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第2期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第21卷 No品213 (总90期) JOURNAL OF SJTU(Philosophy and Social Sciences) Apr.No.90 技术大国起落的历史透视 政府主导的市场规模与技术进步 黄琪轩 (上海交通大学国际与公共事务学院,上海200030) 摘要:本文试图探讨:为何英国与美国的技术进步与产业升级具有可持续性,能 为其世界经济霸权提供支持;而日本的技术进步与产业升级没能持续下去?本文展示: 英国的技术进步主要依靠政府主导的国际市场规模;美国的技术进步主要依靠政府主导 的国内市场规模。英美两国都具有政府主导的市场规模,这让技术进步与产业升级具有 可持续性。日本的技术进步依赖美国提供的国际市场规模,自身没有主导权。当美国提 供这一市场的意愿下降时,日本的技术与产业发展也就难以为继了。技术大国地位的取 得离不开政府主导的市场规模。中国的技术发展与产业升级,需要重视政府对市场规模 的主导。 关键词:政府主导的市场规模;技术大国;产业升级 中图分类号:F1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87095(2013)02-017-12 世界政治舞台上的大国往往都是能引领 异。本文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介绍前期文 技术进步潮流的技术大国。随着中国的迅速 献以及市场规模对回答这一问题的重要意义; 发展,中国在国际舞台上扮演的角色越来越重 第二部分展示英国的案例,在第一次产业革命 要,人们对中国技术进步与产业升级的关注也 前后,政府主导的国际市场规模对英国的技术 随之增强。技术大国起落的政治经济史为我 发展与产业升级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第三 们提供了重要的启示。本文试图考察英国、美 部分展示美国的案例,政府主导的国内市场规 国以及日本技术进步与产业升级的历程,探寻 模也极大地促进了美国的技术与产业发展;第 其可持续性的技术进步与产业升级背后的深 四部分展示日本的案例。 层动因。 一、可持续的技术进步与产业升级 本文试图展示,市场规模这一经济问题深 刻地受到政治要素的影响。无论是国际的市 在对技术进步与产业升级的探讨中,有几 场规模还是国内的市场规模,都是靠政府开拓 项因素被人较多地关注:企业层面的技术能力 或者创造出来的。因此,政府主导的市场规模 积累、人口、产权制度与国际环境等,这些因素 对持续的技术进步与产业升级就显得十分重 常常影响技术进步与产业升级的可持续性。 要。要理解英美与日本在追求技术大国过程 有研究强调,可持续的技术进步和产业升 中呈现出的差异,就需要考察这几个国家在技 级离不开企业技术能力的积累。技术进步具 术进步与产业升级过程中市场规模的政治差 有累积性,有了以往的知识作铺垫,企业可以 收稿日期:2013-01-09 基金项目:上海市晨光计划(10CG14)和上海市社科规划青年课题(2011EG]001) 作者简介:黄珙轩,上海交通大学国际与公共事务学院讲师,研究领战为国际政治经济学与比较政治经济学。 C1994-2013 China Academic Journal Electronic Publishing House.All rights reserved.http://www.cnki.net
2013年第2期 第21卷 (总90期)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 ) JOURNALOFSJTU(PhilosophyandSocialSciences) No.2,2013 Vol.21 Apr,No.90 收稿日期:2013-01-09 基金项目:上海市晨光计划(10CG14)和上海市社科规划青年课题(2011EGJ001) 作者简介:黄琪轩,上海交通大学国际与公共事务学院讲师,研究领域为国际政治经济学与比较政治经济学。 技术大国起落的历史透视 ———政府主导的市场规模与技术进步 黄琪轩 (上海交通大学国际与公共事务学院, 上海 200030) 摘 要:本文试图探讨:为何英国与美国的技术进步与产业升级具有可持续性,能 为其世界经济霸权提供支持;而日本的技术进步与产业升级没能持续下去?本文展示: 英国的技术进步主要依靠政府主导的国际市场规模;美国的技术进步主要依靠政府主导 的国内市场规模。英美两国都具有政府主导的市场规模,这让技术进步与产业升级具有 可持续性。日本的技术进步依赖美国提供的国际市场规模,自身没有主导权。当美国提 供这一市场的意愿下降时,日本的技术与产业发展也就难以为继了。技术大国地位的取 得离不开政府主导的市场规模。中国的技术发展与产业升级,需要重视政府对市场规模 的主导。 关键词:政府主导的市场规模;技术大国;产业升级 中图分类号:F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7095(2013)02-017-12 世界政治舞台上的大国往往都是能引领 技术进步潮流的技术大国。随 着 中 国 的 迅 速 发展,中国在国际 舞 台 上 扮演 的 角 色越来 越 重 要,人们对中国技 术 进 步 与产 业 升 级的关 注 也 随之增 强。