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管理的性质 管理,从它最基本的意义来看,一是组织劳动;二是指挥、监督劳动, 即具有同生产力社会化生产相联系的自然属性和同生产关系、社会制度相联 系的社会属性,这就是通常所说的管理的二重性。从管理活动过程的要求来 看,既要遵循管理过程中客观规律的科学性要求,又要体现灵活协调的艺术 性要求,这就是管理所具有的科学性和艺术性。 管理的二重性 管理的二重性是马克思主义关于管理问题的基本观点。马克思在《资本 论》中指出:“一切规模较大的直接社会劳动或共同劳动,都或多或少地需 要指挥,以协调个人的活动,并执行生产总体的运动—不同于这一总体的 独立器官的运动——所产生的各种一般职能。”“凡是直接生产过程具有社 会结合过程的形态,而不是表现为独立生产者独立劳动的地方,都必然会产 生监督劳动和指挥劳动。 列宁在《苏维埃政权的当前任务》一文中也指出:“资本主义在这方面 的最新成就泰罗制,同资本主义其他一切进步的东西一样,既是资产阶级剥 削的最巧妙的残酷手段、又包含一系列的最丰富的科学成就 这就是说,管理一方面是由于有许多人进行协作劳动而产生的,是由生 产社会化引起的,是有效地组织共同劳动所必需的,因此它具有同生产力 社会化大生产相联系的自然属性;另一方面,管理又是在一定的生产关系条 件下进行的,必然体现出生产资料占有者指挥劳动、监督劳动的意志,因此, 它具有同生产关系、社会制度相联系的社会属性。这两方面的属性就是管理 的二重性。 学习和掌握管理的二重性对我们学习和理解管理学、认识我国的管理问 题、探索管理活动的规律以及运用管理原理来指导实践都具有非常重大的现 实意义: (一)管理的二重性体现着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辩证统一关系。把管理 仅仅看作生产力或仅仅看作生产关系,都不利于我国管理理论和实践的发 展。我国的管理科学由于种种原因虽然还很不成熟,但也经历了漫长的探索 和积累的过程。因此,认真总结我国历史上以及新中国建立四十多年来管理 的经验教训,遵循管理的自然属性的要求,并在充分体现社会主义生产关系 的基础上,分析和研究我国的管理问题,是建立具有我国特色的管理科学体 系的基础。 (二)西方的管理理论、技术和方法是人类长期从事生产实践的产物, 是人类智慧的结晶,它同生产力的发展一样,具有连续性,是不分国界的。 因此,我们要在继承和发展我国过去的科学的管理经验和管理理论的同时 注意学习,引进国外先进的管理理论、技术和方法,根据我国的国情,融汇 提炼,为我所用。而掌握管理的二重性,使我们能够正确评价资本主义的管 理理论、技术和方法,从中去其糟粕,取其精华。在研究之后要有选择地在 实践中试用,并加以改造,使其适合我们的情况,这样才能把它吸收过来, ①《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3卷,第307页 ②《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5卷,第431页。 《列宁全集》第34卷,中文第二版,第170页
第二节 管理的性质 管理,从它最基本的意义来看,一是组织劳动;二是指挥、监督劳动, 即具有同生产力社会化生产相联系的自然属性和同生产关系、社会制度相联 系的社会属性,这就是通常所说的管理的二重性。从管理活动过程的要求来 看,既要遵循管理过程中客观规律的科学性要求,又要体现灵活协调的艺术 性要求,这就是管理所具有的科学性和艺术性。 一、管理的二重性 管理的二重性是马克思主义关于管理问题的基本观点。马克思在《资本 论》中指出:“一切规模较大的直接社会劳动或共同劳动,都或多或少地需 要指挥,以协调个人的活动,并执行生产总体的运动——不同于这一总体的 独立器官的运动——所产生的各种一般职能。”