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单元中国新诗和外国诗歌 【单元概览】 这个单元主要指导学生鉴赏中国新诗和外国诗歌。选编的7首中国诗歌,2首外国诗歌,大 都是广为传诵的名篇佳作。九首诗的主题可以用一个情字来贯穿:《沁园人·长沙》中的 革命豪情,《雨巷》中对丁香姑娘的朦胧爱情,《再别康桥》中对母校的绵绵别情,《大堰 河一一我的保姆》中对母亲”大堰河的赤子之情,《错误》中思妇对归人“的怨情…读 时,把握这些贯穿全诗的情感线索,每一首诗的内容和形式就不难理解了。在学习中,我们 主要从了解诗歌的创作背景、诗人的思想生平和诗中运用的表现手法三个方面入手,并通过 对诗中意象的分析,去体会诗中蕴含的思想感情 本单元的诗歌,也都是意象运用的成功典范。对它们思想感情的理解,离不开对诗中意象的 分析。意象,就是诗歌理论中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意象是客观事物在人心灵中的投影,是 审美主体眼中的形象或心中的物象。诗歌的情感表态一般都要借助意象。我国古代诗词中经 常出现的一些意象如明月″、"杨柳〃、"秋风〃、"斜阳″等,其内涵早已超越客观事物本身, 而在千百年的文化传承中积淀了强烈的主观感情。读者在作品中一看到这些词语,就会产生 丰富的联想,掀起心中情感的波澜 【方法指要】 《全日制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在阅读鉴赏中,了解现代诗歌基本体例及表现手 法,用于分析和理解作品。^在阅读鉴赏中,能感受诗歌的形象,品味它们的语言,领悟作 品的丰富内涵,体会其独特的艺术表现力。"要做到这些比较深层次的阅读要求,就需要我 们对诗歌的基本特征和表现手法有更进一步的了解和掌握,对作品进行真正的阅读鉴赏 从最近几年的高考试题看,现代诗歌鉴赏的原材料,一般有两大来源:一是现代文学中有一 定地位和影响的诗歌作品,例如艾青、郭沫若、郭小川、李瑛、柯岩等人的作品:二是当代 文学中有一定地位和影响的诗歌作品,例如舒婷、席慕容等人的作品。外国诗歌作品进入鉴 赏题的尚无所见,但也不能因为它的不曾出现而在平时的学习中掉以轻心。对于诗歌的阅读 鉴赏的考査相当注重,诗歌鉴赏题,从题型方面看,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问答式,一类是
第一单元 中国新诗和外国诗歌 【单元概览】 这个单元主要指导学生鉴赏中国新诗和外国诗歌。选编的 7 首中国诗歌,2 首外国诗歌,大 都是广为传诵的名篇佳作。九首诗的主题可以用一个“情”字来贯穿:《沁园人•长沙》中的 革命豪情,《雨巷》中对丁香姑娘的朦胧爱情,《再别康桥》中对母校的绵绵别情,《大堰 河——我的保姆》中对“母亲”大堰河的赤子之情,《错误》中思妇对“归人”的怨情……阅读 时,把握这些贯穿全诗的情感线索,每一首诗的内容和形式就不难理解了。在学习中,我们 主要从了解诗歌的创作背景、诗人的思想生平和诗中运用的表现手法三个方面入手,并通过 对诗中意象的分析,去体会诗中蕴含的思想感情。 本单元的诗歌,也都是意象运用的成功典范。对它们思想感情的理解,离不开对诗中意象的 分析。意象,就是诗歌理论中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意象是客观事物在人心灵中的投影,是 审美主体眼中的形象或心中的物象。诗歌的情感表态一般都要借助意象。我国古代诗词中经 常出现的一些意象如“明月”、“杨柳”、“秋风”、“斜阳”等,其内涵早已超越客观事物本身, 而在千百年的文化传承中积淀了强烈的主观感情。读者在作品中一看到这些词语,就会产生 丰富的联想,掀起心中情感的波澜。 