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节逻辑函数及表示方法 第二章逻辑函数运算规则及化简 重点:逻辑函数的化简:逻辑函数表述方法:最小项的定义及性质。 难点:卡诺图化简法。 教学方法与手段:采用多媒体教学和板书相结合方式。 第一节逻辑代数的运算规则 一、逻辑代数的基本公理 二、逻辑代数基本定律 三、逻辑函数的代数化简 第二节逻辑函数表述方法 第三节卡诺图化简法 一、最小项的定义及性质 二、卡诺图表示逻辑函数 三、卡诺图化简逻辑函数 第三章逻辑门电路 重点:门电路的逻辑功能和外特性。 难点:半导体器件的开关特性。 教学方法与手段:采用多媒体教学和板书相结合方式。 第一节MOS逻辑门电路 一、CMOS逻辑门电路。 二、CMOS漏极开路门及三态输出门电路。 三、CMOS传输门 第二节TTL逻辑门电路 第三节正负逻辑描述 第四节逻辑门电路的主要参数及接口 第四章组合逻辑电路的分析与设计 重点:组合逻辑电路的分析和设计,各种典型组合逻辑集成电路的功能和应用。 难点:各种典型组合逻辑集成电路的应用。 教学方法与手段:采用多媒体教学和板书相结合方式,适当引入项目案例式,充分 发挥教师与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第一节组合逻辑电路的分析 24
24 第五节逻辑函数及表示方法 第二章逻辑函数运算规则及化简 重点:逻辑函数的化简;逻辑函数表述方法;最小项的定义及性质。 难点:卡诺图化简法。 教学方法与手段:采用多媒体教学和板书相结合方式。 第一节逻辑代数的运算规则 一、逻辑代数的基本公理 二、逻辑代数基本定律 三、逻辑函数的代数化简 第二节逻辑函数表述方法 第三节卡诺图化简法 一、最小项的定义及性质 二、卡诺图表示逻辑函数 三、卡诺图化简逻辑函数 第三章逻辑门电路 重点:门电路的逻辑功能和外特性。 难点:半导体器件的开关特性。 教学方法与手段:采用多媒体教学和板书相结合方式。 第一节 MOS 逻辑门电路 一、CMOS 逻辑门电路。 二、CMOS 漏极开路门及三态输出门电路。 三、CMOS 传输门 第二节 TTL 逻辑门电路 第三节正负逻辑描述 第四节逻辑门电路的主要参数及接口 第四章组合逻辑电路的分析与设计 重点:组合逻辑电路的分析和设计,各种典型组合逻辑集成电路的功能和应用。 难点:各种典型组合逻辑集成电路的应用。 教学方法与手段:采用多媒体教学和板书相结合方式,适当引入项目案例式,充分 发挥教师与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第一节组合逻辑电路的分析
第二节组合逻辑电路的设计 第三节竞争冒险 第四节典型组合逻辑集成电路 一、编码器及译码器 二、数据选择器 三、数值比较器 四、算术运算电路 第五节组合可编程逻辑器件的结构与原理 一、PLD结构及表示方法。 二、组合逻辑电路的PLD实现 第五章锁存器和触发器 重点:常用结构锁存器和触发器的逻辑功能。 难点:触发器的逻辑功能和基本应用。 教学方法与手段:采用多媒体教学和板书相结合方式。 第一节双稳态概念 第二节基本SR锁存器、D锁存器 第三节触发器结构及工作原理 第四节触发器的逻辑功能 一、D触发器 二、JK触发器 三、T和T'触发器 四、SR触发器 五、不同类型触发器功能转换 第六章时序逻辑电路的分析与设计 重点:同步、异步时序逻辑电路的分析。 难点:同步时序电路的设计,时序逻辑电路功能的描述。 教学方法与手段:采用多媒体教学和板书相结合方式,适当引入项目案例式,充分 发挥教师与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第一节时序逻辑电路的基本概念 第二节同步时序逻辑电路的分析 第三节同步时序逻辑电路的设计 第四节异步时序逻辑电路的分析 36
25 第二节组合逻辑电路的设计 第三节竞争冒险 第四节典型组合逻辑集成电路 一、编码器及译码器 二、数据选择器 三、数值比较器 四、算术运算电路 第五节组合可编程逻辑器件的结构与原理 一、PLD 结构及表示方法。 二、组合逻辑电路的 PLD 实现 第五章锁存器和触发器 重点:常用结构锁存器和触发器的逻辑功能。 难点:触发器的逻辑功能和基本应用。 教学方法与手段:采用多媒体教学和板书相结合方式。 第一节双稳态概念 第二节基本 SR 锁存器、D 锁存器 第三节触发器结构及工作原理 第四节触发器的逻辑功能 一、D 触发器 二、JK 触发器 三、T 和 T’触发器 四、SR 触发器 五、不同类型触发器功能转换 第六章时序逻辑电路的分析与设计 重点:同步、异步时序逻辑电路的分析。 难点:同步时序电路的设计,时序逻辑电路功能的描述。 教学方法与手段:采用多媒体教学和板书相结合方式,适当引入项目案例式,充分 发挥教师与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第一节时序逻辑电路的基本概念 第二节同步时序逻辑电路的分析 第三节同步时序逻辑电路的设计 第四节异步时序逻辑电路的分析
第五节典型时序逻辑集成电路 一、寄存器和移位寄存器 二、计数器 第七章半导体存储器及可编程逻辑器件 重点:RAM、ROM结构及工作原理。 难点:PAL、GAL结构分析。 教学方法与手段:采用多媒体教学和板书相结合方式。 第一节只读存储器 一、ROM的定义与基本结构 二、可编程ROM 三、集成ROM 第二节随机存取存储器 一、静态随机存取存储器 第三节存储容量的扩展 第八章脉冲波形的产生与变换 重点:脉冲信号产生和变换的基本单元电路。 难点:施密特触发器和555定时器分析及其应用。 教学方法与手段:采用多媒体教学和板书相结合方式,适当引入项目案例式,充分发 挥教师与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第一节单稳态触发器 一、门电路组成的单稳态触发器 二、集成单稳态触发器 三、单稳态触发器的应用 第二节施密特触发器结构及其应用 第三节多谐荡器 第四节555定时器及其应用 第九章数模与模数转换器 重点:A/D、D/A转换器的基本原理分析。 难点:权值、采样/保持、量化/编码、转换精度的理解。 教学方法与手段:采用多媒体教学和板书相结合方式。 第一节D/A转换器 26