技术大国起落的政治经济史为我 们提供了重 要 的 启 示。本 文 试图 考 察 英 国、美 国以及日本技术进步与产业升级的历程,探 寻 其可持续性的技术进步与产业升级背后的深 层动因。 本文试图展示,市 场 规 模 这 一经济 问 题 深 刻地受到政治要素的影响。无 论 是 国 际 的 市 场规模还是国内 的 市 场 规 模,都 是 靠政府 开 拓 或者创造出 来 的。因 此,政府主导的市场规模 对持续的技术进步与产业升级就显得十分重 要。要理解英美与日本在追求技术大国过程 中呈现出的差异,就需要考察这几个国家在技 术进步与产业升级过程中市场规模的政治差 异。本文分为四 个 部 分:第一部分 介绍 前期文 献以及市场规模 对 回答这 一问题的重 要意义; 第二部分展示英 国 的案 例,在第一次 产业革命 前后,政府主导的国 际 市场规模对 英国 的技术 发展与产业升级 起 到了 重要的 推动 作用;第三 部分展示美国的 案 例,政府主导的 国内 市场规 模也极大地促进 了 美国 的技术 与产 业发展;第 四部分展示日本的案例。 一、可持续的技术进步与产业升级 在对技术进 步 与产业 升级的探讨 中,有 几 项因素被人较多 地 关注:企业层面 的技 术能力 积累、人口、产权制度与国际环境等,这些因素 常常影响技术进步与产业升级的可持续性。 有研究强调,可 持 续的技术进 步和产 业 升 级离不开企业技术能力的积累。技 术 进 步 具 有累积性,有了以往的知识作铺 垫,企 业 可 以
18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第21卷 更好地解决技术发展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比 二、政府主导的国际市场规模与 如,汽车行业的发展就离不开自行车行业积累 的技术能力。缺少技术能力的国家,甚至连引 英国的技术进步 进技术都难以实现。 英国能取得技术上的领先优势引发了众 有研究强调可持续的技术进步离不开一 多学者的兴趣。英国是一个岛国,在工业化迅 定的人口数量,人口密度决定了城市化的规 速发展的时期,国内的市场规模难以消化其巨 模,而技术进步都是在城市周边发生的。)人 大的产能。因此,仅仅依赖国内的市场与消 口的规模还决定了潜在发明者的数量。 费,英国就难以形成必要的经济规模。如果这 也有研究强调制度安排对技术进步与产 样一个国家没有能力拓展外部市场,没有渠道 业升级的重要性。创新者的研发活动带给社 获取外部资源,它就很难取得长足的技术进步 会的收益多,而个人所获得的收益少。如果没 与产业升级。而英国通过走向国际市场打破 有相应的制度安排,如专利保护,技术进步就 了这样的恶性循环。因此,有研究者指出:很 缺乏持续的动力。[] 多国家和地区与工业革命擦肩而过,而英国则 也有研究关注国际安全环境对技术与产 完成了工业革命。这在很大程度上是因为英 业的影响。持续的威胁感知导致了发展型政 国的制造业有很多出口机会;而同一时期的荷 府的产生,[持续的威胁感知也带来了相对持 兰、意大利以及中国的长江三角地区则缺少这 续发展意愿,引导技术进步与产业升级。此 样的机会。[] 外,从技术史上看,战争对技术进步也起了重 (一)工业革命时期英国的出口与产业成长 大的推动作用。) 在第一次工业革命前夕,英国的海外市 以上研究都有着重要的参考价值,但是, 场为其新兴技术发展与产业升级提供了巨大 人们不禁要问:即便有了充裕的人口,有产权 的国际市场规模。在这一时期,英国主要依 保护,身处严峻的国际安全环境下,技术进步 靠出口,而不是国内消费,消化掉了产出的 与产业升级就可持续吗?如果民众购买力不 增长。 足,企业投资新技术难以获得合理的回报,企 纵观整个18世纪,“英国工业的出口增长 业家的投资意愿会降低,进而也会影响企业对 了将近450%(以1700年为100,1800年则为 技术能力的积累与技术进步的可持续性。 544),而供国内消费的产品生产仅增长了 因此,探讨技术进步与产业升级的可持续 52%(1700年为100,1800年为152)”。[]673在 性,就需要我们回到亚当·斯密提出的一个重 1688年到1815年间,至少一半以上的新增工 要问题。亚当·斯密写道:分工受到市场规模 业品被出口到海外。[]2”海外市场为英国产品 (market extent)的限制。斯密发现最先开化的 提供了持续与庞大的产品需求。 国家就是那些位于地中海沿岸的国家。[]3这 从某种意义上来讲,支撑第一次工业革命 些国家有庞大的海外市场需求,这为它们提供 的支柱产业一英国纺织业的发展就是靠海 了技术进步的基础。那么,庞大的市场又是什 外市场推动起来的。在18世纪,英国纺织业的 么呢?庞大的市场不仅仅需要广表的土地和 出口比重不断提升,无论是纱织品、毛纺织品 丰裕的人口,还需要购买力。这个购买力能消 还是棉纺织品的出口都在迅速增长。在英国 化掉年复一年出现的巨大的产能。[]532庞大的 工业革命时期,接近三分之二的纱制品都用于 市场规模让企业家有投资意愿,逐渐积累技术 出口。]86在17世纪末,英国毛纺品的出口量 能力:也让大量的军事技术有足够的市场回报, 占总产量的30%:到了1740年,这个比重提高 从而外溢到民用市场。因此,如果缺少足够庞大 到近50%。1255英国这样的出口业绩让其竞争 的市场规模作支撑,技术进步和产业升级是难以 对手法国相形见绌。在19世纪中期的时候,英 持续下去的。