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修一第三单元 马鞍山二中高一备课组 单元设计 本单元收录的三篇散文,都是现当代写人记事的散文名篇,它们大致可以分为两 类:《记念刘和珍君》《小狗包弟》写悲惨忧伤之事,表悲悼、愤怒和怀念之情, 给人以沉重感、正义感;《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写先师形象,表敬爱之情 诙谐之趣,给人以轻松感、幽默感。 《记念刘和珍君》对刘和珍等爱国青年无比沉痛的悼念,对反动派虐杀爱国青年 愤怒的控诉,让我们不仅看到了一个大义凛然的爱国女子,更让我们透过文字感 受到鲁迅先生的高尚品格。 《小狗包弟》通过对小狗悲惨命运的描写,抒发了作者对小狗包弟的深深歉意, 表达了对“文革”的控诉,使我们对那个“特殊年代”有了深刻的认识和反思 《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似记事而写人。作者并未从政治家、思想家的角 度去渲染先生的伟绩,而是通过一次演讲来表现先生渊博的学识、洒脱的真性情。 我们在学习过程中应注重以下几个方面: 学习个性化的语言 体会这几篇散文不同的语言风格。《记念刘和珍君》多运用警策语言,哲理深刻, 起到强烈的艺术效果;《小狗包弟》语言质朴深沉,蕴涵作者内心诚挚深沉的情 感;《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语言简练传神、幽默而蕴藉 领悟独特的情味 写人记事散文不惟叙事,还重在抒情,把握整篇文章的情感线索。情味不仅局限 于情感,还包括情趣、情味等。《记念刘和珍君》有对刘和珍等爱国青年的无比 沉痛的悼念,有对反动派虐杀爱国青年的愤怒控诉,有对“沉睡在铁屋子”里的 国民的呐喊。《小狗包弟》通过对小狗包弟悲惨命运的描写,抒发了作者对小狗 包弟的深深歉意和对“文革”罪行的有力控诉。《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通 过对梁任公先生演讲时喜怒哀乐的神态、语言等的生动描写,抒发了作者对他的 景仰之情、欣赏之情和赞美之情 3、掌握写人记事的写作方法 本单元记叙的人物个性鲜明、作者的情感真挚浓烈,是我们学习写人记事散文的 很好范本。教学过程中要结合“表达交流”第三单元“人性光辉写人要凸显个
必修一第三单元 马鞍山二中高一备课组 单元设计 本单元收录的三篇散文,都是现当代写人记事的散文名篇,它们大致可以分为两 类:《记念刘和珍君》《小狗包弟》写悲惨忧伤之事,表悲悼、愤怒和怀念之情, 给人以沉重感、正义感;《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写先师形象,表敬爱之情, 诙谐之趣,给人以轻松感、幽默感。 《记念刘和珍君》对刘和珍等爱国青年无比沉痛的悼念,对反动派虐杀爱国青年 愤怒的控诉,让我们不仅看到了一个大义凛然的爱国女子,更让我们透过文字感 受到鲁迅先生的高尚品格。 《小狗包弟》通过对小狗悲惨命运的描写,抒发了作者对小狗包弟的深深歉意, 表达了对“文革”的控诉,使我们对那个“特殊年代”有了深刻的认识和反思。 《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似记事而写人。作者并未从政治家、思想家的角 度去渲染先生的伟绩,而是通过一次演讲来表现先生渊博的学识、洒脱的真性情。 我们在学习过程中应注重以下几个方面: 1、 学习个性化的语言 体会这几篇散文不同的语言风格。《记念刘和珍君》多运用警策语言,哲理深刻, 起到强烈的艺术效果;《小狗包弟》语言质朴深沉,蕴涵作者内心诚挚深沉的情 感;《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语言简练传神、幽默而蕴藉。 2、 领悟独特的情味 写人记事散文不惟叙事,还重在抒情,把握整篇文章的情感线索。情味不仅局限 于情感,还包括情趣、情味等。《记念刘和珍君》有对刘和珍等爱国青年的无比 沉痛的悼念,有对反动派虐杀爱国青年的愤怒控诉,有对“沉睡在铁屋子”里的 国民的呐喊。《小狗包弟》通过对小狗包弟悲惨命运的描写,抒发了作者对小狗 包弟的深深歉意和对“文革”罪行的有力控诉。《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通 过对梁任公先生演讲时喜怒哀乐的神态、语言等的生动描写,抒发了作者对他的 景仰之情、欣赏之情和赞美之情。 3、 掌握写人记事的写作方法 本单元记叙的人物个性鲜明、作者的情感真挚浓烈,是我们学习写人记事散文的 很好范本。教学过程中要结合“表达交流”第三单元“人性光辉写人要凸显个
