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不公平,恐不可专任,不如留向朗。【杨洪回答;“张裔天赋聪明,思想敏锐,善于处理繁重复杂的事 务,其才能确实可以胜任留府长史;然而他的品性不够公正无私,恐怕不能主事,不能独当一面。我以 为不如留用向朗为长史】朗情伪差少,裔随从目下,效其器能,于事两善。【向朗比较忠诚正直,张裔 协从他工作,也能发挥自己的才能,对国事,对他们〓人都有益处。”】”初,裔少与洪亲善,裔流放 在吴,洪临裔郡.【当初,张裔在少年时与杨洪关系亲密。张裔流放在东吴时,杨洪到张裔原来所在的 郡府任职。】裔子郁给郡吏,微过受罚,不特原假。【张裔的儿孑张郁在供给郡吏方面,曾因一点小过失 受到杨洪的处罚,杨洪并不徇私情而特别宽容他。】裔后还闻之,深以为恨,与洪情好有损。【张裔从东 吴返回蜀汉后听说这件事,便耿耿于怀,与杨洪的友情就不如以前了。】及洪见亮出,至裔许,具说所 言。【到诸葛亮岀成都赴汉中后,杨洪来到张裔府第,把他对诸葛亮所说的话全都告诉了张裔。】裔答洪 曰:“公留我了矣,明府不能止。”【张裔回答说:“丞相已决定留我任长史,杨郡守您再说也无用了。"】 时人或疑洪意自欲作长史,或疑洪知裔自嫌,不愿裔处要职,典后事也。【当时,有人猜疑杨洪是想自 己任留府长史,有人猜疑是杨洪知道张裔与自己有嫌隙,因而不愿让张裔身居要职,来掌管留守后方的 大事】后裔与司盐校尉岑述①不和,至于忿恨。【后来,张裔与司盐校尉岑述不和,以至于积怨成恨】 亮与裔书曰:“君昔在陌下,营坏,吾之用心,食不知味;【诸葛亮写信绐张裔说:“你从前在野外被打 败,我为此费尽心机,食不知味以后流迸南海,相为悲叹,寝不安席;【后来你被绑送东吴流离他乡 我为此悲伤叹惋,寝不安席及其来还,委付大任,同奖王室,自以为与君古之石交也。【到你终于返 回蜀汉,交付于你重大责任,一起辅助朝廷王室,我自以为与你已是古人所说的‘石交了。】石交之 道,举仇以相益,割骨肉以相明,犹不相谢也,【石交之道,就是为了朋友的利益而举荐自己的仇人 为了表明心志而割下自己的骨肉,都决不会犹豫推辞的。】况吾但委意于元俭,而君不能忍邪?”论者由 是明洪无私。【更何况岑述是我所信任的人,你怎么就不能容忍他呢?”原来议论猜疑杨洪的那些人,也 明白了杨洪对张裔任长史的态度是无私的。】(选自《三国志蜀书》) 注:①岑述:字元俭。 9、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B(堪:胜任)) A.亮于是表洪领蜀郡太守 上表 B.才诚堪之 堪:能够 C.不愿裔处要职,典后事也 典:掌管 D.同奖王室,自以为与君古之石交也奖:辅佐 10、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D(A、是;连词,就。B、在;向。C、 代词,这件事;结构助词,用于中心词与补语之间,可译为“得”。D、连词,来)) A.汉中则益州咽喉 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 B.敕智、绰但于南安道口遮不拘于时,学于余 C.裔后还闻之,深以为恨 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 D.举仇以相益,割骨肉以相明作《二京》赋,因以讽谏 11、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B(“围成都”,“据南中”,只是众人 推断,并未成为事实)) A.杨洪竭力劝谏太守李严,不要搬迁郡府,建制房舍,李严不听,杨洪于是请求辞职。之后李 严又想推荐杨洪做蜀郡从事。 B.汉嘉太守黄元举郡反叛,攻成都不克,占据南中,杨洪启奏太子刘禅,派大将在南安峡口设 伏,生擒黄元 C.杨洪少年时与张裔关系亲密,但张裔之子犯小错,杨洪也并不特别宽容他,张裔返蜀后,对 这件事耿耿于怀