而事实上,庞大市场规模的形成与 国有60%的棉织品用于出口,而此时的法国仅 维系往往离不开政府的介入与主导。 为10%。1]“庞大的海外市场为英国的纺织产 C1994-2013 China Academic Journal Electronic Publishing House.All rights reserved.http://www.cnki.net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第21卷 更好地解决技 术 发展 过 程 中 遇 到 的 问 题。[1]比 如,汽车行业的发 展 就 离 不开 自 行 车行业 积 累 的技术能力。缺少技术能力的国家,甚至 连 引 进技术都难以实现。 有研究强调可持续的技术进步离不开一 定的人 口 数 量,人口密度决定了城市化的规 模,而技术进步都是在城市周边发生的。[2]人 口的规模还决定了潜在发明者的数量。 也有研究强调制度安排对技术进步与产 业升级 的 重 要 性。创 新 者 的 研 发 活 动 带 给 社 会的收益多,而个人所获得的收益少。如 果 没 有相应的 制 度 安 排,如 专 利 保 护,技 术 进 步 就 缺乏持续的动力。[3] 也有研究关注国际安全环境对技术与产 业的影 响。持续的威胁感知导致了发展型政 府的产生,[4]持续的威胁感知也带来了相对持 续发 展 意 愿,引导技术进步与 产业升级。此 外,从技术 史 上 看,战 争 对 技 术 进 步 也 起 了 重 大的推动作用。[5] 以上研究都有着重要的参考价值,但 是, 人们不禁 要 问:即便有了充裕的人口,有 产 权 保护,身处严峻的国际安全环境 下,技 术 进 步 与产业升级就可持续吗?如 果 民 众 购 买 力 不 足,企业投资新技术难以获得合理的回报,企 业家的投资意愿 会 降 低,进而也会影响企业对 技术能力的积累与技术进步的可持续性。 因此,探讨技术进 步 与 产业 升 级 的 可 持 续 性,就需要我们回到亚 当·斯密提出的一个重 要问题。亚当·斯密写道:分工受到市场规模 (marketextent)的限制。斯密发现最先开化的 国家就是那些位于地中海沿岸的国家。[6]13这 些国家有庞大的海外市场需求,这 为它们 提 供 了技术进步 的 基 础。那 么,庞大的市场又是什 么呢?庞大的市场不仅仅需要广袤的土地和 丰裕的人口,还 需 要 购 买 力。这 个 购买力 能 消 化掉年复一 年 出 现 的 巨 大 的 产 能。[7]532庞 大 的 市场规模让企业家有投资意愿,逐渐积累技术 能力;也让大量的军事技术有足够的市场回报, 从而外溢到民用市场。因此,如果缺少足够庞大 的市场规模作支撑,技术进步和产业升级是难以 持续下去的。而事实上,庞大市场规模的形成与 维系往往离不开政府的介入与主导。 二、政府主导的国际市场规模与 英国的技术进步 英国能取得技术上的领先优势引发了众 多学者的兴 趣。英 国 是 一 个岛国,在工业化 迅 速发展的时期,国内 的 市场规模难 以消 化其巨 大的 产 能。因 此,仅仅依赖国内 的市场与消 费,英国就难 以 形成 必 要的经济 规模。如果这 样一个国家没有 能 力拓 展外部 市场,没 有渠道 获取外部资源,它就 很 难取得长足 的技 术进步 与产业 升 级。而英国通过走向国际市场打破 了这样的 恶 性 循 环。因 此,有 研 究 者 指 出:很 多国家和地区与 工 业革 命擦肩 而过,而 英国则 完成了 工 业 革 命。这 在 很 大 程 度 上 是 因 为 英 国的制造业有很 多 出口 机会;而同一 时期的荷 兰、意大利以及中 国 的 长江三角地 区则 缺少这 样的机会。[8] (一)工业革命时期英国的出口与产业成长 在第一次工业革命 前 夕,英 国 的 海 外 市 场为其新兴技术发展与产业升级提供了巨大 的国际 市 场 规 模。在 这 一 时 期,英 国 主 要 依 靠出 口,而不是国内消费,消 化 掉 了 产 出 的 增长。 纵观整个18世纪,“英国工业的出口增长 了将近450%(以1700年为100,1800年 则 为 544),而供国内消费的产品生产仅增长了 52%(1700年为100,1800年为152)”。[9]673在 1688年到1815年间,至少一半以上的新增工 业品被出口到海外。[10]27海外市场为英国产品 提供了持续与庞大的产品需求。 从某种意义 上 来讲,支撑第 一次工业 革 命 的支柱 产 业———英国纺织业的发展就是靠 海 外市场推动起来的。在18世纪,英国纺织业的 出口比重 不 断 提 升,无 论 是 纱 织 品、毛 纺 织 品 还是棉纺织品的出口都在迅速增长。在 英 国 工业革命时期,接近 三 分之二的纱 制品 都用于 出口。[11]186在17世纪 末,英国毛纺 品的 出口量 占总产量的30%;到了1740年,这个比重提高 到近50%。[12]55英国这样的出口业绩让其竞争 对手法国相形见绌。在19世纪中期的时候,英 国有60%的棉织品用于出口,而此时的法国仅 为10%。[13]14庞大的海外市场为英国的纺织产 81