性”,学会观察,掌握写出人物个性的方法,学会在叙事过程中抒发内心的真实 情感。 记念刘和珍君 学情分析 本文写作于上世纪20年代,教学过程中可以联系时代背景,调动学 生已有的中国现代史知识,认识“三一八”惨案的背景、过程、影响等,并了解 刘和珍等学生的情况,以丰富和深化对课文的感受、理解。要引导学生接受鲁迅 的思想感情的熏陶,感受鲁迅刚正的性格、澎湃的激情、高度的正义感和嫉恶如 仇的精神。学习过去那个年代的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勇敢精神 本文篇幅较长,髙一学生对文中内涵深刻、感情丰富的语言的理解有 定的难度,要鼓励学生反复诵读,结合全文和段落的语境仔细揣摩。 教学目标: 1、掌握课文是以作者的悲愤之情作为贯穿全文的线索。 2、深入了解鲁迅及其人品文品。 了解惨案发生的背景及原因。 4、理清文章脉络。 教学重点: 1、深入了解鲁迅,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把握文章的思想倾向和情感倾向。 教学难点: 2、关键文句的理解 课型:讲读课
性”,学会观察,掌握写出人物个性的方法,学会在叙事过程中抒发内心的真实 情感。 记念刘和珍君 学情分析: 1、 本文写作于上世纪 20 年代,教学过程中可以联系时代背景,调动学 生已有的中国现代史知识,认识“三一八”惨案的背景、过程、影响等,并了解 刘和珍等学生的情况,以丰富和深化对课文的感受、理解。要引导学生接受鲁迅 的思想感情的熏陶,感受鲁迅刚正的性格、澎湃的激情、高度的正义感和嫉恶如 仇的精神。学习过去那个年代的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勇敢精神。 2、 本文篇幅较长,高一学生对文中内涵深刻、感情丰富的语言的理解有 一定的难度,要鼓励学生反复诵读,结合全文和段落的语境仔细揣摩。 教学目标: 1、掌握课文是以作者的悲愤之情作为贯穿全文的线索。 2、深入了解鲁迅及其人品文品。 3、了解惨案发生的背景及原因。 4、理清文章脉络。 教学重点: 1、深入了解鲁迅,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把握文章的思想倾向和情感倾向。 教学难点: 2、关键文句的理解。 课型:讲读课
教学方法:讲授法、演示法 教学工具:多媒体辅助教学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导入语 同学们,前面两单元我们分别学习了诗歌和古代记叙散文。今天我们开始转入对 写人记叙散文的学习,在上课之前,先请大家看一副对联:大家齐读 译书尚未成功,惊闻陨星,中国何人领呐喊 先生已经作古,痛忆旧雨,文坛从此感彷徨 大家知道这是写给谁的对联吗?(明确:鲁迅)对了 这是鲁迅逝世时,他的友人埃德加·斯诺写给他的挽联,其中包含了先生的两部 作品: 二、介绍作者 1、对鲁迅的概述 2、鲁迅的生平及弃医从文的原因 (1)鲁迅深受达尔文进化论思想的影响,作为进步青年,他希望通过留学学医 以疗救中国人民。 (2)弃医从文的经过:留学日本学医一一同去的中国留学生的不良表现一一看 电影事件的触动一一弃医从文一一形成讽喻、犀利的文风一一创作大量杂文及短 篇小说 说明:一边讲述,一边用多媒体展示相关图片。 (3)师:鲁迅的文章既是投枪匕首,又是药,对这句话怎么理解 提示:投枪匕首:打击敌人 药:疗救人民
