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十四大提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 制,以利于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生产力;要集中精力把经济建设搞上去。根据 管理在社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根据我国目前管理的现状,提高管理水平, 加速管理的现代化是重要前提,只有这样,才能使资金和技术发挥更大的效 能;才能推广先进的科学技术;才能形成新的生产力。因此,我国的现代化 建设,管理是关键,管理必须先行。要做到这一点,认真学习和掌握并普及 运用管理的基础知识,这是提高我国管理水平的一项重要的“基本建设”。 (二)学习管理学是提高各级主管人员管理能力的重要途径。我国管理 水平的落后,不仅表现在管理理论、管理方法等方面,更主要的是管理思想 的落后。长期以来,不承认管理是一门科学,认为完全凭权威,凭直觉和经 验就能从事管理工作,这就导致了在管理教育方面的一片空白。大家知道, 管理知识总的来讲是来源于经验的,不过这个经验包括直接经验和间接经 验,直接经验是主管人员在亲身的管理实践中获得的,而间接经验则是通过 各种方式学习他人的经验获得的。主管人员要提高自己的管理能力,关键就 在于把这两种经验有机地结合起来,而管理学的学习正是获得他人的成功经 验的最有效。最迅速的途径。用较短的时间掌握必要的管理基本理论和方法, 然后在实践中因地制宜地运用这些知识来指导自己的工作,这对我国目前许 多单纯经验型的、传统的主管人员和一些刚从专业技术内行走向领导岗位的 主管人员是有非常重大的现实意义的 (三)未来的社会更需要管理。管理是人类不可缺少的重要活动,随着 未来社会共同劳动的规模日益扩大,劳动分工协作更加精细,社会化大生产 日趋复杂,管理就更加重要了。在人类经历了农业革命、工业革命这样两个 文明浪潮以后,以全新技术为主要特征的“第三次浪潮”不久就会冲击到我 们的身边,可以预测,全新的技术,高速度的发展必将需要一套更科学的管 理,才能使新的技术、新的能源、新的材料充分发挥它们的作用,比起过去 和现在,未来的管理在未来的社会中将处于更加重要的地位
党的十四大提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 制,以利于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生产力;要集中精力把经济建设搞上去。根据 管理在社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根据我国目前管理的现状,提高管理水平, 加速管理的现代化是重要前提,只有这样,才能使资金和技术发挥更大的效 能;才能推广先进的科学技术;才能形成新的生产力。因此,我国的现代化 建设,管理是关键,管理必须先行。要做到这一点,认真学习和掌握并普及 运用管理的基础知识,这是提高我国管理水平的一项重要的“基本建设”。 (二)学习管理学是提高各级主管人员管理能力的重要途径。我国管理 水平的落后,不仅表现在管理理论、管理方法等方面,更主要的是管理思想 的落后。长期以来,不承认管理是一门科学,认为完全凭权威,凭直觉和经 验就能从事管理工作,这就导致了在管理教育方面的一片空白。大家知道, 管理知识总的来讲是来源于经验的,不过这个经验包括直接经验和间接经 验,直接经验是主管人员在亲身的管理实践中获得的,而间接经验则是通过 各种方式学习他人的经验获得的。主管人员要提高自己的管理能力,关键就 在于把这两种经验有机地结合起来,而管理学的学习正是获得他人的成功经 验的最有效。最迅速的途径。用较短的时间掌握必要的管理基本理论和方法, 然后在实践中因地制宜地运用这些知识来指导自己的工作,这对我国目前许 多单纯经验型的、传统的主管人员和一些刚从专业技术内行走向领导岗位的 主管人员是有非常重大的现实意义的。 (三)未来的社会更需要管理。管理是人类不可缺少的重要活动,随着 未来社会共同劳动的规模日益扩大,劳动分工协作更加精细,社会化大生产 日趋复杂,管理就更加重要了。在人类经历了农业革命、工业革命这样两个 文明浪潮以后,以全新技术为主要特征的“第三次浪潮”不久就会冲击到我 们的身边,可以预测,全新的技术,高速度的发展必将需要一套更科学的管 理,才能使新的技术、新的能源、新的材料充分发挥它们的作用,比起过去 和现在,未来的管理在未来的社会中将处于更加重要的地位