6 性不公平,恐不可专任,不如留向朗。【杨洪回答;“张裔天赋聪明,思想敏锐,善于处理繁重复杂的事 务,其才能确实可以胜任留府长史;然而他的品性不够公正无私,恐怕不能主事,不能独当一面。我以 为不如留用向朗为长史。】朗情伪差少,裔随从目下,效其器能,于事两善。【向朗比较忠诚正直,张裔 协从他工作,也能发挥自己的才能,对国事,对他们二人都有益处。” 】”初,裔少与洪亲善,裔流放 在吴,洪临裔郡. 【当初,张裔在少年时与杨洪关系亲密。张裔流放在东吴时,杨洪到张裔原来所在的 郡府任职。】裔子郁给郡吏,微过受罚,不特原假。【张裔的儿子张郁在供给郡吏方面,曾因一点小过失 受到杨洪的处罚,杨洪并不徇私情而特别宽容他。】裔后还闻之,深以为恨,与洪情好有损。【张裔从东 吴返回蜀汉后听说这件事,便耿耿于怀,与杨洪的友情就不如以前了。】及洪见亮出,至裔许,具说所 言。【到诸葛亮出成都赴汉中后,杨洪来到张裔府第,把他对诸葛亮所说的话全都告诉了张裔。】裔答洪 曰:“公留我了矣,明府不能止。” 【张裔回答说:“丞相已决定留我任长史,杨郡守您再说也无用了。”】 时人或疑洪意自欲作长史,或疑洪知裔自嫌,不愿裔处要职,典后事也。【当时,有人猜疑杨洪是想自 己任留府长史,有人猜疑是杨洪知道张裔与自己有嫌隙,因而不愿让张裔身居要职,来掌管留守后方的 大事。】后裔与司盐校尉岑述①不和,至于忿恨。【后来,张裔与司盐校尉岑述不和,以至于积怨成恨】 亮与裔书曰:“君昔在陌下,营坏,吾之用心,食不知味;【诸葛亮写信给张裔说:“你从前在野外被打 败,我为此费尽心机,食不知味;】后流迸南海,相为悲叹,寝不安席;【后来你被绑送东吴流离他乡, 我为此悲伤叹惋,寝不安席;】及其来还,委付大任,同奖王室,自以为与君古之石交也。【到你终于返 回蜀汉,交付于你重大责任,一起辅助朝廷王室,我自以为与你已是古人所说的‘石交’了。】石交之 道,举仇以相益,割骨肉以相明,犹不相谢也,【石交之道,就是为了朋友的利益而举荐自己的仇人, 为了表明心志而割下自己的骨肉,都决不会犹豫推辞的。】况吾但委意于元 .......俭,而君不能忍邪?”论者由 是明洪无私。【更何况岑述是我所信任的人,你怎么就不能容忍他呢?”原来议论猜疑杨洪的那些人,也 明白了杨洪对张裔任长史的态度是无私的。】(选自《三国志·蜀书》) 注:①岑述:字元俭。 9、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B(堪:胜任)) A.亮于是表.洪领蜀郡太守 表:上表 B.才诚堪.之 堪:能够 C.不愿裔处要职,典.后事也 典:掌管 D.同奖.王室,自以为与君古之石交也 奖:辅佐 10、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D(A、是;连词,就。B、在;向。C、 代词,这件事;结构助词,用于中心词与补语之间,可译为“得”。D、连词,来)) A.汉中则.益州咽喉 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 B.敕曶、绰但于.南安道口遮 不拘于时,学于.余 C.裔后还闻之.,深以为恨 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 D.举仇以.相益,割骨肉以相明 作《二京》赋,因以.讽谏 11、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B(“围成都”,“据南中”,只是众人 推断,并未成为事实)) A.杨洪竭力劝谏太守李严,不要搬迁郡府,建制房舍,李严不听,杨洪于是请求辞职。之后李 严又想推荐杨洪做蜀郡从事。 B.汉嘉太守黄元举郡反叛,攻成都不克,占据南中,杨洪启奏太子刘禅,派大将在南安峡口设 伏,生擒黄元。 C.杨洪少年时与张裔关系亲密,但张裔之子犯小错,杨洪也并不特别宽容他,张裔返蜀后,对 这件事耿耿于怀
D.诸葛亮欲用张裔为长史,杨洪表示不赞同,别人猜疑是杨洪怕张裔身居要职对己不利,最后 这些人终于明白杨洪是正直无私的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8-10题。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117分) 本卷共11小题,共117分。 四、(23分) .把文言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时亮东行省疾,成都单虚,是以元益无所惮。(5分) 当时,诸葛亮正东往永安探望先主,成都朝廷势单力薄,黄元因此更加肆无忌惮。(关键词“东 名词用如状语,向东;“省”、“单虚”、“惮”各1分,大意1分.) (2)及洪见亮出,至裔许,具说所言。裔答洪曰:“公留我了矣,明府不能止。”(5分) 到诸葛亮岀成都赴汉中后,杨洪来到张裔府第,把他对诸葛亮所说的话全都告诉了张裔。张裔回 答说:“丞相已决定留我仼长史,杨郡守您再说也无用了。″(关键词“许"、“具ˆ、“了″“明府” 各1分大意1分。) 13.阅读下面晏几道的两首词,然后回答问题。(8分) 临江仙晏几道 梦后楼台高锁,酒醒帘幕低垂。去年舂恨却来时。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记得小蘋初见, 两重心字罗衣。