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2-15小题。 《南京!南京!》的日本感觉 冲 对于南京大屠杀这段历史事实,日本政府和相当多的日本人,采取的态度是不认账、不认错、 不道歉、不反省、不忏悔。这五个“不”,是“日本可以说不”的典型实例。东京审判的时候 他们还不敢这样说,到了“日本可以说不”的时候,就说出来了,而且说得很“坚决”,从而形 成了他们对那段历史事实的历史判断。作为一种立场,这个历史判断从来没有改变过。看起 来,这让编导陆川先生很着急,就在影片里设置了一个日本兵,让他在一群兽性发作的日本 兵中间罕见地玩了一个“人性的觉醒”,并最终以自杀来表示—表示了什么呢?这就算是 谢罪”了吗? 日本对南京大屠杀采取的这种“五不”态度,确实让人着急—不过应该是替他们着急,不是 我们自己着急。对于中国政府来说,这是与日本政府之间的一个重要的外交问题。但是对于 中国、中国人来说,这个并不重要。这个问题只对日本人重要。对日本人重要的事,应该让 日本人去想,什么时候他们想明白了,真心地认账了,认错了,道歉了,反省了,忏悔了, 我们宽容地予以接受就行了。从同一个南京大屠杀事件中,加害者和受害者所应记取的教训 是不同的。对于日本、日本人来说,重要的是不要再发生把原子弹投到广岛的美国飞行员蒂 贝兹所说的“当年一模一样的情景”,而他们的“五不”态度,危险性正在这里。我们也要防止 再出现“当年一模一样的情景”,但这个“情景”对我们和对他们是截然不同的——他们是杀 人!我们是被杀!我们要想的,是怎样才不会再次陷入这种任人宰割的境地,不会再次成为 别人兽性发作时的宰割对象,不会成为“百人斩竞赛”的目标物。我们希望他们“不来”;但究 竟来不来,最终取决于他们而不是我们,我们要做的,是“来了也不怕”。他们自己不反省 倒由我们先假装变成了他们再代他们反省,算数吗?管用吗? 据说《南京!南京!》有两项“突破”,一个叫“人性”,一个叫“反战”。虽然这两个词语很时 髦,但硬要拿南京大屠杀来说这俩事儿,太离谱了吧?什么叫南京大屠杀?就是从1937年 12月至1938年5月,在南京城内外,有30万个中国人的生命被毁灭。发生于此前的南京 保卫战,是另一个历史事件。那倒是战争。在那场战争中阵亡的中国抗日将士,是不算在这 30万人之内的。这30万被屠杀的中国人,绝大多数是平民,包括大量的老人、妇女和儿童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2-15 小题。 《南京!南京!》的日本感觉 陈冲 对于南京大屠杀这段历史事实,日本政府和相当多的日本人,采取的态度是不认账、不认错、 不道歉、不反省、不忏悔。这五个“不”,是“日本可以说不”的典型实例。东京审判的时候, 他们还不敢这样说,到了“日本可以说不”的时候,就说出来了,而且说得很“坚决”,从而形 成了他们对那段历史事实的历史判断。作为一种立场,这个历史判断从来没有改变过。看起 来,这让编导陆川先生很着急,就在影片里设置了一个日本兵,让他在一群兽性发作的日本 兵中间罕见地玩了一个“人性的觉醒”,并最终以自杀来表示——表示了什么呢?这就算是 “谢罪”了吗? 日本对南京大屠杀采取的这种“五不”态度,确实让人着急——不过应该是替他们着急,不是 我们自己着急。对于中国政府来说,这是与日本政府之间的一个重要的外交问题。但是对于 中国、中国人来说,这个并不重要。这个问题只对日本人重要。对日本人重要的事,应该让 日本人去想,什么时候他们想明白了,真心地认账了,认错了,道歉了,反省了,忏悔了, 我们宽容地予以接受就行了。从同一个南京大屠杀事件中,加害者和受害者所应记取的教训 是不同的。对于日本、日本人来说,重要的是不要再发生把原子弹投到广岛的美国飞行员蒂 贝兹所说的“当年一模一样的情景”,而他们的“五不”态度,危险性正在这里。