26 第五节典型时序逻辑集成电路 一、寄存器和移位寄存器 二、计数器 第七章半导体存储器及可编程逻辑器件 重点:RAM、ROM 结构及工作原理。 难点:PAL、GAL 结构分析。 教学方法与手段:采用多媒体教学和板书相结合方式。 第一节只读存储器 一、ROM 的定义与基本结构 二、可编程 ROM 三、集成 ROM 第二节随机存取存储器 一、静态随机存取存储器 第三节存储容量的扩展 第八章脉冲波形的产生与变换 重点:脉冲信号产生和变换的基本单元电路。 难点:施密特触发器和 555 定时器分析及其应用。 教学方法与手段:采用多媒体教学和板书相结合方式,适当引入项目案例式,充分发 挥教师与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第一节单稳态触发器 一、门电路组成的单稳态触发器 二、集成单稳态触发器 三、单稳态触发器的应用 第二节施密特触发器结构及其应用 第三节多谐荡器 第四节 555 定时器及其应用 第九章数模与模数转换器 重点:A / D、D / A 转换器的基本原理分析。 难点:权值、采样/保持、量化/编码、转换精度的理解。 教学方法与手段:采用多媒体教学和板书相结合方式。 第一节 D/A 转换器
一、倒T形电阻网络D/A转换器。 二、权电流型D/A转换器。 三、D/A转换器主要技术指标。 第二节A/D转换器 一、A/D转换器的基本组成及取样定理。 二、并行AD转换器、逐次比较A/D转换器电路及工作原理。 三、A/D转换器的主要参数。 六、学时分配 作业 教学内容 各教学环节学时分配 备注 题量 讲 实 实 课 讨 习 小 章节 主要内容 授 数 训 外 论 题 计 1 数字逻辑概论 2 逻辑函数运算规则及化 2 简 3 逻辑门电路 2 组合逻辑电路的分析与 3 4 8 设计 6 锁存器和触发器 6 1 2 时序逻辑电路的分析与 6 8 设计 半导体存储器及可编程 7 逻辑器件 2 脉冲波形的产生与变换 4 2 9 数模与模数转换器 2 1 3 b 2 48 15 合计 8 七、课程教材及主要参考资料 (一)教材 [1]康华光.电子技术基础(数字部分),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5年,第6版。 [2]阁石.数字电子技术基础.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年,第5版。 (二)教学参考书 [1]江晓安,董秀峰,杨颂华.数字电子技术.西安:西安电子科大出版社,2008年, 之
27 一、倒 T 形电阻网络 D/A 转换器。 二、权电流型 D/A 转换器。 三、D/A 转换器主要技术指标。 第二节 A/D 转换器 一、A/D 转换器的基本组成及取样定理。 二、并行 A/D 转换器、逐次比较 A/D 转换器电路及工作原理。 三、A/D 转换器的主要参数。 六、学时分配 教学内容 各教学环节学时分配 作业 题量 备注 章节 主要内容 讲 授 实 验 实 训 课 外 讨 论 习 题 小 计 1 数字逻辑概论 2 2 逻辑函数运算规则及化 简 4 4 3 逻辑门电路 2 4 组合逻辑电路的分析与 设计 8 3 5 锁存器和触发器 6 1 2 6 时序逻辑电路的分析与 设计 8 4 7 半导体存储器及可编程 逻辑器件 2 8 脉冲波形的产生与变换 4 2 9 数模与模数转换器 2 1 合计 3 8 8 2 48 15 七、课程教材及主要参考资料 (一)教材 [1] 康华光.电子技术基础(数字部分).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5 年,第 6 版。 [2] 阎石.数字电子技术基础.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年,第 5 版。 (二)教学参考书 [1] 江晓安,董秀峰, 杨颂华.数字电子技术.西安:西安电子科大出版社,2008 年
第3版。 [2]托马斯L.弗洛伊德.数字电子技术(英文版).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11年, 第10版。 [3]王毓银.数字电路逻辑设计.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年。 八、其他说明 本课程习题分析课根据学生完成作业情况有针对性地讲解。 28
28 第 3 版。 [2] 托马斯•L.弗洛伊德.数字电子技术(英文版).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11 年, 第 10 版。 [3] 王毓银.数字电路逻辑设计.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年。 八、其他说明 本课程习题分析课根据学生完成作业情况有针对性地讲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