翰除广一中学视澹安
〖教学目标〗 是向学生讲授选文,其间涉及 词汇、写作以及思想内容等各个 方面。 二是帮助学生通过学习选文,体 会荀子对天人关系的思考。 三是引导学生从中找到立身处世 的借鉴
• 〖教学目标〗 • 一是向学生讲授选文,其间涉及 词汇、写作以及思想内容等各个 方面。 • 二是帮助学生通过学习选文,体 会荀子对天人关系的思考。 • 三是引导学生从中找到立身处世 的借鉴
《天论》作为荀子思想的代表作 之一,是一篇长文。在文章中, 荀子提出了“天行有常”和“制 天命而用之”的鲜明观点,大胆 反对当时流行的迷信天命、拜倒 在自然面前的看法。本文节选是 属于文章的后半部,主要阐述 “制天命而用之”的观点,充分 体现他的人定胜天的思想
• 《天论》作为荀子思想的代表作 之一,是一篇长文。在文章中, 荀子提出了“天行有常”和“制 天命而用之”的鲜明观点,大胆 反对当时流行的迷信天命、拜倒 在自然面前的看法。本文节选是 属于文章的后半部,主要阐述 “制天命而用之”的观点,充分 体现他的人定胜天的思想
作家作品 乱世哲人—一荀子 荀子(约前313-前230)名况, 时人尊而号为卿,故又称苟卿, 汉代避宣帝讳而改称孙卿,战国 末期赵国(今山西南部)人,先 秦著名思想家
•作家作品 • 乱世哲人——荀子 • 荀子(约前313-前230)名况, 时人尊而号为'卿',故又称荀卿, 汉代避宣帝讳而改称孙卿,战国 末期赵国(今山西南部)人,先 秦著名思想家
1、天道观:荀子认为,“天”就是客观 存在的自然界, 2、认识论:荀子指出:“凡以知,人之 性也;可以知,物之理也” 3、人性论:在人性论方面,荀子提出了 与孟子“性善”论截然相反的“性恶”论 的观点。 5、教育观:荀子重视教育和学习的功能, 这实际是他“天人相分”天道观及“化性 起伪”人性论的逻辑延伸
• 1、天道观:荀子认为,“天”就是客观 存在的自然界, • 2、认识论:荀子指出:“凡以知,人之 性也;可以知,物之理也” • 3、人性论:在人性论方面,荀子提出了 与孟子“性善”论截然相反的“性恶”论 的观点。 • 5、教育观:荀子重视教育和学习的功能, 这实际是他“天人相分”天道观及“化性 起伪”人性论的逻辑延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