【方法指要】 《全日制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在阅读鉴赏中,了解现代诗歌基本体例及表现手 法,用于分析和理解作品。”“在阅读鉴赏中,能感受诗歌的形象,品味它们的语言,领悟作 品的丰富内涵,体会其独特的艺术表现力。”要做到这些比较深层次的阅读要求,就需要我 们对诗歌的基本特征和表现手法有更进一步的了解和掌握,对作品进行真正的阅读鉴赏。 从最近几年的高考试题看,现代诗歌鉴赏的原材料,一般有两大来源:一是现代文学中有一 定地位和影响的诗歌作品,例如艾青、郭沫若、郭小川、李瑛、柯岩等人的作品;二是当代 文学中有一定地位和影响的诗歌作品,例如舒婷、席慕容等人的作品。外国诗歌作品进入鉴 赏题的尚无所见,但也不能因为它的不曾出现而在平时的学习中掉以轻心。对于诗歌的阅读 鉴赏的考查相当注重,诗歌鉴赏题,从题型方面看,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问答式,一类是
短文鉴赏式,当然也有可能出现少量的选择题。短文鉴赏式忌讳四点:①逐字逐句翻译;② 没有提出鉴赏角度;③架空原文,只述自己的见解;④花大量笔墨引经据典。提倡开门见山, 见解突出,结合诗句展开论述。问答式须从设题角度入手,进行训练,并总结归纳技巧方法 高考目前主要采用这种题型 1《沁园春·长沙》 【基础知识】 重要字音: 沁(qin)园春百舸(ge)峥( zheng)嵘 寥廓(ku∂)挥斥方遒(qju)漫(man)江携(xe)来浪遏(e)飞舟 多音字: 汗水可汗数字数典忘祖数见不鲜 重要字形: 沁香分泌谩骂漫江惆怅为虎作伥苍茫沧桑阻遏碣石 重要词义: 峥嵘:本义形容山势高峻突出,引申为不平常。 挥斥方遒:热情奔放,劲头十足。遒,强劲有力 激扬:激浊扬清,批评坏的,褒扬好的 近义词辨析: 寥廓:(天空)高原空旷。 辽阔:(土地海洋等)辽远广阔 意气:意志和气概,志趣和性格。也指因主观偏激而产生的情绪,如意气用事。 义气:由于私人关系而甘于承担风险或牺牲自己利益的气概。如讲义气
短文鉴赏式,当然也有可能出现少量的选择题。短文鉴赏式忌讳四点:①逐字逐句翻译;② 没有提出鉴赏角度;③架空原文,只述自己的见解;④花大量笔墨引经据典。提倡开门见山, 见解突出,结合诗句展开论述。问答式须从设题角度入手,进行训练,并总结归纳技巧方法。 高考目前主要采用这种题型。 1 《沁园春•长沙》 【基础知识】 重要字音: 沁(qǐn)园春 百舸(gě) 峥(zhēng)嵘 寥廓(kuò)挥斥方遒(qíu) 漫(màn)江 携(xié)来 浪遏(è)飞舟 多音字: 汗水 可汗 数字 数典忘祖 数见不鲜 重要字形: 沁香 分泌 谩骂 漫江 惆怅 为虎作伥 苍茫 沧桑 阻遏 碣石 重要词义: 峥嵘:本义形容山势高峻突出,引申为不平常。 挥斥方遒:热情奔放,劲头十足。遒,强劲有力。 激扬:激浊扬清,批评坏的,褒扬好的。 近义词辨析: 寥廓:(天空)高原空旷。 辽阔:(土地海洋等)辽远广阔。 意气:意志和气概,志趣和性格。也指因主观偏激而产生的情绪,如意气用事。 义气:由于私人关系而甘于承担风险或牺牲自己利益的气概。如讲义气
遏制:制止,控制(一般只能是一定程度上的效果) 遏止:用力阻止住。如滚滚洪流,不可遏止 文学常识: 诗歌:古代文学体裁之一,起源于古代劳动。《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开创了我国 诗歌现实主义的源头。战国时期在南方出现的楚辞体代表作《离骚》开创了我国诗歌浪漫主 义的先河。以五四”新文化运动为界,诗歌分为新体诗和旧体诗。"五四"以前的诗歌统称为 旧体诗,其中旧体诗又以唐代为界分为古体诗和近体诗。唐代以前的诗歌统称为古体诗,近 体诗从唐代才开始兴起。古体诗和近体诗的主要区别在格律方面一一即能否押韵、讲究平仄、 对仗。近体诗又分为律诗、绝句和排律。