①“凡是直接生产过程具有社 会结合过程的形态,而不是表现为独立生产者独立劳动的地方,都必然会产 生监督劳动和指挥劳动。”② 列宁在《苏维埃政权的当前任务》一文中也指出:“资本主义在这方面 的最新成就泰罗制,同资本主义其他一切进步的东西一样,既是资产阶级剥 削的最巧妙的残酷手段、又包含一系列的最丰富的科学成就。”③ 这就是说,管理一方面是由于有许多人进行协作劳动而产生的,是由生 产社会化引起的,是有效地组织共同劳动所必需的,因此它具有同生产力、 社会化大生产相联系的自然属性;另一方面,管理又是在一定的生产关系条 件下进行的,必然体现出生产资料占有者指挥劳动、监督劳动的意志,因此, 它具有同生产关系、社会制度相联系的社会属性。这两方面的属性就是管理 的二重性。 学习和掌握管理的二重性对我们学习和理解管理学、认识我国的管理问 题、探索管理活动的规律以及运用管理原理来指导实践都具有非常重大的现 实意义: (一)管理的二重性体现着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辩证统一关系。把管理 仅仅看作生产力或仅仅看作生产关系,都不利于我国管理理论和实践的发 展。我国的管理科学由于种种原因虽然还很不成熟,但也经历了漫长的探索 和积累的过程。因此,认真总结我国历史上以及新中国建立四十多年来管理 的经验教训,遵循管理的自然属性的要求,并在充分体现社会主义生产关系 的基础上,分析和研究我国的管理问题,是建立具有我国特色的管理科学体 系的基础。 (二)西方的管理理论、技术和方法是人类长期从事生产实践的产物, 是人类智慧的结晶,它同生产力的发展一样,具有连续性,是不分国界的。 因此,我们要在继承和发展我国过去的科学的管理经验和管理理论的同时, 注意学习,引进国外先进的管理理论、技术和方法,根据我国的国情,融汇 提炼,为我所用。而掌握管理的二重性,使我们能够正确评价资本主义的管 理理论、技术和方法,从中去其糟粕,取其精华。在研究之后要有选择地在 实践中试用,并加以改造,使其适合我们的情况,这样才能把它吸收过来, ①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 23 卷,第 307 页。 ②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 25 卷,第 431 页。 ③ 《列宁全集》第 34 卷,中文第二版,第 170 页
成为我国管理科学体系的有机组成部分。 (三)由于管理总是在一定生产关系下进行的,体现着一定的统治阶级 的意志。所以,在学习西方管理理论时应有原则性,必须认清资本主义管理 的剥削本质。他们强调所谓“劳资合作”、“重视人”。“尊重人”,在管 理实践中也提倡“工人参与管理”等等,但资本主义管理的剥削本质是不会 改变的。 列宁说过:“资本家所关心的是怎样借掠夺来管理,怎样借管理来掠夺。” 劳资双方的性质是不会改变的。因此,我们要科学地鉴别管理的社会属性, 对待外国的经验、理论,首先要鉴别哪些内容与他们的社会制度有关;哪些 是纯粹的科学技术和方法问题。我们的管理理论与实践绝不能简单地照抄照 搬西方的一切,而要在揭露资本主义管理剥削本质的前提下,有鉴别、有选 择地取我所用,学创结合,走自己的道路,使管理成为社会主义优越性充分 发挥的强大的推动力量。 (四)任何一种管理方法,管理技术和手段的出现总是有其时代背景的, 也就是说,它是同生产力水平及其他一切情况相适应的。因此,在学习和运 用某些管理理论、原理、技术和手段时,必须结合自己本部门、本单位的实 际情况,因地制宜,这样才能取得预期的效果。实践表明,不存在一个适用 于古今中外的普遍模式。 、管理的科学性和艺术性 管理的科学性是管理作为一个活动过程,其间存在着一系列基本客观规 律。