我们也要防止 再出现“当年一模一样的情景”,但这个“情景”对我们和对他们是截然不同的——他们是杀 人!我们是被杀!我们要想的,是怎样才不会再次陷入这种任人宰割的境地,不会再次成为 别人兽性发作时的宰割对象,不会成为“百人斩竞赛”的目标物。我们希望他们“不来”;但究 竟来不来,最终取决于他们而不是我们,我们要做的,是“来了也不怕”。他们自己不反省, 倒由我们先假装变成了他们再代他们反省,算数吗?管用吗? 据说《南京!南京!》有两项“突破”,一个叫“人性”,一个叫“反战”。虽然这两个词语很时 髦,但硬要拿南京大屠杀来说这俩事儿,太离谱了吧?什么叫南京大屠杀?就是从 1937 年 12 月至 1938 年 5 月,在南京城内外,有 30 万个中国人的生命被毁灭。发生于此前的南京 保卫战,是另一个历史事件。那倒是战争。在那场战争中阵亡的中国抗日将士,是不算在这 30 万人之内的。这 30 万被屠杀的中国人,绝大多数是平民,包括大量的老人、妇女和儿童
这是真正的屠杀,根本不是战争!对于中国人来说,这儿只有抗战不抗战的问题,根本没有 反战不反战的问题。我为鱼肉,人为刀俎,还去跟人家讲反战,讲人性,讲得下来吗?在南 京大屠杀这个特定的事件中,这两个话题,只有“为刀俎”者才可以讲,“为鱼肉”者是没资格 讲的 面对30万失去抵抗能力的中国人被恣意杀戮奸淫,一个中国人应该是什么感觉?面对30 万这个巨大的、让人无比震撼的数字,一个中国人最痛心的应该是什么?不错,我们的国家 积贫积弱,我们打不过人家,我们今后要努力富民强国。但是这就完了吗?国有强弱,战有 胜败,在世界历史中,一个国家弄到保护不了自己子民百姓的程度,南京大屠杀并非孤例, 但是被杀害了那么多人,实属罕见。日军的极端残暴是一方面,在我们这一面,除了人口密 度的因素外,还有没有别的原因?我们能不能少让人家杀掉一点?显然,这不能靠杀人者的 人性觉醒”,只能靠让杀人者付出更高的代价。代价高到一定程度,他就不得不少杀一点了 在南京大屠杀中,没有令人信服的证据显示,出现过有组织的、有效的抵抗——退一步,哪 怕是出现过有组织的、有效的逃离再退一步,出现过哪怕是无效的、但毕竟是有组织的 抵抗或逃离。我上学的时候,老师们教导我们要记取中国被侵略、中国人被杀戮的种种教训, 其中之一,就是中国人像“一盘散沙”。老师们也讲了为什么会这样的原因。半个多世纪过去 了,没人再说这个话了。然而,这是进步吗? 不想中国人该想的事,却替日本人去想他们该想的事,是荒唐。拿日本人该想的事,来遮蔽 中国人该想的事,是罪过。 (选自《文学自由谈》2009年第4期,有删改) 12-13题为选择题,请在答题卡“选择题答题区”作答。(12题选两项给5分,选对一项给2 分,多选不给分) 12.下列说法中不符合文意的两项是 (5分) A.对于南京大屠杀这段历史事实,日本政府采取的是“五不”态度,这也形成了他们对那段 历史的判断立场
这是真正的屠杀,根本不是战争!对于中国人来说,这儿只有抗战不抗战的问题,根本没有 反战不反战的问题。我为鱼肉,人为刀俎,还去跟人家讲反战,讲人性,讲得下来吗?在南 京大屠杀这个特定的事件中,这两个话题,只有“为刀俎”者才可以讲,“为鱼肉”者是没资格 讲的。 面对 30 万失去抵抗能力的中国人被恣意杀戮奸淫,一个中国人应该是什么感觉?面对 30 万这个巨大的、让人无比震撼的数字,一个中国人最痛心的应该是什么?不错,我们的国家 积贫积弱,我们打不过人家,我们今后要努力富民强国。但是这就完了吗?国有强弱,战有 胜败,在世界历史中,一个国家弄到保护不了自己子民百姓的程度,南京大屠杀并非孤例, 但是被杀害了那么多人,实属罕见。日军的极端残暴是一方面,在我们这一面,除了人口密 度的因素外,还有没有别的原因?我们能不能少让人家杀掉一点?显然,这不能靠杀人者的 “人性觉醒”,只能靠让杀人者付出更高的代价。