淄博市2019年初中学业水平考试 C.杜甫晚年生活艰辛,病痛缠身,国家的动乱更是让他忧心忡忡, 阶段检测卷(六年级 在漂泊中创作的《登高》《旅夜书怀》等诗篇缠绵悱恻,凄切感人 (时间:120分钟,满分:120分) D.世界上恐怕很难再找到巴黎这样的城市:古典高雅的韵味和现代时 第I卷(共12分) 尚的潮流完美地融为一体,既充满反差,又相得益彰 基础知识积累与运用(每小题2分,共12分) 3.下列对修辞手法及其作用分析不正确的一项 1.下列句子中,没有错别字且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这些字帖挂在我们课桌的铁杆上,就好像许多面小国旗在教室里飘 A.盲孩子伸出一只手,接过那只萤火虫。他只觉得手心里痒酥(su)酥扬。(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表现了小弗郎士在老师爱国情感的激发下, 的,是一只小虫子在爬。 萌生对祖国语言的热爱。) B.皇帝赐给骗子“御聘织师”的头街,封他们为爵(jue)士,并授予B.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运用对比的修辞手法,表现战争的旷 「可以挂在扣眼上的勋章。 日持久,战斗的激烈悲壮。) C·人类正是通过逐渐克服自然的束缚和禁(jin)锢,从而获得了更大C.海与山绸缪在一起,分不出,是海浸入了山间,还是山诱俘了海水 的自由。 只见海把山围成了一角角的半岛,山呢,把海围成了一汪汪的海湾。(运 D.它们一律将长颈伸向前方,双足向后方笔直延伸,幽然翱(o)翔天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形象生动地表现了海、山浑然一体的优美意境。) 空的美姿,实在是无可言喻。 D.监房突然像沉入无底的黑暗深渊,就是落下一根针也仿佛可以听见。 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运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突出了牢房阴森恐怖的氛围。) A.美国总统特朗普上台才几个月,各种颠覆性政策次第出炉,“三板4.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斧”让世人眼花缭乱,推倒重来式决策让世界错愕不已。 A.所有学校都要关爱留守儿童,利用一切契机激励他们,锻炼他们, B.日本政府非法将中国的钓鱼岛“国有化”,完全是他们和右翼分子培养他们自立自强 起苦心孤诣策划的闹剧,中国人民绝不会让他们的阴谋得逞 B.10月23日是世界读书日,各地读者纷纷来到图书馆、书店等地
淄博市 2019 年初中学业水平考试 阶段检测卷(六年级) (时间:120 分钟,满分:120 分) 第Ⅰ卷(共 12 分) 一、基础知识积累与运用(每小题 2 分,共 12 分) 1.下列句子中,没有错别字且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盲孩子伸出一只手,接过那只萤火虫。他只觉得手心里痒酥.(sū)酥 的,是一只小虫子在爬。 B.皇帝赐给骗子“御聘织师”的头街,封他们为爵.(jué)士,并授予 一枚可以挂在扣眼上的勋章。 C.人类正是通过逐渐克服自然的束缚和禁.(jīn)锢,从而获得了更大 的自由。 D.它们一律将长颈伸向前方,双足向后方笔直延伸,幽然翱.(áo)翔天 空的美姿,实在是无可言喻。 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美国总统特朗普上台才几个月,各种颠覆性政策次第出炉,“三板 斧”让世人眼花缭乱 ....,推倒重来式决策让世界错愕不已。 B.日本政府非法将中国的钓鱼岛“国有化”,完全是他们和右翼分子 一起苦心孤诣 ....策划的闹剧,中国人民绝不会让他们的阴谋得逞。 C.杜甫晚年生活艰辛,病痛缠身,国家的动乱更是让他忧心忡忡 ....,他 在漂泊中创作的《登高》《旅夜书怀》等诗篇缠绵悱恻,凄切感人。 D.