人们经过无数次的失败和成功,通过从实践中收集、归纳、检测数据, 提出假设,验证假设,从中抽象总结出一系列反映管理活动过程中客观规律 的管理理论和一般方法。人们利用这些理论和方法来指导自己的管理实践, 又以管理活动的结果来衡量管理过程中所使用的理论和方法是否正确,是否 行之有效,从而使管理的科学理论和方法在实践中得到不断的验证和丰富。 因此说,管理是一门科学,是指它以反映管理客观规律的管理理论和方法为 指导,有一套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科学的方法论。 管理的艺术性就是强调其实践性,没有实践则无所谓艺术。这就是说 仅凭停留在书本上的管理理论,或背诵原理和公式来进行管理活动是不能保 证其成功的。主管人员必须在管理实践中发挥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因 地制宜地将管理知识与具体管理活动相结合,才能进行有效的管理。所以, 管理的艺术性,就是强调管理活动除了要掌握一定的理论和方法外,还要有 灵活运用这些知识和技能的技巧和诀窍。 从管理的科学性与艺术性可知,有成效的管理艺术是以对它所依据的管 理理论的理解为基础的。因此,二者之间不是互相排斥,而是互相补充的。 如前所述,靠“背诵原理”来进行管理活动,将必然是脱离或忽视现实情况 的无效活动;而没有掌握管理理论和基本知识的主管人员,在进行管理时必 然是靠碰运气,靠直觉或过去的经验办事,很难找到对管理问题的可行的 令人满意的解决办法。所以,管理的专业训练不可能培训出“成品”的主管 人员,但却是为通过实践进一步培训主管人员的一个良好的开端,它为培养 出色的主管人员在理论知识方面打下坚实的基础。当然,仅凭理论也不足以 保证管理的成功,人们还必须懂得如何在实践中运用它们,这一点也是非常 《列宁全集》第33卷,中文第二版,第205页
成为我国管理科学体系的有机组成部分。 (三)由于管理总是在一定生产关系下进行的,体现着一定的统治阶级 的意志。所以,在学习西方管理理论时应有原则性,必须认清资本主义管理 的剥削本质。他们强调所谓“劳资合作”、“重视人”。“尊重人”,在管 理实践中也提倡“工人参与管理”等等,但资本主义管理的剥削本质是不会 改变的。 列宁说过:“资本家所关心的是怎样借掠夺来管理,怎样借管理来掠夺。” ①劳资双方的性质是不会改变的。因此,我们要科学地鉴别管理的社会属性, 对待外国的经验、理论,首先要鉴别哪些内容与他们的社会制度有关;哪些 是纯粹的科学技术和方法问题。我们的管理理论与实践绝不能简单地照抄照 搬西方的一切,而要在揭露资本主义管理剥削本质的前提下,有鉴别、有选 择地取我所用,学创结合,走自己的道路,使管理成为社会主义优越性充分 发挥的强大的推动力量。 (四)任何一种管理方法,管理技术和手段的出现总是有其时代背景的, 也就是说,它是同生产力水平及其他一切情况相适应的。因此,在学习和运 用某些管理理论、原理、技术和手段时,必须结合自己本部门、本单位的实 际情况,因地制宜,这样才能取得预期的效果。实践表明,不存在一个适用 于古今中外的普遍模式。 二、管理的科学性和艺术性 管理的科学性是管理作为一个活动过程,其间存在着一系列基本客观规 律。人们经过无数次的失败和成功,通过从实践中收集、归纳、检测数据, 提出假设,验证假设,从中抽象总结出一系列反映管理活动过程中客观规律 的管理理论和一般方法。人们利用这些理论和方法来指导自己的管理实践, 又以管理活动的结果来衡量管理过程中所使用的理论和方法是否正确,是否 行之有效,从而使管理的科学理论和方法在实践中得到不断的验证和丰富。 因此说,管理是一门科学,是指它以反映管理客观规律的管理理论和方法为 指导,有一套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科学的方法论。 管理的艺术性就是强调其实践性,没有实践则无所谓艺术。