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莒北五校联盟2017年春学期初中学业水平模拟试题 (一)语文试题 (满分:120分时间:120分钟) 第I卷(选择题共30分) (共18分,每小题2分) 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亢奋(kang)庇护(bi) 戛然而止(g) B.癖好(pi) 顷刻(qing)叱咤风云(cha) C.藩篱(fan) 呜咽(ye) 锋芒毕露(1) D.慰藉(j1) 缄默(jian)褒贬分明(bo) 2.下列各组词语字形没有错误的一项是() A.滞碍决别明察秋毫顶礼膜拜 B.诓騙馈赠重蹈覆辙张皇失措 C.提纲媒介险象迭生心无旁鹜 D.羁绊掂量风餐露宿眼花瞭乱 3.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鲁迅先生称赞《史记》是“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B.卢沟桥亦作“芦沟桥”。在北京市丰台区,跨永定河(旧时称卢沟河,亦作芦沟河)上 始建于金大定二十九年(1189年 C.人生在世,最高价值的欣赏是什么?是事物外表的迷人美丽?还是处于自己直觉的驱 使 D.飞机在600米高空水平飞行时,只能看到两侧八、九公里和前方一、二十公里范围内的 地面。 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A.四月的日照,桃花娇羞,樱花烂漫,玉兰含苞待放,空气里充斥着一股甜蜜而又醉人的 味道 B.雨后的九仙山如出浴美人,游人沉湎于氤氲的云气中,如梦如幻,喜不自胜 C.全市上下齐心协力,掀起“创城”高潮,经过外墙粉刷、护栏改装、路面平整等系列改 造,城区面貌焕然一新。 D.第一回合取胜后,丁辉同学没有自满,决心卷土重来,拿下第二回合,直到夺取最后的 胜利 5.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山东省莒北五校联盟 2017 年春学期初中学业水平模拟试题 (一 )语 文 试 题 (满分:120 分 时间:120 分钟) 第 I 卷 (选择题共 30 分) 一、(共 18 分,每小题 2 分) 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亢.奋(kàng) 庇.护(bì) 戛.然而止(gá) B.癖.好(pì) 顷.刻(qǐnɡ) 叱咤.风云(chà) C.藩.篱(fān) 呜咽.(yè) 锋芒毕露.(lù) D.慰藉.(jí) 缄.默(jiān) 褒.贬分明(bāo) 2.下列各组词语字形没有错误的一项是( ) A.滞碍 决别 明察秋毫 顶礼膜拜 B.诓骗 馈赠 重蹈覆辙 张皇失措 C.提纲 媒介 险象迭生 心无旁鹜 D.羁绊 掂量 风餐露宿 眼花瞭乱 3.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鲁迅先生称赞《史记》是“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B.卢沟桥亦作“芦沟桥”。在北京市丰台区,跨永定河(旧时称卢沟河,亦作芦沟河)上。 始建于金大定二十九年(1189 年)。 C.人生在世,最高价值的欣赏是什么?是事物外表的迷人美丽?还是处于自己直觉的驱 使? D.飞机在 600 米高空水平飞行时,只能看到两侧八、九公里和前方一、二十公里范围内的 地面。 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A.四月的日照,桃花娇羞,樱花烂漫,玉兰含苞待放,空气里充斥..着一股甜蜜而又醉人的 味道。 B.雨后的九仙山如出浴美人,游人沉湎..于氤氲的云气中,如梦如幻,喜不自胜。 C.全市上下齐心协力,掀起“创城”高潮,经过外墙粉刷、护栏改装、路面平整等系列改 造,城区面貌焕然一新 ....。 D.第一回合取胜后,丁辉同学没有自满,决心卷土重来 ....,拿下第二回合,直到夺取最后的 胜利。 5.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从咿呀学语,到走入学校,再到进入社会,学习伴随着每个人的一生 B.由于建成了公共自行车运行系统,为日照市民“绿色出行”提供了便利条件 C.国务院要求加快推进宽带网络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提速降费,加强服务水平。 D.2014年春晚,一曲《时间都去哪儿了》让无数中老年人感怀感动,它再次提醒人们 时间一去不复返,切忌不要蹉跎岁月。 6.