世界上恐怕很难再找到巴黎这样的城市:古典高雅的韵味和现代时 尚的潮流完美地融为一体,既充满反差,又相得益彰 ....。 3.下列对修辞手法及其作用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这些字帖挂在我们课桌的铁杆上,就好像许多面小国旗在教室里飘 扬。(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表现了小弗郎士在老师爱国情感的激发下, 萌生对祖国语言的热爱。) B.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运用对比的修辞手法,表现战争的旷 日持久,战斗的激烈悲壮。) C.海与山绸缪在一起,分不出,是海浸入了山间,还是山诱俘了海水; 只见海把山围成了一角角的半岛,山呢,把海围成了一汪汪的海湾。(运 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形象生动地表现了海、山浑然一体的优美意境。) D.监房突然像沉入无底的黑暗深渊,就是落下一根针也仿佛可以听见。 (运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突出了牢房阴森恐怖的氛围。) 4.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所有学校都要关爱留守儿童,利用一切契机激励他们,锻炼他们, 培养他们自立自强。 B.10 月 23 日是世界读书日,各地读者纷纷来到图书馆、书店等地
阅读图书,品味书香 C.为了营造良好的安全环境,各级部门切实加强安全生产执法检查和①院子里的胡桃树长高了 应急管理工作水平 ②四十年来,他一直在这里,窗外是他的小院子,面前是他的学生 D.嘉陵第一小学采取了各种预防措施,防止师生不患春季流感,确保③他亲手栽的紫藤,如今也绕着窗口一直爬到屋顶了 全校师生健康安全 ④用了多年的课桌和椅子,擦光了,磨损了 5.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A.著名诗人郭沫若曾经写过一副对联:“写鬼写妖高人一等,刺贪刺C.③①②④ 虐入骨三分。”对联称赞的是借“写鬼写妖”来“刺贪刺虐”的清代 第Ⅱ卷(共108分) 著名小说家蒲松龄,他的代表作是《聊斋志异》。 、古诗文积累与阅读(共22分) B.《朝花夕拾》是鲁迅的回忆性散文集,《野草》是散文诗集。《风筝》η.默写填空。(7 是鲁迅的一篇回忆性散文,选自《朝花夕拾》 (1) 风正一帆悬。(王湾《次北固山下》) C.《伊索寓言》中《乌龟和老鹰》的故事通过乌龟非要学飞翔不可,(2)马上相逢无纸笔 。(岑参《逢入京使》) 结果摔死的悲剧,说明任何事物都有自己的规律性,不可违背规律。(3)见贤思齐焉, 。(《论语·里仁》 D.《夸父逐日》选自《山海经·海外北经》,夸父是神话传说中的人(4)辛弃疾的《西江月》中,从嗅觉和听觉两方面进行夏夜的描写,表 物,“邓林”即“桃林”。 达词人丰收后的喜悦之情的词句是:“ 6.依次填入下面文段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我每次抬起头来,总看见韩麦尔先生坐在椅子里,一动也不动,瞪着(5)《观书有感》中用来比喻不断学习新知识,才能达到新境界的两句 眼看周围的东西,好像要把这小教室里的东西都装在眼睛里带走似的。诗是 只要想想 8.阅读下面的宋诗,选出赏析有误的一项()(3分)
阅读图书,品味书香。 C.为了营造良好的安全环境,各级部门切实加强安全生产执法检查和 应急管理工作水平。 D.嘉陵第一小学采取了各种预防措施,防止师生不患春季流感,确保 全校师生健康安全。 5.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著名诗人郭沫若曾经写过一副对联:“写鬼写妖高人一等,刺贪刺 虐入骨三分。”对联称赞的是借“写鬼写妖”来“刺贪刺虐”的清代 著名小说家蒲松龄,他的代表作是《聊斋志异》。 B.《朝花夕拾》是鲁迅的回忆性散文集,《野草》是散文诗集。《风筝》 是鲁迅的一篇回忆性散文,选自《朝花夕拾》。 C.