宫一室 在古代汉语中,“宫”指整个住宅,而 “室”指房间,这是在同义词各自所表示 的概念所占的义域不同。 父母妻子皆同其宫。(《墨子·号令》) 由也升堂矣,未入于室也。(《论语·先 进》)
• 宫—室 • 在古代汉语中,“宫”指整个住宅,而 “室”指房间,这是在同义词各自所表示 的概念所占的义域不同。 • 父母妻子皆同其宫。(《墨子·号令》) • 由也升堂矣,未入于室也。(《论语·先 进》)
诛一弑 这两个词都带有“抑恶扬善”的意味,不过 “诛”常指杀有罪者或无道者,含有对被杀者 的贬斥;而“弑”常指在下位者杀在上位者 (如臣杀君,子杀父),含有对杀人者的谴责, 这是同义词的感情色彩的不同。 闻诛一夫纣矣,未闻弑君也。(《孟子·梁惠 王下》) 是以臣或弑其君,下或弑其上。(《荀子·富 国》)
• 诛—弑 • 这两个词都带有“抑恶扬善”的意味,不过 “诛”常指杀有罪者或无道者,含有对被杀者 的贬斥;而“弑”常指在下位者杀在上位者 (如臣杀君,子杀父),含有对杀人者的谴责, 这是同义词的感情色彩的不同。 • 闻诛一夫纣矣,未闻弑君也。(《孟子·梁惠 王下》) • 是以臣或弑其君,下或弑其上。(《荀子·富 国》)
畏一恐一惧 在表示“害怕”、“畏惧”的意义上是同 义词,但它们的语法功能有所不同。“畏” 一般用作及物动词,能带宾语;而“恐”、 “惧”一般用作不及物动词。 君子有三畏:畏天命,畏大人,畏圣人之 言。(《论语·季氏》) ·喜则天下和之,怒则暴乱者畏之。(史 记·乐书)
• 畏—恐—惧 • 在表示“害怕”、“畏惧”的意义上是同 义词,但它们的语法功能有所不同。“畏” 一般用作及物动词,能带宾语;而“恐”、 “惧”一般用作不及物动词。 • 君子有三畏:畏天命,畏大人,畏圣人之 言。(《论语·季氏》) • 喜则天下和之,怒则暴乱者畏之。(史 记·乐书)
不及物动词“惧”在用作使动时可以带宾 语。 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老子)
• 不及物动词“惧”在用作使动时可以带宾 语。 • 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老子)
“恐”偶有及物动词的用法,这时往往带 的是小句宾语或者动词性宾语。 吾恐季孙之忧,不在颛臾,而在萧墙之内 也。(《论语·季氏》) 吾恐他人又见,吾已埋之矣。(新书·春 秋) ·帝年少,大臣恐为变。(史记·吕氏本纪)
• “恐”偶有及物动词的用法,这时往往带 的是小句宾语或者动词性宾语。 • 吾恐季孙之忧,不在颛臾,而在萧墙之内 也。(《论语·季氏》) • 吾恐他人又见,吾已埋之矣。(新书·春 秋) • 帝年少,大臣恐为变。(史记·吕氏本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