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必修一知识巩固及提高测试卷 编者: robe 、选做题 1.下列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以其无礼于晋(因为)秦军南(驻军) B.臣乃得有以报太子(就)秦王购之金千斤(收购) C.将军战河北(黄河以北)沛公安在(在哪里) D.微夫人之力不及此(没有)秦王还柱而走(跑) 2.下列各句中没有通假字的一句是() A.张良出,要项伯 B.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 C.而卒惶急无以击轲D.朝济而夕设版焉 3.下列各句中不属于宾语前置的一项是() A.何厌之有B.惟利是图C.君之所知也D.沛公安在 4.从句式角度考虑,不同于其它三句的一句是 A.燕王拜送于庭B.私见张良,具告以事 C.大王来何操 D.以其无礼于晋 5.下列句子中加点字与例句中加点字含义相同的一项是() 例:今者出,未辞也 A.近者奉辞伐罪B.何辞为C.卮酒安足辞D.动以朝廷为辞 填空题 6.按课文内容填空 (1)因人之力而敝之, 不知: 不武。 (2)风萧萧兮易水寒 (3)吾入关 籍吏民, ,而待将军。所以遣将守关 者 (4)杀人如不能举 (5)臣死且不避 何辞为? (7) ,大礼不辞小让。 7.文学常识填空。 (1)《国语》是我国最早的 体史书,共21卷,分为《国语》《》《晋语》《》 《越语》八部分 (2)《史记》是我国第一部 体通史,它记载了从传说中的黄帝到汉武帝三千年间的历 史。全书130篇,包括本纪篇,世家篇,列传篇,书8篇,表10篇。鲁迅先生赞 之为“ 有很高的文学价值。 8.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
1 高中语文必修一知识巩固及提高测试卷 编者:robve 一、选做题 1.下列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以.其无礼于晋(因为) 秦军.南(驻军) B.臣乃.得有以报太子(就) 秦王购.之金千斤(收购) C.将军战河北..(黄河以北) 沛公安在..(在哪里) D.微.夫人之力不及此(没有) 秦王还柱而走.(跑) 2.下列各句中没有通假字的一句是( ) A.张良出,要项伯 B.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 C.而卒惶急无以击轲 D.朝济而夕设版焉 3.下列各句中不属于宾语前置的一项是( ) A.何厌之有 B.惟利是图 C.君之所知也 D.沛公安在 4.从句式角度考虑,不同于其它三句的一句是( ) A.燕王拜送于庭 B.私见张良,具告以事 C.大王来何操 D.以其无礼于晋 5.下列句子中加点字与例句中加点字含义相同的一项是( ) 例:今者出,未辞.也 A.近者奉辞.伐罪 B.何辞.为 C.卮酒安足辞. D.动以朝廷为辞. 二、填空题 6.按课文内容填空 (1)因人之力而敝之, ; ,不知; ,不武。 (2)风萧萧兮易水寒, 。 (3)吾入关, ,籍吏民, ,而待将军。所以遣将守关 者, 。 (4)杀人如不能举, 。 (5)臣死且不避, 。 (6) , ,何辞为? (7) ,大礼不辞小让。 7.文学常识填空。 (1)《国语》是我国最早的 体史书,共 21 卷,分为《国语》《 》《晋语》《 》 《 》《 》《越语》八部分。 (2)《史记》是我国第一部 体通史,它记载了从传说中的黄帝到汉武帝三千年间的历 史。全书 130 篇,包括本纪 篇,世家 篇,列传 篇,书 8 篇,表 10 篇。鲁迅先生赞 之为“ , ”,有很高的文学价值。 8.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