这就是说, 仅凭停留在书本上的管理理论,或背诵原理和公式来进行管理活动是不能保 证其成功的。主管人员必须在管理实践中发挥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因 地制宜地将管理知识与具体管理活动相结合,才能进行有效的管理。所以, 管理的艺术性,就是强调管理活动除了要掌握一定的理论和方法外,还要有 灵活运用这些知识和技能的技巧和诀窍。 从管理的科学性与艺术性可知,有成效的管理艺术是以对它所依据的管 理理论的理解为基础的。因此,二者之间不是互相排斥,而是互相补充的。 如前所述,靠“背诵原理”来进行管理活动,将必然是脱离或忽视现实情况 的无效活动;而没有掌握管理理论和基本知识的主管人员,在进行管理时必 然是靠碰运气,靠直觉或过去的经验办事,很难找到对管理问题的可行的、 令人满意的解决办法。所以,管理的专业训练不可能培训出“成品”的主管 人员,但却是为通过实践进一步培训主管人员的一个良好的开端,它为培养 出色的主管人员在理论知识方面打下坚实的基础。当然,仅凭理论也不足以 保证管理的成功,人们还必须懂得如何在实践中运用它们,这一点也是非常 ① 《列宁全集》第 33 卷,中文第二版,第 205 页
重要的。美国哈佛商学院企业管理教授列文斯敦,在他担任某研究所所长和 管理系统公司总经理期间,通过对大量获得管理学硕士学位的人在实际管理 工作中的使用发现,他们在学校里的成绩同管理上获得的业绩之间并无直接 关系。他认为,如果学术成绩能与事业上的成功相等,这个受过良好教育的 经理便就是一位神话中的人物了。 因此,管理既是一门科学,又是一门艺术,是科学与艺术的有机结合体。 管理的这一特性,对于学习管理学和从事管理工作的主管人员来说也是十分 重要的,它可以促使人们既注重管理基本理论的学习,又不忽视在实践中因 地制宜地灵活运用,这一点,可以说是管理成功的一项重要保证
重要的。美国哈佛商学院企业管理教授列文斯敦,在他担任某研究所所长和 管理系统公司总经理期间,通过对大量获得管理学硕士学位的人在实际管理 工作中的使用发现,他们在学校里的成绩同管理上获得的业绩之间并无直接 关系。他认为,如果学术成绩能与事业上的成功相等,这个受过良好教育的 经理便就是一位神话中的人物了。 因此,管理既是一门科学,又是一门艺术,是科学与艺术的有机结合体。 管理的这一特性,对于学习管理学和从事管理工作的主管人员来说也是十分 重要的,它可以促使人们既注重管理基本理论的学习,又不忽视在实践中因 地制宜地灵活运用,这一点,可以说是管理成功的一项重要保证
第三节管理学的特点和内容 管理学是一门系统地研究管理活动的基本规律和一般方法的科学。管理 作为一门科学来研究始于近代。近几十年来,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科学技 术的飞速发展,以及管理活动内容的日益丰富,管理在人们的实际生活中和 在生产过程中的作用越来越受到广泛关注和重视。这就为全面地、系统地研 究管理活动过程中的客观规律和一般方法提供了必要的条件和基础,从而使 管理学的研究不断得到充实和发展。 管理学的特点 一般说来,管理学具有这样几个特点。 (一)一般性。管理学作为一般管理学,它区别于“宏观管理学”和“微 观管理学”。它是研究所有管理活动中的共性原理的基础理论学科,无论是 “宏观管理”还是“微观管理”,都需要管理学的原理作为基础来加以学习 和研究。管理学是各门具体的或专门的管理学科的共同基础 (二)多科性,或综合性。管理学的综合性表现为:在内容上,它需要 从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各个方面以及各种不同类型组织的管理活动中概括 和抽象出对各门具体管理学科都具有普遍指导意义的管理思想、原理和方 法;在方法上,它需要综合运用现代社会科学、自然科学和技术科学的成果 来研究管理活动过程中普遍存在的基本规律和一般方法。