代价高到一定程度,他就不得不少杀一点了。 在南京大屠杀中,没有令人信服的证据显示,出现过有组织的、有效的抵抗——退一步,哪 怕是出现过有组织的、有效的逃离——再退一步,出现过哪怕是无效的、但毕竟是有组织的 抵抗或逃离。我上学的时候,老师们教导我们要记取中国被侵略、中国人被杀戮的种种教训, 其中之一,就是中国人像“一盘散沙”。老师们也讲了为什么会这样的原因。半个多世纪过去 了,没人再说这个话了。然而,这是进步吗? 不想中国人该想的事,却替日本人去想他们该想的事,是荒唐。拿日本人该想的事,来遮蔽 中国人该想的事,是罪过。 (选自《文学自由谈》2009 年第 4 期,有删改) 12-13 题为选择题,请在答题卡“选择题答题区”作答。(12 题选两项给 5 分,选对一项给 2 分,多选不给分) 12.下列说法中不符合文意的两项是 (5 分) A.对于南京大屠杀这段历史事实,日本政府采取的是“五不”态度,这也形成了他们对那段 历史的判断立场
B.作者认为《南京!南京!》中那个自杀的日本兵,虽然体现了人性的觉醒,但仅以此向 中国人民“谢罪”还不够 C.南京大屠杀这个事件中,关于“人性”与“反战”两个话题,我们是没有资格讲的。 D.日本的“五不”态度,只对他们自己重要,对我们不重要,我们不必想,宽容地接受就行 E.美国飞行员蒂贝兹所说的“当年一模一样的情景”中的“情景”对于日本和我们是不同的, 因为日本是杀人,我们是被杀 13.下列属于《南京!南京!》的“日本感觉”的一项是 (3分) A.影片再现了南京大屠杀30万中国人的生命被毁灭的历史,让人感到无比震撼和痛心。 B.影片有两项“突破”,其中一项是“反战”,以引起人们反思我们只有抗战不抗战的问题, 根本没有反战不反战的问题。 C.拿日本人该想的事,来遮蔽中国人该想的事,是罪过。 D.影片设置了一个在一群兽性发作的日本兵中间却能“人性觉醒”的日本兵 14.根据文意,“加害者和受害者”所应记取的教训有什么不同?(4分) 15.根据文意,作者认为我们应怎样做才能做到即使侵略者“来了也不怕”?(4分) 四、本大题为选考内容的两组试题。每组试题3小题,共15分。 (一)文学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6-18题。 听妈妈讲那过去的事情
B.作者认为《南京!南京!》中那个自杀的日本兵,虽然体现了人性的觉醒,但仅以此向 中国人民“谢罪”还不够。 C.南京大屠杀这个事件中,关于“人性”与“反战”两个话题,我们是没有资格讲的。 D.日本的“五不”态度,只对他们自己重要,对我们不重要,我们不必想,宽容地接受就行 了。 E.美国飞行员蒂贝兹所说的“当年一模一样的情景”中的“情景”对于日本和我们是不同的, 因为日本是杀人,我们是被杀。 13.下列属于《南京!南京!》的“日本感觉”的一项是 (3 分) A.影片再现了南京大屠杀 30 万中国人的生命被毁灭的历史,让人感到无比震撼和痛心。 B.影片有两项“突破”,其中一项是“反战”,以引起人们反思我们只有抗战不抗战的问题, 根本没有反战不反战的问题。 C.拿日本人该想的事,来遮蔽中国人该想的事,是罪过。 D.影片设置了一个在一群兽性发作的日本兵中间却能“人性觉醒”的日本兵。 14.根据文意,“加害者和受害者” 所应记取的教训有什么不同?(4 分) 15.根据文意,作者认为我们应怎样做才能做到即使侵略者“来了也不怕”?(4 分) 四、本大题为选考内容的两组试题。每组试题 3 小题,共 15 分。 (一) 文学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6-18 题。 听妈妈讲那过去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