下列关于文学、文化常识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A.《桃花源记》中写道:“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黄发”指童年,“垂髫”指老年, B.春节、雨水、春分、清明、冬至都是我国传统的二十四节气之 C.冰心原名谢婉莹,我国现代著名女作家,诗人。其诗集《繁星》《春水》的主题是对母 爱、童真和自然的赞美 D.课文《马》的作者布封是法国博物学家、作家,著有《自然史》和《昆虫记》。 7.根据你的阅读印象,选出下面对名著内容描述正确的一项是() A.在《格列佛游记》中,格列佛和慧骃之间的对话成了对“人类”社会的无情鞭笞一一 比如,格列佛对英国士兵的解释是:“一只受人雇佣、杀人不眨眼的耶胡,它杀自己的 同类越多越好。” B.法国作家罗曼.罗兰的《名人传》,叙述了三位伟人坎坷的一生,他们有一些共同的特点 一都有高尚的品格和顽强的精神,都创造了不朽的杰作,都拥有幸福的爱情 C.梁山英雄“落草”各有原因。其中,林冲因自己一时莽撞,闯入白虎堂而被刺配沧州, 后又因杀了放火暗算他的陆谦等人被逼上梁山。 D.《三国演义》中刘备派诸葛亮过江东连吴抗曹,诸葛亮吟诵《铜雀台赋》智激周瑜,打 消了周瑜投降曹操的念头,并舌战群儒完成了连吴抗曹的任务。 8.下面语句最得体的一项是() A.朋友送给小王一件礼物,小王对朋友说:“如此真心实意,这礼物我只好笑纳了。” B.小芳过生日,小燕送给了她一个布娃娃,说:“这是我惠赠给你的,愿它天天伴着你 让你开心快乐!” C.询问长者年龄,应尊敬地问:“您老人家高寿?” D.老朋友两人分别十多年相遇,见面时都说:“久仰久仰。” 9.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自然界有其自身发展的内在规律,人的行为只有顺应自然规律,才能做到“无为而无不 为 ,结局只能是两败俱伤。 我们为什么不能“道法自然”,与自然友好相处呢? ①就必然会给人类自身带来毁灭性的灾难②反之,人类若违反自然规律,恣意妄为 ③人类如果企图征服自然 ④我们常说“人类征服自然
A.从咿呀学语,到走入学校,再到进入社会,学习伴随着每个人的一生。 B.由于建成了公共自行车运行系统,为日照市民“绿色出行”提供了便利条件。 C.国务院要求加快推进宽带网络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提速降费,加强服务水平。 D. 2014 年春晚,一曲《时间都去哪儿了》让无数中老年人感怀感动,它再次提醒人们: 时间一去不复返,切忌不要蹉跎岁月。 6.下列关于文学、文化常识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 A.《桃花源记》中写道:“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黄发”指童年,“垂髫”指老年。 B.春节、雨水、春分、清明、冬至都是我国传统的二十四节气之一。 C.冰心原名谢婉莹,我国现代著名女作家,诗人。其诗集《繁星》《春水》的主题是对母 爱、童真和自然的赞美。 D.课文《马》的作者布封是法国博物学家、作家,著有《自然史》和《昆虫记》。 7.根据你的阅读印象,选出下面对名著内容描述正确的一项是( ) A.在《格列佛游记》中,格列佛和慧骃之间的对话成了对“人类”社会的无情鞭笞—— 比如,格列佛对英国士兵的解释是:“一只受人雇佣、杀人不眨眼的耶胡,它杀自己的 同类越多越好。” B.法国作家罗曼.罗兰的《名人传》,叙述了三位伟人坎坷的一生,他们有一些共同的特点 ——都有高尚的品格和顽强的精神,都创造了不朽的杰作,都拥有幸福的爱情。 C.梁山英雄“落草”各有原因。其中,林冲因自己一时莽撞,闯入白虎堂而被刺配沧州, 后又因杀了放火暗算他的陆谦等人被逼上梁山。 D.《三国演义》中刘备派诸葛亮过江东连吴抗曹,诸葛亮吟诵《铜雀台赋》智激周瑜,打 消了周瑜投降曹操的念头,并舌战群儒完成了连吴抗曹的任务。 8.下面语句最得体的一项是( ) A.朋友送给小王一件礼物,小王对朋友说:“如此真心实意,这礼物我只好笑纳了。” B.小芳过生日,小燕送给了她一个布娃娃,说:“这是我惠赠给你的,愿它天天伴着你, 让你开心快乐!” C.询问长者年龄,应尊敬地问:“您老人家高寿?” D.老朋友两人分别十多年相遇,见面时都说:“久仰久仰。” 9. 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 自然界有其自身发展的内在规律,人的行为只有顺应自然规律,才能做到“无为而无不 为”。 , 。 , , 。 ,结局只能是两败俱伤。 我们为什么不能“道法自然”,与自然友好相处呢? ①就必然会给人类自身带来毁灭性的灾难 ②反之,人类若违反自然规律,恣意妄为 ③人类如果企图征服自然 ④我们常说“人类征服自然