2013年第2期 黄琪轩技术大国起落的历史透视 19 业提供了巨大的利润刺激,让纺织产业有机会 陆、非洲以及东方。1760年前后,英国与邻近 和动力去扩大投资,改进技术。 欧洲国家的贸易份额相对下降,而与其他地区 除了纺织业以外,庞大的海外市场需求也 的贸易额却在上升。在1700年到1701年间, 在推动英国其他产业的升级与发展。在这一 英国出口至欧洲的商品占其出口总额的85%; 时期,英国工业制成品以及铁制品的出口总量 在1750年到1751年间,这个比重减低至 在不断提升。在1750年,英国国内生产的铁制 77%;在1772年到1773年间,这个比重为 品还不能满足自身需求。到了1814年,英国铁 49%;在1797至1798年为30%。]569 制品的出口量则是进口总量的五倍多;到了19 表1英国羊毛纺织品出口的地区份额(%) 世纪中叶,英国铁制品的出口总量又比19世纪 地区 初期增加了约20倍,超过了世界其他国家的总 年份 美洲与西非 南欧 和。[1]5随着纺织业的发展、海外运输能力的增 16991701 6.1 39.4 强,英国的金属工业也得到了迅速的发展。英 1722~1724 10.1 53.8 国精加工金属产品、机械以及工程类产品的出 17521754 9.5 49.7 口逐渐增多,出口的商品日趋多样化。在出口 17721774 27.4 39.8 的制成品中,金属制品的比重在1814年到 17941796 45.1 18.1 1816年间为12%;在1854年与1856年间,这 18041806 50.2 10.9 个比重上升到了27%。]06因此,我们可以看 1834~1836 53.2 8.9 到,英国凭借庞大的国际市场规模,不仅推动 18541856 40.7 9.0 了纺织业的发展,也推动了相关技术的发展与 t据来源:Joseph Inikori.Africans and the Industrial Revolution 产业升级。 in England:a Study in International Trade and Economic Devel- 出口为英国提供了巨大的机会,英国的新 opment[M].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2002: Table 9.1. 兴制造业城市、商业城市不断崛起。约克郡作 为当时英国最活跃的出口地区,迅速发展成为 表1展示了英国羊毛纺织业出口市场的变 英国的制造业重镇。纽卡斯尔、布里斯托、利 动状况。在18世纪初期,英国的羊毛纺织品主 物浦、格拉斯哥等地也变成了新资源的汇聚 要销往欧洲国家,而到了18世纪中期,英国的 地、工业品的集散地与世界贸易的中心城市。 羊毛纺织品越来越多地出口到美洲与非洲殖 它们在为全世界制造产品,运送商品。英国国 民地。到了19世纪初期,英国对美洲与西非的 际市场规模的拓展,主要依托的不是欧洲那些 羊毛纺织品的出口达到高峰。此时,英国出口 相对发达的国家,而是依靠世界上相对落后的 到美洲与西非的羊毛纺织品已经是出口到南 国家。相比其他欧洲国家而言,英国能更为有 欧国家的近五倍。 效地在这些相对落后的国家与地区拓展国际 对英国而言,美洲市场是重中之重。从 市场。 1700年到1776年,美洲殖民地的购买力增长 (二)18世纪中期英国贸易重心的转变 了五倍。在美国独立战争之前,殖民地的民众 由于当时欧洲各国的工业都处于成长 将30%的收入用于进口,购买英国的商品占据 期,各国政府往往遵循重商主义的政策,对 了他们进口的最主要部分。14们7 英国的产品比较抵触。加之在这一时期,英 如表2所示:在1700和1701年间,美洲大 国受到欧洲战争的影响与他国的经济封锁, 陆的殖民地共购买了10%的英国出口商品;到 英国的产品四处碰壁,难以在欧洲市场打开 了1770年,这一比例增加到了约37%:到1797 销路。 年,达到了约57%。在18世纪,英国商品出口 从18世纪中期开始,英国的海外贸易重心 到美洲的比重从10%上升到了近60%。因此, 有了很大的转向。英国海外市场的重心开始 才有学者指出:英国与美洲的贸易是英国海外 远离欧洲,放到了更为遥远的海外:美洲新大 贸易的最重要部分.[5]2oo C1994-2013 China Academic Journal Electronic Publishing House.All rights reserved.http://www.cnki.net
2013年第2期 黄琪轩 技术大国起落的历史透视 业提供了巨大的 利 润 刺 激,让纺织产业有机会 和动力去扩大投资,改进技术。 除了纺织业以外,庞 大 的 海 外市场 需 求 也 在推动英国其他产业的升级与发展。在 这 一 时期,英国工业制 成 品 以 及铁 制 品 的出口 总 量 在不断提升。在1750年,英国国内生产的铁制 品还不能满足自身需求。到了1814年,英国铁 制品的出口量则是进口总量的五倍多;到了19 世纪中叶,英国铁制品的出口总量又比19世纪 初期增加了约20倍,超过了世界其他国家的总 和。[12]95随着纺织业的发展、海外运输能力的增 强,英国的金属工业也得到了迅速的发展。英 国精加工金属产 品、机械以及工程类产品的出 口逐渐增多,出口的商品日趋多样化。在 出 口 的制 成 品 中,金属制品的比重在 1814 年 到 1816年间为12%;在1854年 与1856年 间,这 个比重 上 升 到 了27%。[13]106因 此,我 们 可 以 看 到,英国凭借庞大的国际市场规 模,不 仅 推 动 了纺织业的发展,也推动了相关技术的发展与 产业升级。 出口为英国提供 了 巨 大 的 机会,英 国 的 新 兴制造业城 市、商 业 城 市 不 断崛起。约克 郡 作 为当时英国最活跃的出口地区,迅 速发展 成 为 英国的制 造 业 重 镇。纽 卡 斯 尔、布 里 斯 托、利 物浦、格拉斯哥等地也变成了新资源的汇聚 地、工业品的集散地与世界贸易的中心城市。 它们在为全世界制造产品,运送商 品。