①越国以鄙远 ②因人之力而敝之 ③吾其还也 ④皆白衣冠以送之 ⑤顾计不知所出耳 ⑥樊将军以穷困来归 ⑦项伯杀人,臣活之 ⑧常以身翼蔽沛公 ⑨籍吏民,封府库 ⑩沛公已去,间至军中 、阅读题 (一)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9-12题 鞠咏为进士,以文学受知于王公化基。及王公知杭州,咏擢第,释褐为大理评事,知杭州仁 和县。将之宫,先以书及所作诗寄王公,以谢平昔奖进,今复为吏,得以文字相乐之意。王公不 答。及至任,略不加礼!课其职事甚急。鞠大失所望,于是不复冀其相知,而专修吏干矣。其后, 王公入为参知政事,首以咏荐。人或问其故;答曰:"鞠咏之才,不患不达。所忧者气峻而骄 我故抑之,以成其德耳。”鞠闻之,始以三公为真相知也 9.写出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 (1)知杭州仁和县 (2)以谢平昔奖进 (3)于是不复冀其相知 (4)所忧者气峻而骄 10.下面句中“以”的含义相同的两项是() A.以文学受知于王公化基B.以谢平昔奖进 得以文字相乐之意 D.以成其德耳 11.把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及至任,略不加礼!课其职事甚急 (2)鞠咏之才,不患不达。 12.王化基对鞠咏“故抑之”的原因是(用自己的话回答)。 (二)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13-16题。 黄昌字圣真,会稽余姚人也。本岀孤傲。居近学官,数见诸生修庠序之礼,因好之,遂就经 学。又晓习文法,仕郡为决曹。刺史行部,见昌,甚奇之,辟从事。 后拜宛令,政尚严猛,好发奸伏。人有盗其车盖者,昌初无所言。后乃密遣索客至门下贼曹 家掩取得之。悉收其家,一时杀戮。百姓战惧,皆称神明
2 ①越国以鄙.远 ②因人之力而敝.之 ③吾其还.也 ④皆白衣冠 ...以送之 ⑤顾.计不知所出耳 ⑥樊将军以穷困..来归丹 ⑦项伯杀人,臣活.之 ⑧常以身翼.蔽沛公 ⑨籍吏民,封.府库 ⑩沛公已去,间.至军中 三、阅读题 (一)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 9—12 题。 鞠咏为进士,以文学受知于王公化基。及王公知杭州,咏擢第,释褐为大理评事,知杭州仁 和县。将之宫,先以书及所作诗寄王公,以谢平昔奖进,今复为吏,得以文字相乐之意。王公不 答。及至任,略不加礼!课其职事甚急。鞠大失所望,于是不复冀其相知,而专修吏干矣。其后, 王公入为参知政事,首以咏荐。人或问其故;答曰:“ 鞠咏之才,不患不达。所忧者气峻而骄, 我故抑之,以成其德耳。”鞠闻之,始以三公为真相知也。 9.写出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 (1)知.杭州仁和县 (2)以.谢平昔奖进 (3)于是..不复冀其相知 (4)所.忧者气峻而骄 10.下面句中“以”的含义相同的两项是( ) A.以文学受知于王公化基 B.以谢平昔奖进 C.得以文字相乐之意 D.以成其德耳 11.把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及至任,略不加礼!课其职事甚急。 (2)鞠咏之才,不患不达。 12.王化基对鞠咏“故抑之”的原因是 (用自己的话回答)。 (二)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 13—16 题。 黄昌字圣真,会稽余姚人也。本出孤傲。居近学官,数见诸生修庠序之礼,因好之,遂就经 学。又晓习文法,仕郡为决曹。刺史行部,见昌,甚奇之,辟从事。 后拜宛令,政尚严猛,好发奸伏。人有盗其车盖者,昌初无所言。后乃密遣索客至门下贼曹 家掩取得之。悉收其家,一时杀戮。百姓战惧,皆称神明
朝廷举能,迁蜀郡太守。称太守李根年老悖政,百姓侵冤。及昌到,吏人讼者七百余人,悉 为断理,莫不得所。密捕盜帅一人,胁使条诸县强暴之人姓名居处,乃分遺掩讨。无有遗脱。宿 恶大奸,皆奔走它境 初,昌为州书佐,其妇归宁于家,遇贼被获,遂流转入蜀为人妻。其子犯事,乃诣昌自讼。 昌疑母不类蜀人,因问所由。对日:“妾本会稽余姚戴次公女。州书佐黄昌妻也。妾尝归家,为 贼所略,遂至于此。”昌惊,呼前谓曰:“何以识黄昌邪?″对曰:“暑左足心有黑子,常自言 当为二干石。”昌乃出足示之。因相持悲泣,还为夫妇。 视事四年,征,再迁陈相。县人彭氏旧豪纵,造起大舍,高楼临道。昌每出行县,彭氏妇人 辄升楼而观。昌不喜,遂敕收付狱,案杀之 又迁为河内太守,又再迁颖川太守。永和五年,征拜将作大匠。汉安元年。进补大司农,左 转大中大夫。卒于官 (节选自《后汉书》) 13.