⑤人的生命又是何其脆弱 ⑥其实,人的力量与自然相比是何其渺小 A.②⑤④①④⑥B.④⑥③⑤①②C.②①④⑥⑤③D.④③①⑤⑥② 二、(共6分,每小题2分) 阅读下文,完成10-12题 精神拾荒三步曲 ①“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这是孔子的名言。意思是说:只读书不思考,后 果是糊涂;只思考不读书,后果是危险 ②孔子当然不是无的放矢,“学而不思”和“思而不学”是好些聪明人也容易犯 的毛病。有一种人,读书很多,称得上博学,但始终没有真正属于自己的见解。还有一种人, 酷爱构筑体系,发现新的真理,但拿出的结果往往并无价值,即使有价值也是前人已经说过 而且说得更好的。一个人真正好读书就必定是有所领悟,真正爱思考就必定想知道别人在他 所思问题上的见解,学和思怎么能分开呢?学和思是互相助兴的,读书引发思考,带着所思 的问题读书,都是莫大的精神享受 ③如此看来,学和思不可偏废。在这二者之外,我还要加上第三件也很重要的事——录 常学常思,必有所得,但如果不及时录下来,就会流失,岂不可惜?不但可惜,如果任其流 失,还必定会挫伤思的兴趣。席勒曾说,任何天才都不可能孤立地发展,外界的激励,如一 本好书,一次谈话,会比多年独自耕耘更有力地促进思考。托尔斯泰据此发挥说思想在与 人交往中产生,而它的加工和表达则是在一个人独处之时。这话说得非常好,但我要做一点 修正。根据我的经验,思想的产生不仅需要交往亦即外界的激发,而且也需要思想者自身的 体贴和鼓励。如果没有独处中的用心加工和表达,不但已经产生的思想材料会流失,而且新 的思想也会难以产生了。黄山谷说,三日不读书,便觉得自己语言无味,面目可憎。我的体 会是,三天不动笔,就必定会思维迟钝,头脑发空 ④灵感是思想者的贵宾,当灵感来临的时候,思想者要懂得待之以礼。写作便是迎接灵 感的仪式当你对较差的思想也肯勤于记录的时候较好的思想就会纷纷投奔你的笔记本了, 就像孟尝君收留了鸡鸣狗盗之徒,齐国的人才就云集到了他的门下。 ⑤所以,不但学和思是互相助兴的,录也是助兴行列中的一个重要角色。学而思,思而 录,是愉快的精神拾荒之三步曲
⑤人的生命又是何其脆弱 ⑥其实,人的力量与自然相比是何其渺小 A.②⑤④①④⑥ B.④⑥③⑤①② C.②①④⑥⑤③ D.④③①⑤⑥② 二、(共 6 分,每小题 2 分) 阅读下文,完成 10-12 题 精神拾荒三步曲 ①“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这是孔子的名言。意思是说:只读书不思考,后 果是糊涂;只思考不读书,后果是危险。 ②孔子当然不是无的放矢,“学而不思”和“思而不学”是好些聪明人也容易犯 的毛病。有一种人,读书很多,称得上博学,但始终没有真正属于自己的见解。还有一种人, 酷爱构筑体系,发现新的真理,但拿出的结果往往并无价值,即使有价值也是前人已经说过 而且说得更好的。一个人真正好读书就必定是有所领悟,真正爱思考就必定想知道别人在他 所思问题上的见解,学和思怎么能分开呢?学和思是互相助兴的,读书引发思考,带着所思 的问题读书,都是莫大的精神享受。 ③如此看来,学和思不可偏废。在这二者之外,我还要加上第三件也很重要的事——录。 常学常思,必有所得,但如果不及时录下来,就会流失,岂不可惜?不但可惜,如果任其流 失,还必定会挫伤思的兴趣。席勒曾说,任何天才都不可能孤立地发展,外界的激励,如一 本好书,一次谈话,会比多年独自耕耘更有力地促进思考。托尔斯泰据此发挥说,思想在与 人交往中产生,而它的加工和表达则是在一个人独处之时。这话说得非常好,但我要做一点 修正。根据我的经验,思想的产生不仅需要交往亦即外界的激发,而且也需要思想者自身的 体贴和鼓励。如果没有独处中的用心加工和表达,不但已经产生的思想材料会流失,而且新 的思想也会难以产生了。黄山谷说,三日不读书,便觉得自己语言无味,面目可憎。我的体 会是,三天不动笔,就必定会思维迟钝,头脑发空。 ④灵感是思想者的贵宾,当灵感来临的时候,思想者要懂得待之以礼。写作便是迎接灵 感的仪式。当你对较差的思想也肯勤于记录的时候,较好的思想就会纷纷投奔你的笔记本了, 就像孟尝君收留了鸡鸣狗盗之徒,齐国的人才就云集到了他的门下。 ⑤所以,不但学和思是互相助兴的,录也是助兴行列中的一个重要角色。学而思,思而 录,是愉快的精神拾荒之三步曲