英 国 国 际市场规模的拓 展,主要依托的不是欧洲那些 相对发达的国家,而是依靠世界上相对落后的 国家。相比其他欧洲国家而言,英 国能更 为 有 效地在这些相对落后的国家与地区拓展国际 市场。 (二)18世纪中期英国贸易重心的转变 由于当时欧洲各国的工业都 处于成长 期,各国政府往往遵循重商主义的政策,对 英 国 的 产 品 比 较 抵 触。加 之 在 这 一 时 期,英 国受到欧洲战争的影响与他国的经济封锁, 英 国 的 产 品 四 处 碰 壁,难以在欧洲市场打开 销 路。 从18世纪中期开始,英国的海外贸易重心 有了很 大 的 转 向。英 国 海 外 市 场 的 重 心 开 始 远离欧洲,放到了更为遥远的海 外:美 洲 新 大 陆、非洲以 及 东 方。1760年 前 后,英 国 与 邻 近 欧洲国家的贸易 份 额相 对下降,而 与其他地 区 的贸 易 额 却在 上 升。在1700年到1701年 间, 英国出口至欧洲的商品占其出口总额的85%; 在 1750 年 到 1751 年 间,这个比重减低至 77%;在 1772 年 到 1773 年 间,这 个 比 重 为 49%;在1797至1798年为30%。[9]669 表1 英国羊毛纺织品出口的地区份额 (%) 地区 年份 美洲与西非 南欧 1699~1701 6.1 39.4 1722~1724 10.1 53.8 1752~1754 9.5 49.7 1772~1774 27.4 39.8 1794~1796 45.1 18.1 1804~1806 50.2 10.9 1834~1836 53.2 8.9 1854~1856 40.7 9.0 数据来源:JosephInikori.AfricansandtheIndustrialRevolution inEngland:aStudyinInternationalTradeandEconomicDevel- opment[M].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Press,2002: Table9.1. 表1展示了英国羊毛纺织业出口市场的变 动状况。在18世纪初期,英国的羊毛纺织品主 要销往欧洲国家,而到了18世纪中期,英国的 羊毛纺织品越来越多地出口到美洲与非洲殖 民地。到了19世纪初期,英国对美洲与西非的 羊毛纺织品 的出 口达 到 高峰。此时,英 国出口 到美洲与西非的羊毛纺织品已经是出口到南 欧国家的近五倍。 对英 国 而 言,美洲市场是重中之重。从 1700年到1776年,美洲殖民地的购买力增长 了五倍。在美国独 立战争之 前,殖 民地的民 众 将30%的收入用于进口,购买英国的商品占据 了他们进口的最主要部分。[14]17 如表2所示:在1700和1701年间,美洲大 陆的殖民地共购买了10%的英国出口商品;到 了1770年,这一比例增加到了约37%;到1797 年,达到了约57%。在18世纪,英国商品出口 到美洲的比重从10%上升到了近60%。因此, 才有学者指出:英国 与 美洲的贸易 是英 国海外 贸易的最重要部分。[15]200 91
20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第21卷 表2英国出口商品欧洲与美洲比重(%) 后,即到了18世纪中期,在西非进口的制成品 地区 年份 欧洲 美洲 当中,86.5%为英国的产品。因此,才有学者 指出非洲对英国技术进步与产业升级的贡献: 1700 85.3 10.3 “通过贸易,非洲市场使得英国技术的进步与 1750 77.0 15.6 扩散变得可能。”[]18 1770 49.2 37.3 在面临欧洲强敌的时候,英国积极去开拓 17971798 30.1 57.4 相对落后国家和地区的海外市场,在18世纪中 期以后成功地实现了海外贸易的战略调整:从 t据来源:S.L.Engerman.Mercantilism and Overseas Trade,. 1700-1800.in Roderick Floud and Donald McCloskey.The 欧洲转向了北美、西印度群岛以及非洲等地。 Economic History of Britain since 1700.vol.I[M].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94:Table 6. 由于出口的增长,英国商人面临的利润激励也 越来越明显,他们改进新技术的意愿也随之增 除了纺织品,英国对美洲出口的金属制品 强。而在英国成功地实施海外贸易重点调整 也相当可观,美洲市场对铁器制品和黄铜制品 背后,离不开英国政府对一个庞大的国际市场 的需求很大,极大促进了英国制铁与制铜产业 的开拓与控制。在这个过程中,英国海军的作 的发展。[]同时,美洲市场对英国商品的需求 用是不容忽视的。 多种多样,拉动了英国出口的多样化。到了 (三)英国海军与国际市场规模的拓展 1770年,英国生产的铁器制品、铜器制品、陶瓷 英国之所以能如此有效地拓展国际市场规 制品、玻璃制品、窗户玻璃、染色棉以及亚麻制 模,英国的海军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在地中 品、丝织品以及法兰绒制品等,超过一半输出 海、大西洋、太平洋、印度洋沿岸,英国的海军加 到了殖民地。16]57-58因此,美洲殖民地的消费需 强了军事基地的建设,形成捍卫英国海外利益的 求为英国的产品提供了新的机会,抵消了欧洲 安全网络,这些军事建设保护了英国的船只与货 市场份额缩减的损失。 