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制图与AutoCAD》课程教学大纲 (ENGINEERING DRAWING and AutoCAD) 执笔者:沈自林 审核人:袁庆丹 编写日期:2017年9月 一、 课程基本信息 适用专业 光源与照明专业 开课单位 机电工程学院 课程类型 工程基础课 课程性质 必修课 是否为双语 否 学分数 3学分 学时数 总学时48,其中:实验(实训)16学时:课外0学时 先修课程 无 后续课程 半导体照明散热设计与分析、照明设计、照明配光设计 二、课程简介 本课程是工科非机械类各专业必修的一门技术基础课。本课程是培养绘制和阅读 工程图样的理论和方法,内容主要是工程制图,目的是培养空间想象能力,掌握绘图 工具的使用,了解国家建筑制图标准,掌握绘制土建工程图样的技能和一般方法,使 学生具备有阅读和绘制中等难度房屋施工图的能力。并为后续课程、专业实习、课程 设计、毕业设计打下基础。本课程的主要内容包括以正投影理论为主要内容的画法几 何、以介绍、贯彻有关制图国家标准为主要内容的制图基础、工程图的绘制与阅读等 几部分。 本课程在基本保持内容的系统性、完整性,突出内容的实用性,强调“精讲精 练”,尽量列举不同应用实例以说明各种原理和方法。 三、本课程所支撑的毕业要求(本课程对应之学生核心能力) 序号 选项 对应之学生核心能力 1 具有运用数学、自然科学、工程基础和专业知识的能力。 2 具有运用科学原理和科学方法设计实验、分析与解释数据的能力。 具有选择与使用解决光源与照明领域的复杂工程问题所需要的技术、资 3 源、现代工具和信息技术工具的能力。 具有在半导体芯片、光源、照明产品、驱动电源和智能照明等行业进行 产品设计和开发、技术改造及工程应用的能力。 29
29 《工程制图与 AutoCAD》课程教学大纲 (ENGINEERING DRAWING and AutoCAD) 执笔者:沈自林 审核人:袁庆丹 编写日期:2017 年 9 月 一、课程基本信息 适用专业 光源与照明专业 开课单位 机电工程学院 课程类型 工程基础课 课程性质 必修课 是否为双语 否 学分数 3 学分 学时数 总学时 48,其中:实验(实训)16 学时;课外 0 学时 先修课程 无 后续课程 半导体照明散热设计与分析、照明设计、照明配光设计 二、课程简介 本课程是工科非机械类各专业必修的一门技术基础课。本课程是培养绘制和阅读 工程图样的理论和方法,内容主要是工程制图,目的是培养空间想象能力,掌握绘图 工具的使用,了解国家建筑制图标准,掌握绘制土建工程图样的技能和一般方法,使 学生具备有阅读和绘制中等难度房屋施工图的能力。并为后续课程、专业实习、课程 设计、毕业设计打下基础。本课程的主要内容包括以正投影理论为主要内容的画法几 何、以介绍、贯彻有关制图国家标准为主要内容的制图基础、工程图的绘制与阅读等 几部分。 本课程在基本保持内容的系统性、完整性,突出内容的实用性,强调“精讲精 练”,尽量列举不同应用实例以说明各种原理和方法。 三、本课程所支撑的毕业要求(本课程对应之学生核心能力) 序号 选项 对应之学生核心能力 1 √ 具有运用数学、自然科学、工程基础和专业知识的能力。 2 √ 具有运用科学原理和科学方法设计实验、分析与解释数据的能力。 3 √ 具有选择与使用解决光源与照明领域的复杂工程问题所需要的技术、资 源、现代工具和信息技术工具的能力。 4 √ 具有在半导体芯片、光源、照明产品、驱动电源和智能照明等行业进行 产品设计和开发、技术改造及工程应用的能力