对下列句子中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政尚严猛,好发奸伏尚:崇尚 B.其妇归宁于家归宁:出嫁的女子回娘家省亲 C.视事四年视事:就职治事 D.遂敕收付狱,案杀之案:立案 14.下面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因好之,遂就经学 (余)送之至湖口,因得观所谓石钟者 为贼所略,遂至于此 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何也 何以识黄昌邪 公子畏死邪?何泣也 昌乃出足示之 D 张良是时从沛公,项伯乃夜驰之 15.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黄昌任宛令时,对偷盜之人严惩不贷,曾把偷取他车盖的人全家都杀死,使百姓们吓得发抖 B.黄昌任蜀郡太守时,有七百多人前来诉讼,黄昌都给予了合理的判决处理 C.黄昌任州书佐时,他失散多年的妻子和他相认,他们抱头痛哭,仍旧结为夫妇。 D.黄昌任陈相时,认为彭氏妇人行为放纵,将其收捕入狱,并杀之。 16.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3 朝廷举能,迁蜀郡太守。称太守李根年老悖政,百姓侵冤。及昌到,吏人讼者七百余人,悉 为断理,莫不得所。密捕盗帅一人,胁使条诸县强暴之人姓名居处,乃分遣掩讨。无有遗脱。宿 恶大奸,皆奔走它境。 初,昌为州书佐,其妇归宁于家,遇贼被获,遂流转入蜀为人妻。其子犯事,乃诣昌自讼。 昌疑母不类蜀人,因问所由。对曰:“妾本会稽余姚戴次公女。州书佐黄昌妻也。妾尝归家,为 贼所略,遂至于此。”昌惊,呼前谓曰:“ 何以识黄昌邪?”对曰:“ 暑左足心有黑子,常自言 当为二千石。”昌乃出足示之。因相持悲泣,还为夫妇。 视事四年,征,再迁陈相。县人彭氏旧豪纵,造起大舍,高楼临道。昌每出行县,彭氏妇人 辄升楼而观。昌不喜,遂敕收付狱,案杀之。 又迁为河内太守,又再迁颖川太守。永和五年,征拜将作大匠。汉安元年。进补大司农,左 转大中大夫。卒于官。 (节选自《后汉书》) 13.对下列句子中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政尚严猛,好发奸伏 尚:崇尚 B.其妇归宁于家 归宁:出嫁的女子回娘家省亲 C.视事四年 视事:就职治事 D.遂敕收付狱,案杀之 案:立案 14.下面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 因.好之,遂就经学 A (余)送之至湖口,因.得观所谓石钟者 为.贼所略,遂至于此 B 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何也 何.以识黄昌邪 C 公子畏死邪?何.泣也 昌乃.出足示之 D 张良是时从沛公,项伯乃.夜驰之 15.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黄昌任宛令时,对偷盗之人严惩不贷,曾把偷取他车盖的人全家都杀死,使百姓们吓得发抖。 B.黄昌任蜀郡太守时,有七百多人前来诉讼,黄昌都给予了合理的判决处理。 C.黄昌任州书佐时,他失散多年的妻子和他相认,他们抱头痛哭,仍旧结为夫妇。 D.黄昌任陈相时,认为彭氏妇人行为放纵,将其收捕入狱,并杀之。 16.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密捕盗帅一人,胁使条诸县强暴之人姓名居处,乃分遣掩讨。无有遗脱。 (2)其子犯事,乃诣昌自讼。昌疑母不类蜀人,因问所由 四、高考真题演练 (一)、(09高考山东卷)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2题 晋文公攻原,裹十日粮,遂与大夫期十日。至原十日而原不下,击金而退,罢兵。土有从原 中出者,日:“原三日即下矣。”群臣左右谏曰:“夫原之食竭力尽矣,君姑侍之。”公日:“吾与 土期十日,不去,是亡吾信也。得原失馆,吾不为也。”遂罢兵而去。原人闻曰:“有君如彼其信 也,可无归乎?”乃降公。卫人闻日:“有君如彼其信也,可无从乎?”乃降公。孔子闻而记之 日:“攻原得卫者,信也o 文公问箕郑曰:“救饿奈何?″对日:“信。”公日:“安信?″日:“信名、信事、信义。