教学方法:讲授法、演示法 教学工具:多媒体辅助教学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语 同学们,前面两单元我们分别学习了诗歌和古代记叙散文。今天我们开始转入对 写人记叙散文的学习,在上课之前,先请大家看一副对联:大家齐读 译书尚未成功,惊闻陨星,中国何人领呐喊。 先生已经作古,痛忆旧雨,文坛从此感彷徨。 大家知道这是写给谁的对联吗?(明确:鲁迅)对了 这是鲁迅逝世时,他的友人埃德加·斯诺写给他的挽联,其中包含了先生的两部 作品: 二、介绍作者 1、对鲁迅的概述 2、鲁迅的生平及弃医从文的原因 (1)鲁迅深受达尔文进化论思想的影响,作为进步青年,他希望通过留学学医 以疗救中国人民。 (2)弃医从文的经过:留学日本学医——同去的中国留学生的不良表现——看 电影事件的触动——弃医从文——形成讽喻、犀利的文风——创作大量杂文及短 篇小说 说明:一边讲述,一边用多媒体展示相关图片。 (3)师:鲁迅的文章既是投枪匕首,又是药,对这句话怎么理解? 提示: 投枪匕首:打击敌人 药:疗救人民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鲁迅先生的另一篇文章《记念刘和珍君》(板书题目), 起来看看先生是怎样为革命、为正义、为青年呐喊的。 三、检查预习情况。 (大家回去有没有预习这篇课文呢?有的话就我们请位同学来读一下以下字词。 打在幻灯片上的。没有的话就让同学们几分钟快速的默读。默读的时候带着这样 两个问题1、文章具体分成几个部分? 2、注意幻灯片上字词的读音 请位同学给以下字词注音,纠正并讲解错音 长歌当(dang)哭桀骜( Jle ao)喋血(d迫exue)尸骸(hai)立仆(pu) 惮(dan) 惩创( chuang)殒(yan)身不恤(x)浸渍(zi)攒射(cudn)洗涤(di 赁屋(lin) 四、解题及背景介绍 弄清了生字词,我们再来了解一下写作背景。“记念”现在我们写作绞丝旁的 “纪念”。大家注意一下即可。(因为当时的白话文还比较不规范,经过规范之 后我们统一写做“纪念”) 背景:鲁迅生活的那个时代,中国是处于四分五裂的状态,封建军阀割据,军阀 混战情况严重,造成了中国是生灵涂炭,民不聊生。大家翻开课本27页看注释 第一条。(请位同学齐读)1926年,奉系军阀和国民军作战。18日,段祺瑞政 府在日本帝国主义的支持下,屠杀了前来请愿的爱国民众,制造了“三·一八” 掺案。刘和珍当时也是在遇害之列,本文是鲁迅写于惨案发生后的两个星期,也 就是四月一号。用来悼念刘和珍等革命烈士。 五、课文分析 整体把握 全文有七个小节,按作者的意图来看,我们大致可以把它分为3个部分,具体怎 么划分?(请同学回答(123//45//67)。同时复述、板书)那其他的同学有没 有不同的意见?另一同学回答(12//345//67),请这位同学简单的分析一下划 分依据。(即第一部分写什么?第二部分写什么?)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鲁迅先生的另一篇文章《记念刘和珍君》(板书题目),一 起来看看先生是怎样为革命、为正义、为青年呐喊的。 三、检查预习情况。 (大家回去有没有预习这篇课文呢?有的话就我们请位同学来读一下以下字词。 打在幻灯片上的。没有的话就让同学们几分钟快速的默读。默读的时候带着这样 两个问题 1、文章具体分成几个部分? 2、注意幻灯片上字词的读音: 请位同学给以下字词注音,纠正并讲解错音。 长歌当(dàng)哭 桀骜(jié ào)喋血(dié xuè) 尸骸(hái)立仆(pū) 惮(dàn ) 惩创(chuāng) 殒(yǔn)身不恤(xù)浸渍(zì) 攒射(cuán)洗涤(dí) 赁屋(lìn) 四、解题及背景介绍 弄清了生字词,我们再来了解一下写作背景。“记念”现在我们写作绞丝旁的 “纪念”。大家注意一下即可。(因为当时的白话文还比较不规范,经过规范之 后我们统一写做“纪念”) 背景:鲁迅生活的那个时代,中国是处于四分五裂的状态,封建军阀割据,军阀 混战情况严重,造成了中国是生灵涂炭,民不聊生。大家翻开课本 27 页看注释 第一条。(请位同学齐读)1926 年,奉系军阀和国民军作战。18 日,段祺瑞政 府在日本帝国主义的支持下,屠杀了前来请愿的爱国民众,制造了“三·一八” 掺案。刘和珍当时也是在遇害之列,本文是鲁迅写于惨案发生后的两个星期,也 就是四月一号。用来悼念刘和珍等革命烈士。 五、课文分析 整体把握 全文有七个小节,按作者的意图来看,我们大致可以把它分为 3 个部分,具体怎 么划分?(请同学回答(123//45//67)。同时复述、板书)那其他的同学有没 有不同的意见?另一同学回答(12//345//67),请这位同学简单的分析一下划 分依据。(即第一部分写什么?第二部分写什么?)