10.本文的中心论点是() A.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B.学和思是互相助兴的,读书引发思考,带着所思的问题读书,都是莫大的精神 享受。 C.不但学和思是互相助兴的,录也是助兴行列中的一个重要角色 D.思想的产生不仅需要交往亦即外界的激发,而且也需要思想者自身的体贴和鼓励。 11.下面对选文论证思路分析不准确的一项是() A.第①②段先用孔子的名言引出话题,然后列出生活中好些聪明人也容易犯的毛病为例 证,用以证明博学的人都是读书很多的。 B.第③段开头“如此看来,学和思不可偏废”一句在文章中起承接上文的作用 C.第③④段是紧紧围绕“我还要加上第三件也很重要的事一一录”这一观点展开论述的。 D.第⑤段的作用在于:画龙点睛,既总结全文,又照应题目,使文章结构显得十分紧凑 12.下面对第④段语言品析错误的一项是() A.“灵感是思想者的贵宾”把“灵感”比喻为“贵宾”至少包含两层意思:一,灵感不是 思想者固有的。二,灵感的价值是可贵的。作者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阐释 了灵感对于思想者的珍贵性 B.“当灵感来临的时候,思想者懂得待之以礼”一句中“待之以礼”用得很生动,强调思 想者在灵感而前,要显得有礼貌,有修养 C.“写作便是迎接灵感的仪式”运用比喻,强调写作、记录、笔记是留下灵感的最好方式 D.“较好的思想就会纷纷投奔你的笔记本了”一句中“投奔”一词用得最好,把原本十分 抽象的思想概念活化成投奔一代明君的千军万马,进一步突出“勤于记录”的神奇功效 三、(共6分,每小题2分) 阅读下面两段文言文,完成13-15题。 【甲】世有伯乐,然后有干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 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干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干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干里之能, 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日:“天下无马 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选自韩愈《马说》)
10.本文的中心论点是( ) A.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B.学和思是互相助兴的,读书引发思考,带着所思的问题读书,都是莫大的精神 享受。 C.不但学和思是互相助兴的,录也是助兴行列中的一个重要角色。 D.思想的产生不仅需要交往亦即外界的激发,而且也需要思想者自身的体贴和鼓励。 11.下面对选文论证思路分析不准确的一项是( ) A.第①②段先用孔子的名言引出话题,然后列出生活中好些聪明人也容易犯的毛病为例 证,用以证明博学的人都是读书很多的。 B.第③段开头“如此看来,学和思不可偏废”一句在文章中起承接上文的作用。 C.第③④段是紧紧围绕“我还要加上第三件也很重要的事--录”这一观点展开论述的。 D.第⑤段的作用在于:画龙点睛,既总结全文,又照应题目,使文章结构显得十分紧凑。 12.下面对第④段语言品析错误的一项是( ) A.“灵感是思想者的贵宾”把“灵感”比喻为“贵宾”至少包含两层意思:一,灵感不是 思想者固有的。二,灵感的价值是可贵的。作者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阐释 了灵感对于思想者的珍贵性。 B.“当灵感来临的时候,思想者懂得待之以礼”一句中“待之以礼”用得很生动,强调思 想者在灵感而前,要显得有礼貌,有修养。 C.“写作便是迎接灵感的仪式”运用比喻,强调写作、记录、笔记是留下灵感的最好方式。 D.“较好的思想就会纷纷投奔你的笔记本了”一句中“投奔”一词用得最好,把原本十分 抽象的思想概念活化成投奔一代明君的千军万马,进一步突出“勤于记录”的神奇功效。 三、(共 6 分,每小题 2 分) 阅读下面两段文言文,完成 13-15 题。 【甲】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 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 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 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选自韩愈《马说》)