能够在多学科背景下的团队中承担个体、团队成员以及负责人的角色, 能够就光源与照明领域的复杂工程问题与业界同行及社会公众进行有效 5 沟通和交流。能够理解并掌握工程管理原理与经济决策方法,并能在多 学科环境中应用。 能够发掘和分析数据/案例/文献中的研究成果,并运用其解决光源与照 6 明领域的复杂综合性工程问题。 能够认识专业工程实践和复杂工程问题解决方案对社会、健康、安全、 7 法律以及文化的影响,具有国际视野,具有可持续学习的习惯和能力, 能够适应技术、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具有基本的人文社会科学素养、社会责任感,能够在光源与照明领域工 8 程实践中理解并遵守工程职业道德和规范。 四、考核方式及成绩评定 (一)考核目标 1.掌握正投影的基本原理及其应用。 2.理解工程图样绘制和阅读的基本方法。 3.了解简单空间几何问题的图解方法。 4.培养对三维形状与相关位置的空间逻辑思维和形象思维能力。 5.掌握仪器绘图的方法。 6.掌握中小型CAD/CAM软件AutoCAD二维绘图功能。 (二)考核方式 期末闭卷笔试、平时成绩由出勤率、作业完成情况评定。 (三)成绩评定 评量方式及占比 口小考,占比 口期中考,占比 ☑期末考,占比70%☑作 业,占比20% 口书面报告,占比 ▣口头报告,占比▣口 试,占比 口实训成品,占比 ☑其他,请说明:考勤,占比10% 五、课程内容、重点和难点及教学方法与手段 第一章绪论 重点:工程图的发展历史与作用。 难点:课程的主要内容与要求、任务。 教学方法与手段:理论课采用多媒体教学,教师在课堂上讲授并演示具体操作和具体 应用。上机实验课学生自主编写教师所要求的程序,并进行讨论。 一、 工程图的发展历史与作用 二、 本课程的主要内容与要求 三、本课程的任务 30
30 5 能够在多学科背景下的团队中承担个体、团队成员以及负责人的角色, 能够就光源与照明领域的复杂工程问题与业界同行及社会公众进行有效 沟通和交流。能够理解并掌握工程管理原理与经济决策方法,并能在多 学科环境中应用。 6 能够发掘和分析数据/案例/文献中的研究成果,并运用其解决光源与照 明领域的复杂综合性工程问题。 7 能够认识专业工程实践和复杂工程问题解决方案对社会、健康、安全、 法律以及文化的影响,具有国际视野,具有可持续学习的习惯和能力, 能够适应技术、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8 具有基本的人文社会科学素养、社会责任感,能够在光源与照明领域工 程实践中理解并遵守工程职业道德和规范。 四、考核方式及成绩评定 (一)考核目标 1. 掌握正投影的基本原理及其应用。 2. 理解工程图样绘制和阅读的基本方法。 3. 了解简单空间几何问题的图解方法。 4. 培养对三维形状与相关位置的空间逻辑思维和形象思维能力。 5. 掌握仪器绘图的方法。 6. 掌握中小型 CAD/CAM 软件 AutoCAD 二维绘图功能。 (二)考核方式 期末闭卷笔试、平时成绩由出勤率、作业完成情况评定。 (三)成绩评定 评量方式及占比 □小考,占比________ □期中考,占比________ 期末考,占比_70% 作 业,占比_ 20% __ □书面报告,占比____ □口头报告,占比__□口 试,占比________ □实训成品,占比___ 其他,请说明:_考勤_,占比_ 10% ___ 五、课程内容、重点和难点及教学方法与手段 第一章绪论 一、工程图的发展历史与作用 二、本课程的主要内容与要求 三、本课程的任务 重点:工程图的发展历史与作用。 难点:课程的主要内容与要求、任务。 教学方法与手段:理论课采用多媒体教学,教师在课堂上讲授并演示具体操作和具体 应用。上机实验课学生自主编写教师所要求的程序,并进行讨论
第二章仪器作图与徒手作图基础 重点:国家标准的基本规定,几何作图。 难点:平面图形的尺寸分析和标注。 教学方法与手段:理论课采用多媒体教学,教师在课堂上讲授并演示具体操作和具体 应用。上机实验课学生自主编写教师所要求的程序,并进行讨论。 、 制图基础知识与工具 尺寸标注基本规则 三、几何作图 四、平面图形构型设计 五、绘图技能 第四章投影理论基础 重点:点、直线、平面的投影特性,平面与立体表面相交、两回转体表面相交。 难点:直线与平面、平面与平面相对位置。 教学方法与手段:理论课采用多媒体教学,教师在课堂上讲授并演示具体操作和具体 应用。上机实验课学生自主编写教师所要求的程序,并进行讨论。 一、 投影体系的建立 1.投影法 2.正投影 3.投影体系 二、点的投影 1.点在两投影面体系中的投影 2.点在三投影面体系中的投影 3.投影面和投影轴上的点 4.点在两投影面和三投影面与直角坐标的关系 5.