信 则群臣守职,善不断改进不逾,百事不怠;信事,则不失天时,百姓不逾;信义,勉而远都 归之矣 吴起出,遇故人而止之食。故人曰:“诺。”令返而御。吴子曰:“侍公而食。”故人至墓不来 起不食侍之。明日早,令人求故人民。故人来,方与之食 魏文候与虞人期猎。明日,会天疾风,左右止文候,不听,日:“不可。以风疾之故而失信 吾不为也。“遂自驱车住,犯风而罢虞人。 曾子之妻之市,其子随之而泣。其母日:“女还,顾反为女杀彘。”妻适市来,曾子欲捕?杀 之。妻止之曰:“特与婴儿戏耳。”曾子曰:“婴儿非与戏也。婴儿非有知也,待父母而学者也, 听父母之教。今子欺之,是教子欺也。母欺子,子而不信其母,非以成教也。”遂烹彘也。 楚厉王有警,为鼓以与百姓为戍。饮酒醉,过而击之也,民大警。使人止之,曰:“吾醉而 与左右戏,过击之也。”民皆罢。居数月,有警,击鼓而民不赴。乃更令明号而民信之。 李悝警其两和②日:“谨警!敌人旦暮且至击汝。”如是者再三而敌不至。两和懈怠,不信李 悝。居数月,秦人来袭之,至,几夺其军。此不信之患也。 卫嗣公使人伪客过关市,关市呵难之,因事关市以金,关市乃舍之。嗣公谓关市曰:“某时 有客过而子汝金,因遣之。”关市大恐,以嗣公为明察。 (选自《韩非子·外储说左上》,略有改动) 【注】①虞人:古代掌管山泽苑的官②两和:指古代军队左右营垒中的将士 9.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遂与大夫期十日 期:约定 B.会天疾风 C.犯风而罢虞人 犯:冒着 D.过而击之也 过:经过 10.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攻原得卫者
4 (1)密捕盗帅一人,胁使条诸县强暴之人姓名居处,乃分遣掩讨。无有遗脱。 (2)其子犯事,乃诣昌自讼。昌疑母不类蜀人,因问所由。 四、高考真题演练 (一)、(09 高考山东卷)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9~12 题。 晋文公攻原,裹十日粮,遂与大夫期.十日。至原十日而原不下,击金而退,罢兵。士有从原 中出者,曰:“原三日即下矣。”群臣左右谏曰:“夫原之食竭力尽矣,君姑侍之。”公曰:“吾与 士期十日,不去,是亡吾信也。得原失馆,吾不为也。”遂罢兵而去。原人闻曰:“有君如彼其信 也,可无归乎?”乃降公。卫人闻曰:“有君如彼其信也,可无从乎?”乃降公。孔子闻而记之, 曰:“攻原得卫者.,信也 ” 文公问箕郑曰:“救饿奈何?”对曰:“信。”公曰:“安信?”曰:“信名、信事、信义。信 名,则群臣守职,善不断改进不逾,百事不怠;信事,则不失天时,百姓不逾;信义,勉而远都 归之矣。” 吴起出,遇故人而止之食。故人曰:“诺。”令返而御。吴子曰:“侍公而.食。”故人至墓不来, 起不食侍之。明日早,令人求故人民。故人来,方与之食。 魏文候与虞人期猎。明日,会.天疾风,左右止文候,不听,曰:“不可。以风疾之故而失信, 吾不为也。“遂自驱车住,犯.风而罢虞人。 曾子之妻之市,其子随之而泣。其母曰:“女还,顾反为女杀彘。”妻适市来,曾子欲捕?杀 之。妻止之曰:“特与婴儿戏耳。”曾子曰:“婴儿非与戏也。婴儿非有知也,待父母而学者也, 听父母之教。今子欺之,是教子欺也。母欺子,子而不信其母,非以成教也。”遂烹彘也。 楚厉王有警,为鼓以与百姓为戍。饮酒醉,过而击之也,民大警。使人止之,曰:“吾醉而 与左右戏,过击之也。”民皆罢。居数月,有警,击鼓而民不赴。乃更令明号而民信之。 李悝警其两和②曰:“谨警!敌人旦暮且.至击汝。”如是者再三而敌不至。两和懈怠,不信李 悝。居数月,秦人来袭之,至,几夺其军。此不信之患也。 卫嗣公使人伪客过关市,关市呵难之,因事关市以金,关市乃舍之。嗣公谓关市曰:“某时 有客过而子汝金,因遣之。”关市大恐,以嗣公为明察。 (选自《韩非子·外储说左上》,略有改动) 【注】①虞人:古代掌管山泽苑的官 ②两和:指古代军队左右营垒中的将士。 9.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遂与大夫期.十日 期:约定 B.会.天疾风 会:适逢 C.犯.风而罢虞人 犯:冒着 D.过.而击之也 过:经过 10.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 攻原得卫者.