律诗都是八句的,有七言律诗和五言律诗:绝句都 是四句的,有七言绝句和五言绝句。五四以后兴起的新体诗也有格律诗和自由诗之分,其中 用旧格律填写新内容的称为格律诗,像毛泽东的《沁园春·长沙》;其它的称为自由诗,像 徐志摩的《再别康桥》、戴望舒的《雨巷》和艾青的《大堰荷一一我的保姆》等 词:是诗歌的一种。词的全名为曲子词,是与曲调相谐和的唱词。词起源于隋唐之际,隋代 已有声腔,曲调,但不见曲子词。到了唐五代开始出现发间曲子,也就是有了乐谱后而按谱 写词,名为曲子词,后简称为词。现存最早的民间曲子词是在敦煌莫高窟藏经室中发现的敦 煌曲子词。现存最早的文人词是李白的《忆秦娥》和《菩萨蛮》。因而李白被尊为百代词 曲之祖″。词发展于五代,到了宋代发展到顶峰。根据风格特点,词有婉约和豪放之分;按 照字数,词有小令、中调和长调之分。 【文本释要】 这首词作于1925年。当时革命运动正蓬勃发展。五卅运动和省港大罢工相继爆发,毛泽东 直接领导了湖南的农民运动。同时,国共两党的统一战线已经确立,国民革命政府已在广州 正式成立。这年深秋,毛泽东去广州主持农民运动讲习所,在长沙停留期间,重游橘子洲, 写下了这首词
遏制:制止,控制(一般只能是一定程度上的效果)。 遏止:用力阻止住。如滚滚洪流,不可遏止。 文学常识: 诗歌:古代文学体裁之一,起源于古代劳动。《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开创了我国 诗歌现实主义的源头。战国时期在南方出现的楚辞体代表作《离骚》开创了我国诗歌浪漫主 义的先河。以“五四”新文化运动为界,诗歌分为新体诗和旧体诗。“五四”以前的诗歌统称为 旧体诗,其中旧体诗又以唐代为界分为古体诗和近体诗。唐代以前的诗歌统称为古体诗,近 体诗从唐代才开始兴起。古体诗和近体诗的主要区别在格律方面――即能否押韵、讲究平仄、 对仗。近体诗又分为律诗、绝句和排律。律诗都是八句的,有七言律诗和五言律诗;绝句都 是四句的,有七言绝句和五言绝句。五四以后兴起的新体诗也有格律诗和自由诗之分,其中 用旧格律填写新内容的称为格律诗,像毛泽东的《沁园春•长沙》;其它的称为自由诗,像 徐志摩的《再别康桥》、戴望舒的《雨巷》和艾青的《大堰荷――我的保姆》等。 词:是诗歌的一种。词的全名为曲子词,是与曲调相谐和的唱词。词起源于隋唐之际,隋代 已有声腔,曲调,但不见曲子词。到了唐五代开始出现发间曲子,也就是有了乐谱后而按谱 写词,名为曲子词,后简称为词。现存最早的民间曲子词是在敦煌莫高窟藏经室中发现的敦 煌曲子词。现存最早的文人词是李白的《忆秦娥》和《菩萨蛮》。因而李白被尊为“百代词 曲之祖”。词发展于五代,到了宋代发展到顶峰。根据风格特点,词有婉约和豪放之分;按 照字数,词有小令、中调和长调之分。 【文本释要】 这首词作于 1925 年。当时革命运动正蓬勃发展。五卅运动和省港大罢工相继爆发,毛泽东 直接领导了湖南的农民运动。同时,国共两党的统一战线已经确立,国民革命政府已在广州 正式成立。这年深秋,毛泽东去广州主持农民运动讲习所,在长沙停留期间,重游橘子洲, 写下了这首词
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点明了时间、地点和特定环境。抒情主人公在深秋时节, 独自一人伫立在橘子洲头,望着湘江水向北奔流不息。 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 一个"看″字,总领七句。远望群山,重重叠叠的树木遍染红色。近看湘江,满江秋水碧绿澄 澈,船只争相行驶。仰望天空,雄鹰有力地翱翔。俯视水中,鱼儿欢快地畅游。宇宙万物都 在这秋天里生气勃勃地自由舒展。这几句,诗人描绘了在橘子洲头所见到的一幅色彩绚丽的 秋景图,远近相间、动静结合、对照鲜明,为下面的抒情提供了背景、烘托了气氛。 