第四节学习和研究管理学的方法 唯物辩证法 马克思主义的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是研究和学习管理学的总的 方法论指导。根据唯物辩证法,管理学产生于管理的实践活动,是管理实践 经验的科学总结和理论概括。为此,研究和学习管理学,必须坚持实事求是 的态度,深入管理实践,进行调查研究,总结实践经验并用判断和推理的方 法,使管理实践上升为理论。在学习和研究中还要认识到一切现象都是相互 联系和相互制约的,一切事物也都是不断发展变化的。因此,还必须运用全 面的历史的观点,去观察和分析问题,重视管理学的历史,考察它的过去、 现状及其发展趋势,不能固定不变地看待组织及组织的管理活动 二、系统方法 要进行有效的管理活动,必须对影响管理过程中的各种因素及其相互之 间的关系,进行总体的、系统的分析研究,才能形成管理的可行的基本理论 和合理的决策活动。总体的、系统的研究和学习方法,就是用系统的观点来 分析、研究和学习管理的原理和管理活动。所谓系统是指由相互作用和相互 依赖的若干组成部分结合成的、具有特定功能的有机整体。系统本身又是它 所从属的一个更大系统的组成部分。根据这个定义,管理过程是一个系统, 管理的概念、理论和技术方法也是一个系统。这样,从管理的角度看,系统 有两个含义:一是指系统是一种实体;二是指系统是一种方法或手段。二者 既有区别,又有密切联系。 在分析和研究管理过程这个系统时,要把握其作为一种实体所具有的如 下特征 (一)整体性。管理过程是由各个管理职能相互联系,相互作用构成的 有机整体,而不是它的各个要素的简单叠加。 (二)目的性。管理系统的目的就是要使组织中的各个要素得到合理配 置,以创造价值和提供服务,从而取得最优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三)开放性。管理过程本身是一个系统,但它又是社会系统中的组成 部分,因此,它在不断地与外部社会环境进行物质、能量和信息的交换,因 而具有开放的特点。 (四)交换性。管理过程中各种因素都不是固定不变的,因此管理系统 可以转换被管理的各种因素,使管理取得更大的功效。 (五)相互依存性。不仅管理的各要素之间相互依存,而且管理活动与 社会其他活动也是相互依存的。 (六)控制性。管理过程具有信息反馈的机制,以使各项工作能够及时、 准确地被控制而得到有效的管理。 系统作为一种方法、手段或理论,则要求在研究和解决管理问题时必须 具有整体观点、“开放的”与相对“封闭的”观点、反馈信息的观点、分级 观点、等效观点等等有关系统的基本观点 学习管理的概念、理论和方法也要用系统的观点来进行指导。通过管理 过程中管理职能的展开来系统研究管理活动的过程、规律、原理和方法的问 题,这是一种对主管人员来说比较切合实际的研究和学习的方法,而且易学、 易懂、易用。因此,学习管理学,绝不能把各项职能工作割裂开来,而应把 它们当作整个管理过程的有机组成部分来系统地分析和思考,从而真正认识
第四节 学习和研究管理学的方法 一、唯物辩证法 马克思主义的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是研究和学习管理学的总的 方法论指导。根据唯物辩证法,管理学产生于管理的实践活动,是管理实践 经验的科学总结和理论概括。为此,研究和学习管理学,必须坚持实事求是 的态度,深入管理实践,进行调查研究,总结实践经验并用判断和推理的方 法,使管理实践上升为理论。在学习和研究中还要认识到一切现象都是相互 联系和相互制约的,一切事物也都是不断发展变化的。因此,还必须运用全 面的历史的观点,去观察和分析问题,重视管理学的历史,考察它的过去、 现状及其发展趋势,不能固定不变地看待组织及组织的管理活动。 