物。1]17在1714年到1739年间,英国海军已经 表3西非进口的英国制成品与其他国家 取得了无可匹敌的优势地位。有了这样的政治 制成品的比重(%) 前提,英国的国际市场规模才能有效拓展。 地区 英国制成品 其他国家制成品 当时海上航路并不安全,其中一个重要的 年份 所占的份额 所占的份额 威胁来自海盗。法国、西班牙以及荷兰等国家 1658,1659,1660 14.2 85.8 支持海盗劫掠英国的商船。曾经有一段时期, 1680,1681,1682 29.8 70.2 英国的贸易遭受了海盗的沉重打击。在1693 1684,1685,1693 49.5 50.5 年,绝大部分的英国商船被海盗中途拦 17011703 60.5 39.5 截。]12在这一背景下,英国国会与英国公司 17521754 68.0 32.0 积极支持英国政府对皇家海军的投资,建设强 1782~1784 71.4 28.6 大的皇家海军。海军为英国的商船保驾护航, 海盗的威胁才得以有效解除。 1834~1836 77.9 22.1 此外,英国海军还需要消解欧洲竞争对手 1854~1856 86.5 13.5 的威胁,削弱竞争对手在海外的竞争能力。英 t据来源:Joseph Inikori..Africans and the Industrial Revolution 国海军确保了英国贸易能有效避免来自劲敌 in England:a Study in International Trade and Economic Devel- opment M ]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法国的竞争。即便是在拿破仑实施海上封锁 2002:512 期间,英国海军还能维系其对欧洲的贸易。当 在同一时期,英国利用其在非洲的优势地 时有人这样评论英国的海上贸易:“这个国家 位,将其他国家排挤出了非洲的市场。如表3 的航海受到了良好的保护,我们的船只优质, 所示:在17世纪中期,英国对西非的制成品出 海员优良,法国对我们难以构成竞争。”]在 口还不到西非进口总额的15%;而一个世纪之 皇家海军的保护下,英国的远洋运输没有受到 C1994-2013 China Academic Journal Electronic Publishing House.All rights reserved.http://www.cnki.net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第21卷 表2 英国出口商品欧洲与美洲比重 (%) 地区 年份 欧洲 美洲 1700 85.3 10.3 1750 77.0 15.6 1770 49.2 37.3 1797~1798 30.1 57.4 数据来源:S.L.Engerman.MercantilismandOverseasTrade, 1700-1800.in Roderick Floudand Donald McCloskey.The EconomicHistoryofBritainsince1700,vol.I[M].Cambridge: CambridgeUniversityPress,1994:Table6. 除了纺织品,英国对美洲出口的金属制品 也相当可观,美洲 市 场 对 铁器 制 品 和黄铜 制 品 的需求很大,极大 促 进 了 英国 制 铁 与制铜 产 业 的发展。[8]109同时,美洲市场对英国商品的需求 多种 多 样,拉动了英国出口的 多样化。到 了 1770年,英国生产的铁器制品、铜器制品、陶瓷 制品、玻璃制品、窗户玻璃、染色棉以及亚麻制 品、丝织品以及法兰绒制品等,超 过 一 半 输 出 到了殖民地。[16]57-58因此,美洲殖民地的消费需 求为英国的产品提供了新的机会,抵消了 欧 洲 市场份额缩减的损失。 表3 西非进口的英国制成品与其他国家 制成品的比重(%) 地区 年份 英国制成品 所占的份额 其他国家制成品 所占的份额 1658,1659,1660 14.2 85.8 1680,1681,1682 29.8 70.2 1684,1685,1693 49.5 50.5 1701~1703 60.5 39.5 1752~1754 68.0 32.0 1782~1784 71.4 28.6 1834~1836 77.9 22.1 1854~1856 86.5 13.5 数据来源:JosephInikori.AfricansandtheIndustrialRevolution inEngland:aStudyinInternationalTradeandEconomicDevel- opment [M ].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2002:512. 在同一时期,英国利用其在非洲的优势地 位,将其他国家排挤出了非洲的市场。如 表3 所示:在17世纪中期,英国对西非的制成品 出 口还不到西非进口总额的15%;而一个世纪之 后,即到了18世纪中期,在西非进口的制成 品 当中,86.5% 为 英 国 的 产 品。因 此,才 有 学 者 指出非洲对英国 技 术进步 与产业升级 的贡献: “通过贸 易,非洲市场使得英国技术的进步与 扩散变得可能。”[8]18 在面临欧洲 强 敌的时 候,英国 积极去 开 拓 相对落后国家和地区的海外市场,在18世纪中 期以后成功地实 现 了海 外贸易 的战 略调整:从 欧洲转向 了 北 美、西 印 度 群 岛 以 及 非 洲 等 地。 