琵琶弦上说相思。当时明月在,曾照彩云归。 鹧鸪天 晏几道 彩袖殷勤捧玉钟。当年拼却醉颜红。舞低杨柳楼心月,歌尽桃花扇底风。从别后,忆相逢 几回魂梦与君同。今宵剩把银釭照,犹恐相逢是梦中。 (1)两首词在行文顺序上是否相同?请作简要分析。(4分 答:不同,《临江仙》上片写现时“春恨”,下片追忆当年初见小蘋及“当时”的情景,采用的是倒叙(2分) 鹧鸪天》采用的是顺叙,上片写当年佳会,过片写别后思念,结尾写别后重逢(2分 (2)请简要分析两首词抒发的情感。(4分) 答:《临江仙》表现的是词人苦恋之情、孤寂之感,同时抒发了人世无常,欢娱难再的淡淡哀愁(2分)《鹧 鸪天》上片表现当年欢聚时豪情欢畅,逸兴飞扬。下片表现的是重逢后的惊喜之情(2分 晏几道《临江仙》赏析 这是一首感旧怀人的名篇,当为作者别后怀思歌女小苹所作。词之上片写“春恨”,描绘梦后酒醒、落花微雨 的情景。下片写相思,追忆“初见”及“当时”的情况,表现词人苦恋之情、孤寂之感。全词在怀人的月时,也 抒发了人世无常、欢娱难再的淡淡哀愁 上片起首两句,写午夜梦回,只见四周的楼台已闭门深锁;宿酒方醒,那重重的帘幕正低垂到地。“梦后′ 句互文,写眼前的实景,对偶极工,意境浑融。“楼台”,当是昔时朋游欢宴之所,而今已人去楼空。 词人独处一室,在寂静的阑夜,更感到格外的孤独与空虚。企图借醉梦以逃避现实痛苦的人,最怕的是梦残酒醒, 那时更是忧从中来,不可断绝了。这里的"梦″字,语意相关,既可能是真有所梦,重梦到当年听歌笑乐的情境, 7
7 D.诸葛亮欲用张裔为长史,杨洪表示不赞同,别人猜疑是杨洪怕张裔身居要职对己不利,最后 这些人终于明白杨洪是正直无私的。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8—10 题。 第Ⅱ卷(非选择题 共 117 分) 本卷共 11 小题,共 117 分。 四、(23 分) 12.把文言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 分) (1)时亮东行省疾,成都单虚,是以元益无所惮。(5 分) 当时,诸葛亮正东往永安探望先主,成都朝廷势单力薄,黄元因此更加肆无忌惮。(关键词“东” 名词用如状语,向东;“省”、“单虚”、“惮”各 1 分,大意 1 分.) (2)及洪见亮出,至裔许,具说所言。裔答洪曰:“公留我了矣,明府不能止。”(5 分) 到诸葛亮出成都赴汉中后,杨洪来到张裔府第,把他对诸葛亮所说的话全都告诉了张裔。张裔回 答说:“丞相已决定留我任长史,杨郡守您再说也无用了。”(关键词“许”、“具”、“了”“明府” 各 1 分,大意 1 分。) 13.阅读下面晏几道的两首词,然后回答问题。(8 分) 临江仙 晏几道 梦后楼台高锁,酒醒帘幕低垂。去年春恨却来时。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 记得小蘋初见, 两重心字罗衣。琵琶弦上说相思。当时明月在,曾照彩云归。 鹧鸪天 晏几道 彩袖殷勤捧玉钟。当年拼却醉颜红。舞低杨柳楼心月,歌尽桃花扇底风。 从别后,忆相逢。 几回魂梦与君同。今宵剩把银釭照,犹恐相逢是梦中。 (1)两首词在行文顺序上是否相同?请作简要分析。(4 分) 答:不同,《临江仙》上片写现时“春恨”,下片追忆当年初见小蘋及“当时”的情景,采用的是倒叙(2 分)。 鹧鸪天》采用的是顺叙,上片写当年佳会,过片写别后思念,结尾写别后重逢(2 分)。 (2)请简要分析两首词抒发的情感。(4 分) 答:《临江仙》表现的是词人苦恋之情、孤寂之感,同时抒发了人世无常,欢娱难再的淡淡哀愁(2 分)。《鹧 鸪天》上片表现当年欢聚时豪情欢畅,逸兴飞扬。下片表现的是重逢后的惊喜之情(2 分)。 晏几道《临江仙》赏析 这是一首感旧怀人的名篇,当为作者别后怀思歌女小苹所作。词之上片写“春恨”,描绘梦后酒醒、落花微雨 的情景。下片写相思,追忆“初见”及“当时”的情况,表现词人苦恋之情、孤寂之感。全词在怀人的月时,也 抒发了人世无常、欢娱难再的淡淡哀愁。 上片起首两句,写午夜梦回,只见四周的楼台已闭门深锁;宿酒方醒,那重重的帘幕正低垂到地。“梦后”、 “酒醒”二句互文,写眼前的实景,对偶极工,意境浑融。“楼台”,当是昔时朋游欢宴之所,而今已人去楼空。 词人独处一室,在寂静的阑夜,更感到格外的孤独与空虚。企图借醉梦以逃避现实痛苦的人,最怕的是梦残酒醒, 那时更是忧从中来,不可断绝了。这里的“梦”字,语意相关,既可能是真有所梦,重梦到当年听歌笑乐的情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