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面对这一派生机勃勃的大千世界,诗人思绪万千,不禁 发问:广阔无垠的大地呀,谁才是主宰你消长兴衰命运的真正主人呢?这一问道出了诗人的 雄心壮志,表现了他的博大胸怀 携来百侣曾游。忆往昔峥嵘岁月稠。“橘子洲曾是诗人与众多革命同志聚会的地方,它见证 了许多不平凡的岁月。旧地重游,自然引起诗人对往昔生活的回忆 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 个恰〃字,总领七句。正值青春年少的同学们,意气风发,才华横溢,激情奔放,敢说敢 做,革命斗志十分旺盛。面对祖国大好河山,指点评论,经常在一起讨论国家大事,写出激 浊扬清的文章,把主宰一方的军阀统治者看得如粪土一般。这几句形象地概括了早期革命者 雄姿英发的战斗风貌和豪迈气概 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还记得吗?当年我们一同到江心游泳,尽管风高浪急, 连船只行进也很困难,但我们这些人却以同汹涌的急流拼搏为乐。这里以设问结尾,实际上 是对谁主沉浮"的巧妙回答 这首词上片描绘了一幅多姿多彩、生机勃勃的湘江寒秋图,并即景抒情,提出了"苍茫大地, 谁主沉浮"的问题。下片回忆了往昔的峥嵘岁月,表现了诗人和战友们为了改造旧中国英勇
“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点明了时间、地点和特定环境。抒情主人公在深秋时节, 独自一人伫立在橘子洲头,望着湘江水向北奔流不息。 “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 一个“看”字,总领七句。远望群山,重重叠叠的树木遍染红色。近看湘江,满江秋水碧绿澄 澈,船只争相行驶。仰望天空,雄鹰有力地翱翔。俯视水中,鱼儿欢快地畅游。宇宙万物都 在这秋天里生气勃勃地自由舒展。这几句,诗人描绘了在橘子洲头所见到的一幅色彩绚丽的 秋景图,远近相间、动静结合、对照鲜明,为下面的抒情提供了背景、烘托了气氛。 “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面对这一派生机勃勃的大千世界,诗人思绪万千,不禁 发问:广阔无垠的大地呀,谁才是主宰你消长兴衰命运的真正主人呢?这一问道出了诗人的 雄心壮志,表现了他的博大胸怀。 “携来百侣曾游。忆往昔峥嵘岁月稠。”橘子洲曾是诗人与众多革命同志聚会的地方,它见证 了许多不平凡的岁月。旧地重游,自然引起诗人对往昔生活的回忆。 “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 一个“恰”字,总领七句。正值青春年少的同学们,意气风发,才华横溢,激情奔放,敢说敢 做,革命斗志十分旺盛。面对祖国大好河山,指点评论,经常在一起讨论国家大事,写出激 浊扬清的文章,把主宰一方的军阀统治者看得如粪土一般。这几句形象地概括了早期革命者 雄姿英发的战斗风貌和豪迈气概。 “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还记得吗?当年我们一同到江心游泳,尽管风高浪急, 连船只行进也很困难,但我们这些人却以同汹涌的急流拼搏为乐。这里以设问结尾,实际上 是对“谁主沉浮”的巧妙回答。 这首词上片描绘了一幅多姿多彩、生机勃勃的湘江寒秋图,并即景抒情,提出了“苍茫大地, 谁主沉浮”的问题。下片回忆了往昔的峥嵘岁月,表现了诗人和战友们为了改造旧中国英勇