由于出口的增长,英 国 商人面临的 利润 激励也 越来越明显,他们改 进 新技术的意 愿也 随之增 强。而在英国成功地实施海外贸易重点调整 背后,离不开英国政 府 对一个庞大 的国 际市场 的开拓与控 制。在 这 个 过 程中,英 国海军的 作 用是不容忽视的。 (三)英国海军与国际市场规模的拓展 英国之所以能如此有效地拓展国际市场规 模,英国的海军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在地中 海、大西洋、太平洋、印度洋沿岸,英国的海军加 强了军事基地的建设,形成捍卫英国海外利益的 安全网络,这些军事建设保护了英国的船只与货 物。[13]107在1714年到1739年间,英国海军已经 取得了无可匹敌的优势地位。有了这样的政治 前提,英国的国际市场规模才能有效拓展。 当时海上航 路 并不安 全,其中 一个重 要 的 威胁来自海 盗。法 国、西班牙以及 荷兰 等国家 支持海盗劫 掠英 国的 商 船。曾经有一段 时期, 英国的贸易遭受了海盗的沉重打击。在1693 年,绝大部分的英国商船被海盗中途拦 截。[17]112在这 一 背 景 下,英国国会与英国公司 积极支持英国政 府 对皇 家海军 的投 资,建设强 大的皇家海 军。海 军 为 英 国的商船保 驾护航, 海盗的威胁才得以有效解除。 此外,英国海 军 还 需要消解欧 洲竞争 对 手 的威胁,削弱 竞 争 对 手 在海外的竞 争能力。英 国海军确保了英国贸易能有效避免来自劲敌 法国的 竞 争。即便是在拿破仑实施海上封锁 期间,英国海 军 还 能 维 系其对欧洲 的贸易。当 时有人这样评论英国的海上贸易:“这 个 国 家 的航海受到了良好的保护,我 们 的 船 只 优 质, 海员优良,法国 对我 们难 以构 成竞争。”[17]179在 皇家海军的保护 下,英 国的远洋运 输没 有受到 02
2013年第2期 黄琪轩技术大国起落的历史透视 21 严重的干扰,在战争期间的船舶损失也相对较 的国内市场 少。而法国与英国相比则相形见绌,法国的海 美国政府通过内战,解决了国内市场分割 军原本有海上优势,但是法国的作战政策重视 的问题,整合了国内市场。正如波兰尼所说: 陆军而轻视海军。由于法国海军的缺失,“法 经济史向我们揭示,全国性市场的形成,不是 兰西的商业则不复见于海上。法兰西的边界 政府逐步放松对经济控制的结果。相反,它需 为敌国各军所封锁后,它只能以本国极有限的 要政府有意识地、强有力地干预才能实 物产为生,而英吉利则可以自中国远及马赛诸 现。[2]258“在整合国内市场的过程中,整个美国 塞特的全世界为市场。”[18]55在海上巡航的英 弥漫着政治气息,也布满了血迹。”[2]21美国内 国舰队能切断法属殖民地与其母国的联系,使 战就是市场整合过程中的重要一环。 它们无依无靠,这种情况一再发生。 南北战争以前,美国的市场存在南北分 在这样的情况下,法国的海外贸易常常受 隔,棉花成为美国南部的经济支柱,当时南部 到战争的干扰,法国的商业以及海外殖民地也随 号称“棉花王国”,其棉花出口主要销往欧洲大 之不振。凭借强大的海军,英国把政治优势转化 陆以及英国。此时,美国南部各州利用自由放 为了贸易优势,成功地拓展了国际市场规模。 任学说为奴隶制辩护,他们依赖对英国的原料 因此,国际市场规模的拓展并不是自然而 出口,进口廉价工业品,因此需要降低关税。 然的,这离不开强大的国家对外能力。欧洲的 而北部各州则用武力干涉主义建立了美国统 贸易保护主义对英国的出口构成了巨大的障 一的市场,结束了美国南北市场的分隔。美国 碍,而英国的海军则为开拓与保障帝国的海外 内战以北方的军事胜利而告终。北方的胜利 市场提供了支持。正是由于英国政府依靠强 有着重要的意义:它维护了国家主权原则,这 大的海军,能有效主导国际市场规模,才能有 一原则后来被融入到宪法信条当中,挫败了各 效地执行其贸易政策,也能有效地推动技术进 州与地方控制州际贸易的企图。2]22而正是联 步与产业升级。 邦政府对此作出的努力,美国统一的国内市场 才得以形成与巩固。 三、政府主导的国内市场规模与 西进运动在美国政治经济史上有着重要 美国的技术进步 的意义,它为美国的技术进步和产业升级拓展 美国在19世纪末成为世界上第一大经济 了一个新的广阔市场。早年,美国东部为经济 体,与英国取得世界经济霸权相比,美国的技 比较发达的地区。19世纪初期,移民开始向西 术进步与产业升级有着不同的特点。与英国 部涌入。内战结束后的20多年里,美国政府对 类似的地方在于,美国的经济发展与技术进步 西部的开拓进一步加强,美国的疆界稳步向西 离不开一个庞大的市场规模。而与英国不同 推进。美国的中西部地区所占的经济份额显 的方面在于:美国主要依靠国内的市场规模。 著上升。从人口分布来看:在1810年的时候, 有学者就指出,英美霸权的一个显著的差别就 美国中西部人口仅占美国总人口的4%;到 在于:英国对殖民地比较依赖,而美国却有着 1860年,这一比重达到了25%:到1900年,中 庞大的国内市场。1]os-12美国庞大的国内市 北部各州以及西部的人口达到了3000万,约 场规模有几个方面值得我们注意:首先是美国 占美国总人口的40%。22]323西部市场拓展的同 的内战塑造了统一的美国市场:其次是西进运 时,美国的地区差距也在缩减。在1840年的时 动拓展了新兴市场;再次是保护性关税提供了 候,西部地区创造的总收入还不及美国收入总 广阔的国内市场:最后,美国普通居民收入的 额的五分之一,仅为17%;而到了1920年,这 增长以及比较均衡的分配培育了美国国内的 个数字上升到54%.22]1美国政府积极参与向 购买能力。美国政府在拓展与维系国内市场 西部拓展市场与疆域,与之紧密相关的是政府 规模的过程中,一直起着重要的作用。 出台的一系列政策,如土地政策、移民政策、对 (一)内战、西进运动、保护性关税与美国 待印第安土著的政策以及修筑铁路的政策等, C1994-2013 China Academic Journal Electronic Publishing House.All rights reserved.http://www.cnki.net