二、系统方法 要进行有效的管理活动,必须对影响管理过程中的各种因素及其相互之 间的关系,进行总体的、系统的分析研究,才能形成管理的可行的基本理论 和合理的决策活动。总体的、系统的研究和学习方法,就是用系统的观点来 分析、研究和学习管理的原理和管理活动。所谓系统是指由相互作用和相互 依赖的若干组成部分结合成的、具有特定功能的有机整体。系统本身又是它 所从属的一个更大系统的组成部分。根据这个定义,管理过程是一个系统, 管理的概念、理论和技术方法也是一个系统。这样,从管理的角度看,系统 有两个含义:一是指系统是一种实体;二是指系统是一种方法或手段。二者 既有区别,又有密切联系。 在分析和研究管理过程这个系统时,要把握其作为一种实体所具有的如 下特征: (一)整体性。管理过程是由各个管理职能相互联系,相互作用构成的 有机整体,而不是它的各个要素的简单叠加。 (二)目的性。管理系统的目的就是要使组织中的各个要素得到合理配 置,以创造价值和提供服务,从而取得最优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三)开放性。管理过程本身是一个系统,但它又是社会系统中的组成 部分,因此,它在不断地与外部社会环境进行物质、能量和信息的交换,因 而具有开放的特点。 (四)交换性。管理过程中各种因素都不是固定不变的,因此管理系统 可以转换被管理的各种因素,使管理取得更大的功效。 (五)相互依存性。不仅管理的各要素之间相互依存,而且管理活动与 社会其他活动也是相互依存的。 (六)控制性。管理过程具有信息反馈的机制,以使各项工作能够及时、 准确地被控制而得到有效的管理。 系统作为一种方法、手段或理论,则要求在研究和解决管理问题时必须 具有整体观点、“开放的”与相对“封闭的”观点、反馈信息的观点、分级 观点、等效观点等等有关系统的基本观点。 学习管理的概念、理论和方法也要用系统的观点来进行指导。通过管理 过程中管理职能的展开来系统研究管理活动的过程、规律、原理和方法的问 题,这是一种对主管人员来说比较切合实际的研究和学习的方法,而且易学、 易懂、易用。因此,学习管理学,绝不能把各项职能工作割裂开来,而应把 它们当作整个管理过程的有机组成部分来系统地分析和思考,从而真正认识
到作为一个主管人员应该做些什么工作,怎样把工作做好,以及相关的知识 有哪些。 三、理论联系实际的方法 理论联系实际的方法,具体说可以是案例的调查和分析、边学习边实践, 以及带着问题学习等多种形式。通过这种方法,有助于提高学习者运用管理 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由于管 理学是一门生命力很强的建设中的学科,因而还应以探讨研究的态度来学 习,通过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使管理理论在实践中不断地加以检验,从而深 化认识,发展理论。 理论联系实际还有一个含义,就是在学习和研究管理学时,要注意管理 学的二重性,既要吸收工业发达国家管理中科学性的东西,又要去其糟粕 既要避免盲目照搬,又要克服全盘否定;要从我国国情出发加以取舍和改造, 有分析、有选择地学习和吸收。在学习和研究外国的管理经验时,至少要考 虑到四个不同:即社会制度的不同;生产力发展水平的不同;自然条件的不 同;民族习惯和传统的不同。我们要从我国实际出发吸取外国的科学成果 通过实践,并且在不断地总结自己的实践经验的基础上形成和发展具有中国 特色的社会主义管理学 上述三种方法是学习和研究管理学的基本方法,除此而外,还有其他一 些方法,如归纳与演绎的方法、比较研究的方法、数学分析的方法等等。总 之,学习和研究管理学,要以马克思主义的唯物辩证法为总的方法论指导, 同时综合运用各种方法,吸收和采用多种学科的知识,从系统的观点出发, 联系实际,实事求是,这样才能真正掌握和发展管理学,为提高我国管理水 平作出有益的贡献