《伊索寓言》中《乌龟和老鹰》的故事通过乌龟非要学飞翔不可, 结果摔死的悲剧,说明任何事物都有自己的规律性,不可违背规律。 D. 《夸父逐日》选自《山海经·海外北经》,夸父是神话传说中的人 物,“邓林”即“桃林”。 6.依次填入下面文段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我每次抬起头来,总看见韩麦尔先生坐在椅子里,一动也不动,瞪着 眼看周围的东西,好像要把这小教室里的东西都装在眼睛里带走似的。 只要想想: 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 ①院子里的胡桃树长高了 ②四十年来,他一直在这里,窗外是他的小院子,面前是他的学生 ③他亲手栽的紫藤,如今也绕着窗口一直爬到屋顶了 ④用了多年的课桌和椅子,擦光了,磨损了 A.③①④② B.②④①③ C.③①②④ D.②④③① 第Ⅱ卷(共 108 分) 二、古诗文积累与阅读(共 22 分) 7.默写填空。(7 分) (1)__________,风正一帆悬。(王湾《次北固山下》) (2)马上相逢无纸笔,______________。(岑参《逢入京使》) (3)见贤思齐焉,________________。(《论语·里仁》) (4)辛弃疾的《西江月》中,从嗅觉和听觉两方面进行夏夜的描写,表 达 词 人 丰 收 后 的 喜 悦 之 情 的 词 句 是 : “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 (5)《观书有感》中用来比喻不断学习新知识,才能达到新境界的两句 诗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阅读下面的宋诗,选出赏析有误的一项( )(3 分)
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③告:告假。④白:告诉。⑤馔( zhuan):饭食。⑥升堂:登上大厅。 (1)请用“/”给下面句子断句。(标1处)(2分) 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 巨卿信士必不违约 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 (2)解释下面加点的词语。(4分) A.前两句集中在一个“思”字上,强烈地表达了诗人希望报效祖国的①式谓元伯日 爱国之情。 ②将过尊亲 过 B.后两句集中在一个“梦”字上,幻化出的是诗人魂牵梦绕的情境。③乃共克期日克: C.全诗格调积极向上,具有强烈地感染力 ④至其日 D.“僵卧”道出了老迈境况,“孤村”表明与世隔绝的状态,真切地(3)下面各组句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分) 写出了诗人怀才不遇的凄凉情景 A.少游学于太学私拟作群鹤舞于空中 9.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后面的题目。(2分) B.乃共克期日去后乃至 范式守信 C.设馔以候之 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范式字巨卿,少游学于太学,与汝南张劭为友。劭字元伯。二D.尽欢而别 暮而果大亡其财 人并告归乡里。式谓元伯曰:“后二年当还,将过尊亲。”乃共克期(4)联系生活实际,谈谈本文给你怎样的做人启示。(4分) 日。后期方至,元伯具以白母,请设馔以候之。母曰:“二年之别, 千里结言,尔何敢信之诚也?”对曰:“巨卿信士必不违约。”母曰: “若然,当为尔酿酒。”至其日,巨卿果到,升堂·拜饮,尽欢而别。 现代文阅读(共30分) (选自《后汉书》,有删改)(一)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0~13题。(12分) 【注释】①太学:京城最高学府。②汝南:古地名,今河南境内 练就古诗文的“童子功