【乙】秦穆公谓伯乐日:“子之年长矣,子姓①有可使求马者乎?”伯乐对日 “臣之子皆下才也。有九方皋,其于马,非臣之下也。可告以天下之马②。请见之。” 穆公见之,使行求马。三月而反,报曰:“已得之矣,在沙丘。”穆公日:“何马也? 对曰:“牝◎③而黄。”使人往取之,牡④而骊⑤。报穆公,穆公不说,召伯乐而谓之曰:“子 所荐求马者,马色牝牡,尚弗能知,又安知天下之马也?″伯乐曰:“皋之所观,得其精而 忘其粗,在其内而忘其外。见其所见,不见其所不见;视其所视,而遗其所不视。”马至, 果天下之马也 (选自《九方皋相马》,有删改) 【注】①子姓:您的子孙。②天下之马:指天下最好的马。③牝(pin):母马。④牡:公马。 ⑤骊():纯黑色马。 13.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食不饱,力不足B.安求其能千里也又安知天下之马 C.才美不外见 请见之 D.策之不以其道执策而临之 14.下列加点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马之千里者子之年长矣 B.召伯乐而谓之曰而伯乐不常有 C.策之不以其道可告以天下之马D.食之不能尽其材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15.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甲文通过对千里马不遇伯乐的议论,表达作者对贤才难遇明主的愤懑,寄寓着对统治者 能识别人才、重用人才的希望 B.乙文通过记叙伯乐举荐九方皋为秦穆公寻找天下最好的马的故事,告诉我们看待事物要 独具慧眼,看其实质。 C.甲文中表明千里马被埋没的直接原因是“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但其根本原 因是食马者“真不知马 D.乙文中秦穆公起初不高兴,原因是他看到九方皋找到的马,想当然地认为这不是天下最 好的马。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90分) 四、(共23分) (一)阅读第I卷中的文言文,完成16-17题。(共8分) 16.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 ①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
【乙】秦穆公谓伯乐曰:“子之年长矣,子姓①有可使求马者乎?”伯乐对曰: “臣之子皆下才也。有九方皋,其于马,非臣之下也。可告以天下之马②。请见之。” 穆公见之,使行求马。三月而反,报曰:“已得之矣,在沙丘。”穆公曰:“何马也?” 对曰:“牝③而黄。”使人往取之,牡④而骊⑤。报穆公,穆公不说,召伯乐而谓之曰:“子 所荐求马者,马色牝牡,尚弗能知,又安知天下之马也?”伯乐曰:“皋之所观,得其精而 忘其粗,在其内而忘其外。见其所见,不见其所不见;视其所视,而遗其所不视。”马至, 果天下之马也。 (选自《九方皋相马》,有删改) 【注】①子姓:您的子孙。②天下之马:指天下最好的马。③牝(pìn):母马。④牡:公马。 ⑤骊(lí):纯黑色马。 13.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食.不饱,力不足 B.安.求其能千里也 又安.知天下之马 C.才美不外见. 请见.之 D.策.之不以其道执策.而临之 14.下列加点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资*源%库 A.马之.千里者 子之.年长矣 B.召伯乐而.谓之曰 而.伯乐不常有 C.策之不以.其道 可告以.天下之马 D.食之不能尽其.材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15.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甲文通过对千里马不遇伯乐的议论,表达作者对贤才难遇明主的愤懑,寄寓着对统治者 能识别人才、重用人才的希望。 B.乙文通过记叙伯乐举荐九方皋为秦穆公寻找天下最好的马的故事,告诉我们看待事物要 独具慧眼,看其实质。 C.甲文中表明千里马被埋没的直接原因是“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但其根本原 因是食马者“真不知马”。 D.乙文中秦穆公起初不高兴,原因是他看到九方皋找到的马,想当然地认为这不是天下最 好的马。 第Ⅱ卷(非选择题 共 90 分) 四、(共 23 分) (一)阅读第Ⅰ卷中的文言文,完成 16-17 题。(共 8 分) 16.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 分) ①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