到作为一个主管人员应该做些什么工作,怎样把工作做好,以及相关的知识 有哪些。 三、理论联系实际的方法 理论联系实际的方法,具体说可以是案例的调查和分析、边学习边实践, 以及带着问题学习等多种形式。通过这种方法,有助于提高学习者运用管理 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由于管 理学是一门生命力很强的建设中的学科,因而还应以探讨研究的态度来学 习,通过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使管理理论在实践中不断地加以检验,从而深 化认识,发展理论。 理论联系实际还有一个含义,就是在学习和研究管理学时,要注意管理 学的二重性,既要吸收工业发达国家管理中科学性的东西,又要去其糟粕; 既要避免盲目照搬,又要克服全盘否定;要从我国国情出发加以取舍和改造, 有分析、有选择地学习和吸收。在学习和研究外国的管理经验时,至少要考 虑到四个不同:即社会制度的不同;生产力发展水平的不同;自然条件的不 同;民族习惯和传统的不同。我们要从我国实际出发吸取外国的科学成果, 通过实践,并且在不断地总结自己的实践经验的基础上形成和发展具有中国 特色的社会主义管理学。 上述三种方法是学习和研究管理学的基本方法,除此而外,还有其他一 些方法,如归纳与演绎的方法、比较研究的方法、数学分析的方法等等。总 之,学习和研究管理学,要以马克思主义的唯物辩证法为总的方法论指导, 同时综合运用各种方法,吸收和采用多种学科的知识,从系统的观点出发, 联系实际,实事求是,这样才能真正掌握和发展管理学,为提高我国管理水 平作出有益的贡献
第二章管理学的形成和发展 管理活动源远流长,自古即有,但形成一套比较完整的理论,则是经历 了一段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因此,回顾管理学的形成与发展,了解一些管 理先驱对管理理论和实践所作的贡献,以及管理活动的演变和历史,这对每 个学习管理学的人来说都是必要的
第二章 管理学的形成和发展 管理活动源远流长,自古即有,但形成一套比较完整的理论,则是经历 了一段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因此,回顾管理学的形成与发展,了解一些管 理先驱对管理理论和实践所作的贡献,以及管理活动的演变和历史,这对每 个学习管理学的人来说都是必要的
第一节管理学发展史概述 从历史上看,管理与人类社会几乎同时产生。自从有了人类社会,人们 的社会生活就离不开管理,所以管理的实践早就出现了,而在有了人们的实 践之后,才有人对这些实践活动,包括政治的,军事的、经济的、文化的或 宗教的活动加以研究和探索。经过长期的积累和总结,对管理实践有了初步 的认识和见解,从而开始形成管理思想。随着社会的发展,科学技术的进步 人们又对管理思想加以进一步的总结,提出管理中带有规律性的东西,并将 其作为一种假设,结合科学技术的发展,在管理实践中进行验证,继而对验 证结果加以分析研究,从中提炼出了属于管理活动普遍原理的东西。对这些 原理的抽象综合,就形成了管理的基本理论。这些理论又被人们运用到管理 实践中,指导管理活动的进行,同时又进一步对这些理论进行实践验证,这 就是管理学的整个形成过程,也就是从实践到思想再到理论,然后又将理论 应用于实践。因此,将管理学的这样一个形成过程同人类社会的发展的不同 阶段加以比较和归纳,就可以比较全面地表示出管理学的形成过程: 早期管理活动或实践阶段 这是指从人类社会产生,人们结成了一定的社会关系,有了集体劳动的 分工、协作开始,到18世纪这一历史阶段。这一阶段人类仅仅为了谋求生存 而进行各种活动,自觉不自觉地进行着管理活动和管理的实践,其范围是极 其广泛的。但是从未对管理活动本身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加以认识,提出某些 见解。仅有的管理知识是代代相传或从实践经验得来的,人们凭经验去管理 尚未对经验进行科学的抽象。 二、早期管理思想的葫芽阶段 这是从18世纪到19世纪末这一历史阶段。这一时期人们逐渐地观察各 种管理的实践活动,对管理活动在社会中所起的作用产生了一定的认识。在 军事、经济、政治、行政等的某些领域或某些环节,提岀了某些见解。但这 一切都停留在一个较低水平上,还没有能够进一步系统地、全面地加以研究, 因而人们对它的认识和见解仅仅散见于一些历史学、哲学、社会学、经济学、 军事学等著作之中,只是一些对管理的零碎的研究。