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陆 游 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 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 A.前两句集中在一个“思”字上,强烈地表达了诗人希望报效祖国的 爱国之情。 B.后两句集中在一个“梦”字上,幻化出的是诗人魂牵梦绕的情境。 C.全诗格调积极向上,具有强烈地感染力。 D.“僵卧”道出了老迈境况,“孤村”表明与世隔绝的状态,真切地 写出了诗人怀才不遇的凄凉情景。 9.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后面的题目。(12 分) 范式守信 范式字巨卿,少游学于太学①,与汝南②张劭为友。劭字元伯。二 人并告③归乡里。式谓.元伯曰:“后二年当还,将过.尊亲。”乃共克.期 日。后期方至,元伯具以白④母,请设馔⑤以候之。母曰:“二年之别, 千里结言,尔何敢信之诚也?”对曰:“巨卿信士必不违约。”母曰: “若然,当为尔酿酒。”至.其日,巨卿果到,升堂⑥拜饮,尽欢而别。 (选自《后汉书》,有删改) 【注释】①太学:京城最高学府。②汝南:古地名,今河南境内。 ③告:告假。④白:告诉。⑤馔(zhuàn):饭食。⑥升堂:登上大厅。 (1)请用“/”给下面句子断句。(标 1 处)(2 分) 巨 卿 信 士 必 不 违 约 (2)解释下面加点的词语。(4 分) ①式谓.元伯曰 谓:________________ ②将过.尊亲 过:________________ ③乃共克.期日 克:________________ ④至.其日 至:________________ (3)下面各组句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2 分) A.少游学于.太学 私拟作群鹤舞于.空中 B.乃.共克期日 去后乃.至 C.设馔以候之. 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D.尽欢而.别 暮而.果大亡其财 (4)联系生活实际,谈谈本文给你怎样的做人启示。(4 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现代文阅读(共 30 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 10~13 题。(12 分) 练就古诗文的“童子功
①看中国诗词大会,很多人有这样的感受:自己脑子里残存的诗词了这四个字,但究竟什么叫沉郁顿挫、怎么沉郁顿挫的、为什么沉郁 记忆好像一下子被激活了。当电视屏幕上那些零零散散的字句呈现出顿挫却一概不知,更不用说再进一步去了解杜甫这个人和他背后的时 来的时候,或许你已记不清诗的作者是谁,也说不出上下句还有些什代。某地考试时,出题人出了一首诗:“黄四娘家花满蹊,千朵万朵压 么内容,但那些我们小时候背诵过的诗词,似乎自然而然地就浮现于枝低。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明明是赏心乐事,但学生 总认为杜甫就应该是沉郁顿挫的,所以强行歪解,硬要把诗意往愁闷 ②可见,小时候熟记的古诗文,长大后也很难忘记,即使长时间不失意上引。如此古诗文教育显然与文化传承的精神是背道而驰 ,但只要一提起,与之相关的记忆便会不由自主地流露出来。这种⑥古诗文的底子要从小打下,更要常读常新。古人云,“书读百遍, 扎根在脑海深处的诗词印象,这是浸透在血液之中的古文积淀,这就其义自见。”它的意义也正在于此。就拿“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是“童子功”的厉害之处。因此,我们要从小诵读古诗文,让中华传一句来说,小时候我们按照表面意思理解,或许只能明白这是苏轼借 统文化内化于心 月亮表达对弟弟的思念之情。但若干年后,当我们一个人身居异乡 ③古人云,“ ”。想要练就古诗又恰逢中秋之夜,当我们抬头仰望圆月,心中再次涌现出这句诗时, 文的“童子功”,必须要多读多记,才会烂熟于心、出口成章。若是自然别有一番滋味,对词的意境和感情的理解也更深了一层。所以, 腹内草莽,必然不可能口吐莲花。