两点的相对位置及重影点 三、直线的投影 1.直线及直线上点的投影特性 2.直线的实长及对投影面的倾角 3.直线上的点及分割线段成正比 4.两直线的相对位置 四、平面的投影 1.平面的表示法 2.平面的投影特性 3.平面上的点和直线 五、直线与平面、平面与平面之间的相对位置 1.平行 2.相交 3.垂直 4.综合举例 第五章组合体和实体造型 重点:回转体表面的截交线和相贯线的画法。 难点:看组合体视图的方法。 教学方法与手段:理论课采用多媒体教学,教师在课堂上讲授并演示具体操作和具体 应用。上机实验课学生自主编写教师所要求的程序,并进行讨论。 “、 基本立体的投影 1.平面立体及其表面交线的投影 31
31 第二章仪器作图与徒手作图基础 一、制图基础知识与工具 二、尺寸标注基本规则 三、几何作图 四、平面图形构型设计 五、绘图技能 第四章投影理论基础 一、投影体系的建立 1.投影法 2.正投影 3.投影体系 二、点的投影 1.点在两投影面体系中的投影 2.点在三投影面体系中的投影 3.投影面和投影轴上的点 4.点在两投影面和三投影面与直角坐标的关系 5.两点的相对位置及重影点 三、直线的投影 1.直线及直线上点的投影特性 2.直线的实长及对投影面的倾角 3.直线上的点及分割线段成正比 4.两直线的相对位置 四、平面的投影 1.平面的表示法 2.平面的投影特性 3.平面上的点和直线 五、直线与平面、平面与平面之间的相对位置 1.平行 2.相交 3.垂直 4.综合举例 第五章组合体和实体造型 一、基本立体的投影 1.平面立体及其表面交线的投影 重点:国家标准的基本规定,几何作图。 难点:平面图形的尺寸分析和标注。 教学方法与手段:理论课采用多媒体教学,教师在课堂上讲授并演示具体操作和具体 应用。上机实验课学生自主编写教师所要求的程序,并进行讨论。 重点:点、直线、平面的投影特性,平面与立体表面相交、两回转体表面相交。 难点:直线与平面、平面与平面相对位置。 教学方法与手段:理论课采用多媒体教学,教师在课堂上讲授并演示具体操作和具体 应用。上机实验课学生自主编写教师所要求的程序,并进行讨论。 重点:回转体表面的截交线和相贯线的画法。 难点:看组合体视图的方法。 教学方法与手段:理论课采用多媒体教学,教师在课堂上讲授并演示具体操作和具体 应用。上机实验课学生自主编写教师所要求的程序,并进行讨论
2.曲面立体 二、回转体表面的截交线和相贯线 1.回转体截交线的投影 2.立体表面相贯线的投影 三、组合体视图的画法 1.组合体的形体分析 2.组合体的视图画法 四、看组合体视图 1.看组合体视图的基本方法 2.看组合体视图的步骤 五、组合体的尺寸标注 1.基本立体的尺寸注法 2.组合体的尺寸注法 第六章工程图表达基础 重点:画组合体的视图,读组合体的视图:视图、剖视图、剖面图:轴间角,正等轴 测图、斜二等轴测图的画法。 难点:形体分析与线面分析:剖切面和剖切法,组合体轴测图的画法。 教学方法与手段:理论课采用多媒体教学,教师在课堂上讲授并演示具体操作和具体 应用。上机实验课学生自主编写教师所要求的程序,并进行讨论。 一、轴测图的基本知识 1.轴测图生成 2.轴间角和轴向伸缩系数 3.轴测图上线和面的投影 二、正等轴测投影 1.基本立体的轴测图画法 2.组合体正等轴测图的画法 三、斜二等轴测投影 四、机件的常用表达方法 1.视图 2.剖视图 3.断面图 4.局部放大图 5.简化画法 6.表达方法应用举例 7.第三角画法简介 第七章工程图的绘制与阅读 重点:标准件的规定画法及标注,零件图的内容及标注,装配图的内容。 难点:公差与配合、结构工艺性,读装配图。 教学方法与手段:理论课采用多媒体教学,教师在课堂上讲授并演示具体操作和具体 应用。上机实验课学生自主编写教师所要求的程序,并进行讨论。 一、 概述 二、常用件和标准件 1.螺纹和螺纹紧固件 2.齿轮 3.键和销 4.滚动轴承 32