这就说明19世纪以前还 没有形成一个比较完整的管理理论体系。 三、管理理论形成阶段 这是从19世纪末20世纪初开始直到现在这一历史阶段。这一时期随着 生产力的高度发展和科学技术的飞跃进步,经过管理学者们的不断研究、观 察和实践,甚至亲自实践,使对管理的科学认识不断丰富和具体,从而对其 进行概括和抽象,这才逐渐地形成管理理论,管理作为一门科学才真正蓬勃 地兴起。 以上三个阶段的相互关系见图2—1,图中描述的管理实践活动一管理思 想一管理理论这一发展过程,是符合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普遍规律的,从而 也看到管理作为一门科学所具有的一套科学方法论。更重要的是使人们认识 到,管理理论的形成与管理的实践活动是紧密相联的,管理理论的形成与发 展是在前人管理实践的基础上才得以实现的,而决不是无本之木、无源之水。 图2—一1管理活动、管理思想、管理理论三阶段的相互关系
第一节 管理学发展史概述 从历史上看,管理与人类社会几乎同时产生。自从有了人类社会,人们 的社会生活就离不开管理,所以管理的实践早就出现了,而在有了人们的实 践之后,才有人对这些实践活动,包括政治的,军事的、经济的、文化的或 宗教的活动加以研究和探索。经过长期的积累和总结,对管理实践有了初步 的认识和见解,从而开始形成管理思想。随着社会的发展,科学技术的进步, 人们又对管理思想加以进一步的总结,提出管理中带有规律性的东西,并将 其作为一种假设,结合科学技术的发展,在管理实践中进行验证,继而对验 证结果加以分析研究,从中提炼出了属于管理活动普遍原理的东西。对这些 原理的抽象综合,就形成了管理的基本理论。这些理论又被人们运用到管理 实践中,指导管理活动的进行,同时又进一步对这些理论进行实践验证,这 就是管理学的整个形成过程,也就是从实践到思想再到理论,然后又将理论 应用于实践。因此,将管理学的这样一个形成过程同人类社会的发展的不同 阶段加以比较和归纳,就可以比较全面地表示出管理学的形成过程: 一、早期管理活动或实践阶段 这是指从人类社会产生,人们结成了一定的社会关系,有了集体劳动的 分工、协作开始,到 18 世纪这一历史阶段。这一阶段人类仅仅为了谋求生存 而进行各种活动,自觉不自觉地进行着管理活动和管理的实践,其范围是极 其广泛的。但是从未对管理活动本身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加以认识,提出某些 见解。仅有的管理知识是代代相传或从实践经验得来的,人们凭经验去管理, 尚未对经验进行科学的抽象。 二、早期管理思想的葫芽阶段 这是从 18 世纪到 19 世纪末这一历史阶段。这一时期人们逐渐地观察各 种管理的实践活动,对管理活动在社会中所起的作用产生了一定的认识。在 军事、经济、政治、行政等的某些领域或某些环节,提出了某些见解。但这 一切都停留在一个较低水平上,还没有能够进一步系统地、全面地加以研究, 因而人们对它的认识和见解仅仅散见于一些历史学、哲学、社会学、经济学、 军事学等著作之中,只是一些对管理的零碎的研究。这就说明 19 世纪以前还 没有形成一个比较完整的管理理论体系。 三、管理理论形成阶段 这是从 19 世纪末 20 世纪初开始直到现在这一历史阶段。这一时期随着 生产力的高度发展和科学技术的飞跃进步,经过管理学者们的不断研究、观 察和实践,甚至亲自实践,使对管理的科学认识不断丰富和具体,从而对其 进行概括和抽象,这才逐渐地形成管理理论,管理作为一门科学才真正蓬勃 地兴起。 以上三个阶段的相互关系见图 2—1,图中描述的管理实践活动—管理思 想—管理理论这一发展过程,是符合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普遍规律的,从而 也看到管理作为一门科学所具有的一套科学方法论。更重要的是使人们认识 到,管理理论的形成与管理的实践活动是紧密相联的,管理理论的形成与发 展是在前人管理实践的基础上才得以实现的,而决不是无本之木、无源之水。 图 2—1 管理活动、管理思想、管理理论三阶段的相互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