无畏的革命精神和壮志豪情。形象含蓄地给出了"谁主沉浮的答案一一主宰国家命运的,是 以天下为己任、蔑视反动统治者、敢于改造旧世界的青年革命 【疑难点拨】 1这首词既写景又抒情,说说作者通过写景抒发了什么样的情感。 答:融情入景、情景交融是写景抒情诗文中常见的表现手法,即在景物描写中自然而然融入 作者的思想感情。词中分别写了山、林、江、舸、鹰、鱼:又分别描绘了它们的特征,如红 染、碧、流、击、翔:再突出它的数量、程度、范围,如万、层、漫、百、长、浅:再展示 它们的空间位置,如空中、水底、远、近、高、低等。最后由点到面,"万类霜天竞自由", 用一个"竞字写出了生命的力量。在青年革命者毛泽东眼中的秋,呈现出了一种色彩斑斓 生机勃发的美,一种催人奋进、给人力量的美。面对这样的大好河山,青年毛泽东抒发了改 天换地的壮志豪情,发出了"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的浩叹 2.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这句诗与前面的秋景有什么关系?由赞美秋景到提出 问题,其中内在的联系是什么? 答:在前面描写秋景的基础上,诗人甩开了景",一下子提出”谁是大地的主宰这样一个问 题,由自然景物过渡到对社会的思考,这两者之间的相通之点就是以奋斗求生存。自然界中 的万类尚且不畏寒冷而”竞自由”,显示自己生命的力量,何况我们有思想有壮志的青年? 这一问,显示了青年毛泽东以天下为已任的宏大胸襟。 【课外链接】 《沁园春长沙》赏析(向明) 1.万山红遍,一派壮丽秋景 从美学上讲,崇高美表现于外在方面,体现为高大、辽阔、巍峨、宏伟等壮丽景象。德国哲 学家康德把崇高分为两类:数学的崇高,如高山的体积:力学的崇高,如暴风雨的气势。俄 国文艺批评家车尔尼雪夫斯基也说:"一件事物较之与它相比的一切事物要巨大得多,那便 是崇高。“孔子也把大”与崇高联系起来,赞叹:"大哉!尧之为君也。巍巍乎,唯天为大
无畏的革命精神和壮志豪情。形象含蓄地给出了“谁主沉浮”的答案──主宰国家命运的,是 以天下为己任、蔑视反动统治者、敢于改造旧世界的青年革命 【疑难点拨】 1.这首词既写景又抒情,说说作者通过写景抒发了什么样的情感。 答:融情入景、情景交融是写景抒情诗文中常见的表现手法,即在景物描写中自然而然融入 作者的思想感情。词中分别写了山、林、江、舸、鹰、鱼;又分别描绘了它们的特征,如红、 染、碧、流、击、翔;再突出它的数量、程度、范围,如万、层、漫、百、长、浅;再展示 它们的空间位置,如空中、水底、远、近、高、低等。最后由点到面,“万类霜天竞自由”, 用一个“竞”字写出了生命的力量。在青年革命者毛泽东眼中的秋,呈现出了一种色彩斑斓、 生机勃发的美,一种催人奋进、给人力量的美。面对这样的大好河山,青年毛泽东抒发了改 天换地的壮志豪情,发出了“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的浩叹。 2.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这句诗与前面的秋景有什么关系?由赞美秋景到提出 问题,其中内在的联系是什么? 答:在前面描写秋景的基础上,诗人甩开了“景“,一下子提出”谁是大地的主宰“这样一个问 题,由自然景物过渡到对社会的思考,这两者之间的相通之点就是以奋斗求生存。自然界中 的“万类”尚且不畏寒冷而“竞自由”,显示自己生命的力量,何况我们有思想有壮志的青年? 这一问,显示了青年毛泽东以天下为已任的宏大胸襟。 【课外链接】 《沁园春长沙》赏析(向明) 1.万山红遍,一派壮丽秋景 从美学上讲,崇高美表现于外在方面,体现为高大、辽阔、巍峨、宏伟等壮丽景象。德国哲 学家康德把崇高分为两类:数学的崇高,如高山的体积;力学的崇高,如暴风雨的气势。俄 国文艺批评家车尔尼雪夫斯基也说:“一件事物较之与它相比的一切事物要巨大得多,那便 是崇高。”孔子也把“大”与崇高联系起来,赞叹:“大哉!尧之为君也。巍巍乎,唯天为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