2013年第2期 黄琪轩 技术大国起落的历史透视 严重的干扰,在战 争 期 间 的船 舶 损 失也相 对 较 少。而法国与英国相比则相形见绌,法国 的 海 军原本有海上优 势,但是法国的作战政策重视 陆军而 轻 视 海 军。由 于 法 国 海 军 的 缺 失,“法 兰西的商业则不复见于海上。法 兰 西 的 边 界 为敌国各军所封 锁 后,它只能以本国极有限的 物产为生,而英吉 利 则 可 以自 中 国 远及马 赛 诸 塞特的全 世 界 为 市 场。”[18]545在海上巡航的英 国舰队能切断法属殖民地与其母国的联系,使 它们无依无靠,这种情况一再发生。 在这样的 情 况 下,法国的海外贸易常常受 到战争的干扰,法国的商业以及海外殖民地也随 之不振。凭借强大的海军,英国把政治优势转化 为了贸易优势,成功地拓展了国际市场规模。 因此,国际市场规 模 的 拓展 并 不 是 自 然 而 然的,这离不开强大的国家对外能力。欧 洲 的 贸易保护主义对英国的出口构成了巨大的障 碍,而英国的海军 则 为 开 拓与 保 障 帝国的 海 外 市场提 供 了 支 持。正 是 由 于 英 国 政 府 依 靠 强 大的海军,能有效主导国际市场规模,才 能 有 效地执行其贸易 政 策,也能有效地推动技术进 步与产业升级。 三、政府主导的国内市场规模与 美国的技术进步 美国在19世 纪 末 成 为世 界 上 第一大 经 济 体,与英国取得世界经济霸权相 比,美 国 的 技 术进步与产业升级有着不同的特点。与 英 国 类似的地方在于,美国的经济发展与技术进步 离不开一个庞大的市场规模。而 与 英 国 不 同 的方面在 于:美国主要依靠国内的市场规模。 有学者就指出,英 美 霸 权 的一 个 显 著的差 别 就 在于:英国对殖民地比较依赖,而 美 国 却 有 着 庞大的 国 内 市 场。[19]106-122美国庞大的国内市 场规模有几个方面值得我们注意:首先是 美 国 的内战塑造了统一的美国市场;其 次是西 进 运 动拓展了新兴市 场;再次是保护性关税提供了 广阔的国 内 市 场;最 后,美 国 普 通 居 民 收 入 的 增长以及比较均衡的分配培育了美国国内的 购买能 力。美国政府在拓展与维系国内市场 规模的过程中,一直起着重要的作用。 (一)内战、西 进 运 动、保护性关税与美国 的国内市场 美国政府通 过 内战,解决了 国内市场 分 割 的问题,整 合 了 国 内 市 场。正如波兰尼所说: 经济史向 我 们 揭 示,全 国 性 市 场 的 形 成,不 是 政府逐步放 松对 经济 控 制的结果。相 反,它需 要 政 府 有 意 识 地、强有力地干预才能实 现。[20]258“在整合国内市场 的过程中,整 个美国 弥漫着政治气息,也 布满 了血 迹。”[21]291美国内 战就是市场整合过程中的重要一环。 南北 战 争 以 前,美国的市场存在南北分 隔,棉花成为美国南部的经济支 柱,当 时 南 部 号称“棉花王国”,其 棉 花出口主要 销往 欧洲大 陆以及英国。此 时,美 国南部各州 利用 自由放 任学说为奴隶制 辩 护,他们依赖对 英国 的原料 出 口,进口廉价工业品,因 此 需 要 降 低 关 税。 而北部各州则用武力干涉主义建立了美国统 一的市场,结 束 了美 国 南北市场 的分 隔。美国 内战以北方的军事胜利而告终。北 方 的 胜 利 有着重要 的 意 义:它 维 护 了 国 家 主 权 原 则,这 一原则后来被融 入 到宪 法信条 当中,挫 败了各 州与地方控制州际贸 易 的企图。[21]292而 正是联 邦政府对此作出 的 努力,美国统一 的国 内市场 才得以形成与巩固。 西进运动在美国政治经济史上有着重要 的意义,它为美国的 技 术进步和产 业升 级拓展 了一个新的 广阔 市场。早 年,美国东 部为经济 比较发达的地区。19世纪初期,移民开始向西 部涌入。内战结束后的20多年里,美国政府对 西部的开拓进一 步 加强,美国的疆 界稳 步向西 推进。美国的中西部地区所占的经济份额显 著上升。从人口 分 布 来 看:在1810年 的 时 候, 美国中西部人口仅占美国总人口的 4%;到 1860年,这 一 比 重 达 到了25%;到1900年,中 北部各州以及西部的人口达到了3000万,约 占美国总人口的40%。[22]323西部市场拓展的同 时,美国的地区差距也在缩减。在1840年的时 候,西部地区创造 的 总 收入还不及 美国 收入总 额的五分 之 一,仅 为17%;而 到 了1920年,这 个数字上升到54%。[22]51美国政府积极参与向 西部拓展市场与 疆 域,与之紧密相 关的 是政府 出台的一系列政策,如土地政策、移民政策、对 待印第安土著的 政 策以及 修筑铁路的 政策等, 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