32 2.曲面立体 二、回转体表面的截交线和相贯线 1.回转体截交线的投影 2.立体表面相贯线的投影 三、组合体视图的画法 1.组合体的形体分析 2.组合体的视图画法 四、看组合体视图 1.看组合体视图的基本方法 2.看组合体视图的步骤 五、组合体的尺寸标注 1.基本立体的尺寸注法 2.组合体的尺寸注法 第六章工程图表达基础 一、轴测图的基本知识 1.轴测图生成 2.轴间角和轴向伸缩系数 3.轴测图上线和面的投影 二、正等轴测投影 1.基本立体的轴测图画法 2.组合体正等轴测图的画法 三、斜二等轴测投影 四、机件的常用表达方法 1.视图 2.剖视图 3.断面图 4.局部放大图 5.简化画法 6.表达方法应用举例 7.第三角画法简介 第七章工程图的绘制与阅读 一、概述 二、常用件和标准件 1.螺纹和螺纹紧固件 2.齿轮 3.键和销 4.滚动轴承 重点:画组合体的视图,读组合体的视图;视图、剖视图、剖面图;轴间角,正等轴 测图、斜二等轴测图的画法。 难点:形体分析与线面分析;剖切面和剖切法,组合体轴测图的画法。 教学方法与手段:理论课采用多媒体教学,教师在课堂上讲授并演示具体操作和具体 应用。上机实验课学生自主编写教师所要求的程序,并进行讨论。 重点:标准件的规定画法及标注,零件图的内容及标注,装配图的内容。 难点:公差与配合、结构工艺性,读装配图。 教学方法与手段:理论课采用多媒体教学,教师在课堂上讲授并演示具体操作和具体 应用。上机实验课学生自主编写教师所要求的程序,并进行讨论
5.弹簧 三、零件图 1.零件图的内容 2.零件图的视图选择和尺寸标注 3.表面粗糙度 4.极限与配合和形位公差简介 5.零件结构工艺性简介 四、装配图 1.装配图的内容 2.装配图的视图表达方法 3.部件测绘和装配图的画法简介 4.看装配图及由装配图拆画零件图 第三章AutoCAD软件学习 重点:图形绘制命令、图形编辑和修改命令、尺寸标注功能。 难点:图形块的操作使用、特殊零件库的使用。 教学方法与手段:理论课采用多媒体教学,教师在课堂上讲授并演示具体操作和具体 应用。上机实验课学生自主编写教师所要求的程序,并进行讨论。 、 AutoCAD的启动和菜单结构 二、 AutoCAD的基本命令 三、 AutoCAD的尺寸标注和图案填充 四、AutoCAD的图块操作 六、学时分配 作业 教学内容 各教学环节学时分配 题量 备注 章节 讲 实 课 讨 习 小 主要内容 实 授 验 训 外 论 题 计 一 第一章绪论 0.5 0.5 二 第二章仪器作图与徒 1.5 1.5 2-4 手作图基础 三 第四章投影理论基础 P 9 10-20 四 第五章组合体与实体 P P 5-10 造型 五 第六章工程图表达基 4 4 2-4 础 六 第七章工程图的绘制 9 4-8 与阅读 七 第三章AutoCAD软 16 16 件学习 合计 30 16 48 23-46 七、课程教材及主要参考资料 (一)教材 33
33 5.弹簧 三、零件图 1.零件图的内容 2.零件图的视图选择和尺寸标注 3.表面粗糙度 4.极限与配合和形位公差简介 5.零件结构工艺性简介 四、装配图 1.装配图的内容 2.装配图的视图表达方法 3.部件测绘和装配图的画法简介 4.看装配图及由装配图拆画零件图 第三章 AutoCAD 软件学习 一、AutoCAD 的启动和菜单结构 二、AutoCAD 的基本命令 三、AutoCAD 的尺寸标注和图案填充 四、AutoCAD 的图块操作 重点:图形绘制命令、图形编辑和修改命令、尺寸标注功能。 难点:图形块的操作使用、特殊零件库的使用。 教学方法与手段:理论课采用多媒体教学,教师在课堂上讲授并演示具体操作和具体 应用。上机实验课学生自主编写教师所要求的程序,并进行讨论。 六、学时分配 教学内容 各教学环节学时分配 作业 题量 备注 章节 主要内容 讲 授 实 验 实 训 课 外 讨 论 习 题 小 计 一 第一章绪论 0.5 0.5 二 第二章仪器作图与徒 手作图基础 1.5 1.5 2-4 三 第四章投影理论基础 8 1 9 10-20 四 第五章组合体与实体 造型 8 8 5-10 五 第六章工程图表达基 础 4 4 2-4 六 第七章工程图的绘制 与阅读 8 1 9 4-8 七 第三章 AutoCAD 软 件学习 16 16 合计 30 16 2 48 23-46 七、课程教材及主要参考资料 (一)教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