偷树贼的腰带。我们便往回走,好 不容易才回到那座小屋。 “我本来想把他关到贮藏室里去,”他指了指庄稼人继续说,“可是那门 闩……” “让他待在这儿吧,别折腾他了。”我打断孤狼的话说。 我在心里发誓,无论怎么得想法子放走这个可怜的人。在灯光下我可以看清他 那干枯的皱巴巴的脸,倒挂的黄眉毛,惶惶不安的眼睛,瘦骨嶙嶙的肢体…… “福马,”庄稼人猝然用低沉而衰弱的声音说,“哎,福马。” “你要干什么?” “放了我吧……是饿得没法呀……放我走吧。” “我可知道你们这种人,”护林人沉着脸说,“你们整个村子就是贼窝。” “放了我吧,”他又沮丧又绝望地一再哀求,“实在是饿得没法……孩子们哭着 要吃的,真的没法子。” “我说了,不行。我也是做不了主的,东家会追究我的。” 这个可怜的人垂下了头……孤狼打了一个呵欠,把头靠在桌子上。雨仍然下个不 停。 庄稼人猛然挺起身子,他那双眼睛冒出怒火,脸都涨红了。“那你就吃了我吧, 你就掐死我吧。”他说。 护林人转过身去。 “你这家伙……我要治治你!” “我有什么好怕的?饿死,打死,反正是死。……可你呢,等着吧,会有受报应 的时候!” “闭嘴!”护林人大喊一声,跨前两步。 “我偏不闭嘴,”这个不幸的人继续说,“你这凶手,野兽……你作威作福长 久不了,等着吧!” 孤狼抓住他的肩膀,我扑过去救助那庄稼人。 然而令我极为惊诧的是,孤狼一下子把绑着庄稼人胳膊肘的腰带扯掉了,打开 门,把他推了出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