管理活动是很复杂 的活动,影响这一活动的因素是多种多样的。除生产力、生产关系的基本因 素外,还有一些自然因素,以及政治、法律、社会、心理等等社会性因素。 因此,要搞好管理工作,必须考虑到组织内部和组织外部的多种错综复杂的 因素,利用经济学、数学、生产力经济学、工程技术学。心理学、生理学、 仿真学、行为科学等的研究成果和运筹学、系统工程、信息论、控制论、电 子计算机等最新成就,对管理进行定性的描述和定量的预测,从中研究出行 之有效的管理理论,并用以指导管理的实际工作。所以从管理学与许多学科 相互关系来看,可以说,管理学是一门交叉学科或边缘学科,但从它又要综 合利用上述多种学科的成果,才能发挥自己的作用来看,它又是一门综合性 的学科。 (三)历史性。任何一种理论都是实践和历史的产物,管理学尤其如是。 管理学是对前人管理实践、经验和管理思想、理论的总结、扬弃和发展。割 断历史,不了解管理历史发展和前人对管理经验的理论总结,不进行历史考 察,就很难理解建立管理学的依据。 (四〕实用性,或实践性。管理学是为管理者提供从事管理的有用的理 论、原则和方法的实用性学科。管理的实践性表现为它具有可行性,而它的 可行性标准是通过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来加以衡量的。因此,管理学又是 门实用学科,只有把管理理论同管理实践相结合,才能真正发挥这门学科的 作用。也就是说,管理学有它的一般规律,但一定要结合实际,既要借鉴国 外的经验,又要研究总结我国自己的经验,才能使管理学更好地为社会主义 现代化建设服务。 二、管理学的研究内容和范围 根据管理的性质和管玛学的研究对象与特点,管理学的研究内容大体上 有这样三个侧重点 (一-)从管理的二重性出发,着重从三个方面研究管理学
第三节 管理学的特点和内容 管理学是一门系统地研究管理活动的基本规律和一般方法的科学。管理 作为一门科学来研究始于近代。近几十年来,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科学技 术的飞速发展,以及管理活动内容的日益丰富,管理在人们的实际生活中和 在生产过程中的作用越来越受到广泛关注和重视。这就为全面地、系统地研 究管理活动过程中的客观规律和一般方法提供了必要的条件和基础,从而使 管理学的研究不断得到充实和发展。 一、管理学的特点 一般说来,管理学具有这样几个特点。 (一)一般性。管理学作为一般管理学,它区别于“宏观管理学”和“微 观管理学”。它是研究所有管理活动中的共性原理的基础理论学科,无论是 “宏观管理”还是“微观管理”,都需要管理学的原理作为基础来加以学习 和研究。管理学是各门具体的或专门的管理学科的共同基础。 (二)多科性,或综合性。管理学的综合性表现为:在内容上,它需要 从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各个方面以及各种不同类型组织的管理活动中概括 和抽象出对各门具体管理学科都具有普遍指导意义的管理思想、原理和方 法;在方法上,它需要综合运用现代社会科学、自然科学和技术科学的成果, 来研究管理活动过程中普遍存在的基本规律和一般方法。管理活动是很复杂 的活动,影响这一活动的因素是多种多样的。除生产力、生产关系的基本因 素外,还有一些自然因素,以及政治、法律、社会、心理等等社会性因素。 因此,要搞好管理工作,必须考虑到组织内部和组织外部的多种错综复杂的 因素,利用经济学、数学、生产力经济学、工程技术学。心理学、生理学、 仿真学、行为科学等的研究成果和运筹学、系统工程、信息论、控制论、电 子计算机等最新成就,对管理进行定性的描述和定量的预测,从中研究出行 之有效的管理理论,并用以指导管理的实际工作。