师:划分段落,同学们大致有两种不同的看法,那大家比较一下,这两种划分方 法的主要不同是哪一部分?争议在哪里?(第三部分)好,那么这第三部分应为 第一大段还是归为第二大段呢?现在我们先来看下第三部分,其主要内容是什 从课文的第三段:“她的姓名第一次为我所见,是在去年夏初 的时候”字眼“第一次”,“去年夏初”,说明这是发生在过去的事,那作者在 这里打开了对以往的事情的回忆,回忆他第一次见到刘和珍这个名字,及接下的 系列回忆:“刘百昭率领。 指着她,告诉我,这就是刘和珍;”“反抗 广有羽翼的校长;”“赁屋授课,听我的讲义;”“虑及母校的前途,黯然之 于泣下。”所以第三部分应是回忆他们的认识过程。(板书:回忆认识) (二)1、让学生边看课文,边根据板书理清文章的结构和脉络 第一部分:记念的原因和目的。 节:写作缘由一一悲哀愤怒节:写作必要一一唤起民众 第二部分:记述刘和珍 三节:交往始末一—暗自诧四节:遇害事实一一凶残至极五节:遇害经过 从容转辗 第三部分:教训和意义 六节:经验教训一一选择战法七节:死难意义一一奋然前行 2、教师适当讲解补充 六、教师适当讲解补充:总结本课,交代下课 这节课我们了解了鲁迅的生平极其人品文品,了解了惨案发生的背景,并理清了 文章的脉络,下节课我们将通过对重点段落的分析,深入地理解课文 第二课时 、导入语
师:划分段落,同学们大致有两种不同的看法,那大家比较一下,这两种划分方 法的主要不同是哪一部分?争议在哪里?(第三部分)好,那么这第三部分应为 第一大段还是归为第二大段呢?现在我们先来看下第三部分,其主要内容是什 么? (一) 从课文的第三段:“她的姓名第一次为我所见,是在去年夏初…… 的时候”字眼“第一次”,“去年夏初”,说明这是发生在过去的事,那作者在 这里打开了对以往的事情的回忆,回忆他第一次见到刘和珍这个名字,及接下的 一系列回忆:“刘百昭率领。。。,指着她,告诉我,这就是刘和珍;”“反抗 一广有羽翼的校长;”“赁屋授课,听我的讲义;”“虑及母校的前途,黯然之 于泣下。”所以第三部分应是回忆他们的认识过程。(板书:回忆认识) (二) 1、让学生边看课文,边根据板书理清文章的结构和脉络 第一部分:记念的原因和目的。 一节:写作缘由——悲哀愤怒 二节:写作必要——唤起民众 第二部分: 记述刘和珍 三节:交往始末——暗自诧 四节:遇害事实——凶残至极 五节:遇害经过 ——从容转辗 第三部分: 教训和意义 六节:经验教训——选择战法 七节:死难意义——奋然前行 2、教师适当讲解补充 六、教师适当讲解补充;总结本课,交代下课 这节课我们了解了鲁迅的生平极其人品文品,了解了惨案发生的背景,并理清了 文章的脉络,下节课我们将通过对重点段落的分析,深入地理解课文。 第二课时 一、 导入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