假舆马者 B.「侍公而食 信而见疑 C.为鼓以与百姓为戍 洎牧以谗诛 敌人旦暮且至击汝 若属且为所虏 11.以下六句话分别编成四组,全部直接体现诚信的一组是 ①遂罢兵而去 ②群臣守职,善恶不逾,百事不怠 ③故人来,方与之食 ④遂自驱车往,犯风而罢虞人 ⑤曾子欲捕彘杀之 ⑥乃更令明号而民信之 A.①②⑤ B.③④⑤ C.①③⑥ D.②④⑥ 12.下列对原文有关的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晋文公用十天时间没有攻下原邑而主动撤兵,由于坚守诚信,文公感动了原邑和卫国的人 反而得到了两地。孔子对此表示赞赏。 吴起在“故人至暮不来”时仍坚持不食而等待,魏文侯在“会天疾风”时仍不失信于虞人, 体现出了高尚的诚信品格,令人钦佩 C楚厉王因醉酒击鼓为戏而失信与民,致使有警而百姓不来:李悝因欺騙将士而失信于军, 险致全军覆没。这两个故事从反面强调了诚信的重要 D卫嗣公派人假扮客商通过关口的集市,集市的官吏刁难客商并接受了贿赂。卫嗣公知道后 要罢免这个官吏,他非常害怕,认为卫嗣公能明察秋毫 13.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加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有君如彼其信也,可无归乎?(3分) (2)吴起出,遇故人而止之食。故人曰:“诺。”(3分) (3)母欺子,子而不信其母,非以成教也。(4分) (09高考天津卷)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811题 桓公自莒反于齐,使鲍叔牙为宰,鲍叔辞日:“臣,君之庸臣也,君有加惠于其臣,使臣不 冻饥,则是君之赐也。若必治国家,则非臣之所能也,其唯管夷吾乎!臣之所不如管夷吾者五 宽惠爱民,臣不如也;治国家不失秉,臣不如也;忠信可结于诸侯,臣不如也;制礼义可法于四 方,臣不如也;介胄执枹,立于军门,使百姓皆加勇,臣不如也。夫管仲,民之父母也。将欲治 其子,不可弃其父母。”曰:“管夷吾亲射寡人,中钩,殆于死,今乃用之,可乎?”鲍叔曰:“彼 为其君动也,君若宥而反之,其为君亦犹是也。”公日:“然则为之奈何?”鲍叔日:“君使人请
5 假舆马者. B. 侍公而.食 信而.见疑 C. 为鼓以.与百姓为戍 洎牧以.谗诛 D. 敌人旦暮且.至击汝 若属且.为所虏 11.以下六句话分别编成四组,全部直接体现诚信的一组是 ①遂罢兵而去 ②群臣守职,善恶不逾,百事不怠。 ③故人来,方与之食 ④遂自驱车往,犯风而罢虞人 ⑤曾子欲捕彘杀之 ⑥乃更令明号而民信之 A.①②⑤ B. ③④⑤ C. ①③⑥ D. ②④⑥ 12.下列对原文有关的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晋文公用十天时间没有攻下原邑而主动撤兵,由于坚守诚信,文公感动了原邑和卫国的人, 反而得到了两地。孔子对此表示赞赏。 B 吴起在“故人至暮不来”时仍坚持不食而等待,魏文侯在“会天疾风”时仍不失信于虞人, 体现出了高尚的诚信品格,令人钦佩。 C 楚厉王因醉酒击鼓为戏而失信与民,致使有警而百姓不来;李悝因欺骗将士而失信于军, 险致全军覆没。这两个故事从反面强调了诚信的重要。 D 卫嗣公派人假扮客商通过关口的集市,集市的官吏刁难客商并接受了贿赂。卫嗣公知道后 要罢免这个官吏,他非常害怕,认为卫嗣公能明察秋毫。 13.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加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 分) (1)有君如彼其信也,可无归乎?(3 分) (2)吴起出,遇故人而止之食。故人曰:“诺。”(3 分) (3)母欺子,子而不信其母,非以成教也。(4 分) 二.(09 高考天津卷)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8~11 题 桓公自莒反于齐,使鲍叔牙为宰,鲍叔辞曰:“臣,君之庸臣也,君有加惠.于其臣,使臣不 冻饥,则是君之赐也。若必治国家,则非臣之所能也,其唯管夷吾乎!臣之所不如管夷吾者五: 宽惠爱民,臣不如也;治国家不失秉.,臣不如也;忠信可结于诸侯,臣不如也;制礼义可法于四 方,臣不如也;介胄执枹,立于军门,使百姓皆加勇,臣不如也。夫管仲,民之父母也。将欲治 其子,不可弃其父母。”曰:“管夷吾亲射寡人,中钩,殆于死,今乃用之,可乎?”鲍叔曰:“彼 为其君动也,君若宥.而反之,其.为君亦犹是也。”公曰:“然则为之奈何?”鲍叔曰:“君使人请