所以从管理学与许多学科 相互关系来看,可以说,管理学是一门交叉学科或边缘学科,但从它又要综 合利用上述多种学科的成果,才能发挥自己的作用来看,它又是一门综合性 的学科。 (三)历史性。任何一种理论都是实践和历史的产物,管理学尤其如是。 管理学是对前人管理实践、经验和管理思想、理论的总结、扬弃和发展。割 断历史,不了解管理历史发展和前人对管理经验的理论总结,不进行历史考 察,就很难理解建立管理学的依据。 (四)实用性,或实践性。管理学是为管理者提供从事管理的有用的理 论、原则和方法的实用性学科。管理的实践性表现为它具有可行性,而它的 可行性标准是通过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来加以衡量的。因此,管理学又是一 门实用学科,只有把管理理论同管理实践相结合,才能真正发挥这门学科的 作用。也就是说,管理学有它的一般规律,但一定要结合实际,既要借鉴国 外的经验,又要研究总结我国自己的经验,才能使管理学更好地为社会主义 现代化建设服务。 二、管理学的研究内容和范围 根据管理的性质和管玛学的研究对象与特点,管理学的研究内容大体上 有这样三个侧重点: (一)从管理的二重性出发,着重从三个方面研究管理学
1.生产力方面。管理学主要研究生产力诸要素之间的关系,即合理组织 生产力的问题。研究如何合理配置组织中的人、财、物,使各要素充分发挥 作用的问题;研究如何根据组织目标的要求和社会的需要,合理地使用各种 资源,以求得最佳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问题。 2.生产关系方面。管理学主要研究如何正确处理组织中人与人之间的相 互关系问题;研究如何建立和完善组织机构以及各种管理体制等问题;研究 如何激励组织内成员,从而最大限度地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为实 现组织目标而服务。 3.上层建筑方面。管理学主要研究如何使组织内部环境与其外部环境相 适应的问题;研究如何使组织的规章制度与社会的政治、经济、法律、道德 等上层建筑保持一致的问题,从而维持正常的生产关系,促进生产力的发展。 (二)着重从历史的方面研究管理实践,思想、理论的形成、演变、发 展,知古鉴今。 (三)着重从管理者出发研究管理过程,主要有 管理活动中有哪些职能; 2.执行这些职能涉及组织中的哪些要素 3.在执行各项职能中应遵循哪些原理,采用哪些方法、程序、技术; 4.执行职能过程中会遇到哪些障碍、阻力 5.如何克服这些障碍、阻力。 本书的研究内容以第(三)点为主,但从总体上看,也顾及第(一)点 和第(二)点。 三、学习管理学的重要性 管理在现代社会中的地位和作用决定了学习管理学的必要性和重 要性。众所周知,科学技术进步决定了社会生产力水平,从而推动社会发展 的进程。但是,仅有先进的科学技术,没有先进的管理水平,没有相应的管 理科学的发展,先进的科学技术是无法得到推广和有效运用的。它的作用也 不可能得到充分的发挥,而且还会阻碍社会生产力的提高。因此,在当代, 人们普遍认为,先进的科学技术和先进的管理科学是推动现代社会发展的“两 个车轮”,缺一不可。这一点,已为许多国家的发展经验所证明。还有人认 为,管理是现代社会文明发展的三大支柱之一,它与科学和技术三足鼎立。 国外的社会学者一般认为,19世纪时经济学家特别受欢迎,而20世纪40年 代以后,却是管理人才的天下了。这些都表明管理在现代社会的发展中占有 很重要的地位和起着很大的作用。 当前同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工业生产的技术水平固然落后,但我们的管 理水平则更加落后。据日本某些经济学家的估计,我国工业从某些部门的情 况来看,在技术上相当于日本70年代的水平,落后于日本十多年。但是在管 理上我们只相当于日本60年代的水平,落后了二十多年。这种估计不一定十 分准确,但是不能不承认我们管理水平比技术水平相对落后这个客观事实。 我国近十几年来改革开放,从国外引进了不少新设备、新技术,但是往往不 能生产出合格的产品,或者不能充分发挥生产能力,其原因主要不是掌握不 了生产技术,而是由于协作不好,组织管理水平跟不上。特别是引进工作中 的盲目重复,不分轻重缓急,不从实际出发,造成大量资财浪费,更是直接 由于管理水平的落后所致。因此,要促进经济的发展和各方面的进步,提高 管理水平是当务之急