诗词大会舞台上,选手们精彩的表从小打下深厚的古诗文功底会终身受益。 现背后,又何尝不是他们从小的阅读背诵和长年的储存积累! ⑦当我们从小诵读古诗文、练就“童子功”时,不妨想想我们究竟 ④当然,多读多记不等于死记硬背,理解体会至关重要。在当前古是为了什么?是为了显摆炫耀、获得关注,为了提高成绩、寻求加分, 诗文教育中,有些家长只看重孩子背诵的数量和准确度,有些老师“考还是为了让我们获得审美的体验,为了让传统文化得以血脉相传?恐 什么就教什么”,这样的填鸭式灌输不仅把传统文化弄得意境全无,怕后者才是我们期待的答案。就个人而言,读古诗文能让我们成长在 也让学生们在实际运用中“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 个美的环境中,用古雅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情感:就民族而言,读古 ⑤比如,我们说杜甫的诗歌风格是“沉郁顿挫”。许多孩子只记住诗文能让我们接续古人的思绪,继承先人的智慧,让古今文化互联互
①看中国诗词大会,很多人有这样的感受:自己脑子里残存的诗词 记忆好像一下子被激活了。当电视屏幕上那些零零散散的字句呈现出 来的时候,或许你已记不清诗的作者是谁,也说不出上下句还有些什 么内容,但那些我们小时候背诵过的诗词,似乎自然而然地就浮现于 脑海。 ②可见,小时候熟记的古诗文,长大后也很难忘记,即使长时间不 用,但只要一提起,与之相关的记忆便会不由自主地流露出来。这种 扎根在脑海深处的诗词印象,这是浸透在血液之中的古文积淀,这就 是“童子功”的厉害之处。因此,我们要从小诵读古诗文,让中华传 统文化内化于心。 ③古人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想要练就古诗 文的“童子功”,必须要多读多记,才会烂熟于心、出口成章。若是 腹内草莽,必然不可能口吐莲花。诗词大会舞台上,选手们精彩的表 现背后,又何尝不是他们从小的阅读背诵和长年的储存积累! ④当然,多读多记不等于死记硬背,理解体会至关重要。在当前古 诗文教育中,有些家长只看重孩子背诵的数量和准确度,有些老师“考 什么就教什么”,这样的填鸭式灌输不仅把传统文化弄得意境全无, 也让学生们在实际运用中“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 ⑤比如,我们说杜甫的诗歌风格是“沉郁顿挫”。许多孩子只记住 了这四个字,但究竟什么叫沉郁顿挫、怎么沉郁顿挫的、为什么沉郁 顿挫却一概不知,更不用说再进一步去了解杜甫这个人和他背后的时 代。某地考试时,出题人出了一首诗:“黄四娘家花满蹊,千朵万朵压 枝低。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明明是赏心乐事,但学生 总认为杜甫就应该是沉郁顿挫的,所以强行歪解,硬要把诗意往愁闷 失意上引。如此古诗文教育显然与文化传承的精神是背道而驰的。 ⑥古诗文的底子要从小打下,更要常读常新。古人云,“书读百遍, 其义自见。”它的意义也正在于此。就拿“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一句来说,小时候我们按照表面意思理解,或许只能明白这是苏轼借 月亮表达对弟弟的思念之情。但若干年后,当我们一个人身居异乡, 又恰逢中秋之夜,当我们抬头仰望圆月,心中再次涌现出这句诗时, 自然别有一番滋味,对词的意境和感情的理解也更深了一层。所以, 从小打下深厚的古诗文功底会终身受益。 ⑦当我们从小诵读古诗文、练就“童子功”时,不妨想想我们究竟 是为了什么?是为了显摆炫耀、获得关注,为了提高成绩、寻求加分, 还是为了让我们获得审美的体验,为了让传统文化得以血脉相传?恐 怕后者才是我们期待的答案。就个人而言,读古诗文能让我们成长在 一个美的环境中,用古雅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情感;就民族而言,读古 诗文能让我们接续古人的思绪,继承先人的智慧,让古今文化互联互