1.生产力方面。管理学主要研究生产力诸要素之间的关系,即合理组织 生产力的问题。研究如何合理配置组织中的人、财、物,使各要素充分发挥 作用的问题;研究如何根据组织目标的要求和社会的需要,合理地使用各种 资源,以求得最佳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问题。 2.生产关系方面。管理学主要研究如何正确处理组织中人与人之间的相 互关系问题;研究如何建立和完善组织机构以及各种管理体制等问题;研究 如何激励组织内成员,从而最大限度地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为实 现组织目标而服务。 3.上层建筑方面。管理学主要研究如何使组织内部环境与其外部环境相 适应的问题;研究如何使组织的规章制度与社会的政治、经济、法律、道德 等上层建筑保持一致的问题,从而维持正常的生产关系,促进生产力的发展。 (二)着重从历史的方面研究管理实践,思想、理论的形成、演变、发 展,知古鉴今。 (三)着重从管理者出发研究管理过程,主要有: 1.管理活动中有哪些职能; 2.执行这些职能涉及组织中的哪些要素; 3.在执行各项职能中应遵循哪些原理,采用哪些方法、程序、技术; 4.执行职能过程中会遇到哪些障碍、阻力; 5.如何克服这些障碍、阻力。 本书的研究内容以第(三)点为主,但从总体上看,也顾及第(一)点 和第(二)点。 三、学习管理学的重要性 (一)管理在现代社会中的地位和作用决定了学习管理学的必要性和重 要性。众所周知,科学技术进步决定了社会生产力水平,从而推动社会发展 的进程。但是,仅有先进的科学技术,没有先进的管理水平,没有相应的管 理科学的发展,先进的科学技术是无法得到推广和有效运用的。它的作用也 不可能得到充分的发挥,而且还会阻碍社会生产力的提高。因此,在当代, 人们普遍认为,先进的科学技术和先进的管理科学是推动现代社会发展的“两 个车轮”,缺一不可。这一点,已为许多国家的发展经验所证明。还有人认 为,管理是现代社会文明发展的三大支柱之一,它与科学和技术三足鼎立。 国外的社会学者一般认为,19 世纪时经济学家特别受欢迎,而 20 世纪 40 年 代以后,却是管理人才的天下了。这些都表明管理在现代社会的发展中占有 很重要的地位和起着很大的作用。 当前同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工业生产的技术水平固然落后,但我们的管 理水平则更加落后。据日本某些经济学家的估计,我国工业从某些部门的情 况来看,在技术上相当于日本 70 年代的水平,落后于日本十多年。但是在管 理上我们只相当于日本 60 年代的水平,落后了二十多年。这种估计不一定十 分准确,但是不能不承认我们管理水平比技术水平相对落后这个客观事实。 我国近十几年来改革开放,从国外引进了不少新设备、新技术,但是往往不 能生产出合格的产品,或者不能充分发挥生产能力,其原因主要不是掌握不 了生产技术,而是由于协作不好,组织管理水平跟不上。特别是引进工作中 的盲目重复,不分轻重缓急,不从实际出发,造成大量资财浪费,更是直接 由于管理水平的落后所致。因此,要促进经济的发展和各方面的进步,提高 管理水平是当务之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