通,从而建立起作为一个中国人的文化认同和自信 ①那一年,父亲病故,我从北大荒回到北京,还不到三十岁,也还 ⑧中华上下五千年,诗词歌赋浩如烟海,传统文化博大精深。让我没有结婚。那时候,我没有意识到母亲已经老了。那时候,我还年轻, 们在诗书雅乐的环境中成长,练就一身古诗文的“童子功”,在我们心心像长了草,总觉得家狭窄憋屈,一有空就老想往外跑,好像外面的 中刻下传统文化的基因,如此,中华文化才有十足的底气,才能生生世界真的很精彩,可以让自己散心,也能够让自己成材,便常常毫不 犹豫地把母亲一个人孤零零地甩在家里。母亲从来不说什么,由着我 10.文章的中心论点是什么?(2分) 的性子,没笼头的马驹子似的到处散逛,在她的眼里,孩子的事,甭 管什么事,总是大的。 11.请在选文第③段空格上填写恰当的论据。(3分) ②都说年轻时不懂得爱情,其实,年轻时最不懂得的是父母。 ③那时候,我在一所中学里当老师,有一次,放寒假了,我没有想 ⑤段运用了哪种论证方法?作用是什么?(3分) 到有时间了,可以在家里多陪陪已经老迈的母亲,相反觉得好不容易 放假了,打开了笼子的鸟,还不使劲儿地飞,便利用假期和伙伴们到 河北兴隆的山区玩了一个多星期。 ④回来的那天,到家已经是晚上了。推门进屋,屋里黑洞洞的,没 13.请简要分析选文第⑥段的论证思路。(4分) 亮灯。正纳闷,听见一个老爷子的声音:“是复兴回来了吧?”然后听 见火柴噌噌响了好几声,大概是返潮,终于一闪一闪的,点亮了炉膛 里的劈柴。正是冬天,我才感到屋里一股冷飕飕的寒气 (二)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4~18题。(18分) ⑤说话的是邻居赵大爷,年龄比母亲还要大几岁,身板很结实。我 温暖的劈柴 摸到开关,打开了电灯,才看见母亲蜷缩在床上的被子里。赵大爷对 肖复兴 我说:“你妈两天没出门了,我担心她一人在家别出什么事,进你家
通,从而建立起作为一个中国人的文化认同和自信。 ⑧中华上下五千年,诗词歌赋浩如烟海,传统文化博大精深。让我 们在诗书雅乐的环境中成长,练就一身古诗文的“童子功”,在我们心 中刻下传统文化的基因,如此,中华文化才有十足的底气,才能生生 不息。 10.文章的中心论点是什么?(2 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请在选文第③段空格上填写恰当的论据。(3 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选文第⑤段运用了哪种论证方法?作用是什么?(3 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请简要分析选文第⑥段的论证思路。(4 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 14~18 题。(18 分) 温暖的劈柴 肖复兴 ①那一年,父亲病故,我从北大荒回到北京,还不到三十岁,也还 没有结婚。那时候,我没有意识到母亲已经老了。那时候,我还年轻, 心像长了草,总觉得家狭窄憋屈,一有空就老想往外跑,好像外面的 世界真的很精彩,可以让自己散心,也能够让自己成材,便常常毫不 犹豫地把母亲一个人孤零零地甩在家里。母亲从来不说什么,由着我 的性子,没笼头的马驹子似的到处散逛,在她的眼里,孩子的事,甭 管什么事,总是大的。 ②都说年轻时不懂得爱情,其实,年轻时最不懂得的是父母。 ③那时候,我在一所中学里当老师,有一次,放寒假了,我没有想 到有时间了,可以在家里多陪陪已经老迈的母亲,相反觉得好不容易 放假了,打开了笼子的鸟,还不使劲儿地飞,便利用假期和伙伴们到 河北兴隆的山区玩了一个多星期。 ④回来的那天,到家已经是晚上了。推门进屋,屋里黑洞洞的,没 亮灯。正纳闷,听见一个老爷子的声音:“是复兴回来了吧?”然后听 见火柴噌噌响了好几声,大概是返潮,终于一闪一闪的,点亮了炉膛 里的劈柴。正是冬天,我才感到屋里一股冷飕飕的寒气。 ⑤说话的是邻居赵大爷,年龄比母亲还要大几岁,身板很结实。我 摸到开关,打开了电灯,才看见母亲蜷缩在床上的被子里。赵大爷对 我说:“你妈两天没出门了,我担心她一人在家别出什么事,进你家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